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政课教育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政课教育方案范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规范化实施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有助于强化学生体育精神、顽强意志、道德品质、健全人格、爱国精神素养等的培养效果,进而完善体育教学的课程体系,更好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价值,对于高职体育课程发展与人才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总体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规范化实施,需要遵循科学的思路。首先,要明确融入目标,以科学明确的目标为导向,确定着力点。第二,要深度多元地挖掘体育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建立规范化的专项素材数据库,强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规范化实施的资源支持和保障力度。第三,要把握思政教育融入高职体育课程的规范化实践环节,加强学情分析,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将课程思政元素通过规范、有趣、有效的教学实践渗透给学生[1]。
2实践方案
2.1礼仪道德融入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的规范化实施方案
2.1.1教学目标通过武术礼仪、道德的引入,明确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突出礼仪德行的重要性,体现武术的思想内涵。在对武术礼仪、道德的实践演练中,加深学生认识,使之内化到学生思想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有礼青年。2.1.2教学方案(1)兴趣导入。在武术课程教学开始前,播放相关武术表演及比赛的视频,重点展示武术运动的精彩片段,以及赛前、赛中、赛后的各种礼仪动作,如我国传统武术表演及比赛中常见的抱拳礼、鞠躬礼、持械礼。以精彩片段吸引学生注意,同时抛出问题——武术运动员在比赛前为什么要先行礼而不是直接开始,你知道他们行礼动作有什么含义吗?籍此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入相关的武术礼仪知识,导入课堂教学。(2)课程教学。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先整体对几种武术礼仪背后的传统文化、美德内涵进行讲解。如抱拳礼以左掌四指盖住右拳,简单一个动作有着丰富的内涵: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屈拇指表示不自大,右拳表示勇武顽强,左掌掩右拳,表示“勇不滋事”“武不犯禁”;左掌右拳拢屈,两臂环抱成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以武会友;左掌为文,右拳为武,表示文武兼备。边讲解边演示,让学生感受武术礼仪背后的文化魅力。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演礼,加深认识。之后开始武术动作、技巧的教学。(3)实践渗透。通过长期实践,使武术礼仪道德由外而内渗透。教学实践中,应始终对礼仪道德进行要求,体育课开始前要进行演礼,武术展示时,要注意礼仪动作,学生自由练习时,也要强调礼仪,在教师以身垂范,持续要求,以及学生的长期坚持下,让学生养成注重武术礼仪的良好习惯。(4)考核评价。在体育考核评价中,要加强对武术礼仪、道德等要素的考察,避免仅关注武术动作、技巧,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日常学生在武术礼仪、道德行为方面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中,与考试中学生在礼仪动作、规则意识、武术道德上的表现,共同进行量化打分,作为学生思政评价的依据。(5)反思优化。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客观分析教学方案设计的科学性,通过自我反思、教师研讨,明确教学方案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针对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以促进未来教学效果的改善[2]。
2.2高职体育第二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实施方案
2.2.1总体目标通过打造高职体育第二课堂,组织开展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以多种形式引导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在无形中渗透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第二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体能素质、运动兴趣、良好习惯、积极思想精神品质、健全人格的发展。2.2.2第二课堂设计(1)测试评估,精准设计。在每学期开学对学生进行综合体能素质测试评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体能素质基础情况,为学生建立体测档案,找出学生体能素质薄弱点,了解学生整体的体能水平,及需要重点提升的方向,精准设计第二课堂活动。(2)多彩活动,多元渗透。第二课堂中的思政教育渗透,应通过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来实现。校园健康跑活动。可利用学生使用的校园手机小程序,设置校园健康跑打卡活动,学生利用小程序或APP功能每天打卡,记录运动时长和跑步步数,获得相应的积分,连续打卡到达一定天数后,可获得相应虚拟荣誉徽章,并在小程序、APP上动态健康跑运动打卡排行榜,还可在讨论版块交流运动心得。打卡活动界面每日以小贴士形式推送优秀运动员拼搏故事、励志名言、训练照片、所获荣誉,及体现体育精神的经典句子,潜移默化地将积极的思想意识渗透给学生[3]。(3)与学分挂钩,强化重视。为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对体育第二课堂的重视,发挥好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作用,可以将第二课堂的学生表现与学分挂钩,如健康跑打卡积分、勋章可以积累兑换学分,体育节参与能够获得相应学分加分,在校期间累计的第二课堂学分是否达标与能否毕业直接关联,调动学生自觉性,也让思政教育更好发挥价值。
3结语
思政课教育方案范文2
职业道德既是指从事一定职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具有的有某种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个人基于特定职业要求、原则、规范基础上所形成的对待自己职业的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和态度。职业道德教育是以职业道德为内容的培育过程,它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知识、社会公德、道德原则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一套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和态度。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均强调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可见职业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职业院校学生发展的素质。
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由于高职院校职业性、技能型、应用性的特点,使得在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加之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与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严峻,已经为我们的素质教育敲响警钟。
(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明显欠缺
职业道德素质是高职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核心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高职大学生基本都能认识到职业道德素质对将来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都充分认可职业道德的价值,但于此同时由于自律性不强导致他们职业道德素质明显欠缺。具体表现在职业道德认知水平较高,但职业道德行为能力较差。在《高职大学生道德素质及能力情况调查问卷》中显示,89.6%的学生表示,职业道德对于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很重要;92%的学生反对执业过程当中的不诚信、不敬业。说明学生还是很钦佩和赞赏职业过程当中高尚的职业道德人格的。但目前的高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个性突出、棱角分明,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在具体的职业道德价值选择上采取双重标准,例如在《高职大学生素质及能力情况调查问卷》中显示78.6%的学生面对同事的紧急情景,作为局外人不会施以援手;23%的高职学生与周围的同事不合作;45%的高职学生只有在领导要求下才与同事进行合作,这导致他们缺乏团结、协作、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作为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没有遭受过挫折和困难,也因此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高职大学生素质及能力情况调查问卷》中显示35%的高职学生在工作需要时不愿意加班加点完成工作、21%的高职学生只是偶尔会把工作中涉及的方法和资料与同事分享。此外,当代高职大学生不喜束缚,大多向往无拘无束的做事节奏,因此缺乏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在《用人单位对高职大学生的素质及能力要求情况调查问卷》中显示89%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这样的个性特征往往不被用人单位接受和喜欢。
(二)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要求明显提高
目前,职业院校学生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解决好他们的就业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职业院校的责任。大量调查研究发现,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已成为企业文化发展的核心要素,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把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衡量员工职业素质高低的核心要素。因此,现代企业把员工职业道德素质作为聘用和辞退员工的首要考核条件。在《用人单位对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素质要求调查问卷》中,就“高职院校学生亟待加强哪方面素质”问题,大约45%的企业选择了“职业道德”。当前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是职业人才,其中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职业技术,二是职业道德。所以职业道德是高职学生从业的资本。但在我们对企业的了解和调查中,发现许多企业反映职业学校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职业道德。例如:职业纪律较差,如迟到早退、违反规程;缺乏责任意识,如工作马虎、不负责任;劳动不诚实,如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不肯吃苦耐劳,如“干一行怨一行”而频繁“跳槽”等,这些都是缺乏良好职业道德的表现。综合以上两方面,在人才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对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从思政实践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与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思政教育中的优良道德品质教育、正确价值观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础。基于思政课与职业道德教育之间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关系,所以教育工作者因努力发挥好思政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在思政实践教学中加强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一)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职业道德的养成不是简单地说教,它需要在职业道德的训练和职业道德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思政实践教学的形式使学生有机会在参与实践的同时进一步感悟、体会了解职业道德的理论知识和它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实践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态度,还会使学生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熟悉理论知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开展实践教学能提高他们对思政理论知识的认同感,并乐意参与其中。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能提高思政课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有效性。
(二)在思政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1、改革思政实践教学课程方案,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以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为平台,搭建不同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方案。由于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企业招聘员工必备的素质,所以在思政实践教学中应该设计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的课程方案,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思政教育的极为重要的地位上。在思政教育中的优良道德品质教育、正确价值观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内容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础,所以在思政实践教学中,要搭建以上诉内容核心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为平台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不仅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还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因此它是所有高职院校学生因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高职院校的主要特征就是职业性,因此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实际要求,以大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搭建不同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方案。有针对性地引导,提高思政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以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会计专业要开展以“不做假账”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旅游专业要开展以“服务大众”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计算机专业要开展以“创新严谨”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制药专业要开展以“及时、优质、高效”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汽车维修专业要开展以“专研业务”为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只有将不同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培养出了解本职工作、热爱本职工作、专研本职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2、整合思政实践教学内容,以专业职业道德要求为实践教学内容的依据,进行模块化教学。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中,以职业道德为内核,把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设计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相衔接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实践模块。(如下表)这样不仅可以将实践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可以在思政实践教学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开展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
3、以专业实践为平台,实现职业道德教育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专业化。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将专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理论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专业实践,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最有效途径。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只有在职业道德规范理论学习下,在专业环境熏陶和道德实践中才能得以形成,并最终发挥作用。所以在思政实践教学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充分利用专业实践,在专业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感悟职业道德、践行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体验中,感受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体会从业精神的内涵。
4、多举措并举,以多种教学手段夯实职业道德教育思政实践教学的土壤。在思政实践教学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发挥多种教育手段,运用多样教学资源,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促使学生更自觉地融入职业角色,践行职业道德。例如:可以开展职业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演讲比赛;可以聘请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涌现的劳动模范或我院优秀毕业生进行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可以组织学生设立以宣传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大学生就业社团;可以精心设计学生互助和为校园、社会献爱心的服务活动;还可以走出校门带领学生去各行各业了解参观,让学生了解各行业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锤炼了学生爱岗敬业的思想品质和团结、向上、自强的奋斗精神。
思政课教育方案范文3
(一)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的主体内涵
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是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具体实施的运行方式。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是在吸取研究性教育教学核心理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具体操作步骤的结构性整体,是一种既体现思政课教学规律又体现研究性教育教学规律的实践教学范式。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内在结构由“菜单引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三位一体构成。其主体内涵是:“菜单引领”,即以问题为源头,围绕问题引导大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主体”,即以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提升道德素质为本体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教师为主导”,即以教师为后台推手和规范的制度管理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运行。三者内在逻辑联系严密、运行分工明晰、功能互补性强,共同作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二)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学理依据
任何教学模式都必然意蕴着一定的教学理念和精神,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也不例外。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蕴育研究性教育教学理论的核心要义。从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看,该模式被植入了研究性教育教学理论,两者具有相同的理论价值契合点。
第一,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意蕴着研究性教育教学理论主张的教学过程应是引导学生源于问题、围绕问题、探究问题过程的思想。西方启发教育理论的创始人古希腊教育学家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又称“产婆术”,是研究性教育教学理论的奠基之作。他认为教学不应该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与学生诘问、交流和争辩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怀疑自己的原有观念,一步步激发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过程。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了“发现学习”。他认为教学“不是教他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他自己去发现学问”①。卢梭在这里提到的“发现”,包含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无论是苏格拉底的“问答法”,还是卢梭的“发现学习”,都提倡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赋予学生实践的过程就是探究实际问题的过程,它主张实践活动源于问题,以问题(即菜单)引导学生深入火热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观念。
第二,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意蕴着研究性教育教学理论倡导的自由选择的精神。卢梭倡导并建立的“自然教育法”,主张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过多的干预。这一观点的依据是“在所有一切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②。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自然法则,即尊重人的自由权利,能够依据努力而实现自己的意志。“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秉持卢梭“自然教育法”的精髓,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唤醒学生与生俱来的欲望和好奇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专长、爱好像在菜单上点菜一样自由选择实践活动的主题、自主决定实践活动的方式、自主策划实践活动的过程、自主选择实践结果的表达方式,并自主评价实践效果,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和自主决定的权利,赋予学生极大的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意蕴着研究性教育教学理论倡导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意义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和过程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一个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他指出:“教某人学习这些学科,主要的并不是要他记住那些成果……而是要使一个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使他考虑问题时像一位历史学家所做的那样,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认识是一个过程,绝不是一个结论”③。在布鲁纳看来,认识过程既是探究过程又是自主意义建构过程,他还突出强调了意义建构过程的主体性。在“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中,学生将探究问题和自主意义建构合二为一,在探究活动中自主完成理论认知的意义建构。
第四,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意蕴着研究性教育教学理论倡导的教育应该在敞开的空间进行的思想。研究性教育教学理论的鼻祖苏格拉底在“问答法”教学中不预设任何前提,对话结果也常常是没有确切的定论,对话的过程是让学生敞开心扉自由思考、自由表达,在自己的怀疑、思考、否认中不断向结论推进。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在这一点上与研究性教育教学理论不谋而合,它鼓励学生到社会广阔的天地体验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价值和魅力。实践前不设任何前提假设、实践中不设框架完全随学生活动情况推进、实践后总结评价不设标准和结论。
二、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内在工作机制的建构
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包含三个系统——菜单库设计、学生自主实践、教师辅助指导,其模式的主体框架设计如下:
(一)建立菜单库——突出“问题探究”的工作体系
菜单,即项目、主题、问题、任务的统称。菜单库,即是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涵盖了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高校五门思政课课程的重要理论问题,它是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对应、相融通、反映思政课五门课程教学规律及逻辑关系的,可供学生备选的实践活动项目库。菜单库的建立指教师将思政课五门课程的基本理论观点转化为学生可以操作的实践活动要点的过程,它实现由理论教学体系向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对接,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菜单设计工作体系中,教师要将“问题探究”置于核心地位,要强化问题意识,对问题要有设计,要使问题成为实践活动的载体,这是在“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中实施研究性教育教学理念的关键。为此,需要将菜单设计成类似科研课题那样的项目申请书,赋予“菜单”和科研课题项目申请书同等的功能,为学生实践活动保驾护航。菜单设计应包含以下六个要素:
一是实践活动要探究问题的理论依据,它是与思政课教材相对应的理论要点。具体操作是先将教材内容梳理整合,形成理论专题或模块,然后对应每个模块或专题设计出若干个菜单,由此形成的菜单紧扣教材内容,不偏离教材内容,点面结合又不疏漏,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符合教育部对高校思政课的基本要求。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实践教学菜单库设计为例,我们先将教材的理论知识点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部分内容进行分解,分为思想活灵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六大模块,依据每个模块的基础理论相应设计出若干个实践项目。
二是实践活动要探究问题的现实依据。菜单设计应该紧密结合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只有让学生在现实灼热问题中探究和感悟,才能促进他们思考和提升,任何离开社会现实的菜单实践教学项目,是不会激起学生兴趣的。如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中国未来四年发展的基本走势,我们针对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形势,以“菜单式”实践教学的方式设计并申报了广西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项课题——“美丽南宁行——南宁市生态文明建设状况调查”,让大学生在调查南宁市持续5年“一江四湖”治理中,感受南宁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生态之美,从而体会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价值和魅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为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学习、不断实践的热情。又如针对雾霾天气持续扩大,人们谈霾色变的现实,我们设计了调查南宁市近一个月来的空气质量指数PM2.5及其走势,剖析指数变化的成因,提出防霾治霾的对策。同学们在“雾霾”这个现实问题的引导下完整经历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达到了实践教学的目的。
三是实践活动探究的现实情景环境。党的创新理论必然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因此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必须回归现实世界。在具体操作上,要从现实社会中找寻与理论知识点形成和发展的真实环境,不能再现的真实环境的可以创设虚拟环境。在菜单设计中要坚守的原则是,教师只给问题情境不给问题,问题应该由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找寻。
四是实践探究活动大致思路和实施步骤。在菜单中粗略地描述实践活动的线路图,告知学生科学规范的调研活动应具备的要素,给学生实践活动提供一个大致过程参考。
五是实践探究活动的预期成果,即调研报告和PPT。确定活动预期成果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注意收集哪些材料。六是完成实践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列出完成此实践活动应必备的条件,如文献资料、需要的人力、物力、时间、场地等。上述六点中,前三点的设计反映了实践教学在思政课教学内容层面思想性、政治性的特点,后三点设计反映了实践教学在技术层面操作的特点。菜单的设计及菜单库的建立是实施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举措。必须坚持以问题探究为核心完善菜单库建立的工作体系。
(二)学生自主实践——突出“自主探究”的工作体系
在菜单实践教学模式中,自主实践是基于菜单引导基础上的大学生自主构建的过程,是大学生将自己在理论课堂习得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自主地付诸实践,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对未知的求知,对已知的求证,对虚知的求实”,通过实践活动的历练重新建构自己的思想道德的认知体系。这个过程与理论教学不同的是,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是教师从外部“灌输”,而是学生将从教师那里获得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与自身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经验有机整合而生成新的知识体系,达到“知行合一”,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说这是由粗浅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完成这样一个实践教学过程,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和主观能动性,因此这一环节工作设计的重点在于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努力求证。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其主体作用贯穿在实践前准备工作、实践过程的体验工作、实践后的总结、反思工作上,具体工作内容如下:实践前的准备工作,学生要完成诸如选题、组队、策划、分工合作、制定方案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一是选题。学生像在菜单上点菜一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关注点从菜单库中选取一个主题,或者自选菜单库以外的主题来开展实践活动。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特色就体现在吸取了菜单选择的精华的这个意义上。二是组队。学生根据同学的友情和亲疏度确定实践的合作伙伴,由此组建志趣相投的实践活动小团队,有利于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三是策划。根据选题找出实践活动的切入点,分解选题的几个分要点,大致确定实践的几个步骤。四是分工合作。团队小组成员根据选题、个人的特长安排每个成员在实践中所要承担的工作,要求各成员各司其职,团结一致搞好实践教学活动。五是制定方案。团队成员查找各种文献资料、咨询任课教师,确定实践的时间地点,在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目的和充分理解选题意义的基础上,制定和撰写实践活动方案。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上述实践前准备工作做得越扎实,实践教学的成功率越高。实践中的体验工作,即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专题研究、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形式进行自我体验、感悟和自主建构意义。在这一实践关键阶段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包含两个方向的过程:一是自我体验和感悟活动,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理论的真理性、体验所学理论的魅力、感悟所学理论的真谛,使理论教学效果得以延伸、拓展和深化。二是自主建构意义活动,这是思想的历练和升华过程。学生将实践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收集起来,通过知、情、意的心理机制的作用,在思维中与原有认知结构中合理的成分进行消化、加工和整合,重新建构出新的思想道德认知体系。
实践后的总结和反馈工作,即总结、评估和反思,反馈、交流和展示。一是总结、评估和反思。学生将实践活动中收集的文字、图片、数据、采访录音、录像文献等资料加以整理、归纳、总结出结论,撰写调研报告和自制PPT作品。学生的调研报告和自制的实践作品凝结着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总结、反思、评估,反映了学生的收获和成长。二是反馈、交流和展示。实施“小组——班级——年级”三级展示交流制度。首先在班级里展示各小组的实践作品,评选出最优作品参与年级作品评选活动。其次将各班评出的最优实践作品汇集评比出年级优秀实践作品。这种由学生自主交流展示作品的制度实际上就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制度,它弥补了实践活动中由于每个小组只能选择一个主题开展实践,其他主题无从学习和体会的缺陷,使学生在同一时间内间接学习了其他小组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教训。由学生自制实践作品荟萃而成的精品库成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极好教材。在学生自主实践这一环节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教师主导实践——突出“支撑探究”的工作体系
教师主导实践的工作体系主要通过建立指导教师规范化操作系统和支撑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管理系统来实现,教师的指导是实践教学的技术支持,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实践教学的保障支撑。
1.建立思政课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规范化操作系统。传统教学中,教育者以势相示,受教育者被动相迎,教育者是中心、权威。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重塑教师的角色,重置教师的地位。教师由前台一线的操控者隐退为后台推手,并通过建构一系列保障制度来推动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具体工作内容:
第一,要求思政课教师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一个问题中,以菜单引导和激发学生在实践中探究问题、求证问题、解决问题。在设计菜单中通过软硬两方面手段激发学生的欲望和主动性。软性激励手段,一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贴近学生实际来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所要选择的问题情境有好奇心,能提出问题和自主反思,具备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二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自制实践作品。硬性约束手段:要求学生通过独立的或协作的实践活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并将实践成果制作的实践作品作为考核学生实践成绩的依据。
第二,思政课教师在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扮演着“顾问”、“辅导员”、“观察员”的角色。在实践前学生确定主题制定实践方案阶段,思政课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提供建议、答疑解惑,审核计划,把控方向。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实践计划执行的“咨询员”、行动操作的“辅导员”、矛盾冲突的“协调者”、探索创新的“鼓励者”、安全实践“监督者”的角色。
第三,思政课教师掌握着实践活动效果的评价方向。教师既关注学生实践结果的考评,即实践作品,也注重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考评,尤其是学生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如克服困难、勇于探究问题的意志力和勇气的考评。
2.建立“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机制。“菜单式”实践教学的管理模式是“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专业课实习实训,二者同步实施,统一管理”,该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工作内容有:
第一,建立规范化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把社会实践教学纳入思政课教学计划当中,制定完整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包括规定具体的实践教学课时(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的思政课实践教学16个课时的规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和实施细则。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统一安排在每年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期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习实训结合起来,在专业实习实训的同时开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这就明确规定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时间空间,确保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全员参与,以及规范化的有序进行。
第二,建立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协调化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教务处、学工处、各系部、团委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管理的,社科部联合系部组织实施的,任课教师具体指导,学生在实习实训中自我体验、自我教育的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
第三,建立稳定的内涵丰富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习实训相结合,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就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地,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稳定的实践基地,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实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载体的阵地化。
思政课教育方案范文4
行动计划项目(任务)的通知
各高职院校:
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 2020 -2023年)》任务(项目)承接情况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21〕 1号),现将我省高职院校承接的任务(项目)予以公布(见附件), 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实施好《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 案》的具体举措,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我省经济社 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措施。各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把行动计划 作为“十四五”学校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的重点工作 来抓,加强领导,建立机制,明确责任,确保建设取得实效。
二、 制定方案,狠抓落实
各院校要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任务(项 目)管理平台”确认的任务和项目,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政策措 施、时间表和路线图,落实支持经费,加大政策供给"并将《行 动计划》与“十四五”事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保证 任^^一(项目)落实。《行动计划》承接的具体项目(任务)依托安 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请各校于2021 年5月1日8:00-5月30日18:00登陆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 管理信息系统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板块提交实施方案、各项目(任 务)的建设任务书和分阶段实施进度表。
三、加强督促检查,开展绩效评价
教育部将《行动计划》执行情况作为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 的重要内容,将实,施成效作为国家新一轮重大改革试点项目遴选 的重要依据。各院校要进一步明确任务、强化责任、细化措施, 加强任务(项目)建设的执行力和监督检查力度,扎实推进《行 动计划》任务(项目)实施,确保《行动计划》建设进度、建设 资金和预期目标按照方案实施。各院校于每年12月底前,对标 实施方案、项目(任务)建设任务书和实施进度表开展任务(项 目)自查并撰写自查报告报省教育厅,并按相关要求在管理平台 上填报任务(项目)年度工作进度及相关绩效数据。我厅将《行 动计划》执行情况列入市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并对 各院校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适时年度绩效报告。《行动 计划》任务(项目)的实施绩效将作为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 指标和现代职业教育提升计划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行动计划》 实施结束后,我厅将根据各校备案的行动计划总体实施方案、有关任务(项目)目标任务和实际建设成效,依托省级质量工程管 理信息系统对任务(项目)的建设结果进行验收认定,并公布结果。
联系人:任雯君万林,联系电话:0551-62815925,邮箱: ahgj_wl@126.com。
附件:安徽省高职院校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承接任务(项目)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承接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项目(任务)情况
序号
工作任务
承接数量
预计投入经费(单位:万元)
省厅审核情况
牵头部门
汇总
学校自筹
2
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
--
15
15
通过
组织人事处
3
3.3
遴选100个左右德育特色案例
1
10
10
通过
思政部
4
4.1
培训10000名左右德育骨干管理人员、思政课专任教师
2
6
6
通过
4.3
分级培育遴选1000个左右思想政治
课教学创新团队
1
10
10
通过
4.4
10000个左右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
1
10
10
通过
4.5
10000个左右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
课程思政教育案例
1
10
10
通过
11
11.1
遴选300所左右省域高水平高职学
校
1
300
300
通过
教务处
11.2
遴选600个左右省域高水平专业群
1
30
30
通过
16
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
--
30
30
通过
41
遴选一批国家“”教学名
师
1
15
15
通过
42
遴选36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1
30
30
通过
43
43.1
遴选10000种左右校企双元合作开
发的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1
15
10
通过
46
遴选1000个左右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
1
10
10
通过
50
面向公共基础课和量大面广的专业(技能)课,分级遴选5000门左右
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
5
5
通过
思政课教育方案范文5
关键词:创新素质;思政课;实践教学;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2-0064-02
21世纪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说到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并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是中国在知识经济时代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的基本条件。因而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既是社会进步、时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迫切需要。高校思政课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学生的发展诉求,在教学中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一个核心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人们不断要求教育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都解放出来。”然而长期以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注不够,有时甚至抑制一些喜欢独立思考、标新立异的学生,偏重于培养“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价值重视有余, 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的培养关注不够。“05方案”实施以来,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素质, 使他们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应该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独特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培养大学生创新的觉悟、创新的情感、创新的意志,还能够培养大学生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智慧,同时指引着大学生创新的方向。而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深化。实践教学在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等方面,都具有比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独特优势[1]。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现阶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受大班额教学的限制,教师处于主动灌输和引领教学的地位,学生主要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而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常处于主动探索的状态,在活动中真正获得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导和参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受教学时间和教学场地的限制,很难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思政课每项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通过个人创意、小组合作、团队竞争,发挥出每个人的创新潜能,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在竞争与合作中,不同程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给大学生提供更大的创新空间
创新需要一定的空间,而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真正留给学生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并不多。实践教学很多利用学生课外时间,场地也不受限制,形式更加灵活,学生可以自由掌握的空间大大增加。有了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就能够各展所能、优势互补,大大增强创新的热情。
二、基于创新素质培养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内容[2]。其中,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综合体现。创新能力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水平,以及创新主体的经验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紧紧围绕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开展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形式。
(一)以激发创新主体意识为目的,借别教育创新实践教学
创新主体意识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大学生只有被激发出积极的创新意识,主动自觉地参与创新过程,才可能产生创新活动。性别教育针对不同性别的社会期待、社会角色、性别优势开展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了解和认识。思政课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开展性别教育,强化性别主体意识,继而激发创新主体意识。例如针对女大学生可以布置“我最欣赏的女大学生”节目制作、“最美女性大家谈”专题论坛、“现代气质女性之我见”宣传展览、“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吗”辩论赛等实践教学作业,通过让学生去思考、搜集、对比、筛选、点评、概括等,获得对自身性别的认同,从而激发女性主体意识,克服潜在的被动服从心理,主动投入创新的实践活动中去。同样,针对男大学生也可以布置类似的性别作业,通过性别角色的认同和学习模仿增强创新主体意识。
(二)以启发创新思维为目的,借鉴同伴智慧创新实践教学
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中介,创新思维要求在思维过程中, 破除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式,积极采取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联想思维等思维方法。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任务,充分借助同伴教育的力量,多角度碰撞学生的固有思维,促动学生的创新灵感。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可以结合第三章开展“我的人生”“我的大一生活”等征文比赛活动,学生通过同伴之间不同的选择,对比别人解决困难的态度,从而启发自己的人生道路,改变自己旧的思维模式;结合绪论部分和第一章开展“我的职业生涯设计”“我的理想”等设计大赛或演讲比赛,促成学生对未来思考的创新;结合道德和法律部分开展“道德之我见”演讲比赛、“老人摔倒扶不扶”辩论赛等,通过对社会现象多角度解读,对道德法律的不同理解,触动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创新道德法律思维。
(三)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借助任务驱动创新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决定了创新活动的最终成功。创新能力由多种能力构成,包括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灵活应变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借助任务驱动以分组完成的方式多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布置“网上红色之旅”“我爱我家乡”等任务,请学生担任导游,规划线路,介绍景点;布置“心海拾贝”杂志、博客撰写任务,让学生尝试担任编辑、策划、博主、作者;布置“时事魔镜”“一周有话说”等主持栏目,请学生担当主持人、节目策划、撰稿人等;还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布置相应任务,如服装设计专业可以布置“中国风”服装设计展;多媒体与网络制作专业,请他们制作“大学生道德、法律”网站,承担网站编程、美工、设计等职务。以上种种完成不同职业任务、担任不同职业角色的实践教学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的途径
(一)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
思政教师是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引导整个创新过程、激发学生创新热情的主体。思政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掌握相应的创新理论和创新方法,同时不断拓宽学术视野,善于吸收和综合各学科的最前沿知识,把握时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才能不断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多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看世界[3]。思政教师可以逐渐积累创建一个实践教学创新实例库,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在案例库中储存几个和学生专业相关、反映时下热点话题的又能与思政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的实践教学案例,这样搭建出来的案例库既方便教师相互借鉴,又容易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灵感,不断完善创新方案,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服务。
(二)改革考试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学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创新活动的全程参与者。他们的参与热情、积极主动、认真实践都是保障教学的最后成效和创新成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时并不主动,特别是一些小组完成的作业,有些学生更是全程围观,出力甚少甚至没有参与。考核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运用考核评价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是推动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考核无关,则部分比较功利的学生就不会积极参与。所以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必须加大实践教学成绩在整个考核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教师在考核时除小组成绩外,还要综合评价每个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实践参与程度、成果创新贡献等。
(三)学校应创设宽松环境,支持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表面上看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相对轻松,但实际上任务量要大大多于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前方案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主持、活动后的总结概括和收集整理。但是当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和工作计量办法,并不利于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时间和精力创新实践教学。同时一些实践教学活动,需要一定的场地、资金、人力和物力,这些都需要学校给予大力支持。高校应该高瞻远瞩,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对教师工作量的计量和考核增加其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所做的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安排要更有弹性,为教师的校内外实践提供便利。高校还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培训和再教育,搭建各种创新教育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赵卿敏.论创新能力与实践教学的关系[J].当代教育论
坛,2004,(11).
[2]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
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
思政课教育方案范文6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要从当下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需求,从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寻求改善,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改革既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又要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这就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因此,课题组基于前期问卷调查的研究内容,在学校积极扶持下,考虑本校高职生的学情及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点,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的必然性
(一)网络信息化助推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其中尤其以移动网络技术、课堂媒体技术、网络云计算等为代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一国教育水平中的作用。美国在1993年率先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指的是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于教育中。由此开始,一些国家逐渐实施了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方案,我国也从1994年开始大力倡导实施教育信息化。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职业教育也进入教育信息化时代。(二)“网络课程”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2012年,“慕课”出现在美国,它以信息化技术为主要载体,并且迅速席卷全球,标志着教育进入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高校思政课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模式不利于学生自由学习,“慕课”突破了时空制约,采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在平台上共享学习资源库,用户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章节的限制,提升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更满足高职学生碎片化学习需求。通过网络信息化技术,师生间、学生间可以方便地互动交流;同时存储下师生互动的相关数据,便于实施学习效果、行为的综合梳理,较好地推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三)混合式教学模式自身具有的巨大优势。虽然网络学习提供了开放的网络资源,更有利于知识传播,但这种网络学习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学习。因为网络学习在实施中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反馈,对学生深入学习知识不利,这就不容易达到既定的学习效果。同时传统课堂学习促进了师生的互动沟通,实现了教师对课堂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控制,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等。混合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学习结合起来,使其相互融合,达到优势互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得更好学习体验。
二、基于网络环境进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的重要性
(一)实施教学新模式,助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效性改革。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优质教育资源库,借助网络信息课程,优化整合面对面授课的传统教学与在网络平台上的在线学习,实施教学模式的新设计。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研究包含“慕课”、“翻转课堂”、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新方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依托高质量学习资源实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的教育教学变革,这有利于推进高职院校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课堂教学,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二)助推高校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为高职信息化改革提供支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中,需要依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微课”、“慕课”、“移动学习”的出现使创新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建设一批能够充分体现课程特点、开放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的思政课程成为必然趋势,这必然会推进网络课程的建设。而在教学中综合运用“慕课”、网络教学平台等方式,对传统教学方法产生巨大冲击,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为混合式教学的研究拓宽渠道。(三)促使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状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混合式教学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化手段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满足学生交流的需求,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考虑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成绩考评方案等方面的表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促进了高职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推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三、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新举措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1.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线上:依据在线网络学习的理念,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习任务,包含教师课前拍摄的微课、短视频、课堂录像等网络课程资源、指定提前学习的网络课程,高职生需要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先预习观看相关视频,再进行在线测验,做课程相关习题作业,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在线学习状况,实施课堂现场教学的新设计。线下:把握课堂学习主渠道,加强课堂学习管理,组织学生小组学习、展开讨论、展示成果及小组互评等活动,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解答学生学习中的难题,掌握好学习进程。2.基于丰富的网络教学平台资源,构建混合式的学习新模式。学校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力度,投资改造学校的网络环境,达到网络覆盖大部分教学区域,最大程度满足高职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支持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高职生添置移动学习设备,如笔记本电脑、iPad等,利用好手机APP。无条件购置电脑的学生,学院提供机房免费学习。特别对部分老教室进行网络改造,创设学生学习环境,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3.打造一支适合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师团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网络课程设计水平。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上的欠缺,学院以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重点,通过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系统进行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通过组织教师在线自主学习、专家专题讲座、校内校外培训等方式,建立长期信息技术培训机制,提升思政教师信息化水平。促使教师及时更新网络信息技术,更好地驾驭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二)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实施思政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后,高职生的学习状况产生了很大变化。1.在线学习人数增多。学生线上学习、做测试、线上讨论、课上课下互动、完成作业,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2.学生考核更加公平。成绩透明化,整个学习过程都有记录,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也是公开的,使学生对自身学习效果开展科学有效评价更为方便。3.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学习热情极大提升,在学好规定课程内容外,甚至有部分同学通过网络选取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进行深度学习。总之,通过相对系统的培训与自身努力,思政课教师越来越适应现代课程设计与开发,从整体上实现了对信息化教学先进理念的精确定位,提升对教学设计方法、视频设计技术、“翻转课堂”技巧等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利用微信等新媒体的能力等,较大提高了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
四、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反思
(一)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需要不断加大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力度,大力提升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能力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需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课程整体设计效果直接受到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水平的制约,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做好。思政课教师的年龄、业务水平、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与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不适应的状况,需要加强学校专项培训与单独跟踪指导。(二)陈旧落后的网络教学平台软硬件,滞后的新设备配备都制约了线上课程后续开发设计。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应用受限于学校网络速度、理实一体化上机教室数量、使用时间长短等软硬件条件,如果网络速度较慢对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达到最终学习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机房使用时间不足,也直接影响思政课网络课程的学习,所以要加强学院网络建设和机房维护等软硬件建设,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三)在思政课学习中出现过度娱乐化现象。在实施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中,一些教师把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娱乐化,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表现娱乐内容,整个学习过程缺乏知识点的嵌入,出现课堂学习效率不高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网络流行语言,带来课堂语言不规范、课堂气氛不庄重的后果。针对上述问题,在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好娱乐手段,不能出现过度娱乐的情况。要立足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坚持思政课的教育意义,又要贴近学生个体发展。这就要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行修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保证教学效果,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五、结语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中,构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非常好的一种尝试,在实践教学中依然还有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索与创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伴随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也会不断挖掘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创建新的教学模式,这必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升,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新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14,3
[2]苑秀芹.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理论研究),2015,1
[3]许永华.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影响[J].现代教育,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