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国防教育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国防教育总结范文1
一、实践哲学要求落实实践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军事理论课教学主要置身于静态的课堂讲授中,忽视了实践知识教育,造成了知识教育外在化、灌输化、强制化,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被动服从的状态,甚至有些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或做作业、或考证、或开小差等,总体上缺乏对教师所授知识的深入思考与探究。而理论知识归根于实践,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教育与学生具体的、主体的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理论,并最终自觉发扬爱国主义,履行国防的义务。
因此,实践哲学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从理论出发最后落实到实践中去。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如果单从书面理论出发,其枯燥与复杂性会大大降低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而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能够较好的实现从理论到到实践的飞跃,消除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强制化”、“外在化”等的缺陷。
二、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国防教育的实践活动
(一)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
大学生通过参加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在观摩、体验、讲解中不断增加对国防的了解、在结合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自我,找到课堂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契合点、个人与国防教育的结合点,深刻理解国防教育开展的意义,成为自觉推动国防教育全民化、社会化的一员。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首先,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基地作用。国防教育基地具有历史感强、冲击力大等特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革命遗址、战地观光园和其他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科技馆时,可以结合课堂中讲解地道、火炮、坦克、战例等方面内容,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其次,开展军民融合的一些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一些接触了解军人、军队的机会,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国防不仅仅是军人的职责,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义务,国防离大家并不遥远,并借此机会提高大学生爱军、拥军、参军的自觉性,主动投身于国防建设。由于军训持续时间短且四年只有一次机会,因此可以组织大学生到军队中参观体验,在与军人相处、训练中体会保卫国家的使命感与荣誉感,切实体验军营文化。除此之外,也可以参照美国在这方面的成熟经验。美国自1910年起就建立起童子军和后备军官训练团制度,并以立法进行保障。军队官兵融入到学生的户外活动中,如野营、登山等,从小开始就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渗透式国防教育。
(二)推进国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
什么是校园文化呢?校园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环境文化四部分组成。对高等教育整体环境起着一定的作用。思想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除了每周一次的课程教育之外,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渗透国防观念。首先,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电台、报刊等形式加强宣传,同时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军事爱好者协会、时事热点论坛等社团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可以组织国防知识竞赛、举办国防教育展览、定期举办国防教育讲座等,从不同侧面向大学生传授国防知识,宣扬英雄人物,可以举办户外野营、定向越野、军旅夏令营等活动,在增强大学生体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大学生一定的军事行动能力;也可以邀请政客、将军等进校园对时事热点进行讲解,提升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融入感。其次,积极开展“国防文艺”活动。有时候一部好电影、一部好的纪录片带给学生的影响比课堂听讲的作用还要大。
三、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模式探索
本文从实践哲学的本质要求出发,在反思总结现有军事理论课教学实践活动形式的基础上,尝试打破军事理论课的单一理论教学模式,提出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具体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三个方面。试图将学生获得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理性思考与情感体验统一起来,综合协调知情意的发展;辩证统一知识获取、能力培养和道德培育。具体到国防教育上,此种模式将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社会之中,突破教育等同于学校的狭隘认识,拓宽教育的时空界限,突出教育的实践原则,把教育当作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方式,改变教育的非生活化、唯理主义倾向,使教育回归生活,学生回归教学主体,在学生生活中进行国防教育。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避免社会实践教学拘泥于形式,可有可无的状况,更好地发挥内外教育资源的综合作用,形成一个整体,要始终坚持以下实践:(1)将实践教学常态化。首先把社会实践课时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并实行考评机制,把社会实践的成绩记入到期末总评成绩,或者可以实行实践成绩一票否决制,即若无此项成绩,纵然理论考试成绩再高,依然记军事理论课不及格处理;还可以与校团委、学生处等组织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将此课程列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并记有学分。其次保障实践教学的物质条件,除设置教学经费之外,学校还应该保障经费专项使用,不得挪为他用。三是将实践教学活动日期落实到教学计划的同时,明确活动地点、内容等具体细节的安排。(2)充分利用学校周边资源进行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利用当地资源或者附近省市的实践基地策划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军事理论课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各高校的军事教研室可以根据各自设计的教学目标,有目的性地选择相应的基础平台实施实践性教学活动。总之,基于实践哲学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是改变军事理论课教学理论知识的基础,希望走出一条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统一的道路,真正树立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大学生国防教育总结范文2
1 高职院国防教育开展具体要求及现状
1.1 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工作开展具体要求
学校国防教育分为重点教育与普及教育。二级学院教师和学生接受重点教育;学校后勤服务人员以及工人群体接受普及教育。学生国防教育是指对全日制在校学生的国防教育。
学生国防教育主要采取以下形式:①课堂教育。学院军事教研室专门安排在校学生接受不少于2-3周的军事技能训练和24-36学时的军事理论课学习;②课外教育。学院应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军民共建活动。
教职员工的国防教育主要采取以下形式:学校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每年参加一次“军事日”活动。通过国防教育,各级干部力求深刻领会国家学说和战争观,了解国际战略格局和周边环境,正确把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在和平环境下居安思危,自觉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
1.2 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工作开展现状
从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的实际看,很多学校只是用集中新生军训代替了经常性和普及性的教育,只是抓抓军训就算完事,“重技能训练、轻理论教学”,以“听讲座、看视频、自学等形式”应付了事,甚至不少高校没有开军事理论课。由于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于大学军事课的满意度不足50%。
国防教育工作“重学生,轻教工”。部分学校学生国防教育做的比较好,但是经常会忽视对教职员工开展有效的国防教育活动,常采取的方式大多是一年一次的民兵活动,领导班子的军事日活动得不到保障。
2 高职院青年教职工军事性素质拓展活动的具体设计
2.1 拓展活动的目的
青年教职工军事性素质拓展活动旨在增强教职工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吃苦耐劳和艰苦朴素的作风,着力推进学院教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具体要求,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对学院青年教职工进行为期一周的素质拓展训练。
2.2 拓展活动内容安排
青年教职工军事性素质拓展的内容:①中国三大条令;②军营生活体验;③队列训练;④综合拉练;⑤学习解读《国防教育法》及现代国防及国际战略环境报告会;⑥素质拓展。
2.3 拓展活动的要求
①全院40周岁以下教职工均须参加青年教职工军事性素质拓展。②做到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③素质拓展期间,利用空余时间自行组织学习讨论,书写素质拓展感想。④教职工着统一配发的素质拓展训练服,精神饱满,口令声音洪亮,动作准确、规范。
2.4 拓展活动考核方案
①参训6天以上的人员将被认定为合格学员,按照学院继续教育相关规定折算学时,按实际参训天数每天6学时计算,参训6天以下人员不予计算。②评选素质拓展训练优秀学员。在整个素质拓展训练中积极认真参加训练,成绩优秀,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并能成为教职工的表率。选取比例为20%左右,报由教职工素质拓展训练领导小组审批。
3 青年教工军事性素质拓展活动对学校国防教育的影响
3.1 对学校加强国防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
学校国防教育通常分为两大块,学生国防教育和教职工国防教育,教职工的国防教育中,领导的国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工军事性素质拓展的开展为学校加强教职工国防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它把培养教职工内部凝聚力和责任意识的素质拓展活动和国防教育活动相结合。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终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
高水平的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它能够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样,高水平的教工国防教育也是一个学校现代文明的标志,通过教职工军事性素质拓展很多原本不认识的同事都变得熟识,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内部的凝聚力。为期七天的教工素质拓展,大家生活在一起,尤其是那种服从命令,统一指挥,团队协作的项目,也会进一步提高每一位参加训练的老师自身的素质和责任意识。
3.2 对教职工主动参加国防教育活动意识的促进
高校教职工的国防教育应强调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领导班子以及中层干部的国防教育在不断的摸索中逐步形成三个“一”制度,即坐下开一次议军议武会;走出去过一次军事日;请进来上一次国防课。普通教职工的国防教育主要以民兵活动、国防讲座为主要依托。
为了进一步增强教职工主动参与国防教育的意识,在学院领导班子的国防教育形式基础上扩大了参加重点教育的辐射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工军事性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不仅仅针对教学岗位的普通教师,只要在40周岁以下的在职员工,包括中层干部、院领导全部纳入参训对象。经过了两期的军事性素质拓展的开展,教师们在后期的总结感想中的文字也证明军事性素质拓展确实对教职工主动参加国防教育活动意识的促进,甚至有教工提出来每年都参加学生军训。
3.3 对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激励和影响
国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兵源以及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纯、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也是值得每一个国防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大学生国防教育总结范文3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学生处,湖南 长沙 410205)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种全会强调深化国防教育改革,大学生军事理论课作为高校进行国防理论教育的重要途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通过研究和实践,将研讨式教学法引入大学生军事理论课课堂,设计了研讨实施步骤,提出了研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总结了应用研讨式教学法实施教改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222-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深化国防教育改革”,这对提升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国防后备力量的战略高地,更加要在国防教育改革浪潮中首当其冲,大胆创新,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乃至全民国防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中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但是,通过综合各种调查及文献资料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均面临着教师授课形式单一,课堂沉闷,授课效果不佳的问题。《大学生军事理论课》亟待改革,该课程的的课程改革路径与授课质量,将直接影响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笔者认为,要改变高校军事理论课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研讨式教学法是值得尝试的教学改革方法之一。
1 研讨式教学法概述
研讨式教学法源起于早期的德国大学,到我国之后由湖南师范大学的郭汉民教授对其进行大胆的教改实践,最后归纳改进为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研讨式五步式教学法,本文采用郭汉民教授的定义及方法。郭汉民教授认为,研讨式教学法就是将“‘讨论’与‘研究’组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具体开展五个程序即教师示范与布置任务-学生查找资料、撰写讲稿-学生参与讲课、师生共同讨论-教学总结、评价的教学方法,它不是如何上好一堂课的方法,而是贯穿于一门课程始终的方法”。研讨式五步教学法是一种以生为本,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新的教学模式,它将指导学生研究与讨论交流置于中心环节,将课堂教学,学术研究,讨论交流有机结合起来,成功地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治学方法的传授,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重视师生互动,重视教学效果的多元评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 研讨式教学法在《大学生军事理论课》中的运用
运用研讨式教学法的核心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之中,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科研实践中学会学习,收获知识,提高能力。根据郭汉民教授提出的研讨式五步教学法,结合授课实践,笔者在《大学生军事理论课》课堂上运用研讨式教学法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理论导论,小组分配
运用研讨式教学法的第一步是要对学生进行理论导论。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的授课对象为每年的大一新生,绝大部分新生在上课之前对该课程了解甚少,并且他们在高中阶段极少接触到研讨式教学法。因此,在授课的前2-3周,教师应该进行理论导论,主要是介绍开设该课程的意义,课程的主要内容,授课安排以及研讨式教学法的实施办法等。有些学生刚开始对陌生的,听起来高大上的研讨式教学法有点排斥或者觉得摸不着头脑,通过这个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个基本了解,给予学生一个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期。同时,教师还需对班级学生作一个前期调查,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座谈会等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是否有与课程相关的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教师在掌握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再进行班级分组。鉴于作为公共选修课的军事理论课无法实行小班授课制、课程内容较多,课时安排不充足等原因,小组人数控制在8-12人较为合理。分组太细,教师无法一一指导,可能还会导致课程内容讲不完的问题;分组太粗,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研讨效果不佳。除了人数控制之外,分组时应采取学生自愿拼组,教师合理调配的原则,主要是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行结合成小组,教师再根据人数、学生素质、性格等因素对各组进行微调。班级各组较均衡合理的搭配、小组内部分工明确,气氛和谐融洽是保证研讨式教学法顺利进行的前提。
第二步:指导选题、独立探索
在分组准备之后,教师需要对各组进行指导选题,指导选题的依据来源有三方面:第一是2007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第二是教学所采用的军事理论课教材;第三是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兴趣点,学生认为的难点、重点等。教师依据以上三点设置不同备选选题,选题应尽量做到既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又能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以提问、论点、关键性主题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以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选择之后可以在研究过程中对选题略加修改补充。
各组学生围绕选定的题目独立探索,这个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通过图书文献、电子文献、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多渠道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有效的分析整理、归纳提炼,为论证主题准备相关材料。
第三步: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在这个过程中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大量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再通过定期举行小组研讨、头脑风暴法等方式交流沟通,最终凝聚所有成员的智慧,以论文、演讲提纲、PPT等形式呈现各组的研讨成果。小组研讨能够拓展课堂之外的知识获取通道,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锻炼学生运用所学新知识重新分析、思考生成解决问题办法的能力,研讨过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小组成果的质量。教师在这个阶段扮演指导者或者良师益友的角色,要适时地给予学生指导,比如学生在制作课件或撰写演讲稿时教师可以给予指导或提供修改意见,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解决一些研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建立更深厚的师生情谊。
第四步:小组展示,大班讲评
部分学者认为小组展示与大班讲评是两个环节,但是笔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将两者放在同一个时间段进行的,因此在步骤设计时也对两者进行了合并。每个小组推选一位组员上台展示各组的研讨成果,每人讲述的时间约12-15分钟,讲完可由师生对主题进行提问,师生一起评议,最后由教师做讲评综述。讲评综述需指出学生研讨课题的核心要素,指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反思;对于学生的偏颇观点及时予以纠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认识和观点;提出相应优化建议,便于学生在下一次研讨课程中改进;最后还要对研讨主题进行升华,强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提高他们的国防意识。
第五步:反思总结、评价反馈
这一过程既针对学生,又针对教师,各小组学生要在大班讲评之后整理综合师生们的意见,对各组的研讨成果进行最后修改定稿,再次提交修改后的成果。同时学生还应对研讨式教学效果予以评价,对研讨过程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向教师汇报。教师首先要对所有学生在研讨式教学过程各阶段的表现予以客观评价,并将评价成绩记入学生该课程的总成绩中;其次要对研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进行反思,发现不足之处,撰写教学笔记,总结经验,以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
3 运用研讨式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研讨式教学法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但是也呈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教师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研讨主题制定不完备,主题不够有吸引力,研讨过程开展不顺畅;学生出于对军事理论课不太重视,或者对研讨活动缺乏经验等原因,研讨总体参与度不高等。
因此在运用研讨式教学法时应着重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3.1 教师应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确保研讨过程顺利开展
郭汉民教授曾说过在研讨式教学法中“教师从台上走到了台下,从独唱演员变成了导演;学生从消极的听众变成了积极的演员,从台下走到台上。教师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变身为“导演”的角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及前期准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讨前期,教师必须要从课程内容和相关知识体系中抽丝剥茧,提炼出兼顾广度与深度,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需求,有研讨价值又有吸引力的研讨主题供学生选择。与此同时,教师还需对研讨主题的子课题,即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点和问题提前了解熟悉,这是一个需要在课外花费相当时间和精力的准备工作。教师只有将这个准备工作做充分,才能在研讨过程中顺利扮演指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3.2 学生应提高重视程度,做到全员参与研讨
研讨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一个较普遍的问题是,研讨小组分工不明确,真正参与研讨过程的学生并不多,有很多同学在各小组挂名,但没做什么实质性工作,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因此,作为学生首先应该提高对军事理论课及研讨式教学方法的重视,积极参与到研讨式教学过程中来。在小组研讨中明确组员分工,避免出现能者多劳,甚至组长一人包干的情况。各小组也须在成果展示中将小组分工及分工完成情展示出来,既是对各小组成员工作情况实施监督,又能为教师对学生做出公正的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4 研讨式教学法在军事理论课中运用的积极意义
通过实践经验总结,研讨式教学法对《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授课效果产生的正向影响,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对该方法表示支持,其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4.1 改善师生关系,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研讨式教学法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张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研讨合作,解决问题,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由“主主”变为“主客”的合作关系。研讨式教学成果展示阶段,师生之间的角色互换,学生站上讲台积极表达,教师走下讲台变身听众,建立了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新型关系,进一步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4.2 活跃课堂气氛,提升了授课效果
研讨式教学法使得向来沉闷的军事理论课“一言堂”变成了“众言堂”,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师生融合为一体共同讨论、研究、评议研讨主题,营造了能够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丰富了教学形式,拓宽了国防教育的渠道,还能够激发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提升了军事理论课的授课效果。
4.3 摒弃知识灌输,全面培养学生能力
研讨式教学法能够摒弃了传统课堂里知识灌输的模式,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第一,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选定的小组研讨主题,学生必须从相关的理论知识出发,带着问题去查找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思考,讨论和研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或者论证主题的思路和方法,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第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研讨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研讨过程中不仅是组员与组员之间要沟通,组员与老师之间,各小组之间都需要沟通协调,这些都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第三,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讨式教学法采取的是点拨式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寻,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4 促进教学相长,创造师生“双赢”效果
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研讨式教学法对教师备课质量的要求和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要高于一般的教学法。为了研讨过程的顺利开展,教师需要对课程相关领域的知识做相当扎实的准备工作,这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在研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对于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等都是全方位的锻炼。对于学生而言,通过研讨,他们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取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和掌握学术研究办法,教师也可以从学生们的身上汲取到新鲜的血液,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促进课程内容的更新完善,课程方法的改进等等,最终创造师生“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汉民。探讨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
(2)曾宪皆。试析郭汉民教授的研讨式五步教学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5):121.
(3)朱承,刘聆,王新峰,黄金才,刘忠。研讨式课程改进型“五步”教学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9):61.
(4)冯梅。“研讨式”教学法在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贵州师范大学,2014.36.
大学生国防教育总结范文4
本年根据学校民防工作计划,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了《中学生民防教育读本》、《奉贤区中学生防灾自护学习手册》和《小学生民防教育读本》,在区民防办的指导下,按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民防教学教育工作。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清楚地认识到加强民防建设对巩固国防和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在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战争时期的自救和互救能力,让广大学生自觉地学习宣传民防知识,自发地关心和支持民防工作。为此,学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开展了民防知识教育。现将我校的民防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我校于3月28日至4月1日为安全教育周。活动内容有:
通过版面展示和广播讲座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地震知识,掌握好防震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
通过知识竞赛、专题讲座和观看电影,从而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在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战争时期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通过制作电子小报,让广大学生自觉地学习宣传民防知识,自发地关心和支持民防工作。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增强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掌握交通基本常识;增强中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和急救常识。
通过卡片制作,让交通安全知识带进家庭,懂得交通知识,遵守交通规则,增强安全意识。
通过逃生演练,增强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提高师生自护、自救抵御灾害事故的能力,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及时疏散,顺利逃生。
4月组织小学三年级参加民防实践体验活动,回校后每个班开展了主题班会,每个学生都谈谈从本次活动中得到的收获。
根据我区国防建设精神,为推进我区市双拥模范区的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我校决定开展国防和双拥知识的学习、竞赛活动。活动内容如下:
5月9日—5月13,各班利用午会课和班会课开展国防和双拥知识专题学习活动,学习资料参见《***民国防和双拥知识手册》。
5月17日,开展国防和双拥知识竞赛活动,6—8年级每班选派5名学生参加。
5月18日,评选出学校名次。
6月30日,在结业式中,进行“暑期预防溺水”广播宣传。
根据《***民防办公室、***教育委员会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学生民防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精神,为增强本校学生国防观念和民防意识,学习掌握必要的民防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达到人人学民防、人人懂民防,我校于9月7日开展民防知识竞赛。七、八年级每个班都认真的完成测试卷,班主任仔细阅卷,学校挑选出学校前20名学生汇报给区进修学院。
结合“全民国防教育日”,9月14日至20日为我校民防宣传教育周。活动内容如下:
通过广播讲座进行知识宣传,学生知道国防知识,提高学生防空防灾意识。
通过国防教育主题征文,学生增强国防观念,人人关心国防。
通过电子屏幕宣传,广大师生和家长了解防空警报知识,配合好市防空警报试鸣。
通过民防主题班会和观看民防教育片,学生更多了解民防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火灾防范意识,普及防灭火灾的常识,帮助大家掌握火灾逃生自救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于11月9日举行应对火灾事故发生后的逃生自救实战演练,使广大师生掌握简单实用的火灾预防和逃生自救常识,从而有效地防范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为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工作奠定基础。
12月组织八年级学生参加民防实践活动,学生认真学民防知识和急救知识。回校后每人写一份实践体验,把这份难忘的经历写入自己的人生;每个班出一份民防海报,把快乐和辛酸与全校师生同分享。
大学生国防教育总结范文5
一、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的探索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专门设立了军事理论教研室,负责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包括军事技能训练的组织实施,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考评,军事活动的开展等。在学生的军事训练工作中,统一组织重庆通讯学院的老师按照大纲统一施训,对于军事理论课,能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授课,并把军事理论课设为素质教育学分制的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军事理论课程建设体系。
(一)教学管理
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军事课设定为必修课,课程建设为教学型,列入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合理利用板书、多媒体等教学媒介,采用启发式、研究讨论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教学活动多样,坚持集体备课制度,要求任课教师应有完整的备课笔记和教案。坚持教师间的互相听课制度,加强教学互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改善教学方法。另外学校专门开设国防知识教育讲座、法制安全讲座、军事系列电影赏析、主题班会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课堂教学覆盖学生面达100%;制定了规范的理论教学管理制度,有排课表、检查督导、论文考察和成绩管理工作;军事课列入学校素质教育课程建设规划,作为办学水平评估的内容。学校对课程学生学习评价包含军事理论考查和军事技能训练评价两部分,军事理论考查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军事理论的了解情况,通过论文形式进行;军事技能训练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训练态度、训练过程和训练效果进行评价。
(二)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采取专职辅导员兼任的方式组成并成立了专门的军事理论教研室。根据学校学生规模和教师的编制情况,教研室有专兼职军事理论课教师7名,其中,讲师4人,助教3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5人,平均年龄30岁。军事理论教师熟悉大纲和教材,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组织教学;教研室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有完备的记录,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国防教育活动。
(三)教学保障
学校拥有多个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可满足200人规模左右学生的开课需要。图书馆配有大量军事理论书籍、期刊,并有电子阅览室,军事类相关书籍。
(四)教学效果
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对军事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根据自己的所学提交了军事理论课课程论文,论文整体质量良好;认真开展评教活动,学生对军事理论教师的评价基本满意。
(五)特色活动
课外国防教育活动形式多样,特点鲜明。每一项活动都做到了有计划、有措施、有宣传、有效果、有总结。
通过国防教育板报作品评比、国防教育图片展、学生国防征文活动和小班军训主题班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国防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国防意识进一步提高,在全校形成了“爱我国防、兴我国防”良好国防教育氛围。组织编写军训特色杂志《学军快讯》,每年刊发100余册,该杂志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征集优秀作品编辑成册,将“学军”活动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从数百篇师生国防教育心得体会中精选纳入其中,以此阐明军训工作的意义,报道军训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交流学员参加军训活动的心得体会。
二、对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学校对军事课课程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突出教学改革,既是顺应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要求,也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多年探索,学校课程建设中也暴露出来诸多问题。
(一)师资配备不均衡的问题
目前学校军事理论课的课堂授课任务基本由兼职军事教师即辅导员来承担,但这些兼职军事教师大部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培训,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教学大纲的把握不够全面,既把握不了课程教学的“宽度”与“深度”,又无法紧跟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致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不到较高保证。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致力于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军事教师队伍,通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军事竞赛,慢慢的提交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同时可以聘请专业军事教师担任我校兼职教师,承担部分教学内容。
(二)军事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问题
军事理论课教学虽然列入了教学计划,但课堂教学学时数上难以保证。二是师资队伍职称、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三是科研水平不高,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以上不足,我们提出了以下目标:
1.全面加强军事理论的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训练效果。
2.建立一个适应我校素质教育要求的军事课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军事技能训练的特点,采取技能训练科考核与军事理论考试相结合,对学生的军训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军事课教学的特点,在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多媒体课件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大学生国防教育总结范文6
近年来,我乡在区武装部的领导下,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征兵标准,严格执行征兵政策,严格按照区征兵办的步骤和程序,克服 了征兵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区下派的任务。在征兵工作过程中,我乡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常常使征兵工作陷入困境的问题和矛盾,针对我乡的征兵工作现状,根据调研,作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青年不愿参军入伍,甚至逃避服兵役,由八、九十年代的“当兵热”降到“当兵冷”,究其原因,我乡对此作了一些专门研究,并结合当前社会情况,总结出三点:
1、青年本人及其家长的思想意识,现在的适龄青年基本上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条件普遍较好,他们认为当兵要吃苦、受累、远离家人,舍不得自己在家里的“幸福生活”;另-方面对入伍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青年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报名参军也是很大程度上遵从家人的安排,自己当不当无所谓,其家长不鼓励,甚至不同意子女去当兵,以上这些情况都反映出应征青年及其家长的主观思想上的偏差。
2、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现今我乡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农民的生产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全乡工业长足发展的过程中,也为青年同志毕业后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条件;符合入伍条件的青年,如果家庭条件优越,又有一技之长,或是稳定工作,家人都不愿让其应征入伍,因为现在我们都生活在商品经济的大环境下,社会上都普遍追求物质利益,而依法服兵役的青年是为国家做出了一种无私奉献。
3、我乡临近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高新区工业的飞速发展及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且政府又加大劳动力培训,大部分适龄青年都可在本乡离家近的地方或外出就业,且薪资待遇较为优厚。我乡每年的征兵工作都要通过宣传、发动、上门发信函、打电话做思想工作劝他们报名参军,往往是一些适龄青年和家长不愿让其参军。
二、相应对策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青年及其家长的国防意识,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首先应充分重视征兵工作,在各类教育过程中,特别在各村各户开展思想工作中,相应增加国防征兵教育内容,其次可以结合初、高中学习的暑假军事训练工作,以及民兵、预备役训练工作,增强广大学生、青年职工的参军愿望,激发其应征积极性,结合每年“八一”建军节,“国防教育日”以及历史纪念日,合理引导青年及其社会广大群众树 立必要的国防意识,营造良好的征兵软环境。
2、健全法规,形成完备的奖惩机制
兵役法规约束力偏弱,奖励和惩处规定操作性不强,也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问题。现行《兵役法》虽然有专门的“惩处”规定,但对执行主体规定模糊,缺乏具体的处理办法和细则,操作和落实起来困难不少。往往不同地方、不同单位按照不同理解、以不同标准实施不同的做法,影响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如逃避服兵役的,各地有罚款的、处分的、批评教育的、取消招工考学招干的,也有不了了之的。而对单位和组织在征兵工作中的奖励则基本是空白。因此,适应形势的需要,完善兵役法,将奖励惩处和优抚上升到法律法规高度,提高法规制度的可操作性,以便于遵循和监督实施,是做好征兵工作的关键举措之-。应尽量以法律形式固化征兵、优抚和安置内容,使征兵优抚同时走向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3、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改革完善优抚政策,国家已有的优抚政策落实不到位,应征者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优抚安置政策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应征入伍的积极性。比如,在部分地区农村青年当兵2年所得到的优待金,比在家劳动、外出务工收入差距过大,远远低于《兵役法》规定“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标准;非农业户青年服役回来工作安置在全国普遍存在困难;有的地方优抚安置与地方人事制度改革、企业改制发生矛盾后,不是积极设法解决,而是单纯以牺牲优抚对象利益、违反优抚安置政策为代价处理矛盾。因此,当前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调整完善优抚安置政策,尤其应大力纠正现有合理政策在落实方面的偏差。一是严格落实已有的优抚制度和政策。二是改革调整优抚政策,给予参军入伍以较为优厚的经济补偿。比如,提高义务兵的优抚金标准,严格落实国家兵役法规定的“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这一标准。改革优抚金发放机制,城镇统筹,以体现和达到负担均衡。为退役人员提供应业培训和指导,在成人教育招生、国家公务员招收及一些招工中给予退役人员优先录取(用)等优惠。对退役军人待安置期间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或设立待业保险制度。对于自谋职业加大经济补偿额度,探索并实践货币化安置的有效途径,解决应征青年以及政府的后顾之忧。三是提高军人职业的社会吸引力。通过改善军人的待遇,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军人职业的社会吸引力。与此同时,加快军队改革的步伐,提供更大更宽的事业平台,吸纳更多的社会精英来军队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