基础医学开题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医学开题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医学开题报告

基础医学开题报告范文1

1基础医学综合实验的必要性

教学改革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统一。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实验教学仅局限于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要求,不利于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系统观、整体观的建立;实验内容重复,也无形中造成了学时、实验试剂和动物的浪费。而且传统实验教学方式普遍以传授式、演示式为主,培养的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而基础医学综合性实验,可以将机能与形态学科实验整合,衔接正常与疾病过程,帮助学生构建完整医学知识体系,建立临床思维模式。这种综合性实验培训有利于医学生从单一型向复合型,从模仿型向创新型,从知识型向素质型转变,逐渐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从而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这种改革也有利于建立一支具备多学科知识和综合技能的“全科教师”。

2基础医学综合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法

2.1教学对象:

选择河北北方学院2012级法医专业本科大三学生共25人,他们已经系统学习了基础医学各门课程,具备了开展综合性实验的知识储备,法医专业学生全程管理及就业指导工作均在基础医学院完成,便于开展后期毕业生发展状况及用人单位对学生认可度跟踪调查。学生共分成5组,每组5人。

2.2前期准备

组建由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构成的多学科教师团队,对医学本科生实验项目进行认真梳理,归纳整理出包括家兔实验性肺水肿、家兔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3项综合性实验,以及部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2.3组织实施

2.3.1综合性实验:由多学科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3项综合性实验:以家兔实验性肺水肿为例,第一环节:由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通过制作肺水肿动物模型,使学生熟悉家兔的解剖结构并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包括药物注射、静脉插管、输液和局部解剖等操作;通过Pc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压力换能器的使用,观察家兔肺水肿时呼吸、心率、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及典型体征,复习巩固生理学知识,并对病理生理学所讲肺水肿的发生机制有了深入理解。第二环节:由组织学和病理学教师带领学生完成肺的组织切片制作与观察。各组学生完成组织取材、固定、包埋、浸透、切片和染色等制片的全过程,观察并讨论病变标本大体及光镜下的病理改变,这一环节不仅能督促学生复习正常肺组织镜下结构,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眼和动脑能力;学生采集机能学指标和形态学图片后,经过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和小组讨论等环节完成综合性实验报告。

2.3.2自主设计实验:学生两人一组,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后进行自主实验的选题和设计,书写开题报告、设计技术路线并逐步完善实验方案,经教师认可后进入开放性实验室进行实验,自主干预、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方案,最后以多媒体演示文稿方式进行交流答辩,指导教师予以指导和评价。

3基础医学综合性实验的考核方法与结果

3.1考核方法

参考评价模式,即:平时成绩包括平时表现和团队合作等占20%,操作考试占20%,实验报告占20%,自主性实验设计与答辩占40%,利用综合指标评定学生的实验课最终成绩。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统一做问卷调查,包括20个问题以及学生意见和建议调查表。

3.2考核结果

3.2.1综合性实验结果:按以上考核方法综合评价,平均分数为83±7,其中90分以上占28%(7/25),80~89分占44%(11/25),70~79分占24%(6/25),60~69分占4%(1/25),60分以下0%。

3.2.2问卷调查结果:取得认同较高的问题。同时,学生们还提出了经过认真思考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综合实验部分环节需要占用较多时间,经常会与其他活动冲突,希望安排统一的实验课;觉得综合性实验很好,但是项目少,希望多开展一些;希望开放更多的实验平台,以满足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的需求等等。

4基础医学综合实验的教学效果与反思

4.1实验资源一体化

本研究利用已经建立的实验平台,将实验的不同阶段安排在不同实验室,利用现有实验条件,完成各个阶段的实验操作,提高了实验耗材和实验仪器的利用率,减少了重复购置,降低实验动物消耗。

4.2实验教材一体化

教学内容的重组整合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工程。通过该项目的研究,结合实验教学实践,集中各学科专业教师集体讨论意见,组织了《基础医学综合性实验指导》编辑工作,该教材的面世将对医学生实验改革甚至医学生课程体系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3知识体系一体化

实验准备阶段,将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实验内容精心整合与设计,多次修改与讨论,把形态教学的系统性、直观性和机能教学的推理性、可操作性等多方面总体设计课程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本、课程内容紧密服务于培养目标的原则。从学生综合实验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这种形式深受学生喜欢,教学效果也较好。事实证明,综合性实验既可以将原有分散的基础知识串联起来,不仅实现了锻炼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培养科研素质的目的,还能够系统性提高理论水平,使知识体系一体化。

4.4教师队伍一体化

基础医学开题报告范文2

关键词:基础医学;科研能力;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R643.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2.005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02-0011-03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逐渐多样化,规模不断扩大,学科越发交叉,研究生的综合科研能力亟需提升[1]。医学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是推动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符合我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需求[2]。在新的科研形势下,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必须加强对基础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研究规划和实施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以及科研论文撰写的能力,是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形成发展起来的[3-4]。在研究生教育期间掌握这些基本技能,接受规范化的实验技能培训,进行系统的学术思维锻炼,将有利于顺利开展学术课题研究以及全面提升自身的科研素质,增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和服务广大群众的技能。本文将重点探讨基础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欠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研究生科研能力欠缺的原因

1.1研究生个体存在的问题

1.1.1在读本科实验课时,每次实验所需器材或仪器设备都是由实验技术人员或老师准备完善或老师使用仪器学生观看,实验中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步骤按部就班机械式加样,很少或几乎不去思考为什么选用这些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为什么加样顺序要这样安排,以及如何配制溶液、选购试剂盒和调试仪器设备。实验前准备工作不会参与,同时对实验内容没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更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实验操作相结合。

1.1.2大多数基础医学研究生本科为非医学专业或临床专业,研究生在个体上必然存在着素質差异,如对基本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储备不扎实、实验技能掌握不全面,对科学研究理解不透彻,缺乏常规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知识储备。

1.1.3部分研究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普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对自己从事的方向不感兴趣,对于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不能深刻理解,实验动手能力不强,也不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实验水平,不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缺乏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欠缺,不能建立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

1.2实验室环境影响因素

1.2.1在科研实验阶段,一个课题组的研究生或相邻实验室的研究生往往墨守成规,只是在师兄师姐前期实验步骤的基础上稍加改善或直接借鉴,导致研究思路故步自封,研究成果缺乏创新性,研究生缺乏主动思考和进行深层次挖掘的能力[6]。

1.2.2大部分研究生实验步骤主要参考本课题组师兄师姐的记录,自己只记录实验结果,没有实验过程和条件,或者有过程无条件,记录不详,缺页少页,随意涂改,记录混乱,导致后期处理数据及样本整理的难度增大。不规范的实验记录降低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也体现了学生不严谨的科研习惯和实验室整体科研氛围的不浓厚。

1.2.3课题组没有形成良好的文献查阅及阅读的习惯,导致文献整理分析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足,对于新领域的了解,新技术的掌握能力匮乏。

2对策

2.1实验技能指导和培训对基础医学类研究生进行基本常规实验技能指导和培训,规范常规仪器设备使用流程。在研究生开题之前,对于分子克隆技术、PCR技术、蛋白质与核酸提取和分离技术、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蛋白质表达技术等常规实验由实验室专业人员对研究生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形式进行系统的实验技能应用培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究生经过基本常规实验技能指导和常规仪器设备的培训、以及经过自主的全面综合实验、自主设计实验的锻炼,科研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用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理论及操作培训,经考核合格之后才能使用,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习惯。

2.2定期举办技术讲座或交流如举办高效液相色谱、熒光定量PCR、流式细胞仪等大型仪器的技术讲座,让研究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各技术平台的功能及应用,提高平台设备的使用率,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流程是保证实验顺利开展的基础,是获得可靠且可重复实验结果的保障。研究生教育应是交流型教育,避免独自一人“闭门造车”,应多参与学术交流,多了解学术发展动向,才能在科研工作中做出很好的成绩。

2.3规范研究生实验记录培训和管理实验记录参考标准规范化,从源头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促使研究生形成良好的科研实验记录习惯,完整详实的实验记录更是科学研究的保存档案,有利于科研项目的管理。导师定期与研究生讨论实验进展,检查其实验记录,并仔细评阅,给予书面性的指导意见并监督改正。科研管理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实验记录评比,对评比结果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对评比结果不合格的学生督促整改,并要求其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复审。实验记录是研究者从事科学研究过程的原始记录,是防止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方法。完整详实的实验记录是科学研究的保存档案,对科研人员理顺科研思路、发现学术问题、寻找科学规律、完成项目总结和申报科研成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4加强文献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文献检索和学习,有助于全面了解本领域的发展概况和趋势,为自己设计科研课题和制定研究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对学习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和解答,定期组织研究生以PPT的形式做文献阅读汇报,并就文章的观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作出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逐渐过渡到自主阅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及组织能力,在讨论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碰撞新的科研想法,激发科研思维。随着研究生阅读能力的增加,阅读量自然会逐渐加大,有利于科研视野的拓展以及综合科研素质的提高,为科研论文的写作夯实基础。

2.5举办学术讲座学术讲座内容可涉及不同学科,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由本校教师讲授与其学科有关的知识或自己的研究课题,也可以由高年级的研究生分享自己的研究经验和感悟。另外,还可以广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就当前科学研究热点作前沿性的学术报告,与研究生进行近距离的学术交流和探讨,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学科前沿,并在学术交流中拓展视野,产生灵感。

3结论

基础医学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研究生教育是本科后以医学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教育,也是医学研究生全面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对于培养医学人才,促使我国医疗水平的长远发展具有特别深远意义。近年来,在加强医学与生物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建设及各个分子、细胞、肿瘤、微生物等各个平台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我们针对目前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实践,在微生物实验室科学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通过上述各项管理措施的实施,使研究生管理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微生物实验室为各级研究生及各个教研室教师科研项目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保证了各类项目的顺利完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基础医学开题报告范文3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通常是学生完全按照实验教师拟定的实验思路、方法、步骤去做,其最大弊端是使学生始终置于被动接受训练的地位,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思维的发挥。基于此,我们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并根据不同的实验教学层次,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①在基本技能实验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学法,即统一实验教学的目的要求,统一实验操作步骤,统一实验报告,统一进行教师的批阅;②在综合设计型实验中,我们则采用导师制,由指导老师提供实验项目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独立分析实验结果;③在研究创新型实验中,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设计来实验项目,包括查阅文献、拟定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和实验计划,经过老师和学生组成小组进行集中开题和可行性论证确定后,再由学生们自己动手完成实验,项目完成后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答辩小组对各组完成的实验项目进行汇报答辩,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讲评,从而有效地加深同学们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2]。

2引入多媒体技术构建仿真实验教学新模式

中医基础课程文辞古奥,内容精深、抽象难懂,初学的学生难以理解,而多媒体教学可改变传统板书讲授的呆板和教条化,使得许多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条理化、清晰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将将枯燥乏味、空洞抽象、难以描述和理解的中医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形象、直观和生动地表达出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如经络理论实验,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仿真教学片中的三维图像或视频影像进行了图像、动画和仿真人体经络循行来生动形象加以表现,让学生如临其境,很快就领会和掌握了经络的相关理论。

3建立开放实验室采用过程性实验评价

当前高校的的实验中心大多采用封闭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其结果是实验室利用率低、仪器设备闲置、教学资源浪费严重。对此,我们针对中医基础课程实验教学课时较少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对师生开放:①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相结合:要求必须掌握的实验内容,如果学生在课内实验没有完成或者失败,在重新设计并经指导老师审核批准后,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完成实验;②积极鼓励创新性实验活动:如果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萌发的创新思维,在提交完整实验方案,经指导老师批准后便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③配合一年一度的学院科技创新大赛:学生在成立科技创新小组,报实验中心批准后,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时间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通过建立开放实验室,有效地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时间和教学效果,激发了同学们的实验兴趣,巩固了对所学中医基础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使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3]。实验评价是衡量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效果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传统的实验评价模式多根据实验结果评价学生的表现,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但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全面的实验素养,单凭实验结果无法完整反映。为此,我们记录学生每个过程的表现,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避免了实验考核的错判、漏判、防止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作弊现象,做到了打分时胸中有数。过程性实验评价的学生成绩组成如表1所示。

4整合教学资源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

目前国内多数院校的基础学科实验室和实验技术人员仍隶属于各教研室管理,实验教学由各教研室单独完成,这种管理模式必然会导致:①各实验课程间界限分明,难以实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②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低;③经费投入分散和出现重复购置,使得仪器设备更新缓慢。这种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体制已明显不适应当前医学教育的需要,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下,又成立中医基础实验教学分中心,实验场地、实验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师资人员由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统一管理,充分调动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学校和学院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有效地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需要。

5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规范管理制度

基础医学开题报告范文4

医学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前、中、后期科研诚信缺失的原因

医学研究生教育期限大多数为三年,第1年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考试获取学分;第2-3年进入课题组进行科学研究、撰写论文、毕业答辩。因此,尽快完成学业、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学位证书成为研究生阶段的三大愿望。然而,这三大愿望合力的结果导致研究生在短期必须得出创新性成果。当研究生经过数月的课题研究得不出肯定结果,不能在相应期刊杂志上,或仅得出一些阴性结果或重复性结果,不能达到创新性科研成果的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文凭,应付导师和学校的检验,加之自身素质不高,缺乏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研究生便铤而走险,通过捏造实验数据或随心所欲地篡改数据、编造学术论文。可见,涉足科学研究后,过大的压力会导致科学研究后期科研诚信的缺失、学术腐败的出现。学术规范教育不全导致科研诚信缺失在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研究生课程中仅仅开设科学社会主义、自然辩证法、等理论知识,并未开设如在科研中如何诚实做学问、如何尊重他人科研劳动成果等学术道德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也没有系统地设置对学生进行科研诚信、学术规范的教育;研究生在读期间接触最多、联系最为密切、影响最大的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受生师比例的影响,导师常忙于自己的教学科研、行政和其他事务,对有关科学精神、学术诚信等问题仅仅给予强调或提示,没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4]。可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术规范教育不全亦会导致科学研究的中、后期科研诚信缺失。

应对医学研究生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诚信缺失的有效途径

加强科研道德素质教育,营造诚信氛围研究生阶段的素质教育不应局限于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科研道德素质教育、诚信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贯彻到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切实强化科研道德意识、诚信意识。从研究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等细节抓起,把科研道德素质、诚信素质落实到一言一行上,提高研究生科研道德水准和自控能力,杜绝他们在科研、学习过程中因思想偏差而引起的学术失范行为。将研究生科研道德教育贯穿研究生科学实验、科研活动、论文写作等各个环节,与日常管理相互渗透,确保研究生科研道德教育工作的连续性;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精神、科研道德,运用身边典型事例引导研究生,营造讲科研道德为荣、不讲科研道德为耻的诚信氛围。制定切合实际的毕业考评体系,缓解科研压力研究生毕业考评不以发表文章数量为依据,采用根据不同研究领域,制定研究生学术的要求。如研究生毕业后不是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则不必要做发表学术论文数量的硬性规定。另外,医学研究多数是以动物实验为基础,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多数是要进行造模、干预、处理等步骤,研究周期较长,倘若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确有困难的,可以适当放宽要求,不要强行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发表学术论文的篇数。但是,为了谨防放宽要求后的钻空子行为,还可以制订其他的补充实施细则。例如,可以要求研究生在毕业之前提供详实的研究数据和在学期间的研究报告,以便未完成的研究能够在后人的介入下继续进行;也可以从研究课题的整体出发,由课题组成员共同发表影响因子较高的论文,而不是由单个研究生发表个人研究的那部分不完整、不成熟的研究成果。通过制定合乎实际的毕业考评体系来缓解科研压力,使医学研究生树立勇于对自己的研究结论负责、诚实守信的科研诚信理念。合理设置科研诚信课程,发挥导师作用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开设学术规范课程,使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学界倡导、允许的,哪些行为是为学界禁止,是违反学术研究、学术评审、学术奖励基本要求的越轨行为,树立起良好的学术道德底线;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课程,举办有关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的讲座,让研究生掌握专业领域的基本写作、引文和注释规范,使研究生基本掌握学术规范常识,了解哪些行为是学术不端与失范行为。充分利用导师与研究生接触和交流最广泛、最频繁的优势,以科研为契机,开展每周与研究生科研谈话一次活动,了解研究生的课题进展、科研思路以及学习生活情况;用导师自己的治学态度、道德修养、敬业精神等为研究生学习的榜样[5];要求导师从研究生书写开题报告、到论文中期检查、论文交流、论文盲审、直至论文答辩全过程对研究生的诚信意识进行指导,培养研究生在科研中学会治学和做人。

作者:宋峰 郑茂 郜亮 华芮 张原媛 周海峰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开题报告范文5

机能实验学是基于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理论,以实验动物为主,研究生理机能、疾病发生机制、功能代谢变化和药物作用规律的实验科学[1]。通过机能实验学习,深刻理解书本知识的涵义,认识正常生理机能、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作用规律,从而促进知识的吸收和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根据毒理学机能实验教学的工作体验,初步探讨机能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

1毒理学机能实验课教学的主要问题

1.1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形式值得探讨

机能实验学的教学由学生自己选题、设计、完成的设计性实验,可以使学生经历一次虽然粗浅但基本完整的科研训练,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综合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但存在的问题:①选题难免出现选题重复和类同的现象,很容易造成学生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出现相互抄袭的现象;②实验过程的组织实施受到设备、经费、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容易使设计性实验在实质上演变为普通的实验训练,达不到开设设计性实验的真正目的。

1.2学生对实验预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毒理机能实验涉及生理、毒理和病理生理三大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实验中操作步骤多,技术难度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证实验的成功,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学生的课前预习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受过去长期积累下来的重理论、轻实验的思维习惯的影响,很多学生不重视课前预习,认为实验操作过程中不懂的地方自会有老师解释和解决。这种不重视课前预习,过于依赖教师的思想十分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2毒理学机能实验课教学的主要对策

2.1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课前了解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方法、明确实验目的、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的课前预习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依赖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在每一次实验课结束时以思考题的形式明确下一次实验的具体预习要求,并让学生在课前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实验预习报告”,且将完成预习报告的质量也纳入课程考核的计分范围,这就可以迫使学生提高对课前预习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

2.2开展探索性实验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验课上讲的太多、指导太多,生怕学生有一点地方做得不合实验指导的要求,反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下降,整堂实验课就是按教师讲的步骤重复一次,完全没有学生自己的想法。参与毒理学机能实验多为基础医学大学三、四年纪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的理论、操作水平和技能,具备独立设计比较复杂的机能学实验的能力。为了能使学生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将在理论课里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并能灵活应用,让学生成为实验主体已是可行而且必要的了。我们考虑尝试探索性实验,让学生成为实验的设计者,并独立完成。让学生初步体验科研过程中,从立题、建立假说、实验设计、开题论证、实验实施、资料整理和统计学处理、分析和结论到撰写完成实验论文这一完整的步骤[23]。

2.3处理好教师指导与学生独立操作的关系

在以往的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帮忙的习惯,在实验过程中一旦碰到问题,无论自己能不能解决,第一反应就是报告教师,而不是自己去找出问题的所在,并加以解决,这种现象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有弊无利,必须加以纠正。在探索性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尽量不亲自动手帮学生操作,而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只有在出现紧急或严重错误的情况下,教师才及时予以纠正,以保证实验能顺利进行。这种措施的采取,迫使学生自己学会面对和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实际工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4]。

参考文献

机能实验学是基于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理论,以实验动物为主,研究生理机能、疾病发生机制、功能代谢变化和药物作用规律的实验科学[1]。通过机能实验学习,深刻理解书本知识的涵义,认识正常生理机能、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作用规律,从而促进知识的吸收和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根据毒理学机能实验教学的工作体验,初步探讨机能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

转贴于

1毒理学机能实验课教学的主要问题

1.1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形式值得探讨

机能实验学的教学由学生自己选题、设计、完成的设计性实验,可以使学生经历一次虽然粗浅但基本完整的科研训练,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综合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但存在的问题:①选题难免出现选题重复和类同的现象,很容易造成学生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出现相互抄袭的现象;②实验过程的组织实施受到设备、经费、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容易使设计性实验在实质上演变为普通的实验训练,达不到开设设计性实验的真正目的。

1.2学生对实验预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毒理机能实验涉及生理、毒理和病理生理三大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实验中操作步骤多,技术难度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证实验的成功,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学生的课前预习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受过去长期积累下来的重理论、轻实验的思维习惯的影响,很多学生不重视课前预习,认为实验操作过程中不懂的地方自会有老师解释和解决。这种不重视课前预习,过于依赖教师的思想十分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2毒理学机能实验课教学的主要对策

2.1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课前了解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方法、明确实验目的、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的课前预习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依赖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在每一次实验课结束时以思考题的形式明确下一次实验的具体预习要求,并让学生在课前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实验预习报告”,且将完成预习报告的质量也纳入课程考核的计分范围,这就可以迫使学生提高对课前预习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

2.2开展探索性实验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验课上讲的太多、指导太多,生怕学生有一点地方做得不合实验指导的要求,反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下降,整堂实验课就是按教师讲的步骤重复一次,完全没有学生自己的想法。参与毒理学机能实验多为基础医学大学三、四年纪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的理论、操作水平和技能,具备独立设计比较复杂的机能学实验的能力。为了能使学生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将在理论课里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并能灵活应用,让学生成为实验主体已是可行而且必要的了。我们考虑尝试探索性实验,让学生成为实验的设计者,并独立完成。让学生初步体验科研过程中,从立题、建立假说、实验设计、开题论证、实验实施、资料整理和统计学处理、分析和结论到撰写完成实验论文这一完整的步骤[23]。

基础医学开题报告范文6

一搭建多中心实验教学平台

根据中医院校基础医学的专业特点,在现有课程整合和学科交叉融合需要的前提下,打破原有学科内部实验室的界限,我院实验中心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成立了中医基础实验教学组、机能实验教学组、形态实验教学组和现代生物技术教学组。其目的在于有效克服原有设备管理体制分散、重复、低效和封闭的弊端,合理配置实验人员、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用房等资源,利用学科群的优质师资力量搭配整合后的优势资源形成了以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为核心的中医基础实验平台,以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科学及病理学为核心的形态学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以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为核心的机能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及微生物与免疫学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平台,以平台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基础,并按照实验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培养的需要,在每一大平台内都设有基础实验区和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区,各平台之间不是孤立的,是密切配合又相互竞争的。中心通过这种资源重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也为努力探索满足新时期中医药人才培养需要的最好建设方式和教学改革的方法提供可操作的策略。

二形成以平台为基础的实验教学功能区

利用和完善实验中心内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学、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实验室的教学用局域网络,整合构建中医学、形态学与机能学及现代生物技术四大实验区,逐步规范多媒体教学课件,各分区内的相关学科教师形成课程组,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整合和交叉融合,重新组织和编排实验教学课件,使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每年通过学院学术委员会论证新的实验项目,逐步提高现有实验课的教学质量,逐步完善中医院校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基础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功能区内的创新实验区培养学生综合和创新实验能力,建立新分类体系和多站式考核体系,深化改革实验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完善学生客观实践技能综合考核机制;利用实验区局域网络,打破实验室固态格局,实现室间无障碍交流讨论、典型案例远程交流、疑难问题自助解决等,使学生逐渐降低对教师的依赖,进而转向自主学习模式,提升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申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研训练项目及其他活动,鼓励学生独立设计研究课题和创新型实验。在实验中心门户网站中开辟学生实验设计研讨空间,促进不同年级、学科、专业学生及教师协作,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协助。设立学生创新实验和研究项目申报论证审批的专用通道,组织课程指导小组对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的课题和申请的业余科研基金项目进行评议和辅导,通过后即可申请实验资源开展研究工作。此外,教师可将自己提出的有一定科学价值的科研小课题放入门户网站交流区,吸引或邀请学生参与研究。

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完成文献资料查询、开题报告、研究技术路线设计、实验研究以及论文写作全过程,每个步骤均在实验交流区域报备,做到有始有终。课程指导小组对此全程进行多站式考核,用以衡量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实施实验资源超市化管理,提高师生科研和创新效率

通过整合建立三大实验教学区后,在各分区中将相同类型的仪器和设备放在一起建立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实验室,如动物饲养中心、细胞培养中心、生物信号采集中心、组织切片制备中心等。通过调整,确保实验室的功能性、相关性和综合性。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教师根据自身新分类等级选择可获准操作的实验资源,在门户网站上提交申请。由实验中心核准后,在既定时间段内持准入证明进入实验室开展教学和科研实验。如师生亟待使用的设备实验中心并不具备,则可协助申请者联系其他学院实验室。

建立开放式实验室能够改变现行实验室的管理体制,相对灵活自由的教学方式使实验室的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精选实验项目,改革了传统的教学内容;综合设计实验的开设带来了实验教学质的变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开放实验室、多实验室间的合作,要求每个实验室都有自己的特色。特色实验室的建立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产生和科研特色的形成,实现了研究范围的不断拓展和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化,研究项目的特色明显,研究成果的档次提升,对学科优势的形成具有奠基和促进的双重作用。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室开放项目及创新能力培养计划项目,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连续举行的省级举办的各种生物及医药类竞赛中取得了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四培养优秀而稳定的实验教师队伍

建立实验课程组及辅导教师制度,培养优秀而稳定的实验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及产学研水平。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信息化的实现,自动化运行的有效性要求高校实验室要实行科学管理。

首先,应配备具有一定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他们应该是懂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实验管理者。实验技术人员是搞好实验室管理的保证。实验技术队伍是高校教学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搞好实验室建设的中坚力量,能否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学校及实验中心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采取定期培训考核等有效措施来稳定这支队伍。

其次,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养。主要通过加强教学能力,增加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利用资源潜力,提供多元的学习选择、便捷的学习方式,辐射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索满足新时期中医药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中心建设和教学改革途径,强化大学生实践能 力、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学校产学研水平和教育质量。在政策上,学校给予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的政策,鼓励实验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和尝试,进行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实验中心针对实验教学的特点,提出掌握方法、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思想,根据不同课程实验类型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实验方式,开展基础实验、扩展实验、综合实验和开放实验相结合的多层次教学,鼓励学生自由组合,自主设计,一题多解,百花齐放。

五加快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通过打破分支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追求科学技术的综合性与整体性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使实验教学内容突出重心低、知识新、面向宽的特点。在教学组织实施方面,形成由多模块或多门课程组成的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实施基础性实验必做、综合性和设计探索性实验选做,适合因材施教的分层次教学模式等改革。

六前景展望

通过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与设备资源,使我院的实验教学条件与实验教学水平都得到显著提高,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良好实验教学条件。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实验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不断改进实验教学内容、手段、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将是我们长期面临的任务。

通过创建实验教学平台,使其作为实验教学的基本单位和功能主体,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整合相关实验室资源和师资队伍,建立目标清晰、载体明确、考核科学的实验教学功能区,为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搭台铺路,为实现现代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