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影产业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影产业的特点

电影产业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蚕桑产业;经营特点;多极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S88-9 文献标识码:A

1 蚕桑产业的经营特点

1.1 蚕桑生产稳中略升

近年来,我国蚕桑产业的经营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依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的统计,2011年我国桑园面积达到了82.41万hm2,比2010年增加1.18%;蚕茧产量达到了63.74万t,比2010年增加3.92%;蚕茧总产值达到218.66亿元,比2010年增加14.97%;柞蚕总产量达到7.50万t,比2010年增加5.00%;柞蚕总产值达到24.60亿元,比2010年增加28.10%。在蚕茧价格方面,2011年的格局为先涨再跌后小幅回升,全年均价达到了34.31元/kg,比2010年上涨10.63%。其中,春季全国统茧收购价格加权平均达到42.41元/kg,比2010年上涨30.43%[1]。

1.2 蚕种供求基本平衡

近年来,我国蚕桑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的态势,导致春季蚕茧价格上涨,进而增加了全国春季蚕种生产量及发种量,而秋季蚕种生产量和销售量又在春季蚕茧价格大幅上涨的推动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依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统计,2011年全国发种量和生产蚕种分别有1659.60万张(盒)和1537.27万张(盒),分别比2010年增加了5.70%和6.12%[2]。蚕种供求基本平衡,蚕种价格大致等于2010年价格,但是由于物质投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因此蚕种厂很难提高自身的生产经营效益。

1.3 生丝价格剧烈波动之后趋于平稳

生丝产量随着蚕茧供给量的增加而增加,依据中国丝绸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生丝产量达到了12万t,比2010年增加0.5万t。在通货膨胀、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等因素的影响下,2010年以来我国茧丝价格逐渐升高,到2011年5月已经达到了每吨45万元的价格,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但是之后,在国家对通货膨胀进行严控的政策下,生丝价格急剧下降,而在国家实施生丝收储之后,生丝价格又趋于稳定,直到现在一直在每吨30万元左右徘徊。生丝价格的剧烈波动体现在蚕茧收购价格方面,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蚕业的稳定发展[3]。

1.4 丝绸出口持续缓慢增长

国际丝绸市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严重萎缩,就我国丝绸商品而言,2009年出口额急剧下降,2010年出口贸易呈现恢复性增长的态势,出口量减少,出口价格上升,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国内经济逐渐恢复,市场需求逐渐回升。2011年出口继续保持缓慢增长。依据我国海关统计,2009年和2010年我国真丝绸出口额分别为28.86亿美元和32.5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7.49%和12.88%。2011年的前10个月份,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量和出口额仍然保持逐步增长的态势,但是厂丝、坯绸等原料性商品出口量减少,出口价格上升,服装等制成品出口量急剧增加,出口价格大幅跌落[4]。

1.5 蚕桑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进一步加强

应该在当前市场多元需求的指导下对蚕丝产业各环节的物质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应用,对其药食、新材料、文化生态等用途进行积极的拓展,进一步加强开发和综合利用蚕桑资源的力度,促进蚕桑产业发展能力的显著增强。现阶段,蚕丝被、家纺、桑葚酒、食用蚕蛹、桑植地板等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2 蚕桑产业的多极化应用

蚕桑资源主要包括蚕的食料植物桑树、家蚕本身、蚕丝和生产过程的各环节产生的大量非丝产物4类,其中桑树中的桑叶能够饲养蚕,同时我们也可以直接加工利用各种桑树产物,还可以大力开发家蚕的泌丝以外的机能,从而促进高科技蚕桑业的形成;现阶段蚕桑生产的目标产品是蚕丝。蚕桑资源的多极化应用就是在桑、蚕、丝3个生产层次,有所侧重地分级应用或进行所有层次的统筹应用蚕桑资源的各种产物。任一层次都可以成为经营的重点,既可以将一个终端产品生产出来,也可以综合经营将多个终端产品生产出来。将各种蚕桑资源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是这一思想的核心。通过分析和总结,蚕桑资源的多极化应用的主要途径包括桑级途径、蚕级途径、丝级途径、桑蚕两级综合利用途径、桑蚕丝全层次综合利用途径5个方面,在对蚕业资源利用的途径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该严格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水等自然资源特点、各种产品的生产开发难易程度及市场状况、人文环境等。

综上所述,蚕桑产业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和经营特点,其多极化应用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促进蚕桑应对市场变化能力的显著提升和蚕业经济区域特色的形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社会资源,为有效实现蚕桑业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坤,朱树贞,徐明,李荣福,陈松.云南山地蚕桑产业发展[J].西南农业学报,2008(06):1746-1749.

[2] 李剑英.实行产业化经营 打造西北蚕桑大县[J].蚕学通讯,2009(01):15-19.

电影产业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气象灾害;类型;农业生产;影响分析;防御措施;河南许昌

1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暴雪、干旱、雷电、冰雹、大雾、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霜冻、冰冻、寒潮和霾等造成的灾害。许昌市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境内气候复杂多变,是河南省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市之一,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全市GDP的3%~5%。尤其是近年来因气候变化等原因,各种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具有发生种类多、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的特点。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寒潮、连阴雨、雨(雾)淞、雷暴等十多种[1],一年四季都可能有灾害发生,“风调雨顺”之年很少出现。

统计数据显示,近50年来,许昌市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多数年份气温偏高。而季节气温变化趋势不同,冬季和春季气温上升最为显著,而夏季则有明显的降温趋势,“暖冬”、“春热”、“凉夏”出现频次高。年降水量略有增多,而时空分布不均,春秋季降水减少,而夏季降水显著增加,导致旱涝趋势加剧。2007、2008年连续2年出现春夏之际大旱;2009年春季,又遭遇了自1951年以来的特大旱情。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累计降水量仅有6.1mm,比常年同期偏少近9成,全市小麦受旱面积逾10万hm2。2006年7月2日出现特大暴雨,日降水量达到335.9mm,突破历史极值,全市因此次暴雨损失2亿多元,并出现人员伤亡;2008年6月3日出现风雹灾害,瞬时最大风速达到31.5m/s(11级风力),突破历史极值,也造成了严重灾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增强,对全市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深刻影响[2]。

2气象灾害防御

(1)气象灾害防御是防范与减轻气象灾害活动的简称,是对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调查、评估和防灾、减灾等活动的概括。气象灾害防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做好气象灾害可能对农业、交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影响的预防工作,又要做好气象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救援等工作。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明晰相关部门的防御责任,促进部门间的有机联动,才能真正实现对气象灾害的整体防御。

(2)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目前,许昌市已经建成了由5个国家常规气象观测站、69个乡镇自动雨量站和17个四要素自动气象站组成的地面观测网,建成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建成了由2部天气雷达组成的雷达观测网,初步形成了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立体监测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水平[3]。特别是近2年投入业务使用的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乡镇自动雨量站等现代化监测设备,在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托现代化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初步建成了短时天气预报警报、中短期预报、短期气候预测以及农业气象、水文气象、地质灾害等专业预报系统。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水平和短期预报准确率稳步提高,强对流、暴雨、干旱等预警、预报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多部门联合制作和的地质灾害气象等级、病虫害气象等级、火险气象等级、电力气象、交通气象等预报,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的影响评估等,在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以需求为牵引,积极创新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围绕许昌粮食核心生产区和花卉、烟草、中草药种植等特色农业,开展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区试点建设,不断探索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新体系。大力实施空中云水开发工程,在全市各县区兴建标准化防雹增雨基地,为抗旱救灾、缓解水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等提供保障。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建立乡镇气象信息员队伍,做好气象服务“三农”工作。

3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是干旱和雨涝,不仅发生频率高,甚至相伴出现,危害也最重。其次是低温、霜冻、干热风、连阴雨等,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影响,但发生频率较低,危害相对较轻。

(1)干旱。是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而形成的一种气象灾害。《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将干旱划分为5个等级,并评定了不同等级的干旱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①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无旱象;②轻旱,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③中旱,特点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④重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离,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⑤特旱,特点为土壤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干旱是许昌市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干旱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根据旱区分布调整作物布局,种植耐旱作物品种;二是灌溉时采用灌溉和滴灌技术,节约用水;三是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四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开发空中水资源,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2)暴雨。是指24h降水量达50mm或以上的强降水。按其强度又分为3个等级,24h降水量50.0~99.9mm为“暴雨”;100.0~249.9mm为“大暴雨”;250mm以上为“特大暴雨”。许昌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暴雨容易引起河流泛滥,淹没粮田,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暴雨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及时收听收看气象部门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加固堤防,疏通河道,检查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4];二是及时组织抢收或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内涝淹死作物;三是维护房屋农舍,防止大雨冲灌致使房屋或围墙垮塌;四是避开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危险地段。

电影产业的特点范文3

Abstract: China's competitiveness in financial services is relatively low,financial globalization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greater financial risks and the inevitabl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in China which made it a great challenge,so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 China financial system is a considerable process of change. On the basis of reviews on the main evaluation index of financial service quality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described China's financial service quality competition andanalyzed adverse effects caused by the financial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 quality competitiveness,in the hope of have implications on how to deepen the trend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trend.

关键词:金融国际化;金融服务质量竞争力;影响

Key words: financial globalization;the quality competitiveness of financial services;affect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2-0003-01

1我国金融行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银行金融行业的基本现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较大,银行业资产占GDP的比重较高,从规模来讲我国银行在亚洲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利息加息率较高,反映了我国银行的经营效率较高;金融监管制度存在一定缺陷,中央银行的监管效率较低;金融市场的发展层次较低,使中央银行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有限;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缺乏高层次的金融人才。

2金融业国际化对我国金融行业的不利影响

2.1 利息加息率降低,银行的经营效益下降利息加息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因此该指标可以反映银行的经营效益,该指标越高则意味着银行的经营效益越高。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相对封闭,国内银行体系受到严格管制,这有利于政府和其他优惠借款人,而对国内储蓄者和非优惠借款人来说等于施加了额外的成本,利率管制和资产构成管制扩大了存款利率和非优惠贷款之间的利差。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着资金短缺,而资本市场又不发达,使得企业更多的依赖银行贷款,这都导致了利息加息率处于较高的水平。

但是,随着我国的金融国际化,外国银行可以进入国内金融市场,而存款人和非优惠借款人可以进入国际金融市场,高利差使得国内金融机构毫无竞争力,最终将导致银行的经营利差下降。

2.2 加大了金融风险,对金融监管提出更大的挑战我国要想更多地利用国际资本,资本帐户自由化是一种必要的选择,然而,资本帐户的自由化过程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比如说要求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稳健的金融体系等。如果一个国家存在着高而多变的通货膨胀,意味着持有国外资产的收益相对于国内资产上升,加剧了资本外逃,从而对我国金融安全问题产生不利影响。资本帐户的自由化使得银行的经营利差下降,降低了银行部门进入的成本,从而降低了银行的特许权价值。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制度不能产生风险管理的激励,因此银行缺乏风险管理所必须的信息和技术,而大量资本流入创造的多余的流动性导致银行信贷资产的扩张,在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方法时,银行的财务暴露很容易超过可承受的水平,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2.3 优质客户的流失随着金融国际化,我国商业银行服务领域最终要全面开放。外资银行经验丰富,管理科学,技术设备先进,国际化业务网络发达,电讯化业务程度高,提品的科技化程度高,比较适应多变的市场,及时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中国商业银行则欠缺很多。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首选目标是对优质客户的争夺,包括外商独资企业、合资企业、跨国企业、大型集团公司以及高科技公司。争取到优质客户,意味着银行业务的扩大,风险的降低和经营效益的提高。因此,他们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灵活的经营机制,多样化的服务方式争夺优质客户,而国内的这些优质客户为了扩大生产,增加出口,降低成本,处于企业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会选择那些服务方式灵活、效率高、服务态度好的外资商业银行,而经营状况差的企业则会留在中资银行。优质客户的减少,将使中资商业银行在竞争中陷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2.4 中央银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加大随着金融国际化的进程,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将加大。首先,外资金融机构可以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以抵消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具体来讲,如果为抑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量,然而,外资金融机构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拆入资金,投放国内市场,货币政策对起约束力受到削弱。其次,还会削弱央行通过价格型管制实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如央行通过利率管理来调节资金供求,而国际化将使不受利率管制的外汇业务将大量增加,削弱央行通过利率管制实施货币政策的效应。

电影产业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电影投资环境;电影投资市场;投资形式;风险

中国电影投资市场对于中国电影产业而言是根基所在。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任何资本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后的空间都会很大,因为中国电影投资市场尚在起步阶段,机会很多。本课题重要意义在于针对分析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对中国电影投资市场的发展有所启示。

一、电影投资环境

(一)我国电影产业的困境

目前国内电影产业在蒸蒸日上,电影票房每年都在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在繁华的背后是更多血本无归的电影,电影市场呈现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国内电影产业尚处于较为原始的时期,还没有完整的制度以及盈利模式,电影市场运作弊病良多,比如盗取票房、排片混乱等。同时,大多数沦为“炮灰”的电影制作水平较低,影片质量较差,大大增加了观影者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

归根结底,电影产业的困境是制约电影投资市场的重要因素,电影市场风险大、不活跃就无法吸引资金进入,没有投资来源,产业必然受阻。

(二)我国电影投资市场极具潜力

我国电影产业同时也极具潜力,市场逐渐扩大,银幕在逐年增加,票房过亿的电影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投入电影产业。因此,电影投资市场也在逐渐良性发展,同时,电影产业的投资回报率也在逐渐增加。

二、电影产业投资的特点

电影是个活跃的产业,投资回报率极高,同时,也是高风险的产业。因此,电影产业的运作是风险投资,应当通过扩大收益、减少成本、控制风险三个基本问题来考虑如何进行投资。如何用电影产品吸引大众眼球,抓住盈利机遇,这是电影投资人和从业者都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众多影片中,利润率极高的有之,如《捉妖记》《泰濉返龋也有血本无归的,比如2015年国产片全部票房收入突破400亿,但其中有100多部片子,总票房加起来都不到500万。电影投资市场是目前富有挑战性的投资产业,掌握好规律则利润翻倍,反之则亏损严重,关键在与投资者如何驾驭电影市场规律。

三、电影投资市场的机遇

(一)我国电影投资市场具有后发优势,跳跃式发展

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比2014年增长48.7%,创下“十二五”以来最高年度增幅。其中,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占总票房的61.58%,以较大优势保持了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

据业内专家预测,未来5到10年,中国电影将迈向更有质量、发展更快的黄金期。到“十三五”期末,中国电影年票房很有可能达到1000亿元。

(二)国家对电影投资市场的扶持力度加大

为使电影产业更好的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有利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拓宽了电影投融资渠道的具体措施。具体措施包括:设立电影专项资金;从进口影片收入中出一定比例支持电影业;影视互济基金;从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中提取3%来支持电影业;国家对有特别重大意义的影片给予专项补助;同时鼓励部门和企业投资拍片;税收减免等。为了更好的适应发展需要,给电影神话改革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突出解决妨碍电影产业化发展的某些关键性问题,相继出台对应的方针政策,减少政府审批程序,鼓励电影产品创新,让电影产品更好地面向群众、面向市场。

四、中国电影产业投资对策

在美国电影席卷全球的进程中,亚洲电影在跨文化语境中悄然发生了格局上的改变,一部分“新电影”突围而出,以浓重的地域风情、文化特点和民族风格与好莱坞共舞,这对于中国电影产业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一)国外电影投资成功经验的借鉴

投融资体制的建设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在电影定位为产业之后,必须要有资本和金融的支持才能推动这个产业的迅速发展。其中韩国和印度的投融资措施较具特色。

韩国的电影产业政府给予了诸多的鼓励政策,宣布电影业为风险投资产业,并减免税费,且从1997年开始推行抵押版权的融资制度,并成立各种电影基金用于电影投资。印度电影业的投资也有独到之处,首先是把电影业作为支柱产业,从而为电影业赢得正当贷款投资,并能发行债券,以及在税收方面的优惠。

因此,中国电影市场的投资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为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政府还需要加大投资优惠力度。

(二)重视电影产业中的资本运作方式

首先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可以说,电影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与电影产业资本闸门是成正比的。电影产业仅凭自身的资本积累无法实现突破性发展,必须要寻求行业外的资金。其次,应当拓宽融资渠道,电影投资应该围绕盈利模式来进行,应该鼓励电影系统外的资金投资流入,大力吸纳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一方面是电影产业的多元化经营;另一方面是跳出电影业,实现相关领域的多元化经营。再次,还应降低投资风险。电影投资市场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政策风险和经营风险,政策风险随着市场化正在逐年降低,而经营风险还需要电影从业人员总结经验,摸索向前。

(三)促进电影市场投资的一些对策

1.从产业规模角度思考问题。积极组建市场化的大型影视制作企业或影视产业集团,提高市场集中度。促进电影与电视的共同发展,突出投资主题的作用。

2.政府层面的产业革新。健全电影市场的经营资格准入、产品准入、资本准入和技术准入制度,实行电影产业优惠政策,降低新电影投资者的进入壁垒。应尽快建立电影分级制,以解决创作中的问题。加强宣传,全民支持电影。国家应牵头成立电影担保公司。

电影产业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 文化产业;女性;就业;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13)01-0102-03

一、文化产业及其就业者的特质

作为新的产业形态,文化产业不是简单的传统的文化产业。现代文化产业更不同于制造业,不是“汗水”产业,更不是劳动密集产业。现代文化产业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二三产业的融合和发展,也是文化创意与科技的高度融合,是科技高端产业。现代文化产业借助文化创意和现代科技,推动着文化事业的产业化、数字化,改变传统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形成全新的文化产业,推动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现代文化产业与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现代文化产业链也很长。以文化产业为核心向上下游产业延伸,显现出完整的产业集群。

现代文化产业从业者的特质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归纳:

(一)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是知识型人才

知识型人才是高素质、创造型的人才,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文化产业依靠的不是体力劳动,而是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文化产业的产品不是全物质的,它不完全依靠体力产生,而是通过各种思维的碰撞,从而进发新的创意,推动优秀产品和服务的产生,推动产业的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核心,需要的是创意,是与现代科技接轨的创意,是以先进文化为内涵的创意。

(二)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应该具有敏锐的视觉

文化产业的“创意”,表明了“创新”是文化产业的关键,是文化产业的生命。如果离开了“新”,那么文化产业也将不复存在。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时刻走在信息的前沿,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新的信息,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只有这样,才能察觉到新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敏锐的视觉,将给从业人员带来知识的更快更新,并且对于自己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开发提供一个较为精确的方向。假如缺乏敏锐的视觉,就不可能开发出反映新事物、新现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是专业人才

假如只具备敏锐的视觉和广博的知识积累,不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也是无法把握所在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的,更无法知道文化产业中何为“新”。从业人员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只有具备深厚的基础,才能在第一时间提出新的创意理念和技术实现手段,而不是只重复同行做过的事情。因此,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还必须对专业问题有足够的理解,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并注重积累行业经验。

(四)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心灵手巧

文化产业的终端毕竟是新的产品,这就必须将创意付诸于实施,不能付诸实现的想法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纸上谈兵。如何应用于产业实践才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文化产业从业者要有较好的手脑协调能力。一个既能有创意,又能动手实现创意的从业者才是文化产业中最佳的从业者。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动手能力更为关键,因为具备良好的动手实现创意的能力,才能将大脑中的创意转化为现实,成为产品。创意只有成为现实,成为产品,才能服务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五)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需要有勇敢的创新精神

现代文化产业是在打破传统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出现的新兴产业。文化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创意,而创意的本质是创新。如果墨守成规、胆小怕事,又何来创意?从人看到鸟在飞,到人类发明飞机,这是一个天马行空、勇于幻想、打破常规的过程。有些事就算在当下可能不切实际,但是,也许有那么一天,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也可能变成现实,成为创新。不具有勇敢精神,墨守成规的人只会在原有的旧框框里兜圈子,没有勇气跨出固有的思维。只有勇敢的人,才能走在创新的前沿,才能去尝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六)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需要良好的学习精神

文化产品是为人类的精神服务的产品。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在快速的发展变化,而文化产品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服务,就必须根据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发展变化不断更新换代。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学习精神,不断向社会和书本学习,不断生产新的创意,打造新的产品。

二、文化产业与女性的发展机遇

随着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女性学历等自身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了文化企事业单位,并成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产业的发展,全面拓宽了女性就业渠道,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也为女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6年文化产业人才调研报告》对文化产业中从业人员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男性占58.76%,女性占41.24%,从比例上看虽然男女构成比例差不多是“开”,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2006年文化产业人才调研报告》也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进行了分析,53.61%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认为创新精神是文化产业人员必备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文化产业的特征。然后依次是沟通能力、职业素养、责任心、学习能力、灵活性、开拓精神、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见下图)

著名心理学者布罗伊宁格曾开发出一套评价企业潜在接班人能力的测验。在1000多份测验中,好学、勇敢、勇于创新,重视合作和团队建设是女性接班人的最突出优点。女性的特点正是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较制造业等行业更高的原因。

新西兰著名女导演坎皮恩的《钢琴课》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搁奖和最佳女演员奖、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和最佳女主/配角奖、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金球奖最佳女演员奖、独立精神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墨西哥著名的女导演诺瓦洛致力于将女性的日常生活编入电影中,体现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家庭和感情双重压力下的自我拯救。阿根廷女导演,玛丽亚·路易莎·班姆伯格在58岁时才开始自己的导演生涯。她的电影短片剧本《玩具》,指出父母为儿女买的玩具是造型男女不平等的罪魁祸首。德国女导演玛格丽特·冯·特洛塔,她的电影《克里斯蒂娜的第二次觉醒》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重视女性之间可能发展的关系,这部电影还被列为德国十部电影精品之一。荷兰最著名的电影导演之一玛琳·格里斯的《安东尼娅家系》荣获1995年度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以上举例都足以说明女性在文化产业的重要部门之一的电影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与电影导演的角色一样,女性在一些文化产业部门出现伊始,或许真的不如男性。但是,随着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她们逐渐进入该行业,逐步显示职业性别优势,崭露头角,进而成为该行业的重要力量。

三、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对女性就业的建议

文化产业是后工业时代的产物,是知识经济的产物,也是全球化下的必然产物。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结构转型时代,各国都加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经济、科技中注入文化,把文化产品商品化、科技化是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从美国到加拿大、欧洲、日本、韩国无不把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城市经济而言,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还能给城市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和展示的平台。据联合国统计,文化产业已占全球GDP的7%,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球GDP的增长速度。在一些发达国家,增长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达12%。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预计超过3.9万亿元,占GDP比重将首次超过3%。2009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12.6%,2010年上海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9.75%。在我国文化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多省市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文化产业要达到的目标。

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也大胆涉足文化产业。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吸引了大批企业的目光,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的新热点。如,电子业的深圳华强集团,大规模投资文化产业,成为国内文化主题公园的新锐。化纤业的广西维尼纶集团参与投资《印象·刘三姐》,成为广西文化旅游的名片。地产业的大连万达集团,文化产业已上升为企业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旗下的电影院线公司拥有400块电影银幕,2009年电影院线票房收入居全国第一。索具业的河北巨力集团巨资投入影视产业,影视产业成为公司的3大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不仅服务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服务于工业发展的需求。各国都不遗余力地推动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将很快从新兴产业转化为支柱产业,这点可以从文化产业对于GDP的贡献和创造的就业岗位显而易见。未来将是一个充斥创意的时代,文化产业也将成为推动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时代,女性应该抓住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根据产业的特点和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适应产业的发展和需要,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女性应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文化产业有很多部门,女性应该根据性别特点和自身的教育背景、特长、素质、能力等特点找准自己发展的产业部门。一般而言,影视业、广告业、演艺业、艺术品制作等文化产业部门女性显现的优势更大。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今天,女性应抓住自己在文化产业中确定的就业方向,加快知识的储备和转型,只有立足于知识的不断储备和更新,才能在现代文化产业中追求成功。

(二)女性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强化性格特点

男性与女性在文化产业中的就业比例,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然而男性与女性在文化产业质比较,女性处于相对优势。女性应该发挥自己的性别优势,主动适应文化产业的特点。女性管理者应该在文化企业管理上表现得更加人性化。特别是目前很多文化企业还处在创业初期,对于创业初期,资金相对短缺的中小型文化公司是难以以薪酬福利来吸引和激励员工的,运用女性以情感和沟通留人的方法就具有很大的亲和力,更能使创业获得成功。

电影产业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影视产业 国际竞争力 对策分析 文化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F75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341-02

近年来,中国的电影文化业正在改进和提高,电影正在成为社会文化舆论的中心,在文化娱乐栏目里,电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的电影产业化改革正在进一步加快,中国电影业正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

一、 我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机遇

(一)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影视产业的发展

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颁发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且重点发展具有创意的文化作品和影视制作、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对产业政策体系进行完善,推动中国的文化产业促进其产生跨越式的发展。随着2010年1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对创作生产十分重视并且加大对其支持力度、积极培育新的企业,对城镇数字影院建设极力支持,鼓励颁发更多的投资和融资政策,对院线管理经营规模进行继续扩大,努力加强中国在国际间的影响力,积极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加强公共服务,完善监管体系等从九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进而促进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与繁荣。为了增强中国电影的在国际间的影响力,我国颁发了许多给予中国电影生产企业支持的政策,鼓励中国影视产品从多个渠道实现真正的“走出去”。

(二)我国的经济发展为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经济增长是影视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发展为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提供了经济基础,恰好金融危机使全球各地的经济步入“低谷”,文化产业也在这场风暴中经受摧残:世界各地先后取消了一些大型的博览,剧院接连倒闭,电影节停办,电影拍摄的作品数减少。2010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的进出口总额为143.9亿美元,同比增长15.1%。在海外销售中,中国自己产的电影销售总额超过了35亿元人民币,图书的版权输出和引进从2005年的1:7.2缩小至2010年的1:3。2010年,深圳的文博会文化产品的交易额超过一千亿元。通过这一升一降,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危机有利于世界文化产业的模式建设并且有利于中国的影视产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三)我国浓厚的文化底蕴为影视产业提供了多样的文化背景

中国是一个拥有博大精深以及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对于我国所拥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我国悠久历史的沉淀的特点,我国影视产业从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传承以及加入创新思想,把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将文化创意和科技更好地糅合在影视产业中,使其在传承原先优秀元素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现如今机遇与挑战布满了新世纪发展的道路,我们要对影视业的文化特性进行重新探讨并且从自我的角度出发给出新的定义,重新定位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据现代观众的习惯在审美层次和消费习惯上进行相应的改变,让他们慢慢适应我们的影视产品特点。我国将丰富的文化资源充分利用了起来,在其基础上不断创新,结合了现代科技的特点,融入了现代科技的特色以及技巧,加入各种特效让影视作品显得更有技术性,让国外的观众在观看我国的影视产品时不仅对我国影视作品内容上产生认可,也对我国影视作品的制作技巧上也产生认同感。我国的影视作品将我国的特色与我国的影视产业结合在一起,在文化领域中学习其他国家的长处并且运用到我国的影视产业中实现了优势互补。

二、我国影视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 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1. 起步较晚且发展水平较低

我国的首部电影在100多年前被制造出来,但是自从至今,大部分的影视作品都被用于宣传一些看法和意见等,并没有被用来售卖以产生金钱上的价值,商业上很难发挥出其优势。我国的文化产业在90年代初开始崭露头角,渐渐开始发展起来,在发展过程中慢慢整合并且在原有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优势一步一步进入轨道,迅猛发展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文化产业也开始渐渐找到适合我国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我国的产业性质仍然发展得不够完善,这是困扰着我国影视产业的一个大难题。1920年美国的影视产业开始走向产业化,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现如今美国的影视产业的产业运行机制已经发展得很完备。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说,影视产业在国际上与其他国家相比不具备竞争力,在我国整个文化产业中处于弱势较无竞争力。

2.规模经济效应尚未形成

我国现有影视产业的经营模式散乱,还有制作与发行的影视公司数量较多,但这些机构规模普遍较小。由于规模较小,很多的资源、设备在我国都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现有影视产业再投资和扩大规模从目前看来是遥不可及的。中国的影视产业中外部规模经济还没有达到形成的要求。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拥有的各类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机构约1160家,各类电视剧的制作机构约127家,规模大小不相等的电影制作机构约100多家。从数量上来看,我国的影视产业的各类制作机构已然是成为了生产大国,不过与影视产业强国相比较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每一家制作单位的工作都是分离的,之间并没有相关的联系,各自为自己所负责的区域担负起责任。地理位置也分布的天南地北,影视拍摄基地可谓是“遍地都是”。为了拍摄一部电视剧、制作一部电影等,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都会成为制作成本中一笔不小的支出。

3.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影视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产品方面,还体现在专业的影视人才资源方面。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影视专业人才的培育体系关系到该国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影视产业市场缺乏一批对经营管理十分了解并且对文化市场发展走向掌握得淋漓尽致的资深专业人士,因此导致开发手段老旧并且没有创意。除此之外,我国当下许多导演和编剧注重短期效益,对抗战片和宫廷剧的市场情有独钟像如今热播的许多剧中,宫廷剧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虽然宫廷剧在我国得到了很高的收视率,但是这个收视率仅仅局限在我国,由于国外的观众本身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不大了解,再加上语言上的障碍,宫廷剧对国外的观众来说起不到什么吸引。我国忽视了开发具有文化深度的影视作品市场,无论什么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人才储备上的过硬才能促进影视产业的发展,专业人才储备不足这个问题会在根源上制约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

(二)影视作品与市场需求不符

1. 强调民族性但文化折扣大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影视产业尝试与国际接轨,但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一时间难以取得其国际上的认可。例如,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在注重艺术性的威尼斯电影节获奖,但是在传播范围上仍然很有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语言。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虽然是汉语,但是在中国之外的汉语使用人群多为亚裔聚集地,且绝大多数多在亚洲。欧美国家的观众难以理解电影背后所要表达的文化和意思,考虑语言障碍和文化因素是我国的影视作品在传播交流的过程必须要处理好的问题。

2. 迎合本土市场而忽视国际市场

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本土文化融入影视产品也不例外。一方面,我国的影视产品的传播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但是当下影视产业的主题单一趋同,重复传播不利于影视产品可持续发展,更会使观众对过分刻意宣扬的某些文化和精神产生抵触感。中国影视产品自发展开始就有社会公共服务性,但若要向国际市场发展,那么就不能继续迎合本土市场,也不是简单的出口到国际市场,我们要针对商业性需求来生产供给适销对路的影视作品。

3. 我国影视产业平均产能和质量都偏低

我国的影视作品就绝对的生产数量而言还比较乐观,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鉴赏水平的提高,影视文化市场上相对符合大多数观众需求的作品数量还无法满足国人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另外,低质量影视作品的炮制,将严重阻碍影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比如当下雷人的剧集层出不穷,武侠超人乱入抗战剧。这促进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在数量和质量上两手抓。

(三)我国影视产业投资体系有待完善

任何国家的影视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因此,建设和完善影视产业投资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国在影视产业发展的初期,大多数影视产品主要靠国家扶持才能顺利完成制作。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也放宽了民间资本进入影视产业的限制,但是由于回报率不高,许多投资者转投其他行业,也不将资金投入到支持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靠政府机构扶持才能发展的影视产业是没有前途的,我国影视产业的若要向国际发展,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影视产业投资体系。

三、未来影视产业发展的可行方向

(一)建立完善的电影产业且形成产业规模

我国的影视产业应把优势集中起来形成竞争的态势,对我国现有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并且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开发新的优势,从而降低影视产业的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集团化是美国的影视公司通过亲自实践而得来的战略,要提高中国电影市场的集中度,市场的辅助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应当鼓励国有大型的影视集团继续研究与强化股份制改革,成为国际大型影视集团的股东,与国际电影集团一起经营投资负其相关的责任。除此之外,要鼓励中小型电影公司也有机会融入到产业分工合作中,尽快建立完善的电影产业价值链。这有利于增强我国影视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完整的影视产业价值链有助于开发附加产品的价值。

(二)加强国际营销力度

国际营销渠道的建立主要通过完善发行网络,让中国的影视文化产品有多种渠道打入国际影视市场。首先,应该让中国的影视产业与其他国家的同行建立长期合作,争取和联合现有的发行网络来促进中国影视产品的出口。其次,要对全球各个市场的需求进行调研分析,针对不同文化的偏好推出适销对路的影视产品。最后,要尽量减少因文化差异性产生的影响,适当将本土特色结合先进的制片技术,加强我国影视文化产品的国际营销力度,从而赢得国外的观众。

(三)利用文化因素

中国坚持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立场,支持世界各国共同建立公正透明的影视产业竞争体系。目前我国参与国际影视市场竞争的水平较低,我们尽一切可行的办法保护中国影视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

经济全球化使各民族的文化差异逐渐变小,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仍然很大,好莱坞电影无法替代中国本土电影的文化特征与认同感,中国本土电影的文化特色是独一无二的。对于这点,中国的影视产业应当充分利用中国多样的文化传统资源,要恰当应用并将其融入作品当中,由于国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归属感,不管国人走到哪里,对祖国的热爱与热忱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具有中国特色影视作品在全球的华人华文电影市场拥有十分庞大的发展空间,这让他们观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影视作品之后能够找到一种“家”的感觉。此外,中国影视产业可以借助越来越流行的“汉语热”和孔子学院,利用这些极受欢迎的平台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的有利因素,推进中国影视作品在国外的发展并吸引海外年轻消费者对中国影视文化产品的关注。

(四)加强政府对电影产业贸易的支持。

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给予中国影视产品制作经济上的支持,并且在技术和题材上进行创新,吸引观众的目光,有利于增加票房。政府还应该鼓励和支持影视风险投资基金和影视产业基金的发展,这对于扩大影视文化产业规模起着基础性的保障作用。

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环境的好坏与政府是否有在资金上进行支持密切相关。政府可以在影视产业贸易上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与帮助,帮助中国电影产业走向国际电影市场。例如,颁发一些政策以非关税管理措施的方式来限制国外电影产业资金上的投入;规定国产电影在影片放映的总时间的最低占比,以及规定外国电影在影片放映的总时间的最低高占比;做好外国电影的进入许可证工作,宏观调控进口电影的产品结构,适当采用政策性支持保障国产电影的发展;通过对不同种类的影视作品收取不同等级的税来限制外国影视作品进入中国的总量。当然,对于中国的电影作品走向国际市场,我国的电影作品与进口的外国电影之间的关系的处理必须符合国际惯例的要求,尽可能消除贸易摩擦。

四、 政策建议

(一)影视产业层面

培养领导能力类型的影视产业。中国的电影和电视行业正处于转型阶段,在电影和电视的转换应当加强企业间的战略联盟,以促进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升华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价值链。

加大开发影视衍生品的力度,提高影视产品的附加值。我国的影视产业着眼于影视本身的开发与制作,通常会把影视衍生品忽略掉,但是影视衍生品的附加价值往往才是真正的大蛋糕,能够产生巨大的收益,人们在观看影视作品之后如果对该影视作品十分喜爱,对剧情或者人物十分喜爱的话,那么有关该影视作品的影视衍生品将会在影迷观众之间大受欢迎。政府要引导相关企业转变对影视衍生品的开发观念,让衍生品开发成为获取影视产品价值的另一种方式,开发影视衍生品让影视产业盈利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并且拓宽了盈利的渠道,我国在获取影视衍生品的利益的同时还可以提取影视产品中的高科技因素,采用先进的制作技术促进我国影视文化产业价值链向高端路线发展。

(二)政府层面

我国政府在影视文化产业的整合升级过程中要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结合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并且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积极扩大我国影视企业的经营自,引导和支持我国的影视文化产业与世界各国的影视文化产业建立公正透明的分工合作机制,从而促进我国影视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邓向阳.中国电影产业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魏婷,夏宝莲.中国影视文化贸易现状及原因分析[J].媒体经济,2008,(03).

[3] 张海潮,张华.剧领天下[M].中外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

[4] 沈芸.中国电影产业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5] 何春耕.中国电影产业与政策发展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

[6] 朱春阳.我国影视产业“走出去工程”10年的绩效反思[J].媒介经营管理,2012(2).

[7] 李怀亮,万兴伟.中国影视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传播,2011(11).

[8] 王国安,赵新泉.中美两国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1).

[9] Janet Wasko. How Hollywood Works[M]. SAGE Publications Ltd,2003

[10] Colin George Hoskins,Stewart M.McFayden, Adam Finn. Media Economics:Applying Economics to New and Traditional Media[M]. SAGE Publications In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