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政管理体制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政管理体制法范文1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建设法治政府。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财税体制改革也应服务于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政府收支行为,保障政府履职能力。一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推动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行为、实施有效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二是完善税收制度,推动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管理,逐步消除现行税制存在的对不同市场主体的税收不平等待遇,促进自由竞争和要素充分流动,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解决以费代税造成的税费功能叠加问题,实现税费功能归位,规范政府收入秩序。三是推动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及各级政府的职能边界,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形成可问责、可持续的制度安排,保障各级政府依法全面履行其职能。
加强财政法律制度建设,着力打造法治财政。财政部将做好新预算法实施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协调推进工作,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财政法制建设。一是积极推动各项财税立法。抓紧开展或推动预算法实施条例及财政转移支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会计、政府债务管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等方面立法工作;认真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有关要求,推动环境保护税法、房地产税法等单行税法的立法进程,结合税制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税收行政法规上升为法律;加快推进注册会计师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其他财政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构建覆盖财税体制、财政收入制度、财政支出制度、财政管理制度的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的财税法律制度体系。二是提升财税法律制度的质量。更加强调财税法律制度建设的科学性、民主性、协调性与渐进性;认真落实财政部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及时开展对涉及行政审批等事项的制度文件的清理与规范,提升财税制度整体的协同性与规范性。
建立部门内控制度,实现权力内部制约。财政部将按照四中全会精神要求,秉承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制衡性原则,综合运用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授权控制、归口管理、流程再造、信息系统管理控制等方法,建立内控制度,将内部控制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改进和反馈全过程,使任何决策或业务工作都有案可查。结合财政部业务性质与工作特点,对法律风险、政策制定风险、预算编制风险、预算执行风险、公共关系风险、机关运转风险、信息系统管理风险、岗位利益冲突风险等八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分级、应对、监测和报告,建立对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工作流程和机制,对包括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采购等重点业务在内的财政部各项工作强化内部控制,防止权力滥用。
财政管理体制法范文2
你们好!
首先,谨代表鸡东县通信分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对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相信你们的到来,将会对我公司ISO9001持续改进工作的开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也将会对各位领导、专家所提出来的问题,认真整改,真抓实干,推动以ISO9001质量体系为基准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努力开创鸡东网通各项业务发展的新局面。
ISO9001是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保障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合格,为了保证产品合格要在所涉及的所有环节进行标准控制,制定出一些比较详细的条款。这是一个很高层次的东西。但是,通过近两年的了解,我想我可以用两个词语来解释一下ISO9001在我们鸡东县分公司的基本的含义:一是用心做事,二是“保障”。我们在ISO9001持续改进的过程中,有不少员工总是提到质量管理体系能保障质量,我想实际上我们真正要用的是ISO9001的保障的精神,我们公司的各个方面都用这个保障的要求去看待和解决事情,这不止是我们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而在保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就是要用心做事了。有一句话说得好: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我们企业目前面临着很多的难题,无论从工程建设方面还是到市场竞争方面,我们的压力都很大。就公司的一名社区经理而言,他要认真做事那麽他会把他的辖区用户服务的很好,这是他的职责,那麽要想再提高一步用心做事呢,他会把这个在营维过程中比较薄弱,容易忽视,和易转网的用户,再去做一一走访,去稳定客户,听取并解决用户在使用我们公司业务中的一些问题,然后再将这些东西记下来,反馈到我们公司,相关部门再做处理。这样,我们就行成了一个高效的服务环节,在某些服务细节上再出问题的概率就会降低很多。这是他这个环节所力所能及做到的,这样的人,这样的工作出来的东西,发生问题的概率就会很低,再加上其它环节的保障,就不应当再有用户转网了。我想这就是对保障程序的一个升华,是从更广义上的保障。
从以往所走过的路途来看,自2003年12月8日第一次外审后,及时对外审的不合格项即电缆充气室的测量交接处进行了封堵。在市公司此后组织的三次内审过程中,我公司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求的事项也及时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这使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合理,更有利于对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同时,我公司根据工作,于今年初调整了组织机构,人员安排发生变动,我们都修改了基础管理手册,及时增加了新职能人员的职责权限,使公司各项工作都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运行。
财政管理体制法范文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劳动人事厅、局(劳动局、人事局 ),财政厅(局):
各地在贯彻国发[1978]104号、[1980]253号文件过程中,对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革命残废军人伤口复发治疗期间,能否享受与本部门、本单位因公(工)负伤致残的职工的相同待遇,以及对离休、退休的特、一等革命残废军人能否发给护理费的问题,执行不一。为了统一政策,现作如下通知:
一、因战因公负伤致残的在职革命残废军人伤口复发治疗期间,在工资和生活困难等福利待遇方面,享受本单位因公(工)负伤职工的同等待遇。
二、对于离休、退休的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饮食起居需人扶助的特、一等革命残废军人,应参照国发[1978]104号、[1980]25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由发放离休费、退休费的单位发给护理费。
因战因公残废人民警察、残废工作人员和参战残废民兵民工属于上述情况的,其有关待遇也按本通知精神办理。
财政管理体制法范文4
现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关于清理回收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36号)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根据国务院条例的要求,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是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和职工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由于部分单位法制观念不强,拖欠社会保险费的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社会保险费的筹集,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为保障法律、行政法规在我市的贯彻实施,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现就贯彻落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关于清理回收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清理收回欠缴社会保险费工作的领导,确保所属单位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要建立目标责任制,签订清欠责任书,督促和帮助欠费单位制定还欠计划。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抓好还欠计划的落实,欠费企业要在今年年底前基本补清欠缴的社会保险费。
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工作力度,对拒缴、瞒报、长期拖欠社会保险费的单位要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对欠缴的社会保险费要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并按照国务院条例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直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三、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前述“三部委”通知要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将单位欠费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争取各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宣传部门要组织好《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258号》的宣传工作,提高单位和职工依法缴费意识;各商业银行要积极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及时扣缴、划转欠费;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供的单位欠费情况,对欠费单位不予核准独资、参股设立新企业或设立分支机构以及扩大经营范围;各单位的主管部门、组织和人事部门,不得批准欠费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总会计师晋级、评选先进和实行年薪制。对于有缴费能力但拒绝或故意拖欠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各级工会组织对其法定代表人不得评定模范或先进,市社控部门不得批准其购买小汽车或其他社控商品。
请人民法院加大对欠费单位的执法力度,对涉及社会保险费的行政诉讼案件和执行案件依法从速处理。
财政管理体制法范文5
关键词:科研单位 财务管理 任务 环境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155-0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财政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也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然而,目前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人员素质上仍存在很多不适应的问题。因此,笔者通过对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任务特点、所处的环境等方面的分析,提出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适应新形势的工作要求。
一、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任务和特点
1.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是指科研单位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方针、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有计划的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财务监督与控制,做到收支平衡,以保证科研经营活动、发展目标的实现。是科研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任务。目前,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的重点在于加强预算支出管理和资金管理方面,具体就是:合理、真实编制单位预算、依法增收节支、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及时、准确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预测、控制和监督。管理的目标就是要达到支出成本最小化,取得社会效益最大化。
随着科研单位筹资渠道及分配的多元化,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也会逐步增加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来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指标体系中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以达到单位经营活动利润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
3.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特点。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特点是由科学事业单位业务和经济活动中资金运动的特点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决定的。在收入来源及其构成、成本费用核算的内容和方法、结余形成及其分配等方面,与一般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相比有很大区别,从而使得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显著的特点。
(1)科研单位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属性。既需要国家财政部门对其基本经费和科研项目经费给于必要的保证,来获取社会效益,又可以依靠自身科技实力和优势,向社会和个人提供信息、技术、科研成果等服务来获取经济效益。因此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要根据不同的科技活动特点,对其经费实行不同的财务管理办法。这是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最突出的特点。
(2)科研单位资金运动二重性的表现形式是很复杂的,科研单位的财务核算必须全面、正确、连续反映单位资金运动的全过程,既要反映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状况,又要反映科研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因此,它既不能采取一般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方式,也不能适用企业的财务核算方式,因此,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方式及体系是独特的,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兼容性的特点。
(3)科研单位的多头管理模式,使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国家预算管理和税务及有关方面了解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需要,还要满足本单位内部经济管理的需要,因此,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二、影响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环境
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单位的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内、外部的各种要求或要素。影响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环境主要包括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前者的影响是广泛的,后者的影响是具体的。
1.外部财务管理环境。外部财务管理环境是单位难于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主要包括经济环境、科技环境、法律环境。
(1)经济环境。因为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具有双重性,所以经济周期与经济政策的环境同样构成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环境。经济环境对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也十分广泛。主要有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财政政策、科技体制改革政策、税收政策等。特别是预算管理体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资产配置等政策变化,直接影响到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2)科技环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制定了“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明确提出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使我国经济迅速向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向技术含量比重提高的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科研单位要做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就必须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投入,创造自主的知识产权,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的范围也会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扩大,并形成相应的评价指标。
还有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财务管理手段、方法得到了根本性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也给单位经营业务活动带来了信息上的竞争优势。
(3)法律环境。法律环境是指单位与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提供了规范化、法制化的理财环境。科研单位的财务活动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与监督,也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法律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法规、税务法规、财务法规。如:公司法、经济合同法、劳动法、税法、会计法等等,是财务管理必须统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单位的财务决策应当适应法律政策的导向,合理安排资金投放,以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
2.内部财务管理环境。在一定时期,不同的单位可以处在统一的宏观环境中,但内部环境却是各异的,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控制制度。财务控制制度是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财务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到位,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的效果。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才能使财务活动有章可循,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对单位经营活动的保障、支持和控制及监督作用。
(2)财务管理机构与财务管理人员。加强财务管理,必须合理设置财务管理机构,具有一支高素质的、适应信息化、知识化理财需要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称职的财务管理人才,财务管理只能是空谈。
(3)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财务管理手段是财务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工具。财务管理的工作主要是对一些会计方面信息的处理,而会计方面的信息主要是数据,是运用人工进行信息的整理和计算还是运用自动化设备进行,对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引起了财务管理手段的变革,使财务管理从一个简单的系统成为渗透到单位各个部门的复杂系统,网络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手段,基于网络的财务软件得到普遍应用。除此之外,如何选择财务管理方法也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因素,主要有:成本控制法、计划控制法、制度控制法、责任控制法、内部牵制控制法等。
三、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要求
1.确定财务管理目标。从财务的概念上来理解,财务研究的对象是资金运动,而科研单位的资金运动是按照科学事业发展的要求开展业务活动,其资金的表现形式为经费的筹集与耗费,据此,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应当包括:预算编制管理目标、筹集资金管理目标、投资管理目标、成本费用管理目标、分配管理目标五个方面,这些目标应该是可计量的,是可以对单位全部经济活动进行事前分析预测、事中监督控制、事后分析评价的。
2.适应财务管理环境。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是一个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系统,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也不例外。在财务管理活动中,需要不断地对财务管理环境进行审视和评估,并根据其所处的具体财务管理环境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利用能力,以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意识和能力。一直以来,科研单位的财务工作大多是以会计核算为主,或者说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是合二为一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因此,提高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意识和能力势在必行。主要应提高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财务专业能力:财务专业能力是财务管理者能力体系中最重要的,不仅要有先进的理财观念,还要有深厚的知识基础,扎实的专业功底;不仅要有科研单位财务专业知识,还要有企业财务专业知识,才能适应科研单位的不断发展,才能在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中,游刃有余。
二是学习与创新能力: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与信息爆炸的社会,科研单位与外部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从表面上看,是产品、技术的竞争,实质上是学习与创新能力的竞争。在这样一个迅速巨变的社会环境中,往日一次“充电”终生享用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个人的学习与创新能力正成为引领个人走向成功、不断发展的关键能力。
三是沟通协调能力:作为管理者,仅有专业技术能力是不够的,必须具备有效的沟通协调能力。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与方方面面进行沟通,既需要本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内部上下级之间、横向部门之间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也需要与银行、税务、工商部门及其他单位的沟通,一定意义上,管理即沟通协调。因此,财务管理者要纠正忽视培养沟通协调能力的误区,将培养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视为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能力。
四是信息处理能力。对于财务管理者而言,信息处理能力既是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工具性技能,又是财务管理者高效开展工作的必备能力。众所周知,网络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组织模式与个人的工作方式将建立在一个崭新的平台上,这个平台就是网络,企业理财者必须具备信息处理能力,具备能够熟练使用信息网络、信息工具,熟练使用各种专业应用软件的能力。仅有专业能力而缺乏高效信息处理能力的财务管理者,最终必将被淘汰出局。
4.完善财务约束机制。财务约束机制包括外部约束机制和内部约束机制两个方面。外部约束机制是外部环境对单位理财行为的一种限制机能,主要方式有政策约束、法规约束和道德约束等。内部约束机制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制衡系统,是一种激励型约束,主要包括责任约束、制度约束、预算约束、风险约束等。强化财务约束机制不仅可以保证财务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而且可以防止偏差、杜绝违法和违纪行为,确保财务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5.科学设置财务分析指标。科研单位的财务分析,是在真实、科学、系统地归集了会计资料与数据,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借助一定的方法,运用财务报表、会计核算资料对科研单位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及未来前景进行的一种准确、全面的评价。主要有:增收节支率、国有资产利用率、资产负债率、预算完成率、人员支出比率、技术合同履行率、财务风险指数等。通过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和矛盾,对财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预测,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分析数据。此外,还应引入一些非财务指标,如市场占有率、职工满意度、单位潜在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等。
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加以应用,可使整个财务分析更加全面。把单位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结合起来分析,既避免了单位的短视行为,也可使科研单位业务活动得到更加准确的评价,弥补了仅有财务指标分析的不足。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和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研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会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财务管理部门作为单位经济信息中心的地位也将更加突出。科研单位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就必须建立和实施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活动有效地、充分地反映、监督和调控科研单位的经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将自身人才、技术、资源优势挖掘出来,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在千变万化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科委.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用手册.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
2.张景安.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j].董事会,2007(10)
3.王霞.浅谈咨询服务类型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经济论坛,2009(23)
4.于丽梅.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环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
财政管理体制法范文6
关键词:预算管理;预算编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008-02
1 中国政府预算编制现状
政府预算编制要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实行部门预算、重构复式预算和预算科目体系化,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增加预算透明度,提高政府预算编制的法律性和权威性。
1.1 我国政府预算的特征
(1)年度性。政府预算的有效起止期限通常为一年,是政府编制和执行预算的法定期限。在预算年度内,预算工作程序按时序依次递进,不允许奖不属于本年度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被年度的政府预算之中。
(2)预测性。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在本年度结束前,都要对未来年度的预算收支作出预测,就未来年度预算收支规模、收入来源、支出用途等编制出预算收支计划。预算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使预算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分析利用的速度加快,对提高政府预算收支预测的准确度十分有利。
(3)集中性。政府预算的规模、收入来源、支出去向、收支结构和财政平衡等情况,都由政府按照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集中进行统筹安排。
(4)综合性。政府预算的内容包括多个单项财政收支计划,综合反映整个财政收支的全貌,前面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各个单项财政收支计划只是政府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受政府预算的制约和调节。
(5)法律性。政府预算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成立,依据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有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形成决算和审查批准,这是预算区别于其他财政范畴的一个重要特征。
(6)民主性。政府预算收支计划的制定、执行以及决算的形成等过程都要向社会公众全面公开,其收支内容必须明确,便于社会公众及其代表理解和审查。预算、决算报告经国家权力机关审议批准后,要通过新闻媒体向全体公众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1.2 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2000年开始在中央和地方陆续推行的政府预算改革,是实行分税制体制以来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又一重大改革。从近三年的运行情况来看,我国政府预算改革总体来看是成功的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树立了预算的观念,建立了政府预算的基本框架;调整了预算编制的内容与范围,尝试了新的预算管理方式和方法;预算编制进一步细化到单位和项目改变了预算编制过粗的问题;强化预算的约束力,规范财政资金的管理等。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现行管理体制、预算法治化程度以及现行利益分配格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现行的部门预算改革尚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1.2.1 预算编制的形式不适应预算管理需要,内容不完整
(1)预算编制的形式与《预算法》不符。按照《预算法》规定,我国政府预算为复式预算,按资金不同性质,将复式预算分为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以体现政府在不同经济活动中的职能。而现行的复式预算,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单式预算,自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来,其形式一直处于多变状态,目前分为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和债务收支预算。从预算编制上讲,一般预算收支和基金预算收支在性质上相互交叉,界限模糊,不利于规范政府职能。
(2)预算收支科目体系的设计不合理。我国现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基本框架,源于计划经济时期财政预算管理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这种预算收支科目体系已越来越不适应财政管理与改革的需要。
(3)预算编制内容粗糙且不完整。由于现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设计较为粗糙,造成我国财政部门编制的预算草案粗略,项目不细,大多数地区编制的预算草案只列到“类”级科目,有的虽然稍细,但也只列到“款”级科目,没有具体的“项”和“目”,在有的地方甚至存在一些资金不作预算、随用随批、“暗箱操作”等现象。
1.2.2 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采用基数加增长的方法所编制的预算,不对基数部分进行分析,只是根据财力状况考虑增长水平,这种方法导致预算支出只能增不能减的剐性增长,各部门的预算苦乐不均。它不利于控制和优化财政资金的结构,基数中包含了过去太多的不合理因素,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不合理因素还会增大。它没有分析影响收支的一些主要变量,只是就数字论数字。
1.2.3 预算编制和审批时间过短,代编预算盛行
(1)我国预算编制时间过短,削弱了预算的严肃性。我国预算编制一般在上年11月份下达编制通知,3月份就开始由人代会审议预算草案,短短的三、四个月时间,很难将若大一个国家的预算编细编好。由于预算编制仓促,留有硬缺口,在执行中只得频繁追加、频繁调整,出现“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的状况。
(2)从审批时间上看,《预算法》规定,各级财部门应当在本级人大召开会议一个月前,将本级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提交人大专门委员会进行初审。在人大开会期间,通常也只有较短时间审查预算草案,由于预算草案编制较粗,只反映“类级”科目收支总数,因而,人无法对预算草案进行实质性的审查,导致审查流于形式。
1.2.4 预算编制法规不完善
现行编制部门预算的基本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等。由于这些法规是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制定的,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同时,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制度改革的推进,现行预算编制法规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对预算编审的时间界限和阶段性目标、预算支出的先后序列、上下级财政预算的权限以及财政预算在国家财政的主体地位等内容,没有明确规定。二是预算审查和批准的各项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不便于人大实施实质性的审批权。三是法规与法规之间不协调,增加了预算编制的难度。而新的预算法正处于讨论阶段,加紧完善预算法规已成为当务之急。
2 中国政府预算编制的改革
2.1 我国政府预算编制改革理论依据
2.1.1 法理依据
政府预算是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规模和方向,是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整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应着力解决现实生活中预算编制不规范、预算审批不严格、预算执行不认真、预算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办事,实现预算管理的法律化、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2.1.2 经济理论依据
财政配置资源与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具体是通过预算来体现的,在预算分配和预算管理上做到规范、科学、公平、有效,保证有限的财政资源合理使用。为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必须放在优化预算结构方面,通过优化财政分配结构实现国家宏观控制目标,从而实现财政资源分配的“公平效率”原则。
2.1.3 管理理论依据
预算管理过程就是财政预算的编制、审查、执行和结算过程,这个过程贯穿于整个财政分配活动的始终。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就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通过科学的发展预测、实事求是的发展规划、详实的数据汇总、客观的因素分析、合理的指标体系来编制预算,使财政预算资源的使用具有更高的效率。
2.2 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改革思路
2.2.1 延长预算编制时问,提高预算准确性
延长预算编制时间。在预算年度开始之前就着手下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使预算有充分地筹备、测算、讨论过程,保证经济资料搜集、指标测算、项目取舍等工作的必要时间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美国的预算编制时间为18个月,国会有充分的时间审查监督预算支出的去向。只有提前编制预算,才能细化预算,提高预算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透明度。首先,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对各级预算草案、政府提请本级人大审批的过程,从时间上、审查的环节上、法律责任上进行严格设计,保证预算编制高教运行。其次,编制年度滚动预算这种多年期预算纲要式文件。年度滚动预算是一个多年预算,其优点在于它把预算的编制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相结合,有利于健全财政职能,更好地配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也有利于各级人大对预算进行审查。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便于人大代表更深入地了解情况,更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2.2.2 编制综合预算和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的完整性
完整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体的完整,即预算应包括反映政府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全部收支项目;二是局部的完整,即一个单位的预算要在政府预算中明确反映。
编制综合预算,推行综台预算管理,并将财政专户和国库合为一体。扩大预算编制的范围,将政府性资金统一纳人到预算管理.将部门所有收支统一纳入到预算管理。通过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把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盒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反映政府的资金收支活动全貌,既可以为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完整的资料,又可以反映财政资金的流量和流向,完善政府的分配调节和监督功能。完整的预算体现了政府活动的范围,便于纳税人对预算收支的公开审议。监督政府理财活动,使政府活动更好地反映纳税人的要求。
2.2.3 创新预算编制方法:实行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提高预算的调控力
为了控制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率,要取消基数加增长的基数法,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要,实行零基预算。零基预算在确定支出方面比较公平,但不能保证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克服这一缺陷.要使用绩效预算。加强预算测算中的成本――效益分析,强化以效率为中心的预算管理,充实预算支出测算的内容。在对具体项目的确定和细化支出预算的过程中,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通过加强预算编制中的“成本――效益”分析,一方面提高预算“确定支出项且”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转变财政的理财方式,使财政不再仅仅是政府的“出纳机构”,而是以追求效率为中心的政府理财者。
2.2.4 细化预算科目,提高预算的透明度
各部门将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细化到具体项目,严格按照预算组织收人、安排支出。收人科目要反映各行业、各阶层的收入状况。支出科目应能反映资金的最终用途,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都要有相应的科目。改变仅接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划分科目的现状,增加分类标准,新的预算科目可按部门、功能和经济性质分类。部门分类主要明确资金管理的责任者,解决“谁”的问题,功能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支出的功能,明确“干什么”的问题,经济性质分类主要反映收入和支出的经济性质,明确收入的具体来源和支出“如何使用”的问题。细化预算的科目,尽可能分设若干款、项、目级科目,使人们知道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花钱干什么以及钱是怎么花的,以利于人大代表和纳税人的监督,增加预算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3 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需要,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正在逐步改革,几年来已取得不少成效。作为政府活动的一面镜子,为能够更加准确而详细地反映出政府活动的全貌,我们需要在进一深化、细化预算编制过程中广开思路,使整个国家预算编制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以顺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