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实训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专业实训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专业实训报告

金融专业实训报告范文1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等代数;应用技能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080-02

一、“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紧迫性

《高等代数》是数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很多后续课程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地位不言而喻。学生进入大学数学专业的学习,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生必须尽快转变思想,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认知;这门课程作为后期课程的先修课程,将为后续课程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必须牢固掌握,作用相当重要。而独立学院《高等代数》的开设大多是照搬其他成熟高等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由于其生源的特殊性,与一般的本科院校是有一定差距的,其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教学质量必将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行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为了培养具有实践经验、专业技能的实用新型应用人才,理工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决定开展以数学专业高等代数为依托的教学改革,我系自09级开始进行专业应用技能实训,目前已经取得一定得实效。学生的专业技能大幅提升,就业率显著增加。实训的目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期主要是以高等代数课程为例),联系实际,进行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金融领域初步涉入的了解及深化。

三、独立学院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经验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人才培养方案,数学专业首先从研究方向上分为:数学教育与金融数学两个方向,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知识面,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经济学方法,对金融问题、数学数据进行专业的分析和处理,解决生活及经济领域的相关实践问题,具备在企业、金融相关部门工作的高级别应用型人才,或具备在教育部门从事数学教育、管理的合格师资。因此,对于数学教学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学习和讲解,同时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力地开展实训教学。

数学专业实训教学围绕人才培养的专业目标而开展,以高等代数课程为依托进行专业应用技能实训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根据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良好的数学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业务过硬、适应能力好的数学金融类高级复合型人才,进行专业的受训。

与一般本科院校的不同之处,独立学院数学专业以培养数学兼金融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然是分为两个方向:数学基础和金融技能,数学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以应用严谨的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生活和经济学中的问题。在数学教学实训过程中,必须注意其他能力的培养,如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运用能力等,它们都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所需要的“一般能力”。金融技能主要是指对数学经济学知识的应用的专业技能,例如具备宏观经济基本判断能力、掌握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技术、数据处理和财务等方面的技能。

四、以高等代数课程为依托的应用技能实训教学改革的思路及内容

1.改革过去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教学,制定高规格的实训教学计划。为了改变原有实训计划,我们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为宗旨,广泛开展社会调研调查,走到企业、教育职能部门及学校中去,听取用人单位对于一线人才的需求,聘请专业人士作为顾问,制定实训方案。学生一定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技能和创新思维模式为导向、以高等代数课程为依托进行实训教学计划的制定,既要突出人才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更要将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在其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是一句空话,一定要真正做到,高等代数作为基础课程,如何将其有效地和相关的金融及经济学应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实用性的理解,意义重大。

2.改革过去以知识继承为主的人才培养观念,制定可持续应用型人才培养观念。独立学院过去的老路都是参照母校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从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应用,这是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也是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崭新的人才观,制定可持续人才培养观念,真正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人才是被视为现代管理中的第一资源,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本着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来培养和制定实训计划,在学习和工作中,发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寻找每一个学生的一技之长,有针对性地培养可持续应用型人才。

3.改革实训教学模式,建立新型实训教学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将实践实训能力放在一个重要的位子上。以高等代数课程为例,我们在教学中将教师作为主体,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灌输知识的后果是,学生渐渐对课程失去了兴趣,更何谈应用。在新型的实训教学模式中,必须启发学生、科学引导学生,教学过程以案例式教学、模拟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为主,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导向,开拓思维,创新应用,学生真正掌握了探索式学习方法,化被动为主动,自己积极寻找高等代数课程与其他课程、经济金融类应用的关联,真正思考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4.应用技能实训改革的具体方式和内容。经过多年的探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模式,笔者在此进行总结,以供其他各专业参考。以下为具体的方式和内容,通过不少于两个月的实践,数学教育实训或金融在岗实训,形成如下的数学专业应用技能实训论文(设计)。提交的实训论文应为两个月实践的全部内容,根据往届学生形成的论文一般至少在100页以上。

(1)课件制作。完成至少包含3章初高中课程或高等代数的电子课件制作,任选一门,选定具体的三章内容制作ppt课件,要求文字、图形、公式、声音都能完美地组合在一起。

(2)数学建模。首先自行拟定题目,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数学问题,概括地讲,就是将高等代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分析、求解,它是数学作为基础科学、基础工具的体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形成最终的建模论文,必须符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格式,要具体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相应的程序放在附件之中。

(3)初高中数学课程调查。首先所选择的内容必须是建立在高等代数课程相关的内容上,完成1份关于陕西省或西安市某学校的调查报告,对该校的数学课程,以高等代数为例,进行详细的探索性调查研究,要求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不得胡乱编造,问卷须在附件中。

(4)高等代数课程教案。数学类课程教案,就高等代数具体的一堂课形成最终的讲稿、教案(毕业设计),按照一般教案的具体书写结构:①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②教学重点与难点;③教学内容与注意点;④教学方式;⑤教学课时;⑥作业布置等。

(5)金融顶岗实训报告。完成1份关于陕西省或西安市某银行、金融机构或公司的金融调查报告,对该公司的管理运行进行详细的观察,实训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方式、时间、体会等。

实训论文的完成必须是在指导老师的实时监督下进行,每周至少与实训学校、教育机构或公司取得联系,询问实训进展。理工系数学专业目前已经建成三个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也可以去学校联系的实训基地进行统一的实训安排,统一监管。

理工系数学专业一直在努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实训效果,最近正在筹划在校内建立仿真教学环境,模仿公司或者学校的环境,让学生实际接触到学校的实际运作模式,收集其他优秀学校老师的教案、讲稿,供学生实践学习。或者让学生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例如模拟公司对外交流窗口,真正接触业务,建立实时角色扮演,这样就能够真正适应和熟悉公司的各项业务,符合独立学院学生“基础性”、“应用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吕学典.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1):220-225.

[2]曾华源.社会工作实习教学原理及实务[M].台北: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2012.

[3]张新民.面向知识经济的高等职业教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4]庄瓦金.三十年来中国《高等代数》教材(教学)之管见[J].数学教育学报,2009,(03).

[5]周伟光,郭广泉.对高师高等代数课程改革的初步探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06).

[6]侯维民.从数学方法论看高等代数与中学数学的多种联系[J].数学教育学报,2003,(03).

[7]张奠宙,王昆扬.面向21世纪“高师教学改革计划”数学课题组结题会议纪要[J].数学教育学报,2001,(03).

[8]钱道翠.谈谈代数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育学报.1996(02).

金融专业实训报告范文2

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及应用性很强的金融专业基础课,结合我校教学实践,在分析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的基础上,探讨了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出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阐述了改革成效。

关键词:

投资学;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实践教学

《投资学》是一门以投资行为与资金配置为研究对象,解释资本市场运行的现象与内在规律、探求实现资本市场均衡的一门独立学科,是金融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投资包括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根据我校的实际,我们侧重于金融投资的教学,目前选用南开大学马君潞主编的《投资学》(科学出版社)作为理论课授课教材,其内容主要包括证券市场的基本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定价与市场有效性、证券估值、投资分析与绩效评估,以及衍生证券分析。此外,根据学校和系部要求,参照兄弟院校的做法,金融教研室编写了该课程相应的《实践(实训)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考试(考核)大纲》等。在这些大纲中,明确了教学目标、授课内容以及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及考试考核办法。这样,使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证券市场及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尤其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对证券市场的具体投资运作及风险管控有所了解,能够比较科学和理性地进行投资,成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证券机构、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投资管理人才。为了能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投资学科的框架体系,掌握投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对投资领域的实际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有必要探讨《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投资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要为当地金融经济发展培养专门的金融人才,就必须考虑现阶段及将来一定时期内当地金融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对金融人才的需求特点,以此作为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的重要基础。为此,我们通过向工、农、中、建银行的怀化市支行等金融机构,方正证券、财富证券怀化支公司,以及湘鹤电缆集团等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到他们希望金融人才应具备证券市场开拓能力、投资分析能力、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以及投资学、经济学等学科专业知识能力等。市场需求是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因此,对上述《投资学》教材上的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1.教学内容的确定以够用、能用和实用为目标。目前,投资学从教学内容、方法到工具,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学科特色,真正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发展。《投资学》教材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比如有效市场假设(EMH)和不完全市场一般均衡理论,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以及行为金融学等。这些内容的理论性太强,而且要求有较好的数学基础,考虑到经济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投资学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安排,弱化理论深度,达到理论够用、实用的目的。

2.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将教学内容主要分为证券市场的基本理论,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和证券投资风险管理等部分。具体的,在证券市场的基本理论部分主要介绍证券市场、证券市场发行和证券市场交易;分析方法部分主要探讨宏观经济、行业、公司方面的分析,并介绍证券投资的策略和技术分析方法;在投资风险管理部分主要讲述证券市场监管和投资风险控制等[1]。这些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即先认识证券市场及其投资产品,然后掌握分析方法和投资策略,最后培养一定的投资风险控制理念并掌握一些风险控制方法。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讲授,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投资理念,为今后从事金融相关工作提供专业支撑。

3.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权重比例。为方便组织教学,将课程教学内容大致分为理论性、应用性两类。这两部分的目标和教学组织方式有所不同。理论性教学内容以任课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授课时数占总课时一半以上,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投资学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和风险控制观念,达到能用、够用的目标,为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金融投资理论基础。当然,为了让学生能很好的理解这些理论,可采用案例教学、探讨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对于应用性教学内容,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以符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和用人单位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比如,根据证券公司理财业务的岗位要求,开设了证券投资分析和证券发行与承销等知识内容,为了达到教学效果,编写了课程实训大纲,在课程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实训),并写出实验实训分析报告。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可由小组共同完成。采用这种教学组织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达到实用的目标。

二、《投资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为了落实我校《投资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金融业岗位职业能力,在投资学课程教学大纲、实践实训大纲的指导下,教师在授课时,针对教学内容,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投资学课程中,增加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而理论教学为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投资学》理论教学不仅要向学生系统传授基本理论与知识,还有注意及时吸收学科最新成果、最新知识以及国内外证券市场发展动态,及时补充到理论课程教学中,比如经常进行财经新闻解读。案例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将经典金融事件编成案例,用于课堂教学时讨论。选择的案例,紧扣教学内容,富有启发性,促进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讲解投资学分析方法时,如果按照方法体系逐一讲解时,会显得枯燥。实际上,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已系统学过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如果我们用某个上市公司的具体案例来进行分析,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而且容易掌握这些分析方法,从而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要求小组将案例分析的结论用PPT在课堂交流,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获得不断适应经济和金融发展变化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开展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和专业见习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投资理论,掌握投资分析方法和策略,熟悉证券投资的规则与流程,以及控制投资风险的基本技巧。实践教学内容应包括理论研究和业务操作两大部分。理论研究部门主要是为了验证已经成熟的理论结论,通过实验软件模拟计算,验证结果的正确性,以加深对经典理论的理解。而业务操作部分主要是根据各金融机构对各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来设置相应的实践项目。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了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可采用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和专业见习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课程实验。课程实验主要在实训室进行,由专业老师指导完成操作模拟的实验,在整个实践环节中要求最低。课程实验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比如证券交易流程、分析技术指标等,或者借助EXCEL软件计算股票的内在价值等。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增强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目前学校给经济学院配备了实训室,引进了证券期货投资实验的软硬件设备,为课程实验的开展提供了保障。综合实训。综合实训是对学生整个综合能力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就某一个专题进行认真研究。比如可利用实训室平台,给每个学生分配账号和相同数额的模拟资金,要求利用平台进行模拟交易,对所学过的各种投资分析方法进行综合练习。当然,也可要求学生就某一行业或某一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进行综合分析,撰写投资分析报告。如果某一专题工作量较大,可以由小组共同协作完成。相对于课程实验,综合实训需要综合应用到投资学课程中的所学到的各种理论、方法或技巧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见习。专业见习主要是组织学生到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进行现场教学,拓宽学生视野,既可加深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使课程的讲授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又可以了解金融机构的实际操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系在相关金融机构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并在每一基地有不同的实践教学任务。比如,方正证券怀化支公司的证券业务实训基地,另外还有桂林招商证券、所罗门财经顾问公司实践基地进行投资业务实训,在湘鹤电缆集团实践基地进行民营经济融资问题研究。这些实践教学内容都写进了投资学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另外,我们和怀化市金融学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经济学院金融学教研室成为该学会理事单位,通过组织任课教师和学生到证券公司和银行进行观摩见习,聘请人民银行等行业专家及实务工作人员为兼职教师,向学生提供最新的理论发展动态和实际业务技巧,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及投资学课程的积极性,并让学生觉得能学有所用。

3.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经济学院金融教研室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就投资学专业以及《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提出意见或建议,最后提出改进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我们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二课堂教学模式:第一课堂为课程教学,主要在课堂内或实训室进行,以老师讲授或指导学生实验为主,以掌握投资学基本理论知识为主,同时将理论教学与课程实验或综合实训结合起来。第二课堂主要为各类课外学习、科研或实践活动。聘请金融行业专家或经验丰富的实务工作者为导师,进行实务讲座或交流,同时依托经济学院投资理财协会等金融社团,组织与教学相关的多形式、多层次的业务大赛及其它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把第一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尤其是金融企业的岗位职业技能。如依托金融学教师和证券公司、银行等实务界人士,指导本系投资理财协会,经常开展投资理财方面的讲座;在方正证券公司的赞助和指导下举行每年一度的炒股模拟大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鼓励学生参与经济学院教师的各项课题,并以经济学院武陵山片区金融经济研究所和怀化学院金融学重点学科为依托,申报各种挑战杯和大学生创新性研究项目,将投资学教学中一些问题作为学生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认真辅导,并将研究成果作为。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相互配合,提高了学生学习投资学的兴趣和教学效果。通过现场教学、举办投资大赛、创建实习基地等手段,尤其是需要很好的利用金融实训室,引导学生参与投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业务实战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4.利用网络平台作为课外教学手段,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核。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和科任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因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课程网站,通过QQ群、微信平台和电子邮箱等网络通讯手段,开展网上师生互动教学平台,进行交流和学习,拓展学生视野,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2]。通过这些方式、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培养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如指导或引导学生参加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书、理财规划师等职业资格的考试。为了强化实践教学效果,改进了传统的投资学课程考核办法。将课程最终成绩评定分为三项: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权重分别为10%、30%和60%。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包括:课堂案例教学的参与和表现、案例分析报告、实践基地调研报告、课程实验及分析报告等。这些方法和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尝试综合实训成绩的权重提高到40%。

三、《投资学》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投资学》教学改革是在借鉴国内其他高校金融学专业建设基础上,结合我校投资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我系教学实际做出的一些探索,符合学校提出的“三位一体”办学模式的指导精神。通过经济学院教师和投资学专业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教学改革已取得一些成效。

1.创新了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理论为主的理论性强、教学方法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提供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比如,在要求学生按小组选择对某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进行分析时,要求学生自主制定学习与研究计划,分工协作完成投资分析报告,并要求小组作业以PPT展示讲解,锻炼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既培养了能力,又提升了综合素质。

2.探索新的课程考核方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投资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多样化,改变了原来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的成绩评定办法。通过设置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项目及调整各项分数权重,加大实训成绩的权值,更加强调平时学习或上课或作业的参与性,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考核。改变了以前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课、期末考试前突击复习、死记硬背的局面,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考核,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通过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有效培养。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形成了报考证券、期货、银行等从业资格和理财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氛围。经济学院国贸专业和投资学专业的在校学生准备参加上述与投资相关的资格证的学生大约超60%。很多同学已经取得了至少一个甚至多个资格证书,为就业增加了砝码。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教师组织他们参与教师课题,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的各种课题。通过这些手段和方式,还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另外,由经济学院投资理财协会牵头,专业教师做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投资理财讲座、模拟炒股大赛的等活动,取得一定成效并获得实务界人士好评。通过这些实践性教学活动,深化了投资学理论知识,并培养了一定的金融职业技能。使《投资学》课程目标和投资学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升,人人争创双师型教师。《投资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促进教师不得不提高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比如,要求学生分小组撰写行业投资分析报告或上市公司投资分析报告时,就需要教师在讲解证券投资基本理论知识时,结合上市公司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与评述,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等各种资料,才能满足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和要求。另外,目前我系学生使用的教材是南开大学编写的,理论性太强,而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必不可少,这就要求教师针对教学要求,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编写教材。为此,金融学教研室参编了湖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证券投资学》、《金融学》等多部教材,并已经出版。此外,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经济学院要求老师参加企业实践,报考各种和金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争创双师型教师。比如,作者本人已获得人社部颁发的高级理财规划师证书。目前,不少教师已经利用暑假进入金融企业进行学习,提高了职业技能。

总之,对《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效果比较明显,充分体现了怀化学院“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普及到课程教学中的成效。当然,要深入推行投资学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特别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晓莉.“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76-78.

金融专业实训报告范文3

关键词:金融;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为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金融实训基地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ZJC6100)结项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6日

金融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包括了相关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配备,且金融学科具有时代的特点,随着技术更新与金融相关的软件设备更新也就较快,如何进行金融实训基地体系构建和管理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但是,高职院校的金融实训基地体系建设参差不齐,有些院校甚至没有金融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可通过以下措施加快金融实训基地体系构建:

一、加大政府对高职院校金融实训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

高职院校金融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强政府的重视程度才能从根本上使高校的金融实训基地建设起来。金融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

(一)加大政府对金融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政府可出台相关的扶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高职院校的金融实训基地的建设,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金融人才,为郑州的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的建设提供金融人才支持。

(二)加大政府对金融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支持。高职院校金融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大量资金,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政府可通过专项建立金融实训基地建设的基金或给予高职院校金融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补贴进行资金支持。政府专项基金的建立是建立金融实训基地的重要资金支持,是保证金融实训基地教学的重要保证。

(三)政府牵头提供第三方资金支持。政府可对金融企业或机构提供一些资金支持,使金融企业或机构和高职院校进行合作。一方面使金融企业或机构愿意对高职院校的金融实训基地进行投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利用金融企业或机构出资建立的金融实训基地,为其培养所需要的金融人才。金融企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企业,单纯由高职院校进行联系建设金融实训基地的可能性比较小,由政府出面或出台相关的政策,使金融企业或机构与高职院校合作,更容易实现金融企业或机构与高职院校的联合,实现二者的共赢。

总之,从加强政府对金融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及政府牵头提供第三方的资金支持,有利于高职院校金融实训基地建设。

二、调动金融行业或企业对建设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主动性

金融行业或企业对建设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主动性不足,主要是金融企业或机构和职业院校没有找到利益的“共赢点”。调动金融行业或企业对建设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主动性,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政府要对金融行业或企业进行一定的奖励。比如,对金融行业或企业的参与高职院校金融实训基地建设中贡献比较突出的,可以进行减税或实施一定的财政补贴,使金融行业或企业得到实际的好处,提高金融行业或企业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以“订单培养班”为契机,吸引金融企业对高职院校金融实训基地的投资。鼓励高职院校与金融企业签订“订单培养班”。“订单培养班”即以金融企业的实际要求去培养学生,包括金融理论知识和委托培养金融企业的特定工作技能培养。通过“订单培养”,使金融学生一毕业就具备到委托的金融企业去工作的能力,节约金融企业招聘的人力资源成本,提高金融企业的积极性。这些理论与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需要金融实训基地的建设,以此为契机,调动金融企业对高职院校金融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热情。

(三)与金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金融企业培养金融人才,建设金融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校内金融专业实训基地的重要补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能进一步巩固与完善原有的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强化顶岗实习功能,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与多家金融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满足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工学交替项目内容的实施。通过与金融企业校企合作协议,把金融学生送到校企合作的金融企业去实习。一方面解决了金融企业的人力资源紧张的问题,节约金融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其建设金融校外实训基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金融企业提供真实的实训空间,增强金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例如:金融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大量非核心又不可或缺的低端业务品种给金融实训学生提供锻炼实践的机会,如收集市场信息、资料整理、计算比较、服务销售、客户联系、后台电话营销服务等等,专门针对高校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专业意识敏感、具备投资理财基础知识,熟悉投资运作流程、理解金融服务中介机构的业务性质、工作热情高等特点,企业提供一般工作,既可以缓解企业基础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又有利于实训学生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实践,对今后的就业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通过政府支持、“订单培养”、与金融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设金融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等方式,调动金融行业或企业对建设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主动性,加快高职院校金融实训基地的建设。

三、金融实训基地建设要强调“教、学、做”的统一

针对目前金融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以“教、学”为主的实训教学方式,要把这种金融实训方式逐渐转变为“教、学、做”的统一,即在金融实训中形成“在教中学,在学中做”的实训教学模式。“教、学、做”的统一指的是学生在实训课堂上首先由实训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教”,之后由学生根据教的内容进行“学”,之后再进行“做”,实现“教、学、做”的统一。实训基地建设要强调“教、学、做”的统一,就是强调学生在实训课程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上教师的精准引导作用,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做”的能力。“教、学、做”的统一有效解决了学生未垦习理论的枯燥性,把枯燥的理论转化为实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实际动手能力。

实训基地建设强调“教、学、做”的统一,三者缺一不可。其中金融教师的“教”是基础,金融学生的“学”是金融理论与实训知识的运用,金融学生的“做”是金融理论与实训知识效果的体现。在整个金融实训教学过程中:第一,要注重金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即“教”。金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直接决定金融实训的效果,金融基础理论知识为金融实训提供理论的支持;第二,“学”体现了金融学生的金融基础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学”就是金融学生根据金融教师教授的金融理论知识及金融实训知识进行操作,“学”是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训知识的运用的过程;第三,“做”是要体现金融学生的金融实训效果,是金融学生学习完金融知识的升华,也是检验金融实训效果的重要一环。金融学生“做”的怎么样,要由教师进行评价和及时的修正。金融实训结果反映金融理论的“教”和“学”的效果。教师通过了解金融学生的金融实训结果,掌握金融学生在实训中的真实情况和学生在金融实训中存在薄弱的实训环节,并找到对应的理论知识给予强化,才能保证实训课程的实训效果,使金融学生在金融实训中掌握理论知识,达到金融实训教学的意义。

金融实训基地建设强调“教、学、做”的统一,既保证了金融的理论教学,同时加强了实训知识的训练,提高了金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金融实训效果,发挥了金融实训基地的作用。

四、高职院校加大对在校外金融实训学生实训的全程跟踪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训室多以校内的金融实训为主,而金融教师在校内的时间较多,能对校内的金融实训给予全程跟踪。但金融学生校外的金融实训过程却缺乏有效全程的跟踪,金融学生校外的金融实训过程是金融学生校内实训的有利补充,是提高金融学生实际动手及操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在校外金融实训学生实训过程的全程跟踪。高职院校的金融培养模式多为“2.5+0.5”培养模式和 “2+1”培养模式。在“2.5+0.5”培养模式下,金融专业学生的最后半学年为校外金融实训的顶岗实训时间,而“2+1”模式下,金融专业学生的最后一学年为校外金融实训的顶岗实训时间。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从“2.5+0.5”模式过渡到了“2+1”培养模式,校外金融实训学生的顶岗实训时间的加大也充分说明高职院校对校外金融实训学生实训的重视。

加大校外金融实训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能及时巩固高职院校校内金融实训效果,同时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对在校外金融实训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能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外实训的真实情况。金融学生在校外实训顶岗过程中,遇到理论上或实训上的金融“难题”,可以及时与学校的专业金融教师进行沟通。金融专业教师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金融理论上或实训上的指导,充实学生的金融理论上或实训上的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校外的金融实训;另一方面通过金融学生的反馈可以体现学校在金融理论和实训知识的教学中有无缺失,反映金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金融知识结构是否完整,为学院的金融理论与实训教学提供指导,为金融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修改方向,最终使学院培养出高质量的金融人才。

总之,高职院校从原来的简单收取金融专业学生的实训总结与实训报告,忽视金融校外实训的过程,到现在的加大对在校外金融实训学生的实训过程的全程跟踪,有利于金融实训基地的建设和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

五、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训基地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训基地评价体系是提高金融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训基地评价体系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建设:第一,完整评价指标体系。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反映出金融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与优点,为提高金融实训教学水平提供依据,为金融实训教学培养方案提供修订的方向;第二,评价指标体系动态化。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千变万化的,而金融人才的需求也是千变万化的。金融实训基地的评价体系的指标要根据金融市场与国家的相关金融政策而变化,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动态地对金融实训教学进行调整,使培养出来的金融人才适应金融市场需求与国家的金融行业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动态化保证高职院校金融人才的与时俱进、保证金融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理念与教育内容始终处于领先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寇玲,张茜琳,秦梦莹.职教集团互联网金融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6.11.

[2]刘岚,刘冰冰.校企合作共建高职农村金融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研究――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与合肥德善小贷公司合作为例[J].经贸实践,2016.2.

[3]赵晶.创业实践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以金融保险专业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2016.6.

[4]田光伟.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金融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

金融专业实训报告范文4

关键词:金融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

高校实验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将有助于深化化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一)是对金融学专业理论课程的有益补充

现阶段,我国财经类高等院校都设置了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可见它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进入金融领域工作会接受岗前培训,但是培训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学生要真正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大学四年对理论知识的积累与足够多有效的实验、实训课程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金融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够接纳学生实习的机会不多,因此实验课程更多采用实验室教学的方式。

(二)是适应金融领域高度竞争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日益增多。对现有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已经不仅仅需要扎实的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学科交叉已经在所难免。因此加快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设计,将会使现有的实验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学生交叉运用金融、市场营销等学科的知识。

(三)是高校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要

复合型金融人才是指在具备金融学基本知识和能力之外,还具备其它学科较高相关技能的人才。例如,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IT技术技术经完全融入银行、保险、证券业务之中,复合型金融人才将在未来几年内显得十分紧缺。因此高校金融学及相关领域基础课程的实验必不可少。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金融业将不断吸收国外金融企业的先进经验,从国外引入高端人才,这会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竞争程度,没有相应技能的学生将很难脱颖而出。

二、当前实验课程体系的局限性

(一)实验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当前许多高校对于实验课程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像一般高职院校实验课程体系那样完备。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对实验课程不如理论课程重视,对于教学方式、手段等的革新认识不足,固有模式的教学往往使实验课不能吸引学生。另外就是学生不够重视实验课程,从学生调查问卷显示:在经过专业方向选择后,学生往往只对感兴趣的实验课程认真完成职。例如选择银行方向的学生消极对待证券实验课程,选择证券方向的学生又会消极对待银行课程等。

(二)实验课程安排与实际有脱节

从课题组发放问卷的统计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学生认为实验课程体系设计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参加金融机构岗前培训时,感到学校实验课程设置不足,有的课程未开设实验课,有的课程实验课时太少,对于提高学生技能的作用不明显。二是当前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主要采取实验室教学的模式,校外实训、校企合作的方式非常少,实验课程的设置容易受到市场上金融教学软件开发的限制。三是许多高校实验软件都是从软件开发公司购置的,软件开发公司与金融企业的实际业务脱节,影响了软件的实践可操作性。

(三)未能结合社会需求设计实验课程

现在高校实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理论课程体系来设置。按照教育部的整体规划思路,首先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再设置非核心课程。实验课程的课时安排及设计不是根据金融企业的需求来进行设计,而更多的是根据课程的安排来设计。例如,很多高校取消了银行信贷管理课程,它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相关实验课程也被边缘化了。而对于商业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来说,信贷仍旧是最主要的、对商业银行利润贡献占绝对优势的业务。

转贴于  (四)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高校对实验教学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进实验室做实验;或者单独设置某些实验课程,加大课时量,变成单独的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实验课程指导教材,因此需要教师先熟悉软件操作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很难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也难调动起来。此外因为文科类实验课程固有的缺陷,学生的实验结果很难用一个好的方式来评价,教学方式的创新也就无法实现。

三、构建新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实验课程设置要体现社会需求

高等院校应转变思路,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围绕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设计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为了解决知识更新速度快的难题,高院可以根据需求变化灵活组合实验课程,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实际,供学生根据个性特点自由选择。实验授课教师要积极寻找企业需求信息,力争在实验教学方式上突破现有模式,把学生吸引到实验中去。而学生则可以在完成基础性实验课层次后,选择增加综合性实验层次的课程。

(二)加强实验软件系统建设

高校需要改变过去实验软件针对性不强的选购方式,要多进行比较,反复对各个实验软件进行运行测试,选择与教学结合紧密的、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软件。另外,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信息技术力量的优势,督促教师关注金融形势的发展,关注金融创新力量的发展,自主开发研制部分实验软件。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结合现有软件设计出新的程序,以便使实验软件更加适应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在软件设计中可以积极调动学生,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到软件设计中去,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三)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金融企业参观或是组织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是加强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具体的设计可以是这样的:实验室实验+企业实训+假期实习的方式。高校要积极与金融企业联系,设计出校外实训课程的内容,并布置学生做好实训报告。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金融企业的暑期工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跟随指导教师写出实习心得,并要求提交实习报告。

(四)加强实验教师素质的培养

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将决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是否成功。可以单独选送实验教师到企业再学习,以便积累实践经验,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也可以由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到企业进行学习,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自身素养,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另外还要求实验教师必须拥有金融专业的技能证书,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实验课程变化。

参考文献

金融专业实训报告范文5

关键词:通识课程;投资与理财;建设;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当前,国内对通识教育的概念论述可谓“见仁见智”,目前,理论界比较认可的是李曼丽博士对通识教育的概念表述。她采用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界定方法,对通识教育的内涵从性质、目的、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界定。 从性质上说,它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从目的上说,它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从内容上说,它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随着经济和金融业的迅速发展,投资与理财得以广泛兴起,理财规划必将成为经济金融界的热门话题。《投资与理财》通识课程是投资理财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课,课程着重于专业技能实训,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学生毕业的初始岗位为银行、证券、保险、投资公司等行业的客户经理、理财规划师助理等一线理财工作。课程要求学生能熟悉各种理财工具的特点及风险收益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理财工具,为目标客户设计出理财方案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工作任务的仿真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生对理财工具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理财规划能力。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团队的合作精神,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多媒体、实训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投资与理财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很强工作,投资与理财毕业生必需学习证券、金融、保险等综合理论知识,掌握各种金融理财产品,熟悉理财服务的基本规范和流程,并熟练运用理财技巧。在建立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中,《投资与理财》课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紧密围绕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努力形成“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在推进案例分析和项目化教学的同时,将国家助理理财规划师职业能力知识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为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起重要支撑作用。本课程开设是在学生学习相关专业基础课程进行的。《投资与理财》课程的学习为学生理财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后续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开设与前后课程连接恰当。

二、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投资与理财》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提供理财咨询、制定理财方案等职业能力为重点,满足一线岗位专业素质需要为目的,通过与行业合作,开发和设计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和职业资格考试紧密融合,注重学生实务操作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学生岗位素质能力和要求。主要理念和思路如下:

(一)以理财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本课程设计以完成理财规划工作为导向,将理财规划师岗位工作分解为若干工作项目,根据工作项目确定学习项目,在各个项目中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学习领域,设计学生情境。学习项目和学习情境设计以岗位的基本素质、基本业务、基本规范和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突出一线岗位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分解融合到所选的理论知识中,做到“课证融合”。通过设计市场调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等实训练习,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胜任一线理财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二)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和设计

根据高职[16号文件]要求,在课程设计中,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项目课程方案设计及课件的制作,均需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邀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参与讨论分析,参考行业培训标准和理财规划师做业规范,共同开发《投资与理财》课程。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采用校内模仿、工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重点考核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

(三)课程设计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要求

课程围绕一线理财及理财规划师岗位能力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项目化教学,精心设计学习情境,教学内容安排紧密围绕工作内容和岗位任职能力展开。通过实时的经济时讯、依托国内外证券市场、经济、金融市场以及校内实训室模拟软件的综合应用,为学生学习创造接近真实的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氛围,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融资规划、保险规划、投资规划、教育规划、退休规划、遗产规划、税收筹划等方面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

(二)能力目标

具备现金需求分析、现金规划方案制定的能力;具备制订住房消费方案、汽车消费方案、消费信贷方案的能力;具备分析客户教育需求、制订教育规划方案的能力;具备风险管理和保险规划、提供保险咨询服务的能力;具备收集客户资料、投资规划、提供各项投资咨询服务的能力;具备退休养老规划、分析需求、制订方案、咨询服务的能力;具备财产分配和传承客户状况分析、财产分配方案制订、咨询服务能力;具备分析客户纳税状况、制订税收筹划方案的能力;具备完成客户的财务分析报告、综合制订各分项理财规划具体方案的力。

(三)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个人理财的一般原则,熟悉和灵活运用各种理财工具,为以后的个人理财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坚实的基础。在些基础上,能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综合考虑各种经济因素,制定出合理的个人理财规划方案,实现人生各阶段的目标和理想。

四、课程重点与难点

(一)课程教学重点

与客户面谈沟通,建立合作关系的技巧;家庭财务信息收集、填写;客户住房目标设计、还货报表编制;教育目标的确定、编制教育投资;保险方案书制定;养老金筹划方案编写;养老金筹划方案编写;投资工具的选择、投资组合方案配置;避税方案设计;理财规划方案执行等。

(二)课程教学难点

理财合同的设计、签订;具备诚信意识、法律意识;贷款还款方法比较、住房选择;教育投资计算;人险、寿险、财险的知识;养老需求分析、社会保障及法律知识运用;金融产品分析、收益率计算、投资组合;个人所得税计算、应纳税额计算;理财报告撰写等。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一)以理财服务工作过程为基础,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理财工作过程分为:建立客户关系――收集客户信息――财务分析评价――制定理财方案――实施理财方案――跟踪理财服务等组成。按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为:熟悉理财基本工作业务流程和要求―提供简单理财服务―提供综合理财服务。将理论知识讲解、业务流程操作融入到各项目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体现课程安排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二)按理财规划工作内容设计学习情境

将理财规划工作内容根据工作过程的需要整合到各学习情境中,在综合实训室,采用与工作过程高度仿真的模拟训练,边学边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三)强化四个环节的工作

岗位认识,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参观、交流感受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能力要求、岗位知识要求、岗位素质要求;校内实践教学,通过校内模拟仿真系统,进行基于工作过程训练,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社会实践,通过假期安排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了解产品,服务社会;顶岗实习,通过半年顶岗实习,实现工作真实体验。

五、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在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创新方面,本课程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工作过程中所需知识、技能、标准为载体,利用校内模拟实习基地培养学生核心专业能力,将理论课和实践课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一)“工学交替”

利用校内实训环境,结合理财软件应用,让学生体验《个人理财规划》的基本流程和实务操作,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学生在实训环境下不仅消化理论课堂知识,同时,对工作岗位有一个基本认识。

(二)“任务驱动”

以理财实际业务为主题单元载体设置学习情境,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将知识、技能有整合排序,以各项目驱动任务,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生以理财规划任务承担者的角色完成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最后又以综合实训来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水平。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在职业情境中学习,职业能力将得到真实提升。

(三)“项目导向”

结合岗位能力要求提出项目内容,由主讲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理实一体化”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融“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边学边练。借助多媒体设备、PPT课件、专业教学软件进行理论讲解,然后通过分组进行实训操作。多媒体的强大演示功能和老师的现场操作与分组实训的结合从而实现“互动式教学”。从而让学生达到感性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六、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与使用

(一)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名称:投资与理财综合实训室

条件:配置电脑50台,其中教师机1台,服务器1台,学生用机50台。内部组建局域网,与校园网互通。服务器安装有智管财务管理软件、用友财务软件、OFFICE软件、世华财讯金融系统及操作系统等软件满足专业教学。

功能:为投资与理财专业学生提供教学平台和模拟实训平台。理财规划、投资咨询、财务核算等。

实训项目:证券投资、期货实务、理财规划方案设计、理财软件综合应用等。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实训功能:实地考察、见习和顶岗实习。

实训项目: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教育规划、理财规划、投资咨询等。

参考文献:

[1] 林双.美国通识教育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 徐晓飞.本科生院体制下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2.

[3] 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高雄:“中华民国”通识教育学会,2011.

金融专业实训报告范文6

关键词 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1-0115-02

1 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教学的意义以及必要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起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上课完全由教师讲,学生坐在下面机械地听、机械地抄。进入21世纪以来,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理念逐步推广开来。目前,应用型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先导性原因。鉴于此,国家日益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并把它放在更加重要突出的地位。毋庸讳言,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互支撑、不可分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应对金融人才培养要求,必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大多数院校国际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还不能适应现代公司、企业发展对国际金融人才的培养要求,主要表现为:

1)专业技能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凸现出来,没有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合理,并且采取的培养模式缺少特色;

2)没有突出职业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教学改革收效甚微,需要对教学改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3)行业特色不够,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欠缺,教学内容滞后,和银行、证券等业务的最新发展不协调。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和以创新与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竞争,“课内教技能,课外练技能,考试考技能,毕业定技能,就业凭技能”,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环节,理论与技能融合,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国际金融专业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

2 国际金融专业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与实现途径

创新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 进行国际金融专业教学改革,首先从课程建设上改革。

1)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以职业生涯为目标、职业能力为基础、工作结构为框架、工作过程为主线,不断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2+2+2”课程体系,突出“双重基础”“双向选择”“双证结合”的三大课程建设特色。

2)开发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材。组织教师针对专业建设及学生实际参编或自编一定数量的专业教材、实训手册,同时对以往自编教材做进一步的整理和完善。

3)鼓励教师围绕课程改革进行对应性研究,力求通过教研促教学,通过教学带科研。特别是通过实施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使“教、学、做、考”融为一体,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奠定基础。

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 以学生为中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以提升学生第一任职能力为着眼点,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使其占到总课时的60%以上。同时,根据国际金融专业的特点,合理调整教学时间安排,强化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明确校企双方责任,发挥“双指导”作用,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应有的到课率、到位率及时间不少于六个月。

2)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学生可以了解自己专业技能的不足,并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方向,从而确定自己将来的学习方向。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充分展现自我,培养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此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显著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3)开设金融讲坛。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尝试开设金融讲坛,实行定期讲座制度,要求金融系博士或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每个学期必须为学生做一场学术报告,三小时左右,其中学生讨论以及问答两小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同时,设法邀请校外的金融学专家和金融实业界人士到学校做报告。

4)课堂教学,多运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也参与进来,重视运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讨论教学,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与动手。

加强校内外实训、实验基地建设 国际金融专业的内容多样,并且还要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及时更新金融知识,与时俱进。国际金融课程的研究内容广泛,包括理论方面知识、实务方面知识、政策方面知识。理论方面包括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国际储备理论等;实务方面包括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外汇风险管理等;政策方面包括汇率政策、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等。

加强实务方面的训练,对院校实训室有一定的要求,应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实训室开放的时间、范围和覆盖面,充分提高其利用率;加紧对实训室设备及相关教学软件的升级换代和改造,以满足更多实践课教学和学生基本技能演练的需求。通过与金融类企业合作,建设多功能、高标准、高水平的教学与培训为一体的校内国际金融专业仿真实训室,总结出一套企业参与、符合行业标准的高职高专院校实训室建设的新模式,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经验。

并且建立密切的校企联系,努力开辟校外实训基地,力争将校外实训基地建成国际金融专业高技能人才实战训练中心和学生实习、就业基地以及人才输出对象。通过努力拓展校外实习实践基地,通过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践平台,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能力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国际金融专业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书育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保持学历、年龄、性别、专业技术职称及专兼结构的相对合理性,建设“数量适当、结构科学、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其次,通过内培外引,加强“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即:有计划地对在岗教师进行培养,参加专业培训,增强实践能力;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会计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为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提供必要的保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与企业深度融合,通过到会计事务所等企业实践学习,提高现有专业带头人技能、教学和科技服务能力;通过到企业轮岗工作、挂职锻炼,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通过聘请行业精英、技术骨干为本专业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合作企业人力资源优势,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进而改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师资队伍结构相对不合理的状况,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最后,还应加强教师管理,引进骨干人才,健全教师资格制度、竞争上岗聘任制度、评价与考核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等。

3 总结

通过以上方面的建设,初步搭建一体化的实验金融学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对金融业务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进行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时,应放大国际金融视野,夯实国际金融专业教学基础,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和过程,从市场需要出发,确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培养出市场需要的、高质量的国际金融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马赞军.金融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