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企业认知实习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企业认知实习报告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体验;实习实训
一、职场体验的目的
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旨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智、体、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实际工作的职业技能,让学生更多的去了解工厂的组织架构、生产管理、生产工艺及工艺流程、产品物流、规章制度以及生活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社会,丰富社会阅历,增加社会经历,培养实际工作经验。
实际工作经验是所有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也是我们走入社会必须具备的条件。今天我们到工厂去实习,就是为明天走向社会奠定基础。我们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在学校与社会之间,从学生到职业人,应该有一个适应过程,否则强烈的温差会让一个人感到头晕目眩不能适应,实习就是这样的一个适应过程。
二、职场体验的意义
1.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学生通过职场体验,可以对职业有初步认知,了解职业的具体要求,熟知工作的内容和内涵,建立对职业的认知;在工作中,面对各类人群,要思考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改变以前的生活习性,立德修能,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坚定信念,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将来更好融入企业文化做准备。
2.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职场体验可以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口,通过职场体验,在工作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地感染和体验,从现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强。
3.正确认识自己自我
通过职场体验,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同时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使他们能够潜心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不断地去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专业面窄,社会适应性差,综合能力不强的人才在市场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职场体验能使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生活,在工作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5.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接受方式,而课堂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基本上都是间接的、系统的理论知识。通过职场体验,可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同时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减少就业的适应期
通过职场体验,大学生对职业、工作都有相当的了解和整体把握,心理素质和职业成熟度大幅度提高,理论和实践结合较好,大学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工作,减少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缩短社会劳动力的成熟时间,提高社会生产率。
三、职场体验注意事项
学校与社会是完全不一样的,外出实习首先要强调的是安全,安全靠的是什么?是以纪律来保障它。凡外出实习的同学必须服从带队老师的统一管理,遵守所在单位的劳动纪律和操作规则,必须做到有事请假。
(1)认真学习《职场体验计划书及任务书》,了解职场体验要求。
(2)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日记,并及时进行资料整理,收集的资料要真实、客观。
(3)必须服从带队老师和班干部指挥,不得擅自行动。
(4)职场体验过程中,要求注意安全,并自觉遵守工厂规章制度。
(5)为人要谦虚、好学,遵纪守法,不做有损学校和自身的形象的事。
四、考核
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或标准如下:
(1)实习报告50%
实习报告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对企业管理状况的分析,在理论上进一步综合与概括。
另一部分是通过职场体验,自身获得的感受及对自己未来的规划。
(2)实习表现30%
①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实习期间一般不得请假。 如有特殊情况,需经指导教师批准,并办好请假手续。
②参观企业时,虚心向师傅学习,服从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的安排。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生产安全。
③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不做有损校誉的事情。
(3)体验汇报20%
体验报告在职场体验结束后完成,交指导教师批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答辩,最后开展经验交流会。
具体成绩评定标准如下:
①优秀:能全面完成职场体验任务,日记完整,报告不少于3000字,完成有独到见解的职场体验报告,遵守纪律,服从安排。
②良好:完成规定的职场体验任务,日记完整,完成职场体验报告,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遵守纪律,服从安排。
③中等:完成规定的职场体验任务,日记基本完整,基本完成职场体验报告,遵守纪律,服从安排。
④及格:尚能完成规定的职场体验任务,有日记、报告,服从规定。
⑤不及格:凡具备以下三者之一均评为不及格:没有完成规定的职场体验任务;没有完成日记和报告;不服从规定或出现严重违纪现象。
五、总结
外出需同学们严格要求自己,这也是个人素质的体现,随时注意安全,为我们的父母着想,对个人负责,以学校的声誉为重,我们才能有效的完成职场体验实习。
【参考文献】
大学生企业认知实习报告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050-02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要求职业院校要积极推荐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因此,顶岗实习在高职院校实施“2+1”或“2.5+0.5”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践。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习不同,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即有正式工作岗位,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接受教师的指导,还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毕业与就业零距离,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关键,也是高职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目前我院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现状
2009年起,我院会计专业就成立了实训实习教研室(2012年分立为实训教研室和实习就业教研室),专门负责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并配备就业专员协助完成工作。2011年起,我院与中山市中正会计师事务所、广州市新塘经纬会计师事务所等4家单位签订了会计实习基地协议。在采取系里选择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进行统一安排与学生自主落实实习单位相结合的形式下,我院共输送了两届约900名会计学专业学生进行为期至少三个月的顶岗实习。目前,我院顶岗实习工作流程包括: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和教育、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和监控、实习结束后的考核和总结三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和教育
与实习基地签订实习协议;搜集、核实和实习基地招聘信息;组织实习学生面试;收集学生实习顶岗单位名称、企业联系人与联系方式等;制订工作总体安排、实习报告及答辩实施方案、毕业生顶岗实习流程图、毕业生顶岗实习周报与指导记录表、毕业生顶岗实习报告模板和实习指导老师安排等管理文件;成立实习工作指导小组;召开学生实习动员大会,向学生讲解顶岗实习要求、过程,以及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背景等内容。
2.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和监控
实行辅导员、班主任、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和单位指导老师的多方面的双重管理和监督方式:实习指导老师每周收集学生周报并反馈意见,指导学生实习报告及实结的撰写与装订,定期给学生打电话或通过实习QQ群解答学生所提的各种实习问题,不定时地给单位指导老师打电话,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及实习情况;根据情况安排巡视实习基地,实地关心学生实习情况;及时了解和处理学生擅自离岗、调换单位等情况,做好学生实习单位和通讯方式变更的资料登记等。
3.实习结束后的考核和总结
实习指导教师根据顶岗实习考核评价表(见下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毕业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能毕业;评选奖励优秀实习生,面向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召开实习就业经验交流会;实习后鼓励学生以实习促就业,推动就业工作顺利完成。
二 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大,安全隐患多
我院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学生每年有400人左右,人数较多,实习地点分散、岗位不同,而且结合我院学生生源情况,大部分是来自珠三角地区的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较为富裕,其适应能力和耐挫力较差,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较弱,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足,注重待遇,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自身安全意识淡薄,有的甚至不愿意参加顶岗实习工作,加之学生进入企业后的自由活动空间扩大,给实习管理和考核评价带来了一定难度,也容易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经学校推荐的顶岗实习学生尚在管理范围内,而自主实习、面试未报到、自行离岗学生则在失去学校监控的状态下,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2.顶岗实习制度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学生权益得不到保障
根据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顶岗实习的学生仍然是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与顶岗实习单位之间并未建立实质意义上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同关系,因此,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安全和薪酬问题等权益方面的纠纷时,用人单位会认为实习生不是单位正式的员工,不能进行工伤保险赔偿,不能按照《劳动法》和国家《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进行工伤认定,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及人身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顶岗实习组织管理机构不完善,使监督考核流于形式
我院主要依靠班主任、辅导员和实习指导教师来完成相关工作,而这些老师由于还承担教学、行政等任务,加上自身专业实践指导水平有限,同时学生所在的实习单位及工作内容不同,无法做到与每个企业和学生保持紧密联系,对学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及时的指导,从而造成实习管理出现松散现象。校内指导教师多以学生的实习报告、总结和实习单位的评语作为参考对学生顶岗实习环节进行考核,缺乏有效的过程监督,不能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做出合理的评价,使得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式过于简单,过程流于形式。
4.校企合作不深入,专业培养方向与顶岗实习的岗位不完全吻合
校企合作的重要原则是以企业为中心,一般的学生顶岗实习也都是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来安排,而且会计岗位有限,顶岗实习的岗位往往是企业急需要人员的岗位,即依岗设人,而非依人定岗,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实质性的、技术含量高的工作,而企业认为他们没有任何责任和义务培训教育学生,特别是还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工作的报酬,这经常会造成岗位和所学不一致。同时,顶岗实习的岗位通常是固定在某一岗位,企业不希望轮岗安排实习生,大多数顶岗实习的学生希望能够在顶岗实习单位里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然而事实却让他们失望。因此顶岗实习的学生认为在学校课堂上学的很多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不能得到发挥,而工作岗位上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学校又未学到,出现了脱节和错位。
三 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1.加强高职学生的素质培养,提高其安全意识
学生在校期间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开展形式各样的吃苦耐劳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班会、演讲和报告会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还可以用适度批评,增加劳累,设置困境,举办各种竞赛等有意识地创设挫折情境的活动,要培养高职生对挫折的耐受性,提高抗挫能力和适应性,提高沟通和社交能力,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训演练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结合岗前培训教育,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做出合理的综合评价、个人定位和生涯规划,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做好实习与就业的充分准备,强化学生德育素质,提高其主人翁意识,为做好学生实习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完善顶岗实习风险控制体系,为顶岗实习提供保障
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学生实习风险,我院要制订安全事故处理预案,成立安全事故处理小组,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所有顶岗实习学生均应购买大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及企业实习劳动保险,前者由我院购买,后者由顶岗实习单位购买,保证万一发生安全事故后学生能得到相应的保险补偿;动员学生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书,学院将实习单位接收函和实习协议书留存备案,学生与学校要签订自主实习申请书和自主实习承诺书,明确学校、企业、家庭和学生的责任、义务和权利,确保学生合法权益及人身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结合加强学生素质培养,强化安全教育,形成教育、预防、管理一体化的实习风险控制体系,防患于未然。
3.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体系,促使实习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
第一,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文件,规范工作运行管理。鉴于我院成立时间较短,目前只有两届实习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地不断地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中的工作总体安排、实习报告及答辩实施方案、毕业生顶岗实习流程图、毕业生顶岗实习周报与指导记录表、毕业生顶岗实习报告模板和实习指导老师安排等文件,明确顶岗实习的意义、目的和要求,顶岗实习的内容、方法和流程等。如细化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让实习指导老师在实习过程中可依据制度具体落实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责任;修订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结合实际明确实习考核具体要求及细则,在学生实习前发给学生,让学生知晓并使之规范自身实习行为。通过建立健全的实习制度保障体系,保证实习工作的开展有条不紊,规范了顶岗实习工作运行的管理。
第二,加强顶岗实习教师指导,强化实习过程管理。为强化实习过程管理,(1)建立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保证校内实习指导老师有效开展工作;(2)加强巡视学生的实习动态情况的力度,在学生集中的单位,可以安排专职教师驻扎在企业(其间也可以轮换老师),在学生分散的实习单位,可以在一个地方或区域安排1~2位老师,经常到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去看望学生,以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3)高薪聘请企业技术员、管理员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在顶岗期间的学习、生活、工作全面负责,保障学生劳动的安全;(4)建立顶岗实习专题网站,设立在线交流和网上答疑版块,强化远程教学团队的指导。
4.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深度,提高专业对口率
大学生企业认知实习报告范文3
关键词:OBE;工程教育模式;环境工程;实践;协同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人才与教育的国际化已不可避免。我国汲取世界上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成果导向教育OBE( Outcome-Based Education),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基于OBE理念,需进行CDIO 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及模式,CDIO 代表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现 ( Implement) 和运作( Operate) , 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实践的方式学习工程,并进行成果反向教学设计与实施。沈阳化工大学(以下简称“我院”)李志义校长在OBE理念和CDIO模式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三化教育思想,即家庭化培养、个性化指导和协同化育人,对我校工程类专业进行了试点改革。
一、环境工程专业在实践环节的协同化
1.实验环节的协同化
实验课主要强调对“ 实现” (Implement)环节的验证。首先, 每次实验前发给学生实验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进行实验预习, 重点训练工程推理能力, 加强思维逻辑性;在分组实验过程中, 促使学生体验团队协作的意义, 若实验受挫, 则启发学生分析失败原因, 以强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实验总结中, 强调实验报告的规范, 不仅训练文字表述能力, 而且培养系统思考和知识发现的能力,以此训练满足毕业要求。
2.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协同化
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大赛,指导教师只给出研究方向及框架。组成的团队以本专业的学生为主,也可能有其他学院的学生参与,如经管学院。除了指导教师以外,班主任、家庭教师也可协助指导。学生在创新和创业项目制作过程中,可以与这些老师共同分析项目遇到的问题,或者在设计中与这些老师分享自己独特的见解,但保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提出最后达到的工程目标, 最能有效反映出学生的价值观。当学生亲手创造了预设的目标时, 其认知行为也自然会有所支撑。他们会发现创造一个工程产品的全过程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 却包含了人际互动和科学知识、技术能力、时间管理等多层面的基础技能, 而这些技能都是在社会上生存所不可或缺的元素。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 才是真正具有工程知识和实用能力的工程人才,为将来成为富有实践能力的工程师奠定良好基础。
3.实习环节的协同化
我院与沈阳市及周边城市环保企业、环保设计单位签订了实习协议,与国电西部污水处理厂、辽宁牧昌国际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签订了产学研协议。各类实习过程中均配有学院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参与实习过程,最终考核以实习报告形式提交。大二学生的认知实习是在系统地专业课以前进行的,但已经学习了工程导论课程,导论性课程为低年级学生进入环境工程领域提供了一项重要课堂实践,此类课程激发学习兴趣来加强学习主动性,因此认知实习报告比以前深度加强,将看到的环境工程实际案例与课程实践相结合,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引导下步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学习的方向,并做好衔接准备。生产实习是在大三下学期期末或大四上学期开学进行,学生已经完成专业课的学习,对环保工程项目案例有更强的针对性,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完成高质量的实习报告。同时高年级的学生利用假期可以去跟我院签订实习协议的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直接参与到实际项目中,以参与的实际项目内容作为实习报告,有近60%的学生参加过顶岗实习,今后通过某种政策使这一比例进一步增加。另外,与我院签订产学研协议的单位有些项目需要科研力量,这些项目中也有一些本科学生参与进来,与科研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一些实际项目。这种以项目的实施贯穿着整个学习过程,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就主动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包括有针对性地查找相关资料、和其他同学讨论及寻求老师的帮助,最后问题得到解决。当一个问题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得到解决时,他们总是很兴奋,更加充满学习动力,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进一步环境工程专业的兴趣。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整合,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毕业实习是在大四下学期进行,在同学进行毕业设计的期间进行,在工程设计中遇到了问题,带着问题进行针对性地实习,通过实例考察、企业技术人员、我院指导教师的帮助,解决工程设计中的难点。总体上所有的实习环节均体现了协同化育人理念。
二、环境工程专业在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环节上的协同化
重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一直是理工科高等教育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老师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学生为了顺利通过考试,把主要精力放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专业课学习后,有些学生连简单的环保工程工艺都看不懂,更谈不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了。在CDIO工程教学理念指导下, 需要始终坚持教学与实践一体化,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是重要的环节。
1.课程设计的协同化
为了让学生了解环境工程专业主干课与哪些实际工程项目对接,水气固三门课程有课程设计环节,由我院教师与水处理公司、大气治理公司、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设计环保工程中核心工艺设施,摒弃以往以现在运行的、广泛采用的成熟工艺设施为标准。今后将不以成熟工艺设施作为考核标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入自己的思路,设计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新工艺设计或构筑物为最佳。从而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所学课程对达成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作用。
2.毕业设计的协同化
毕业设计环节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我院指导教师与外聘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给出毕业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题目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主。学生从资料的查阅,到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方案的选择,到经济技术法律法规及规划的相符性论证,到工艺流程的选择,到设计构筑物的计算,到设备的选型和图纸的绘制,需要多门课程的支撑。若学生完成的环境工程设计能为基础图设计提供依据,且能保证环保设施成功运行及达标,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收集资料能力、运用现代信息体统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达到了CDIO模式的培养目标,并满足毕业要求。
三、结论与建议
在基于OBE的理念,CDIO的模式及三化培养体系,尤其协同化的育人渗透到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实践和毕业等环节中都以教学成果为中心,协同化育人方式培养学生,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弥补现有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效,以适应环境工程教育认证的需求。为了确保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环境工程专业运行良好,培养出适应现代环保产业的优秀人才,建议专业教师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企业或设计院学习,参与或独立完成一些工程项目,积累教师本身的实际工程能力。
参考文献:
大学生企业认知实习报告范文4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044-02
制药工程专业是以工程学、药学、化学及生物技术为基础学科的交叉性专业,郑州大学制药工程专业通过不断深入教学改革,提出并构建了“平台+模块+课程群”的课程体系。在实践模块中,生产实习是学科专业培养的重要环节,相关实践研究都指出:生产实习对巩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加深学科发展认识、提升专业学习兴趣、明确就业方向等一系列问题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根据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的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中的实践积累,结合制药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对新形势下的生产实习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探索。
一、生产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
生产实习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工程实践机会,但能否达到实践教学效果和目标,仍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分别来自于学校、企业以及社会。
1.校方的问题。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经费问题。近年来,由于物价不断上涨,而学校的实习经费增加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企业的选择及实习质量。问题二是参与实习师生的问题。由于参与实习的指导教师大多仅有从学校到学校的经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因此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习指导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另外,部分学生对生产实习缺乏认识,积极性不高,进一步直接影响到实习效果。此外,生产实习人数较多,集中实习虽然便于管理,但也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易造成学生被动实习的问题。
2.企业的问题。制药企业由于行业特点,在生产安全、技术保密、卫生要求和生产管理上都有极高的要求。一些企业因从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考虑,不太欢迎学生进厂实习,这就给学校造成了联系实习困难的问题。此外,即使部分企业同意生产实习,但往往提出许多限制,也对实习过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降低了整体实习效果。此外,很多企业对学生实习持保留态度,从领导到工人师傅都不积极主动配合,也影响了学生的实习热情,降低了对生产实习的积极性。
3.社会影响的问题。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以及就业取向的多元化,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一些学生缺乏专业认识,考虑到毕业后可能不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因此不重视生产实习,敷衍了事。
综上,高校迫切需要全面创新和改革。我们通过不断总结,对我院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实践证明这些实践对提高生产实习效果和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校内建设实训平台
现代制药工业不仅具有自动化、连续化、集成化的特点,而且一些原料药的生产过程还具有易燃、危险性大的特点。因此,学生在企业生产实习时难以实际操作,这是长期困扰生产实习的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院根据化工专业特点,建立以河南义马煤气化厂生产工艺为背景的校内实训平台,采用第三代仿真技术“半实物仿真工厂”建设,平台系统具有多专业共享、工厂情景化、操作实际化等特点,操作环境与实际生产的中控室相似;操作参数、故障设置、出现故障时参数的变化及处理方法均来源于工厂实际。该实训平台自2011年建设以来,每学期为包括制药工程专业在内的共计200多名化工与能源学院各专业学生开出开放性实验,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实训平台的建立和运行有效缓解了实习中难以动手操作的难题,改善了实习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实习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工程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积累,也为真正走入企业的生产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校外建设实习基地
生产实习不仅是大学生加深专业知识学习、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从校园走进实际工作岗位的过渡桥梁。建立稳定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是整个生产实习环节的关键。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先后与省内外几十家企业联合成立了“面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合作联盟”。实践证明,成立合作联盟对探索高校与企业合作新模式,提高高校工程人才质量和层次,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我们结合制药工程专业方向,与联盟中的制药企业进行对接,在培养企业人才、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扩大企业知名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企业在接纳学生实习上也主动配合,积极帮助和支持我系的实践教学,减免了实习经费。通过以合作联盟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联系实习企业困难的问题。同时,我们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不仅扩大了实习的范围,也使实习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和针对性。
四、改进优化实习模式
旧的生产实习往往会存在教学与实践脱节、实习过程形式化、实习效果不佳等现象。为了强化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实习质量,需要在实习的模式上不断改进创新,使生产实习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根据制药工程专业学科培养目标,按照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本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的模式不断改进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的具体措施分述如下。
1.精心设计实习流程。在实习开始前,指导教师首先提前与企业沟通联系,了解掌握各车间生产品种及工艺路线,并与企业实习配备指导人员协商,对学生的实习路线、实习场地等进行安排。同时按照企业生产工作计划,及时调整设计实习内容。实习内容设计上,我们根据制药工艺特点,结合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尽量设计学生熟悉从原料药到成品药的整个生产实习过程,使学生对制药过程有清晰完整的认识。
2.优化实习指导团队。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爱护学生,而且整个实习过程中,要在生产安全、实习纪律、现场指导及实习考核等方面尽心尽责。因此,指导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责任心。我们通过总结实习经验,配备了四位老师组成的实习教师团队,实习教师必须为一线任课教师,同时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加强职业观培养。生产实习是大学四年期间大学生近距离接触企业的最佳机会,因此将生产实习与职业观培养相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从而对实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我们在学生进入实习场地前,邀请企业领导、技术人员和企业内的青年大学生开展讲座和交流,从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和工作体会现身说法,让学生亲身感受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与未来择业取向,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生产实习的重要性及其锻炼价值。
4.小组生产实习。我们根据车间流程工段,通常将实习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组人数十到十五人左右,各小组分设定一位组长,主要负责日常的纪律考勤。然后各组再由一位实习专业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带队,深入到不同车间开展实习。实习过程中,各小组分别对每个工段进行实习操作,然后各小组进行不同车间的轮换,以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对每个工段进行深入实习。并且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与专业老师、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进行近距离交流。
5.综合实习考核。由于生产实习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环节,我们尝试通过综合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生产实习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表现及现场问答、生产实习报告、工艺流程图设计和笔试问卷四部分。指导教师根据四方面的表现综合打分,按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进行评定。通过采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环节中有所表现。此外,在书写实习报告时,指导教师明确要求学生应结合实习过程,写出实习感想。通过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在多个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和工程专业知识。
6.实习与课程设计相结合。将生产实习与制药工程工艺设计相结合,学生在完成生产实习工作总结后,会很快地进行制药工程工艺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其内容与生产实习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制药工程车间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刻领会洁净厂房GMP车间设计;掌握制药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设备选型、车间工艺布置设计等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从技术上的可行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7.实习意见反馈。通过不断优化实习模式,我院制药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实习,提高了对制药工程专业的认知,强化了专业知识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企业的需求,树立了更加明确的就业观。此外,指导教师对生产实习的过程进行总结,向学院提交生产实结报告。通过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面意见对实习效果的反馈,有助于我们不断改善优化生产实习模式,提高生产实习的效果。
五、结语
生产实习是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改革原有旧实习模式的不足,实践探索新形式下的生产实习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对生产实习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通过建立校内实训平台,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并不断优化实习模式,有效提高了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效果和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我们也应清晰地认识到,制药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未来的发展中还可能会出现新的课题,这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与实践模式,切实将制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大学生企业认知实习报告范文5
关键词 实习 本科 实践教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虚拟仿真
实习教学是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训练环节。对于应用型工科高等院校来说,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①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主要面向培养具备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制造和技术研发的基本技能、计算机编程及应用能力,能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科研、检验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此,实习教学一直以来都在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1 传统专业实习教学体系
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专业实习体系中,主要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其中金工实习一般设置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两周时间,主要在校办工厂对学生进行车、铣、刨、磨、数控切割和焊接等基本操作技能的实训;认识实习,一般设置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二学期,1周时间,通过到造船企业进行船舶产品建造流程、主要设备设施和企业组织管理方面的认知参观学习。进而达到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初步形成专业基本概念的目的;生产实习,一般设置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二学期,1.5周时间,通过在造船企业向企业人员深入学习交流生产技术与管理知识,进行工程基本实训。
实习有规范的教学大纲、教学教案和考核细则作为指导。为保证实习质量,聘请技术专家做现场讲解和专题技术讲座,将相关知识、理念清晰明了地传授给学生。然而,随着高校扩招和学生数量的大幅增加以及企业实习基地生产现实需求同教学需求的矛盾,导致了当前专业实习存在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集中实习时,由于人数多,在企业里出于安全原因,学生很难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此外,造船企业现场嘈杂,实习教师现场的讲解很难被全部学生接收,学生“走马观花”让实习渐渐偏离预期目标;
(2) 实习经费投入不足,实习以点带面,②造船企业各节点任务联系紧密,承接实习会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难度,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实习基地配合实习计划目标实现的积极性不高,企业生产现状与实习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没有良好衔接,③实习内容的开展缺乏系统性;
(3) 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对本专业的学习要求不甚明确,对学成以后,自己能够达到的专业水准缺乏目标,一直处于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被动状态中,学习缺乏成就感,专业学习兴趣不浓,很难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实习教学体系改革
(1) 利用学校在船舶工业的综合影响力,促成国内两大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推动下属公司和地方骨干造船企业进行实习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各实习基地的互补作用。同时,通过协同合作,进一步密切产学研联系,全面提升学科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使各方在实习基地建设中受益;
(2) 在校内建设“船舶制造技术仿真实验室”,分担现场实习压力,并使学生在现场实习前系统了解实习内容与任务。实验室建设以扩大学校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制造学科优势为目标,初期实现按照现代造船模式理论,制作大比例船厂布置和生产过程仿真缩比模型,展现船厂总布置,模拟造船工艺的流程,使学生迅速、全面地了解壳、舾、涂一体化和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的总装造船生产全过程;
(3) 引进、开发仿真平台系统,深化学科实验室建设。在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结束时,学生通过分组协作的方式利用课余时间在相关仿真平台上完成企业工程师和教师所设置的相关题目,进一步将实习过程中的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同时将此项任务完成情况记入实习成绩;
(4) 完善实习成绩考评体系。将实习纪律、态度、实习报告和总结撰写规范工整以及实习后仿真选题与协作攻关等完成情况记入考评体系。同时,对实习后学生完成相关题目时出现的好点子、好思路给予资助,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或作为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
3 实习改革进展
按照实习教学体系改革的相关举措,江苏科技大学进一步密切了同船舶行业的联系,同上海、江苏等地的大型造船企业、基地签订了实习基地共建协议,并与企业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了相关实习教学大纲、考核细则。“船舶制造仿真实验室”建设也受到了“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的资助,一期工程已经实施完毕,成为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开展之前,实习动员与任务布置,学科方向概论性课程以及学科宣传介绍的平台。图1展示了实验室局部情况。
图1 船舶制造仿真实验室局部
在“船舶制造仿真实验室”建设二期工程中,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引进了DACS精度控制系统、AVEVA Marine系统、OPTIMUS/ISIGHT优化设计软件和COMPASS设计/评估软件系统,拓展了NAPA系统功能模块,并开展了相关软件系统的培训,TRIBON M3和HD-SPD系统已经在实践教学中成熟应用。同时,制定完成了省级“船舶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计划,并获省教育厅批准、资助。
实习成绩评定体系的改革也使得同学们对专业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加实习和实践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升。此外,学校和学院还分别设立了校、院级大学生创新研究专项基金项目,制定了“江苏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意见”、“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细则”、“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科技创新基金实施方案”等制度。④实习教学体系改革三年以来,在实习仿真平台基础上完成了多项课题,其中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一项,中国大学生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设计大赛获奖三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大学生企业认知实习报告范文6
关键词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4-0064-03
1 前言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种类型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1-3]。长江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类型定位是“工程应用型”,在培养模式上做了很多新的尝试和探索。特别是在2006年实施工学交替合作教育培养模式以后,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会反响较好。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是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一种特色培养模式,分为4个单元,即工学交替Ⅰ、Ⅱ、Ⅲ、Ⅳ,4次实习分别安排在大学一、二、三年级的暑假和第八学期的前4周进行。
工学交替Ⅰ建立在学生尚未接触专业课程的条件下,为期2周,由专业教师带领到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和接受短期培训,以感性认识和听取工程师讲解为主,培训的内容包括安全教育、工程背景、厂区工艺或建筑概况等。工学交替Ⅰ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以及对未来工作单位涉及领域的初步了解。
工学交替Ⅱ是在基本学完专业基础课,还未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情况下,采取分散的形式,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联系与专业相关的单位进行1个月以上的实习。工学交替Ⅱ主要培养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在实习单位体验未来的工作环境,为自己将来就业方向作出合理选择。
工学交替Ⅲ是在学生学完专业核心课程以后,以分散实习的方式,自行联系水处理厂、设计院、市政、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进行1个月以上的工作实习。要求尽量根据毕业后可能的就业方向来选择实习单位,实习时必须参与单位的生产和管理。工学交替Ⅲ主要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所学专业知识用于工作实践。
工学交替Ⅳ是学生在单位正常上班,实际上类似于单位试用期。学生能够提前体验参加工作的感受,从而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最后的就业选择。
4个工学交替实习要求每位学生都参与,且必须做好相关的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对于分散实习,责任教师要通过电话定期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且随时解答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本文拟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面对面或者电话访谈,以及对毕业生就业后发展情况的跟踪调查等手段,探讨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对于学生就业去向及职业发展前景的影响。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课题组通过查阅学生以前的实习报告,对近5年所有年级学生参加工学交替实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数字是每个年级工学交替Ⅱ、Ⅲ、Ⅳ的累计人次;工学交替Ⅰ集中在几个单位参观实习,因此未统计。
根据学校就业办公室提供的统计数据,2007—2012年毕业的学生的就业单位统计如表2所示。
以本专业2008级入校学生(2012年毕业)为例,其工学交替实习所在单位类型与就业单位类型对比如表3所示。
分析表1和表2可得到3点结论。
1)自工学交替实施以来,学生在建筑施工和建筑设计单位的人数比例有明显提高。分析主要原因,以往本专业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都是采用集中定点实习形式,学生不能根据自己意愿和需要选择实习单位。实行工学交替以后,学生可以根据未来就业的方向自主选择实习单位。而长江大学为一般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建筑施工和设计行业工作。
2)近年来毕业生到水处理相关企业就业人数越来越少,原因是现在水处理行业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对本专业毕业生需求也比较少。另外,通过与学生工学交替座谈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去水厂或污水厂实习学到的实践知识较少,仅仅就是参观一下流程,意义不大。因此,学生去水处理相关单位进行工学交替的也比较少。
3)与专业无关的单位就业人数在逐年减少,这可能表明近年全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比较好,学生能找到专业相关的工作。
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就业单位与其工学交替实习单位类型有较大关联性,尤其是建筑施工和设计单位。而水处理相关企业之所以就业人数少,可能是因为这些学生考上了研究生,没有就业。这同时也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工学交替实习对其未来工作选择有较大影响力。
总体来看,毕业生就业选择明确,并呈现相关特点。由于一般本科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工科专业实践性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难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造成学生普遍觉得专业知识难懂的现象,进而逐渐失去学习动力与兴趣。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后,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弥补了课堂理论知识实践性不足的缺点,对专业知识和各领域未来前景发展有了自己的见解,使以后的学习目的性更强,从而就业的目标性同样会增强。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大多选择建筑或市政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与专业相关行业,部分选择考取研究生深造。毕业生就业能按照自己的兴趣以及职业规划进行选择。随着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成熟,这些特点更为明显。
3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经验体会
工学交替起初是高职院校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现在也逐渐成为部分地方普通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它与理论教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适当地进行实践可以让大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发现自己的不足,巩固已有的知识,并将它们系统地组合起来,建立起宽广的知识框架,增加对学习研究的兴趣,为以后的妥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际能力、课堂理解能力、动手及创新能力。4个阶段的工学交替实习让学生对于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知识有了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的了解,对于平时的理论教学是很好的补充。同时将学生的学习由校内逐渐转向校外,由理论延伸到实践,开阔和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对于他们以后的全方位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现在的用人单位常常会选择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而拥有一定的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强,对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是一个很好的保障。
2)就业导向作用明显。工学交替实习实施后,毕业生可选择的就业领域更宽。不同领域所需专业知识不尽相同,各有侧重点。以往在课堂上只能按照传统模式划分课时选择侧重点进行教学,学生对各个就业领域所真正侧重的专业知识也不是很清楚,依往年经验来看,很多学生毕业后还是处于迷茫的状态。
3)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工学交替中,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实际问题,了解生产设备和工艺,弥补课堂理论知识实践性不足的缺点,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不同阶段实习内容和形式的层次化和多样化,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了解当今社会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对专业知识和各领域未来前景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使得他们以后的学习目的性更强。学习的目的性增强,就业的目标性同样会增强。学生明白自己喜欢与擅长的领域,在毕业就业选择时能做到心中有数,就业目标更加明确。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实施,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完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制度,包括如何组织实施以及对成果的考核。这就要对工学交替的任务、工作流程、组织管理等方面制订严格系统的规范,建立从开始到结束的一整套实习质量监督模式;同时也要在实习影音资料的收集制作、课件开发、实习教材建设及实习方式的优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考核方面要求实习结束前每个学生都要完成实习日志和实结报告,指导教师要对实习做总结,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做好今后的实习工作提供依据。这也就要求指导教师全身心投入,面对不同智力、不同程度、不同要求的学生,能做到耐心引导、严格管理、规范审查。
二是建立广泛的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培训基地。学校要根据专业不同的方向和侧重点而严格挑选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设计、施工、生产建设的企事业单位作为本专业实习基地,以配合理论教学。参加过工学交替的学生普遍反应单位较难寻找,一方面,单位为了安全或者经济原因,不愿接受在校大学生短期的实习;另一方面,学生自身胆怯,导致不敢主动寻找实习机会,而校企合作培训基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为学校培养人才。
当前大学毕业生多数眼高手低,实践能力不强,企业需要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通过工学交替实习教学能够强化学生专业素质,提高专业水平、专业技能,增加学生就业优势;同时借机“推销”学生,让专业对口单位了解本校学生素质,建立良好印象,有机会优先考虑,通过工学交替实习搭建起用人单位与学生就业间的平台。
4 结束语
长江大学具有石油行业背景,又是一般工科院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学校的主要方向。如何将专业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结合更紧密,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是一直追求的目标。在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在重视本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爱与兴趣。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工学交替实习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导向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平歌,马东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2):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