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工作调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保障工作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保障工作调研

医疗保障工作调研范文1

1大联勤后特勤人员医疗保障新情况及特点

实施联勤后空勤人员的医疗保障形成了新的体系。一是航空兵部队的队属医院或卫生队,承担空勤人员日常医疗保障和一线救治;二是各体系医院承担空勤人员的二线救治和健康状况初级评定;三是空军总医院承担空勤人员疑难复杂疾病的矫治、健康状况终级评定。这三个层次形成了空勤人员医疗保障的新体系。但承担保障任务的各医院分属各军兵种和各战区,能否对空勤人员医疗保障的重要性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协调开展好工作,这是实施大联勤后特勤医疗保障的新特点和需要加以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新型战机不断装配部队,飞行机动性及负荷更大,这对飞行人员的人机适应能力、心理和生理素质要求更高,航空性疾病的发生也随之增多。因此,承担空勤医疗保障的医院在建设发展上要与之相适应,特别是空勤科的建设和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与之相适应。

2我院在空勤医疗保障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医院的服务对象是战斗力要素中的有生力量,能不能完成好医疗保障任务,直接关系到战斗力的形成,恢复和提高。空勤人员的健康状况是空军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部分,保障好他们的健康是保障医院的重要任务。

2.1研究新情况,适应新形势,履行好新使命我院根据新的任务迅速启动了空勤科的恢复重建工作。面对新情况、新使命和新要求,我院对形势、任务和医院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认为:一是要将恢复重建空勤科提高到保空军部队战斗力的高度来认识;二是要适应新形势按照新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好空勤科,把空勤科作为重点科室来建设,使之能够较好地履行新使命;三是要科学统筹地制定出恢复重建计划,使空勤科在较短的时间内为部队提供服务。2005年初,我院即多次派出人员深入航空兵部队调研,了解新时期空军飞行员健康保障特点和需求;到空军总医院参观学习;认真学部文件,掌握标准领会精神。经过研究分析,从设备设施、技术队伍、工作管理、学科建设等方面高起点的开始重建工作。仅用半年时间,于当年8月即完成了我院空勤科的恢复重建,使我院新建的空勤科达到了“环境园林化、病房宾馆化、疗治一体化、管理规范化”的程度。

2.2按照总部标准,投巨资搞好空勤医疗保障的硬件建设空勤人员保障要求高,我院决定克服困难解决空勤科建设的投入问题。为此,投入350余万元,将一幢老住院楼进行了整体改造,病房全部改造为宾馆式的标准间和套间,设施按星级宾馆客房配置。还配套建起了阅览室、室内健身房及室外运动场等,使空勤科的病房条件达到了宾馆化。为确保空勤病员诊疗所需,我院还加大了通用医疗设备的投入,先后投入上千万元添置了超导磁共振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

2.3依据任务需求,探索研究搞好空勤医疗保障的软件建设空勤医疗保障需硬件条件作基础,更需要软件条件支撑。需要一整套管理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服务标准来确保工作质量。我们依据总部的规定和以往的工作经验,建立起了完善的管理组织机构,编纂制定了《昆明疗养院空勤人员医疗工作管理暂行规定》,内容涵盖了空勤医疗组织领导,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医疗护理工作程序,体检、健康鉴定、学科建设等。使空勤医疗工作职责明确、工作有序、管理规范,质量确保。

2.4坚持服务方向,创新性的搞好空勤医疗保障的学科建设医院建设的核心是学科建设,只有把学科建设好,才能履行好使命。航空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出来的一门专业性极强的新学科,也是军事医学中重要的一个专业。随着航空和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航空航天医学的发展倍受重视。搞好空勤科的学科建设是提高空勤医疗保障能力的关键。近5年来,我们通过努力,已使我院空勤科的技术水平和科研学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一是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将过去478医院从事过临床航空医疗的医生和护士选优调到空勤科,配齐配强了空勤科的技术队伍;二是建立院内外专家队伍作为空勤科的技术支撑。我们除将全院主干科室的科主任及专家纳入到空勤健康鉴定委员会中外,还聘请了一批军内外大医院和研究机构的有关专业知名专家作为空勤科的技术顾问,建立起一支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的院内外专家队伍,使空勤病员的诊疗有了较高水平的技术保障。三是经过多年努力,投入大量人才、财力,现已将空勤科建设为“军区临床航空医学中心”。

3我院积极研究和重视空勤医疗保障工作取得的成效

我院高度重视大联勤后如何搞好空勤医疗保障工作的研究和保障能力的提高。在实践中充分领会我军实行三军联勤保障改革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坚持方向、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把军事效益放在首位的工作指导思想,解决了空勤医疗保障中的一些困难,探索出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了总部首长和空军部队的好评。

3.1切实为体系空军部队提供了有力的医疗保障一是较好的完成了体系部队飞行员的体检、健康鉴定和疾病矫治工作,有力的保障了体系飞行部队的作战训练任务的完成;二是每年均派出医疗队到飞行部队巡回医疗送医送药,主动征求意见,靠前服务;三是主动为保障部队空勤家属提供免费和优惠医疗服务,解决了飞行部队的后顾之忧。

3.2为全军医院新建空勤科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2005年8月我院空勤科投入使用后,总后卫生部首长了解到我院在实施大联勤后,在跨军兵种医疗保障工作中,贯彻落实总部精神坚决,认识高、行动快,工作力度大,建院思想正确,对此,给予了高度赞扬。为此,总后卫生部于当年9月在我院召开了全军医院海潜空勤科建设研讨会,向全军有特勤医疗保障任务的医院推广了我院的做法和经验。

医疗保障工作调研范文2

关键词:医疗保障 农民工 流动性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外来农民工人数急剧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监测,截止到2010年末,我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目前,国家医疗保障体制不完善,农民工工作不稳定,频繁流动,更使得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医疗保障制度长期处于真空状态,合理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已经成为了城市和谐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以武汉市的外来农民工为例,从流动性角度切入,探讨外来农民工的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困境并进行对策研究分析。

一、研究对象

本文将以在武汉市外来务工的农民工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武汉市现行农民工医保制度和政策,从流动性角度分析不同种类农民工在推行农民工医保制度推行过程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建筑工地、工厂等农民工聚集地,抽样调查采访了120名不同年龄层,不同性别的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以获取准确详实的数据。

根据我们的实际调研,我们可以按照流动性的不同,把120名分为城市化的农民工、流动性农民工、季节性农民工三类。

城市化农民工是指长期在城市中打工,有稳定工作。虽然户籍仍属于农村,但大多已在城镇中参加了医疗保险。流动性农民工是指没有稳定工作,只为获取收入,而到处流动的一群农民工。季节性农民工是指那些农闲时出来打工的农民,他们大多具有季节特性。

表一:三种类型农民工特点比较

在我们所调研的120名农民工中,有33个属于城市化农民工,有18个是季节性农民工,剩下的69名农民工属于流动性农民工。流动性农民工占所调研对象的57.5%,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农民工都具有流动性强,工作稳定性差,在外打工时间长等特点。

二、调研分析

由于流动性不同,不同类别的农民工特点不同,根据我们调研的数据,分析下武汉市三种类型农民工参保、了解程度、使用状况等基本情况。

(一)城市化农民工调研数据

根据我们的调研统计,在这33个城市化农民工中,有21个均同时参加了家乡的新农合或城镇职工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其中有14个同时参加了2种或2种以上的医疗保险。在我们的调查人群中,有21个农民表示对农民工医疗保障体系较为了解,有5位曾经使用过医疗保险,最高的报销比例高达90%。据统计参加城镇职工或居民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大多都是有单位和企业统一进行办理,由个人和单位按比例共同承担医疗保障费用。

(二)季节性农民工调研数据

季节性农民工由于打工时间较短,流动性太强,他们大多都在家乡办理了新农合医保,在我们采访的18名季节性农民工,仅仅有1位没有办理任何医保,但有10名办理过新农合医保的农民工反映,并不了解医保具体使用情况,有3名采访者表示新农合医保完全没有作用。

(三)流动性农民工调研数据

流动性农民工由于长期在外打工,没有稳定的工作,大多无法享受到新农合医保、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在我们采访调研的69名农民工中,37名参加了家乡的新农合医保,且均未参加城镇职工获城镇居民,其中,有3名农民工享受过医疗保障的政策和优惠。

三、农民工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化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缺陷

城市化农民工大多数享受到新农合和城镇医疗保险,其医保覆盖率较高,但同时在转移接续及户籍制度间存在一些问题。对于长期在外务工、不准备返回家乡的农民工,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很难在城镇中很好的生存。针对那些在湖北省企业单位工作的农民工,他们目前享受到了单位的医疗保障,但一旦离职,在单位办理的湖北省医保很难转移回老家。

(二)季节性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缺陷

季节性农民工由于受到季节的限制,大多数都只参加了家乡的新农合医保,其主要问题是当在外务工人员在外生病时,常常要回家乡看病,在异地看病成本高,即使在同省内定点医院报销,其报销比例也比在家乡报销比例低。

虽然城市化农民工和季节性农民工存在报销难、报销低、转移接续困难等问题,但这两类人群大多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障的政策和福利,但流动性农民工由于其长期在外务工,流动性强,工作较为灵活,很难有稳定固定的工作,大多都是哪里有工作就到哪里工作的人,目前大多数农民都属于这类人群,且针对他们的医疗保障很不健全,长期处于真空状态。

(三)流动性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缺陷

1.参保限制,缴费困难。武汉目前实行的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按年度一次性缴费,同时第一年缴费后,第二年才能享受到医保政策,而流动性农民工由于本身特点导致其很难在武汉停滞1年,而第二年才可享受医保的政策极大的打击了外来务工人员参保的积极性,所以来武汉务工的流动性农民工大多没有参加城镇居民获城镇职工医保,有些仅仅在老家参加了新农合医保。

2.地区限制,报销困难。一些在家乡办理了新农合医保的异地打工者,由于在没有统一的数据记录系统,受所在地的限制,往往很难在外地报销。湖北省其他地区来武汉打工的,虽然能够在武汉定点医院享受到报销和优惠,但其比例和幅度都远远小于在家乡的报销和优惠的情况。在我们调查的人群中,异地报销比例与家乡报销比例相比,相差最多的高达30%。

这就使得许多在外打工的流动性农民工,虽然参加了新农合医保,但享受到的优惠很有限,许多外来务工人员都出现了“小病托大病,大病回乡治”的现象。

3.参保意识薄弱。流动性农民工由于长期在外地工作,更换工作频繁,难以回家或在当地报销,因此医疗保险对这类人群吸引力较差。在我们调查的69民流动性农民工中,46.4%的群众,什么医保都没有参与,许多农民工认为参加医保是一种浪费钱。同时,有69.7%的农民工不知道如何使用和报销医保。

4.基数过高,费用不合理。根据武汉市下发的《武汉市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实施意见》中指出,农民工和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都是以武汉是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作为基数的。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的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武汉市2010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1425元,而武汉居民人均月收入为2160元,农民工的月收入明显低于武汉城镇居民的收入,而高昂的保险费用也使得流动性农民工缺乏投保的意愿。

四、农民工医保可行性解决方案

(一)城市化农民工和季节性农民工解决方案

对于长期在武汉居住,有稳定工作,不准备返乡,符合一定条件的城市化农民工,政府政府应当积极鼓励和引导其参加武汉市的武汉市的城镇职工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而对于想要返乡,已经参加了城镇职工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城市化农民工,和只参加新农合的季节性农民工,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医保信息系统,并建立起合理的转换机制和系统,这样就可以保证异地转移和异地支付的顺利进行。

(二)流动性农民工可行性方案

流动性农民工医保方案主要要解决流动性带来信息不对称和制度不合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大病全国通,小病社区辅助”的解决方案。

1.医保全国通方案

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医疗信息系统,农民工在家乡和城镇办理的医保信息如参保地区、缴纳信息、报销比率、报销记录等都有所记载。在异地打工的农民工,可凭医保卡,按系统内的信息,在异地医保机构按时缴纳保险费用。对于在外看病的农民工,可以在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其报销比率和报销费用统一按照信息系统中的参保信息为依据。各个省之间,再通过内部网络,定期进行资金的结算和汇总。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缴费困难、基数问题、地区限制,打破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便于国家统一管理和规划医保政策,保证流动性农民工可以享受到医保的政策。

2.社区或基层医疗机构辅助方案

医保全球通方案会加大重点城市的医保负担,所以医保定点医院负责大病统筹。对于一般的小病,可以借助社区或基层医保机构来分流,减轻负担。按人头包干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这不仅仅可以促进基层卫生医疗的发展,也可以减轻重点医院的医疗负担,也提高了农民工看病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石宏伟,于红.农民工医疗保险模式分析:基于北京、厦门、深圳、镇江、上海五城市的政策比较[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7):17-19.

[2]张引,魏来.碎片化医保制度设计弊端与农民工医保模式路径选择[J].中国卫生经济.2010(5):6-10.

[3]肖瑶,潘华峰,冯毅.基于深圳市外来农民工医疗保险模式的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5):333-335.

医疗保障工作调研范文3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总结回顾我市医疗保障系统上半年的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明确工作目标,提振工作信心,努力推动我市医疗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市各级医疗保障部门挂牌成立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打开了医保工作新局面,较好地实现了改革的初期目标,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为总结好上半年的工作成绩,理清工作思路,抓住工作重点,解决好当前的面临一系列难题,顺利推进全市医疗保障事业各项改革,圆满完成下半年各项工作任务。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上半年工作基本情况

全市各级医疗保障局挂牌组建之后,积极围绕 “抓组建、理思路、立规章、打基础、抓重点、求突破”这一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开创了我市医疗保障工作新局面。

(一)搭班子、聚人心,积极推进组建工作。机构组建之初,全市各级医疗保障局把“搭班子、建队伍、聚人心”作为开局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市级层面:我们多次向市委主要领导汇报,积极与组织部门协调衔接。3月4日,局机关一正三副班子全部到位;3月7日,市医疗保障局正式挂牌。按照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对机关人员设定的原则和要求,4月23日、6月8日,我们分两批接收了来自市人社局等9个部门的18名同志,6月中旬,局机关人员转隶工作全部完成。为提振干部工作积极性,我们抢抓时机,在6月1日前,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相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了市局科级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由局领导出面,通过积极争取,转隶过来的7位副科干部,全部解决了主任科员待遇。同时,为了让干部留有上升的通道,我们还向市直机关工委争取,成立了局属机关党委,增设一个正科级的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职位。6月底,7名正科、5名副科全部配备到位,市局机关组建工作顺利完成,各项保障要素也基本到位。7月,市本级经办机构“三定”方案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经办机构改革正在谋划之中。衡阳医疗保障局的机构组建工作“时间短、编制多(与长沙并列第一)、到位快”,得到了省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县市区层面:各县市区医疗保障局的组建工作在市局的帮助指导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于3月底之前,12个县市区局全部成功挂牌,6月底,局领导班子配备全部到位,人员转隶基本完成,组织架构已具雏形,下属经办机构的整合工作也正在加紧推进。市县机构组建工作顺利完成,为开创我市医保工作新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理思路、建机制,着力抓好顶层设计。机构挂牌后,全市各级医疗保障部门按照边组建边完善、边谋划边落实的总体要求,着力抓好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集思广益,理清思路。3月15日、4月12日,市局先后两次召开了全市医保工作务虚会议,就我市医疗保障工作如何有效开展和推进,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在充分听取和吸纳大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市今年工作的基本想法,然后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进行了专题汇报,之后又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了协议医药机构的意见建议,并相继召开了多次局务会、局党组会议对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进行讨论、修正和完善,制定了《2019年衡阳市医疗保障局工作要点》和《市医疗保障局2019年党组工作要点》;5月6日,市政府成功召开了全市第一次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对全市的医疗保障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各县市区局积极围绕市局工作要点和工作重点,立足实际,相继制定了详实、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思路。另一方面,建章建制,规范程序。在谋划顶层设计和思路时,市县各级医疗保障部门把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制度体系放在重中之重,科学制定了党组议事规则、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局机关内部运行的管理制度,确保了局机关高效运转。同时,对医疗保障各相关业务工作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办事规则、政策法规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梳理,重新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完备的、有效的工作制度、规章和办法,为全市医疗保障工作迈入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抓重点、破难题,奋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医疗保障工作对我们而言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注重抓重点,破难题,以我们的担当和作为来开创工作新局面。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着力抓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摸清情况,科学决策。市医保局组建后,我们面对的是家底不清、情况不明、信息不准、数据不实等尴尬局面,为了掌握实情,科学决策,我们从摸清情况、澄清底子入手,在全市医保系统开展了“一报二看三查”活动。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我们对衡阳医保工作的基本概况、基本数据、基金运行的基本状况等做到了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我们向市委、市政府如实汇报,衡阳市政府常务会专题听取了市医疗保障局工作汇报,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研究和明确。二是迅速部署开展“大调研,大排查”主题活动。为充分掌握医疗保障工作领域中的困难和问题,有效推动问题的及时解决,我们在全市医疗保障系统迅速部署开展了“大调研,大排查”主题活动,制定“大调研,大排查”工作方案,并将6月份定为调查研究月。市县区局联动推进,市、县局班子成员带队,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各医药机构和工作领域,对医疗保障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进行大调研、大排查,开展集中问诊把脉,共摸排出问题40多个。下一步,我们将对摸排出来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形成问题清单,并将聚焦这些问题,研究出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办法和方案,推动问题和隐患的解决,彰显医疗保障部门的作为和担当。三是开展打击欺诈骗保行动,维护基金安全运行。根据国家局、省局统一安排部署,市县两级于4月18日同步举行了“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集中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活动期间,全市共发放宣传资料5万多份,制作宣传板报2000多块,在《衡阳日报》、衡阳电视台开辟宣传专刊专栏,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宣传。通过加大对政策解读和宣传,公布欺诈骗保典型案例和行为,在全市范围内营造浓厚的氛围,为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行动作了良好的舆论铺垫。今年3月份以来,市局共受理各类举报线索29条,查处各类欺诈骗保行为19起,违规案例10起,共挽回基金2000余万元。与此同时,我们按照省局的要求,在全市定点医药机构中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市、县医疗保障局积极作为,截止2019年7月26日,全市共收到283家医院、129家药店、10个诊所自查自纠信息反馈,涉及违规70593人次,退款共计422.8万元。四是积极做好行业扶贫和驻村帮扶工作。根据《湖南省医疗保障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起草拟定了《2019-2020年度衡阳市医疗保障扶贫工作的意见》;全面落实资助贫困人员参保和贫困人员的医保扶贫待遇政策;聚焦医保扶贫的重点考核内容,两次牵头组织召开全市医保行业扶贫工作推进会,联合市卫健委、市扶贫办开展了3次专项督查。目前,我市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实现贫困人口参保全覆盖。各县市区公立医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面落实, “一站式”结算服务工作成效明显。与此同时,积极做好了驻村帮扶工作,按照各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深入各驻点贫困村,开展了扎实的结对帮扶工作,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五是扎实做好上级交办任务和其他基础性工作。把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前段时间,市局与三家保险公司签订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承办协议;招标采购了医保第三方支付评审公司;研究制定了《2019年衡阳市本级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出预算分配原则》,并与定点医药机构签订了服务协议;对新增协议医药机构的准入进行了研究;对医保行业扶贫明确了工作规程和考核办法;研究了血友病门诊保障的相关政策;审议通过了《关于第一轮衡阳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补偿期限之后赔付申请的处理意见》;启动了衡阳市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招标代理机构遴选。同时,积极配合上级医疗保障部门对基本医保、异地就医、药品目录、医疗救助、招采平台、基金运行、医保扶贫、网络建设等一些基础性的信息和数据进行了系统的采集、汇总、上报。

(四)抓党建、树新风,全面提升干部队伍形象。我们一直把政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严格按照规定,每月开展一次党组中心组学习,市局组建以来,共组织开展了5次党组中心组学习;局机关成立了直属机关党委后,马上配备了党委班子,明确了党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组织局机关和医保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赴江西瑞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锤炼党性修养。各县市区局也始终突出了政治建设这一重点,强化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引领作用,为医疗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保障。同时,持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各级医疗保障部门认真贯彻全省医疗保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强了警示教育和廉政建设,在立规、明责、守节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另外,我们还注重强化业务学习培训。针对局机关干部来自不同单位、业务不熟的现状,全市各级医疗保障部门开展了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业务学习和培训。5月中旬,市局组织了各县市区医疗保障局长,前往福建省三明市和江苏省镇江市考察学习,开拓了视野,启发了思路。

二、当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上半年,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问题和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一)历史遗留问题多,处理难度大。一是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占结余比重大。截止2019年,我市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结余占总结余的81.2%,比重过大。二是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难以保障。各地原有医保部门对破产企业预留费用补助标准把关不严,导致我市大部分破产企业退休人员预留标准低,后续保障压力大。三是各地在解决困难企业参保的问题上,采取挂账处理形式,将本应由地方财政承担的责任转嫁给医保基金来负担,增加了医保基金运行的压力。

(二)基金统筹层次偏低,抗风险能力较弱。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共分为13个统筹区,统筹层次低,互助共济和抗风险能力较弱。受“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等因素影响,各地在落实医保市级统筹过程中基本上只实现了主要政策、业务流程的统一,而具体执行层面的政策实施和标准并没有统一,特别是各统筹区城乡居民医保一些政策不统一,待遇不一致,导致基金运行情况差异较大。

(三)基金运行收支平衡压力大,风险苗头逐渐显现。全国职工医保在职与退休比为2.76:1,全省为2.04:1,而我市远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仅为1.46:1。职工医疗保险有7个县市区统筹基金累计亏损,亏损最严重的县将近2亿元;职工大病互助当期结算全线告亏;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有6个县市区当期出现亏损;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有5个县市区出现当期亏损。

(四)医保基金监管难度大,欺诈骗保行为时有发生。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点多面广线长,医保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技术不科学,监管手段有限,特别是当前协议定点医疗机构医学行为与医保监管专业差异大,住院指征不明确,套餐检查、过度医疗等现象突出,而其合理性评定难度大,要想从根本上消除欺诈骗保行为任重而道远。加上近年来,民办医药机构快速发展,协议定点机构准入标准不明确,加大了监管难度。

(五)医保基础工作不扎实,工作衔接机制还不规范。全市医保系统网络平台不统一,信息不共享,目前参与我市医保系统建设的就有3家公司。当前医保信息化建设仍然面临系统分散、不能兼容、建设资金不足、数据不集中且难以整合等困难;各地机构刚刚组建,工作一时难以有效衔接,一些职能划转工作还停留在纸上,没有真正划转到位。

(六)县市区局编制紧张,机构改革进度慢。据统计,全市12个县市区中有4个城区和南岳区局机关行政编制不足4人,7个县市局机关行政编普遍在10个左右,而且行政编制偏少,导致机关组建工作进展相对较慢。截止7月底,各县市区除衡东县、衡山县已基本完成组建任务,其余各县市区组建工作严重滞后,特备个别县市区,除了配备了机关班子成员,机关各股室人员都没有到位,已严重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三、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7月18日,省医疗保障局召开了全省医疗保障下半年工作推进会议,7月25日,市委召开了市委全会暨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下半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两个会议精神,积极把握医疗保障工作的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工作,具体来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继续推进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工作。全市各级医疗保障部门要积极与各地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对接,配合做好医疗保障事务中心“三定方案”工作及后续的配套改革;特别是要严格对标上级医疗保障部门二级机构设置模式,组建好县级层面的事业单位,构建医疗保障机构规范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厘清医疗保障工作的职能职责边界,强化制度建设,推进各项工作在规范的制度轨道上健康运行。

二要抓好医保待遇的政策落实。今年下半年,省里将出台四个方面的医保待遇政策:一是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门诊保障政策,从明年1月1日起取消个人(家庭)账户,全面实行普通门诊统筹,并将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二是出台新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提高大病保险保障水平,从今年9月1日起,实施新的大病保险政策。三是从今年10月1日起,全面实行生育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四是出台《湖南省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制定新的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分配办法,全面规范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对于省局即将出台和实施的这四个方面的待遇政策,市局正在研究制定相关的实施意见和办法,各县市区局务必按照省、市的政策规定,不折不扣的把四个方面的待遇政策落实到位。

三要着力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按照国家局和省局的统一部署,我们要认真对标对表国家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扎实做好我市医保信息平台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各县市区医保局要在市里的统一部署下,对医保基本数据进行全面比对、清洗、补充和更正,确保数据信息全面准确有效,为下步数据迁移做好基础工作。在这里,我要再次强调,各地医保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在省、市的统一部署下推进,绝对不允许擅自上马新的系统项目或对现有系统作大规模修改,形成新的信息孤岛。同时,要加强与信息平台公司的沟通衔接,确保网络顺畅、数据安全、政策连贯。此外,各县市区局要对以往出台的地域性的政策规定,进行全面的清理,建立待遇政策清单,并根据上级的文件规定逐一销号。

四要开展打击欺诈骗保集中专项行动。下半年,各县市区局要按照省局的工作安排部署,对照《衡阳市关于开展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辖区内协议医药机构全面检查,针对九种欺诈骗保行为,至少开展1—2次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恶意欺诈骗保行为,巩固高压态势,形成震慑效应,让医药机构不敢骗、不想骗、不能骗,确保基金安全可控。

五要全力做好医保行业扶贫工作。在7月18日省医疗保障下半年工作推进会上,省局就医保行业扶贫工作作了安排,要求各级医疗保障部门,一是要认真履行医保部门的职能职责,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各项制度综合保障作用;二是要准确把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内涵要求(“三有”,即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重点做好参保资助、待遇落实、“一站式”结算服务工作。而且明确了今年健康扶贫考核,只考核三项内容:(1)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2)一站式结算资金到位率达到100%;(3)贫困人口看病综合报销比例达到85%。三是要全面摸清医保扶贫底子。对医疗保障扶贫工作中基础信息不全、“一站式”结算不实、过度保障等问题,要列出清单、建立台账,制定过硬的整改措施,认真落实问题整改。对省里明确的三方面的要求,各县市区局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抓好落实,切实做到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要对考核的指标和内容全面准确把握,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要加强与扶贫办的对接沟通,做好基础工作,确保基本数据、基本信息准确、真实、完整、全面;要强化督察督办和工作调度,将行业扶贫的工作职责落实到位,确保在考核中不出如何纰漏。

六要做好基金市级统筹的相关准备工作。医保基金实行市级统筹是今年省、市一项重点改革任务,也是国家局重点督办的一项重点工作,各县市区医保局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积极做好市级统筹制度改革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在省里正式启动这项改革之前,各县市区局重点要在摸清底子、搞清情况、做好调研、加强测算、制定预案等方面做好做实相关工作,为市级统筹改革顺利推进打好基础。

七要积极推进医疗保障领域各项改革。下半年,我们要积极按照省局的部署,全力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严格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对现有的医疗服务价格进行全面系统的清理,探索和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医保支付标准引导价格合理形成的机制;启动药品耗材招标采购平台建设,推动低值耗材的招标改革,切实把虚高的药品耗材价格降下来。

八要抓好医保队伍的能力建设。根据省局安排,今年9月,将组织各市、县医保局、经办机构负责人,以及市州医保局科室负责人等开展工作业务能力培训。市局也将在培训完之后,适时组织各县市区及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专门培训,切实提高我市医保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水平。各县市区局也要高度重视医保队伍的能力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医保业务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四、几点工作要求

今年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在这里,我提几点要求:

一要提高站位,服务大局。今年,是我们医保工作的开局之年,大家务必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决服从大局需要,一切从大局出发,不折不扣推进国家和省、市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扎扎实实做好医疗保障各项工作,为大局增光添彩。

二要勇于担当,狠抓落实。我们医保事业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必须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增强责任意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在问题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畏缩,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和重点目标任务。要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明确要求,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落实落地、见到实效。

医疗保障工作调研范文4

医疗保险工作经验交流会经过会议代表近两天的努力,主要会议议程已经顺利完成,根据会议安排,我做一个简单小结。

这次会议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医疗保险工作部署和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管医疗(生育)保险的厅局长、处长和经办机构的负责同志共1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福建厦门等15个省市做了大会经验交流,分别从城乡统筹、门诊统筹、地级统筹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工作等方面介绍了经验。在城乡统筹方面,广东、江苏、福建厦门等探索实行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一些地方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为基础,整合建立了统一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某、杭州等城市实现了城乡医疗保险管理体制的统一。在地级统筹方面,许多城市按照政策统一、标准统一,基金统一,管理统一的要求,实行了地级统筹。有的城市采取了基金统一管理和调剂相结合的办法,充分调动区县积极性。门诊统筹方面,探索的城市普遍坚持低水平起步,根据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待遇水平,如青岛规定报销从30%起步;厦门市设立了的起付线。在就医管理上,坚持充分利用社区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广东一些地方采取了按服务人数定额付费的办法。在居民参保经办方面,各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加大扩面力度,如海口市充分利用调动各方面力量,层次落实责任;某市与教育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由学校代收医疗保险费。各地普遍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和信息系统建设。如湖南省采取全省居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集中开发的方式,避免了重复建设。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对于各地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进行了分组座谈,XX副部长主持了厅局长组的讨论,大家互相交流了各地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和主要经验,共同分析了医疗保险工作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于下一步的医疗、生育保险工作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刚才,XX副部长做了重要讲话。大家普遍反映,这次会议虽然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达到了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明确工作任务的预期目的。下面,我讲三方面的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XX副部长讲话精神

XX副部长的讲话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客观总结了上半年医疗、生育保险工作取得的成绩,透彻分析了医疗保险工作的形势,明确了今后三年医疗保险工作的主要任务,布置了今年四季度的重点工作,提出了对干部队伍的要求。整篇讲话总结客观,分析透彻,重点突出,要求明确,是近期关于医疗、生育保险工作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学习贯彻XX副部长讲话,我个人体会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深刻认识当前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形势和任务。XX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不论是从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还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医疗保障事业都已经进入了向覆盖城乡全体居民迈进的新的历史阶段。2008-2010年将是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着力完成四项主要任务:一是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参保率要达到90%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开;2000万大学生纳入居民医保;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多种措施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问题。)二是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的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5%和60%以上;逐步推开门诊统筹,支付率达到30%以上。)三是做好政策之间的衔接,解决人员流动、身份转变等的医疗保险关系接续等问题。四是加强医疗保险管理。提高统筹层次,逐步实现地级统筹。探索整合管理资源,实现统一管理。充分利用和发展社区(乡镇)劳动保障平台等。

(二)落实三项重点工作。XX部长在讲话中,对第四季度要落实的三项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亿人,为明年全面推开打好基础;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年底前全部纳入医保范围,打破“封闭运行”的壁垒;落实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要求,规范医疗保险委托管理。这三项工作都是国务院都已做过部署,要提高对这三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XX部长讲话要求抓出成效,按时完成任务。

(三)积极探索三个统筹。城乡统筹、门诊统筹、地级统筹等是涉及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大问题。城乡统筹主要解决当前医疗保险体系统筹规划,制度间的衔接问题;门诊统筹是提高保障水平,扩大受益面的关键;地级统筹有助于提高医疗保险基金支撑能力,实现更大范围共济。XX副部长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探索门诊统筹、地级统筹、城乡统筹等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指明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各地要按照XX部长的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向,加大探索力度,使三个统筹逐步在全国推开。

(四)加强管理能力建设。在管理理念方面,要树立服务至上的思想,以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来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基础建设方面,要强化信息系统和技术标准系统建设,为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和管理的精细化提供技术支撑。在经办管理制度方面,加强内控制度,用严密的体系管业务流程,确保医疗保险基金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在管理能力方面,要提高分析能力,对相关制度运行作出评估,及时调整政策措施。同时要提高应急能力,妥善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保证信息安全和人员安全。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基本医疗保障新的历史阶段,XX副部长对医疗保险干部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深谋远虑,勤于思考,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勇于

创新,以改革的意识、改革的精神,推动医疗保险工作的深入发展;要求真务实,一丝不苟、锲而不舍地抓落实,把中央和国务院的科学决策更好更快地变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福利;要搞好协调配合,形成推动工作的合理;要清正廉洁,培养医疗保险干部队伍的浩然正气,博然大气,沛然清气。

大家回去以后,要尽快将会议精神向厅党组和当地党委政府汇报,组织劳动保障部门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认真学副部长讲话精神。要根据部领导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当地实际,调整完善工作思路,做好今年四季度工作,同时,及早谋划明年和今后3年的工作。

三、及早谋划明年工作

今年已经到第四季度,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要按照XX副部长讲话的要求,着眼于2010年的目标任务,统筹规划好2009年的工作。2009年将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年,也是实现2010年目标的关键一年。在研究明年工作的时要重点考虑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统筹考虑城乡医疗保险工作。一要强化基本医疗保障的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明确各项基本保险制度的定位,着手研究衔接的办法。二是加快建立统一的医疗服务标准,努力实现城乡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定点范围、信息网络系统编码和接口、业务经办流程和规范、统计报表以及财务会计制度的逐步统一。三是整合管理资源,实现城乡医疗保险统一管理。一些省市政府有意向将新农合移交劳动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对于是否接收,各地观点不尽一致,我个人认为,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角度,从事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统一管理是方向,但接收后的困难也要向领导反映,争取政府在经办能力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谋划如何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一是测算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应参保的人数,特别是研究制度的人叉问题,如新农合以家庭为单位参保,很多农民工既参加了新农合和职工医保;个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鼓励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也可以参加居民医保,但参加居民医保的人群数量要有预测。二是明确扩面的重点和难点,在2009年优先解决。如居民医保、历史遗留问题、灵活就业人员和困难人员参保等。

(三)充分考虑改革推进的难度。一是压力加大,要有预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即将公开征求意见,各地要根据平时工作经验,提前梳理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具体措施。如异地就医、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问题。二是处理好提高待遇与基金风险关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明确提出要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要明显减轻,同时推进门诊统筹,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对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任何一项待遇标准的调整前都必须要详细的论证和测算,不能凭一时的热情,盲目提高待遇。要充分认识待遇提高后福利的刚性和医疗服务的不确定性,要真正做到低水平起步,逐步发展。三是统筹协调难度大。如解决地方性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同时,也要同步研究地方政策性和依法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还要研究困难企业和困难人员参保问题,要对各类情况心中有数,工作有预案,才能把好事办好,保持社会稳定。四是经办能力不足,各地普遍存在长期超负荷工作问题,达到参保人数翻一番的目标,工作量可能成倍增加。对此,要有充分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

(四)配合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特别是与我们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要积极跟进:一是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涉及到门诊统筹的建立和推进,我们要利用这一机会推动有关部门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的标准和办法。二是基本药物制度,涉及药品生产、采购、定价、配送、使用等一系列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如何使用基本药物、参保人员如何获得基本药物、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如何与基本药物制度衔接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三是公立医疗机构改革,这项改革十分复杂,目前医疗保险的经费支出主要支付给公立医院。对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每一步都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代表患者的利益,提出我们的要求,促进公立医院改革向节约资源,提供良好服务的方向前进。

同志们,2008、2009都是完善城镇医疗保障体系的关键之年,相信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共同努力,医疗、生育保险的各项任务一定能够顺利完成。

医疗保障工作调研范文5

关键词: 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体系;社会保障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农村重大疾病医疗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2012年 8 月,国家发改委和人社部等六部委联合(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国积极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1]。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问题即成为国内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农村重大疾病救助的研究更是国内外很多学者关注的话题,然而,由于我国自身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外存在差异,对于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问题,外国学者大都是从理论上阐述可能有效的方法并未结合实践找到真正能够造福我国农民的措施;国内学者也多从单方面阐述一些救助政策和措施并没有真正在救助运行过程中发挥到预期的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体系建设十分必要。

1.2研究的意义

鉴于贵州省时下的经济背景, 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是各项社会保障项目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研究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体系在现阶段的贵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事关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对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缩短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曾在2004年这样说过“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解决八亿农民看病问题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的健康和利益,关系农村实现小康宏伟目标”。温总理的话意指解决农民看病困难问题是当下的重要目标[2]。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边境,是边远地区,经济贫穷,多民族聚居省份。贫困面大经济发展缓慢,贫病交加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这对贵州经济发展提出严峻挑战。为保障农村居民健康,我省政府应建立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体系,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本文通过对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农村重大疾病医疗运行情况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探索适应贵州省贫困地区实际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体系,为政府制定贫困地区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的政策提供依据。使当前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在运行中意义重大。

2.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体系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外国学者在研究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体系中在理论上有全面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首先是农村医疗体系的设计,他们强调农村医疗应采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Johannes 结合塞内加尔构建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进行的实证分析提出农村合作医疗在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获得政府的足够重视与政策、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 [3]。其次是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的绩效评估,Keith提出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升级的突破口是人民利益[4]。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卫生系统绩效评估的参考指标有财政资金的支出与支持、确立的目标和对村民需求的满足程度。在医疗救助制度的保障面上强调了法律保障、组织保障和政策保障都十分重要。

2.2国内研究现状

从2002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以来,我国相继出现大批优秀学者研究医疗救助制度,他们在研究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体系的理论方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研究的内容除了新农合还有大病保险制度、大病保障实施阶段、重大疾病保障病种的界定和保障对象以及政府政策,尽管说我国学者也深入研究了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方案,但始终没有建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各个学者都只单独从一个方面或者分散的几个方面研究,没有把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从预防到病诊到手术以及术后复健作为一套完整体系来研究。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刘荣玉的《大病救助,农民的四个期待》[5],管延羡的《医疗救助制度模型设计与可行性研究》认为医疗救助筹资渠道包括设立企业家基金、历年医疗保障的沉淀资金、政府基金和政府投入。还有赵林海等人通过对安徽省医疗保险基金中心费用支付管理现行办法的研究,提出费用支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病救助商业再保险、慢性特殊病种门诊控制、增强医院在社会医疗保险中的作用等方面的建议。

3.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体系建设

贵州省是以农村人口居多,少数民族居多的省份,经济发展滞后,要想完善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协调城乡经济稳定,就必须建设完整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体系。贵州省的人口分布正如表一所示,从2010年到2014年来看,人口逐渐增多,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也相应增加,农村人口始终多于城镇人口,这使得农村所需财政投入负担沉重。

城乡收支情况如表二所示,无论是收入还是支出,城镇人均收支都大于农村,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差距,一旦农民患重大疾病,政府救助资金也就很难跟上救助运行资金。

由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得知贵州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救助标准中,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最近五年数据标准,以2010年为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为每人每月212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支出水平每月155元每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为每月107元每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水平为52元每人每月。而贵州省乡镇卫生医院服务情况则如表三所示。

黔西南州兴仁县更是以农村少数民族居多,在这样的结构下,结合我们采取的实地调研,2014年2月在黔西南州人民医院住院的神经外科重大疾病患者高达百人,在ICU病房的人数在十人左右,而住进ICU病房的患者每天的医疗费用在一万元以上,在抽取的十位重点调研对象中,其中一人为车祸伤害,病情严重,经过长达一个月的抢救,住院费用花费39万元,保住性命但由于神经中枢被损造成植物人,其余九人均为脑中风,在这九人中百分之五十以上为高血压引起,其余患者由脑部血管破裂引起,这九人的医疗费用在3万到10万不等。这些患者中车祸伤害患者是城市人口,剩余九人中二人是城市人口,其余七人均为农村人口。在面临这些重大疾病所需的高额费用时,百分之九十的农村家庭经济被彻底摧毁。建设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体系必须遵循一站式实施原则,应该从政府政策、提高社会救助力度和变政策为法律三个方面来建设救助体系。

在政府政策方面,由政策规定救助对象,着重救助低保家庭、五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困难家庭的重大疾病患者,减少这些家庭罹患大病等同于患病等死的现象;变事后救助政策为事前和事中救助政策。

在提高社会救助力度方面,由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贵州省社会救助情况可以看出社会救助力度过弱,仅靠政府财政补助的救助面窄,二重大疾病医疗费用额度高,农民患者自身难以支付数额庞大的费用,这就需要提高社会救助。政府需要在一些重要平台比如利用央视这种正规平台加大社会救助重要性的宣传,引导更多社会基金投入医疗救助,提高社会救助的力度。

在变政策为法律方面。新农合是医疗保障制度中实施效果较为明显的政策之一,但自推行新农合至今,农村人口参加新农合的人数并不可观,有的以贫困为由拒绝参加新农合,有的就算有能力支付也没有支付意愿,在这种背景下,政策的实施效果就远不及法律的强制性有效,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变政策为法律法规,加强重大疾病救助体系的实施效果。

4.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建设农村重大疾病救助体系的过程中,救助对象的公平性不能可靠界定,除了低保家庭和五保家庭以及低保家庭边缘家庭,还有很多困难家庭的患者在是否被实施救助上难以界定。而有限的财政收入会导致救助资金紧缺。紧靠政府的力量支撑一个救助体系可行性极低。有限的救助资金导致救助面过窄,很多农村重大疾病患者没有享受到救助制度带来的利益。城乡差距问题也不能够有效解决导致实施救助体系中主要的不足。

5.政策建议

针对建设农村重大医疗疾病体系中的不足,政府应根据农民家庭收支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从两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一是鼓励部分农民积极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救助额度更高,救助更为及时,政府如能鼓励经济收入中上层的农民积极参加,一旦这部分人罹患重大疾病,商业医保机构会在第一时间对这部分患者实施救助,避免其因病致贫,商业医疗保险对政府的财政支出 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缓冲作用,对稳定农村经济有积极的作用;二是鼓励农民增加投资减少储蓄,国民收入的增加大部分取决于投资和出口,鉴于农村产业不够丰富,增加农村收入主要取决于投资,农民的钱财大部分存入银行储蓄起来以获得低额利息,如果农民能够将部分钱财转作投资,投资收益高于储蓄利润,以投资收益增加经济收入是提高生活保障的有效手段,政府应该鼓励农民增加投资以提高农村经济收入。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指导老师:汪增洋

参考文献:

[1] 赖洁莲.建立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体系的思路和对策[J].福建理论学习,2007,03:18-22.

[2] 刘洪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3.

[3] 李静.新农合制度下农村医疗服务质量保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4] 杨国平.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8.

[5] 林娣.宏观视角下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2.

[6] 李佳.“新农合”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及改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7] 刘小青.农村重大疾病保障政策研究[J].中州学刊,2014,03:70-74.

医疗保障工作调研范文6

[论文摘要]随着“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建立覆盖全国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目标的确立和“全民医保”制度的推进,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在制度层面上实现了“全民医保”。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制度的城乡统筹发展研究逐渐升温,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实施的有效性依然是政策研究的关注热点。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全民医保目标的建立及其实现途径;医疗保障的城乡统筹和一体化的理论研究现状;各地城乡医疗保障统筹发展的实践研究;比较和借鉴国外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经验教训方面。国外关于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城乡统筹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对中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研究以及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研究。最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相关评述。

随着“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建立覆盖全国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目标的确立和“全民医保”制度的推进,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已经在制度层面上实现了“全民医保”,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制度的城乡统筹发展研究逐渐升温,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实施的有效性依然是政策研究的关注热点。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关于全民医保目标的建立及其实现途径方面

随着“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建立覆盖全国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目标的确立,“全民医保”已达成了共识,全民医保是实现医药卫生事业社会公益性的钥匙,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突破1:3(顾昕,2008);在未来的改革中,必须打破城乡、所有制等界限,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葛延风,贡森,2007);要建立重健康和重持续的绿色医保制度(褚福灵,2008)。但是由于目前存在的医疗体制改革困境和二元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全民医保的实现还有待于进一步地对医疗卫生体制进行改革与完善,全民医保尚未成功(顾昕,2008)。但对于如何实现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改革方案。通向全民医疗保险的可行之路是一条渐进之路,将会扩大现有三大公立医疗保险(即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覆盖面。此外,政府通过完善医疗救助制度资助城乡贫困家庭参加公立医疗保险,从而构成一个制度全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这一路径已达成了广泛共识并已在逐步推进。强化政府责任,构建与目标体制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医药分开,建立并逐步完善筹资与组织管理体制(葛延风,贡森,2007;翟祖唐,2007;唐钧,2007;胡大洋,2008;万筱明,陈燕刚,2008;刘晓晖,2008;李明强,2008)等宏观策略方向也逐步得到了认可,但在具体实现途径上还存在的分歧与争论。如强化政府筹资责任方面,有的专家强调“补需方”,即新增政府财政医疗卫生投入的主要流向是医疗保障体系,政府应该在其中扮演鼓励者和资助者的角色,通过补贴吸引和鼓励广大农民参加医保,同时资助弱势群体(尤其是城乡低保对象)参加医疗保险(顾昕,2008)。但也有的专家从国情出发,认为补供方,由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直接提供基本免费的服务是更为现实可行的选择(葛延风,贡森,2007)。这些理论争论和政策建议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启迪。

二、关于医疗保障的城乡统筹和一体化的理论研究方面

随着“全民医保”目标的提出,国内学者对于社会保障城乡统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如火如荼,从多个角度探讨医疗保障的城乡衔接和统筹发展问题。

1.从二元经济社会角度出发,探讨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并轨与衔接问题。在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下,中国医疗保障制度表现为二元医疗保障体系,二元保障制度使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的问题,医疗社会保险服务呈低效率状态,难以体现国民医疗保障权益的公平性(鲍震字,王智广,2007)。打破二元结构势在必行,从而提出了城乡保障制度衔接的目标模式——“从二元到三维”(王国军,2005)。

2.四大板块问的相互整合衔接的研究。在全民医保这个大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专家们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同的统筹整合路径:“一个制度、多种标准”为医保改革的突破15(刘继同,2006);在“托低就高”的途径下实现城乡医疗保障整合管理(周寿祺2007);采取“三支柱”促进城乡医保一体化的实现(孙祁祥,2007);依托“新农合”编织全民医保网;医疗保障制度要分层次(唐钧2008);实现全民医保需要配套改革(吴成,2008);三大公立医疗保险实现信息共享,可以实现医疗保障的城乡一体化(顾昕2008)。同时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亦日益受到重视。农民工是一特殊群体,他们多数流动于城市和农村之问,他们面临着两种选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鉴于两者的保障程度有限,近期不宜作出硬性规定,两者的结合可以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程度(胡务,2006)。

3.城乡医保统筹发展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的研究。医疗行业信息不对称和技术垄断,使得该领域供方的道德风险发生频率高且规避难度大,导致了医疗费用的急剧攀升,进而损害了医疗保险制度的效率基础(王保真,2007),并且是对诚信建设和信任系统的破坏(王建,2008)。应严控道德风险,重建信任机制。具体途径:加快医保覆盖面,缩短其自费患者与参保患者之间的“双轨制”与“价格差”;约束与限制不合理的医药行为,做到既能使患者看好病,又能促使与激励供方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还能有效控制供方的不合理开支,形成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风险共担的合作博弈机制(王保真,2007)。对医疗服务供给方、医疗服务消费者、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各种制度调整,在强化制度建设的基础上,重建人们对制度的信任以及对专家的信任(王建,2008)。

三、各地城乡医疗保障统筹发展的实践研究方面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总结和探索各地的模式,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对制度创新大有裨益。各地关于城乡医疗保障统筹发展的制度创新和付诸实践的模式探索日趋增多,例如全民医保标向性探索的“石狮实验”:石狮市五个试点村以整村的形式与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签订合约,试行新型全民医疗保险(尹海涛,2005);上海浦东城乡医疗保障体系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城乡阶梯式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田文华,梁鸿,陈琰,曲大维,许非,2005);河南舞钢市全民医保的“破冰之举”:舞钢市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合作医疗3种形式,初步形成了全覆盖、无缝隙的全发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仇雨临,2006;杨力勇等,2006);厦门市欲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民医保”(郡芳卿,2006);湖南省石门县在在进行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制度有效衔接时所采取的措施被称为降低或取消新农合起付线模式,也称为“零门槛”方案。湖南省石门县为了搞好医疗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起付线和封顶线的有效衔接,除对五保对象的医疗救助不分病种和农村低保对象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医疗救助实行“零起付线”外,还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实行了“零起付线”(李钢,盛学庆,2006)。昆山市农村城乡一体化医保(金健宏,2006),全民医保试点:安徽金寨县的成功与其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以及财政支出顺序优化等密切相关(中国卫生产业,2007),珠海模式的试水:通过建立“大病统筹救助、中病医疗保险、小病治疗免费”三道医疗保障防线,旨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的目标(袁泽春,2008)。镇江的成功经验是把社区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险相结合,实施一系列医保社区创新配套政策,打造“l5分钟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圈”,增强了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陈新中,2008)。浙江省和江苏省在处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的过程中,在解决两个制度覆盖人群的交叉问题上,地方政府的两种主要解决方式;一是自主选择,规定城镇居民(包括参合农民)可自助选择新农合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但不能重复参加,浙江省采用了该种方式;二是按居住地划定覆盖人群,规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主要覆盖县城以上城区内的城镇人口,新农合覆盖县城以下的非农人口,江苏省采用了该种方式。此外,在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已无户籍划分的地区,部分地方政府也作出了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统一纳入城乡合作医疗的探索(,汪早立,张西凡,程念,2008)。重庆市在进行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制度有效衔接时所采取的措施被称为综合补偿模式,也称“三明治”模式,“重庆模式”的核心是一个“三明治”式的政策组合版块,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体现得更为突出。这块“三明治”的夹心层是制度的中坚即“新农合”,底部和顶部的两层是制度的辅佐即“医疗救助”(赵小艳,2008)。这些实践探索为本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持和对照样本,增强了本研究的可行性和价值。

四、比较和借鉴国外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经验教训方面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比较和借鉴国外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完善中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思考和建议。宏观层面的经验借鉴主要有:乌日图(2003)分析研究了西方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4jr雨4~(2oo3)评述了针对医疗保障制度中存在的医疗保险支出过度膨胀、医疗资源浪费严重和医疗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世界各国采取了增加税收和医疗保险费收入,增加病人自付医疗费用的比重,加强对医疗保险服务机构的监管,社会保险机构自己办医院等措施。这些对正在实施中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孙浩(2006)、郭小沙(2007)、王雁菊(2007)分别介绍了澳大利亚、墨西哥、德国、英国的全民医保制度,认为应建立适合中国基本国情、承认地区发展不平衡并逐步实现全民覆盖的医疗保障体制;丁润萍(2007)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廖明(2008)评述了印度的全民医疗体系;李莲花(2008)通过比较分析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全民医保过程,总结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对我们全民医保的启示。李明强(2008)主要研究了泰国、新加坡和墨西哥等国家在医疗保障制度创新上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讨论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以及实现医疗保障全民覆盖的实施路径。杨红燕(2008)选择了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巴西和墨西哥等典型国家,采用国际比较的方法对实现全民医保的经济、社会、人口等条件进行了总结。认为强大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全民医保的前提,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建立全民医保的非决定性影响因素,政府关注与社会形势是建立全民医保的关键因素。并得出结论:中国目前还不具备实现全民医疗保险的条件;但中国可以利用职域保险、地域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与医疗救助相结合等多样化的制度安排,在“全民医疗保障”的层次上实现“全民医保”。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整理,可以得出的经验是,医疗保障要关注穷人和弱势群体,城乡一体化及普遍覆盖,特别是印度农村的三级医疗保健网、泰国的全民健康保险计划对于中国更具有启示意义。

国外关于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城乡统筹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对中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研究以及对农村合作医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研究上。

(一)对中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研究

首先是对新农合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与改革目标研究方面,一个国家的卫生政策虽然不可能完全消除居民问的健康不公平现象,但国家有义务与责任减少这种不公平现象的扩大趋势(hossain,s.i,1997;bogg,l,2002)。改革目标含糊不清和充满歧义是中国卫生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williamhsiao,2000)。第二:在农民参合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方面,aliasgary,kenwillis,aliakbar,taghvaeiandmojtabarafeian(2004)等采用重复投标博弈法(iterativebiddinggametech.nique)问卷格式,使用伊朗全国2139个农户数据,进行了农民医疗保险参加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b.古斯塔夫森(2005)从构建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视角,展开了居民医疗支出不公平性以及健康风险冲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cook等(1999)在对中国和亚洲国家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分析时,提出了依赖性——脆弱性——贫困的概念和分析框架。第三,对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存在不公平现象的研究:ravikanbu(2005)分析了中国不同区域,特别是城乡之间卫生保健的不平等现象;bjorngustafsson,lishi(2004)考察了中国农村卫生服务方面的支出和贫困之间的关系;ofraan-son,shi~ngsun(2004)以河北省为例,具体考察了中国农村存在的健康不平等现象;

guycarrin,avivaron和yanghui(1999)等根据14个试点县的情况,分析了中国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对改善农村健康保障困境的影响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yuanliliu,williamhsiao和kareneggleston(1999)着重分析了中国卫生体制变化带来的城乡在健康保障领域严重的不平等;christopherj.smith(1998)分析了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和卫生服务体制,揭示了城乡健康越来越大的不平等缺口。‘

(二)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