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体系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救体系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救体系建设方案

急救体系建设方案范文1

关键词:经济转型 高职教育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建设

一、我国经济转型赋予高职教育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一)国内外经济形势倒逼我国经济转型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面临着欧洲国家严峻的债务危机、世界范围的金融震荡、经济增长大幅滑坡、滞涨严重、失业率高企等若干矛盾。“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风险挑战增多”,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巨大的挑战,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转型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和模式创新”。

(二)我国经济转型赋予高职教育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指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历史使命,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是提升办学质量和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根本保证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在制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建立董事会、理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等多种形式的议事制度,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的运行机制 。

(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途径

必须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岗位调研,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探讨,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职业分析,通过剖析、解构职业任务,进行岗位分析,梳理归纳职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剖析、解构岗位能力要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倒推岗位能力培养所需要的课程体系,结合高职教育法规、政策要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形成人才培养方案,提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探讨、修改完善,由职业能力的培养需求来构建课程体系,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实施教学,落实人才培养方案,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三)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基本保障。课程体系是根据岗位、岗位群、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组建的,课程体系的正确定位与构建,最终决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结果和高职育人效果。

(四)课程体系建设

下面以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为例,来思考和探讨课程体系建设。

1.专业建设委员会、行业专家把脉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重构和完善本专业课程体系,我们召集专业建设委员会及校外实训基地的行业专家,进行专业建设建设专题会议,就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研讨;

2.岗位、岗位群为入手点,归纳描述典型工作任务

在专业建设委员会、行业专业研讨的基础上,对行业企业、毕业三年以上的毕业生进行调研,明确岗位、岗位群分布,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描述;

3.分析、解构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工作任务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

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剖析、解构的基础上,分析、分解各典型工作任务对从业者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的需求;

4.从业者综合职业能力的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取舍课程教学内容;

5.综合考虑生源状况、开发适宜的立体化教材等教学资源,针对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做中教,教中学,学中做;

6.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和手段,以综合职业能力考核为目标

不夸张地说,考核方法和手段就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考核方法,就会对应地有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

以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为目标,会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始终围绕着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个指挥棒来展开,会让课程教学和课程体系始终围绕着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展开,只有这样,高职教育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才能真正做到“以服务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才能担负起“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时代责任。

三、总结

总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核心保障,课程是落实和实现总体方案和蓝图的载体,课程教学是育人活动的直接手段和方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必须在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完善中,得到落实和实现,课程教学改革和完善是提升高职教学质量,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的根本,高职教育的时代责任,最终取决于每一位高职教师的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完善,高职教育必须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来构建高职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把脉2012(1):2012年的世界及中国经济走势》,中小企业投融资杂志 作者:赵瑞强 邓丽敏 柴妍;2012年01月19;

[2] 《国际经济形势严峻 我国应推经济转型与模式创新》,经济日报,2012年03月16日;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4] 《国际货运课程体系改革及立体化教材建设》,《中国集体经济.培训教育》,2011年第四期,作者 王梦楠;

急救体系建设方案范文2

一年来,在局领导的精心培育和教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无论是思想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收获,这和领导的关心以及身边同事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求实创新,不断磨炼自己,尽我所能把工作做好,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应急管理工作

(一)消防员招录工作。2020年,根据局领导的安排部署,本人全程参与公开招录消防员的体能测试、笔试、面试等工作,招录消防员20名,为全面提高消防救援队伍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应急预案管理及演练工作。一是组织开展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全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已完成,并提请县政府常务会议审核通过后印发。二是进一步推进全县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综合防灾救灾能力,组织各乡镇、部门、基层单位扎实开展各项应急演练。全县共开展各类应急演练159场次,参演人员3万余人,其中,开展县级层面综合应急演练2次。

二、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

(一)严格火源管控。按照县森防指办《关于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要求,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专项督查行动,督查检查乡镇19个,国有林场(站)9个,查改问题隐患41条。

(二)加强宣传教育。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森林草原防灭火的第一道防线来抓,大力宣传森林草原防火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常识,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减少人为灾害的发生。结合“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安全月”等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8万余份,悬挂宣传横幅200余条、插防火警示旗2500多面、宣传包500个。

(三)强化预警监测。通过政信通平台、微信群等媒介,适时预警信息,确保信息及时传达到乡镇、村组、农户,形成指挥畅通、反应迅速的工作机制,全力以赴“打早、打小、打了”。

三、新型应急体系建设工作

(一)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制定全县工作方案。经县委常委会议和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县新型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将应急管理六大体系建设中的26项工作内容细化为64项具体工作任务,并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明确了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时间进度按照三年建设的要求稳步推进实施。各乡镇(街道)各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全面开展各项建设任务。

(二)应急管理专家库建立情况。制定下发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组建应急管理专家库的通知》(古安办发〔2020〕33号),督促各相关单位积极推荐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火灾防治、防汛抗旱、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科技信息化等行业领域从事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已审核通过40名专家。

(三)重点行业及示范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情况。根据**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加强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古安发〔2019〕5号)精神,全县重点行业和示范企业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制定了各自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方案,并根据方案要求逐步实施中。

急救体系建设方案范文3

一、抓好应急规划编制,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一)编制“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由市政府应急办会同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安监局等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十二五”期间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在制定规划时,要做好市级规划与省规划的衔接,做好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衔接,做好与市级各专项规划的衔接。

(二)申报一批重点项目。在认真总结评估“”应急体系建设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积极整合现有应急资源,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申报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有选择地启动应急平台、预警预防、应急救援、宣传培训等方面的项目。

二、抓好预案修订和演练,提高应急实战能力

(三)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根据《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精神,修订《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地各部门都要根据修订后的《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精神,修订本地本部门各项应急预案。各县市区要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总体应急预案的修订并报市政府备案。

(四)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年度演练计划,重点做好新增和新修订预案的演练工作,特别要加强高风险部位、高危行业和基层组织的预案演练。各县市区和市公安、消防、安监、卫生、国土资源、环保、教育等部门要有重点地组织开展1—2次实战性和群众参与性强的综合演练或专业演练,着力提升应急实战能力。

三、抓好考核管理,推进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

(五)制定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根据《省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制定印发《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

(六)加强应急管理督查考核。由市政府应急办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专项检查,做好对信息报送和应急处理的考核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各县市区、各部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四、抓好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七)调整应急管理专家队伍。根据情况变化,对市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部分专家进行调整、充实,并为专家参与应急处置创造良好条件。

(八)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适时对各县市区政府应急办主任和市直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分期分批进行救援技能培训。全面加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队伍体系。

五、抓好应急平台建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九)着力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按照《省政府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试行)》,制定全市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方案,适时启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做好相关分析、方案设计和前期准备工作,整合现有资源,年底前实现互联互通。

(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市安监、公安、国土资源、经信、水利、林业、交通运输、消防、卫生、质检、药监等部门要对容易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开展调查登记和风险评估。各县市区要全面调查掌握各级各类风险隐患的数量和状况,进行汇总造册,建立数据库,为日常预防和应急处置提供依据。

六、抓好宣教培训,提高全民应急能力

(十一)深入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教。进一步丰富宣传手段和宣传形式,切实增强宣传效果,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各县市区和主要应急联动单位要在其官方网站上开辟应急管理专栏,并对内容适时更新。结合“防灾减灾日”、“《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等各类主题宣传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知识的社会普及率。

(十二)切实加强各级干部应急管理工作培训。各级要将应急管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安排,依托党校、行政学院,定期举办应急管理讲座、短训班或研讨班。召开全市应急办主任座谈会或外出考察学习,及时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实行以会代训。

七、抓好应急值守,提高政务值班水平

急救体系建设方案范文4

(1)加强体系建设。充分认识到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必须是在保障安全的大前提下才能称为科学的发展、健康的发展,建立全市建筑行业应急管理体系,成立应急指挥部,落实人员和岗位职责,确定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工作指导思想、目标和各项基本措施,不断完善日常管理机制,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前做到提前部署、重点防范,督促行业企业做好应急值守工作,主动与各级部门沟通联络,确保重点部位24小时值守,信息渠道随时畅通。(2)建立预警机制。一方面是针对建筑施工特点和特殊季节,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并部署检查,利用短信群发系统向行业企业和有关部门做出预警,提醒尽早制定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及时分析全国范围各类典型建筑安全生产事故成因,对自身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总结,通过汲取经验教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降低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几率。(3)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预案是事故应急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结合西安建筑行业实际状况,编制完善《西安市房屋建筑施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西安市建筑工地防汛应急预案》,《西安市建筑工地地震专项应急救援预案》,《西安市轨道交通工程应急救援预案》等一批可操作性强和真正具备实用性的预案。(4)开展救援演练。以“一专多能,一队多用”为目标,调动企业力量,壮大和健全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将开展建筑施工领域应急救援演练作为重点工作任务,通过演练提高施工现场施工人员自救互救能力,提升行业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速度,增强各相关部门在应急事件处置中的协同作战能力。(5)发挥专家作用。从建筑工程专家库中选取15名长期从事行业相关工作的资深专家,聘请成立专家顾问组和应急检测队,参与制定突发事故后抢险救援方案、灾害损害评估和修复方案等,在多起事故处理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是应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6)应急处置迅速。在建筑安全事故或应急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配各类应急资源,对事故区域进行有效控制和处置,及时疏散受波及群众,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发生的二次灾害,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如在“5.12”汶川地震事件造成多部塔吊受损的应急事件中,采取先论证后拆除的方式,避免了二次灾害发生;在“11.14”嘉天国际公寓爆炸事故和“5.6”轨道交通工程坍塌事故处理中,采取专家组评估论证方式,为事故处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在“9.10”玄武大厦脚手架坍塌事故发生后,将事故作为典型案例在全行业进行警示通报,提醒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建筑施工领域应急管理存在问题

应急管理即要做到“急”,即应对及时,也要做到“预”,即提前预想,对比两方面要求,当前建筑施工领域应急管理虽基本达到快速响应,第一时间及时处置的要求,但在体系机制、预案编制、队伍建设、资源调配等事前准备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

2.1应急管理基础工作亟待加强

从建设主管部门方面看,主要体现在个别部门应急管理机构还不够健全完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细致,熟悉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稀缺,导致应急管理力量薄弱;有些受限于条件,还没有建立成体系化的应急信息平台,缺乏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技术储备不够,手段相对落后;有的尚未对应急资源进行有效管控和储备,应急培训、预案制定和救援演练开展力度达不到要求等。从施工企业方面看,很多把事故救援等同于应急管理,出了事故才想起抓救援,平时对应急管理基础工作不够重视,使得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急资源储备不足,应急管理职责模糊不清,应对事故难以做到科学有效,甚至出现盲目施救导致事故负面影响扩大的情况。

2.2应急预案不完善

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要求,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特点、范围,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但目前存在着几方面问题:一是预案覆盖面不全。有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虽制定了应急预案,但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没有延伸到关键岗位,没有覆盖所有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二是应急预案质量不高,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三是企业内部上下级预案不相衔接,企业预案与建设主管部门预案不相衔接;四是一些应急预案编制后便被束之高阁,没有进行宣传、培训,更没有通过演练验证预案是否真正可行。

2.3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进展缓慢

反映在各企业应急救援装备水平参差不齐,缺少大型、特种救援装备,很多企业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投入力度不大,应急救援队伍力量薄弱,人员战斗力不强的问题仍很突出,且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决策、指挥手段落后的现象也还普遍存在。同时,政府也应更加重视对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激励措施和鼓励性政策支持。

3.建筑施工领域应急管理对策

3.1加强应急资源储备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社会化程度。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纳入应急救援队伍。针对建设领域施工特点,依托行业企业力量,以定期集训等形式切实提高救援队伍应急能力和战斗力,政府部门应全面系统的掌握各类救援物资储备情况,发生突发事件后,统一对行业应急救援资源进行调配。

3.2重视应急预案编制

随着工程建设发展,施工过程中面对的各类新情况也不断出现,应按照预案的功能与目标有针对性地不断充实和完善预案内涵,提高预案编制质量,将所有可能发生的新情况考虑周全、及时补充,使应急预案更具应变性和实际操作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行业企业的统筹协调,确定预案编制标准,明确各级预案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逐步实现政府预案与企业预案的相互衔接。

3.3建立应急经费补偿机制

各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有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专家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工作经费通过政府补助、组建单位自筹、社会捐助相结合等多种来源形式加以保障。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可对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单位抢险救灾时所造成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损坏、损耗以及所付出的人力资源进行必要补偿补贴,以各项鼓励性措施提高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参与应急事件处置的积极性。

3.4加强应急管理相关培训

急救体系建设方案范文5

各镇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经济开发区、银滩旅游度假区、城区街道办事处,市以上驻乳有关单位。

二、考核内容

1、应急管理组织领导体系建设情况。主要考核应急与值班机构一体化建设等情况,包括机构、人员、职责和设施到位情况、工作机制及运行情况等。(10分)

2、综合规划体系建设情况。主要包括镇级规划体系建设及实施和示范项目建设情况等。(10分)

3、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主要包括各类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的编修及演练情况等。(10分)

4、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情况。主要包括应急会商系统设备运行、值守应急情况等。(5分)

5、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情况。主要包括监测预警网络建设、隐患排查及整改、预警信息等情况。(8分)

6、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情况。主要包括应急物资储备总体规划制订及专业物资、社会物资的储备和综合调控情况等。(10分)

7、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情况。主要包括镇(办事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及各类专业队伍、企业专兼职队伍、专家队伍、社会志愿者队伍、群众队伍等建设情况。(10分)

8、疏散避难体系建设情况。主要包括建立疏散指挥机构、编制应急疏散体系规划及应急疏散预案编制演练等情况。(5分)

9、应急宣教培训体系建设情况。主要包括干部、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重点岗位人员培训及应急知识“六进”等情况。(8分)

10、值守报告体系建设情况。主要包括日常值班及信息报告等情况。(5分)

11、督导考核体系建设情况。主要包括考核体系建设及责任落实、制度建设等情况。(5分)

12、突发事件处置情况。主要包括预案启动、防范及处置措施、处置效果、恢复重建等情况。(7分)

13、基层基础工作情况。主要包括村(居)、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特别是中小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科普宣传培训、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预警信息等情况。(7分)

三、评分标准

在考核中,原则上按以下标准打分,每小项最多扣完为止(遇有特殊情况,另行研究确定)。

1、未及时调整、公布应急领导机构、管理机构人员名单,扣2分;相关职责及应急管理制度未上墙,扣2分;政府应急办未与值班室合署办公或挂政府值班室牌子,扣5分;未配备现场指挥有关标识,扣1分。

2、未编制《“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扣3分,规划内容不完善、目标不明确、进度不到位,每个扣0.5分;未确定示范项目,扣3分,示范项目建设不到位、不规范,每个扣0.5分,承担市级示范项目建设未通过验收的,扣4分。

3、未做好预案及操作手册编修工作,缺少一项扣0.5分,不预案未网上公开的缺少一项扣0.5分,扣满7分为止;未按要求实施应急演练的,扣1分;承担市级预案演练的单位,未开展演练或演练资料报送不及时、不完善的,视情扣分,扣满2分为止。

4、因值班人员不到位或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应急会商系统平台调度不灵、指令下达不通畅,每次扣0.5分,扣满3分为止;因人为因素导致应急会商系统故障扣2分。

5、监测预警体系不健全,扣2分;隐患排查及整改不全面、不及时,每次扣1分;基层信息员队伍不健全,扣1分;预警信息不及时、不全面,每次扣1分。

6、物资储备总体规划未编制,扣2分,应急物资储备规划内容不规范,扣0.5分;应急物资储备规划实施进度不符合要求,物资储备、综合调控等工作不到位,视情扣分,扣满6分为止;应急资源数据库未建立,扣2分。

7、未制定本地区《应急救援队伍协调运行办法》,扣2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到位,视情扣分,扣满8分为止。

8、未成立应急疏散指挥机构,扣1分;未编制应急疏散规划,扣1分;未编制应急疏散预案或未进行演练,各扣1.5分。

9、未制定应急宣教计划或方案,扣2分;培训和“六进”不到位,视情扣分,扣满6分为止。

10、值班体系不健全,值班机构或人员未落实,扣1分;信息报告网络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信息报告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每个扣1分,扣满3分为止;值班记录不规范、不完善,扣1分。

11、考核体系不健全,扣2分;考核制度不完善、责任未落实,视情扣分,扣满3分为止。

12、因人为原因导致发生突发事件,每次扣1分;因预案启动不及时、处置措施不得力,导致突发事件损失扩大,每次扣2分;防范和处置不力,每次扣1分;善后安置不到位,每次扣1分;造成特别恶劣影响的,此项不得分。

13、未完成的,每个单位每项扣0.5分。

四、考核方法

考核主要采取常态检查、季度调度、半年考核、年终总评相结合的方法。日常对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经常性调度,并做好详细记录;结合日常检查,半年、年底各进行一次量化考核,按照半年赋分40%的权重、年底赋分60%的权重计算出年度综合得分。

五、考核结果运用

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百分制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全市机关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罚分,最高扣1分。凡应急管理工作百分考核在95分以上的,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不扣分;95分以下的,每少2分扣0.1分,扣完为止。

六、一票否决项

无论应急管理工作考核结果如何,凡出现以下情况的,一律在岗位责任制考核中扣1分。

1、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级别突发事件,且经有关部门认定有管理责任的。

急救体系建设方案范文6

一、进一步加强值班值守和重要信息报告工作

(一)加强应急值班室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值班室管理制度,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制度。改善值班工作环境,提高值班人员业务素质,加大值班工作检查指导力度,发挥值班室的中枢作用,促进值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完善重要信息报告制度。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主体、内容、时限和格式,提高信息报告实效和质量。拓宽重要信息报送渠道,各区县水务局、高新区水务发生突发事件情况下的信息2小时报送、局属各单位1小时报送制度,重大突发事件实时报告制度。

(三)强化突发事件信息考核制度。各单位对应急管理工作,实行周报、需报、月报等形式报送信息情况,对发生较大以上事故或重要信息迟报、漏报、瞒报的,直接到事发地帮助查找原因、深入剖析、制定整改措施。

二、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

(一)强化隐患排查监控机制。组织开展对易引发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的调查、登记和风险评估,建立健应急信息数据库,并定期进行检查、监控,积极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二)强化应急监控预警机制。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各级各类应急监测监控系统,做好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工作。及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提高预测预警的及时性、准确性,实现突发事件有关信息的实时共享。

(三)强化应急工作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应急联动单位会商制度,切实抓好应急物资储备的调查、登记、核实工作,保证充足的应急物资储备,着力提升应对突发事件防范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一)加强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要求,结合实际,及时制定、修订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并加强预案的管理和督促检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

(二)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有针对性地适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一至两次,抓好综合性应急演练的统筹规划,重点加大高风险区域、高危行业的演练密度,通过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实战能力。

(三)加强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制定应急预案修订计划和演练计划,建立完善预案修订、评审、备案制度,逐步建立专家库、预案库,提高预案信息化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政府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一)加快政府应急平台建设。在平台运行基础上,继续加大整改措施,抓好应急指挥场所、电子地图、单兵系统、主要应急联动单位系统接入等有关工作,充实完善各类应急管理数据库和相关的应用系统。

(二)加快水利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急平台建设方案,落实建设场所和建设资金,积极启动应急平台建设,尽快实现与各级各部门应急平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三)加快应急平台数据库建设。根据省、市有关技术标准,对属地管理区域内的基本情况、重点防护目标(危险源)、各类应急救援物资、救援队伍及其他应急物资进行统计梳理,完善水利应急平台建设。

五、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多种形势的教育培训,使各级应急管理人员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熟知工作流程,提高业务水平,努力实现应急管理、值班工作零差距。

(二)推动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继续加强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机构建设,逐步落实人员、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三)抓好应急救援队建设。根据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应急管理专家数据库。着力抓好防汛抗旱应急救援队伍、供水抢修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应急救援队伍的调用指挥和协调联动机制。

六、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

(一)深化《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学习贯彻。深入抓好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形成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