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用的急救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用的急救技术范文1
关键词:DCS、热电厂、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fast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DCS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has been in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and the newly built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occupy a large sha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se of DCS in thermal power plant,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conditi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Keywords: DCS, thermal power plant,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problem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与发展,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在可靠性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其成本也在相应得持续降低,这就使得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工业控制领域。而DCS作为一种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其在自己的领域中也同样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比如在大型电力企业及新建电力企业中。
DCS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关键是其将各个功能分散到不同的高性能工业计算机上去完成,包括数据采集、管理监控、实时控制以及效益的计算分析等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发挥是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思想的指导下进行。
一、DCS的特点
与常规监视控制系统相比,DCS具有以下特点:
1、分级递阶控制,实现相互协调功能
分级递阶系统的优点是各个分级具有各自的分工范围,相互之间有协调。通常,这种协调是通过上一分级完成的。
2、分散控制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分散的含义不单是分散控制,它还包含了例如人员分散、地域分散、功能分散、危险分散、设备分散及操作分散等。分散的目的是为了使危险分散,提高设备的可利用率。
3、开放系统使得产品更换简易化
开放系统是以规范化与实际存在的接口标准为依据而建立的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及相关的通讯系统。开放系统的基本特征有:可移植性、相互操作性、可适宜性以及可用性.它具有开放系统的所有特征,使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选择、产品的更换等变得方便。
4、采取自治和协调性来确保实现其他控制
系统的自治性体现在各组成部分,它们分别完成生产过程的信号处理、数据采集、计算和数据的发送等功能,因此它们是各自为政的自治系统,而协调性体现在通讯系统,它主要是完成数据传输(操作管理装置与分散过程控制装置之间)和数据协调(上一级与下一级之间以及同级间)。
二、热电厂中DCS的应用分析
热电厂中,DCS以其广泛的优越性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有的厂家还推出了专用于小型机组的DCS。
但是在实际情中存在热电厂情况各异和人们认识不统一的现象,这样也会使得DCS覆盖的功能范围有很大的不同。
1、数据采集和模拟量控制通过DCS实现,辅机和电动阀门通过常规控制实现。
在这个控制方式中,我们一般是设置后备操作台或后备仪表盘,采取操作台式或带附接操纵台式的方式布置后备仪表、指示灯、操作开关等
2、数据采集、模拟量控制和顺序控制通过DCS实现。
虽然在DCS中有一些联锁,比如辅机和电动阀门的控制和简单的联锁,但还有一些重要的联锁仍通过常规控制来实现。
3、热电厂的全厂自动化通过机、炉、电集中控制来实现。
在本控制方式中,DCS来实现仪表控制和电气控制,因此自动化程度较高,机炉电间可以密切配合,协调操作,有利于机组的安全和经济运行,便于运行管理和统一指挥。
4、特殊的热电机组由DCS控制(比如功率25MW及以上)。
一般的DCS系统增加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和汽轮机数字电液调节系统(DEH),而对于自动化程度较高的DCS系统,还含有电气监控系统(ECS),所以在这些完善的保护系统和精确调节控制的作用下,其事故减少了,能耗降低了,效益也相应的提高了。
三、DCS在火电厂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热电厂在采用DCS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高整个热控系统的投资比例。
一些热电厂在控制系统上采用了DCS,但是在其他测量、控制仪表上投资不够,如变送器、执行器等,选用的这些产品可靠性较差、精度较低,影响其整个DCS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2、优先选择具有电厂控制成熟经验的DCS供应商或制造商。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DCS控制也引进了许多先进控制理论和控制策略,比如: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理论等,这些新进理论的更新使得软件控制功能不断提高,自动调节的投入率有较大的提高。但对于一些复杂的控制,如锅炉燃烧调节、机炉协调控制等,目前还有很多自身的缺点,因此还不是很完善的,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提高。
3、跟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做好规划。
在热电厂建设初期,根据电厂的综合情况(主设备选型、自动化要求及建设规模等) 选择DCS的系统配置、网络结构, 并考虑预留通讯接口、系统扩展等。同时,其辅助子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对于此控制系统,其硬件应尽统一,这样就简化了与主厂房DCS之间的通讯,也将备品备件的数量、维护与管理工作量减少了。
4、主要讲究实效。
在DCS应用功能工程中,装设计算机是为确保机组设备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并有助于提高整个机组的综合自动化水平。
5、通过各个方面的统筹考虑(可能、实效和发展等方面),讲究实效为主,在比较技术经济后再确定。
对于部分复杂、重要的控制系统(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汽机数字电液调节系统(DEH),可通过DCS实现或由专业生产厂家提供。
6、设置给煤计量装置。
给煤量是锅炉燃烧调节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在工程实践中已得到应用的有两种方法:间接法和直接法,通过给煤机的转速间接地获得给煤量是以往的间接计算方法,但这种方法误差较大,并且在发生棚煤、堵煤的情况时,其无法反映出给煤量,也就影响了锅炉的燃烧调节。而通过称重给煤机或皮带秤获得给煤量是直接计量法。
四、应用效益分析
1、分析可靠性
(1) 为整个系统设备用电源,这样不受厂用电全停影响,即使出现备用电源全部或部分故障的情况,其被控装置也会保持原位,也就不会影响设备运行。
(2) 通过为电源、主控单元、操作站增加冗余配置,当两套功能相同的部件同时处于运行状态时,其额可以同时接收数据,作同样的处理,并且随时保持数据一致,但一旦主部件发生故障,其备份件也会立即自动进入工作状态。其整个切换过程是无扰动的,并通过显示来告知运行人员。
(3)具有自诊断功能,包括CPU与内存等的自检测,通过比较、判断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的正确性等可使其具有高度可靠性。
(4) 需备硬手操。在系统失去故障功能的情况下,可通过执行机构对主要没备进行人工直接操作,这样可确保主要设备的正常运行。
(5) 需设置软件保密级别。对于不同人员设定多种权限,比如监视、调式、参数修改等。并有相应的措施来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和DSC内各存储器数据丢失。
2、分析技术经济
(1)对于控制、管理一体化的系统方案可方便实现,将厂办公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结合起来,形成了全厂计算机信息网络,由便于管理人员了解现场经济运行状况。
(2)通过改造,需具备完善的机组监控功能和在控制室内实现主辅设备的操作,在控制室内可直接引入关键参数,比如汽包水位、主汽压力,在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性的基础上也同时降低了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
(3)将自动调节功能变得更加精确稳定,可将参数维持在最佳状况。
(4)联合控制机炉,可将运行人员劳动强度减轻,并可实现减员增效。
(5)取消了大量常规仪表、操作器、开关等,避免了为大量的常规仪表购置备件的麻烦,同时也无需定期校验,这样就大大地减轻了工人员的劳动力和时间。
(6)应用DCS系统,可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和社会科学进步。
结论
几年前就有人提出,DCS将被现场总线系统(FCS)取代,但是DCS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众多的优点和特点,恐怕也不是FCS能够立即赶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DCS系统在国内外大型机组己普遍应用,在可靠性要求更高的核电机组也己成熟应用。
DCS以其功能齐全、操作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在热电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DCS也会不断完善和提高,未来几年内,DCS仍将是热电厂的首选控制系统。
常用的急救技术范文2
关键词:云计算 虚拟化 机场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090-02
1 云计算特点概述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被视为科学技术界的一次革命,是继80年代大型计算机上的客户端-服务器的变化后的另一种变化,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近年来,云计算纷纷在各大企业得到相应的尝试及运用,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完善及提高,云计算将给社会各界带来更大的价值。云计算作为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逐渐开始在各行各业应用,然而云计算目前仍未在民航机场中得到广泛应用。
云计算是一种新技术,可以极大程度提升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从而成为新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管理模式。由于云计算的动态资源性、虚拟性和高可用性优势,受到了IT巨头和商家企业的青睐。云计算是虚拟化、效用计算、IaaS、PaaS、SaaS等技术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它既包含互联网上的应用服务,也包含在数据中心提供这些服务的软硬件设施。而对用户而言,采用云计算就是降低成本、节约能源、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以VMware为代表的云计算具备如下主要特点:(1)降低成本,节约能源,资源利用率增强;(2)改善资源分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系统应用升级维护变得容易;(4)降低单点故障,增强系统稳定性;(5)系统资源自动分配,负载均衡;(6)通用性,应用程序不在依赖于某个操作系统。
2 机场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国内机场的建设及运营需要大量资金,而信息系统建设花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特别是在建成投入使用之后,随着运营时间的增加,信息化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费用逐年增加,规模较大机场更加明显。现阶段,机场的正常运营对IT信息系统的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不间断的升级维护,零故障率的高要求,迫使机场信息化建设方面优先考虑节约成本,高效运行,以及故障恢复时间。由于吞吐量迅猛增加,对航班信息量不断攀升,在过去看来很先进的设备逐渐成为现在的中流或更低水平的普通机器,远远跟不上IT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机场运行的高标准要求,甚至面临着被淘汰。这样对机场运营成本的增加成为机场发展的不利因素。
机场的生产运营系统、离港系统、航班显示信息显示系统、安防系统和广播系统等等不同的业务通常需配备不同的软硬件设施,机场一些关键的业务系统如生产运营系统和航班显示信息系统等通常还需要考虑冗余和备份。
生产运营系统和航班显示信息系统中,数据库方面使用oracle作为生产管理数据库,目前采用的是冷备份机制。应用前台服务器、消息服务器,报文服务器则依旧采取冷备份为主,这种方式弊端:(1)备机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浪费。(2)当出现故障时恢复时间往往需要几十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远远滞后于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需求。(3)维护升级困难,往往需要停机,且都是要在夜航结束后进行,次日航班开始前必须完成,以保证不影响生产正常运行,这在以往是很正常的工作。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将会使机场信息化水平发生重大变革,为信息系统更加高效稳健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3 云计算技术在民航机场的应用分析
根据目前云计算产品的特点和机场实际情况,我们运用云计算技术和Oracle RAC (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相结合的形式来布署机场数据中心。也就是说,前台Web应用服务器、报文服务器和消息服务器采用基于VMware的产品虚拟化。而对于数据库服务器,根据对云计算产品数据分析和多次实践证明,目前oracle10g这样庞大的应用软件来说,通过对数据迁移与Oracle RAC集群功能应用比较,我们侧重于考虑采用Oracle的集群技术产品RAC来运行。这样,既避免了目前虚拟技术的不足,又发挥了Oracle数据库产品的优势,充分发挥了系统性能,满足机场信息化技术的标准要求。
3.1 Web服务器中云计算技术应用
云计算可利用高效的池化资源,将这些资源以服务的形式交付和使用。基于VMware vSphere平台的数据中心为云计算系统提供了基础设施架构。VMware vSphere主要由VMware ESXi和VMware vCenter两部分组成,本文以VMware vSphere 5.1版本进行阐述。
每台物理服务器中均预先安装ESXi套件,包括管理服务器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对于管理服务器来说,还需要安装管理软件VMware vCenter Server 5.1,用于进行各种功能应用平台,对于每一个功能的布署及实现均需要管理软件来完成。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为虚拟机技术。虚拟机(VirtualMachine)是指在一个物理主机上“虚”出多个与实际硬件相同的虚拟机,所以每个虚拟机系统上自然可以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使用户应用程序不再依赖于某个操作系统。虚拟机是位于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虚拟机监视器访问实际的物理资源,并负责管理和隔离上层运行的多个虚拟机,为它们提供安全、独立的和真实硬件完全相同的运行环境,并为每个虚拟机提供可伸缩的环境配置,构建可伸缩的计算机系统程序;虚拟机将多个机合并到一个物理平台上,减少了空间和管理成本,更容易实现安全和迁移等功能。
VMware vMotion虚拟机迁移功能,支持在不中断用户使用和不丢失服务的情况下,运行的虚拟机从一台物理主机实时迁移到另一台物理主机中运行。从而无需为计划内的服务器维护升级安排应用程序停机,在不影响用户使用系统的同时提高了系统可维护性。VMware High Availability (HA)一旦硬件或操作系统发生故障,在几分钟内即可经济高效地自动重新启动所有应用程序。不断间地监控群集中所用的ESXi Server主机,在发现存在故障主机时,迅速启动所有受影响的虚拟机在其他主机上的启动运行。极大程度上减少了系统故障对用户使用的影响。
3.2 数据库服务器中集群技术应用
集群是由一个或多个独立的服务器互相协作组成的一个系统。这种架构相对于对称多处理器系统更胜一筹,它可以随着系统的扩大而扩展,同时也提升了错误的恢复能力。Oracle实时应用集群继承了集群的所有特点,是一项并行计算的技术。它使得多个服务器能同时共享对某个单一数据库的实时访问,从而获取更高的可用性、最灵活的可伸缩性以及经济型系统架构。采用Oracle RAC(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10g集群技术来提升系统可用性(HA)。主要应用特点:(1)多节点负载均衡;(2)提供高可用性,使故障恢复时间尽可能短,以至于对用户无法感知,达到无缝切换效果;(3)节约硬件成本,可以用多个廉价PC服务器代替昂贵的小型机,同时节约相应维护成本;(4)可扩展性好,可以方便添加删除节点,扩展硬件资源。
本案例中列举2台应用服务器,如图1中所示,并非实际运行数量,意在说明云计算架构原理。按照传统架构,每一台应用服务器只能运行一个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也往往是唯一的。而云计算技术应用中,对于一台服务器主机而言,可以虚拟出若干个虚拟机,运行若干个不同的操作系统,且均不受硬件环境的影响。这样一台主机,却可以运行若干个应用程序,在过去需要若干个硬件主机情况下,且每台CPU运行效率均不高,使得高档机的高性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现在一台或者相对过去较少的数量便可以满足运行,大大节约了成本,同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提升了高档机的性价比。
云计算虚拟技术和集群的应用,使得IT业发生重大变革。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系统资源利用率、提升系统维护性、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可扩展性增强、故障恢复能力显著提高。然而,新技术的应用需要高性能设备做支持,往往会产生新的一些问题,比如被新设备所取代而替换下来的旧设备重新利用问题,直接淘汰势必也会产生资源的浪费,因此,运行新技术前还有必要参照实际情况权衡一下。
4 结语
随着互联网带宽不断加大,网络速度提升,带宽不在是阻碍和制约新技术发展的瓶颈,本文以VMware云计算技术和Oracle RAC集群技术结合为例,根据民航机场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分析并设计基于虚拟化和集群技术的民航机场的信息规划架构,建立私有云集群,为将来全国民航机场云计算应用普及发展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参考文献:
[1] 朱广霖.“云计算”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36).
常用的急救技术范文3
关键词 二氧化硫;脱硫工艺;电厂煤炭污染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4-0009-02
1 电厂污染概况
我国的电厂大多是以火力发电,并且在我国的电力资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火力发电主要是以来燃烧煤炭来发电,煤炭的能耗高,效率相对较低,污染严重。根据官方数据统计,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来自于煤炭的燃烧,而其中的50%左右主要来自于电厂。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供电能力不能满足与社会对电力的需求,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全国各地兴建电厂,而电厂的增加必然导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对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2 常见脱硫技术的应用
常见的脱硫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燃烧前脱硫、炉内脱硫和烟气脱硫,而目前烟气脱硫是最常用的脱硫方法。燃烧前脱硫通常是指对煤炭的含硫量进行减低。炉内脱硫通常是指在燃烧的过程中加入固硫剂,生成硫酸钙等固体物质,使硫固化与炉渣一起排掉;烟气脱硫主要是指对燃烧后的烟气进行脱硫,让烟气达到排放的标准。
2.1 燃烧前脱硫
燃烧前脱硫是指对煤炭进行净化,通常采用物理净化、化学净化或者是生物净化来对原煤进行清洗,在燃烧前除去硫,以降低硫对环境的污染。而三种净化方式中物理净化是原煤净化中最受欢迎的净化方式,因为工艺简单,投入较少。主要是根据硫化物质与煤炭密度的差别,将煤炭碎后经过旋流器后,硫化物与煤炭分离,但是目前我国技术还不够成熟,只能脱去40%到80%的硫,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2.2 炉内脱硫
炉内脱硫是指在燃烧的过程中进行脱硫,在燃烧时向炉内添加固硫剂,例如碳酸钙等物质,使固硫剂与燃烧中的二氧化硫起到化学反应,形成固体的硫化物,减少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炉内脱硫的费用投入相对较少,适宜中小型的电厂使用。但是炉内脱硫的效率低下,而没有反应的固硫剂则会降低静电除尘器的使用效率,减少了除尘器的使用寿命。炉内脱硫技术主要包含炉内喷钙工艺和型煤固硫工艺。而炉内喷钙技术发展历史悠久,源于20世纪60年代,但是脱硫的效果不佳,效率低下,并且带来的副作用影响较大。型煤固硫化技术主要是指由型煤企业生产型煤,再出售给电厂,电厂直接使用到生产中。我国曾经致力于型煤生产企业的发展,但是设备和技术不够成熟而不能够大量生产型煤。目前我国的型煤固硫率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目前的固硫率只有40%左右,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脱硫率可以达到80%以上。
3 脱硫技术的新发展
烟气脱硫是指在燃烧后对尾气进行脱硫,降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含量,以确保尾气能够符合国家标准。通常烟气脱硫是在烟气管道上安装脱硫设备,来降低二氧化硫的含量。烟气脱硫通常可以划分为三类,分别是干法脱硫,湿法脱硫以及半干法脱硫。
3.1 干法脱硫
干法脱硫是指用固态粉末在完全干燥的状态下进行操作,可以采用气力传输或者是罐车传输,不会产生腐蚀、沉积等,净化后的尾气可以直接达到标准排放。但是干法脱硫存在一定缺陷,脱硫的效率较低,操作要求高,管道磨损较严重,同时会产生大量的灰。
3.1.1 活性炭吸附法
在烟气管道中放置活性炭,吸附尾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降低二氧化硫的含量。活性炭作为强有效的吸附剂能够很大程度的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将二氧化硫吸附在活性炭的表面,同时二氧化硫被氧化成三氧化硫,遇上管道中高温的水蒸气形成了稀硫酸。这一方法操作相对简易,效益较高,脱硫效率能达到90%左右,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吸附剂工作的管道内的气流速度要求复杂;活性炭本身易被氧化;活性炭在吸收二氧化硫后,表面覆盖稀硫酸,吸附能力减弱。
3.1.2 碱性铝酸盐法
碱性铝酸盐方法与活性炭吸附的方法类似,利用碱性铝酸盐作为吸附剂来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工作原理是烟气通过空气预热塔的装置,进入集尘器装置,再在330℃的高温下进入反应塔,烟气从下往上飘遇上碱性铝酸盐颗粒相互接触时二氧化硫被碱性铝酸盐吸收,变成硫酸钠颗粒,还可以转化成碱性铝酸盐颗粒,可以多次循环利用。但是,碱性铝酸盐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主要是脱硫的工艺比较复杂;碱性铝酸盐的循环利用率低,转化过程中损耗较大,经济效益低下。
3.1.3 荷电干式喷射法
荷电干式喷射法是指利用二氧化硫吸收剂高速通过高压静电电晕充电区,来获得大的静电荷后,将大的静电荷喷射到烟气中,增加了吸收剂颗粒与二氧化硫的接触面积,促进二氧化硫的吸收。因为吸收剂颗粒表现的电晕,增加了吸收剂的活性,能够更高效的吸收二氧化硫。荷电干式喷射法脱硫效率高,经济效益高,是非常高效的脱硫方法,广发运用于目前现有电厂的脱硫工序中。
3.1.4 等离子体法
等离子体法主要用于脱硫和脱硝的工序,同时能够生成可以再利用的资源,被认为是最环保的新兴技术。等离子体法主要是利用高能电子激活烟气中的SO2、NOx、H2O和O2等分子,并将这些分子电离、裂解,从而产生大量的离子和自由基等活性粒子,并利用强氧化性的功能氧化SO2、NOx、H2O和O2,同时加入氨,使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最终生成硫氨和硝氨化肥。
3.2 湿法脱硫
湿法烟气脱硫方法是指利用液体或者浆液的吸收剂来进行二氧化硫的吸收,而湿法脱硫的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反应速度快、脱硫效率高并且液态的吸收剂利用率高;但是液态吸收剂容易使系统腐蚀,对脱硫设备容易造成损失,同时在排放污水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运行的费用较高。
3.2.1 石灰石-石膏法
石灰石-石膏法是指利用石灰或者是石灰石浆液作为吸附剂来进行二氧化硫的吸收,吸附剂吸收后会产生石膏。目前石灰石-石膏法是电厂脱硫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技术最为成熟,脱硫效率相对较高的一种脱硫方法。石灰石本身比较廉价,脱硫率较高,吸收二氧化硫后形成的石膏还可以再利用。石灰石脱硫的主要优点在于利用率高,经济效益高同时使用的范围广。但是石灰石-石膏脱硫法的前期的投资高,工序较为复杂,设备的损耗严重。
3.2.2 氨法烟气脱硫
氨法烟气脱硫主要是指利用氨水作为吸收剂,在吸收塔中吸收二氧化硫,产生亚硫酸氨,经过氧化后,可以得到硫酸铵。氨法脱硫工艺的主要优点是反应速度快,二氧化硫的吸收率高,氨水吸收二氧化硫的系统设备简单,投入费用相对较少,经济效益高;同时氨法脱硫不会产生副作用,管道等不会出现腐蚀、堵塞等问题;氨法脱硫工艺对环境没有二次污染,不会产生废水、废渣等。
3.2.3 双碱法烟气脱硫
双碱法利用钠化合物和石灰石综合处理二氧化硫,首先利用钠化合物吸收二氧化硫,再通过石灰石是钠化合物再生循环利用。双碱法的优点主要是投入低,效率高并且对设备的损耗较少,但该方法会导致灰场的水质污染。
3.3 半干法脱硫
3.3.1 旋转喷雾干燥法
旋转喷雾干燥方法主要利用生石灰作为吸收剂,向吸收塔内喷射吸收剂的浆液,已达到吸收二氧化硫的效果,同时吸收烟气中的热量,蒸发水蒸气,最终以固态的形式排出硫化物的废渣。旋转喷雾干燥法的主要优点是投入低、操作简单、设备的损耗较少、脱硫后的废渣方便处理,但脱硫效率相对较低。
3.3.2 循环流化床法
该工艺主要是在循环流化床中加入石灰石,来吸收二氧化硫。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操作简单,投入低,石灰石的利用率高,脱硫效率高。
4 结束语
脱硫工艺要与我国电厂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不仅要满足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同时要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电厂的良性发展。电厂要选择与自身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脱硫方式,来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建设性的创新。脱硫时要选择易于操作的工序方法,并且要能确保运行的稳定性。在脱硫工序中不仅要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同时要防止脱硫后的废水废渣造成二次污染。
参考文献
[1]陈佐玉.燃煤电厂脱硫工艺及工艺选择要素分析[J].化工管理,2013(10).
常用的急救技术范文4
[关键词] 虚拟现实沉浸感交互虚拟商品
一、虚拟现实的概念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1965年,美国学者Ivan Sutherland(((The Ultimate Display)),揭开了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序幕。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它逐渐开始作为一门较完整的体系而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和其它许多新兴交叉学科一样,虚拟现实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理解为虚拟现实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用户接口,它将人和外部世界隔离开来,通过给用户同时提供诸如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各种直观、自然的实时感知交互手段,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能够更逼真地观察所研究的对象,更自然、更真实地与对象进行交互。与传统的人一机界面如键盘、鼠标器、图形用户界面以及流行的Windows等相比,虚拟现实在技术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虚拟现实是一门实用性技术,它的系统工作环境包括头盔式显示装置、数据手套、数据衣以及其他传感装置。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教育培训、工程设计、军事、医学和娱乐等众多领域,被专家学者们公认为21世纪最有可能促使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几大技术之一。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使得顾客在商场中购物时,通过虚拟现实设备对商品进行查询,既增强了趣味性,又不至于在过大的商场行走太疲劳,同时有利于在销售旺季人过多造成的种种不便。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商品在本商场没有,也可通过网络虚拟现实来跨商场查询,以方便顾客的需要,意义较为深远。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
1.沉浸感(Immersion)。用户作为主角存在于虚拟环境中,通过多维方式与计算机所创建的虚拟环境进行交互,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与虚拟环境融为一体。
2.交互性(Interaction)。即用户从虚拟环境获得反馈的自然程度和对虚拟对象的可操作性。计算机应能够响应用户的输入并实时改变虚拟场景的状态,否则用户会产生不舒适感和对虚拟环境的排斥感。
3.想象力(Imagination)。用户沉浸在多维信息空间中,依靠自己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全方位地获取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解答,形成新的概念。
4.多感知性(Multi perceives)。也称为全息性,即虚拟现实系统能提供的感觉通道和获取信息的广度和深度。虚拟现实旨在提供多维感觉通道和类似现实世界的全面信息,使用户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多感知性无疑是人们全身心沉浸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和技术基础。
其中沉浸感是核心,是我们在现代商场中所要实现功能的核心,也有人称为“临境感”,“投入”,或“存在感(Presence)”等。我们在此的目标是力图使顾客在计算机所创造的三维虚拟商场环境中处于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感觉状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即所谓“沉浸感”,而不是像看书或查阅资料一样买商品。在该环境中的一切,看上去是真的、听起来是真的、动起来也是真的,一切感觉逼真。用户觉得自己是虚拟环境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旁观者。他感到被虚拟商场所包围,可以在这一环境中左顾右盼、自由走动,与物体相互作用,如同在已有经验的现实世界中一样。这种使用户感到作为一个主角沉浸在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对理想的模拟环境应该达到使用者难分辨真假的程度。如可视场景应随着顾客买商品的视点的变化而变化,有比现实更逼真的照明和音响效果等,甚至比真的场景还“真”。导致“沉浸感”的原因是用户对计算机环境的虚拟物体产生了类似于对现实物体的存在意识或幻觉。
三、虚拟现实在现代商场中应用实现的技术可能
商场虚拟商品的生成是整个虚拟商场的环境基础,所有商场虚拟商品的设计与交互都是在这个虚拟商场的环境空间进行的。
1.商场虚拟商品建模生成技术研究。用VRML建立复杂三维模型是相当繁难的,虽然VRML提供了构造虚拟世界的简单方法,但就是因为它自身的特点,我们在利用它构造虚拟世界的时候,必须手工编写冗长的代码,而且还无法直观地对构造的虚拟世界进行即时修改。因此在构造虚拟场景时期,使用一些三维建模工具可以大大提高开发虚拟现实系统的效率,如:3D Studio MAX、maya、lightwave等。因它们强大的三维建模和动画制作功能恰好可以弥补VRML这方面的不足。研究商场虚拟商品的三维建模是商场虚拟商品设计空间生成的前提。
2.三维商品造型的辅助设计。目前运行在PC系统上最流行的三维建模软件是3D Studio MAX,其对虚拟场景的渲染效果已经具有工作站的水准。在建模的过程中,多处对于复杂形体的建模使用了3D Studio MAX中的VRML格式造型工具进行建模。由于造型软件的直观和便捷,大大提高了系统构造的效率。在使用VRML构造虚拟三维商品的时候,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使用3D Studio MAX进行产品建模的辅助设计,赋予其各种属性然后用3DStudio MAX系统提供的导出(export)功能将场景文件直接转换成VRML格式的文件。这种方法带有一些风险,因为这种格式上非规范的倒换会丢失3D Studio MAX中建立的许多物体对象属性的信息,但对于很多比较简单的商品这种导出相对比较适宜,我们所设计的商场商品不是很复杂,成本不能太高,商品的更换频率高,所以运用此种方法较为适宜。
3.虚拟商场的交互技术平台。虚拟商场的交互技术开发有很多软件,我们在此设计运用WorIdTooIKit(WTK)软件平台。WTK是一种高级的跨平台虚拟现实开发系统。它提供了1000多个C语言写成的函数,支持用户快速开发虚拟现实应用程序。WTK所创建的虚拟世界可以仿真具有各种特性和行为的对象,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输出传感器来控制对象的行为,使用计算机显示器和带头部跟踪的立体显示设备(HMD或者立体眼镜)在虚拟环境中漫游和观察。WTK程序的核心是仿真流程,主要包括接受外部事件、更新对象状态、触发事件处理三个过程,最终完成场景对象的各种行为描述。WTK本身并没有采用对象继承,但是它的设计和实现中处处体现了面向对象的思想。WTK支持几乎市面上所有的虚拟现实硬件,常见设备,包括CrystalEyes、Polhemus Fastrak/Isotrak和Thrustmaster、ierial Joystick等。WTK是一个跨平台的开发引擎,支持Windowns、Linux、SGI IRIX和SLTNSolaris等多种操作系统。因此,我们选择WTK作为开发平台。
四、结语
常用的急救技术范文5
【关键词】 长效止痛剂;肛肠疾病;术后疼痛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8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12-01
肛肠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目前肛肠疾病的治疗大多采取手术治疗,采取传统的手术治疗后,患者非常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情况,降低患者生命质量。长效止痛剂在肛肠病术后疼痛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镇痛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少,成本较低,患者的依从性良好[1]。为了观察长效止痛剂用于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在2012年03年到2013年03月期间,本院对收治的肛肠病术后疼痛患者采取长效止痛剂镇痛,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03年到2013年03月本院收治的88例肛肠病术后疼痛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19例,年龄在21-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42±2.83)岁,其中各类痔18例、肛瘘11例、肛裂9例、肛周脓肿6例。对照组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17例,年龄在22-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44±3.57)岁,其中各类痔17例、肛瘘15例、肛裂7例、肛周脓肿5例。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2%利多卡因5mL、0.375%布比卡因3mL、1%亚甲兰1mL,注射用水5mL混合后,在完成手术后将一枚双氯芬酸钠栓纳入患者肛内,采取碘伏消毒患者后,在创口基底及上下左右及四周浸润封闭注射,创周及3、6、9点。对照组在手术完成后,采取0.375%布比卡因25mI、舒芬太尼5mI、生理盐水75mI进行自控镇痛,保持泵速每小时2mI。患者根据自身的疼痛程度,自己进行按压控制装置。
1.3 疗效评价[2] ①Ⅰ度疼痛:患者的疼痛、痛苦程度比较轻微,小便无异常,不需要采取任何处理措施;②Ⅱ度疼痛:患者难以入睡,出现排尿困难情况,采取去痛片可缓解患者痛苦程度;③Ⅲ度疼痛:患者处于强烈的疼痛与痛苦程度,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不断下降,需要采取注射吗啡或杜冷丁方才能缓解患者痛苦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 结 果
观察组术后24h、术后48h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患者区的神经比较丰富,疼痛感比较明显。在手术中出现创面炎性水肿、局部组织损伤、排便等情况,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的干扰。手术切口可能会使患者神经和组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释放炎症介质成为术后疼痛的主要病理基础。致痛因子会导致中枢敏感化,延长疼痛时间,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困扰。在手术后,目前常用的镇痛泵方法,需要比较高的治疗成本,患者处于长期的卧床状态中,活动非常不方便。同时也会采取肌注杜冷丁等常规镇痛药物,其疗效比较差,药物维持时间比较短暂,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比较强。局部注射长效止痛剂的优势在于起效快、不良反应比较小、容易操作、经济实惠、患者依从性良好等,在肛肠病术后疼痛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关文献报道认为[3],亚甲兰对神经末梢会产生先驱作用,给予患者局部注射后,可能会出现灼痛感。在本研究中,配伍了多卡因、布比卡因等,降低亚甲兰造成的局部灼痛感发生率。微量的多卡因、布比卡因,有利于使肌肉保持松弛的状态,不会出现感觉性失禁、排便困难等情况。复方亚甲蓝等常用药物,大多都是进行创面皮缘皮下、皮内注射。这些药物作用可以直接产生于创面,在手术直接不需要任何特殊的准备,在手术后不需要住院观察,患者的生活满意程度比较高。
通过以上的研究报道,对照组采取常规镇痛处理,观察组采取止痛剂镇痛,观察组术后24h、术后48h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黄宏国,马木提江,艾尔哈提,路明,范凯,艾则孜.长效止痛剂用于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12(08):1844-1847.
[2] 潘芳杰,黄凤,王军省.长效止痛剂简易配方结合中药外洗用于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10(07):2641-2642.
常用的急救技术范文6
关键词:带式输送机水平弯曲运行措施 转弯半径
中图分类号:TH2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前言
带式输送机的发展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早期的皮带输送机是用皮革或用皮革加纤维织物之类的材料制造而成的,之后随着物料运输量的增大,带式输送机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新型结构的带式输送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大倾角带式输送机、气垫带式输送机、管状带式输送机、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线摩擦带式输送机等。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矿井运输量日益增大,一些大运量、长距离的大型带式输送机相继产生。但这些带式输送机都存在一个缺点,就是不能适应弯曲巷道。受此限制,有些矿井采用多台普通带式输送机串联使用,组成一条长距离的带式输送机线。这种靠数台串联的带式输送机来适应输送方向变化的方法,在经济效益、运转效率和可靠性等方面,均难以满足现代生产的客观要求。为了减少设备台数和转载次数,实现长距离且适应弯曲巷道无转载的运输,水平弯曲带式输送机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二弯曲带式输送机的类型
平面转弯有两种形式,即强制导向转弯和自然变向转弯,强制导向转弯是采用特种结构的输送带与机架带床强制实现转弯或在变向处设置专门的装置实现转弯变向,此类输送机一般结构复杂,适用于转弯角度在8~900的巷道。
自然变向转弯是自然弯曲运行,即非强制性转弯。水平弯曲带式输送机就是属于此种类型,它是采用普通输送带,经过计算得出转弯半径,并根据此半径沿输送线路布置其托辊组,输送带可在其上弯曲运行而不致跑偏。此类带式输送机结构简单,便于维护,适用于转弯角度小的巷道(0~260)。
三实现弯曲运行的措施
为使带式输送机实现自然变向转弯,在带式输送机的弯曲段一般需采取三个措施,即基本措施、附加措施和应急措施。
1 基本措施
①使转弯处的托辊具有安装支撑角,它是在转弯处使托辊的内侧端向输
送带运行方向移动而形成。
如图1所示,带式输送机转弯半径为R;每一个托辊间距所对圆心角为Δα;带速为V,其方向与曲线的切线方向相同;在此弯曲段,其托辊组的轴线方向与曲线的法向方向不一致,而是有一个夹角φ。
图1 托辊安装支撑角及摩擦力分析示意图
输送带速度为V,托辊旋转的圆周速度为Vt,由于安装支撑角φ的存在,则相对滑移速度为Δv;则托辊作用在输送带上的摩擦力T′应与Δv的方向相反,其值为
T′=τ(q+qd)gnRμΔα①
T/在离心方向的分力为T
T=τ(q+qd)gnRμΔαcosφ②
T的切向分力
T″=τ(q+qd)gnRμΔαsinφ ③
式中:
τ——摩擦力利用系数;
q——物料单位长度线载荷 kg/m;
qd——输送带单位长度线载荷 kg/m;
μ——输送带与托辊间的横向摩擦系数;
Δα——与托辊组间距所对应的圆心角 rad;
φ——安装支撑角 (0);
gn——重力加速度 m/s2。
从图1可以看出,分力T″是由于φ而对输送带产生的附加阻力;分力T是托辊作用在输送带离心方向的横向推力,它的作用是平衡张力S和(S+ΔS)所产生的向心力,是保证输送带在弯曲段内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由②和③式可知φ愈小,则T愈大,而T″愈小,故可知φ愈小愈有利,但不能使φ=0,否则Δv将为零,将不会产生托辊给予输送带向外的推移之力T,则输送带将逐渐向内侧移动。故一般按经验取φ=0.50。
②增大成槽角φ0
如图2所示,成槽角φ0是侧托辊轴线与中间托辊轴线形成的夹角。φ0
愈大,不但使转弯半径减小,而且使输送带具有自动居中调节的能力。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三托辊形式,其槽角一般在300~350,最大可为450。因为φ0过大,输送带易在侧托辊与中间托辊拐角处产生纵向断裂。应该注意的是,由于转弯处成槽角的变化,使相应的机架、托辊座或连接装置有所改动。同理,为了改善回程分支输送带的居中自动调节性能及减小回程转弯半径,故回程分支输送带可采用V形托辊组支撑,其成槽角为φ0。
图2 内曲线抬高角γ与成槽角φ0的构成
2 附加措施
①构成内曲线抬高角γ如图2,输送带在转弯处的内侧边所形成的曲线叫内曲线,而另一侧边叫外曲线。由于内曲线抬高,中间托辊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内曲线抬高角。其目的是减小转弯半径,则易于实现平稳转弯。当然γ愈大可使转弯半径愈小,但过大会使输送带物料向外侧滚动导致洒料。理论及实践证明抬高角γ≤50为宜,一般取γ=30~50。
②对采用单托辊组的回程分支,在两回程托辊之间的输送带上面加压辊
如图3,以增大托辊给输送带的横向摩擦力,可以减小回程分支所确定的转弯半径。
图3回程分支加压辊示意图
3 应急措施
在转弯处输送带的内、外两侧加装立辊。限制输送带的跑偏,这是一种备而不用或尽可能避免采用的措施。假如这种措施经常发生作用,将缩短输送带的寿命。
四转弯半径的确定
合理的确定转弯半径是水平弯曲带式输送机设计的一个关键技术。弯曲半径应满足三个条件:力的平衡条件、输送带在转弯处的最大应力不得超过允许值及输送带不得脱离支撑托辊。
1 满足力的平衡条件所需的弯曲半径R1
在转弯处应保证输送带在任何正常工况下不发生跑偏,而跑偏的根本原因在于力的不平衡。根据转弯处诸力的平衡方程可以导出满足力学平衡条件的最小转弯半径为:
R1= ③
式中,R1——满足力的平衡条件的最小转弯半径 m;
Sy——直线段与曲线段相遇点的张力 N;
qt——承载分支转弯处托辊旋转部分单位长度的线载荷 kg/m;
qd——输送带单位长度的线载荷 kg/m;
ω、——承载输送带沿托辊运行阻力系数;
θ——转弯所对应的圆心角 rad;
μ0——导出摩擦系数。
2满足输送带在转弯处的最大应力不超过允许值的最小转弯半径R2
在转弯处,如果转弯半径为常数,输送带中线为中轴线,则输送带的外缘相对被拉伸,而内缘相对被压缩。显然相对拉伸和压缩的变形量与转弯半径有关,并随其减小而增大。因此,应保证输送带的外缘应力不超过其许用应力,则满足此条件的最小转弯半径为:
R2= ⑤
式中:R2——满足输送带外缘应力条件的最小转弯半径 m;
Se——输送带的许用应力 N;
SL——转弯终点的输送带许用张力 N;
B——带宽 m;
E0——输输送带的拉伸刚度 N;
3 满足输送带外侧不离开托辊的最小转弯半径R3
转弯半径过小时,有可能发生输送带在外侧托辊上的输送带产生飘带现象,导致输送机不能稳定运行。满足输送带外侧不产生飘带的最小转弯半径为:
R3= ⑥
式中,R3——满足输送带外侧不产生飘带的最小转弯半径 m;
Sm——转弯段输送带张力的最大值 N;
λ——外侧输送带与水平线的夹角;
通过以上计算,确定同时满足3个条件的最小转弯半径
R=max{R1、R2、R3}
五结束语
水平弯曲带式输送机是根据力学平衡原理而设计的自然变向转弯带式输送机,解决了带式输送机设计中经常遇到在一条线路上,而不是在同一条直线上,需要增加中间转载,从而影响经济效益、输送效率及可靠性等关键问题。水平转弯取消了缓冲器、清扫器、导料槽等磨损件;无物料溢出或堵塞的危险;减少粉尘飞扬和噪声,使系统供电及控制系统更集中;有利于保护环境;取消了中间转载卸料高度,减少了不必要的能耗。水平弯曲带式输送机结构简单,便于维护,是一种比较适合井下实际情况的新型、高效煤矿运输设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马庆林 转弯带式输送机的研究与应用[J].矿山机械2006(1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