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方案

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方案范文1

为认真贯彻省、市民营经济大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余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切实加强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全镇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根据余姚市委宣传部的要求,结合陆埠实际,决定在全镇民营企业中开展“形势教育聚共识、人文关怀聚人心”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下简称“双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一、开展“双聚”教育宣讲活动。

利用镇“蓝溪讲堂”讲师团现有讲师资源,深入民营企业开展省、市党代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宣讲活动。同时,邀请一部分市文明道德宣讲团、微型党课宣讲团、劳模宣讲团、职工讲师团,在民营企业中开展“诚信与敬业”、“敬业与奉献”、“忠诚于责任”等系列主题宣讲。

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

会同镇文化站、工青妇等社团组织,在全镇职工人数200人以上的民营企业中全面实施企业文化规范化建设,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企业文化中心,并在全镇民营企业中举办“企业文化宣传月活动”、“职工乒乓球比赛”、“文化惠民村村演进企业”等内容丰富、职工参与面广的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在调节身心、熏陶情趣、凝聚人心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三、开展民营企业家关爱活动。

进一步发挥镇商会和村级商会的作用,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身心健康的关心爱护,分批组织企业家到上海知名医院进行身体检查。

四、开展员工家庭读书月活动。

结合“余姚市第二届全民读书节”活动,在全镇民营企业员工家庭中开展读书月活动,并会同镇文化站、工会等开展企业员工赠书活动。同时举办“读好书”优秀读书征文比赛。

五、开展“做文明崇德余姚人”系列活动。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弘扬践行新时期余姚精神为核心,以“做文明崇德余姚人”为主题,在企业员工中广泛开展“身边的好人好事”大讨论活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传播文明理念,宣扬诚信观念。

六、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主题实践活动。

结合“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以“服务企业促发展、服务员工促和谐”为目的,在全镇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主题实践活动,要求镇工会干部联系10家以上企业、进50个班组、访100名以上基层职工、办5件以上实事。建立员工访谈制度,要求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员工心灵访谈室,让企业员工有个心理疏导和解压的场所。

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方案范文2

根据县委要求,我局认真开展“作风改进年”活动。一是建章立制。层层征求意见,广泛借鉴外地外单位经验,修订完善了《统计局机关管理制度汇编》,包括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机关效能建设制度、统计业务管理制度及党建工作制度等四个模块共计46项规定,严格规范了日常工作行为,在工作中改进作风,在生活上厉行勤俭,保证了机关秩序正规有序、内部关系和谐文明。二是认真学习。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各项党政方针、各级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及统计业务知识,推行“以讲促学”,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轮流对统计业务知识进行讲解,传经验、教方法、讲认识,保证学习效果。三是创新活动。严格按照“作风改进年”活动实施方案,在全体工作人员中相继开展了“为谁服务,对谁负责”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2015年度统计局机关演讲比赛、业务能力大比武、个人特长展示及总结深化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机关干部比、学、赶、超意识,充分调动了全体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统计质量效益年”活动成效显著

一是企业一套表网上直报工作成绩显著。县统计局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网上直报制度,坚持实事求是,督导企业在国家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网上直报的上报工作,同时确保上报数据的时效性和真实性。目前,全县495家“四上”企业都实现了独立自主的网上直报。二是扎实推进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坚决贯彻“先进库、再有数”和“不进库、不出数”的原则,及时对名录库进行更新维护,做到完整统一、真实准确、信息完整、及时更新。到目前为止,我县名录法人单位4890家、产业活动单位1022家;三是星级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县统计局按照统一组织、培训、辅导和企业自愿申报的原则对星级申报时间、进度、质量等作出严格要求;对各统计站、“四上”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对企业上报材料严格审核。截止目前,共有333家企业提报了统计星级管理申报材料,占总企业量的96.8%。

(三)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更加牢固

一是积极推进“镇(办)统计所规范化建设年”,在各镇办建设实体型统计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统计力量,不断改善办公条件,做到人员、装备到位,制度健全,档案完备,各种定报及时规范;二是加强与部门统计的协调沟通,积极召开统计联席会议,大力实施科学统计;三是强化统计培训。对各镇办、县开发区工作人员和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从统计制度、统计台账建设、联网直报、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业务培训,特别针对统计“四大工程”建设、“企业一套表”网上直报及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强化操作流程培训,确保人人填报熟练、审核熟练、网上直报熟练,不断提高统计员业务素质,促进基层统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四)统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借助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对涉及县直部门全年的统计目标任务、县域综合考核评价和黄蓝两区考核,通过统计联席会议加强了部门与部门间数据的分析和研究,部门与上级数据的沟通和联系,认真分析部门数据对全县汇总数据的影响,从数据变化中发现规律性、苗头性和趋势性问题,及时进行预警,充分发挥了统计部门的“晴雨表”作用。二是及时编纂与公布《2012年统计年鉴》,对上门查询或电话查询一律做到热情服务,及时应答,充分发挥了统计部门的“信息窗”作用。截止目前,编印《统计快报》31期、《统计月报》12期、《统计调研》13期;三是围绕县委、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撰写统计分析,选题贴近社会热点,内容深刻到位,对策积极可行,充分发挥了统计部门的“参谋部”作用。

(五)着力加强统计执法工作

一是按照《统计法》等相关要求,不断加强统计普法宣传,保证全县统计法制化。2015年全县有87人取得了统计从业资格证,对270名统计人员进行了统计继续教育,全县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达到658人,全部“四上”企业统计人员实现持证上岗。二是坚持预防与惩罚并重,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成立了专门的执法检查小组,对全县16个镇(街)和开发区的67家“三上”企业单位进行了重点执法检查;对新增的或升星的138家单位中的25家进行了重点抽查,对部分星级未变动的企业进行了复检。

(六)全县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扎实推进

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方案范文3

一、工作目标任务

“一条主线”就是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这条主线,以细化各类执法管理服务标准为前提,以规范制度执行、健全运行程序为保障,以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为重点,构建城市精准、长效管理体系。

“两大任务”就是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落实市容环卫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如期完成城管部门创卫任务;继续做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牵头工作,全面完成2014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31”工作任务,使全市县城以上城市环境脏乱差现象有明显改观,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有显著改善。

“三个提升”就是扎实做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管理重点工程建设等“三重”工作,提升城管工作在全市工作大局中的参与度;细化各类标准、规范行为程序、改进方式方法,提升城管执法服务工作的群众满意度;深化系统党建、优化内部管理、狠抓作风建设,提升城管队伍建设的规范化程度。

二、重点工作安排

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全年重抓“四项工作”:

1.完善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措施。针对城管工作重心下移的新要求,依托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加强基层管理力量配备,进一步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网络,将信息采集的重点由主干道向后街背巷延伸,强化网格管理责任,确保应报尽报,提高问题发现率和处置率;进一步夯实城管执法网格化管理,建立大队包片、中队包路、队员包段、协管员包点的管理模式,完善延时守点、错时执法、机动巡查、集中整治相结合的执法管理运作方式;进一步优化环卫保洁网格化管理,以环卫所辖区为大格,以保洁的道路为小格,完善“定人员、定时间、定标准、定责任,包质量”的“四定一包”作业模式,提高道路保洁等级,争创保洁精品路段。

2.全面规范城市管理各类标准。深化行政许可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切实做到审批及服务项目标准化、办事制度标准化、服务行为标准化、场所设备标准化。规范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制定市区城市亮化设计规划和管理办法,健全亮化方案预审备案程序。拓展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的应用领域,全面规范数字城管问题采集、指挥派遣、考核反馈的流程和标准。进一步细化环卫作业标准,设施管护标准,完善操作规程,规范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管理。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推广行政指导工作方法,细化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等案件办理标准,制定案件办理指南。继续强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优化行政处罚模块,完善行政强制系统,建好行政征收系统。全面加强机关内部运行管理,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行政决策、执行和考核行为,理顺部门职责,健全内部工作交流机制。

3.组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继续组织开展城市容貌环境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坚决维护主要道路、重要部位的容貌环境;充分发挥好市区道路停车泊位管理办公室的作用,切实解决市区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同步规范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管理;加强流动摊点日常执法管理,完善疏导安置点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占道经营行为;切实强化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监管,进一步推进市容环卫责任落实;巩固市区野广告专项整治成果,落实定期会办机制,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任务,形成治理城市“牛皮癣”的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常态化的散倒积存垃圾集中清除工作,提高市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理率;加大市区河道保洁力度,强化城市家具日常保洁工作,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继续强化建筑工地出入口和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管理。

4.着力夯实城市管理基础条件。继续推进市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做好静脉产业园征地拆迁及“四通(水、电、路、通讯)一平(施工场地)”工作,开工建设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开展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入园前期工作;继续做好建军路沿线的整治出新,落实建军路商业街长效管理措施;实施环卫设施完善提升工程,在老城区配套建设1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5座公共卫生间,优化老城区的环卫设施布点;根据串场河景观带建设进度,适时组织串场河景观带沿线市容市貌出新工程,完成沿线8座公共卫生间和1座河道保洁码头、2座环卫用水取水站的建设任务;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流动摊贩安置点2处,引导流动摊点进场入室经营;新建城管执法指挥数字通讯系统,提高城市管理快速反应能力;强化城市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深化优秀管理城市、城市管理示范路等创建工作,继续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相关工作,重点督促各县(市)按时序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和镇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建设任务,继续指导部分县(市、区)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平台,促进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工作方法及措施

为确保年度城市管理各项目标任务、重点工作的有效落实,必须强化相关领域的保障措施,积聚推进工作的五方合力。

1.强化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的总体要求,坚持重心下移,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城市网格化、扁平化、数字化管理,将市直管的具体路段逐步移交各区属地管理,减少交叉管理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市本级侧重于宏观指导、督查考核,着重抓好建筑渣土运输处置、城市亮化和户外广告设置的管理执法工作。根据上级部署,做好局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积极推进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新模式、新领域,新增城市环卫保洁工作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试行专业车辆和各类公厕等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市场化,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属地负责、企业运作的城乡环境卫生保洁机制。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试点,鼓励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再利用,着力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积极探索服务外包模式下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维护方式,依托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实时监控、信息传输、指挥调度的功能,提升城市管理工作的科技应用水平。

2.强化绩效考核增添动力。以绩效考核为导向,完善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对处室、单位设立职能工作目标、创新创优目标、基础管理工作目标和工作满意度目标等四项一级指标,对个人设立工作考核目标、基础管理目标、工作满意度目标等三项一级考核指标,强化平时督查考核,促进效能提升。构建考核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职务晋升、教育培训和评优评先的衔接机制,进一步反映价值导向,体现工作结果差异。修订完善市区城市管理考核评比办法,落实市、区、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责任,切实发挥市区城管委办公室宏观指导职能,推动城市市容环境归口管理,统一管理标准,明确管理权限,强化督查考核。

3.强化队伍管理增强凝聚力。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认真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系统党建工作,着力建强各级领导班子,建优党员干部队伍、建好群团组织,为顺利推进城管各项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以城管文化建设为主线,坚持不懈地抓好各级干部、执法人员和管理服务人员三支队伍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心理素质、体能仪表等方面的培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促进干部职工身心健康。继续强化法律法规培训和执法业务技能培训,深化说理式执法,组织开展“标兵中队”创建活动,树立部门良好形象。

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方案范文4

一、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推动陕西教育科学发展

1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抓好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机关和高等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对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将学习实践活动与谋划教育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在国家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适时启动《陕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对未来12年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全面规划部署。启动《陕西省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工作,研究制定《陕西省普通高校设置工作若干意见》、全省中小学发展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和制度,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持续发展。

2 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筹备召开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做好省属高校领导班子的调整补充工作,指导有关高校做好党委和纪委换届工作。健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内民主政治建设。加大高校领导干部交流任职工作力度,加快校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步伐。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加强对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制定2009-2013年全省教育系统干部培训规划。探索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新路子,推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推进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建设,继续做好在高校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进一步加强高校统战工作。健全高校教代会制度,做好民主推进校务公开、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等工作,建立健全民办高校工会组织,促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3 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大对财务、基建、招生、采购、教材出版、校办企业、科研经费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切实加强对教育系统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监管。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加强学校财务监管和内部审计,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4 大力加强教育法制建设。进一步推进教育地方立法工作,开展修订《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等法规的立法调研。学习、宣传、实施《教育督导条例》、《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加大教育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和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全面落实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继续开展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推进依法行政,积极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认真做好行政审批、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进一步规范委厅机关法律事务办理工作。

5 切实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启动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从2009年开始,每2年对全省中小学校进行1轮督导评估,市、县(区)两级每年共督导评估6000所学校,监督指导学校规范办学。创建3个“双高普九”县(区),评估验收4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区),督导评估与考核7个县(区)的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督导评估10所省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围绕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继续推进教育强县创建和复查工作,创建1~2个教育强县和一批教育强乡镇、复查4个教育强县。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

6 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展国际间高水平科研合作和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鼓励开展与境外优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合作办学。加大教育领域引智工作力度,吸引留学人员回国来陕工作或以各种方式为陕西服务。认真执行“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和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做好因公出访团组派出工作,全面实施“陕西省高层次人才海外培养及教师出国培训计划”。做好外国留学生招生和管理工作,加强对全省自费留学中介机构的监管。做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抓好我省4个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中学实习基地建设。做好邵逸夫、朱英龙、王永庆先生赠款建校项目的各项工作。加强我省高校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7 加强委厅机关建设。加强机关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虚心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努力提高教育行政管理科学化水平。统筹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综合协调、公文审核、会议管理和督查督办职能。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开通机关办公内网,进一步整合优化全省教育网络资源,努力办好省教育厅门户网站,积极推动教育政务信息公开。做好教育和保密工作。加强青年干部的培养和使用。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机关行政效能。深入推进文明机关、学习型机关和节约型机关建设。关心职工生活,努力改善机关办公条件。

二、大力实施六大工程,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工程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 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各个方面,抓住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等四个关键环节,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制定《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全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加快我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各级青少年校外教育联席会议的统筹管理职能和作用,建设好、管理好中央和省级立项建设的74所县级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广泛开展“三讲两实践”系列教育活动,组织举办全省第四届中小学生科技节,深入开展第6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培养德育工作典型,创建具有陕西特色的中小学德育品牌。

9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努力使全省中小学都能按照国家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继续实施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调研视导和网络研修活动。做好2009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工作。组织开展基础教育重大课题研究,继续抓好校本教研工作。举办薄弱学科教师研训班,加强义务教育薄弱学科建设。开展义务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组织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积极推动教科书循环使用。加强基础教育学校的规范化管理。

10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高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加强高校思想理论课新课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全年培训200人。举办四期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培训班,举办两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继续加强5个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设,以纪念建国60周年为契机,组织多种形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世情、国情、社情教育。在全省高校积极推行心理健康教育普查工作,将试点范围扩大到15所学校。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进一步提高网站点击率。继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滚动调查。

11 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办学条件,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骨干体系建设。通过开展评估督查活动,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预警机制,推进重点地区学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抓好科学营养和预防近视工作。推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办好陕西省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组织参加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开展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积极推动我省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12 推进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全面推进中考改革和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抓好中考及中考分析反馈指导初中教学工作,抓好中考加试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工作。继续落实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薄弱初中的改革措施。落实《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抓好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理、化、生操作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上半年出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方案。在高考自主命题中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做好2009年度我省各类招生计划及生源计划编制工作,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进一步完善网上报名、网上填报志愿办法和高考短信服务平台功能,做好省级考试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为考生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采取有效措施治理“高考移民”。

(二)以实施民生八人工程基础教育项目为抓手,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13 做好学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大力推进灾区中小学布局调整。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受灾中小学一期新建校舍建设项目缺,资金,加强督促检查,确保秋季开学前完成建设任务,把项目学校建成功能完善、质量可靠的放,G工程。做好后续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规划。

14 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前一年实现新机制改革目标,使我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小学每生每年350元、初中每生每年550元,生活费补助标准达到小学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年750元。在组织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同时,稳妥推进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配合财政部门研究提出城市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

15 抓好民生工程基础教育项目的实施。积极实施中、省重大教育投入项目,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农村义务教育生活设施改造项目、中小学条件装备项目、普通高中建设项目、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初中校舍改造项目。扎实推进城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和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选择1~2个县进行完善学校设施“整县推进”建设模式试点。以学生食堂、宿舍卫生安全为重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建设劳动实践基地,抓好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

16 推动基础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规范城市幼儿园管理。按照三级推进、内涵发展、整体提高的思路发展高中教育,抓好省级标准化高中、示范高中创建工作。做好特殊教育学校与启智学校建设工作,根据国家下达我省的2008年度特殊教育项目建设计划和投资,协调指导项目建设的实施:会同省发改委积极争取2009年度特殊教育项目。继续做好民族教育与教育工作。开展普通话测试员培训工作,加强语言文字评估,促进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

17 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和普及实验教学县创建工作。扩大陕西省基础教育专网覆盖面,继续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应用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远程教育应用工作。开展市、县级技术支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工作。深化远程教育培训和应用研究,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研究引领工作。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实验和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实验和实践教学水平,创建和复查一批普及实验教学县。

18 抓好教育对,支援工作。进一步拓展教育对,支援领域,推动高校和城市优质中小学对口支援农村薄弱学校、困难学校;进一步推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提供经费、物资和智力支持;组织对重点支持吴起、平利教育发展工作进行中期检查督导,总结和推广经验。

(三)以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为抓手,构建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

19 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把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完成招生33万人的任务,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以扩大城乡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为重点,拓展东西合作、西西(陕西和重庆)合作新领域。制订和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和引导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行为。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统筹管理,建立并完善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电子注册制度。

20 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紧紧围绕“人人技能工程”及其六个项目(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项目、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示范专业和精品专业建设项目、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短期技能培训项目),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努力建成覆盖全省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确保全省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全年完成短期技能培训16万人。重点支持各市综合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公共平台)建设;每个市重点支持2~3个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突出特色,形成优势;创建若干所国家优秀和10所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8个专业性、10个综合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48个示范专业、12个精品专业。实施“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创建3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30个高职重点专业、5~6个高职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建设工程的示范作用,引领全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1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制度。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启动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计划。研究制定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以各市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动员企业广泛参与,联合各县级职教中心,建立10个区域性(市级)职业教育集团;以行业为依托,组建一

批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举办数控技术等6个专业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完善大赛相应制度建设。

22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大市级政府统筹力度,以各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实行省市共建、资源共享,建立市级职业教育中心。继续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全省新建7所县级职教中心,加强3所县级职教中心。以县级职教中心为核心,着力加强资源、政策、资金、培训“四统筹”。深入推进“一网两工程”,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主阵地作用,新建100所省级示范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培训工程。

22 推进成人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发展。加强对全省社区教育实验区的督导评估工作,确定一批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积极支持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建设工作。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和自学考试等重要作用,努力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四)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为抓手,促进高校内涵发展。

24 加强高等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着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创建省级精品课程100门、教学名师50名、教学团队50个、特色专业5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50个,引导高校积极争取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加强对高等教育实践经验与成果的总结,做好教学成果评选工作。巩固教学评估成果,完善教学评估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机制,促进高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实施“高等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利用我省“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推动高等学校图书资料文献信息共享系统的建设。

25 深入推进重点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深入实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工程”,按照《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做好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的中期和年度检查。开展2009年度省高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大力培育高等学校优势特色骨干学科。做好“211工程”三期建设和“985工程”二期验收和三期建设的推进工作,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

26 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度。办好西部大讲堂和博士生论坛,培育、评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开展研究生英语课程质量检测,抓好全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创新水平。加强学位管理,积极推进学位授权制度改革,做好第十一次学位授权审核和学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进一步推进专业学位工作。

(五)以实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不断增强高校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

27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组织高校申报“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专项项目、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省科技计划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培养资金项目、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重点资助与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关联度密切的、有可能产生标志性成果并能够实施转化的项目,遴选100项科研成果和可转化项目组团参加东西部投资与贸易洽谈会,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

28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全省高校现有重点实验室软、硬件建设进行全方位调研,通过调研编写陕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指南,推进重点实验室开放合作、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组织全省高校申报省“13日”工程研究中心。组织高校申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继续推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完成第三批10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考察立项工作。加强对科技成果的管理,完成2009年省教育厅到期项目验收结题工作,自然科学成果、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评奖工作以及省科技成果奖励的推荐工作。推动高校企业改制,推进高校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

(六)以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29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组织师德宣讲团,深入市、县和学校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学习宣传抗震救灾英雄教师,大力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贯彻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提高我省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

30 开展全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积极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学习长效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省、市、县、校及各级培训机构的职责,指导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力度,深化培训制度改革。认真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计划”。继续实施“阳光师训”项目,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50000名。完成英语教师专业技能省级培训1500名,培训者研修1000名,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省级研修1000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4000名,中小学实验教师技能提高培训600名,中小学班主任培训1000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培训400名。启动陕西省中小学名校长培训工程,建设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培训网。进一步加大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力度,完成中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120人、提高培训250人、高级研修培训250人、“送培下乡”培训200人、培训者培训60人。认真组织职称评审和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组织评选陕西省第八批特级教师。继续做好特设岗位教师和教育硕士的聘用与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工作。

31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子项目”,完成1200名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开发一批具有陕西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包。制定《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意见》,研究制定省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和师资培训基地考核管理办法。依托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面向省内中等职业学校招收职教师资本科班、硕士班。启动实施中职骨干教师国际交流合作项目。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加大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的力度。推动实施高校“三秦学者计划”,建设学术骨干体系。制定《高校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管理暂行办法》。

32 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有关学校的岗位设工作的指导。完善高等学校和厅属事业单位各级岗位设置标准和聘任办法,做好专业技术岗位的聘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编制管理,开展全省中小学编制工作调研,理顺农村与城市中小学编制标准关系,解决农村中小学编制标准偏低的问题。建立全省中小学校及教师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

建设和管理。

三、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33 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构建以校园招聘市场为基础、区域协作市场和行业市场为补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好“陕西省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调生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切实做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状况,指导学校建立与就业状况挂钩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的预警机制。做好普通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成人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

34 认真实施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绩效工资制度,规范教师津贴补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实施意见;指导高等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依法提高教师待遇。

35 鼓励和规范民办学校健康发展。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依法落实鼓励扶持民办教育的政策措施。制定全省独立学院过渡期方案。继续组织开展“放心上民校”专项整顿和宣传活动,引导民办学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规范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认真落实国家和我省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的规定,加大对民办高校的督查力度,严格民办高校办学条件,规范民办高校招生工作,引导民办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保持民办高等教育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36 积极帮助高校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加大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加强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健全高校财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省属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积极协调有关金融机构,帮助高校调整优化融资贷款结构,减轻还贷压力;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逐步化解高校经费难题;适应高校资产快速增长趋势,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快实施高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方案范文5

____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有力、奋发有为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基调,认真遵照省直管县试点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创新机制中谋发展,在狠抓落实上求实效,在统筹兼顾中促和谐,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快推进,一批重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一批重要民生实事有力实施,取得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新进步。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亿元,增长11.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2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亿元,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6307元,增长19%。三次产业比调整为30:44.9:25.1。

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3条措施,落实银企对接贷款13亿元,为中小企业发放担保贷款1.53亿元,拨付贴息贴费资金215.2万元,兑现困难企业“五缓四降三补贴一减免”资金780万元,帮助招工6382人。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2.6亿元,增长17.5%;技改投资16亿元。新增规模企业12个,7家骨干企业销售额和税收实现翻番。新添“安徽名牌”3个、著名商标3件。7个减排项目通过核查,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县工业园更名为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9.8亿元,增长32.2%;利税9117万元,增长22.9%;竣工投产企业12家。振兴大道、学校等基础设施完成投资5亿元。县临江产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2.16亿元,增长23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3亿元,增长300%;财政调度资金1.25亿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通江排放口、3条主干道路基本完工;新开工企业5家。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67.8亿元,增长5%。个私经济展现活力,新增私营企业331家、个体工商户1500户。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6.32万平方米,交易额4.8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增长2.52倍,成为全省第9个超亿元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迈上6亿元台阶,国、地税收入分别完成1.93亿元和2.61亿元,工商税收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68.4%。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加大,贷款余额突破47亿元,存贷比升至38.6%。银行业对财政贡献度不断提高,纳税总额增长58%。

三农工作扎实有效。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得到落实,发放涉农补贴2.06亿元,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39.7万农民。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高产创建成效明显,粮棉油大宗作物稳产增效。水产品总产量达8万吨,产量超千吨企业新增2家。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进一步提高,新增万头养猪场3家,金安禽业成为首个国家级标准养殖小区。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三品”认证4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6个、土地流转面积3万亩。洲头积极探索产村相融发展模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开工建设,万亩现代农业产销一体化基地带动效应初显。佐坝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新投产工业企业3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启动实施。林业工作取得新进步,造林3.27万亩,建设绿色长廊110.2公里。破凉、程岭花卉苗木产业快速发展。乡镇农技站经营与服务实现分离,农业科技服务得到加强。美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整合项目资金7567万元支持29个示范点建设,洲头金坝、河塌黄坂、陈汉河口等一批示范点面貌改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修建村组道路276公里,改造农村危房3800户,改水改厕1000户,建成小型水利工程1980处,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共9.7万亩。24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任务基本完成。陈汉隘口农村环境连片治理项目积极实施。

项目建设力度加大。88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8.5亿元,增长66.2%。县本级再次投入1亿元全面推进11条县乡道路升级改造。宿两线、太下线太许段基本贯通,宿复线、坝滨线洲头段、坝汪 公路竣工通车,破界线墨界段改造和长河大桥新建完工,五桃线路面改善工程启动建设。荆许公路等5条道路共152公里升级为省道。重点水利项目完成投资1.25亿元。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完工,1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二郎河大河段防洪工程加快建设。投资4300万元的86个城乡电网项目完成升级改造。招商引资“双十工程”项目加快推进,投资7.8亿元的风电一期即将并网发电,标准化厂房一期、三祥服饰、觅仙泉等项目竣工投产,天地化工二期、亿博皮革、晨曦陶瓷等项目进展顺利,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六国化工仓储物流等10个项目集中开工。“唱黄梅、品湖鲜”经贸活动成功签约项目17个,总额达89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内资18亿元、外资800万美元。项目谋划储备成效明显,____长江大桥列入国家长江干流桥梁(隧道)建设规划,22个重大项目进入省《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北沿江一级公路____段进入国道网规划,被列为明年开工建设项目。铁路支线、大湖综合利用与保护、华阳河蓄滞洪区安全区、黄大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开展。获得中央及省项目资金5.12亿元,继续位居全市前列。政府融资取得新突破,实现信托融资8000万元,3.6亿县城防洪工程中长期贷款顺利发放,注资6000万元成立经开区龙兴投资公司,交司启动组建。“双保工程”深入推进,新增耕地2100亩,争取建设用地指标4139亩,报批土地4902亩。全县征地拆迁工作依法平稳推进。

城镇建管同步推进。“城乡建设提升年”活动扎实开展。县级投入规划编制经费1200万元,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修编,全域统筹城乡规划、滨江新城概念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和长铺、高岭、千岭等6个乡镇总体规划公布实施,县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十大重点工程全力推进。庐山路、环城东路商贸城段和105国道园区段升级改造基本完工。通德街改造一期部分安置房主体工程封顶。百货大楼区域整体改造、龙门南路和长宁路前期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客运中心开工建设。东北新城龙湖路等路网工程加紧施工,政务大楼、司法环保人防等业务用房主体工程完工。体育中心和城市规划展示馆启动建设。十件惠民实事认真实施。____南路改造及绿化、105国道河西山段亮化、东方盛世农贸市场新建、将军山路龙井路路牌路标设置和9条街巷综合治理等工程相继完成,向阳河治理、孚玉中路亮化、人民西路配套等工程加快推进,公交站台升级改造和龙山生态修复工程完成规划设计。小城镇形象和功能不断提升,洲头集镇风貌改造初见成效,凉亭、五里等集镇改造投入加大,二郎、许岭等乡镇新区建设步伐加快。“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市容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整治效果初显,县城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垃圾5.3万吨,车辆停放行为不断规范。“两违”整治成果得到巩固,拆除违法建筑2.1万平方米。干部违规建房清理纠正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违规建房行为得到遏制。

改革创新步伐加快。省直管县体制正式运行,顺利承接54个省直部门下放权限867项,地税、工商、质监“三权”划转地方。复兴镇“双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汇口镇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龙井、玉龙社区实行委托代管,东北新城管理体制逐步理顺。经开区、临江产业园管理机构得到健全,职能更加完善。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新进50个项目,全年办结服务事项突破4万件。清减行政审批项目143个,建筑工程推行“四联合”审批。城市管理领域实现执法权相对集中。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营改增”试点和公务卡改革积极推进。耕地占用税、契税征管职能顺利划转至地税。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机制不断健全。财政投资评审规范运作,完成项目评审36个,审减资金1.18亿元。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启动,实行药品 零差率销售。“企业一套表”改革、县级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和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稳步实施。企业改制攻坚克难,依法处置资产12处,安置改制企业职工1598人。招标采购活动实现统一监管,公开进行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279项,交易额达10.9亿元。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38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6.9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万元。168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顺利,廉租房租赁补贴实现提标扩面,发放资金340万元。6.03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校安工程改扩建面积24.9万平方米。改造、加固农村公路危桥34座。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农家书屋全面建成,并免费开放。拨付财政“一事一议”奖补资金2687万元,完成项目211个。贫困弱势群体救助再次提标扩面,30350名农村低保、7076户五保对象和4863名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得到救助。农村敬老院新增床位200张,集中供养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医保兑现补偿金2.63亿元,新农合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56%。完成新型农民培训2822人次。社保“五险”统一数据库初步建立,扩面1.7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3.7%。创建创业型城市活动扎实开展,首次设立40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324万元。城镇新增就业8866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76人。高度重视农民工维权工作,帮助清欠工资287万元。免费提供法律援助631次。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全面启动,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社会事业协调进步。高考应届本科达线率位居全市第一。复兴中学、实验中学新校区建设前期工作积极推进。30所幼儿园建设进展顺利,学前教育普及率达72.6%。率先在全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计划。新黄梅演艺公司获文化部文艺团体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表彰。文南词新创大戏《杨馥初》在“六艺节”成功展演。乡镇文艺调演成功举办。《松兹历史文化丛书》出版发行。新增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养英山庄启动修复。久久红木旅游工艺品被评为“安徽知名旅游商品”。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实施。乡镇卫生院改革增活力,门诊、住院人次同比增长140%和44%。首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成功开展,文明风尚进一步彰显。计生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强化,33项奖励扶持标准全面提高。打击“两非”力度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4.45个点。县乡计生服务站所“三化”创建活动扎实开展,计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科技、人才工作取得新成绩,荣膺全省科普示范县称号,专利授权42件,公开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2名。《政区大典》(____篇)完成编纂。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和标准化建设取得实效,排查治理事故隐患2189处,查处非法生产经营行为165起,考核指标控制在省政府限定范围内。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效果明显,一批假冒伪劣产品被集中销毁。基层武装部正规化建设和征兵任务顺利完成。3大类20项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全面推进。21支应急救援和16支专业应急队伍组建完成,公安消防、经侦、情报、监管工作获全国表彰。重拳打击涉黑、涉恶、涉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防控进一步加强。化解积案28件,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实现常态化,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物价、气象、档案、保密、地方志等工作得到加强,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工商联、红十字会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自觉接受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办结62件人大代表建议、123件政协委员提案。“六五”普法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廉政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共排查109个新建项目,完成75个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检查和问题整改,专项治理成果进一步巩固。开展社保资金专项审计和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审计监督不断加强。政府网站完成改版升级,政民互动渠道更加畅通,政务公开不断深化。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各种不利因素,始终做到锁定目标不动摇、牢记宗旨 不懈怠、科学发展不折腾,保持了经济平稳向上的良好势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八十四万____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识共为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群,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宿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____发展的各界人士、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宏观经济持续低迷、区域竞争更加激烈、要素制约日益增多的大背景下,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纺织等传统行业因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冲击,部分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影响了全县规模工业增长速度;二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不快,投资受宏观环境影响,力度减弱、增速放缓;三是安全生产领域隐患多,治理难度大,采石行业因为安全生产不达标而被停产整顿;四是全县城乡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形势依然严峻,城区征地建设历史遗留问题多、处理难,已成为制约____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将客观面对,冷静分析,创新举措,认真解决。

二、____年工作安排

____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加速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尽管宏观经济走向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偏紧,但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有利因素。一是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向市场传递了积极、理性的调控信号。二是随着国家在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上有更多的政策出台,我们从深化省直管县试点工作、推进皖江示范区建设、扶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等方面获得的支持还将进一步延续和扩大。三是我们多年来力抓的三化联动发展、城乡统筹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与中央和省的总体决策部署精神高度契合,并已初见成效。加之全县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促赶超的氛围日益浓厚,为我县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只要我们遵循经济规律,把握良好机遇,坚定发展信心,超前谋划,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明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围绕主题主线,紧抓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着力扩大有效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城乡统筹,加强生态建设,倾力改善民生,进一步为打造区域强县、建设美好____夯实基础。

按照上述要求,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以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

做实项目储备工作。建立项目编报、储备、争取目标责任制,形成统一领导、部门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健全完善争资争项激励考核机制,加大以奖代补项目资金支持力度,有力保障前期工作经费,激发工作积极性。突出围绕国家、省“十二五”规划和大别山扶贫连片开发等重点规划,在重大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利用、产业升级、城镇化等领域,精心谋划和储备一批基础性、战略性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铁路支线、国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华阳河蓄滞洪区安全区、长江公路大桥、沿江深水岸线利用、105国道改建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北沿江一级公路____段、“两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小企业孵化器等项目进入省“861”计划。确保获得中央和省项目补助资金规模超上年度。

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初步安排127个项目重点推进,完成投资51亿元以上。坚持“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实行重大项目集中调度、责任包干、督查督办和考核奖惩制度,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争取北沿江一级公路____段一期、湖区生态保护暨综合开发一期、汉白玉开采及深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实施疏港通道二期、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二期、220千伏黎河变电所扩容改造等新上项目,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锦绣二期等在建项目进度,力促风力发电、天地化工、亿博皮革、晨曦陶瓷等分期建设项目竣工投产,争取精致磷酸深加工、浩瀚汽车商贸服务等重大在谈项目签约落户。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加大政府融资力度,完成县临江产业园和交通建设投融资平台组建。落实县城防洪工程3.6亿元后续贷款的发放。壮大县担保公司实收资本,确保担保规模达1.5亿元以上。鼓励各商业银行增设分支机构和便民网点,创造条件支持县农合行改制为农商行,规范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确保全年新增贷款规模不低于上年度,力争存贷比提高到40%。积极探索信托、基金、债券等多种融资模式,扩大社会融资规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积极争取重大项目独立选址用地指标,加强与华阳河农场的垦地合作,大力实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确保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500亩、耕地20__亩以上。开展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清理,提高投资强度。依法推进征地拆迁,合理安排土地供应计划。

(二)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坚持强势招商不动摇,围绕优势资源开发和产业升级,大力推行组团招商、委托招商,促进全民招商、专业招商、产业招商紧密结合,加大帮办服务力度,强化过程管理和考核,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实效。突出招大引强,主攻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推进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继续以招商引资“双十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重点在谈、在建项目建设。在突出承接工业项目的同时,更加注重引进现代农业和为工业配套的生产业项目。进一步深化区域协作,密切与央企、省企、知名民企和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推动园区合作共建,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力争新引进投资超10亿元项目2个、超5亿元项目5个、超亿元项目10个,实际利用内资20亿元、外资1800万美元以上。

夯实工业发展平台。新增投入10亿元,加快“一区一园”开发建设。围绕“产城一体化”发展方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开发,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推动县经开区向综合发展转型。启动新耕河景观、龙山生态修复等工程,抓好标准化厂房二期、中小企业孵化器等项目建设,建成城北污水处理厂、公租房二期,完成区内主干道景观工程,确保九年一贯制学校秋季招生。落实入园项目评审和不良项目退出等管理制度。加快完善县临江产业园基础设施,启动经七路、纬三路、对江排涝泵站、自来水厂建设,确保燃气站及管网、110千伏变电所、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完成安置还建房一期、启动二期工程建设。确保新增投产企业5家。重点支持佐坝、凉亭等一批乡镇产业集中区加快建设。

做大做优工业经济。发挥工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推进五大产业规划实施,促进工业发展提速。力争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家,五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以上。加速产业集聚,推动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壮大机械制造、矿产加工 、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力争五大产业和新兴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18%以上。继续实施“骨干企业翻番计划”,促进重点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力争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5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1家。安排企业技改贴息资金270万元,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创新,加强品牌和标准化创建。确保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40个,完成技改投入23亿元以上,新增专利申请50件、专利授权40件。积极发展加工型自营出口企业,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以上。强化帮扶工作,办好第八届银企对接会,加大力度帮助解决用工难题,通过行政协调、政策孵化、融资支持等手段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三)强力推动城镇化进程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抓好县城规划区建设用地控规优化、东北新城拓展区远景规划、集镇重点区域控规编制和相关乡镇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县经开区扩区规划、滨江新城核心区修建性详规和县城 “蓝、紫、绿、黄”四线规划编制,实施城市排水、道路交通、环境卫生、商业网点等专项规划。运用城乡建筑风貌研究成果,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加大规划宣传和执行力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提高县城承载能力。坚持以十大重点工程为引领,加速县城建设。推进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完成通德街一期改造、105国道园区段二期改造、百货大楼区域整体开发、青弋江路、二郎河龙跃新耕段防洪工程和农村客运中心主体工程。加快推进长途汽车站迁建和龙门南路、长宁路、体育中心、职教中心建设。新增实施人民东路延伸及洋河西路一期、城区孚玉路“三化”升级、新耕河治理、城市绿色通道示范段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东北新城龙湖路、黄湖路等8条主次干道、龙湖公园、市民文化长廊、南片安置区和7幢业务用房。加快住宅小区开发,提升新城人气。在推进新区拓展的同时,着眼老城区配套功能的完善,实施新一轮年度十件惠民实事,完成城西沟治理、物资南路改造、高速出入口区域形象提升、人民西路延伸、____路向阳河桥拓宽、松兹北路西小区道路、西畴北街北段排水顺接、黄鸭堰区域道路排水亮化、重点住宅小区楼体景观亮化以及小街小巷治理等项目。确保人民西路配套、公交站台升级改造等上年度惠民实事完成。

完善集镇配套功能。继续安排20__万专项资金,支持乡镇加快集镇建设,促进“城乡建设达标年”活动目标实现。实质性启动滨江新城起步区建设,强化各组团基础设施衔接和功能互补,促进与县临江产业园的融合互动发展。因地制宜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完善以停车场、农贸市场、休闲广场、道路拓宽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配套。全面实施6个中心集镇清洁化工程。鼓励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结合产业集中区、重大项目和集镇新区开发,佐坝、凉亭、陈汉、二郎、破凉、五里、千岭、许岭等乡镇每年至少完成一处集镇重点区域的风貌改造及形象提升。

强化城乡综合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建立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和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四位一体”执法监察网络。深化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和乡镇行政执法的执法体制改革。突出城乡结合部、重要交通干道沿线,强化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巡查、制止、报告和拆除工作,规范城乡建设秩序,确保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零约谈”、“零问责”。妥善处理老城区土地和建设历史遗留问题。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目标,深入开展以交通秩序、经营秩序、环境美化为主的专项整治行动,抓好常态保洁,增强广大市民的文明公德意识。拓展城市公交覆盖范围,规范出租车和公交车营运行为。加强交通运输超限、超载治理,完成源头治超监管点建设。坚持建养并重,明晰竣工景观、市政等设施的管养责任,加大绿化保护、公园管护、市政维护力度。加强房地产市场和建筑质量监管,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大力整饬乡容镇貌,强化集镇道路沿线环境卫生管理。

(四)统筹做好“三农”工作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继续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抓好10个万亩示范片建设,稳定大宗农作物生产。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生态休闲农业。力争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农业加工企业3家。改造提升畜禽产业,新建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养殖小区5个以上。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5家。加快洲头、佐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支持程岭龙安、北浴高山蔬菜等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发展。强化农业产业化招商力度,引资新建有机农产品基地1-2个。力争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个以上,新增土地流转3.5万亩。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支持黄湖牌系列水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整合全县茶叶品牌,力争新增“三品”认证7个以上。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保持县本级投入不少于1亿元,持续加大农村路网建设和管养力度,完成五桃、库南等70公里7条公路和24座危桥改造工程。努力解决通乡公路路况差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完成二郎河石头段和凉亭河高岭姚圩段等防洪工程,确保11座小型水库和小农水项目汛前竣工,新开工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农网改造续建项目,实施35千伏凉亭变、千岭变、许岭变增容等一批农网改造工程。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规范发放涉农资金,强化农民负担监管。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农民进城创业和务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农企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活动。从种子、农资、农技服务、疫病防控等源头工程抓起,提高良种覆盖率和种养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实施26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工程,提升产业化扶贫水平。

(五)切实加强美丽____建设

合力建设美好乡村。完成村庄布点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优化设计方案,细化建设内容和标准,增强美好乡村建设指导性。高标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按照每年12%的比例,围绕“三线两区”,重点建设整治25个中心村和26个自然村,同时巩固提高首批29个示范点。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确保做到“建一个美一个”。制定中心村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培育壮大水果蔬菜、茶叶油茶、花卉苗木、休闲渔业、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夯实美好乡村建设产业基础。强化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其主动参与环境保洁、公益设施建设和日常管护的积极性。强化四级联动,加大投入和帮扶力度,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不少于1.4亿元,集中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村民理事、建设管护、产业发展、动态考评等长效机制,推动美好乡村建设持续发展。统筹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00户,硬化村组道路200公里,改水改厕1000户 ,解决6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建设综合文化活动室29个,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10个,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5万户。

加强生态文明创建。以争创省级生态县为抓手,大力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围绕建设集湿地保护、生态涵养、水上旅游、水产开发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示范区,加快湖区生态保护暨综合开发规划编制和实施,启动大湖综合治理开发。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分段综合治理“两河”流域。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完成造林2.6万亩,新建森林示范长廊30公里、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 10个。启动林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谋划皖西南苗木交易中心建设。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深度开发,实现矿产资源的倍增价值。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确保陈汉隘口连片治理和汇口同马、下仓东洪、孚玉联盟等治理项目通过验收。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完成1500户户用沼气建设。扎实做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实施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坚持关口前移、控防并举,严把工业项目环保准入和“三同时”验收关,防止工业污染。

(六)大力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以上。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设立发展引导基金,出台用地、用电、用水、税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扶持措施。鼓励组建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引导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价格协调、调节利益纠纷等方面发挥自律作用。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以建设省际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为目标,推进宝龙物流园、六国矿业仓储物流等项目建设,新引进1-2家大型物流企业。启动东北新城商业综合体开发,引进苏宁、肯德基等知名连锁企业入驻____,建成奇士商城、国贸城市广场、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加速推进华中世贸城建设,引资建设农副产品和水产品交易等专业市场。加强商业布局管理,引导经营户向专业市场集中。加快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会计评估、电子商务和信息科技等新兴服务业。

重视发展文化旅游业。深入贯彻文化立县战略,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巩固扩大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黄梅戏、文南词创作演出市场化进程。创作《小孤山传奇》动漫作品。建成县文化影视中心,启动县博物馆、档案馆建设。启动凉亭至趾凤旅游大道建设,引资推进白崖寨、九井沟景区综合开发。完成养英山庄修复。实施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二期项目。促进明珠国际、东方君悦酒店开工建设。开发特色农家乐和乡村旅游产品,创建2个省级优秀旅游乡镇。

(七)毫不动摇地深化改革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落实汇口镇全国改革发展试点各项举措,巩固扩大复兴镇“双试点”工作成果。支持佐坝、洲头乡深化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加快资源配置、区域合作、体制机制等领域的改革创新。继续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引导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推动农村产权和要素资本化进程,建立县、乡两级农村产权流转平台和土地流转奖补机制,促进耕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产权、林权等有序流转。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适时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逐步完善管理体制、法人治理机制、药品采购和运行补偿机制,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在基建领域全面推行“四联合”审批。大力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大电子监察系统运用力度。进一步完善“一区一园一城”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责任与事权相统一的运行机制。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公务卡改革。

(八)着力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实施好年度33项民生工程,确保在全省考核中争先进位。强化民生工程项目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管护长效机制。深入创建创业型城市,抓好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2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推进社保扩面,逐步把个体工商户、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保障范畴。加快完善“五险”统一征缴联动机制,新增参保人员1.68万人。提高农村低保、新农合补偿、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扩大受益面。加强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进一步提高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率,鼓励民间资本兴办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续建项目,新建1600套保障性住房。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实施力度,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合理配置各类教育资源。开展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开工建设实验中学新校区,推进复兴中学整体迁建。扩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食堂供餐覆盖面。全面完成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1所。实施“县农村区域文化服务中心”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做好省级“非遗”申报工作。加快乡镇有线电视分配网改造和环网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快东北新城卫生综合服务项目建设。加强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落实利益导向政策,着力抓好违法生育控制、孕环检到位、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和计生站所“三化”创建,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建设县残疾人服务中心。迁建殡管所公墓。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进一步做好“四上”企业联网直报工作。逐步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推进国防动员“一委八办”正规化建设,建成国防训练基地。加强民兵预备役和优抚安置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科协、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创新发展,进一步做好机构编制、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物价、保密、档案、气象、地震、新闻、老龄、保险、地方志等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平安____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快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工作,突出源头治理,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整合调解资源,化解矛盾纠纷,建立“三调合一”的大调解机制。加大积案化解力度,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民诚信意识。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标准化建设,抓好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公共场所、危化物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监管,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开展重大工程抗震设防工作。加强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整合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和各级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提升各类灾害事故、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水平。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带来新要求,新体制赋予新使命。我们将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更好地服务发展、造福人民。

狠抓落 实,强化执行力。新一年,政府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梳理排定__项重点工作,并对进度指标进行量化,责任分解落实到牵头领导和部门。同步建立“部门每周、牵头领导半月、集体逐月、重大问题即时调度”的工作机制,实行挂图作战,一线办公。定期公示工作进展情况,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强化工作检查、政务督查和绩效考核,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抓落实,提倡真抓实干,反对弄虚作假和逾越红线,确保权力规范运行。

先行先试,增强创造力。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省直管县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完善与新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用足管好下放的审批管理权限,进一步优化管理程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力争在整合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上先行突破。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思想适应形势发展、知识适应时代要求、能力适应工作需要的公务员队伍,为推动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崇尚改革者,宽容失败者,支持各级各部门敢闯敢试,创新突破,运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工作难点和突出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