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的影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经济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经济的影响

旅游经济的影响范文1

关键词:旅游 经济 发展

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种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发展旅游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一、旅游经济的作用

1.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平衡收支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作为国家支付手段的外汇,其作用日益显著。作为外汇收入的旅游业在国家创汇,平衡国际收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已经为各国实践所证明,为人们所认识。

2.回笼货币,积累资金

旅游收入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对于国家回笼货币,积累资金起着积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在群众手里的节余资金超过2万亿人民币,而且每年以30%左右幅度增长。如何引导消费,更有效地回笼货币,渠道很多,而旅游就是一个新的渠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闲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和消费日益迫切。

3.增加就业机会

由于旅游业促进了许多行业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就业机会增多。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业,它不但能直接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能间接地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按国际的习惯测算,旅游业直接就业与间接就业的人员比例大约为1:5。每增加旅游业的一间客房,可以直接提供0.75的就业机会,并间接地为2.5人在有关部门(饭店、商业、交通业)提供就业机会。目前,我市直接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数已达3万之多,间接的达2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二、发展旅游经济的途径

1.借鉴国际旅游经济的发展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凡与旅游经济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我国目前因财政困难,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而且近几年不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面,对与旅游经济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是可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时期内改善我国的旅游环境。

2.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宏观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经济业,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因受国家高度保护的影响,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因缺少各种设施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以致服务质量普遍低下,导游素质差。为全面提高旅游业与相关服务的质量,应加强宏观管理,严肃纪律,提高企业和有关人员的素质。其中,特别对国有旅游企业,首先要转换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然后把企业推入市场,取消特权和保护,使企业能在市场机制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者,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并按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促进旅游企业提高服务质量。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1.加大生态旅游发展

生态旅游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确保旅游事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共存、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同时也包括到森林、海滨、乡村这样一些生态环境好,让人可以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的旅游方式。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很大发展,但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我国目前有近四分之一的自然保护区遭破坏,有十分之一强的旅游景观出现旅游资源退化,有些地方甚至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青藏铁路开通带来的旅游热潮,向人们打开了我国最大的绿色净土,若不注意生态环保,这块净土终将消失。发展生态旅的关键在于节省资源,保护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态平衡。

2.促进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是指以景点内涵的历史、文学、艺术、民俗风情为主要观赏对象的旅游方式。文化动机是旅游者最重要的旅游动机之一,旅游活动主要属于精神文化活动的范畴,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更具精神人文和心灵感悟性,能使人得到更多的教益。一流品位的山水和自然景观,也都在不断加工中被注入、融合了文化因素,并因此而大大增强了其审美价值。如果没有了那些早已融入了它们肌体风骨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诗词文章,楼台亭阁、殿堂庙宇、碑刻雕塑、民俗风情等等,那么它们的价值、品位和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是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形成特色突出、层次分明的各级各类文化旅游产品。

3.发展特殊群旅游

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相当一部分农民会成为旅游市场的消费者或潜在的消费者。他们的旅游以城市风光和游乐项目为主,对吃、住、行的要求不高,只求开心、新奇。和一般旅游者不同的是,他们不但是旅游者,还是农业生产的经营者。如果能在旅游的同时,还为他们设计一些先进农业生产的观光,农产品信息的交流,会更受他们的欢迎。大力开发农民旅游市场,设计适合他们需要的线路、项目,为他们提供耐心热情的服务,我国这样一个人数最大的群体,会逐渐成为旅游市场最大的顾客群。这不但对发展旅游业,更主要的是对提高农民群体的文化素质,都有极大的意义。

旅游经济的影响范文2

关键词:旅游经济 因素 发展

2007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三大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旅游业总收入1095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2.6%。《公报》显示,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继续稳步发展,主要统计指标同比均有所增长:其中,入境旅游人数达13187.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5471.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19.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2007年,我国国内旅游继续强劲增长,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维持两位数的增长。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 0%。上述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中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究竟应当如何认识旅游经济问题?究竟什么因素在影响旅游经济?

一、关于旅游经济

旅游经济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旅游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全新的问题;从国家经济的角度,研究旅游经济,更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实际上只要有旅游业存在,旅游业就有一个问题。但是,旅游经济不是旅游,却又大于并高于旅游。而旅游经济则是国家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旅游这个行业发展的,是旅游经济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说到底,旅游经济问题就是旅游经济发展问题.而且是一个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影响国内旅游经济的主要因素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影响旅游经济的主要因素应当是影响国家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政府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旅游自身因素,它们发挥不同的作用。

1、政府因素

首先,政府对旅游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旅游经济的壮大程度。一个国家是否重视旅游业,决定了旅游业在这个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重要的工作只能由政府或主要应由政府承担。例如,国际旅游合作协定的签订,本国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本国整体旅游形象的塑造和促销,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同样,有的国家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那么,旅游业从政策、资金、人才、资源开发以及市场开发等各个方面都会得到大力扶持,旅游经济就会得到大发展。一般来说,国家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程度,决定了旅游经济的壮大程度。其次,政府在外交及政策上的灵活程度,决定了发展国际旅游的外部环境的优化程度。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在争取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都必然要与世界各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只有对外开放并能妥善地处理好国家关系,才会打开国门,拥抱游客,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一个闭关锁国,外交紧张的国家,外国公民连你的国门都难以踏进,又何谈做太旅游业,壮大旅游经济。灵活正确的外交方针和开放政策,为发展国际旅游提供了重要前提。

2、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决定着旅游市场的发育程度。一个国家即使具有发展旅游的很好条件,也不是说旅游业就一定能够发展起来。旅游业是一种休闲产业,只有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有了进行旅游的愿望和需要、时间和资金的保障能力,旅游才能提到人们的日程,旅游业发展才具有了源动力,旅游经济才能成为国家经济的组成部分甚至重要组成部分。也只有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能力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培育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进而成为旅游目的国。

3、社会因素

社会的程度决定着旅游经济发展的保障程度。任何一个国家只有在社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集中精力去发展经济,也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为旅游经济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如果一个国家长期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种族冲突、民族和宗教矛盾、边界争端、权力纷争不断,以至战火连连,民不聊生.旅游经济就无从谈起。同时,民众和人才的素质程度,也考验羞旅游经济发展的引力程度。一国的旅游经济是要靠民众和人才的努力去实现的。民众对旅游者的亲和程度、包容程度,旅游方面的领导、管理、技术、服务人员的战略谋划、理念导向、资源开发、综合接待、全面服务的程度,都直接关系到旅游者旅游的愉悦程度、信心程度,并由此衍生出赞誉程度和旅游接待国的美誉程度。因此,整个民众素质的高低关系极大.其中各类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领导和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等等更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旅游经济的影响范文3

关键词:会展;旅游;城市经济;影响

会展旅游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旅游行业,中国会展旅游现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会展旅游业发展迅速,年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中国其他领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国务院[2008]134号文件,要求“利用节假日闲暇时间多,喜庆气氛浓,群众购买欲望强的特点,积极开展各类营销活动,扩大市场销售……促进会展业发展,带动相关的住宿、餐饮、交通、通信等消费。”

一、会展、旅游与会展旅游

“会展”,狭义地说是会议和展览的统称。而广义的会展不仅包括会议(Meeting)和展览(Exhibition),还包括奖励旅游(Incentive)和大型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运输、广告、交通等行业,是会议、奖励旅游、大型活动和展览的总称(MICE)。

“旅游”是指人们为了消遣、商业和其他目的离开通常环境去往他处并在那里逗留连续不过一年的活动,这些人不会在旅游目的地定居和就业,其根本特点就是旅游者的“异地性”,这与会展及会展旅游极为相似。

“会展旅游”简单的说是会展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产品形式。国内知名会展专家应丽君(2003)认为会展旅游是由于各种类型的会议、博览、展览等活动举办而产生的一种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主题式专项旅游产品[1]。对于会展旅游的定义,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同,这里采用国际上的定义:会展旅游就是MICE,即会议旅游、展览旅游、节事旅游和奖励旅游。

二、会展旅游的特点

会展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在一些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已经引起关注,研究越来越深入,它被认为成为改善旅游业产品结构的一个支点,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的一个新的动力。在当前经济条件下,会展旅游渐显繁荣,充满活力与竞争,呈现出以下特点:

1.消费档次高。由于会议人员的费用通常由公司或政府负担,都是因工作带来的旅游,一般不会太计较价格,更重质量,特色、服务等,而且参加会议、展览的人士通常都是有一定地位和职务的人,收入水平高,对产品和服务要求较高。他们与普通旅游者相比,消费档次高,消费能力强,服务要求高。

2.停留时间长。一些会议、展览,特别是国际性的会议展览,持续时间长,因此会展旅游者停留时间比普通旅游者要长。根据拉斯维加斯会议及展览协会提供的数字,会议旅游者平均每人在该市停留4.1个晚上,而普通旅游者平均停留仅为3.7个晚上;据香港贸发局提供的资料显示,1999年香港普通观光旅游平均停留3.36个晚上,消费4 778港元,而会议旅游和奖励旅游者停留5.1个晚上,消费10 060港元[2]。

3.综合效益大。会展业是高盈利、高收入的行业,据有关专家测算,利润率一般有20%~25%以上。从国际上来看,在瑞士日内瓦,德国汉诺威,美国纽约及新加坡、香港等世界著名的展览城,会展业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和城市繁荣。美国每年举办200多个商业展览会,所带来的经济收入高达38亿美元。2000年香港举办了60余个展览,240个各类会议,吸引了31万海外参观者,这些人平均在港停留4.8晚,人均消费1.61万港币(不包括参展费用)。

会展旅游的发展还能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推进城市市政建设、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城市知名度等方面。如1996年举办汉诺威世界博览会,德国政府拨款70亿马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使汉诺威成为世界公认的“展览王国”,并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

4.创汇能力强。由于国际性会议和展览吸引的海外客商不仅数量大,而且消费档次高,因此与普通旅游者相比能获得更多的外汇收入。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参展商为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例如即将举办的2010上海世博会,参展国家达到历史之最,其中有一项就是展示美食的,可以让大家吃到正宗的外国美食。

旅游经济的影响范文4

一、高铁发展对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一)改写旅游交通格局

民航一直是远程旅游交通的首选,时速200公里至350公里的高铁给民航带来了直接的压力。武广高铁在开通100多天后,3月28日起武汉飞广州的航班从每天最多13班减为最多10班。郑西高铁不到50天,3月25日起郑州到西安航线所有航班停飞。

根据高铁建设规划,到2020年,高铁会形成独立的客运专线网络,覆盖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三大区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内的主要城镇。而这里也是我国民航航线最集中、运量最大、黄金航线最多、航空公司之间竞争最激烈的区域。高速铁路也将在民航、长途公共汽车、私家车、铁路、游轮所构成的旅游交通板块中占据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二)优化旅游客源结构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商务客人是不同旅游细分市场中消费能力最强的客人,他们价格敏感度低,重复使用频率高,选择忠诚度高,且人群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此这部分客人是不同旅游交通行业竭力争取的消费群体。高速铁路在争夺这部分客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在200公里至500公里之内的出行范围,与汽车比,高铁更快、更舒适;与飞机相比,高铁更准时,且不易受天气的制约。从舒适性上来讲,高铁虽然速度快,但运行平稳,乘客在车厢内几乎感觉不到噪音,卫生间条件丝毫不比飞机差。并且乘客可以在列车中上网,手机信号正常,通信联络不会受影响,信息的随时畅通对于高端商务客人来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高铁网络的搭建和更高时速机车的试验,高铁的优势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成为陆路交通的后起之秀。

(三)推进区域旅游合作

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之间的一种关系,虽然区域只是空间概念,真正起决策作用的是区域旅游主体,但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有效增加区域旅游主体合作的可能,为合作创造条件,使彼此的合作成为水到渠成的选择。由于高速铁路的开通,空间距离的缩短,可以有效打破地域限制,根据不同景区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整合旅游景点,联合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线路,进行旅游的策划和营销,实现“连点成线,以线带面”的共赢发展模式。

(四)打造“高铁休闲圈”

按照规划,在未来两三年内,全国各“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1小时交通圈。北京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将形成8小时以内交通圈。”高速铁路网的布局使沿线城市的距离大大缩短,“同城效应”增强,城市之间的休闲活动更加密集,以高铁网络为依托的“高铁休闲圈”即将形成,城市游憩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城市内部和城市郊区,而是扩大到高铁所连接的区域城市,环城游憩的旅游发展格局将有所改变。

(五)促进旅游产业升级

“高铁速度”给只依靠景区发展的旅游目的地提出了挑战,单纯依靠门票收入的旅游目的地将极有可能成为高铁旅游经济的中转站,游客停留“片刻”即离开,以至于无法分享高铁速度下城市客源的增加所带来的更大效益,从而成为单纯的“人气城市”。这也促使高铁沿线的旅游目的地如果想在高铁时代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要加快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加快实施一批大的接待服务类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旅游购物、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行业,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借助高铁的便利条件,有条件的旅游目的地还可以发展分时度假、产权酒店等新型度假形式,打造高铁休闲圈中的“第二居所地”。

二、洛阳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差距明显

1.旅游接待总人次与旅游收入总量的矛盾突出

2009年洛阳市旅游接待总人次为5305万人(次),高于同期西安市的3929.3万人(次)和郑州市的4168万人(次);但是旅游总收入仅为260亿元,而同期西安市为297.4亿元,郑州市则高达399亿元,在旅游收入绝对值上,洛阳仅仅相当于郑州市的65%,相当于西安市的87%。但是,接待人次确分别是它们的1.27倍和1.35倍。这充分说明,洛阳市旅游业发展还处在数量增长型的快速上升阶段,无法将数量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旅游产业经济规模还相对较小,与全市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和中原著名的旅游城市名不副实。

2.入境游客接待数量不多,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目标任重道远

2009年洛阳市共接待入境游客37万人(次),略高于郑州的32.1万人(次),但是远远落后于西安市的67.3万人(次),仅相当于西安市的55%,而同期接待入境超过百万人次的城市很多,如南京市则为113.45万人(次),杭州市则达到230万人(次),洛阳在接待入境游客人数方面还不到杭州市的1/5,差距甚是明显。众所周知,入境游客属于高端消费游客,入境游客偏少必然影响旅游创汇收入。

3.国内游客数量虽多,但是消费水平较低

2009年洛阳市虽然接待国内游客高达5268万人(次),与上述其他城市相比基本相当,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国内游客人均花费方面差距也是非常明显,洛阳市国内游客人均花费仅为490.1元,而同期西安为756.88元,郑州为957.27元,不仅比不过西安市,在数量上竟然不及郑州的1/2。

(二)旅游产业规模小,素质不高

在星级饭店方面,2009年,洛阳市有星级饭店共有63家,而郑州为115家;仅相当于郑州市的1/2;同样在旅行社数量方面,洛阳市目前共有旅行社93家,同期郑州则为246家,不到郑州市市的1/2;在景区数量方面,洛阳目前拥有各类景区69家,略高于同期郑州的58家,但是低于西安市的88家。综上所述,洛阳市旅游产业规模明显落后,且在景区品牌知名度、旅游企业综合效益、市场化运作程度方面差别较大,目前洛阳市没有一家全国百强社,更没有国际知名酒店管理品牌入住洛阳,旅游企业普遍效益较差,市场化意识不强,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精细化、标准化、特色化服务质量不高。

(三)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洛阳市目前仅有8条国内航线,进出港人数仅有27.5万人(次),而同期郑州为750万人(次),西安则高达1529万人(次),差距非常巨大。尽管拥有一流的机场口岸设施,但是通达国内主要客源城市的航线、航班太少,至今还没有入境航线,导致入境游客、商务游客、远程高端游客进出洛阳不便,非常依赖于有限的铁路交通,但是洛阳市的列车始发车少,过境列车卧铺少且软卧铺难买,导致旅游旺季时外宾和高端游客进的来,出不去。总之,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制约洛阳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

西安市依托优势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历史文化游精品,拥有大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良好市场效应的文化旅游产品;郑州则极力打造商务和会展之都,开发商务游和会展游高端产品,且成果逐渐显现;洛阳市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相对缓慢,尽管拥有丰厚的文化文物资源,但是并没有很好的转化成为知名的旅游产品,也没有形成规模大、影响力强大、有震撼性的旅游项目。多年来仍停留在依靠龙门、白马寺、小浪底等观光型旅游产品,高端的休闲度假型和复合型旅游产品起步晚、发展慢、规模小。

另外,在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方面,洛阳的差距同样十分明显。西安市有《长恨歌》《仿唐乐舞》,郑州市则有《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河秀典》等文化旅游演艺项目,洛阳虽有《河洛风》《武皇十万宫廷乐舞》等演艺项目,但市场化程度低,不能常年坚持演出,无法形成品牌效应,更没有形成可观的经济文化社会效益。

(五)城市旅游软环境支持不够

首先,洛阳市至今还没有游客服务中心,没有覆盖全市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旅游信息化水平较低,无法为游客提供丰富有效的旅游服务信息。

其次,洛阳市城市旅游标识系统不够健全,综合环境亟待优化,城市旅游形象不够鲜明,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与西安市等国际旅游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最后,旅游发展氛围不足。全市对于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许多政策和措施还不到位,旅游投入相对不足,2009年河南省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全省各地市都召开了高规格的旅游产业大会,只有洛阳市至今还未召开。

三、郑西高铁开通后对洛阳旅游的影响

(一)吸引游客来洛成为新的课题

机遇来了,挑战同样摆在了眼前。交通条件的改善,行程时间的缩短,严格来讲,对洛阳的旅游业是一把“双刃剑”。如何锻造精品,把游客留在洛阳,打造洛阳的“高铁旅游品牌”,成为一个大课题。洛阳拥有龙门石窟、白马寺等一批知名度很高的景点,且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郑西高铁的开通必将对洛阳的旅游业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由于郑西高铁运行速度快,使地区、城市之间的差异均等化,地区之间消费差异缩小,“同城效应”愈加明显,外地人到洛阳来消费更加方便。然而,将来能否留住这些游客,还是个未知数。

(二)区域旅游空间格局影响深远

郑西高铁的开通也使郑州至西安的跨省旅游已华丽变身为“同城旅游”,“2小时旅游圈”构想的实现,不仅改变了郑州、洛阳、西安之间的旅游格局,而且直接提升了河南、陕西在国际上的旅游形象,更实现了我国以大中原旅游和大黄河旅游线为主的“中国核心历史文化”旅游圈。

但是对于洛阳来说,与郑州、西安两个省会城市相比,洛阳在争夺高铁游客群体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劣势,一旦不能留住游客,洛阳将有可能沦为郑州与西安之间的旅游景点,从而影响到餐饮、住宿、娱乐等其他产业,对洛阳市打造河南省旅游集散中心和国际型旅游城市极为不利。

(三)城市旅游交通迎来新的机遇

郑西高铁洛阳龙门站地处洛阳市最南端,尽管位置较为偏僻,但客流增长却十分迅速,日均到发旅客由2月份的1300人增长至3月份的1700人,牡丹花会开幕后的4月4日更是创下了单日发送旅客3290人的新高,因此对洛阳城市内部交通的发展完善提供了契机。

为方便旅客乘车到洛阳龙门站,从郑西客运专线开通之日起,洛阳市公交集团将进行针对性的线路调整,必将提高公共交通的利用率。另外,郑西客运专线开通后,随着外地游客数量的增多,经济适用的公路客运将是自助旅游客的首选。目前,从洛阳汽车站每天都有到白云山、西泰山、小浪底等10多个景区的直达客车,但因为乘客数量有限,多数线路班次较少。今后,随着景区专线客流量会增加,景区专线客运班次少的状况将有望改变,旅客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

(四)催生新的高铁旅游产品

郑西高铁开通后,洛阳不仅要把郑州人和西安人吸引过来,更要把到郑州和西安旅游的游客吸引过来,做郑州和西安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有了高铁,洛阳就可以将郑州机场和西安机场变成洛阳的“国际机场”,成为洛阳游客的集散地。

洛阳旅游应全面推介“郑西”旅游产品,全面启动“高铁旅游宣传促销工程”,围绕高铁策划旅游活动和旅游产品,比如“乘高铁,游洛阳,赏牡丹,玩滑雪”,“千年高铁之旅”,“乘高铁,来洛阳度假”等一系列旅游活动,与洛阳牡丹花会、小浪底观瀑节、河洛文化旅游节、伏牛山滑雪节等旅游节会结合,形成“四季赏牡丹、四季能滑雪、四季泡温泉”等“旅游集装箱”,把更多游客吸引到洛阳。

四、新形势下洛阳旅游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打造旅游精品,丰富旅游活动

高铁的开通使得跨省旅游变为感知上的短线游,会大大降低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过夜游客数量将大幅减少。激烈的竞争会淘汰大批档次较低的景区,而凸显出一些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的强势企业。因此,洛阳市必须重点支持那些知名度高、能够代表洛阳旅游形象的景区,花大力气、下大手笔地建设一批创意新颖、特色鲜明、能够留住游客的旅游项目,做大做强旅游景区,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另外开展夜间旅游项目,如开元湖音乐喷泉、夜游龙门等旅游项目不够丰富,需进一步开发;同时,还可以让一些高档次晚会活动贯穿始终,进一步吸引游客。

此外,还可利用郑西高铁与洛阳市的牡丹花会、小浪底观瀑节、河洛文化旅游节、伏牛山滑雪节等旅游产品紧密结合,推出独具特色的洛阳高铁旅游产品。

(二)加强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形象

高铁时代的到来,必将带来游客“爆棚”式的发展。因此,必须不断提高高铁所到城市的接待能力,逐步吸纳缓解蜂拥而至的游客对于城市的冲击。在旅游基础设施方面,可以在车站为游客提供免费旅游咨询、预订、投诉、票务、散客自助游、车辆协调和旅游推介等服务,为游客提供通达市区主要景区、旅游购物场所、餐饮娱乐场所的旅游观光巴士等。另外增加星级宾馆数量,丰富业态类型,大力开发商务型经济连锁酒店。

(三)加强区域合作,注重品牌建设

高速铁路使得各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洛阳、郑州、西安三座城市———我国的三大古都,随着郑西高铁的开通,将深度融合,相互影响,互为依存,迎来“三城一体”的旅游新时代。在新形势下洛阳旅游何去何从,如何不被郑州、西安边缘化成为未来洛阳旅游思考的重大命题,必须加强区域景区间的合作,使区域内各大景区形成一个互惠共赢的利益联合体,打破各自为政的僵化局面,形成规模效应,统一“打包”推向市场。

五、结论

旅游经济的影响范文5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家乐;经济效果

乡村旅游一开始就与振兴乡村经济密不可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就业、推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在一些乡村旅游先发地区,乡村旅游能较大程度地增加乡村的经济收入,提高当地生活水平,并促进乡村经济由单一农业经济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和谐农村社会;创造不少就业机会,扩大乡村居民的就业途径。

一.乡村旅游发展对旅游地经济贡献的分析

(一)乡村旅游的乘数效应与适用条件

乡村旅游的初次消费,实现GDP与消费同步增长;更重要的是,随着消费向下一个企业的流入,在乘数效应作用下,GDP还将成倍增长,与此同时还将带动就业、税收乃至投资,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基于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的测算

2007年当涂县园艺村全村农家乐旅游收入达300多万元,2007年园艺村有50户农家乐,2007年马鞍山市共有农家乐100户,对于刚刚起步的马鞍山乡村旅游来说,可以初略估算2007年马鞍山市农家乐旅游收入至少600万。即乡村旅游收入至少600万。为计算方便,以下以600万元计算。

基于第一部分的宏观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在本节以2007年为例,测算以下经济值。

(一)2007年马鞍山乡村旅游对GDP贡献的测算

(5)税收效益终值。考虑到乡村旅游的消费过程中可能存在不需要缴纳营业税的消费,因此,还应对税收效益值进行相应调整。实际纳税值要小于337.6万元。

三.总结

由于数据获得有困难,只能进行初步估算得到如下结论:20O7年马鞍山乡村旅游才刚刚起步,2007年乡村旅游收入至少使GDP增长了1621.6万元,带动的GDP增长率为0.038%;对社会增加了48个宝贵的就业机会;为马鞍山增加了略小于337.6万元的税收。

参考文献:

[1] 顾筱和,黄郁成.试论乡村旅游的经济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06,(2):53.

[2] 季俊杰,沈红.国家助学贷款的宏观经济效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69-70.

[3] 黄蔚艳.乡村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产业观察.2003:244-246.

旅游经济的影响范文6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旅游 影响 对策

四川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使旅游 业成为四川省的优势产业。2007年,四川省旅游总收入一举突破了千亿元大关,站上了一个新的起点,全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了1217.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8569.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179.90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0%和24.3%;接待入境游客170.8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1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1.8%和29.6%。四川旅游收入已超过四川省总收入10%以上,旅游业已真正成为四川的支柱产业。在2008年4月,四川省提出了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发展。但是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给四川旅游带来严重的打击。因此,分析这次大地震给四川的旅游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寻找恢复和发展四川旅游的对策成为当前非常迫切的任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的影响

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较多的省份,都江堰、青城山、剑门蜀道、贡嘎山等9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区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素有“风景省”的美称。四川现有世界遗产4处(九寨沟、黄龙、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列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自然保护区4处,国家4A 级旅游景区1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5处,世界地质公园1处, 国家级地质公园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0座。旅游业发展很快,2008我省原预计旅游收入超过700亿,而我省的GDP大概7000亿,旅游收入占到10%的地位。从一般产业地位确定习惯来看,四川旅游是支柱产业的地位已经确定了。

但是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

1.景区方面的损失。

这场浩劫不仅使震中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更使汶川周边的景区遭到重创。据了解,截至5月20日,汶川地震已造成四川旅游业损失达624亿元,相当于去年四川省全年总收入的一半。据四川省旅游局数据显示,在此次汶川地震中,四川省4000多个旅游景区被损坏了568个,累计损失达278.40亿元。四川两处世界遗产地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栖息地卧龙景区受到了严重的损坏。都江堰景区二王庙等大部分古建筑倒塌,而通往卧龙景区的所有道路全部断裂受阻。还有很多景区在此次地震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彭州银厂沟、什邡欢乐谷、平武猿王洞、北川小寨子沟和安县千佛山等景区。

2.旅行服务性企业方面的损失。

据了解,在这次汶川地震中,四川省旅行社损失累计达2.83亿元,宾馆饭店损失达95.35亿元,旅游城镇接待设施损失99.14亿元。如在著名风景区九寨沟附近的“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目前几乎没有住店游客,空出1000多间客房,与过去5月旅游旺季时酒店需要提前预定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由于省外和境外各大旅行社暂停了所有赴四川的旅游线路,此前报名的所有成都团队也全部取消,全省旅行社遭遇大规模退团,绝大多数旅行社关门歇业,40余万直接从业人员中,至少有30万人处于无事可做状态;旅游景区除城郊未受损的乡村旅游点外,基本歇业关停;灾后一周内酒店平均入住率不到25%,特别是重灾区酒店基本关门。

3.交通方面的影响。汶川是重要的旅游交通点。汶川东部和南部与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和大邑县接壤,是前往“熊猫之乡”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干道,也是前往九寨沟、黄龙寺这两个世界级“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的旅游公路九寨环线中线的必经之道。县城距成都市146公里,距都江堰90公里,距九寨沟也只有289公里,是非常重要的四川旅游交通点,这次汶川地震,造成山体滑坡,桥梁、道路中断。这给旅游的交通环节带来重大的影响。

4.游客心理的影响。这次汶川地震带来的生命财产的损失让人触目惊心,加之地震时有游客受困,这无疑使人们对汶川、对四川会产生恐惧的心理。

以上柱性形图是根据华西都市报联合新浪网推出“复兴四川旅游 未来的路我们一起走” 爱心倡议及灾后四川旅游调查活动统计数据作出的。数据截至6月1日,共有2139人参加调查。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突如其来的5.12地震灾难,是否打乱了你近期赴四川旅游的计划”的选项中,选择是的占到78.29%;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因素,是否影响到你出游四川的信心”选项中选择是的占到56.92%。笔者也在第一时间对外地的同学、友人进行了解,他们大多表明在短期内不会考虑到四川游玩,主要对余震以及后续产生的自然灾害的担心。可见地震对游客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

二、对震后四川旅游发展的对策思考

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我们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重新打造四川旅游,争取在未来四川旅游的发展能上新的台阶。具体的设想如下:

1.对四川旅游短期恢复发展的对策思考

(1)加强对四川旅游全面信息的,恢复四川旅游市场的信心。汶川大地震造成的损失是局部的,但影响是全面的。这次地震灾害造成的直接破坏,主要集中在龙门山脉沿线的21个重灾区县,其旅游业收入仅占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的11%左右; 然而,地震所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四川旅游安全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受到重创。出于安全考虑,地震发生当天国家旅游局便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停止组织赴四川地震灾区或途经灾区的旅游业务。加之由于对灾区的人们的关爱和报道,让很多人对灾区的情况扩大到整个四川,这种“放大效应”迅速扩散,似乎整个四川都处于危险之中,严重影响了四川旅游安全目的地形象。而事实上,九寨沟、黄龙、峨眉山等主要景点及成都主城区、乐山等主要旅游城市,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因此,全省旅游基本面并没有受到大的打击。因此,四川省政府、四川旅游局应该在此时进行大力的旅游安全信息的披露,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省外、乃至国外的游客认识到四川还有大部分的旅游景区是安全的和有吸引力的。

(2)通过“爱心”行动,吸引游客前往四川旅游。“汶川大地震”对大家来说是一场可怕的灾难,但是在这场灾难面前,也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中国人的大爱精神。在四川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候,全中国人也包括许多的国际友人均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慷慨解囊,或亲赴灾区。许多人因为别的原因不能前往灾区而遗憾。在这个时候,通过一些公益的宣传,告诉他们到四川一些安全的景区来旅游这也是对四川灾区的一种支援,而且也让灾区人民生活得更好、更体面,因为他们不愿意不劳而获。

(3)全力对四川旅游进行营销。在产品方面,推出安全旅游线路,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项目。如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及东部、南部广大安全区域。在价格方面可以一定的降价策略,这样吸引部分游客前来旅游。短期内不考虑赢利,游客本身来证明这是一条安全之旅。在渠道方面,可以加强景区、旅行社、酒店等合作,共同推出相应的旅游产品。同时在促销方面可以利用现在媒体对四川的高度关注,在大家都非常关心四川经济的重建问题时推出相应的新闻报道、谈话栏目来吸引游客到四川旅游。四川的旅游首先还是应针对四川本地区的短线旅游着手,采取降价等促销活动吸引本省游客,以维持旅游相关行业的生存。因为四川本地区对地震的状况是非常了解,许多人经历后,会感到许多地方是很安全的,这样有游客会借旅游促销之机而外出旅游的。同时借助媒体 宣传和报,以告诉外地游客以旅游安全的信息,从而吸引游客。

2.对四川旅游长期发展的对策思考

“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的打击虽然很大,但是这也是四川旅游发展的一个契机。汶川大地震后,四川旅游不仅仅是恢复,而是应该重新打造四川的旅游。重新进行旅游的规划,进行更加合理、科学的产业布局。

(1)政府高度重视,将旅游作为灾区重建的优势产业和先导产业

政府应对受灾地区进行统一规划和产业布局,将旅游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和先导产业来发展。应该将旅游项目建立在高规格、高起点的基础上。为此,政府财政拨款和招商引资相结合,加大对旅游的投入;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

(2)推出地震灾难主题旅游线路,带动相关景区的发展。

四川可将这次地震地区的景点重新打造,跳出旅游业被动恢复的思路,主动打造一条世界级、独一无二的地震灾难主题旅游线路,将地震遗址与传统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推动灾区经济发展。四川大学灾后重建联合调研组的旅游博士专家团向省旅游局递交的《打造汶川地震旅游环线,带动地震灾区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比较可行。该报告指出:拟设的环线是:成都――都江堰、紫坪埔――漩口、映秀――汶川――茂县――北川――江油――安县――绵竹――什邡――彭州――成都。在这条自成一条标准环线的旅游线路上,每个景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震主题,包含了地震旅游体验的众多要素。这个计划还包括一些以前不是景点的景点。

(3)建立高抗震的立体的交通网络。这次“汶川大地震“也给了我们这样的感觉,那就是交通条件很差。因此,为安全起见,今后的道路修建应该将安全因素放在第一位,同时应该加强机场、水路的建设,形成立体的交通网络,为旅游的安全、快捷打下基础。

(4)提高景区住宿安全性能,建立快捷、有效的应急机制。在景区的住宿设计上,应该考虑由于地处地震带上,提高建筑的抗震性,并将住址选在一些空旷、宽敞的地带。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的地方,可设一些临时性、抗震性好的平房。同时建立快速反应的应急机制,建立好应急机制的流程,并进行演练,如可对游客进行地震演习等

(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四川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打造四川旅游品牌。四川省的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四川旅游并没有真正打出旅游品牌来。配合这次旅游重建,政府出面大力宣传,比如和“同一首歌 ”等有影响的节目进行合作,以四川旅游的恢复重建为主题,进行全世界范围内的宣传,同时配合旅游发展的相关环节的改进,打造出世界一流的四川旅游品牌。

我们相信,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的旅游业一定会渡过难关。国内外都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泰国在东南亚海啸这后,美国在“9・11”事件之后,云南在丽江地震之后,都把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统筹规划,优先发展,并取得了成功。特大灾害后,对作为‘眼球经济’的旅游业发展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和机遇,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参考文献:

[1]约翰.斯沃布鲁克著 龙江智 李淼译:《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省略 2008.06.02

[3]四川新闻网,200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