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范文1
关键词:物联网;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
物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将会使整个电子商务供应链变得完全透明起来,企业可以实现对每一件产品的实时监控,对物流体系进行管理。企业可以监督和信息共享产品在供应链中的流通情况,还可以分析和预测产品在供应链各阶段将会产生的信息,通过各阶段产品信息的预测,估算出意外发生的概率或未来的趋势,能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加快企业的反应速度。
1供应链
供应链(Supply Chain)的概念是从扩大的生产(Extended Produetion)概念发展来的,它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了前伸和后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成为供应链的最早来源,之后由迈克尔.波特发展成为“价值链”,最终发展演变为现在的“供应链”供应链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生产出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然后由销售系统将产品销售到中间客户或终端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消费者链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总的来说供应链是一个功能网络结构模型
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 由 Michael E. Porter 在 1985 年提出,供应链管理是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物流有效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旨在满足服务水平的同时将供应链成本降到最低,并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将正确数量(Right Quantity)的正确商品(Right Product)配送到正确地点(Right Place)的一套管理方法,使生产销售总成本达到最低,供应链管理最为重视企业间合作。供应链管理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首先,优化企业内的物流链并拓展至企业外部伙伴;然后,在需求波动的时候取得产品供应和服务提供的灵活性;最后,提高价值链阶段的透明度。一家企业采用供应链管理,其最终想达到以下三个目的:第一,通过提高交货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达到提升客户的最大满意度;第二,借助供应链管理降低库存,减少生产及分销的费用达到降低公司的成本的目的;第三,错误成本去除,异常事件消弭,使得企业整体流程品质最优化。
3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分析
3.1 传统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传统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共享成为实现协调与合作的关键。但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供应链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电商企业中其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问题,主要各方面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爆仓和物流效率两个方面。如果某电子商务公司缺乏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机制那么将会直接导致爆仓后果。如何解决供应链中的需求不确定、供应不确定、生产不确定、环境不确定等难以对付的问题是当下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迫在眉睫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3.2 物联网技术下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信息流管理、资金流管理和物流管理构成供应链管理的三大部分。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通过互联网使得信息和资金透明、快速并准确地在供应链各成员节点之间传递,极大地改善了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流管理和资金流管理。突破改变传统的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范畴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必然要求,供应链上企业不再各自为政,应把企业内部及与供应链上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往来业务视为一个整体功能过程,通过有效透明协调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集成起来管理,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以适应新竞争环境下市场对企业生产管理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新要求。由于电子商务的核心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终端客户、银行、物流中心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快速交换,同时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间也能进行信息互通,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能传统模式而有效地将供应链上各个业务节点孤岛连接起来,实现真正的业务信息集成和共享。在交易环节,电子商务需进一步做好完善物流管理环节,尽量缩减供应链中物流所需时间,使物流管理与信息流和资金流管理实现统一同步,进而建立起一个真正强大的、反应快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要加强供应链管理就必须按照以下的策略进行安排:
1)采取第三方物流(3PL)方式积极改善企业外部物流情况。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与供需方之外的第三方(一般为专业物流企业)签订完成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契约的物流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结果,适应物流一体化趋势,也是当今世界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2)组建完善企业网络基础设施,改革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的实现均以完善的网络设施为基础,因此供应链上节点企业内联网和互联网的有机集成,能确保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流资金流畅通,能确保供应链高效运作。
3)进行业务流程再造(BPR),实施 ERP 系统。企业流程再造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做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通过流程再造,着重改善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产品服务和物流速度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使企业适应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4)加强协同整合。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不再是企业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竞争。要想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生存,要想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在供应链范围内加强相互信息共享的意识。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相互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减少错误信息传达,降低不必要的浪费,最终提升经营的效率。
5)重视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建设。客户关系管理是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延伸。客户关系管理突破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地域和组织限制,将终端客户、供应商、经销商、分销商整合,真正解决供应链中上下游管理问题,各节点反馈信息折射到供应链的各环节,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共赢。
4总结
供应链管理是当前任何企业求生存求发展不可避免将遇到的战略手段,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供应链管理所遭遇的问题,提出了在物联网技术下如何优化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流程,并结合社会上的电子商务企业的实际供应链管理模式,最后分析出以物联网技术为前提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优化策略。由于本作者能力和精力有限,加之电子商务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物联网的新技术、新思想更是不断涌现,本文研究非常有限,不够全面和深入,希望以后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深入学习了解掌握更深层次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宋俊德.浅谈物联网的现状与未来[J].移动通信,2010,7(15):8-10.
[2] 袁东亮.物联网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
[3] 李华.物联网下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商贸,2011(05):107-108.
[4] 张国华,吴冬方.物联网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商贸,2012(11):128-133.
[5] 郝中超.物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有形商品物流过程的优化管理[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17):54-55.
[6] 晏玲.物联网对电子商务商品流通的影响探析[J].商业时代,2011(17):30-31.
[7] 傅翠晓,黄丽华.电子商务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0,32(08):
51-57.
[8] 王伟.物联网时代电子商务运营和管理方法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范文2
关键词:集成化;供应链;激励机制
一、集成化供应链激励机制的作用和特点
从微观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角度来看,激励机制实际上是一种集成化供应链节点企业适用的契约或合同,是用来规范节点企业行动的约束或制度,是对评价结果的反馈。一种合理的集成化供应链激励机制可以发挥以下作用:一是达到集成化供应链最优或次优的状态。合理的集成化供应链激励机制能够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保证对节点企业的有效激励,协调好买卖双方的利益,激励节点企业提供真实信息和参数,激励节点企业采取集成化供应链合作规划所规定的行动,从而使集成化供应链即使达不到最好的协调,也可能存在帕累托最优解,以保证每一方的利益至少不比原来差。二是实现集成化供应链合作总收益的合理分配。对于整个集成化供应链来说,不同的利益分配方案会形成不同的运作绩效。一种合理的集成化供应链激励机制能够确保它达到最优或次优的状态。在合理的激励机制下,节点企业之间的行动能够协调一致,切实地达到合作目标,同时增加的集成化供应链合作总收益也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
从集成化供应链的功能结构和集成化供应链的构成来看,集成化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它是一个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包含了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每个节点既是后一节点的供应商,又是前一节点的客户。因此,根据组织结构分类,其激励对象包括集成化供应链自身、节点企业和企业员工。由此可见,集成化供应链激励机制既具有一般企业激励机制的特点,同时又有其独特的地方。
二、集成化供应链激励机制构建的路径选择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其激励机制有它自身的特点。本文结合集成化供应链的实际,设计了以下几种激励模式。
合同激励:由于集成化供应链上信息的不对称性,往往会出现节点企业和集成化供应链整体利益受损。另外,随着合同的改变,整个集成化供应链所承担的风险在不同阶段之间发生转移,从而影响节点企业的决策以及集成化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基于上述问题,生产商可以利用回购合同和弹性数量合同对销售商予以激励,提高它们的平均采购数量。提高其自身利益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集成化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信息激励:结合当前集成化供应链的实际,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因特网和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供需双方之间建立一个畅通的信息沟通桥梁和联络纽带。通过共享销售时点数据,销售商与其他供应链成员能对顾客需求同时做出反应,消除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相互猜忌,这样不仅能有效减少甚至消除“牛鞭效应”,而且还能从根本上减少其库存积压,降低库存成本。
淘汰激励:为了使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必须建立对节点企业的淘汰机制,同时集成化供应链自身也面临淘汰。淘汰激励可以在集成化供应链系统内部形成一种危机感,为了避免淘汰,每个节点企业包括供应链自身都必须不断进步。
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共同开发要求集成化供应链所有成员都参与到研究开发工作中来,按照团队工作方式展开全面合作。在这种环境下,每个节点企业都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将集成化供应链的命运与自身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参与到集成化供应链的管理运作上来,可以极大地提升供应链的绩效。
组织激励:在一个较好的集成化供应链环境下,企业之间的合作愉快,集成化供应链的运作通畅,对供应链及供应链内的企业来讲都是一种激励。减少供应商的数量,并与主要的供应商和销售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生产商采取组织激励的主要措施。但有些企业对待供应商和销售商的态度忽冷忽热,零部件或产品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时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因此得不到供应商和销售商的信任与合作。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企业管理者的头脑中没有建立与供应商、销售商长期的战略合作的意识,管理者追求短期业绩的心理较重。如果不能从组织上保证集成化供应链系统的运行环境,集成化供应链的绩效也会受到影响。
作者单位:周鹏飞,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李广文 沈阳市水利局
参考文献
[1] 王凤彬.节点企业间界面关系与供应链绩效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4,7:72-78.
[2] 陈志祥,马士华,陈荣秋.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施方法研究[J].物流技术,2000,3:23-26.
A Study on the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of Enterprises about Incentive Mechanism
Zhou PengfeiLi Guangwe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范文3
关键词: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36-0124-02
Research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ased on E-commerce
Zhao Hui Yang Li Zhang Yanli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llege, He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Abstract: The fast-growth of electronic business has been exerting and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in thesupply chain of an enterprise. With the end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an enterprise, the paper first elaborates theconnotations of electronic business and the management in the supply chain, then analyzes the integrated features of themanagement in the supply chain within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business, and finally makes a further probe into the strategiesfor constructing the supply chain in electronic business.
Key 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omputer network
一、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当前,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全球500强中大多数都建立了网络交易系统,实现了网上营销,交易额已达数千亿美元。按照W T O电子商务专题报告的定义,电子商务就是企业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的生产、销售和流通等活动,它不仅指基于因特网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包括通过网络实现从原材料查询、采购、产品展示、订购到出品、储运以及电子支付等一系列经销过程。具体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来理解:狭义的电子商务(E-commerce)指运用电子信息系统进行在线交易或开展商务,包含网上自动购物;广义的电子商务(E-busi nes s)指应用信息技术来支持企业的整个运作流程,包括制定企业发展策略、提供销售支持、连接合作伙伴、通过外部网(E x t r a n et)将企业的各个部门与供应商和经销商连接,通过内部网(Intranet)进行内部通信。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指围绕核心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从采购、制造、运输、仓储、分销到销售,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消费者连成整体的一种功能网链结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加强各节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快速反映市场需求,最终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JIT(Just In Time,及时生产制)、EDI(Electronic Data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POS(Point of Sale,销售点)、EOS(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电子订货系统)等数据共享程序以及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协同工作,加快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进程。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是纵向一体化的物流传递系统,通过通信介质将预先指定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依次联系起来,物的流动都是逐级传递,缺乏整体的观念。而且,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是以部门或职能为中心进行经营活动,以各个部门或职能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这就决定了传统的物流活动内部目标冲突十分明显,缺乏效率。此外,企业在确定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目标时是以其现有的资源条件作为决策依据的,仅强调目标的现实可行性。总之,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灵活性差,无法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成本高,效率低,客户的满意度极 低。
较之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具有以下的特点:①将供应链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看成由采购、制造、分销、销售等构成的一些分离的功能块。供应链管理是全方位、立体状的,管理的触角从一个部门伸到了另外一个部门、从企业内伸到了企业外、从本行业伸到了其他相关的诸多行业。②要求并最终依靠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战略决策,“供应”是整个供应链上各个功能部门的共同目标。因此,供应链管理采用系统的、集成化的管理方法来统筹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功能。为确保达成共同目标,高层管理部门采取一定办法消除供应链各部门之间的目标冲突。③供应链管理目标的定位较少受企业自身资源实力的限制。因为通过内外部资源的集成使用,企业可以超越自身实力来进行管理目标定位,从而延伸企业的目标,显示出超常的性质。④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息传递由原来的线形结构变为网状结构。分销商可方便地通过E x t r a n e t查看零售商的库存情况,制订购销计划,无须根据零售商的订单来预测需求情况;制造商也可访问分销商甚至零售商的库存数据,了解更准确的需求信息,有效避免由于多重预测所带来的信息失真。⑤企业内部供应链的信息系统必须与企业内部的业务系统如ERP、CRM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使企业能够及时掌握自己各类原材料和成品的库存情况以及采购到货情况,可使网上订单得到自动确认;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迅速有效地处理客户要求和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的构建
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特点,笔者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的构建,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问题:
1.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再造
现代供应链管理中,企业的业务是以“流程”为中心,而不以一个专业职能部门为中心进行的。一个流程由一系列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完成,从而为顾客创造有益的服务。对“流程”运行不利的障碍将被铲除,职能部门的意义将被减弱,多余的部门及重叠的“流程”将被合并。改进后的流程将提高效率、减少浪费、缩短时间、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公司竞争力、降低整个流程成本,即实现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B P R)。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信息平台是企业流程再造的基础,供应链网络必须构建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在此过程中,要通过分析电子商务环境对企业基本业务流程的影响来缩短业务流程全过程的时 间。
2.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作
电子商务所强调的企业间的协作(Col lab orat ion)也促使我们在供应链构建过程中必须扩大视角,即从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逐渐扩展到企业与供应链其他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进而谋求上下游企业间的商务自动化,建立新型企业商务合作关系。供应链的构建对建立电子供应链管理系统至关重要。
3.供应链的虚拟集成
多年来,企业出于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对为其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半成品的企业一直采取投资自建、控股或兼并的垂直一体化管理模式,以加强核心企业对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分销和销售全过程的控制,使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但电子商务下经济活动的多变性使得这种管理方式下的协调工作变得复杂化,从而导致传统供应链运作的实际进程和结果与计划发生偏差。供应链管理模式要求突破传统的采购、生产、分销和服务的范畴和障碍,把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做一个整体功能过程,通过有效协调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管理,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以适应新竞争环境下市场对企业生产和管理运作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垂直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需求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已无法快速、敏捷地对市场进行响应。核心企业必须通过与供应商、分销商甚至用户的虚拟集成化来建立供应链的无缝链接。虚拟集成就是利用技术和信息来模糊传统价值链中供应商、制造商、配送商和最终用户之间的界限,既可发挥紧密协作纵向一体化的供应链优势,也可促进虚拟组织的主体和专门化、敏捷性、批量客户定制、市场和供应源的全球化以及客户对扩展产品需求的增加等,将竞争中心转向复杂的迅速变更的虚拟组织。在此过程中电子商务使供应链共享全球化网络,广大中小型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加入到全球化供应链中。通过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如XML、OBI等)和网络平台,可以灵活地建立起多种组织间的电子链接,将供应链上企业的业务环节孤岛链接在一起,使业务和信息实现集成和共享,使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方法变得切实可行。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军,董宝田.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2]杨英法.文化图强正相宜――兼论邯郸市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径[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25-28.
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范文4
关键词:建设供应链;建设供应链管理;综述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2-0157-04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初,Koskela在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提出了将制造业中供应链管理模式应用到建筑行业。这种思想形成了建设供应链管理(CSCM,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雏形。而正式提出建设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是Bertelsen,O’Brien和Fischere等[1],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是O’Brien,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建设供应链管理的合作、实施、成本及其模型等方面[2-7]。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供应链管理在建筑业的应用研究逐渐增多,并得到许多研究机构、大学和政府部门的资助。
本文就近5年来(2007—2011年)国内外对建设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在归类的基础上明确了以下主要研究方向:建设供应链的协调、Partnering(合作伙伴)、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模型构建、框架研究和集成化研究等。最后,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一、国外建设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近年来(2007—2011年),国外对建设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建设供应链管理的协调问题、信息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模型构建、框架研究和集成化研究。
(一)在协调问题方面
Davis(2008)通过从焦点小组的成果以及关系营销的文献中发展出来的问卷调查,提取了关于承诺、信任和满意度的上下游建设供应链关系的信息,据此建立了关系变量对建设供应链的影响,并表明恰当地使用关系营销技术能给建设供应链带来益处[8]。Motawa等(2009)从付款和现金流机制入手,引入了一个高级的IT系统,以模拟不同的付款机制,使供应链成员能够决定最合适的付款机制[9]。Bankvall等(2010)指出,对于个别供应链内顺序性相互依存协调问题的高度重视并不适合当前建设项目供应链中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10]。
(二)在信息化方面
Lung-Chuang Wang等(2007)介绍了一个基于RFID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即M-ConRDSCM系统。其研究展示了这一系统的有效性,在建设供应链环境下,本系统的响应具有较高的效率并且加强了办事处与现场之间的信息流[11]。Jung Ung Min等(2008)提出了一个基于Agent的建设供应链模拟器(CS2)。CS2是“beer game”的一种改进版本,其通过利用计算机Agents技术来模拟一个虚拟的建设供应链,并介绍了两种不同的模拟形式:“人对人”和“机对人”的互动模拟[12]。
(三)在可持续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
Lloyd C.Irland (2007)对市场参与者的购买规模和频率、产品选择的基础、购买的影响以及价格敏感度等进行了评估,以确定出可能增加认证木材产品成功率的产品与市场方法,并给出了扩大绿色建筑材料市场的建议[13]。Ravetz(2008)基于对整个建设供应链的理解以及可持续建设对全球气候和资源的影响,探讨了一系列可持续建设的指标和基准[14]。Adetunji等(2008)在其研究中提出了在建筑企业内实现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条件和策略[15]。
(四)绩效评价方面
Nai-Hsin Pan等(2010)在研究中利用SCOR方法评估建设供应链的绩效并发现和解决建设供应链中的问题,由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建设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16]。 Xianhai Meng等(2011)探讨了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并提出了一个成熟度模型,用于衡量和提高建设供应链主要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17]。
(五)在模型构建方面
通过构建模型并计算费用,Voordijk(2010)提供了一种取舍建设供应链中实物分布费用模式的见解。这种实物非配系统模型包含以下元素:库存、运输、装卸和仓储,并应用于保温材料的供应链当中[18]。Yasser Ebrahimy等(2011)提成了一个建设供应链的仿真工具包,可以模型化不同的供应链问题并与其他的施工仿真工具兼容。同时,通过利用这个工具包,给出了一个供应链问题对某个真实建设项目生产力影响的仿真模型[19]。Y.Ebrahimy等(2011)提出了一个真实的隧道建设项目的详细的供应链仿真模型[20]。
(六)在框架研究方面
Watson等在2006年进行的实证研究基础上,于2007年又进一步考察了P21(Procurement 21)对主要供应链合作伙伴(PSCP)的影响,并对供应链管理的内部变化进行了评价[21]。V.Kumar等(2007)提出了一个采用基于案例推理方法的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这个框架可以在建设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事前和事中两方面为决策者提供支持[22]。针对建筑及拆卸废物管理领域的现状和立法情况以及最佳的解构和废弃建筑物拆迁的做法(目标是实现材料的回收和将废物减少至最低程度),Aidonis等(2008)提出一个概念性的框架[23]。Cheng等(2010)演示了利用SCOR框架来进行供应链的建模过程,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模型的面向服务的框架,即SC Collaborator [24]。Xianhai Meng(2010)提出了一个建设供应链关系的评估框架,包括考核标准、关系水平、详细的说明,评估类别和评估程序五个方面[25]。Tae-Hong、Shin等(2011)提出了一个无缝集成的信息管理框架,可以为项目的利益相关者提供物流信息以供其做出决策[26]。Cheng(2011)提出了一种Web服务的协作框架,用来衡量、监测并整合建设供应链中环境和碳排放的数据[27]。
(七)在集成化研究方面
结合来自英国建筑业的例子,Khalfan等(2008)介绍了客户端是如何整合下游供应链的成员的,并确定了整合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关键因素,通过两个案例研究,分析了导致下游供应链成员集成化的创新采购的好处[28]。Des Doran等(2011)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必要增加供应链的集成化,以确保模块化的解决方案可以更有效地同传统的现场解决方案相竞争,并克服一些与模块化楼宇相关的负面属性[29]。
二、国内建设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同时期(2007—2011年),国内学者对建设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建设供应链管理的协调问题、Partnering、信息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和框架研究。
(一)在协调问题方面
姜阵剑(2007)将价值网理论引入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构建了基于价值网的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协同模型[30]。王金辉(2009)基于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是相平行的概念,在委托-理论的标准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融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为一体的委托-模型,根据模型讨论了报酬合同的设计及其对人(合作伙伴)行为影响等相关问题并得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供应链伙伴激励途径[31]。苏菊宁等在2009—2011年期间先后对两级(总包商与分包商)和三级(业主、总包商和分包商)建筑供应链的质量控制与工期协调优化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建立了相关的模型[32-35]。张云(2011)以总承包商为核心,建立了一条工程建设供应链,研究了各方参与者之间的收益分配和激励协调机制,并分别构建了总承包和分包商以及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收益协调模型[36]。
(二)在Partnering(合作伙伴)方面
周亮(2009)等设计出一个改进的AHP-BP模型,从而实现了对建筑企业进行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并用实例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37]。郭峰等(2011)根据建设工程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管理现状和特点,以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目标协调系统、组织协调系统和协调机制系统[38]。
(三)在信息化方面
赵洁(2010)针对建筑供应链异构信息无法充分共享的问题,分析异构信息对信息共享平台的需求,设计基于本体集成的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型和共享过程模型,提出基于本体集成的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并且描述其中的关键功能模块[39]。余小燕(2010)提出了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成熟度概念及评价指标,为评价供应链信息共享水平提供了方法,并创建了一种支持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协同决策的信息共享模式,同时构建了一个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综合效益模型[40]。段正纲(2010)分析了影响建筑业供应链信息共享中的因素,建立了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并通过一个算例分析了各因素的不同组合方案在供应链的活动中占有的比重,说明需求信息共享是建筑业供应链信息共享的最优方式[41]。许俊青等(2011)提出了将BIM应用于建筑供应链信息流管理的设想,并设计了基于BIM的建筑供应链的信息流模型基本架构,进而研究了如何解决建筑供应链参与方的不同数据接口间的信息交换问题,以及基于BIM的建筑供应链信息流模型在信息共享方面所具有的优势[42]。
(四)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
曹小琳等(2009)构建了一个绿色建筑供应链管理系统,并通过分析绿色建筑供应链正常运作的影响因素、协调机制和动力机制,提出保证绿色建筑供应链系统健康有序运作的措施[43]。韩松(2010)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建立了建筑企业供应商评价的初始指标体系,进而通过调查及利用SPSS软件构建了建筑企业供应商评价的优化指标体系,并更进一步将Delphi法、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更客观地分析了建筑企业各个供应商真正的优劣水平[44]。
(五)在绩效评价方面
王海强等(2009)采用建立建筑供应链成熟度的概念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45]。刘浪(2010)构建了公路建设项目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比较适用于公路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目标控制的绩效评价[46]。
(六)在框架研究方面
刘志君(2008)构建了一个建筑供应链管理体系,提出建筑供应链管理体系应包括建筑供应链相关理论基础及其应用研究、建筑供应链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建筑供应管理评价体系研究等问题[47]。
三、国内外建设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对比分析
从以上文献梳理可以看出,近5年来(2007—2011年),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方向总体上是一致的,但是各自的重点又有不小差异。
1.国外的研究主要包括建设供应链的协调问题、信息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模型构建、框架研究和集成化研究,特别是建设供应链的框架研究和信息化研究所占比例甚大。而国内的研究主要包括建设供应链管理的协调问题、Partnering、信息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和框架研究,尤其是前三个方向研究居多。
虽然国内学者在建设供应链管理协调和信息化方面的研究紧跟国外步伐,但在框架研究、模型构建和集成化几个方面却落后了很多,还有很大的跟进与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建设供应链框架的研究方面,国外近年来的成果颇多,说明其正在朝建设供应链理论体系的建立大步迈进,而国内却很少涉及。
2.就国内研究而言,在建设供应链管理的协调问题、Partnering以及信息化三个方面,总体上来说不仅在数量上相对要多,在研究上也要相对更深一些。而对于其他方面的研究,譬如框架的研究,文献不仅很少,而且不够深入;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和绩效评价虽然已有研究,但整体的研究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结语
通过对建设供应链管理领域最近5年(2007—2011年)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明确了国内外关于建设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如建设供应链的协调、Partnering(合作伙伴)、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模型构建、框架研究和集成化研究等。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了国内研究的未来趋势,以期带来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Critchlow,J.Making Partnering Work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UK:CP (Oxford) Ltd,1998.
[2] W.J.O’Brien.Enabling Technologies for Project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3] W.J.O’Brien.Construction Supply-Chain Management:A Vision for Advanced Coordination,Costing,and Control.
[4] W.J.O’Brien.Construction supply-chains:case study and integrated cost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5] W.J.O’Brien.A Call for Cost and Reference Models for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s.
[6] W.J.O’Brien.Capacity Costing Approaches for Construction Supply-Chain Management.
[7] W.J.O’Brien.Construction supply-chain management:a research framework.
[8] Peter R.Davis.A relationship approach to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s [J].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2008,108 (3): 310-327.
[9] Ibrahim Motawa and Ammar Kaka.Modelling payment mechanisms for supply chain in construction [J].Engineering,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2009,16(4):325-336.
[10] Lars Bankvall,Lena E.Bygballe,Anna Dubois and Marianne Hahre.Interdependence in supply chains and projects in construction [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15,(5):385-393.
[11] Lung-Chuang Wang,Yu-Cheng Lin and P Lin.Dynamic mobile RFID-based supply chai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ystem in construction [J]. 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2007,21(4):377-390.
[12] Jung Ung Min and Hans C.Bjornsson.Agent-based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simulator (CS2) for measuring the value of real-time information sharing in construction [J].J.Manage.Eng,2008,24(4):245-254.
[13] Lloyd C.Irland.Developing markets for certified wood products - Greening the supply chain for construction materials [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2007,11(1):201-216.
[14] J.Ravetz.Resource flow analysis for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Metrics for an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approach [J].Waste and Resource Management,2008,161(2):51-66.
[15] I.Adetunji,A.D.F.Price and P.Fleming.Achieving sustainability in the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J].Proceedings of the ICE - Engineering Sustainability,2008,161(3):161-172.
[16] Nai-Hsin Pan,Yung-Yu Lin and Nang-Fei Pan.Enhanc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supply chain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s: a case study of a bridge construction project [J].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2010,37(8):1094-1106.
[17] Xianhai Meng,Ming Sun and Martyn Jones.Maturity Model for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 in Construction[J].J Manage Eng,2011, 27(2):97-105.
[18] Hans Voordijk.Physical distribution costs in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s:a systems approach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Systems and Management,2010,7(4):456-471.
[19] Yasser Ebrahimy,Simaan M AbouRizk,Siri Fernando and Yasser Mohamed[J].Simphony Supply Chain Simulator:a simulation toolk it to model the supply chai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Simulation:Transactions of The Society fo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nternational, 2011,87 (8):657-667.
[20] Y.Ebrahimy,S.M.AbouRizk,S.Fernando and Y.Mohamed.Simulation modeling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a tunnel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supply chain [J].Engineering,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2011,18 (5):462-480.
[21] J.M.Khatib,B.Robinson and P.Watson.The impact of procure 21 (P21) partnering process within the UK construction industry:Part two: Influence on Principal Supply Chain Partners [J].The Association of Building Engineers,2007,82 (1):28-31.
[22] V.Kumar and N.Viswanadham.A CBR-bas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ramework for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J]. IEEE Conference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7,(3):980-985.
[23] D.Aidonis,A.Xanthopoulos,D.Vlachos and E.Iakovou.An analytical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managing reverse supply chain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J].WSEAS Transactions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2008,4(11):1036-1046.
[24] Jack C.P. Cheng,Kincho H. Law,Hans Bjornsson,Albert Jones and Ram D. Sriram.Modeling and monitoring of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s [J].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2010,24(4):435-455.
[25] Xianhai Meng.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0,28(7):695-707.
[26] Tae-Hong Shin,Sangyoon Chin,Su-Won Yoon and Soon-Wook Kwon.A service-oriented integrated information framework for RFID/ WSN-based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11,20(6):706-715.
[27] J.C.Cheng.A web service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and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and carbon footprint in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s [J]. Procedia Engineering,2011,(14):141-147.
[28] Malik M A Khalfan,Peter McDermott,Xianguang Li,Mohammed Arif and Mukesh Kashyap.The integration of suppliers and manufacturers within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s through innovative procurement strategie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alue Chain Management, 2008,(3):358-370.
[29] Des Doran and Mihalis Giannakis.An examination of a modular supply chain:a construction sector perspective [J].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1,(4):260-270.
[30] 姜阵剑.基于价值网的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协同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31] 王金辉.建筑供应链伙伴关系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09.
[32] 苏菊宁,蒋昌盛,陈菊红.考虑质量失误的建筑供应链质量控制协调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9,(5):91-96.
[33] 苏菊宁,蒋昌盛,陈菊红.非对称信息下的三级建筑供应链质量控制决策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9,(3):364-369.
[34] 苏菊宁,蒋昌盛,刘晨光,陈菊红.基于奖惩机制的建筑供应链工期协调优化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0,(1):95-101.
[35] 苏菊宁,蒋昌盛,陈菊红,朱宗乾.具有奖罚结构的三级建筑供应链工期协调优化[J].系统工程学报,2011,(1):60-67.
[36] 张云.总承包工程建设供应链收益协调模型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37] 周亮,曲洪建,郑建国.建筑企业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J].商业研究,2009,(10):83-87.
[38] 郭峰,徐浩,屈纲.建设工程供应链合作伙伴协调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3):26-30.
[39] 赵洁.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设计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2010,(17):249-251.
[40] 余小燕.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的成熟度评价[D].杭州:浙江大学,2010.
[41] 段正纲.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方案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42] 许俊青,陆惠民.基于BIM的建筑供应链信息流模型的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1,(2):138-142.
[43] 曹小琳,刘仁海.绿色建筑供应链管理系统运作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352-354.
[44] 韩松.基于绿色管理的建筑企业供应商评价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0.
[45] 王海强,王要武.基于成熟度模型的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9,(2):404-408.
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范文5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 供应链管理 优化 技术改革
供应链管理的完备性,是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的重要保障,强调依托物流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构建更加完善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推动供应链管理的优化与调整。在新的历史时期,物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十分显著,一方面,物流信息技术是优化供应链上的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基础,为企业更好地获取市场需求信息,提供了有效的获取途径;另一方面,物流信息技术促使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管理模式的改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构建良好的顾客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文立足于对物流信息技术的研究,整合供应链管理改革需求,以EDI技术为例,阐述了EDI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一、物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物流信息技术是优化供应链上的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基础
信息技术的创造力,为供应链上的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创造良好的内外条件。首先,依托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改变供应链上的企业组织结构,在降低信息获取成本的同时,也实现了对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展,有助于企业实现全自动化的事物处理能力;其次,传统企业的业务流程发生革命性改变,信息流、现金流和物流的“合三为一”,不仅实现了企业运作模式的重新构建,而且形成了以“流程”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其次,企业营销模式的优化与调整,是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显著效果。依托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实现了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双向信息交流模式,供应链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双向性,为企业更好地获取市场需求信息,提供了有效的获取途径。
(二)物流信息技术促使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管理模式的改革
首先,信息共享是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体现,供应量上的各个环节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从制造生产商,到销售商、再到消费者,信息共享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强化了信息沟通的流畅性;其次,物流信息技术优化了供应链库存管理,通过建立零售商订货、库存系统,与零售商形成更加紧密相连的关系;再次,在企业间价值链的构建中,物流信息技术的作用也十分显著。通过业务外包,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更好地发展核心能力。供应链上的生产上、零售商和物流服务商,形成了良性活动的价值链;最后,以市场、客户为主体的生产营销模式,更加强调新型顾客关系的建立。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让顾客关系建立在双向的信息交流之中,为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构建良好的顾客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二、EDI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一)EDI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引入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EDI技术的引入,契合了电商发展的现实需求,也进一步提高了物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价值。EDI电子数据交换作为供应链企业信息集成的重要工具,能够为供应链节点上的各方形成集成化的供应链。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之下,构建以“Internet/Intranet”为工具的信息组织,强化了供应链企业在信息共享、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构建。如图2-1所示,是物流EDI的框架结构图。从中可以知道,在EDI技术的支撑之下,实现供应链各节点的信息共享,也进一步优化了供应链的管理效率。
(二)EDI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EDI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体现了EDI技术作为集成工具,能够在供应链管理中,起到对信息交互优化的技术作用,扮演有效技术手段的角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EDI 技术为集团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一方面,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中,EDI能够形成各节点企业商业应用系统的媒介,进而有助于供应链节点信息的快速传输与获取,对于优化服务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运作模式的改善、客户关系的建立、减低订货周期等,都对企业的发展无疑起到重要的作用,极大的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管理的优化与改革,是新时期企业战略性发展的内在需求,强调依托物流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创新性发展。当前,在物流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物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发挥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依托物流信息技术优化供应链上的企业管理模式,助力供应链管理改革,都是推进企业战略性发展,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1]潘旭华,石艳红.信息技术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业,2013,(03).
[2]董超,张杰.物流信息技术与集成化供应链管理[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3,(10).
[3]廖燕.基于RFID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集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04).
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范文6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是指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客户的所有过程,MBA、EMBA等管理教育均将企业供应链管理包含在内。
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从配套零件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