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普法教育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普法教育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普法教育总结

学校普法教育总结范文1

遵照《市“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部署要求,现制定全县教育系统“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五五”教育普法规划的要求,通过组织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普法教育,加强各级各类中小学学生的法律启蒙教育、法律常识教育、法律基础理论教育,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是非分辨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和守法观念,牢固树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理念,有效预防犯罪,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努力培养合格建设人才。

二、活动时间

年11月至年5月

三、活动内容及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11月15日至12月4日)

学校要根据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做好组织、宣传、发动等工作,要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校园网、班会队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做到师生皆知,全面启动普法教育活动。特别是要通过第五个“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好宣传活动,在广大师生中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制意识,提高法律素质,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活动实施阶段(年12月5日至年2月28日)

各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学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创新教育形式和手段,丰富学校法制教育内容,提高普法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全面推动“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

1、继续在中小学开设好《法治教育》地方课程,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切实做到法制教育课程开设计划、教材、师资、课时“四落实”。

2、认真组织教师、学生开展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普法知识专题读书活动,让法律知识走进师生,入心、入脑,让违法犯罪远离校园,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3、组织召开法制宣传教育报告会,邀请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讲团、法制副校长、“五老”志愿者作法制教育专题报告,引导、启发学生自觉学法、懂法,做守法、不违法的表率。

4、开展学生体验教育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演讲比赛、征文、主题班(队)会、开设模拟法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自身体验,大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学生法律素养。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第二届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活动,要采取多种途径广泛动员全县中小学生参与本次竞赛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

6、认真组织收看《起跑线上的警示》青少年犯罪警示教育专题片,要确保收看率达100%,可截取其中的某个案例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让学生通过身边案例的警示教育达到预防犯罪和掌握法律知识的目的。

7、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宣传教育网络,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互动活动”,让“学生带法回家,送法到万家”,通过学生、家长互动,提高法制教育效果;充分利用各级普法机构提供的法制教育资源,教育青少年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青少年防范侵害的能力。

8、加强对教师的法制教育,要结合师德师风建设,认真组织开展教师学法、用法活动,将法律知识纳入校长、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法律素质。

活动期间,县教育局依据制定的“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检查评估表,对各学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总结推广新经验,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全面督促、指导活动顺利开展。

(三)活动总结阶段(年3月1日至5月15日)

1、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各学校要利用本次活动契机,建立健全学校法制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法制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

2、树立典型,深入开展。活动中要及时发现典型,培植典型,树立典型,推广典型,总结典型经验,通过树立典型来影响和带动全县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3、及时总结,报送信息。各单位要及时宣传报道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活动结束后要认真进行总结和反思,宣传信息和总结要及时报送县教育局基教股。

四、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积极行动。各学校要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密切协作、扎实有效地推进活动开展。

(二)建立活动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县教育局成立由王玉军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和相关科室长为成员的县教育系统“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基教股。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活动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负责活动的组织和领导,要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组织和人员、经费保障。

学校普法教育总结范文2

 

一、认识存在偏差

 

首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部分教师依然坚持以考分评价学生的观点,忽视学生的个性心理健康和品德教育,更不用说普法教育了。其次,部分教师虽然赞同普法教育,但对学校普法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学生易受家庭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引诱,学校普法教育劳而无功。但又不愿意采取措施联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更不能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齐抓共管。

 

行为存在偏差

 

部分学校依法执教,依法治校水平较低,学校各项工作没有走上规范化的法治轨道,影响了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普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方法存在偏差

 

由于没有整体规划,普法工作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如征文比赛,法制文艺小组目,现身说法等活动范围,活动时间有限,形不成长期效应。法制课不分年级集中授课,强制输灌,有做时一阵风,做后一片空之嫌。

 

落实存在偏差

 

由于只注重规划的制订,对普法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和验收机制,客观上造成了“名义上人人都管都抓,实际上都不管都不抓”的局面。普法教育无法取得实效。

 

农村中学的普法教育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听任这些问题的存在,普法教育就人城为一句空话,必须审慎思考,冷静面对,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措施。

 

二、改变认识,健全组织,夯实普法教育的基础

 

1.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改变教师认识,端正教师态度,是普法教育的第一件大事。建议以法制专训班为载体,全面学习《宪法》《刑法》《教师法》《民法》《国旗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基础知识,以提高教师认识,使教师认识到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2.依法治校

 

学校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与宣传,在教职工中树立法制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耻辱的良好风。同时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加强对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总结和激励,真正使学校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步入依法治校的健康轨道,为农村中学普法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平台。

 

3.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学校可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室制订普法工作计划,普法工作督查和考核方案,并负责全校的普法教育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政教主任主管具体工作,安排各年级学习内容,大型活动等。班主任分管各班具体工作,全体教师由德育处根据实际情况分到班担任德育导师,协助班主任工作。

 

三、立足现实,丰富内容,提高交流活动教育的实效性

 

1.注重课堂

 

普法教育应纳入必修课内容,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保证。普遍开展法制教育,学校除确保法制教材规定内容外,还应充分利用团队活动,晨会等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2.明确层次

 

初级中学的学生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思想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虽然只有三年,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思维方式却存在较大差异。学校应针对这一情况充分注意教育内容和活动规模的层次性。从而达到提高普法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目的。

 

3.坚持以人为本标

 

普法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要树立服务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观念,把维护学校和谐,促进公平正义的法律法规作为宣传的重要内容。促进学校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为学校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其次,要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工作,当前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观念多元化,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权,依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

 

4.突出法制文化建设

 

积极探索法治与文化的结合途径,把文化引入到普法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是引导学生对法律发自内心尊敬的重要环节。其关键是在于把法制教育带入到美育,心育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把法律知识以艺术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倾注教育者的一片爱心,使学生在乐闻喜见中掌握知识,提高素质。

 

四、拓展宣传部,创新形式,增强普法教育的长效性

 

1.灵活宣传方式,营造普法教育氛围

 

首先,要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广播台,黑板报及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其次,要采取通读法律、法规原文和专题辅导相结合;分散学习和集中讨论相结合;分班学习、年级组活动和校级活动相结合;法制教育和纪律常规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和弘扬美德相结合;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相结合;正面引导和反面典型教育相结合等学习形式,以提高法制教育的趣味性,达到提高学习效益的目的。然后,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文艺表演及法制主题日活动等一系列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

 

2.加强社会合作,拓展普法教育空间

 

当代农村,留守儿童多,隔代抚养的现象十分普遍,建立顺畅的学校家庭沟通渠道,定期开展家庭教育交流活动,定期向家长印发《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资料显得犹为重要。我校为达到积极指导家庭教育的目的,开通了校园信息平台;制定了教师普访制度;并结合家长学校工作在汨罗首创了送教下乡活动,学校组织专门人马,设计了宣传内容,以行政村为单位,组织家长学习;促进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一致,取得了良好效果。其次,就是要注意法制教育的社会性。学校应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加强表少年的法制教育。要把学校的普法教育融入到社会的普法活动之中去。

 

3.普治并举,强调法制教育的实践性

 

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法律,参与社会实践。学法必须与守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正当权益相结合,普法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因此一次良好的法治实践本身就是最好的法制宣传教育,且效果远远胜过百次空洞说教。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法制运行的各个环节,强化和规范各类法律服务,把维权和排解纠纷的过程作为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的过程,使法制宣传教育植根法治实践中,真正解决普法教育“入耳、入脑、入心”问题。

学校普法教育总结范文3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

1、着力注重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五五普法工作一启动,学校就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成立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学校领导、各年级、团委为主体,以党员同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特别是政治课教师)为骨干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及时制定了《普法工作计划》,按步骤,有条理地把五五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2、不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广度。学校通过广播、宣传栏、横幅、班级黑板报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形成全方位法制宣传教育格局,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有力地提高了全校师生对“五五”普法重要性的认识,也增强了普法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巩固师生的普法意识,增强普法教育的实效性。

二、不断学习,明确重点,实现“五五”普法整体推进

1、不断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广大教职员工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领导干部普法教育学习做好表率。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后,学校行政着力把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落实到日常学习中去,特别是对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使领导干部们在吃透相关法律精神的基础上更好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教职员工普法教育学习明确职责。组织教职工重新学习了《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法律知识竞赛,通过学习竞赛后,教职工遵纪守法、依法施教、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了,也更明确了自己的义务、责任。教职工中没有发生一起违法案件,大家更增强了教好书育好人、做好示范表率的信心和决心。

2、加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力度,增强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

立足课堂,让法制教育进头脑。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让法制宣传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通过政治课、班会课等课程以及其他各学科教育内容,将法制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去,让学生法制观念和意识逐步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成熟健康理。

按照实际,让法制教育分层次。学校针对学生年龄实际和个性特征,在法制宣传教育上非常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比如初中二、三年级学生通过班级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每一届新生重点学习《中学德育守则》让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积极努力学习打下扎实的法律基础。

加强合作,形成法制教育合力。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法制教育合力,对促进学生法律意识和行为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学校各年级在期初或期末都会发放《告家长书》,争取家庭的配合,监督教育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同时学院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用浓厚的法制宣传教育氛围来切实加强学生法制学习,用积极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拓宽渠道,丰富活动,提高“五五”普法教育效果

1、加强制度化建设,为普法教育夯实基础。我校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等,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监督检查的同时,也普及了法制教育,真正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实行依法治校;对学生打架斗殴、赌博、偷窃、彻夜上网、考试作弊、擅自离校等方面都作了相关规定,对违纪学生都制定了相应处理意见。引导学生由制度转化为自觉行动,真正从源头上遏制了违法乱纪行为,为普法教育夯实了基础。

2、请进来,走出去,以丰富的活动实践着普法的承诺。每学年由学校法制副校长主讲,以知法守法为主要内容,联系社会生活,结合大量的案例,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邀请交警大队走进校园对学生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交通事故图片展、观看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影片、道路交通事故警示录等形式给广大同学上了生动的一课,使“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帮助广大同学牢固树立了道路交通安全人人有责、警钟长鸣的安全观念。

3、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内活动,让普法教育深入人心。组织法律法规学习和竞赛活动人人参与,认真学习,用开卷笔试的形式深入学习了这些法律法规,并运用于自己的实践,为学校依法治教打下扎实的基础;政教处、综治办、团委精心开展各类活动切合学生实际,从生活点滴中让他们增强法律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他们自救的能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资料的发放也让师生知法、懂法,从而守法,用法。

学校普法教育总结范文4

1.切实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组织领导。各乡镇、各单位要及时调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充实机构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六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2.切实抓好普法依法治理骨干培训工作。下半年,县普法办将在全县举办“四法一条例”法制宣传骨干培训班;各地、各单位、各部门也要结合实际,举办普法骨干培训班。

二、围绕建设和谐平安法治,精心安排普法教育内容

3.强化党的十精神的学习宣传。坚持以党的十精神统揽、指导、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4.加强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的学习教育。贯彻落实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宪法学习宣传,广泛普及宪法知识,提高全民的宪法意识,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

5.加强全县重点普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各乡镇、各单位要在公民中重点宣传普及“四法一条例”,即宪法、民事诉讼法、精神卫生法、社会保险法、省审计条例。要通过采取安排自学、集中培训、举办讲座、巡回宣讲、阵地宣传、组织考试和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新颁布或修订的重要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实效。

6.积极开展紧贴中心工作和群众需求的专题普法教育。始终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贴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的现实法律需求,积极谋划和组织开展专项或专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着力引导公民依法有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全面、深入、扎实地推进“六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要切实加强“五城同创”法制宣传教育、旅游强县创建、房屋拆迁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宣传。各地、各单位要继续组织好本地、本单位人员参加“百万网民学法律”网络知识竞赛活动。

7.注重筹划法制宣传教育重要节日宣传活动。切实做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各单位要结合本部门法律宣传日、月、周活动,开展集中宣传。

8、认真开展“法律六进,推进依法治国”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坚持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群众与教育群众相结合,组织普法工作者、普法讲师团、法制宣传副校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六个一活动”,即举办一场机关法制讲座、组织一场农村普法赶集、举办一场社区法制宣传座谈会、开展一次“法在心中”主题作文竞赛、举办一场企业法律咨询、组织一次法律骨干培训班。

三、深化“法律六进”,整体推进重点对象学法用法

9.突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的示范性。要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和考试以及公务员法制培训等一系列制度,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带头学法用法的表率示范作用。积极组织好本地、本单位干部、职工参加网上法律知识学习和培训。

10.突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性。有针对性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县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不断推进中小学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总结推广“小手牵大手学法一起走”的普法经验。坚持校内法制教育课与社会第二课堂法制教育活动相结合,不断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实际效果。

11、按照党的十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推进依法治县”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不断丰富“法律六进”新内容,拓展新领域,培育新载体,探索新途径,提升新效果。

12.针对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等工作实际,结合法治文化创建、“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六进”工作制度,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注重普法教育成果转化,扎实开展依法治理创建活动

13.注重普法教育与法治实践的相互推动。通过普法教育引导法治实践,在法治实践中加强普法教育,普治兼顾,整体推进。

14.扎实开展多领域的法治创建活动。在全县开展“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和“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总结推广“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基层创建工作经验。

五、精心准备,全力做好中期督导检查迎接工作

15.扎实做好中期迎检工作。按照“六五”普法规划要求,下半年将开展“六五”普法中期督导检查工作。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将及时制定并下发督导考评方案和考评标准,各地各单位要对照要求,认真准备,及时补课,务求“六五”普法规划实施的中期督查工作取得成效。

16、扎实开展自查和抽查工作。各地各部门从下半年开始,对本地本部门“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自查,及时查漏补缺,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互查和抽查。7-8月份,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分片组织开展全县抽查工作,并做好迎接市普法办督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六、丰富形式载体,扩大普法教育的覆盖面

学校普法教育总结范文5

摘 要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法制体系已经初步建成,“普遍的服从”被提到了法治建设的日程上来。但是,在我国,立法的实际效果和理想相去甚远,社会主义法治的完善有赖于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成熟,要求将法治建设的中心转移到深化研究法治意识理论和公民法治意识的培育方面来。提高公民现代法治意识的途径主要依赖于制度完善,方法主要采取培养教育和观念更新。

关键词 法治 公民法治意识 制度 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普法教育的困惑

亚里士多德早在数千年以前就给出了答案,认为法治应当包含两层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①。”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法制体系已经初步建成,“普遍的服从”也就提到了法治建设的日程上来。但是,在我国,立法的实际效果和理想相去甚远。

二、提高我国公民法治意识所遇到的问题

法治不是简单地建立在法律规范的文字组合之上,在规范条框的背后始终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和观念在支配、影响着它的实现。人的问题,即公民法治意识对实现法治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法治的完善有赖于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成熟,这就要求将法治建设的中心转移到法治意识理论的深化研究和公民法治意识的培育方面来。要对中国公民法治意思的培育方法和途径进行探讨首先要清楚我国在这方面既有的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

据柯卫学者的总结,我国公民法治意识培育中的问题主要在于普法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方面,其不足则主要体现在内容的缺陷和制度化的缺乏上。

长期以来,我国普法教育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守法教育”或条文教育,即主要是以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为主要内容,注重实体法的介绍而轻程序法的宣传;重视守法教育而轻视用法教育;重视法律义务教育而轻视法律权利的教育。在实践中即便是公民确实学到一些法律常识,却很难在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运用。普法教育内容的缺陷主要缘于普法教育目标的偏差,大多数普法教育工作者只注重法律规范,尤其是义务性、禁止性规范的灌输而忽视现代法律意识的培育。此外,普法内容也由于缺乏生动性、系统性、联系性而不易被广大民众所接受。

普法教育缺乏制度化。普法教育往往是根据上级指示采取临时性、突击性的方式,普法效果甚微。由于缺乏制度化,在地方上,普法教育难以被重视。因此不管国家怎样重视普法工作,一到地方就变形走样,甚至被认为可有可无。一些地方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其实是在做形式工作,走过场。

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法律基础”课时较少,教学方法落后。在普法内容上,往往注重普及法律知识,而忽视对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传播与渗透,公民难以知悉和自觉维护自身的权利,因此今后的普法宣传工作要贴近广大公民的生活,使公民把法律看作本身的需要。唯此才能塑造出具有独立的政治人格和法律人格的知法者、守法者和用法者。如若不然,“失却了独立的政治、法律人格的法律意识,则依然有可能知识培养了“法奴意识”而非法治意识②”。

三、本土中国国民何以可以形成现代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作为意识的一种也具有外生性、反射性、接受性的特点,通过教育、观念变革等方式对其进行培养、完善成为可能。就中国的实际国情而言,法治意识在中国的形成已有一定的客观基础。一是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深入。法治最具价值的思想就是对国家和政府的权力进行限制和制约,并从制度体制上对专制进行彻底否定,由此带来政治的民主化与权力的法治化。对自由、权利、公平、平等的价值需求,必然促成社会生活主体对法律的运用、遵守、尊重和信仰,在内心形成法治精神,进而成为社会主体普遍的、基本的精神观念与理智选择。我国政治的民主化正不断深入,此为其提供政治土壤。二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经济主要是以利益为取向的交换经济,重效率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规则是以公平、中立、理性为特征的法律,这就决定了市场经济只能是法治化的经济,经济活动的主体精神就是法治化的利益精神。目前,我国经济己经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渐趋成熟和完善。此为其提供经济土壤。三是我国的思想界正不断开放。现在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大大地解放了思想,西方源远流长的法治史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与吸收的资源此为其提供了思想文化土壤③。

四、公民法治意识培育的途径和方法

法治意识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包括公民意识、权利观念以及法律信仰。西方法治意识是社会不断发展,文化不断积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内容,主要表现为公民意识、权利观念以及法律信仰等因素的形成,从西方历史实践可以发现权利观念和法律信仰是互动关系,权利观念的增强将导致公民对法律的认识与对其价值的认同,有助于公民法律信仰的生长;反之,对法律的信仰也必将推动公民权利意识的扩张,从而推动法治意识的增强④。

我国普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公民法治意识。我国法治建设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型法治化的路径,时间的紧迫性和法治建设路径的自上而下特点,使得我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等待在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自发地形成发达的市民社会和成熟的公民意识。我国要做的,是要在普法过程中积极地培育公民法治意识⑤。结合我国实际具体而言,中国的法治化以政府推动型改革为主导,社会民间自然生成的具有现代法治精神的制度、规范的力量为辅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政府主导力量不是统治者良善意愿的强加,而应是对社会需求作出的合理回应。正是这种具有特色的法治发展路径,决定了我国法治意识培育的模式是自发启蒙型和国家培养型模式的结合。

(一)公民法治意识的途径:制度完善

制度完善,构建合理化的法律系统,从实证方面实现法律合理性,是法治意识在法律中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机制。实现法治,首先是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问题,它要求立法要完备、执法要严肃、司法要独立、守法要自觉、护法要坚决。然后要强调通过人权保障来促进公民对法律的认同感;通过完善民主树立公民对法律的依赖感;树立法律至上以培养公民对法律的神圣感;通过公正执法以加强公民对法律的正义感,健全完备的法制来增强公民对法治的信任感。

(二)提高公民法治意识的培育方法:培养教育和观念更新

提高公民现代法治意识主要可以通过培养教育和观念更新这两种方法来进行。

1.培养教育:提高公民现代法治意识的基本途径。

中国的实践证明,由于普法具有直接有效性、成本低、快捷性等优点而被国家当作提高公民法治观念和意识最为有效的道路所采用。培育和提高公民的现代法治意识,主要是通过普法教育、法学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层面来进行⑥。

(1)普法教育

公民法治意识现代化是大众普法教育的目标,途径为:

1)社会教育

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上,对广大公民进行普法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强化权利意识的培养。要转变长久以来的法制教育导向,变单纯的守法教育为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从注重国家、集体利益的保护转到对公民个人权利保护的轨道上来,不断强化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权威信念。要让公民知道自己的权利不仅是法定的、固有的,而且是神圣的。

在普法体制上,应逐步实现普法教育制度化。“在当前普法教育的制度化首先意味着要制定一部结构严谨、内容和谐、体制科学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普法教育的法律法规,把普法教育纳入法治轨道;然后还应当建立健全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如普法领导机构组织制度、普法责任制度、普法考试考核制度、普法经费保障制度、普法教育监督制度等⑦。”

2)权力机关依法用权教育

权力机关尤其是行政机关是否遵守法律,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公民的法律权威意识的形成和培育,权力机关必须接受普法教育,树立守法意识,依法行使权力。

权力机关应当首先遵从宪法的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其次,权力机关及其行使者更需要接受现代法律教育,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形成现代法治观念,以法律约束权力,最终实现在法律统治下的以权力约束权力。

(2)培养网络法治意识

1)法学教育

法学教育或法律教育是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法学教育不仅培养一批自身拥有法治意识的社会成员,而且这些社会成员还可以用他们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良好的法律素养去影响其他社会主体。

(3)学校教育

学校是培养和提高现代法治意识的重要阵地。提高现代法治意识,应当从小抓起,从学生培养起,故学校教育不可缺少。又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是代表社会发展前进方向、积极向上的,尤其是当它与主流社会法制精神相一致是,它对主体的行为起积极的导向作用,主体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推进法治的实现;反之,它会对主体的行为起消极的影响,抵触或破坏法律,甚至导致以身试法。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力量,也是未来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重要来源,是未来社会的生力军,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2.观念变革:树立公民现代法治意识的有力保障

树立公民现代法治意识,要求我们必须“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⑧”进行观念变革。

“观念变革”要求摒弃法是“阶级斗争工具”等旧有糟粕的同时树立良法统治观念、法律最高权威观念等现代法治观念,实现从人治观念到法治观念的转变。要转变陈旧、落后的观念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通过长期的教育,使法治意识深入人心。树立法治意识是促成现代法治精神的重要条件,法治观念的确立,首要的问题是要摧毁人治观念。从人治观念向法治观念的转变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走核心突破的方法,即彻底摧毁人们对权利的迷信和崇拜,确立法律的神圣至上观念。只有人们无限崇尚、信仰法律,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知识,产生法律情感,提高法律意识⑨。

注释:

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199.

②柯卫.当代中国法治的主体基础――公民法治意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190.

③柯卫.法治意识的差异及启示.求索.2006(12).

④柯卫.当代中国法治的主体基础――公民法治意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118.

⑤刘星.中国法学初步.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⑥柯卫.当代中国法治的主体基础――公民法治意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266.

⑦王学栋.普法教育和公民法律观念现代化.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6).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293.

⑨柯卫.当代中国法治的主体基础――公民法治意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280.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293.

[2]柯卫.当代中国法治的主体基础――公民法治意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190.

[3]柯卫.法治意识的差异及启示.求索.2006(12).

[4]柯卫.论普法中的公民意识培养――秋菊的困惑引发的思考.政法学刊.2007.24(4).

[5]刘星.中国法学初步.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6]梁治平.法辨――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7][美]潘恩.潘恩选集.马清槐等译.商务印书馆.1991.

[8][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殷陆君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学校普法教育总结范文6

1.突出抓好党的十精神的学习宣传。坚持以党的十精神统揽、指导、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2.加强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的学习教育。切实贯彻落实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宪法学习宣传,广泛普及宪法知识,提高全民的宪法意识,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

3.及时宣传普及新颁布或修订的重要法律法规。根据省、市普法教育工作的安排,今年在全区公民中重点宣传普及“四法一条例”,即宪法、民事诉讼法、精神卫生法、社会保险法、省审计条例。充分利用年度统编普法教材,通过个人自学、集中培训、法制讲座、参与网络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媒体宣传、组织全民法律知识考试等多种形式,扎实推进“四法一条例”的学习宣传。

4.积极开展专题普法教育。结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群众需求,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谋划和组织开展专项或专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着力引导公民依法有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全面、深入、扎实地推进“六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

二、分类指导,着力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

5.加强重点普法教育对象的分类指导。根据各类对象的不同特点分类指导,强化整体推进,注重总结各类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验,及时宣传推广典型,强化机制性、制度性建设,推进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有效开展。

6.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继续坚持党委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党校法律知识培训、公务员学法考试考核等主要学法形式和制度,不断推进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突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的表率、示范作用。

7.切实抓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落实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不断推进中小学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着力提高法制教学活动的策划水平。充分发挥法院、社区矫正中心等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作用,分批组织青少年接受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

8.切实抓好企业法制宣传教育。以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为重点,紧扣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做好企业防范法律风险试点及推广工作。积极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和培训,完善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机制,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和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能力。

9.切实抓好农民和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把法制宣传教育与“三送”活动紧密结合,大力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认真组织对流动人口及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普法教育,进一步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渗透力。

三、创新创优,着力提高“法律六进”实际效果

10.按照着力建设振兴发展先行区、先进制造业驱动区、商务商贸核心区、宋城文化创新区、民生保障示范区,争当苏区振兴发展排头兵的总体要求,不断丰富“法律六进”新内容,拓展新领域,培育新载体,探索新途径,提升新效果。

11.认真总结推广各部门、各单位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经验,学习、宣传和推广“法律六进”先进经验,推动“法律六进”活动深入开展。

12.针对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等工作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六进”工作制度,完善“法律六进”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依法治区,着力深入推进法治创建活动

13.不断推进法治城市创建。上半年,制定法治城市创建实施意见,确定创建工作指标,加大典型示范和经验推广。

14.不断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扎实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工作。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诚信守法企业等基层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15.扎实抓好各级各类典型。及时总结开展法治创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适时组织开展法治创建现场推进活动,总结交流开展法治创建活动经验,树立不同类型法治创建活动典型。

五、严格考核,着力抓好“六五”中期督导检查

16.制定考评方案进行“六五”中期督导检查。按照“六五”普法规划要求和省、市普法办统一部署,区普治办将在6月底组织开展“六五”普法中期督导检查工作。

17.扎实开展自查和抽查工作。各部门、各单位6月中旬前完成本部门、本单位“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自查工作,认真建立健全各项普法台帐,查漏补缺,中期情况及时报区普治办。

六、丰富载体,着力扩大普法教育的覆盖面

18.注重发挥大众媒体法制宣传教育优势。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移动通讯等大众媒体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日报》、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等重要新闻媒体的法治栏目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做好卫视《金牌调解》、五套《目击者》、新法制报《法治人物》等法治栏目新闻线索推介工作。

19.注重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大型阵地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整合各方资源,着力建设法治主题公园、法治主题广场、法制宣传长廊等大型普法教育阵地,加大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公交移动电视等动态法制宣传阵地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各单位加强法制宣传栏、普法教育园地建设,充分发挥城市、乡村公共文化场所如图书馆、文化场馆的作用,不断拓展法制宣传教育平台。

20.注重筹划法制宣传教育重要节点宣传活动。切实组织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运用各专项法律的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等开展集中宣传活动,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效果。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对外法制宣传。

21.注重探索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路径。广泛开展法制文艺汇演、展演、巡演、大奖赛等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推进活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路径。

七、强化组织领导,着力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22.充分发挥各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的作用。通过健全完善制度,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形成工作合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构要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协调、监督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