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的方向及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的方向及规划范文1
农业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教育和培养学生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只有就业才能实现上述目标,否则就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农业政策和发展趋势,结合专业特点、学生的个性榭正,规范合理地指导学生规划职业、促进学生就业,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
黑龙江省政府提出“做大做强畜牧业”后,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小。但是,毕业生拐寸人才市场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又茫然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我们试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农业政策,教师在设置课程上、专业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确立职匕感望和职业目标,培养学生选择职业方向的能力,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现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中应用和推广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索适合农业高等职业院校的规范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2农业高职院校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
2.1采取专业方向分流的课程设置,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报考农业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有明确学习目的、就业方向,但只能称之为职业愿望,不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性、科学险,需要指导其在专业方向分流的基础上确定职业方向,设定整体目标。高等学校的职业教育不可能完全达到个性化教育,但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适合个人需要和就业方向的课程条件。我们学院批准为独立设置的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后,设置课程时打破学环斗界限、重组课程,采取宽厚的基础知识技能教学和专业方向分流教学,即学生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基本技能学习阶段淡化专业界限,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将一个专业分为儿个专业方向。这样,宽厚的基础知识技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造了广阔的、扎实的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分流则是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具体实施过程。毕业前一学期学生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明确就业方向、确立职业方向。适应个性化需要的、灵活的课程设置为高职大学生规划真正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创造了条件。
2.2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指导贯穿大学生活
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学习公共基础课,就业指导部门对学彗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作用及目的教育;第二学期学习专业基础课、学且适应了大学生活,就业指导部门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沮靓划方案,并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近期目标;第三刹组开始接触一专业课的学习,又书隆会及本行业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据此适当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第四学期学生面临毕业,其认知能力、综合素质能力趋干成熟,在检验职业生涯规划近期目标的实施结果一就业情况后,继续努力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远期目标。
2.3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2.3.1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
使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作用及目的。采取讲座、发放学习资料、制作并播放多媒体课件等详细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介绍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自我实现的欲望。
2.3.2指导和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对生涯机会的可行性分析时,充分考虑到内外齐种翔镜条件的变化,客观地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为此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和上网查阅资料、开讨论会、专业报告会等。自身条件分析是职业生涯的基础,客观、全面地分析自身的优缺点才能找准差距、制定实施方案;及时与角色沟通,分析其建议和评价;参照心理测评和职业倾向测试修正目标、调整方案。在目前社会的心理测评条件下,应以角色建议和自身条件分析为主,心理测评和职业倾向测试为辅,并将测试结果交由学生本人处理,以免学生形成心理压力。在职业生涯的可行性分析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对社会习境的认识偏差,需蛋结旨导教师及时地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制定目标的分解与组合时,扫意目标的量化标准和时间的限定性,减少目标模糊、不明确和实现目标时间拖延的机会。成功标准是阶段性的、分解的目标,成功则总结经验,没达到则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修订实施方案。对于缩小自身条件、环境条件与实现目标的差距,着重分析产生差距的本质原因,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而不是归咎于环境条件,或期望环境条件的改善,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其实施方案则要适应环境条件。
3职业生涯规划在农业高职大学生中应用的效果
3.1教师的评价
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气氛浓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关注本行业的生产现状和季服成果,学生针对与自己职业目标相关的课程能够广泛、深入地学习,寻找机会参加专业的培训班、短训班锻炼实践技能。在考核职业资格证书时,选择的工种不再庞杂而有针又引隆,但进一步要求专业课程设置的个性化以适应社会需要,也要求专业教师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州正,对学生作出客观、全面的角色建议。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个性化就业管理的有效方法。
3.2学生素质
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农业高职大学生确定的职业目标呈现多样化,一般都比较切合实际,较少出现理想化的目标,符合自身条件和社会现实需要。学生具有了在自我例古、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职业方向能力,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缩小自身现实状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不再怨天尤人,对就业前景乐观、豁达,同时也要求学校创造条件来满足学生缩小差距的方法。
农业的方向及规划范文2
摘 要:农业观光园是21世纪生态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是一种新的园林形式。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是将园林和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即向生态园林方向发展。园林已开始从城市向城郊和乡村蔓延,真正朝着大地园林化目标迈进。这种趋势可极大地促进园林绿化进程,对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生态;田园;观光
Abstract: 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Park is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of the 21st century, is a new form of garde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landscape gardens and ecological combine, ie the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Garden from the city have begun to spread to the suburbs and rural areas, the real forward towards the goal of Landscaping. This trend can greatly facilitate the process of landscap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China's forest coverage,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protect the survival of our planet.
Keywords: agriculture; ecology; pastoral; tourism
一、农业生态观光园的认识
农业生态观光园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园区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融生产生活、生态保护、科技研发、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教育、信息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发展园林。近年来,现代都市农业生态园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产业格局的重大转变。农业生态观光园不仅可以让游人参与生产、管理、收获等活动,并可欣赏、购买和品尝园内生产的作物,推动了现代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农业生态观光园在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休闲产业发展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二、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环境日益恶化。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在享受着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的诸多方便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受到城市喧嚣给他们造成的侵扰,各种城市综合症也因此产生。而我国城市中有限的公共绿地,由于面积小,污染严重等原因,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紧张工作之后的放松身心和亲近自然的需求,面对这一现状,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寻求一种工作之外的,既经济,又能使自己全身心地融入自然的生态型旅游形式。
适逢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各地市城郊和乡镇结合自己的农业特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相继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面积的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这些园区内为了突出高薪农业特点,大多数栽植一些优良品种果树、稀有蔬菜和新潮花木,在绿化设计和道路规划方面也做得很好,有的还设立了一些园林小品等娱乐服务设施。观光农业正在迅速发展的把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及园林绿化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产业。承载观光农产品产出,游人观赏和园林绿化的正是农业观光园。
三、农业生态观光园中建设思路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农业生态观光园的规划建设,除了必要的生活、办公、服务设施应率先定位以外,不宜搞太多的固定建筑,保留古老朴素的农村特色,务求实用,要充分利用农作物及各种绿化植物,装点园内每一块地、每一个角落。所有道路、停车场、房前屋后都可种上绿化植物或蔓生的瓜果蔬菜、葡萄,实现园内水平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让游人能更多地在绿荫下漫步,在树下、棚架下可适当布置一些取自自然的石质、木质、竹材等的凳子、椅子供游客休息、纳凉,从而造就一个亲绿空间。根据园内地形及土壤置地条件,做好种植、养殖及其他功能区域划分。总之要充分运用园内每一寸土地。
2.借鉴公园和旅游景点模式
农业生态观光园是以种植蔬果、花草、粮食和养殖各种畜禽、鱼、鸟为景观的“农业公园”。因此凡是涉及农的内容都可以在园中设置,但布局要合理,讲究科学性和艺术美感,而不是简单的拼凑和组合。尤其必须从生态平衡、食物链、生态循环角度考虑,把种植业、养殖业及资源的综合利用科学地展现出来,让人们既能感受到公园的清新、雅静,又能使人们了解和学习农业,将科学知识融于游玩娱乐中。
3.突出新、奇、特
农业观光园是以农作物、饲养的畜禽为主要观景对象,具有生产性的景观园,观赏的季节性很强,园中景观随时间不断改变。自然界中被人们认识栽培和养殖的动物种类非常繁多,花草、蔬果、药用植物、观赏植物、珍禽特畜、名鱼虫鸟应有尽有,可以采用各种设施及培养条件,引进国内外的新品种。[2]如在北方引种南方的番木瓜、甘蔗、菠萝、蝴蝶兰,国外的彩色甜椒、异形番茄、水果黄瓜等,使异地他国的动植物在本地安家落户,这就体现了新和特。另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栽培方式和农艺技术,赋予植物生长状态的奇特感,从而提高植物的观赏价值。
4.把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
观光园作为科技展示、科普教育的基地必须全方位展示农业历史、农业发展成就。现在人们已开始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传统农业的某些生产方式又回到人们的身边,如现在提倡搞有机农业和自然农业的某些做法,有些地方已出现“放养鸡”、“放养猪”的养殖方式,种植农作物提倡间作和轮作,这些传统农业的做法应在观光园中得以充分的展现,使观光园成为自然科学和农业的“大学堂”或“博物馆”。
三、农业观光园中的园林设计
1. 注重生态的设计理念
要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地貌风景点的分布和园内活动的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
以农、林、牧业生产为主导,田园风光旅游观光为特色,遵从循环经济理论,使整个园区形成以“水、田、园、舍、林”构成的生态农业景观;整体布局仿农村村落而建,形成和谐的、亲近自然的乡村风景区。
在现代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而生态园的规划设计必须突出生态景观、生态技术和环境保护。生态景观是生态园成功的重要基础,本设计根据保护利用与建设相统一的指导思想,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尊重并努力打造乡村生活场景、风景等,建造典型的乡村景观结构原形的景观模式:水、田、园、舍、林。
2.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参与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文学家、诗人陶渊明的这句诗描述的遁仕田园,荷锄而归的生活,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向往的时尚,每逢节假日市民纷纷涌向郊区,寻求在喧闹的城市中无法得到的放松、休闲。农业生态园因此应运而生。
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已成为当前旅游的重要方面。本设计注重人的参与性,农业观光区、果园采摘区为游客提供亲身参与农事活动的场所,使城市游客广泛参与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亲自动手获得乐趣和相关的知识,使他们多层面地体验农产品饲养、种植、采摘、加工、收获;动物的驯化、逗趣;野生动物的保护;农业高新技术的操作及农村生活的情趣等等,可以让游人在其中尽享田园之乐。
3.“小桥、流水、人家”的居住空间格局
前庭后院、院系村落满足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小天地”情结,小桥、流水更是将这种空间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本设计以不同的元素作为各居住区间独特的语汇,青石桥、木平台、荷塘、水车、谷仓、农事活动浮雕、欧式教堂… …共同营造不同的生活情景;小桥、流水联系各居住空间,联系整体格局。
4.设计原则
1)服务城乡,发展高效农业
规划布局上应充分体现在现代园区基础上结合旅游度假区和未来城乡理想社区的基本要求,突出易于生产服务和多元经营的体系性、合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实现园区开发的产业化、生态化和高效化。
2)“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突出生态。本着因地制宜、节省投资的原则进行合理的项目与功能分区。而美观则是要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
3)统一规划、有力实施
生态农业观光园应着眼于新世纪、新形象、上一流、成精品的发展方向。
4)突出创新、重在利用
充分利用生态学、美学、园林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农业生态观光园的文化形态、物理形态、生物形态的分布位置及比重,突出创新,达到均衡与和谐,同时应充分保留和利用当地原有自然资源,表现田园风光和森林景观。
5)功能设置
休闲观光功能:是农业观光园的主要功能。在景点分布上一定要紧凑,不能太散,布局要美观合理,一种景观和一个品种的面积不能太大,沿着观光游览路线应不断变换内容,每一物、景观都要有文字说明,要让游人感觉是在逛公园,而不是在旷野农田。
体验和参与功能:可以辟出一片供游人参与农事活动的“农耕乐园”或“自耕园”,准备一些农机具、农事服饰、种子种苗等,让游人参与赶牛犁地,播种栽苗、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等农事作业,体验农耕生活的辛劳与乐趣。[4]同时可增设采摘、收获、加工、品尝的参与项目,让游人感受农业丰收的喜悦。传统的畜力农机具、水车、风车、纺纱机、织布机、石碾、石磨等和现代的小型耕种收获机械、加工机械都可布置供游人参与,以增强观光园的农耕文化气息和丰富游人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
四、结束语
农业观光园是21世纪生态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是一种新的园林形式。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是将园林和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即向生态园林方向发展。园林已开始从城市向城郊和乡村蔓延,真正朝着大地园林化目标迈进。这种趋势可极大地促进园林绿化进程,对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国莉,骆海峰,陈呜春,等.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J].生态环境,2005,14(3):439—442.
农业的方向及规划范文3
1.1在众多的农业技术推广运营模式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农机技术推广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与限制,尤其是农业政策,技术普及等推广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尤为明显。由于农业技术管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波动,会使原来的技术推广方案规划与实际执行的现实管理实行相去甚远,这会导致整体技术推广进度的延误,耽误整体技术的推广效率,影响整体技术政策的预算与结算。预算本应该与整套的技术推广管理方案相辅相成,但是技术推广结算效率的限制使得具体技术推广方案落不到实处,或者由于整体管理的方案的不合理导致整体资金的上下浮动,致使农机技术无法顺利普及。总体来看,技术推广者必须根据整体的农业流动状况制定积极有效合理的农机推广方案。
1.2农机推广的运营方案的不合理和中途不断地改变也是导致管理方案不断改变的重要因素。整体的专项资金流动项目与整体的农机推广管理方案是相互配套实行的,一方面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另一方面的进度实施。但是在现实的农机技术管理中配套管理方案的规划往往成为了被忽略的重要因素,从而使整体的资金规划缺乏了整体管理方案的导航,导致整体资金运营效率的降低和方案落实进度的落后,不能如期进行农机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所以选择一个完美合理的设计方案是解决农机技术推广的首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为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随着农机技术推广的运营速度不断加快,建立技术管理中的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中的创新能力也是限制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如何解决好这一战略性问题,对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可靠有效的技术推广管理方案的创新属于现代农业管理的一部分,技术推广管理方案创新能力必然依赖于整体技术发展能力的提高。目前,众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推广运行的实际进度与整体农业计划的具体实行效果是衡量企事业单位农业方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指标。我国大多数的企事业单位农业管理在世界同期发达国家的农业运营管理排名中仍居于中下游地位。显然,我国存在明显的差距。虽然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我国的农业技术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技术推广管理的创新方面还是有着明显的不足。
2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间二者的关系
2.1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工作主业都与农业操作和农业规划有关。二者都在农业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都是在规划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都显现着农业发展的趋势,都在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2.2社会实践的历史因素造成的。在社会主义计划农业条件下,技术的推广的保持基本上由政府在整体的操控下完成,农业工作的管理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职能和区划范围不是很清晰。但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导了农机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同时也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建立与发展。
3如何运用农机技术推广管理的创新方式解决
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问题现代农业技术高效化的管理模式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制度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管理操作精细化,第三个层次组织分工合作协调化。技术推广创新化管理就是落实到每个人具体的分工管理责任,将管理精细化、方向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把工作做到位。要把具体的技术管理工作步骤化并保证每天的工作要完成,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技术推广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技术运作瑕疵等等。实质上的技术推广创新化管理是整个技术推广工作的运行核心。项目要做好,需要有效运用创新技术与手段来对整体技术推广运作进行精确指导、促进整体技术普及的有效运作。只有深谙创新的作用才能明白它的深刻内涵,它的精髓就在于:整体运作需要把握好细化推广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处理好技术管理工作与推广运作缺陷之间的关系,确保农业管理体系的运营,为整体技术推广的高效能提高奠定基础。它的创新性也在于:运作项目内部凡有分工协作和前后工序关系的部门与环节,其配合与协作需要精密;与整体的使用进度的发展环境的适宜性配合需要紧密配合,与其他相关联的机构关系也需要密切。创新性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整体的管理运作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积极有效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整体管理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当一个项目在确立了整体运营管理创新管理这一方向性的思路后,重要的就是结合技术推广实际现状,按照稳妥创新的思路,找准关键点、困难环节,分阶段有计划性进行,每阶段性完成一个体系,便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推动相关体系有效发展,最终整合全部的技术推广模式,达到实施创新化推广在现代农业中的突出功能。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实施创新化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逻辑性与创新思维相结合的意识。创新的境界就是将管理中的不确定性与可操作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讲,创新化技术推广方式具有把现代农业发展引向成功的确定性方向。
农业的方向及规划范文4
1、保质保量完成了2010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建设任务,通过市级验收并得到验收组一致好评。2010年是我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开局之年,为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与进度,我办在项目建设招投标的同时,安排了专业队伍进行施工放样,保证了格田规格标准统一,坐标方向统一,开工时间统一,施工顺序统一。使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赢得了施工时间,确保了工程如期开工建设,显示了区农发工作的特色与亮点。市验收组在反馈意见的座谈会上对这一举措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认为应在全市推广。做好了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扫尾工作并及时交付给项目区群众使用。
2、提前完成了2011年度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支持少数民族乡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工程项目的机械土方及配套建筑物工程建设任务,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11年度值夏芳洲垅、东固浪田垅共计高标准农田面积1.575万亩,在工程建设任务重、涉及范围广、施工战线长、人员极其少、天气又恶劣的条件下,我们以拼命三郎的旺盛斗志和实干精神,领导靠前指挥,工作人员常驻工地督导,及时掌握与协调施工中的问题,使工程建设任务如期完成,责任田及时交到了项目区农民手中,确保了不误来年农事活动。
3、与时俱进,成功申报产业化经营贷款贴息项目。为在产业化经营项目上有所突破,我办认真摸清国家、行业投资动态,及时捕捉争资信息,在学懂吃透农业开发扶持农业产业政策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做好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掌握分析我区农业产业及龙头企业的现状、优势和不足,及时与企业传递信息,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并指导所选企业编制高质量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成功争取到我区首个产业化经营贷款贴息项目,目前中央财政贷款贴息资金28万元的计划已经批准,计划得到落实。
4、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编制申报了“十二五”高标准农田规划报告、“十二五”示范园区建设专项规划报告、“十二五”产业发展分析报告及“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报告。2011年是“十二五”首开之年,为切实做好我区“十二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发展与规划工作,我办及时组织人员,对农业综合开发发展的规划做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认真组织编制向上申报了“十二五”高标准农田规划报告、“十二五”示范园区建设专项规划报告、“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报告及“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报告,确立了全区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的方向。
5、201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及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过省级评审并获得通过。为使201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及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安排更科学、合理,我办主要领导和水工人员长时间深入项目区,主动与项目区乡(镇)联系,走访项目区村干部与群众,吸纳项目区干部群众对工程项目建设方案的意见,使201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及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规划设计更具科学合理。
6、精心编制招标标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确保施工招标顺利进行,我办组织人员精心编制工程施工招标标底,聘请有资质有经验的招标机构做好中介工作,为10月中旬召开农业综合开发办招投标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7、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1及时捕捉相差信息,全力投入招商引资,目前进园项目正在与客商洽谈中;2落实社区帮扶资金2万元;3完成新工业园区招工任务;4做好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下步工作安排:
1、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提前实施201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的机械土方工程及2011、2012年度支持少数民族乡建设工程项目将于9月下旬挂网公告,争取10月中旬进行工程施工招标。
2、招标后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做好施工准备并开始施工,要求次年3月底全面完工。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农业的方向及规划范文5
而在林业方面,我国也从“森林旅游”或“森林游憩”,逐渐提出了森林休闲、休闲林业的概念。休闲林业是将生产、生活、生态结合起来,利用森林景观等自然资源,向社会提供各具特色的风情感受、观光度假、科普教育、体育锻炼、林副产品(农业生产),达到消除疲劳、营造美好心情的目的,为人们提供林区生活体验的新型产业。既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森林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永续利用,又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休闲场地,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共赢。
然而,目前我国有关休闲林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森林区域的研究,对需求量大的城郊森林休闲进行研究的还很少,对不同的森林环境所适宜开展的森林体闲产品类型研究的也很少。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河源市金梅园休闲农业园规划区主要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对林业资源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功能分区,探讨我国南方亚热带丘林地区休闲资源综合开发模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丘林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1 规划区简介
规划区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河源市境内,东经114°47′,北纬23°43′,距河源市区15km、广州170km,深圳150km,与通往河源的河紫路相接,交通便利。
规划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偏高,2010年平均气温21.0℃,全年气温变化异常,高温日数多;年平均降水量1742.0mm,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733.9h,时空分布不均。地属山地丘陵地区,山岭与盆地相间,地势较为起伏,海拔高度为60~350m,园区内农业种植有小面积的水稻以及水果,农业产业薄弱。
规划区内满目青翠,绿水长流,空气清净,环境优美,群山绵延起伏,挺拔俊秀,最高峰为铜鼓祭,海拔325m,绿树常青,四季景色宜人。此外,规划区最高峰铜鼓祭是抗日文化古迹,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
2 规划区swot分析
2.1 规划区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条件分析
1)规划区区位优势明显,处于“珠三角两小时经济生活圈”
河源市南接珠三角,北连大内陆,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河源将全面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生活圈”。规划区位于河源市东北部,距离河源市区15km。区内有硬化公路与河源市区河紫路相通,区位优势明显,为该规划区的建设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2)规划区生态环境良好,是珠江三角洲“后花园”
河源市江河水质始终保持国家地表水1-Ⅱ类标准,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一级水平,森林覆盖率达70.3%,居全省第一位。规划区风景秀丽,生态优美,拥有一流水质、一流空气、一流森林,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山间溪水长流,竹林深深,自然景观丰富,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条件。
2.2 规划区发展休闲农业的不利因素
1)服务基础设施不足
规划区处于自然状态下,除一些水田的灌溉设施外,目前没有任何的服务设施,由于天然森林茂密,区内的道路只有当地居民上山采松脂小路和已经荒废的农用机动车道,水利等基础配套设施处于自然状态,部分村庄道路尚未硬化。
2)特色景观稀少
规划区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有:悬崖地貌景观、山间小溪、成片的竹林。区内虽然拥有大面积的自然森林,生态的自然环境,以及各色的景观资源,但是与河源市其他旅游景区比较起来,山景、水景还有历史遗迹都有明显的差距,特色景观稀缺,要想增强规划区的市场竞争力,需要人为的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旅游精品。
2.3 发展机遇
1)珠江三角洲提出建设亚太地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为规划区发展指明方向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建成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为规划区旅游业的发展指明方向,规划区以农业资源开发结合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游和林下经济产业,寓生产于休闲,符合《纲要》的发展方向与要求。
2)珠江居民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质需求,使规划区具备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的可能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珠三角居民对清新空气、清洁水源、舒适环境、宜人气候等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河源将生态资源转化生态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规划区充分利用河源市珠三角后花园的地位,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物产,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整合与提升旅游资源,成为面向珠三角的农业休闲旅游基地。
2.4 外部挑战
1)周边竞争激烈
河源市具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等称号,旅游业发展迅速,河源市著名旅游景点万绿湖、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恐龙蛋化石自然保护区、恐龙骨骼化石自然保护区、龙源温泉度假区等旅游景点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各具特色。规划区必须拥有自己的特点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有发展。
2)林区保护与农业开发模式有待探索
规划区内森林植被丰富,作为农业资源的开发与现代旅游的结合,将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可持续性发展现代休闲农业又能保护好山林是该规划生态保护的核心问题。
3 规划思路
该规划的实施遵循当地农业特色,结合现代旅游业发展合理实施。发展思路如下:
1)加强农林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农林业与旅游业的结合
通过规划、设计与实施,把农林业生产、风景展示、农产品加工及游客参与融为一体,使城市居民充分体验到农业科技、艺术与产品带来的乐趣。规划区依托山区的自然风光和当地的农业特色,发展葡萄、林下经济、生态娱乐、特色农场度假等多种类型的休闲农业项目。依托特色农业,积极开发形式多样的休闲旅游区。
2)发展两大产业
规划区内农业生产活动仅有少量水稻、水果、采胶生产,农业基础薄弱,森林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林下经济的巨大潜力,目前林下产业发展处于空白状态。规划区规划建设林下种植生产和酿酒葡萄生产区,设立科技型企业,采取现代供应链理念,面向高、中端消费市场生产特色农产品。
目前,农林业旅游在规划区还是空白。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自然风景独具特色,溪水潺潺,水塘分布较为丰富,具有开发农业旅游的潜力。区内规划建设农业休闲和市民农园,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将规划区优越的生态环境、客家文化与河源旅游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发展,使规划区农业旅游从零起点开始跨越式发展为规划区的一项主导产业。
4 规划区功能定位与总体布局
规划贯彻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效益的同步和统一。
4.1 功能定位
规划的农业园依托规划区葱郁的森林资源及优越的气候条件,开发林下经济及葡萄产业;以规划区优美的生态环境为背景,遵从自然环境,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开发生态观光度假。努力把规划区打造成为广东省林下经济、集葡萄生产、展示、教育、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园,使园区成为“引领林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休闲农业观光区、生态自然科普区”,将农业园建成以满足广州和珠三角东部城市富裕家庭等中高端消费者的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需要为功能的,以农业种植、加工及生态科普为特色的乡村式休闲度假胜地。农业园规划建设突出三大功能:林下产业生产的功能、传播葡萄及葡萄酒文化的功能和休闲科普旅游的功能。
1)林下产业生产功能
依托规划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的自然条件、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等经营,开展灵芝等名贵中草药的种植研究,发展林下种植生产,充分发挥林木与其他经济生物的综合效益,提高林地经济利用率,促进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形成科技型山地森林开发产业基地。
2)传播葡萄及葡萄酒文化功能
依托规划区优越的气候条件,开展山地刺葡萄种植,形成“葡萄种植―酿酒―包装―出售”的葡萄酒庄经营模式,使农业园不仅是葡萄种植、酿酒生产场所,同时也是一个传播葡萄酒知识与文化的实体,通过参观使人们感受到葡萄酒是一种天然绿色食品,是有丰富营养与保健作用的琼浆玉液。
3)休闲旅游功能
在充分保持森林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下,适度开展农业生产,同时结合地形地貌开发观光、度假、保健、科普等为主要目的的户外游憩活动,形成融生态性、艺术性、文化性、科学性、参与性为一体的人地合一的现代农业观光景点。通过现代生态农业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现代生产设施与科学技术及安全优质的生态产品吸引城乡居民观光、休闲、旅游、颐养。
4.2 总体布局
遵循规划区土地利用特点和农业、休闲协调发展的功能定位,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局模式,制定广东河源金梅源休闲农业园产业发展空间,按照“一廊、一心、两区”格局进行总体布局。
“一廊”:即沿景区内主要道路打造生态景观廊道,在串联各个功能片区与景点的同时,建设道路两侧的景观,使之成为景观大道。
“一心”:指综合管理服务中心。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主要为农业园旅游管理、服务,以及农业专家生活场所,是整个园区的中心,位于规划区山谷平地。
“两区”:指生态农业种植区和农产品加工区。生态农业种植区主要是林下灵芝等菌类及葡萄的绿色种植;农产品加工区主要是灵芝加工及葡萄酒加工,两区位于规划区山林坡地。
农业园区的旅游根据山地环境空间、项目功能特殊需要的布局以及游客游乐行为的活动心理,依据各个景区内容与功能、特色与主题、地形与场地的不同,顺应地形,结合道路,融入岭南文化,形成“四区”的分散式组团结构形态,分别建设农业加工及体验区、休闲养身区、综合服务区及天然氧吧区。组团之间,或绿化、或水体,适当分离,以营造幽静的山林环境。
布局上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结构体系。结合规划功能布局及地形地貌,形成入口景观区、广场风景区、水景休闲景观区、富氧山林景观区四个景观区,结合各自不同的景观特征形成在空间、绿化、风格上各异而又相互和谐的景观风貌。
5 结语
农业的方向及规划范文6
西藏高等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是西藏高等农业院校和辅导员“依据组织发展目标,通过组织和个人两大基本路径,对辅导员行使工作职责所必需的价值、态度、技能、努力状况及工作绩效预期进行筹谋、构建和设定的活动及其过程”[1]。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够有效稳定辅导员队伍,提升工作水平,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而且对于学校管理部门进一步深化构建一支长期保持蓬勃活力的辅导员队伍,对于促进西藏高等农业院校的校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缓解西藏高等农业辅导员职业压力
目前,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与西藏其他高校辅导员相同,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压力,心理健康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莫名的焦虑、自卑、偏执、抑郁、情绪失调等”[2]。适度的职业压力会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但是过大的职业压力则会使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绩效的提升。通过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使辅导员明确职业发展目的和职业前景,自觉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大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取得良好的工作业绩,有效克服职业倦怠和缓解职业压力,树立辅导员的职业自信。
2.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当前,西藏高等农业院校的辅导员队伍人员年龄结构偏低,从事辅导员工作时间较短,一些辅导员把辅导员岗位当作进入高校的敲门砖和临时跳板,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感不强。据调查,西藏高等农业院校年龄在20~30岁的辅导员占总数的52%,从事辅导员工作不满5年(含5年)的占辅导员总数的72%。通过对辅导员职业愿景的调查发现,选择“坚持从事辅导员一线工作,努力提升专业技术职称,做一线专职辅导员”的人数不足辅导员总数的30%。通过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辅导员强化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职业意识,找到自身的职业定位,明确辅导员职业生涯目标,通过辅导员工作进行分阶段的规划,把握每一个阶段的重点、目标、任务,并为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在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所确定的职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加深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升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程度
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职业化发展和专家化发展是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由于西藏高等农业院校的辅导员构成主体是年轻教师,因此,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就是非常必要的。“辅导员的专业化是指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的人员走上辅导员岗位,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1]在调查中发现,在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程度进行评价时,选择“半专业”和“非专业”的人数占到辅导员总数的56%。可见,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专业化意识不强。要提升西藏高等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辅导员明确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辅导员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动态需求。
辅导员个体生涯的发展是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群体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辅导员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辅导员明确职业方向,坚定职业信念,提升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与此同时,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对辅导员群体发展也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提升辅导员职业美誉度和社会认同度,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适度流动,对辅导员整体素质提升和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西藏高等农业院校各级组织及辅导员个体。西藏高等农业院校各级组织历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除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及自治区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全国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组织辅导员参加全国及自治区级别的辅导员培训,还在校内开展了辅导员沙龙,并出台了辅导员职称晋升的特殊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辅导员的沟通交流和职业技能提升。但是,由于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角色,使得辅导员群体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统一性,使得西藏高等院校辅导员职业群体的职业生涯规划碎片化。对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个体而言,大部分辅导员掌握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认可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完善自我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调查也发现,有明确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辅导员只占到调查对象的45%,而在具有明确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调查对象中,完全实现或实现了大部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所指定目标的人数占56%。从这一数据中可以看出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还很滞后,而且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实施还不是很顺畅。
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之所以产生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对辅导员这一特定职业群体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主要应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辅导员群体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还不成熟不完善,使得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缺乏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和宏观把握。二是辅导员人数少、工作量大,难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制定特别是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西藏高等农业院校专兼职辅导员共25人,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共计5 560人,实际生师比为222.4:1。辅导员承担大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和党团建设、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工作,还需要承担学校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业指导课教学科研任务和一些非本职的事务。据统计,在对辅导员学习状态的调查,有40%的辅导员选择了“事务性工作较多,没有学习研究的时间”这一选项。西藏高等农业院校地处西藏,高海拔的恶劣环境使得辅导员的身体和精力明显不足,也影响到了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实施。
三、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西藏高等农业院校所处的西藏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是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遵循。西藏高等农业院校地处西藏,是我国的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西藏社会存在着西藏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当前西藏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严峻,依然是分裂与、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重点领域,高校成为达赖分裂主义集团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接班人的主战场和主阵地,这对西藏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除了国家规定的辅导员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外,还应着力加强西藏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教育。这些都是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坚持的基本遵循。
第二,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是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限制因素。西藏高等农业院校的办学定位是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以致力于西藏农牧业的发展、高原生态文明传承、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所需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为办学使命,培养爱国敬业、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性和复合型人才。“组织的利益和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决定着自身的职业价值、待遇和发展机遇”,这就要求辅导员个体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根据组织目标的变化以及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及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职业定向和职业定位,应将辅导员个体职业发展目标与西藏高等农业院校的组织发展目标相结合,进而在实现组织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来实现辅导员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