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重点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制图重点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制图重点知识点

机械制图重点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化工制图 教材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8.5

项目化课程教学法主张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自觉性、主动性、自信心、主体性和专业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计划策划能力、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为此按照高职高专教育石油化工技术类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结合石化总控工职业标准,结合近年来制图教学的一些改革成果和教学经验,笔者编写成了《化工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这本特色教材。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体会颇深。

一、打乱以往所有《化工制图》教材的"正常"顺序,重新解构、重新编排教材

这本《化工图样的识读与绘制》教材编写过程中,在结构上对传统的教学体系做了大幅度的调整,采用了"由提出任务--任务的实施--学习相关概念、知识(知识链接)--技能训练"的任务驱动模式,将各个知识点分散到相应的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来掌握相关知识。在内容上,所选的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因此,教材的结构和以往类似教材相比章节顺序进行了很大的调整。

这本教材分为两大情境,情境一是化工工艺图的识读与绘制;情境二是化工设备图的绘制与识读。

情境一中分三个子情境,子情境一是化工工艺流程图的识读与绘制,其中将制图的基本知识的部分内容作了介绍,同时介绍了化工工艺流程图的识读与绘制方法;子情境二是化工设备布置图的识读与绘制,其中将制图的投影理论作了介绍,同时学习了基本体和组合体的三视图的绘制与识读,并介绍了建筑图样的基本知识,同时还介绍了设备布置图的识读与绘制方法;子情境三是管道布置图的识读与绘制,为了配合管道布置图的识读,介绍了基本几何元素点和直线的投影知识,同时介绍了管道布置图的识读与绘制方法。

情境二中分两个子情境。子情境一是零件图的绘制与识读,重点介绍了化工设备中常用的基本体和组合体的相关内容,诸如三视图的绘制与识读、尺寸标注等;然后介绍了图样画法,简单的介绍了零件图的识读方法。

子情境二是典型化工设备的绘制与识读,介绍了装配图的基本知识及识读方法,重点介绍了化工设备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方法。

二、突出工作任务,由任务引出相关的、必要的、够用的知识

项目化教学改革中课程内容是以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突出能力目标;课程内容的载体主要是项目和任务,;能力训练的过程必须精心设计,反复训练。

因此作为涵盖教材内容的关键--任务的提出是一个很繁杂、很费力的过程。

任务中必须有以下层面的内容。首先它应该由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中提炼出来;其次它的内容应该是简洁的,而它的语言应该是精炼的;第三它涵盖的知识应该是足够多的,即通过一个任务可以尽可能掌握多的知识。

比如提出下面任务:如图所示形体是化工设备中常用的一种部件,名称是耳式支座。用A4图纸,绘图比例1 : 1,绘制它的三视图并进行尺寸标注。

这个任务是由实际化工生产装置中所

必需的部件--支座作支撑提出的,它涵

盖了制图中下面知识内容。首先要对国家

标准关于制图的基本规定必须掌握,诸如

图纸幅面、格式、标题栏、字体、比例、

图线、尺寸标注等;其次要能绘制组合体

的三视图并进行尺寸标注,其中包括了两种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和尺寸标注方法,及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第三要掌握化工设备中部件三视图的画法和尺寸标注方法,因为化工设备中部件三视图的画法和尺寸标注与一般机械图样中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和尺寸标注方法是有区别的;第四还要会查阅化工图样的相关标准,从中查出化工设备标准化零部件的有关内容。

可见短短两行字和一个图形的任务描述,就引出了这些关联的内容,使实际生产知识在此得到展示,同时很多化工制图知识也得到了链接。也就是教学中所说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论在此得以实施。

三、从教材内容和习题数量安排上凸显出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增加

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学生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应当"做、学、教"一体化,"实践、知识、理论"一体化。

比如有下面任务--阅读并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提前布置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1.详细了解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的内容;2.掌握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的阅读及绘制方法;3.能阅读并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查找相关资料。再按照任务中提出的要求完成任务。

这样在课下学生就开始准备工作,而在课堂上学生就动手开始绘制图样,教师上就是在巡视、答疑,解决学生在查找资料过程一些没有弄明白的问题,无论是课下还是课上基本就是学生在"做"、学生在"实践",这充分体现了项目化教学法中"学生以做为主"的教学理念。

四、按照"项目化教学"的要求:即"构思--调研--进行教学整体设计"的程序进行教材编写

整体设计教材内容,并不象传统的教材编写方法那样把每章、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堆叠在一起就可以了。

首先对整体教学目标要明确,即要先进行课程标准的编写。

整体设计教材内容需要进行缜密的构思,带着构思的详尽内容,深入到生产车间去调研,与专业带头人和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了解专业课对这门课程的需求情况,学习相关工作岗位的生产职责,查阅相关工种的各等级技工的考核标准等。

明确每个情境的教学目标,还要把教材中所需的全部内容分门别类,明确每个任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精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多个任务,让多个任务涵盖事先构思好的教材的全部内容。

整体设计考核方法。本课程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注重实际的课程。由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习过程中按照任务描述--任务实施--知识链接--任务评价--技能训练的程序进行,因此要进行各个环节的设置。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实施环节很重要,因此有课内任务完成情况评分表、有学生自我评价表(学生用表)、化工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总评分表等五种表格。

以上是在编写教材过程中的点滴体会,在项目化教学改革过程中,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机械制图重点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新工科;机械制图;教学模式;课程建设

随着智能产业的发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系列关于“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若干建设意见。“新工科”建设是高等工程教育为适应新经济和新产业的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1]。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的定位是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完整的人”为培养目标,构建“商科教育+完满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以商科为核心,在“新工科”的基础上融合商科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管理型、应用型、工程型、创业型高级专门人才。《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新能力的课程,让学生学会用“工程语言”进行图样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在新时代“新工科”建设任务中,其中有一点即为实践与创新创业,当前多数大型机械装备制造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极为看重,这对工科专业的大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已无法满足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本文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将“新工科”的人才理念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与分析,优化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1课程性质及特点

机械制图课程是机制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足以体现出该课程的重要性。该课程按照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规定,学习点、线、面、组合体的三视图投影关系,掌握常用机件的表达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方法,为后续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2]。该课程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认识及观察较少,90%以上的学生没有实地参观过机械制造企业,对机械制造业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本课程的内容时较难以理解;而机械制图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读图和识图的思维,同时还能够与实际生产制造业结合,更好地将课程知识融入企业一线生产中。

2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情况及问题

2.1教学情况

本校机械制图课程授课安排在大一上下两学期,上学期主讲理论知识,下学期主讲计算机绘图(以三维为主),各48学时。理论教学过程通常以多媒体讲授为主,辅以教学模型、虚拟动画、实体机构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计算机绘图课堂则是通过老师讲解AutoCAD和Solidworks软件的基本操作,通过讲解典型零件图的画法与特征操作命令的结合,同时学生结合习题册例题自主练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本身的特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并无显著提高,相反,个别同学由于空间思维想象力差,无法完全掌握机件表达的最佳方案与视图间投影关系,不清楚软件命令的操作及作用,心理产生失落感,致使放弃该课程的学习。

2.2问题情况

通过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2.2.1课堂知识单调该课程内容多数是抽象的,加之学生缺乏对零部件的感性认识,难以获得零部件的空间立体感,久而久之必会使学生心里对该课程内容产生乏味和课堂走神,甚至产生厌学。2.2.2知识点多,课时少该课程知识点较多,且当前学校推行“四位一体”教育模式,必会造成课时上的缩减,这就需要教师筛选重点知识讲解,可将剩余知识点作为课后沙龙进行讨论。2.2.3教学方式较单一相比较传统的板书教学,虽然现在多以PPT教学为主,附加教学模型、虚拟动画、实体机构等方式,但实质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加之讲授内容快,学生接受程度不一,给学生的心理产生被动和无参与感。2.2.4计算机绘图教学环节由于此环节多数时间是在多媒体机房进行软件学习与操作,且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极易出现拷贝抄图的现象。2.2.5考核标准现有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分别采用闭卷和机考方式,占各自总成绩的70%,过于侧重考核结果,而忽略了考核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以“新工科”教育理念为基础,实现将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转变,优化课堂教学知识,完善教学目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业知识水平。

3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3.1理论课堂与三维教学相融合

理论课程内容抽象,空间立体感差,这是多数学生刚开始学习这门课程都存在的困惑。相比较传统的板书教学,虽已采用多种辅助教学设计方法,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而三维设计能够使零部件立体化,可通过特征命令完成实体建模,同时能实现对零部件的虚拟组装,进行干涉、受力、速度、运动等仿真分析,与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征相结合,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因此,可根据机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该课程特点,由教师自主安排上下两学期的教学内容,实现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相互穿插,相互融合。例如在讲解有关剖视图内容时,剖视图是学习机件形状常用表达方法的重点学习内容[3]。根据剖视图的分类,常可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等。学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经常不知道该选择哪类剖视图对机件进行分析,更不能准确表达剖切平面与剩余机件的投影关系。针对这种情况,可将该部分理论课堂移到多媒体机房,结合三维绘图软件功能,制作出机件的三维模型。根据机件的结构特征,选择合理的剖视图进行剖切,并对剖切后的机件截面涂色,便于学生的观察,同时使用Solidworks三维软件生成工程图样功能,展示所得到的剖视投影图。该方法不仅使理论课堂知识更加具体化,同时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清楚某一种或某一类特征命令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2模块化教学

按照“新工科”指导思想,本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已通过德国ASIIN专业认证,将多知识点进行优化,已形成特有的机械零件测绘模块。该模块包括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和机械测绘课程设计,其中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课程占比超过60%。该模块的最终任务是要求学生使用绘图软件(AutoCAD和Solidworks)完成二级减速器各个非标准零件图及装配图的绘制。例如当讲解有关典型零件表达方法和尺寸标注知识点时,首先,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拆分减速器,将认为是同一类的零部件分组;其次,教师通过讲解常见典型零件有轴类、盘类、叉架类和箱体类零件,并结合学生的分类情况讲解每类典型零件的相关知识点;再次,根据典型零件各自特点,每位学生手绘轴类零件图并与断面图表示法内容相结合;最后,基于手绘零件图,分组完成减速器中其他非国标件的三维实体建模,团队合作最后完成二级减速器的虚拟组装与运动仿真,生成装配图。

3.3校企合作与学科竞赛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3.3.1走进企业,了解企业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生产一线,亲身感受生产制造业的真实情况,了解企业文化。目前,本校已与榆次经纬集团、太谷玛钢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组建本校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安排本专业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优化师资队伍,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3]。在此过程中,本校也有幸参与到某合作企业的科研项目,项目中几乎全是非国标零件,需要完成各个零件图的绘制,最后实现装配。为此将部分工作交给学生完成,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实际锻炼,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3.3.2参加学科竞赛提升创新能力教师是土壤,竞赛是培育优秀学生的营养液[4],让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强化创新设计能力。目前,本专业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有“全国先进成图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实际教学中,将历年大赛试题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实际案例,如某一零件的建模,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不同设计方案,形成知识共享及相互学习的氛围,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竞赛的同时教师课下还可借助“学习通”软件平台向学生推送模型装配、参数优化及仿真分析等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在“中国慕课”“雨课堂”等在线学习相关的教学内容,督促完成学习任务,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线上线下相互融合,最终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5]。

3.4强化过程考核

机械制图课程(理论、上机)原先的考核结果均由30%的平时成绩和70%的期末成绩组成,由于过于侧重期末成绩,而忽略了过程的考核。本次课程改革将平时成绩由30%提高到7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自评与互评、成图建模、构型设计、实践创新等环节,强化过程的考核,淡化学生所关心的期末成绩,充分调动新时代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剩余的30%作为学期末考成绩,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团队PPT汇报、分组答辩、组与组间打分等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学生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4总结语

本文基于“新工科”建设理念,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分析了机械制图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措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力为目标,优化理论课堂与三维教学相融合,提出模块化教学,加强校企合作与学科竞赛,强化过程考核。实现将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转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力,培养学生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使学生成为行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凡.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以新工科建设助力转型发展[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7,14(03):23-27.

[2]刘鹏,石建平,饶俊,王雅静,杨炳飞,张小伟.基于创新思维的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3):105-106,109.

[3]路玲,龚智强,邢刚,董慧芳,胡健.基于“新工科”建设的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A5):72-74.

机械制图重点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AutoCAD 任务驱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AutoCAD是一种通用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能够为企业模具设计、机械装配、加工及工艺等工程技术岗位提供概念设计、工程绘图、三维设计、优化设计、数控加工、计算机仿真、产品数据管理等服务。在机械类专业中,《AutoCAD》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该课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校期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软件学习和应用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快速扎实掌握这门技术, 在AutoCAD教学中需要每位教师寻求一种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依据机械类专业及其课程特点,在《AutoCAD》的教学中,我将机械制图或实际需要与其相结合,采取 “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及意义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技能型或操作型的技能人才,它要求学生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职业教育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围绕职业体系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而展开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任务应该具有实际意义又涵盖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中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能够使学生自主设计任务实施计划、自主学习和操作,以培养其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主要特点是贴近企业工作体系、生产实际,始终围绕着典型工作任务而进行,对知识结构的要求本着“够用”的原则进行。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参与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师在《AutoCAD》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还完全体现出了学习内容的优化综合性、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自主参与性、学习成果的多样性及学习评价的多元性等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联系观、结构观、能力观、综合观、结果观等。

二、AutoCAD任务驱动教学的培养目标。

1.与实际问题紧密相联。在教学上与实际生产紧密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任务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或分组合作完成,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完成。对于一些知识面小,处理简单的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而对于知识面广、难度较大的项目,可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合作完成。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AutoCAD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实施

教学内容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将理论知识点融入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学的知识点来确定项目。根据职业类学校学生调皮、好动、且思维灵活、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学生在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二维绘图等命令,且能绘制一些平面图形, 还需要进一步学习编辑命令提高作图效率,如学习阵列、镜像等命令时,可以选定 “陆战棋棋盘的绘制” 的任务进行教学。

把游戏类棋盘设计制作引入课堂教学,将棋盘实物、教师作品、往届学生作品三件实物展示给学生,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教师生动并尽量真实地描述学习情境,在布置任务时,讲清楚任务名称和任务要求,将实物尺寸绘制好的含部分尺寸要求的陆战棋棋盘图纸,用PPT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任务。

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解理论知识。

1)探究分析。师生共同探讨并寻找任务实施的技术关键与实施方法。学生小组讨论、分析绘图方案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图形结构特点,在电脑工作界面上和学生共同讨论应用的工具和工作步骤。分小组选学生代表陈述其绘图思路或创新设计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和引导学生的方案思路,渗入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示范关键技术,这样的互动方式既能调动学生学习情趣,又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自主完成。学生按照所探讨的方案思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图形并美化。老师的作用主要是巡回辅导,重点指导学生作图的规范及命令使用技巧,及时解决学生在实操过程中的疑难。

3)成果展示,任务评价。该环节非常关键而且必要,学生完成任务后,非常希望老师能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肯定。学生从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所以,在每一节课里,都应安排一定的时间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对“任务”完成得好的同学,要当场进行表扬,并通过投影来展示、欣赏,或让做得好的学生给其它同学讲解他(她)是如何完成这幅优秀作品的,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将其作品上传到百度图库资源共享,还可以将部分优秀作品打印出来展示在学生园地。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于每一次上课他们都想尽快尽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争取让老师把他们的作品作为成功的范例展示给其它同学学习。在激发他们求知欲的同时,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成就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储备了很多的知识和技能。

4)任务拓展。在绘制了陆战棋棋盘图后,引发学生思考能否绘制象棋的棋盘、围棋的棋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知识。之后与机械制图知识相串连结合布置任务:绘制法兰盘。通过加强训练,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灵活掌握、灵活应用知识。

四、AutoCAD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在AutoCAD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以情促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主动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让学生参与到任务教学的全过程,并把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在教学上,能够突出重点知识,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常用的知识点,能够学以致用。此外,通过成果展示与评价环节,能够锻炼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学生的绘图能力、自学能力、团队意识均有明显的提高。

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和企业实践经历。如果教学任务选择不当,直接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不仅要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还应结合生产实际,提炼出一些典型任务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极大地激发和提高,并自觉学习,高质量地完成所学课程。学生在校就能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承担一些实际绘图任务,让学生在校就具备一些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为毕业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就业基础。

机械制图重点知识点范文4

机械设计具有自身的程序,图1为设计的基本程序。图1机械设计的基本程序目前,机械设计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教学内容过于防范

目前,机械设计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较多,有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包括材料、力学、热处理、机械原理、公差与配合、机械零件、机械CAD等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层面较广,教学内容较散,且与其他课程有着很多重复,如机械设计学科中有一项螺纹连接的相关教学内容。可见,教学范围与机械设计这门学科的学习原则不相符合。又如,减速器的类型、样式和设计参数要求,和机械制图中的减速器设计相关知识存在较高重复率,不仅在学科的学习层次上造成混乱,还浪费了学生的学习精力。

1.2与时俱进能力不强

机械设计这门学科的实用性较强,同时其教学内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所以,传统的教学内容如果不进行更新,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现代机械设计教学应当满足工程性和技术性需求,同时也应当具备系统性。因此,现代机械设计学科紧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将传统的设计技术进行时代元素的融入。如今,很多相关院校对机械设计教学中的设备结构、设备强度和运动学等技术的教学比较注重,教学力度也较大,使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教学很少涉及。尤其是安全、人机关系、美学等社会因素和价值工程、周期费用分析等经济因素,导致机械设计教学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生产需求。

1.3教学方式落后

很多相关院校对机械设计的教学仍然采用讲学通用的原则,对于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让学生采取理论知识记忆的灌输性传统学习方法,而对这门学科的实际应用教学涉及较少,仅仅加深了学生的相关知识或原理的理解。同时,缺乏案例式教学、现场教学以及讨论启发式教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索,严重阻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发展。因此,应当对机械设计教学体系进行创新。

2创新机械设计教学体系措施

2.1调整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的学科教学内容应从实际出发,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实践性以及创新性。如今,很多学生对于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明确。所以,机械设计教学中应当遵循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学习原则,可采取重点学习、部分理解等方式。首先,教学内容要清晰精简,要精简机械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学生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产生知识重复。同时,在学生的实际应用教学中,如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论文以及课外科技活动等注重实践运用的教学环节,不但要适度融入相关基础知识,还要增加其课程。其次,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在机械设计的实际教学中,将其中关联性与联系性较大的知识急性整合学习。最后,在机械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知识点的增设。不仅要注重知识的重点性,还要考虑知识的完整性,可以增设以电、液为动力的机构组合,结合实际的典型机械等新内容,使学生全面认识现代机械,以适当前生产实际需要,方便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和推广。

2.2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机械设计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课程,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设计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同时注重学生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彻底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或原理时,注重培养学生总结结论的能力。同时,在相关知识或原理的讲解时,融入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体现机械设计教学的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以及现代性。

2.3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相关院校的招生多是面向全国,导致各种学生的机械设计学习基础不一。因此,要不断创新如今的机械设计教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直观教学,在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或原理的同时,让学生接触各类种机械、机构、零件、部件、图纸,提高学生相关知识或原理的实践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电子教案、CAI课件以及录像等现代教学技术,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仿真软件系统,开展机械设计的现代化、立体式教学。此外,教师在机械设计的实际教学中,应当尽量减少相关知识或原理的理论推导,运用例证讲清思路,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或原理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4增加教学实践

机械设计是一门较注重实践运用的学科,教学时教师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要更加重视学生的知识运用,如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图2为机构简图的绘制步骤。以四杆机构为例,结合日常见到的筛东西、磨豆腐等,布置设计任务。在四杆机构的讲解过程中,不断提醒双曲柄机构、曲柄摇杆、双摇杆机构分别有什么运动特性,能转化为什么样的运动形式,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用到了这些机构,不断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任务。一个机器少不了动力,因此课程中增加电动机的选用环节。学生设定自己运动机构的各种参数后,按部就班选用电动机,由此掌握效率等概念,并对整体的机器建立一个大概的认识。电动机选好后,考虑减速的问题。这时,可以引进齿轮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带传动、链传动。齿轮机构重点讲传动比的分配、计算及选用,对于渐开线的形成等和现场应用联系不密切的内容可忽略不讲。带传动、链传动重点讲传动特点和应用。此外,学习过程中要加入查手册选材料环节,把时间用到应用实践上。

3结语

目前,我国机械设计教学体系仍然存在教学内容过于庞杂、无法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和落后等问题。因此,在机械设计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期为国家培养更多机械设计创新性人才。

作者:李爱军 徐红芹 王红梅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学院

参考文献

[1]金京,罗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2,27(6):534-536,539.

[2]钱抗抗.创新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浅谈机械设计基础的微课开发与实践应用[J].职业,2016,(11):45.

机械制图重点知识点范文5

摘 要: 工程图学是工科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下“互联网+教育”的大环境。本文分析了工程图学的教学现状和不足,依托“互联网+教育”优势,将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时代教学的优势,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 “互联网+” 工程图学 教学改革

伴随着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正在迅速渗透到各行各业,教育行I也在“互联网+”环境的推动下发生巨大的改变,传统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亟待改革[1]。工程图学是工科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从基本体素投影分析,扩展到体素投影的表达,进而到工程图纸的表达,内容设置由浅入深、系统全面,但由于该课程内容抽象,空间思维能力要求高,因此学习难度相对较大。现阶段主要采用教师讲授辅以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模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易浮于表面,造成学过就忘的局面,不能在随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乃至工作中学以致用。因此,本文结合“互联网+”的优势,对工程图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更加完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强化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更加灵活的环境中牢固掌握学习内容,真正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实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

1.“互联网+”教育的特点

自2012年“互联网+”理念的提出,各行各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形态。其中“互联网+”教育就是互联网与教育行业的有机融合,这种融合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优质教学资源,使教与学的过程变得灵活[3]。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使传统教育发生巨大的变化,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核心,随时随地学习的教育模式。可以说“互联网+”教育真正使因材施教变成现实[4]。

2.“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工程图学教学改革

2.1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

为了实现互联网与工程图学课程的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丰富的教学资源必不可少。工程图学课程作为一门传统课程,教学用的讲义、教案、课件、试题库等教学资料非常丰富,课程组早在2005年利用学校的网站平台建立了工程图学精品课程,成为课程学习的有效补充。但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现有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逐渐涌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现有的教学视频随堂录制,视频时间过长,学生自主学习时很容易引起厌烦的情绪,而无法完全集中注意力把课程学完。(2)根据学校的统计数据,利用现有平台学习的学生人数很少,利用率低。(3)平台缺乏同步交互性,学生的疑惑和提问很难得到实时解决和反馈,从而影响了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4)教学资源表现形式单一,大多以文本文件的形式提供学生下载学习。

本着实用性、规范性和多样性的原则,课程组教师对优秀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和提升。根据教学大纲,将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内容按“章―节―知识点”三级结构进行分解,总共分为16章,每章分为几节,每节又包含若干知识单元。比如第10章两立体相交,分为两平面立体相交、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交和两曲面立体相交三节,每节又划分为若干个小的知识单元,每个知识单元制成8分钟~10分钟的微课视频,视频内容包括导入新课、重点知识讲解、例题分析和作业指导等内容。其次,将复杂抽象的知识内容做成三维虚拟动画,使学生能直观快速地理解知识要点。精心制作的工程图学教学资源库为“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工程图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2教学模式改革

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第二步是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由教师就教学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所以整个学习过程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学习变得非常灵活,因此,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广泛的优质资源,把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新的教学模式结合传统教学的直接性和网络学习的趣味性,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学生为主角的形式[5]。课前,教师设置若干问题,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自主完成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微课学习。学生通过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和自测练习,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初步记忆和理解。课堂上,教学过程与在线学习互相补充。在教师的引导下,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采用问题研讨、答疑解惑、分组讨论、反思总结等形式,由教师对各组问题解决的情况进行点评,及时纠正和记录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强调,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课外,通过论坛、网上平台和微信等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进一步帮助学生消化、理解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颠覆了课堂教学长期以来形成的先教后学的教学流程和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了学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运用的升华,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设计能力。

2.3教学评价机制改革

优秀的教学体系需要有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现有的评价方式是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这种方式仅重视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学生往往靠临时抱佛脚也能通过考试,导致学习主动性不高。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功能日益强大,过程评价成为可能。因此,建立灵活的评价方式,对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综合评判。首先,教学平台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如微课视频点击次数、回看次数、讨论参与率、在线时间等进行统计,教师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学生自学的情况和课后回看视频的情况,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和合理评价。其次,每个教学知识点都设有相应的在线测试和作业习题,学生可在线完成,系统会自动打分。再次,根据学生在课堂上问题解决情况进行打分。最后,以学期考试的形式进行总结性评价。通过这四个部分的综合评判,可以对学生课程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同时为教师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提供依据。

3.结语

在“互联网+”教育的推动下,工程图学课程改革迫在眉睫。通过分析工程图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互联网+”教育的优势,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将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两者优势,使教学在一种轻松自由的形式下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表明,互联网时代的线上线下课程学习,内容新颖丰富,教学方法灵活,通过改革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靳萍,彭正洪.基于工程图学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144-146.

[2]焦永和,张彤.我国高校图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工程图学学报,2004,25(4):126-130.

[3]王晨,刘男.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4]陈静,井思媛.“互联网+”时代“工程制图”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2015,1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