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刑事科学技术的原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刑事科学技术的原理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 学科馆员 信息服务
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拓新的服务方式,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已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关注的重点,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便是信息服务而采取的最新服务措施。
一、高职院校建立学科馆员的必要性
1.学校发展和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图书馆信息资源为学院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图书馆面临向读者提供深层次的、更具有特色的学科专业信息资源的服务,这样学科馆员就成为文献信息服务的创新以及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内在信息需求。
2.读者服务的需要。学科馆员制度能加强图书馆与各系的联系,在图书馆和各系之间建立起通畅的沟通桥梁;拓宽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深化图书馆的服务层次,加快信息交流传播的速度,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具有针对性;有效地为教学科研提供情报收集、分析、整理等。为读者提供高水平、深层次、针对性强的服务。
3.促进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图书馆的馆藏如不合理,势必会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因此,学科馆员根据对口系的发展,学科的设置,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收集系推荐的图书书目信息及与自己学科相关的各大出版社网上新书信息,提供采访,使图书馆的馆藏更合理、更具有针对性。
4.图书馆优秀人才培养的需要。学科馆员的工作比较有挑战性,学科馆员要不断学习,以适应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学科馆员制度将极大地激发图书馆管理人员强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二、学科馆员必备的素质
1.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敏锐的信息意识。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经常在不同的信息源中有效地获取、开发、评估、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从中筛选出有学术价值的核心内容,这就需要学科馆员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
2.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图书情报知识。学科馆员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要对学科基本理论及相关学科的情报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具有扎实的图书馆学、信息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既要为读者提供最新的国内外学术研究和前沿信息,还要善于发现和存储最新的文献信息,有针对性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帮助。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丰富的网络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对象、信息处理方法和信息服务内容及方式都已向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学科馆员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网络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才能熟练地获取所需信息,才能在网上进行信息、信息交流和信息导航。
三、高职院校学科馆员建设对策和建议
1.加强学科馆员职业道德建设。学校、图书馆领导应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学科馆员制度。加强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是提升信息服务档次的重要内容。学科馆员是馆员队伍中优秀的群体,也是最不稳定的群体。他们是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直接关系到为读者服务上,因此,要培养他们从事学科馆员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
2.加强学科馆员选拔。实施学科馆员制度,要从学校和科研发展方向、重点学科建设的情况出发,选拔一支优秀的学科馆员队伍,一是从图书馆现有人员中选拔符合学科馆员标准的图书馆员;二是吸收、引进图书馆和某学科双学位人才;三是聘请系教授、专家和已退休的老教授;四是有步骤地培养,对勤奋好学、敢于创新、有思想、热心学科馆员工作的在职馆员进行培养。
3.加强学科馆员的继续教育。在网络环境下,学科馆员要对庞大的传统文献资源、数字化资源及网上信息进行有序地选择和加工整合,形成适合读者需要的便于利用的信息产品,就必须加强继续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加强人才引进工作。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加快人才引进,不断提升服务内涵,加强学术研究,促进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5.建立学科馆员考评制度。要建设一流的高职示范院校不能没有一流的图书馆,一流的图书馆不能没有一个好的服务体制,因此,对学科馆员的要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是落实好这一制度的必要方法,将这一制度以文本细则的方式公布。
总之,要想在“全国示范性院校高职”做强、做大,就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的深化,是由高校师生对文献资源的需求而引发的对图书馆的要求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它将有助于图书馆更好地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进一步密切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不断地激发读者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提高各种文献的利用率,持续有效地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旭东:《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
刑事科学技术的原理范文2
关键词:教学方法;任务导向教学法;刑事科学技术;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066-03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是为培养公安基层现场勘查技术人员为主要目标而设置的一个工科专业。因此,围绕选定的训练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能力的实训、实验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选择任务导向的教学法,应该贯穿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实验过程”中。
一、什么是任务导向教学法
任务导向教学法又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要驱动力,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在教案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来达到教学目的。任务导向教学法与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具有以下优势。
1.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导向教学法能够使学生边学边用,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具体的事物,把单调的教学活动变为生动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乐于尝试、操作和掌握。教师通过设置一些具体、有趣的“任务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完成一项任务,都会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为进行下一步学习增加动力。
2.有利于学生建构刑事科学技术知识体系。在任务导向理论的指导下,教师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面对着任务进行操作。基于能力培养和实践性的知识学习,能够使学生顺利地建构比较完善的知识理论体系。
3.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导性。任务导向教学法,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彰显,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咨询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决策权和自由。
二、教师角色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的转变
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自主性更明显;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从传统教学中围绕教师的讲授开展思维活动转变为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学习、思考获得知识和能力。在刑事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这种自主性更突出。当教师确定了相关的实验项目和任务后,学生通过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观看教师演示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在无法完成实验任务的情况下,就会自己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教师减少了讲授的时间,多观察,多让学生动手。在刑事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侧重于做好以下工作。
1.实验项目和实验任务的设计。这主要是强调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要认真设计实验,实验项目的开展必须依据公安实践中刑事科学技术员所必须的技能进行,实验内容和任务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实验要具有一定的难度,适合学生开展研究,但也不能让学生无法完成实验,应让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规定的所有实验项目。实验的设计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开展的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则可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还可以为后续的实验教学带来便利。
2.注意在实验过程中的组织和引导。刑事科学技术的大部分实验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小组合作是任务导向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本着互补、协调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整合,组织学生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其次,在解决问题的心理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敢于面对挫折、迎接挑战;在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教师要负责引导学生与时俱进的对学习方案进行调整,随时根据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状况进行微调;在学习价值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探究精神、社会责任感。
3.及时进行学习评价。学习评价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无论是对知识本身的学习、专业能力的培养,还是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都具有巨大的作用。学习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可选性,也可使同学能够真正从评价中获得收获。
三、任务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
应该说,任务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完全固定的,但从一般的教学规律出发,根据刑事科学技术实验课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按以下的步骤实施:课前准备―下达任务―完成任务―作品展示―总结回顾和学生提问。
1.课前设计和准备。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若干任务,并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纪律情况、学生特点进行全面地了解。从已经设计好的众多任务中挑出适合教学对象的学习任务,根据任务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分组设计、教学设备、教学材料等;学生在任务导向教学法中,也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相关知识的准备、协助教师分组、协助教师准备教学器材和材料等,学生参与准备工作,可以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学习过程。
2.布置实验任务。学生进行正式实验前,教师要把设计好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并讲解实验的内容、原理、具体任务。对于一些难度较大,学生不容易掌握的实验,教师要先演示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方法,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提问,引起学生思考;也可以教师演示后,让个别学生再次演示实验过程,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学生通过观察,产生研究欲望。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在引导学生基本掌握了完成实验任务的思路与方法后,根据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完成教师下达的实验任务。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无论是取得好的实验结果的同学,还是实验有一定问题的,教师都要引导学生通过知识与实验的联系,对原理、方法融会贯通,使学生真正从实验中受益。
4.成果展示。在各小组完成实验任务以后,要每组选派一名成员将本组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其他小组可以就不同的观点和结论进行讨论甚至申辩,在思维火花的碰撞过程中,丰富学习的体验。而后,教师对学生交流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把个别的、零散的观点整合、归纳,把对实验的理解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教会学生如何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便对下一次的学习设计进行优化、改进。
5.总结回顾和学生提问。任务导向教学的最后阶段是教师进行总结回顾和学生向教师提问,对于那些在实验过程中或实验后,仍有疑问没有解决的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向教师提出疑问,以获得教师的指导帮助。此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做好理论到实践的回归。在总结回顾过程中,发现学生实验没有达到要求或者有的学生还有进一步钻研欲望的,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实验,最后达到实验学习的理想结果。
任务导向教学法的整个实施过程,就是一个“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上升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本知识,把今天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联系在一起,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为学生学会学习刑事科学技术知识提供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程勇.研究性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应用[J].公安教育,2007,153(10):51-53.
[2]程勇.高等院校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56(3):312-315.
刑事科学技术的原理范文3
关键词:法庭科学 亮红 磺基水杨酸 潜血足迹 显现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036-01
刑事犯罪案件现场上常常会遇见诸如因抢劫、绑架、等原因发生的杀人案件,像一些犯罪手段残忍、性质恶劣、影响极坏的命案现场中,被害人的常用物品、衣物、逃跑路线及作案工具上也会留下犯罪嫌疑人的血脚印或潜血足迹。有的血足迹是可见的,可以直接提取加以利用;有的血足迹是微弱或者不可见,往往需要显现或增强后才能加以提取利用。对于潜血足迹的增强和显现处理,大部分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往往采用毒性相对较低、较为安全的四甲基联苯胺(TMB)进行增强或者显现。
最初,人们使用联苯胺显现潜血印痕,但是联苯胺具有较强的致癌性。为了降低联苯胺的毒性,联苯胺被增加侧链,形成四甲基联苯胺(TMB)。TMB为白色晶体,是联苯胺的衍生物,因TMB的毒性较小,据报道说没有任何致癌活性,且TMB与血反应灵敏度不低于联苯胺,TMB被作为联苯胺的安全替代品。TMB的分子式为:C16H20N2(分子量:240)。TMB显现潜血印痕原理:新鲜的血液中含有过氧化酶,过氧化酶能够使过双氧水释放出初生态氧(O),初生态氧使无色的TMB氧化成四甲基联苯胺蓝。陈旧的血液中过氧化酶失去活性,但血红蛋白卟啉环中的铁离子触媒作用下,过双氧水也会释放出初生态氧(O),初生态氧(O)将无色TMB被氧化成四甲基联苯胺蓝,潜血足迹被显现成蓝色印痕。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TMB处理非渗透光滑客体表面上的潜血痕迹时,由于双氧水的作用,很容易造成纹线扩散现象,影响纹线细节特征,鉴定检验价值往往会降低;TMB虽然低毒,但还是具有一定的毒性,大多数刑事科学技术人员使用TMB显现潜血足迹时,往往会采取涂抹方法处理潜血足迹,所以,TMB显现潜血印痕技术对于血量多、面积较大的犯罪现场往往无法使用。
该文探索一种地板表面上潜血足迹的新型显现技术,该技术利用磺基水杨酸无水乙醇溶液为潜血足迹清洗液和固定液、亮红试剂酒精溶液作为潜血足迹显现液,研究结果发现:磺基水杨酸无水乙醇溶液为潜血足迹固定液、亮红试剂酒精溶液作为潜血足迹显现液对潜血足迹的反应极其敏感,处理出来的足迹为亮红色,足迹纹线清晰连贯、反差非常明显,也没有颜色背景。磺基水杨酸无水乙醇配制成的溶液作为潜血足迹固定液、亮红试剂酒精溶液作为潜血足迹显现液能有效增强现场潜血足迹,反差得到有效增强,具有一定探索价值。
1 实验材料
磺基水杨酸、亮红、无水乙醇、蒸馏水;兔血、脱脂棉、白色瓷砖;烧杯;玻璃棒;精细雾化器;显现盘;照相机(Nikon D2X)。
2 实验内容
2.1 样本制作
首先使用酒精脱脂棉擦拭干净鞋底,其次踩踏在浸有兔血的脱脂棉上,最后先后在白色瓷砖上分别踩印潜血足迹样本。
具体操作方法是鞋底踩踏浸有血液的脱脂棉,在白色瓷砖各连续5次踩印,血迹量从大到小。
2.2 显现液配制
2.2.1 显现液
配置比例:亮红0.2 g;无水乙醇75 mL、蒸馏水25 mL。
配置步骤:把0.2g亮红放入容积大小为200 mL、预放有无水乙醇75 mL的烧杯中。使用玻璃棒反复搅拌,亮红在无水乙醇中充分溶解后溶液为橙色透明,然后再加蒸馏水25 mL,避光保存。
2.2.2 清洗液
配置比例:2 g磺基水杨酸;1000 mL无水乙醇。
配置步骤:把称取磺基水杨酸2 g放入盛预先有无水乙醇1000 mL、容积大小为2000 mL的玻璃烧杯中,使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充分后形成透明溶液,把溶液装入棕色瓶中,避光可以长期保存。
2.3 操作程序
第1步,把无水乙醇亮红显现液装入精细喷雾瓶中;把磺基水杨酸清洗液盛入另一个喷雾瓶中。
第2步,使用磺基水杨酸无水乙醇清洗液对足迹样本进行预处理。使用喷雾器将磺基水杨酸无水乙醇清洗液匀地喷涂在留有潜血足迹的样本表面,反复喷涂2~3次,确保样本成浸润状态。
第3步,使用亮红酒精显现液处理潜血足迹样本。打开装有显现液精细喷雾器在留有血潜足迹的检材表面均匀地喷涂亮红显现液,在喷涂过程中留有潜血并未有亮红色出现。
第4步,使用清洗液对样本进行清洗。使用打开装有清洗液喷雾器均匀地喷涂清洗液,反复喷涂2~3次,去除多余的亮红酒精残液。
第5步,如果显现效果不理想,可以重复上述操作程序2~3次,直到显现出满意的足迹纹线为止。
第6步,照相机拍照上述足迹样本显现效果。
3 实验结果
(1)使用磺基水杨酸酒精溶液为潜血足迹清洗液具有固定作用、亮红试剂酒精溶液作为潜血足迹显现液白色瓷砖上的潜血足迹没有散现象。
(2)使用亮红酒精潜血足迹显现液处理足迹样本,显现出的潜血足迹纹线为鲜红色,背景为淡红色,但,使用磺基水杨酸酒精清洗也清洗完亮红显现液多余的残液后,浅红色颜色背景被清除,足迹反差明显增大;在白色瓷砖上的血足迹得到有明显增强。
(3)白色瓷砖上各连续5次踩印的足迹样本都能够有效显现,细节特征清晰明显,见图1。
4 结论
磺基水杨酸无水乙醇溶液为潜血足迹固定液和清洗液、亮红试剂酒精溶液作为潜血足迹显现液能够有效显现现场上地板砖表面的潜血足迹。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具有一定进一步探索研究价值。如果该新型潜血足迹显现技术被广大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应用,定能够有效提高该类潜血痕迹的发现率、提取率和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张向东,李军,刘晓,等,潜血手印四甲基联苯胺显现法的改进[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7(4):38-39.
刑事科学技术的原理范文4
不管你是哪位名侦探,推理得再漂亮也无法作为定罪依据,谁也跳不出寻找案发现场各种物证的套路。
神奇的指纹
指纹技术自从被发现以来,在刑事侦查和法庭科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即便在另一个伟大的技术(DNA检验与比对技术)出现之后,也依然能保住江湖老大的地位屹立不倒,这和它独特的优点是紧密相关的。
首先,无论你是谁,每一个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有10个手指,全球70亿人则相应有700亿个指纹,但截至目前,依然没有报道证明有两枚完全相同的指纹存在。
虽然每个指纹的面积不过几平方厘米,但指纹上这些简单的二维线条,却可以通过形态、方向、角度、长度、粗细等因素的变化,再加上细节处的随机改变,构成一个信息量极大的复杂图案。最粗略的分类,每个指纹就可以分为箕形和斗形(有些地方称为“螺”,即指纹中心是一个闭合的近似椭圆形)。箕形还可以根据其开口朝向而细分为左箕和右箕,斗形则包括环形、螺形等等,再考虑到每条纹线的倾斜角度、长度都不同,就不难理解一个小小的指纹究竟有多复杂了。目前,记录指纹最好的方法还只能是通过照相、扫描等图形处理的手段,尚无一个数学公式能够完整、精确地描述指纹。我们常见的计算机识别指纹技术,则是采用抽样比对的原理,在一个指纹上取出若干个信息点来加以量化,却没法由此还原整个指纹的全貌,从这里也不难看出指纹的高度复杂和多样性。
因此,不难理解指纹对于CSI的意义了:一旦在现场发现某个指纹能够确证是某人所留,则说明此人一定到过那个现场,绝无可能与别人的指纹巧合。在世界各法治国家的法庭上,普遍承认指纹技术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把指纹匹配结果作为非常可靠的证据加以采信。
第二,指纹具有稳定性。也就是说,一个人出生之后,指纹终身不变。当然,成长过程中,手指头肯定会变粗、变大,但指纹也是按比例同步精确放大,因此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另外,指尖的皮肤在不断新陈代谢,而新长出来的表皮层依然会保持原有的纹路。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芝加哥的黑帮头目中,先后有好几个人想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磨削掉自己的指纹以逃避警方追捕。结果,在白白挨了很多痛苦之后他们都惊恐地发现:抹掉的指纹自己又长出来了……
第三,指纹的比对操作方便快捷。即便是在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DNA检验比对也还是需要好几个小时才能出结果,而且还只能在硬件条件要求非常高的专门实验室中进行。指纹比对则要简单得多,刑事技术人员凭借普通的放大镜,即可在十几分钟内很可靠地确定两枚指纹是否一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线指纹数据库、指纹判别软件等神兵利器纷纷出现,这一工作变得更加简便快捷。犯罪现场采集到的指纹,或者抓到的可疑人员的指纹,都能立即传到全国性的数据库中,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加以分析比对,然后在几分钟后返回答案,告诉现场警官,数据库有没有匹配的记录。
凭借这些科技手段,许多大案要案才得以迅速侦破。最近FBI公布的一起案件,竟然是发生在三十年前的旧案。该案长期苦于没有线索而搁置,但警方在现场采集到了一枚指纹,并将其录入了全国性的指纹数据库。今年,一名犯人新近入狱,在他采集指纹后,该系统立即发现了他的指纹与现场留下的那枚指纹印高度匹配,从而协助警方顺利地抓到了真凶。
怎么取到指纹呢?
既然指纹有如此神奇的功效,CSI人员和刑警们当然对其非常重视,在每个犯罪现场,都要力争找到犯罪嫌疑人所留下的指纹印迹。然而,我们在物体表面上所留下的指纹印,很显然都是无色无形、肉眼没法看到的,又该如何去查找、去鉴定呢?
这还得从指纹的来历说起。
指纹,实际由我们指头表面上许多断续的小突起构成,这些小突起被称为“乳突纹线”,而纹线本身并不会在物体表面留下痕迹,指纹印迹和我们皮肤上的分泌物有关系。因为人类的汗液残留,我们的指尖表面会有油脂、氯化钠(盐)、水分、氨基酷等物质,这些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指纹印迹的基础。当我们的指尖与某个物体接触时,乳突纹线就会蘸着上述这些残留物,把自己印在物体表面上:就个过程就像是盖章,乳突纹线像是印章,残留的残留物就像是印泥,而物体表面的指纹印迹就像是盖在白纸上的印迹了。
当然,这个印迹是无色透明的,肉眼还看不到。因此,刑事科学技术人员想出了各种办法来对付它,让它变成有颜色、可见的印迹,可以拍摄、转印,为鉴定比对提供基础。
首先,必须找到指纹。
寻找指纹,一个很方便而且可逆的手段是运用多波段光源。我们平常看到的光线,往往是多种波长的光混杂而成的白光,而CSI人员却有一种多波段光源,可以提供某个具体波长范围的单色光,比如纯蓝色、纯紫色的光线,在这些单色光的照耀下,再从侧面一定角度去看,就能发现物体表面汗液较重的指纹印迹,原理就是利用汗渍对光的反射性质不同。
对于玻璃表面(以及你的手机触屏上)留下的指纹,有个更简单的方法:哈一口气,水蒸气会让玻璃变得雾蒙蒙的,而指纹印上残留的油脂则会让水蒸气无法附着,形成一个纹路清晰的空白地带,就能看到指纹啦。
找到指纹后,还得让它显色、固定下来,便于取证。
还记得《CSI》《NCSI》等警匪片里头,法证人员会拿着一个类似粉扑的小刷子,在犯罪现场的门框、桌子等处东扫扫、西刷刷DB?那就是在寻找、搜集指纹印了。由于指纹印中含有水分、油脂,并带有较强的静电,因此特制的指纹粉就可以在有指印的地方被吸附下来,然后用刷子轻轻扫掉没有被吸附的粉末,一个清晰的指纹印迹就出现了。
指纹粉有很多种类,常用的有铜粉、铝粉、磁粉(由铁粉和染料混合而成)、石墨粉、荧光粉等等,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非常细腻并带有颜色,可以被指纹印迹牢固地吸附住并显出颜色来。有时候,为了让有颜色的物体表面的指印更清晰(比如一个深棕色的椅子上的指纹),CSI人员还会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指纹粉依次轻轻刷过,形成鲜明对比色的指纹。
化学手段也可以让指纹显现、定型,简单而言,就是让一些化学物质与指纹印迹中残留的物质发生反应而显现出颜色来。常见的一种方法是用碘来熏蒸,在碘蒸汽的作用下,指纹就会迅速呈现出黄色的印迹来。
另外,对于体积较小的物体,还可以用502胶熏蒸让指纹显影。当502胶被加热后,胶变成蒸汽四处乱跑,很容易就和指纹印迹中的氨基酸发生反应而凝聚在指纹上,形成一个白色的、清晰的指纹印来。
刑事科学技术的原理范文5
一、色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是理化文书物证检验中常用的分析分离技术.近年来,由于气相色谱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色谱分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法庭科学,成为不可缺少的分析手段之一.
色谱分析法实质上是一种物理化学的分离方法,即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这一原理而工作的.在两相相对运动时,这些不同的物质在两相中会反复多次分配,从而达到使不同的物质得到较完全的分离的目的.
在色谱技术中,流动相为气体的称作气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的称作液相色谱.固定相装在管柱中的叫柱色谱,固定相作成薄层的则称作薄层色谱.若利用滤纸做固定相,成做纸色谱.目前根据色谱法制成的色谱仪器,主要有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下面气相色谱仪为例进行说明。
自从1955年气相色谱仪投入市场后,最初几年主要是用于易发挥性化学成分的分离和分析.随着选择性检测器的发展和完善以及裂解器,程序升温控制器等一系列附加功能部件的问世,使得气相色谱法的用途更加广泛.尤其是和其他手段的连用,不仅弥补了它本身的缺陷,而且向快速自动化方向发展.
1、原理.气相色谱法又称气相层析法,是色谱法的一个分支,是重要的,有效的分离,分析方法之一.
2、特点.气相色谱有其本身特有的优越性:高速度,高分离效率,高灵敏度,应用范围广等.
3、气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
(1)气源.气源是气相色谱仪载气和辅助气的来源,可以是高压气体钢瓶,也可以是氢气,氮气发生器以及空气压缩机。
(2)进样系统.增充柱进样系统有常压气体进样,液体进样,毛细管柱进样系统有分流进样系统,不分流进样系统,柱头进样系统,其中热烈解色谱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
(3)色谱柱.色谱柱是色谱仪的心脏,而固定相是色谱柱的关键.气——固色谱柱常用的固定相不多,有分子筛,硅胶,高分子小球,碳分子筛等.
(4)检测器.
(5)记录和数据处理系统.句路和数据处理系统是记录色谱保留值和峰高或峰面积的设备,一般常用的是记录仪和色谱工作站.
(6)柱箱.柱箱控温在气相色谱系统中要求最高.
5、应用.气相色谱仪在刑事案件侦破中有着重要作用,主要分析有机物,尤其是容易挥发的物质.例如:墨水,在墨水中的染料相同时,可以用气相色谱法根据色谱图的峰数,保留时间及相对峰高比等鉴别相同染料墨水的不同配方或不同厂家的墨水;纸张,将纸张中的饿植物纤维,胶料等高分子化合物裂解成易挥发的低分子碎片,再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一般可根据得到的纸张裂解色谱图的峰数,保留时间,峰高比等进行纸张的比对检验.
二,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是仪器分析中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该法利用仪器分析物质产生的光谱波长与强度来确定物质所含的成分与含量.光谱分析是基于下列一些现象:光的发射,吸收,散射,荧光,磷光以及化学发光而进行工作的.
(一)x射线分析法
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是研究分析鉴定物质尤其是固态物质结构和元素组成的最普遍,最有用的电磁波.X射线分析法的真正发展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的.由于电子技术,高真空技术的发展,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下面将介绍x射线荧光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
1、原理
X射线荧光分析:进行x射线分析,首先要有x射线发射源,获得x射线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x射线管.
X射线衍射分析:晶体内原子,离子或分子有规则的排列在三度空间,晶体中原子间距离与x射线的波长属于同一数量级,因此晶体可作为x射线的光栅产生衍射现象.
2、仪器结构
(1)x射线荧光光谱仪
x射线照射样品时,样品激发出各种波长的荧光x射线,必须将它们按波长分开,分别测量不同波长的x射线强度,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分光原理,x射线荧光光谱仪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波长色散型;另异类是能量色散型。
(2)x射线衍射仪
x射线衍射仪由x射线源,样品,衍射线接收测量系统和衍射图处理分析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3、x射线的安全防护
x射线对人体组织会造成伤害.人体受x射线辐射损伤的程度与辐射量及部位有关,眼睛和头部容易受伤害.对x射线的防护是有关工作人员必须牢记的。
4、应用
x射线荧光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在法庭科学中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印泥成分的分析.利用质子诱导x射线分析法能非破坏的鉴定附着在纸上的印泥样品,日本科学警察研究所黑木健郎分析7种印泥的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出10种元素.以所有样品中都检出的Pb的特性x射线强度作为文书物证检验学基准,比较其他各元素的特性x射线强度,结果能鉴别这7种印泥。
(二)拉曼光谱法
拉曼光谱属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光谱,通常简称为分子光谱.早在1923年,斯迈克尔等著名物理学家就预言了单色光被物质散射时可能有频率改变的散射光,印度物理学家拉曼于1928年在实验室中发现了这种散射,因而以拉曼的名字命名为拉曼散射,相应的散射光谱亦称为拉曼光谱。
目前拉曼光谱技术以其光谱信息丰富,样品不需制备,可进行微量,微区,非破坏性,原位分析等的优点,在法庭科学文书物证检验领域显示出独特的应用前景。
1、基本原理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是利用激光来照射被检物质时发生散射现象而产生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谱所进行的分析方法。
拉曼散射效应.一单色光射入透明介质,在透射和发射方向以外所出现的光称散射光,分子引起的拉曼散射就是散射光之一,它可用量子理论来解释。
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的关系.两种光谱同属分子光谱,都能够提供分子振动频率的信息,但产生两种光谱的机理有本质区别.拉曼光谱是分子对单色光的散射所产生的光谱,红外光谱是吸收光谱,即分子对红外光源的吸收所产生的光谱。
2、仪器
由于拉曼散射光十分微弱,它的强度知识瑞利散射线强度的百万分之一,所以拉曼光谱仪必须以尽可能强的光照射式样,或提高检测器的灵敏度.然而在发现拉曼散射效应后的30多年时间里,这是难以达到的,使得拉曼光谱仪发展非常缓慢.
(1)色散型激光拉曼光谱仪.传统的色散型激光拉曼光谱仪使用的是可见辐射,故它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基本类似,主要包括激光光源,样品室,单色器和检测器四个部分。
A、激光光源.对光源最主要的要求是应该具有高单色性,并且其照射在样品上时候能产生足够强度的散射光,激光是拉曼光谱仪的理想光源.
B、样品室.样品室的功能是使激光聚焦在样品上,产生拉曼散射,并使其聚焦在单色器的入射狭缝上.
C、单色器.激光照射到样品上后,除了产生所需要的拉曼光外,还有频率十分接近于拉曼光的瑞利散射以及其他一些杂散光,特别是瑞利散射,它的强度十分大,相比之下拉曼散射就非常弱,对拉曼光谱构成严重的干扰.
D、检测器.拉曼光谱仪的检测器作用是把它检测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由于拉曼散射光信号非常弱,因此要求检测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E、特殊附件.激光拉曼光谱仪可以通过配置显微镜,光纤探针等特殊附件,对一些微量,或者不均匀样品,不便直接取样的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2)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仪
傅立叶变化拉曼光谱仪以近红外激光为激发光源,并引进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中常用的傅立叶变化技术,是从90年代前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拉曼光谱测试仪器。
A、光源。
B、样品室.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仪有一系列适用于不同需要的样品池,所有样品池豆科被置于一标准样品板中。
C、迈克尔逊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是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仪的重要组成之一.
D、特殊的滤光器.拉曼光谱的特点是拉曼效应极其微弱,拉曼散射的强度仅为激发光强度的109分之一左右,样品在激光的照射后所产生的拉曼散射处于强大的激光背景噪音之中。
E,检测器.
共焦激光拉曼光谱仪
(3)共焦激光拉曼光谱仪也是拉曼光谱仪的新发展,它具有三维分辨能力,即可对一些样品做光学切片,其纵向分辨能力独具优越性。
3.应用
拉曼光谱结束被用在法庭科学中的时间并不长,在我国也是近年才开始利用拉曼光谱仪开展理化物证文书检验工作.该技术具有准确性高,信息量大,谱图容易辨认,差异性区分明显,分析速度快,且对样品无需制备,可进行微量,微区,原位的非破坏性检验的特点。
以文书检验的种属认定为例,在文书材料检验中,大量遇到的是要对文书上的墨水,油墨,印泥,印油等进行比对检验,以鉴别文书是否被篡改.检验时,只要将检材或样本直接放在拉曼光谱仪的载物台上,通过显微镜找准被测物质,即可测试其拉曼光谱,最后对所获得的拉曼光谱进行比较分析.检验程序简单,仪器操作方便。
三,其他仪器分析法
分析测试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飞速发展.除了上述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外,原理与其相异的质谱分析法,热分析法,中子活化分析法,核磁共振法等仪器分析方法应用也非常广泛。
下面以显微分光光度仪为例:
显微分光光度仪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的光电分析仪器.它是集分光光度仪与显微镜的功能于一身,显微镜部分为分光光度仪部分提供了放大的样品图象,使得被分析的样品的尺寸可以非常小,而分光光度仪部分本身就是一种可以测量光强度变化的光学仪器.因此:"显微分光光度仪"成为无损的检验微量物证的有效仪器。
(一)原理
从显微分光光度仪测量样品的吸收光谱,可以了解样品的化学结构根据光学原理,照射在不透明的涂料表面的光,受到了表面材料的影响.具体的情况有如下两方面:
1、一部分入射光还没有进入材料的表面,就被反射掉,这种表面反射的光的波长成分与入射光波长的成分接近,几乎没有变化。
2、这部分入射光透过物体的表面,在穿过色料颗粒时,一部分被色料选择吸收,而另一部分则向四周散射.当然还会有一小部分被涂料表面散射掉的散射光。
(二)显微分光光度仪的结构
目前使用的显微分光光度仪绝大部分是国外生产的,尽管各厂家的仪器性能有差异,但是其主要构造不外乎有四个部分组成.即:显微镜部分,分光光度仪部分,计算机控制系统,输出系统有打印机,彩色照相机,彩色tv显示器。
(三)显微分光光度仪应用的特点
1、显微分光光度仪测量技术是一项无损,微量的测量技术用显微分光光度仪测量微量物证,不需要对检材进行任何预处理.这一特点是很优秀的.因为保护从现场或嫌疑人处提取的微量物证不被破坏,在刑事科学检验中十分重要.因为现代刑事物证鉴定都是采用系统检验.即对于一个物证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检验,要按照先无损,后破坏;先宏观,后微观;先物理,后化学的原则,进行系统检验.显微分光光度检验方法是无损检验方法,同时又是物理检验方法.因此应该最先进行显微分光光度检验.例如:在对文检案件的检验中,运用显微分光光度测量技术可以直接的将可疑文书或书证等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然后就可以对可疑字迹的笔画及可疑点进行测量.这样就可以不破坏检材,又可以得到客观,准确的结果。
2、显微分光光度测量技术是一项灵敏度高,准确的,客观的检验技术因为人眼分辨颜色的主观性很强,在不同观察者之间,或在不同的条件下,即使由同一个人得到的认定颜色的结论也不一文书物证检验学致这是因为人眼看颜色是由人的视觉细胞对颜色刺激在大脑中引起的一种感觉。
(四)应用
把显微分光光度仪应用到文书真伪的检验中,可以说是传统文书检验技术的一次分跃.世界上从70年代末开始,先后有美国,瑞士,俄罗斯,日本,中国,以色列等国家的文检工作者应用显微分光光度测量技术对各类有问题的文书进行了检验.在国内,由于近年来国内的经济纠纷案件数量急剧地增加,涉及到的金额越来越大,作案手段也越来越隐蔽,越来越智能化,给国家,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额的损失有许多疑难案件,如不采用新的先进技术,而依赖传统的文书检验技术是很难解决的.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圆珠笔字迹的始笔点具有独特的光谱特性.应用这一特性,可以准确的检验利用同一支圆珠笔进行的添改字迹.另外应用显微分光光度仪,通过测量可疑文书上的公章的印文印泥的成分,然后与标准样本上相同印文的印泥成分进行比对,从而可以判断待检文书上公章的盖印时间.这样就解决了检验文书制成时间这一长期另人棘手的难题。
(五)具体分析
1、用显微分光光度仪检验添加字迹因为在原文书上添加字迹是一种常见的犯罪手段.一般多见于变造,伪造借据,收据,合同,发票等.特别多见是在原文书上的金额树木字的前后添加几个阿拉伯数目字.这种案件的特点是作案方法简单,方便,而且危害性大,欺骗性大,不容易检验.送案人对于这类案件,往往要求检验可疑文字是否是后添加字迹.以及要求确定添加笔画的先后顺序.对于这类案件,利用显微分光光度仪检验是非常有效的.其测量方法简称为三字测量法.即对可疑文字及在它前后紧挨着的两个非可疑字迹共三个字笔画墨水的光谱和颜色参数进行测量,然后对结果进行比对,如果发现可疑文字笔画的各光谱曲线及颜色参数与两个非可疑字迹的光谱曲线和颜色参数差别明显,而两个非可疑字迹笔画的各种参数和光谱曲线基本一致,就可以认定可疑字迹是后添加字迹.其检验原理是因为如果用同一支笔,按正常顺序连续书写的字迹,是在同样的书写条件下书写的,所以笔迹的力度,笔尖的运动速度及运动方式等基本保持一致.所以测得的光谱参数和颜色参数及光谱曲线等也基本一致.但是如果是在事后隔了一段时间后添加的字迹,或用了不同的笔添加了字迹,这时的书写条件很难保证与原文书书写条件一致.即使是用同一支笔,由同一个添加字迹,由于添加字迹往往是在原文书的金额数字前后或日期或在文书的结尾,开头等处添加.所以一定要受到原文书书写条件的限制,使得被添加字迹排列得过密,而使整个文书的布局发生了异常的变化,破坏了原文书的书写格式.连字迹的笔顺有改变了.此外,罪犯为了添加字迹,只能改变原来的书写习惯和风格,在紧张的心态下,其运笔的力度和方式上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字迹的书写连续性往往被破坏.对于添加字迹的异常表现,可以通过显微分光光度仪对字迹笔画的测量揭示出可疑文字是否是后添加字迹。
2、显微分光光度仪检验涂改字迹有效因为利用涂改原文书上的某些字迹,企图获得某些私利的案件,也是一种常见的犯罪手段.这类案件的特点是改写后字迹的笔画显得很生硬,不流畅.这是因为罪犯为了借用原文书上某些字的笔画,改写成自己需要的字,所以难免生硬.其相应的笔画顺序和运笔都有了异常.这些异常有时用肉眼也可以发现,但是如何证明是添改字迹,这时使用显微分光光度仪检验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科学方法。
3、显微分光光度仪检验印章印文的盖印时间,因为形成印章印文的材料,诸如印泥,印油等的成分和颜色以浓度的经时变化过程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中间不应该出现跳跃.在不更换印泥或印油时,印泥,印油中的不稳定成分的变化是不可逆的.众所周知,一个单位的公章是一个单位权利的象征,通常要有专人的保管使用所以我们认为一个单位的公章的印泥,印油成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可信的所以利用显微分光光度仪测量单位公章的印泥,印油成分的变化规律,可以间接的确定其盖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