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的前景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行业的前景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行业的前景分析

建筑行业的前景分析范文1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经济 发展前景

我国的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造成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巨大矛盾,也即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但是自然环境越来越差,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就需要大量的资源作为原动力,因此导致了损失能源以及其他资源的缺乏和枯竭。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来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目前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巨大隐患。因此,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保障一切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众多的污染物质导致的全球变暖,其中建筑行业的所产生的污染物质就占据一半,在建筑施工中所消耗的能源占据能源消耗总值的百分之三十五,除此之外,建筑施工还要排放出大量的废物。更严重的是,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采取的是粗放式的发展,就意味着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污染物就更多。建筑施工的能源消耗主要是水、燃料、土地以及建筑所需的原材料。所以,在建筑行业中提出绿建筑的概念是正当其时的,绿色概念的提出,就是为了在建筑行业正常发展的同时,也能和自然环境和协调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概念的最早提出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绿色建筑也是作为建筑的一种规则和对建筑环境的性能衡量的标准。在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以及健康的居住条件下,延长建筑的生命周期,最大限度的减少因房屋建筑而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对相关的资源实施高效的利用,绿色建筑也被人们称作为生态建筑。这种建筑模式能够实现和自然环境的友好相处,真正的实现了人与自然和建筑的共同发展。

生态建筑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由于各种客观的历史原因,我国很多的建筑经济都是公营建筑经济,它的特点是使用范围广,建造成本低,而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主要是由我国的公用机构进行具体安排。因此,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建造过程能够较容易的得到实行,传统的建筑业,具有投资性强,使用寿命短,是一种粗放型的产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不仅能顾给人们提供充足的生活空间,而且又不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进行损害。

(二)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和传统的建筑相比较,绿色建筑对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率,使用的原材料以及循环可再生的资源,对建筑本生来说,不仅节能环保,而且较传统的建筑更健康舒适,同时具有碳排放低的优点。就目前的消费市场上,也可以较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环保消费的要求。总的来说,绿色建筑具有完整性、地域性以及综合性这三方面的特点:

首先,生命周期的完整性。绿色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较传统的建筑环保,能源消耗低,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待绿色建筑,它的特点有表现在其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里面, 对于建筑行业环保的理解,并非是仅仅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而是在对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因此,设计、建造和使用是作为考擦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的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次,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绿色建筑的建造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类从中受益,人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受益者,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的建造的时候,仍然是要求符合人们的生活需要以及生活习惯,强调以人为本,在满足人们舒适安全的基础上建造出来的绿色建筑,只有这样,绿色建筑才能体现它应有的价值。同时,绿色建筑对周围的环境特点也很重要,不仅要考虑到是否和当地的建筑性格相符合,还要充分尊重当地的习俗,在建造绿色建筑的时候,要按照当地的建筑环境,是绿色建筑有机的融入到里面,充分尊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融合,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绿色建筑。

最后,统筹建筑,综合发展。绿色建筑是一套完整的工程,有其系统化的建筑设计,因此,绿色建筑具有十分强烈的综合性。绿色建筑的建造们能够对周边的许多产业造成影响,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其它类学科都会因此改变,比如:建筑生产设备、建筑教育、建筑设计、能源服务、房屋设计及维修以及市政基础建设等等,从这一点出发,就能看到,发展绿色建筑都相关产业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虽然能够完全符合人们的生活和消费的需求,但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遵循一定的章法和原则,循序渐进的进行,才能使绿色建筑经济得到长远的发展。建筑业长期以来都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要想要以后依旧保持绿色建筑经济的长期发展,就必须一开始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说采取一定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现状,是建筑行业在未来的发展空间里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首要任务,并且坚持上述原则,促使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更上一层楼做出积极贡献。

三、我国当前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一)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对发展绿色建筑经济之前,必须要对我国目前发展的现状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和认识,这样才能根本的把握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进程,也能较快的找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更好的促成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对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还没有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达成共识,也就是说,绿色建筑还没有上升到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再加上由于我国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概念的形成较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成型法律对绿色建筑方面的规定,就导致了人们就算有这样的想法,也无法可依。要想实现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一套完整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明文规定的国家法律面前,绿色建筑降级的发展才有迹可循。其次,由于我国绿色建筑材料的成本过高,导致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停滞不前,同时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可行的技术交流平台,比如对于房屋采光的合理设计,国内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反倒是一些建筑企业打着高效环保的旗号进行获利,出绿色建筑经济出现泡沫,加深了人们对环保建筑经济的误解。

(二)绿色建筑经济的解决措施

上述情况说明,我国的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巨大困难,但是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是社会的共同理想,也是实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必须要提出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着重致力于绿色建筑外部效果成本的降低。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同等的建筑建筑材料成本条件下,必须要降低绿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成不,才能够从根本上促使绿色建筑经济的平稳发展。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的时候,要始终坚持节能减排的基本原则,尽可能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做好污染物的处理工作,使建筑质量和绿色建筑经济的概念相统一。除此之外,各国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增强自身的绿色建筑经济意识,更好的指导和引导绿色建筑经济工作的开展。在经济上,减少投资商的税务,让建筑者觉得绿色建筑经济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新兴产业,进而加速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

其次,致力于绿色建筑外部成本的降低。外部成不指绿色建筑金的外部条件,比如土地,要想降低外部成不,就必须要提高土地入手的质量。绿色建筑对于自然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有良好的光照条件,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时刻保持顺畅的空气流通,这样高质量的土地上建造的绿色建筑才能更有效,从而大大降低绿色建筑投资的风险。由此看来,一块高质量的土地有利于绿色建筑经济外部成本的降低。除此之外还要降低建设的成本,在进行绿色建筑的前期,对要对绿色建筑进行进行的设计和合理的施工,要求提高施工的精准性,避免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大量返工,进而造成建造成本损失。在哦招标的时候,政府部门必须制定公开透明的招标政策并严格实施,,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绿色建筑的标准,从而减少建设成本。

四、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前景分析

尽管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理论还不成熟,但是绿色建筑经济是我国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毕竟之路,同时也符合国际建筑潮流,因此具有叫广阔的前景。首先,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应该坚持走低能耗的发展道路,以科技为主导的精细化设计,树立正确的观念,并加大对相关人才培养,迅速的建立起一套完善可行的理论体系。其次,在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中药不断推广绿色建筑节能理念,对于建设所用的原材料以及房屋所用的能源收集材料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设计出人们在绿色建筑中所需的能源设备,展现出绿色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在目前全球的碳排放量激增和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大环境下,绿色建筑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而受到全球的瞩目,充分的相信,绿色建筑经济下的绿色建筑在未来必然会发展成为人们居住的主流建筑,同时也因人门对环保的重视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亲睐。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绿色建筑也是人们未来所追求的建筑模样。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结合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需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对目前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加以解决,让建筑行业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不仅大幅度降低,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为环保做贡献。从而使人类的居住环境回归自然,城市化的建设也趋于绿色化。当热,绿色建筑毕竟是一个新的起点,这需要人们不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逐步建立起一个低碳的节能的建筑,最终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因此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璇.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4:250

[2]李牧.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分析[J].中外建筑,2010,09:71-72

[3]刘玲玲.浅谈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要意义[J].中国外资,2012,09:60

[4]李泽坤.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2,12:286

[5]魏后.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8,34:72

[6]叶祖达,梁俊强,李宏军,李勇.我国绿色建筑的经济考虑――成本效益实证分析[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1,04:28-33

建筑行业的前景分析范文2

【关键词】低碳建筑;可持续发展

1 节能抗震低碳建筑项目发展前景分析

建筑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来源,建筑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并消耗了40%的全球能源。在中国,建筑能耗居各行业耗能首位,而高达400亿平米的住房面积中,能达到节能标准的不足1%,建筑节能已经成为节能降耗的主攻领域,建筑节能涉及建筑材料和建筑使用的全过程。

2 绿色、低碳建筑的研发历程

2.1 可建与传统建筑比较所占据的优势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还是以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和砖头为主,存在以下缺点:

(1)设计抗震等级与建筑成本存在矛盾,施工中缺少有效监督,建筑建成后,实际抗震等级达不到防范不可预测高强度地震潜在威胁的要求,一旦发生高强度地震,建筑物仍然可能倒塌。

(2)因为城市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新建建筑的平均寿命不到三十年,当拆除旧建筑物时,产生的建筑垃圾严重影响环境。

(3)传统建筑施工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严重的建材浪费现象。我国每年新建住宅建筑约12亿平方米,其中浪费的建材超过1亿吨。

(4)传统建筑使用能耗高,占到我国总能耗三分之一以上。尽管国家有强制性节能要求,但绝大多数建筑的能耗超过每年每平米250kWh,特别是在夏季制冷高峰和冬季采暖高峰,能源需求紧张且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2.2 可建系统构成

可建系统包括钢构系统、外墙系统、门窗系统、内墙系统、暖通系统、水电系统、楼宇控制系统及消防系统等。

(1)钢结构系统组成及特点

可建钢结构系统主要由主板、立柱、斜撑、楼梯、外墙柱几部分组成,所有部件联接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达到易拆卸、易维护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建筑的可持续性。

(2)外墙系统特点

外墙采用玻璃幕墙和岩棉夹芯板的结构,内部采用CSR结构岩棉,导热系数仅0.038W/㎡K;符合个性化需求,耐久性符合欧洲标准prEN14509耐久性测试最高标准;防火安全,结构岩棉不燃,防火性能达A1级,吸音、隔音,基本隔音量大于31dB;环保安全,不含有毒物质,岩棉可溶解并能循环使用;易于安装,接口采用简单的企口,安装简单快速。

(3)门窗系统组成及特点

采用中空三层玻璃,中间充入惰性气体,导热系数仅1.4W/㎡K ,外遮阳将阳光辐射热量阻挡在外;窗内装有内隔热装置,防止室内冷量或热量辐射至室外;外遮阳设有自动感应装置,可根据室外阳光照射情况自动开启。

(4)内墙系统组成及特点

采用轻钢龙骨做为骨架、内部填充吸音棉,外面铺设12mm厚防火石膏板,易于安装及拆卸,使房间结构可以轻易地任意改变;防火安全,采用防火石膏板,防火性能达A级;吸音、隔热,中间填充的吸音棉基本隔声量大于45dB、上下所有接口均用密封材料封阻;环保安全,不含有毒物质,吸音棉可循环使用。

(5)暖通系统特点

采用热回收新风机,新风热回收效率达80%,前置空气净化段,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粉尘、甲醛,杀灭有害细菌并可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进行检测,整栋建筑新风换风量达2次/小时。

(6)水电系统特点

安装净水系统,可直接饮用,洁具均采用知名品牌,使用小容量便器、小管径不锈钢管给水和感应龙头,有效节约水资源,所有管线铺设全部在工厂内进行,在现场只需拧接头即可,实现快捷安装和良好的质量保证;照明灯具全部采用LED型节能灯,比传统灯具节约50%能源,公共场合,如楼梯间全部采用人体感应开关,无人时自动关闭,有效节约能源。

(7)楼宇控制系统特点

根据天气情况自动开启内外遮阳系统;设置人体感应装置,可根据室内人员活动情况,自动开关照明;根据人员活动情况及室内温度,自动开启电动风口;公共区域安装视频监控,通道与门厅安装红外双鉴入侵报警器,实现防盗功能,电话网络使用综合布线系统,扩展性强;安装门禁系统,实现开门权限的控制。

(8)消防系统特点

设置消防喷淋系统、消防栓,强排风系统;安装最新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实现烟雾、温度、煤气自动检测与报警;消防自动控制系统,对电梯、消防泵、排风自动控制。

2.3 可建产品技术特点

可建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具有如下特点:

(1)安全___通过了国家建科院地震研究所9度抗震测试,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2)省材___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工厂化制作,材料利用率98%,只相当于常规建筑1/6的耗材。

(3)节能___通过外墙、屋顶厚保温、三玻塑窗、外遮阳、热回收新风机等技术集成,年空调新风能耗(折合一次能源)平均约50kWh/㎡,只相当于传统建筑1/5的能耗。

(4)舒适、健康___新风经静电除尘后引入室内,比室外空气洁净20~100倍,每小时彻底换气1次以上,彻底消除室内有害气体残留,二氧化碳浓度

(5)环保、耐用___95%的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材料使用率达到98%以上,现场装配只有相当于常规建筑1%的垃圾。

3 可建产品未来的发展

(1)由于可建产品绿色、低碳、环保、安全、节能等突出的特点,已经在国内部分省市有了一定的发展。

(2)国家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升级,日前已《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对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政策将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使绿色建筑更多地惠及民生.

4 结论

综上所述,可持续建筑(简称“可建”)将是今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也是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的产业之一。

参考文献:

[1]张跃.可建概论.2012.

[2]赵莉华等.方钢管混凝土在钢结构住宅中的应用.工业建筑,2001)增刊).

建筑行业的前景分析范文3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建筑业管理体制;创新;体制;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E2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我国建筑业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管理体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了WTO 之后,建筑业的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建筑业工程硬项目投资和建设方式多元化,外资、企业出资和私人投资等等项目逐渐增多,而政府直接投资的项目则不断地减少,而且建设组织模式国际化,在国内的建筑业上将会更多采用国际上的组织模式。建筑法体系化和建设管理不断信息化也是建筑业的发展成就,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传统的建筑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发展,所以为了满足建筑业的发展,就应该及时地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虽然我国的建筑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建筑业中存在的问题,地方保护、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职责不明等等,这些都是不利于建筑业发展和建筑市场规范的,法制建设和建筑人员的法律意识有待加强,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合同管理制度和招标投标都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不顾客观实际违背经济的行政命令和长官意志会对建筑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干扰。

二、 建筑管理体制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从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上来看,建筑管理业对国民经济整体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业在资源配置中起着一种确定、优化、成型的枢纽作用,建筑业对高敏经济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的变革也有着重大的作用,建筑业是我国我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筑业的主要作用就是配合投资建设完成国家规定的建筑任务,建筑业只是一种配属队伍。随着市场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业已经改变了原来的特性,不再是政府或者某个行业的配属队伍,而是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特有的管理、 专门技能等,与投资商之间建立和一种非常广泛灵活的伙伴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建筑业不仅仅提高了建筑质量,而且降低了工程成本,缩短了投资周期,服务也在不断地深化。我们知道,建筑业是把固定资产转变为生产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且建筑业服务业、制造业、资本领域等的参与能力也越来越强。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方式是市场经济追求的目标,建筑业可以称得上是整合资源形成生产能力的关键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体现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国民的生活品质,同时也对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有直接的影响。

2、社会经济形态与经济结构转型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建筑管理体制。

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管理体制转型越来越快,由前工业经济向后工业经济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由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型,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由能源资源投入粗放型向资源集约型转变,社会生活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求政府有相应的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建筑业作为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要适应经济转型的变化,就必须对建筑业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创新。

三、 建筑管理体制创新的途径

1、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管理体制

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就应该完善政府的市场监管、经济调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建筑管理体制创新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为建筑业服务。政府应该进一步放松对建筑行业干预的普遍性,把建筑行业所从事的建筑活动作为管理对象,而不是以企业为管理对象,向真正的市场监管转变。加强对公共利益的市场监管,加强对不正当竞争和不公平交易的监管,强化对建筑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程质量等等设计公民财产和生命的监管。

其次,政府应该积极规范市场机制。主要是建立合理有序的市场推出机制,要求政府必须重视传统行业的退出机制,保证机制行业发展的稳定。 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培育和加强行业协会的自律建设,完善建筑企业的市场体系,逐步打破政府设置的市场准入,转变为行业准入,依法加强政府监管,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可以设置专门的行业协会,对于扰乱社会秩序和恶意竞争的企业取消会员资格。依照法律法规约束建筑市场主体的行为,严格监管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使建筑市场的公平有序。 不断以市场为主导进行建筑业的企业结构调整,提高建筑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再次,政府应该积极为建筑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除了采用投资等对生产力进行整体布局,更重要是为建筑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规范、管理、服务”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为结构调整创造条件。放松规制,适合建筑业服务方式的柔性化、多样化、个性化趋势要求。通过放松规制保证企业自身管理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不断地激发建筑企业市场主体自身的创造性,强化市场主体的责任,市场权利回归到企业手中。

2、政府通过对建筑业的体制改革,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必须通过自身的结构调整来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通过提高自身竞争力,来求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可以创新企业的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工程咨询服务业。这是为了适应市场化的进程,对投资方式和项目管理方式进行改革,鼓励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工程项目,实现工程总承包和设计施工一体化,国内建筑业如果想要进军国际化市场,实现产业升级,就必须完善服务业的资质管理方式,创新建筑业的服务模式。

其次是积极引导建筑业的信息化和产业化。社会的发展,建筑业工程项目日趋复杂化、多样化,项目管理精益求精,传统的管理手段很难实现高效和精确,所以建筑业应该通过信息化技术来提升企业的经真理,尽快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满足经济发展要求,政府应该积极支持建筑企业的信息化。

再次是支持建筑业积极地开拓国际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企业必须适应全球资源的配置,通过开拓国际市场,让建筑业走出国门,不能只看到企业国内自身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国家应该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对建筑业进行战略重组,对有管理、技术和资本的工程公司进行扶持,完善相关的金融服务体系,实现股权多元化,建立建设多变的服务体系,政府在建设方面,在国际上积极地进行磋商和多边谈判,加强国内参与海外承包监管,从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支持企业发展海外工程承包业务,政府为之提供信息服务,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四、结束语

创新建筑管理体制,可从两个方面入手:政府职能与建筑行业。政府需要完善监督机制与建筑管理机制,规范建筑市场。建筑行业需要倡导信息化与产业化。只有做好建筑管理体制工作,才能保证建筑市场的规范性与公平性,提高建筑行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促进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新管理机制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所以我们要积极探索管理机制创新途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管理机制水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波. 建筑管理体制创新的前景分析[J]. 建筑经济, 2003, 4.

建筑行业的前景分析范文4

1 建筑类高职学生的就业现状

我国自1999年至今,一直延续高等教育扩招的政策,国内毕业生从2001年的115万,增长到2011年的650余万,十年间增长了465%,加之人才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降低,使得整个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但我国投资4万亿元加强基础建设、拉动内需,却极大地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社会对建筑专业的需求量位居前列。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目前各大城市都在改造新城、重新规划城市布局,建筑规模总体趋势扩大,这为建筑类毕业生提供了更大的就业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建筑类专业不断细化,人才需求数量也在不断上涨。从微观角度来看,近几年建筑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经济的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而我们国家加入了WTO之后,加速了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外商投资的建筑企业进入,建筑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2 就业能力的主要特征表现

2.1 职业性

职业和岗位对于就业能力的要求具有针对性,同在建筑行业,不同的岗位对对就业能力的要求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建筑类高职学生的培养方向是:能够胜任建筑施工、工程造价、市政建设、建筑装饰、工程管理等相关工作基层一线的管理岗位。例如:施工员、造价员、监理员等。其中工程技术人员要求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而管理人员要求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强烈的市场意识和良好的辅助决策能力。建筑行业的岗位则要求两者兼备。

2.2稳定性

就业能力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它会受到个体、学校、组织、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相对的时间内具有稳定性。对学生个体而言,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分析自身能力的差异性,完善自身的能力弱项;对学校而言,则借助学生工作和学生活动,给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如在开展学生活动时,依托建筑专业的特点,运用“家园杯建筑模型设计大赛”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等。

2.3动态性

就业能力并非片面地指顺利找到工作的能力。它具体分为寻找工作、持有工作、岗位晋升三个发展阶段。高校中,无论是学院工作安排,还是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专题讲座,都要立足当下,兼顾未来。不同阶段对学生的就业能力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也需要学生不断地拓展和提升自身拥有的就业能力。

2.4 综合性

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解,不要简单化,就业能力不能等同于应聘能力,同样也不宜过于复杂化,弱化了实践的可操作性。

3 就业能力的主要构成

戈德斯密德认为就业能力包括:就业动机、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而广阔的视野。

3.1建筑类高职学生的就业动机分析

因当前整体就业压力增大,我院建筑类高职学生中多数有亲友从事建筑相关工作,部分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依赖思想,认为找工作时有退路,学习的动力明显不足。专业的选择主要基于父母的安排,而并不是自己的兴趣,学习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就收到阻碍。多数学生在选择单位时,大多不愿意去外地工作,自身的发展同样也有所限制。

3.2建筑类高职学生的个人素质分析

整体而言,因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过于强调个性的培养,学生在个性张扬的同时,往往较难遵守企业的基本规章制度。再加上现代通讯的飞速发展,学生很容易成为“低头族”,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3.3 建筑类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分析

高职学生的课程设置上,基本体现了高中和大学的衔接。但多数高职学生主观上认为,在校的理论学习对未来的就业作用不是太大,基础课程更是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而另一方面,由基础课到专业课程,难易跨度却非常大,学生原杰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加上对理论学习认知上的误区,专业知识就有些不尽人意。

具体来说,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如下:

3.3.1通用技能

它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人际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在新生入学时,就将新生军训和入学教育紧密相结合。以“入学准备篇”、“职业规划篇”、“心理健康篇”、“安全主题篇”等多个篇单章,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3.3.2求职技能

它包括就业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自我定位、机会分析与把握、自我决策与营销等方面的能力。学院除了做好常规的就业工作以外,每年会定期举办了业生涯规划大赛,大赛以班级为单位,由团队合作完成,团队需要对每位参赛队员进行自我兴趣特长性格的定位分析、行业未来三年的就业前景分析、及个人的职业生涯机遇和成功率分析,从而引导学生确立新的人生奋斗目标。

3.3.3个人素质

包括时间管理、诚实、自信、责任心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对于企业来说,诚实守信、责任感强是面试的基本素质要求。我院借助“主题班会”的重要平台,将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平时的教学,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做事。

4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4.1 就业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并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

大一新生入学时,就通过系统的入学主题教育活动,邀请校内外名家举办各类专题讲座,从而引领学生确立新的人生奋斗目标。中间阶段则通过分年级设置专业考级目标,帮助学生具体规划自身的学业。而毕业班则通过转本、接本等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未来发展的空间。在学生活动中,以“四季成长行”的模式来串联全年的学生活动,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线,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而在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中,确立“三元五核”的立体式方向,着力培养学生的测量测绘能力、制图识图能力、实地计算能力等,将理论学习和实训实习紧密结合。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各有侧重,力图让学生毕业时各有所长,努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2积极开展职业指导,这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以班级管理为例,在班级设置五人制学习小组,采用分层级管理的模式,帮助学生尽早熟悉和适应企业的各类基本的管理制度。大一新生入学时,就将各专业的发展路径介绍给学生,并给学生确立每学期可实施的学习方案。每学年,先后邀请行业精英、优秀毕业生、专职高级职业指导师等,定期开展职业指导系列活动。而毕业班则通过个人简历制作和职业规划大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自我和行业进行定位分析,充分了解行业的就业前景。

4.3提醒学生将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低年级阶段,无论是学生实地操作的砌筑项目,还是在课堂整理的文本项目,都以实训的形式开展,学生需要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并形成实训小结。同时,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工作实习,从而测量放线之类的一线工作开始做起,实习结束后,多数同学更为成熟稳重,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则更加透彻。毕业年级借助于校企合作的平台,学生可以提前适应工作环境,积累工作经验,为日后更好地就业打下基础。

建筑行业的前景分析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信息化步伐的逐渐加快,建筑企业也都先后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不少企业建立了内部局域网,甚至有些企业引进或自行开发了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与此同时,一大批具有较强专业色彩的管理软件开始应用在建筑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并逐渐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但这些软件大都局限于在建筑企业的职能部门使用,而作为建筑企业发展和生存基础的工程项目部在项目管理信息化方面却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基本单元,是建筑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建筑企业经营规模的逐年扩大和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许多企业和项目的管理者遇到了很多困惑:项目价格偏低、质量标准提高、安全风险增加、项目效益减少,很多管理团队兢兢业业、疲惫不堪也无法完成各项预定目标,分析其主要原因,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无法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多方利害关系人和多个职能部门,而工程项目信息化无疑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途径,它遵循精细化管理的有关原理,以项目的基础数据为中心,重新调整工作流程和资源配置,根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制衡条件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有效管理,可以随时向管理者提供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对项目的异常情况提出预警,从而实现项目监督、管理和控制的及时性和科学性,同时为建筑企业职能部门提供真实的项目决策信息。

一、我国工程项目信息化的现状、需求和前景分析

(一)工程项目信息化的现状

1.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逐年提高。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建筑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信息化,一些规模较大或水平较高的企业首先建立了局域网,实现企业内部数据资源的共享,同时,项目管理软件也成为建筑企业的一个关注点。

2.国产项目管理软件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与国外一些著名软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外软件往往不很适合国内的企业,因为国内外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同,软件所能运用的范围也不同,所谓汉化的软件只是将英文翻译成中文,有效维护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这些国外的软件大都价格昂贵,一般企业难以承受。

3.对信息化没有深刻的理解。大部分项目部认为能够上网和接发邮件就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对项目信息化最核心的规范工作流程、实时监控项目、统筹调度资源、加强组织协调、实测工程成本、预测项目变化、识别项目风险和提出项目预警等功能没有概念。在对待项目信息化的态度方面,大部分企业愿意采用,但担心项目信息化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

4.区域及行业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发展在经济发达地区受信息来源丰富的影响,这些地区的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信息化的认识相对深刻,而位于偏远等地区的项目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和渴望相对偏弱,从行业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应用和推广信息化的基础要比公路工程项目好,而铁路工程项目对于信息化的理解较为贫乏,这与整个行业实施信息化的整体程度是相符合的。

总体来看,建筑企业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目前,大多数工程项目仍然使用粗放式的管理方法,管理混乱,管理模式单一,普遍存在拍脑袋、漏报重报、决策无依据等现象,信息化程度较低。这些企业基本还是按老办法管理投资额更大、投资情况更复杂、参建方更多的工程项目。

(二)我国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和前景

从上世纪90 年代在建筑业推广普及计算机开始,发展到今天,计算机在建筑设计勘察单位、工程咨询单位等的应用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总体上高于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全国设计勘察单位基本上完成了CAD 的技术改造,实现了无图板设计。近年来,一些大型施工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信息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而建筑施工企业具有施工项目分布点多、面广、流动性大和劳动密集型的特点,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因此施工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应该加大力度。

项目管理在企业中可解决众多问题,如: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促进沟通,提高工作效率:能够实现对项目的动态控制。网络计划技术是实现动态控制的核心技术,在国内外大量项目实践中,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建设周期,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建立项目数据库系统,能实现企业原有数据和项目数据之间的共享。

有资料统计显示,国外建筑公司90%以上的项目都采用软件进行了管理,而我国则不到10%。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大部分公司都采用集团化运作,诸多的分公司、子公司多元化的业务将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大量的需求。目前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信息化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具备了使用和推广的基础。

二、我国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实施建议

(一)搭建多层次管理平台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外涉及业主、监理、设计、地方政府和上级管理机关等多方利益关系人,涉及到合同管理、现场施工管理、财务管理、概预算管理、材料设备管理等多个环节。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应充分考虑不同参与方的需求,建立一个涵盖施工现场管理、项目远程监控、项目多方协作、企业知识和情报管理等多层次的软件系统和网络信息平台,能够自动生成面向不同主体的数据,实现各种资源的信息化。

(二)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

受建筑行业工作流程的影响,项目在立项和招标过程中采用大量的国家、地方、行业定额,这些内容管理体系庞杂,数据计算量大,运用标准灵活,是各建筑企业必须遵守的内容,也是企业测算工程成本的主要依据。建筑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计划进度、资金会计、定额成本、质量安全、人员管理、物资设备、分包管理、变更设计等内容。这些内容是项目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作为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在研发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内容的影响,在工作流程再造和数据中心建立的过程中应突破各部门单一应用的局限,科学地将各项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各业务模块的联合监控,并能有效地协调项目部与各相关方的工作关系,形成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环境。

(三)创建以数据为中心的工作流程

项目管理过程是数据在项目各参与方之间流动和传递的过程,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信息都是以书面通知、电话、传真等方式缓慢地,重复地进行,一个环节信息的获得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协作方可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为了避免出现重复和交叉工作,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信息传递质量。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必须以数据为中心,项目参与者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以数据管理为依据,实现“一次输入、多次利用”即项目的每个人只要完成自己的工作,系统将实现业务的自动流动。

(四)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增强适应性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等受地质条件和天气变化等环境影响因素比较大,市政工程、房建工程等受天气变化、城市允许施工时间、噪音和环境保护要求高等限制,这些都影响甚至决定工程进度、资源投入等,同时也增加

了成本预测的难度,降低了成本分析的准确性。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应具有施工参数设置功能,允许用户根据项目所处环境自定义相关参数,从而使系统的运行能够更加切合实际,增加信息反馈的准确性;其次,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在确保项目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管理者最为关注的是工程进度和工程成本。因此,系统应建立工程进度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完成的工程量,及时提供项目的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的实时对比,最终预测成本发展趋势和提出成本控制建议;再次,由于项目管理直接面对施工现场,系统的界面设计应当尽量简单、便捷,减少输入数据的工作量,增加输入数据的各种操作提示,设置防止误操作等功能。

(五)构建企业项目管理数据库

目前,国内建筑市场尚未采用企业定额投标的方法,但通常采用的根据设计院或业主公布的概算编制投标价格的方式其实是企业定额的反应,排除恶性竞争和占领市场需要等因素,中标价格其实是一个企业能够承受的项目最高成本。在建项目实际承担着积累项目管理经验、积累同类项目实际成本、考核承包商的优胜劣汰和树立企业信誉等多重职能。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应设置企业定额的编制模板、材料总库、承包商和供应商数据库以及各类合同的编制模板,用户

可以根据现场需要进行删减和维护,便于其它项目直接调用和借鉴。

三、结语

目前,工程项目信息化工作已在建筑领域陆续展开,一批各有特点的系统开始在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使用,这些系统的使用在优化工作流程。改善项目管理状况,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监控工程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要武.工程项目管理百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建筑行业的前景分析范文6

关键词:建筑节能 高品位能源 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 全面的建筑节能

Abstract: China's existing building area of about 50000000000 m2, and each new building nearly 2000000000 m2, of which more than 95% are still high energy building. This article discusses from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the developers,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the user and other aspects of how to comprehensively, strict energy-saving measures, the construction of energy-saving fall to real point truly.

Key words: energy-saving building high grade energy building whole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building energy sav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的节能设计是指建筑在选址、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产品和设备,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节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管道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建筑节能设计是全面的建筑节能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有利于从源头上杜绝能源的浪费,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加快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长远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500多亿m2,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 且每年新建建筑近20亿m2,其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45%。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发展,要能源提供动力。我国现阶段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滞后于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能源短缺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根本性的制约因素。从能源资源条件看,我国煤炭和水力资源比较丰富,但煤炭的经济可采储量和可开发的水电量按人均水平,均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至于石油和天然气就更少了。而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目前国内能耗高,能源效率低。如果继续执行节能水平较低的设计标准,将留下很重的能耗负担和治理困难。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

多年以来,各发达国家建筑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多项建筑技术的发展,许多建筑产品的研发都与建筑节能的发展息息相关。这是因为,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要求的日益提高,墙体、门窗、屋顶、地面以及采暖、空调、照明等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新的高效保温材料、密封材料、节能设备、保温管道、自动控制元器件大量涌入建筑市场。新的节能建筑大量兴建,加上既有建筑大规模的节能改造,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从而涌现出万千家生产建筑节能产品的企业,也促进了各设计施工和物业管理部门调整其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使得不少发达国家的建筑业在相对停滞中山现了生机。不仅发达国家的情况如此,从我国几个建筑节能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城市的经验中也可以看出,建筑节能对于建筑师也决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新的动力。

三、建筑节能前景分析

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件大事。在建筑节能工作继续取得进展的条件下,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以及房屋总量的快速增加,我国建筑能耗将持续增长,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总量的比例将逐步提高,高品位能源(电、煤气、集中供暖等)占建筑能耗的比例也会升高,而生物能源(薪柴、秸秆等)所占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如果万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受挫,建筑能耗将更快增加。因此,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进展,对于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对于世界建筑节能产品市场,都将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

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提出新建建筑节能水平达到或接近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水平,这将对于促进各地抓紧建筑节能工作,引导建筑节能的技术进步,起着重要作用。《规划》对“十二五”节能建筑规划的总体目标为,到“十二五”期末,建筑节能形成1.16亿吨标准煤节能能力。到2015年,北方严寒及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全面执行新颁布的节能设计标准,执行比例要达到95%以上。城镇新建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与“十一五”期末相比,要提高30%以上。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执行更高水平的节能标准,新建建筑节能水平达到或接近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水平。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规模上,《规划》特别提出,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基本完成供热计量改造并同步实施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实施北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

四、建筑的节能设计的分类及几个具体措施

(一)建筑的节能设计可分为整体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和单体的节能设计。

整体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是指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是在分析建筑周围气候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选址、规划、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达到节能的目的。

单体的节能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建筑各部分的节能构造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以及一些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的设计与选择等,来更好地利用既有的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以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二)建筑节能设计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