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范文1

一、村级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捞刀河镇地处长沙市北部城郊,总面积9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万人,辖24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目前的村级人才队伍在一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表现如下:

(一)村干部各方面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少村级班子中不同程度存在“三偏现象”,即:年龄偏大,**年圆满完成支村两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后,捞刀河镇27个村(居)中有22个实现了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平均年龄48.6岁,新选书记年纪最轻的为25岁,但是50岁以上的仍有15个;文化程度偏低,换届后,在新的村(居)支部书记中大专学历的才3人,高中学历的12人,整体文化程度偏低;能力偏弱,有部份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办法不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识模糊,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意识不强,不能成为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二)村干部精神状态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奉献、进取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村级经济基础薄弱,绝大多数村都没有固定的村级收入,村干部待遇普遍偏低,最多的如高岭村每年补助8000元左右,而绝大多数村还不到4000元,个别村甚至拿不到分文报酬,加上由于村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不少村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忙自己的事情多,忙公家的事情少,办理民事村务少,顾自家发财致富多。少数村干部以条件差为由,在职期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主动性不强,应付了事,“等、靠、要”思想较严重。二是民主作风有待进一步形成。有的村班子领导搞一言堂、家长制,重大事情不经集体商量,没有很好地推行重大村务公决制度。

(三)社会存有偏见、环境不优。目前,社会上少数人始终认为“农民就是农民,即使成为人才也还是农民,就算成为党员也不一定能当人才用”,在他们眼里,能致富的就是人才,而没有认识到人才才能更好地致富。

(四)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村级人才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有的村推来推去就那么三五个人,党员人数占总人数比重普遍偏低,如高岭村,全村1930多人,其正式党员63人,预备党员2人,正式党员年龄普遍偏大。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地理及认识原因。由于捞刀河镇正处于城乡结合的地区,进城方便,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村级组织难于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有的年轻人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不愿入党,不想当村干部,认为有本事不如自己挣钱,加之个别村干部怕自己“位子”坐不稳,怕被后来者“夺权”,导致私心杂念严重,尽量不发展年轻党员。二是管理措施不健全。部分村对村级人才队伍的培养、选拔缺乏硬性措施,对本村人才队伍的建设既无领导分管,又无具体人抓;既无台帐,又无名册;既没有规范的规章制度,又很少组织开展业务学习、参观交流、科技攻关和辅导农民等活动。

二、加强村级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夯实基础,健全机构。加强村级人才队伍建设,镇、村应成立实用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村级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以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为基本标准,严格按照“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的办法,培养选拔那些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的“双高型”人才和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强的“双强型”人才,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加强管理,提高认识。一是加强对现有村(居)干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和管理,使其在思想意识上切实认识到村级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村支“两委”班子换届后,捞刀河镇各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了提高。镇充分利用镇现代远程教育阵地,加大了对村干部的培训力度,积极鼓励村党支部书记上学深造,提高其先富领富能力、民主集中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和建设队伍能力。在村级人才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各村大都采取了一定的有力措施,在海选过程中就有高岭、大明等几个村新当选的村干部为当地实用人才。二是加强对农村党员和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农村党员是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他们在加强村级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捞刀河镇将农村党员和后备干部的培训纳入了年度计划,充分利用时间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三是要大力实施农民素质工程,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和管理。1999年以来,捞刀河镇以贯彻实施“村民自治”为契机,注重发扬民主,让群众选好带头人,管好领头羊,在积极参与村级事务中理解、配合和支持村委会工作,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措施,不但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而且村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明显增强,促进了村级人才队伍建设。

(三)优化环境、创造条件。一要优化舆论环境。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造就尊重实用人才、尊重有真才实干人才以及农村党员干部的舆论氛围。二要优化选拨任用环境。要将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后备党员干部切实纳入人事部门职称管理范围,每年组织对其中优秀者评定职称,对成绩突出者破格晋升选用。三要优化人才奖励环境。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和有贡献的人才的激励措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范文2

1、加强组织建设

以强核心、强素质为目标,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行“168”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始终坚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折不扣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践“xxxx”重要思想,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素质好、办事公道、作风正派、廉洁自律作为村班子成员的基本准则。注重党员干部的管理和培养,选准选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好村级后备干部,重视新党员的培养与发展。加强对村级组织的领导,积极发挥村民小组长的作用,全面推行民主听证会制度,户代表议事制度,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杜绝违法乱纪的事情发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立足为民,搞好增收

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农民群众集体经济增收下功夫,进一步扩大优质枇杷、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优势,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利用本村的自然环境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投资商共同开发的本村生态休闲观光旅游。

3、强化服务职能,发展社会事业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水利设施、村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做到新型合作医疗全覆盖,计划生育达标率,同时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对困难户、低保户、五保户、老弱病残尽最大努力照顾。经常性联系群众,了解群众所思,听取群众建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公开惠农政策,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4、加强文明建设,维护稳定工作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范文3

全县现有村干部2420人,其中:女村干部810人,占33.4%;35岁以下的436人,占18%,36岁至45岁的605人,占25%,46岁至55岁的847人,占35%,56岁以上的532人,占22%;小学文化程度的654人,占27%,初中文化程度的1113人,占46%,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605人,占25%,大专及以上的48人,占2%。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双带”能力不断提高,为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

1、结构日趋合理。在农村积极推行的党支部换届“两推一选”和村委会换届依法“海选”,使一大批农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年龄结构看,班子成员年轻化的程度越来越大,45岁以下的村干部占了将近半数,60岁以上的占很少比例,还涌现了一批20来岁的年轻“村官”。从文化程度看,初中以上文化的村干部达到7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也开始逐步增加。从性别结构看,我们提出了“一村一名女干部”的配备要求,全县70%以上的村有女性进入支部、村委会班子,100%的村配备了女性计划生育专干。结构的不断优化,提高了班子的整体合力,基层组织的发展意识、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2、素质日趋提高。通过大力实施“亮创奔”活动,着力把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经济能人、把党员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村干部,农村基层干部中懂技术、会经营的干部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具有“双带”能力的村干部越来越多,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为提高在职村干部素质和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我们积极实施“一村培养一名大学生”的计划,三年来招收人数已达到500余名。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扎实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县很多党员干部掌握了农村实用致富技术,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

3、管理日趋规范。近年来,我县逐步开展了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我们制订下发了《关于建立激发农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了选拔任用、教育管理、干事创业、待遇保障、考评奖惩五个机制,进一步激发村干部的创业热情,形成了良好的联创态势。这一作法得到省委组织部的肯定,并在《湖南日报》头版头条进行了推介。激励机制的出台,如招聘优秀村干部为公务员、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对离职村干部按标准实行补贴、重视并探索为村干部解决社保问题等,较好地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全面促进了村级工作“村为主”的落实。

各乡镇建立了各自的村干部管理1000分制考核办法和细则,使得村干部工作考核进一步细化和量化,并最终分解到村各项工作中去。考核结果也直接和村干部的报酬相挂钩,通过奖优罚劣,拉大差距,进一步调动和提高了村干部在开展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队伍日趋稳定。村干部待遇、报酬有所提高,并基本得到保障。全县村干部工资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主职村干部(支部书记、村主任)约为2000元至2800元,其中“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的村干部要适当高点;二是非主职村干部工资约为1600元至2000元;三是聘用制村干部(如一部分村的会计、出纳等)工资按实际出勤时间计算工资,日工资约15元。各乡镇各村因经济条件不同,村干部工资标准不尽相同,但差别悬殊不是太大,浮动范围在1000元以内。村干部待遇、报酬除工资以外,主要是乡镇对村的目标管理考核及工作奖励,每年总数在2000元以内,发放到村,由各村根据村干部工作情况发放到人,平均每名村干部可获500元左右。由此可见,我县村干部工作一年所得经济报酬,主职村干部约2500至3000元左右,非主职村干部约1800至2300元左右。我们建立了离职村干部生活待遇保障制度,县财政每年拔付20万元专项资金,对离职村干部进行补助,同时建立了正常增长机制,逐年按比例增加拨付数额。

5、作用日趋强化。我县实施的党员民主评议、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充分调动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农村党员干部找准了工作差距,带领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影响及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在推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社会治安、倡导文明风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为,为确保农村的稳定、基层政权的稳固起到了中坚的作用。

从总体上,我县的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干部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村干部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尽管这几年拓宽了用人范围,但由于村内优秀人才多数外出从事二、三产业,加上回乡高中生、复退军人等能任职者寥寥无几,导致村干部选择余地较少,少数村的村干部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干部缺少活力和战斗力。长期以来村干部的选拔面偏窄,后备干部不足,造成了目前村干部结构不尽合理,呈现出年龄结构偏老,文化程度偏低,男性多、女性少,懂种植会养殖的多、懂管理会经营的少,等等。

2、村干部能力还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村干部存在缺少学习,忙于事务、家务的现象,缺乏岗位所需的政策法规等基本知识,分析问题、剖析问题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在困难和问题面前常常是束手无策,也不善于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从发展上看,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收入方面显得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步子不快。村干部的培训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化。村干部的实用技术和科技致富培训很多,但是存在着不够系统、扎实的现象。一方面,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村干部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村干部的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

3、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村干部心难稳、人难留。一些村特别是一些特困村,存在没有人想当村干部的现象,即使是在任的村干部,也是经乡镇党委反复做工作才勉强留任。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工作任务繁重。当前,农村各项工作实行“村为主”,不少乡镇还把各项工作分解指标落实到村级,村干部的工作压力和责任越来越大;村干部事多利少。村级集体经济普通较为薄弱,不少地方还是经济“空壳”村,开展工作基本上“无米下锅”或靠“垫米下锅”。而村干部普遍待遇较低,一些村干部不但多年领不到误工补贴,还要自己垫钱为村里办事。他们觉得经济上没有甜头,政治上也没有奔头,生活上没有想头,工作的积极性势必受到影响;工作保障堪忧。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村干部为党和群众工作多年,老了只有标准不高的微薄补助,有的甚至没有。此外,村干部在工作中难免得罪人,打击报复村干部的事也有发生,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村干部无法面对任务重、工作难、报酬低的现实,村干部心难稳的现象较为突出,致使一些村的村干部任职“昙花一现”,一有门路,就丢下沙帽走人,给村级管理及工作的落实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待遇,增强村干部岗位吸引力。去年向省党代会建言献策时,毛绍武部长提出了关于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得到省委重视。该建议包括:政治上给奔头。建立择优录用村干部为国家公务员制度,每年拿出一定指标,在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过硬、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年轻村干部中,通过组织推荐、公开考试的办法优先录用为公务员。经济上给想头。实行村干部固定待遇补贴制度,采取财政拨专款措施,保障村干部待遇补贴标准每月不低于300元;采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撤组并村等措施,大力精减村组干部职数;采取上级支持一点、有集体经济来源的村级补助一点、本人出一点的措施,大力完善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保障上给靠头。实行离职村干部固定生活补贴制度,省、市出台相应政策,对累计任职10年以上、15年以上、20年以上的离职村干部,分别按每年不少于200元、300元、5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省委10号文件的出台,已经解决了很多政策性问题,但市县配套实施还要加大力度,落到实处。通过建立村干部定额补贴规范化管理、村干部正常进入养老保险和农村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等制度,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觉得工作生活都有盼头,因而倍加珍惜现有的工作岗位。同时,使得村干部岗位吸引更多有志青年的目光,从而使村干部选拔范围进一步拓宽,为吸引高层次的人才到农村工作提供良好的氛围与条件。

2、创新制度,优化村干部选任机制。一是推进村干部选拔制度改革。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在村干部选拔过程中的作用。在村党支部中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在村委会成员中全面推行“公推直选”,真正将懂市场会管理善经营、素质过硬,群众信任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干部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村干部选拔范围。积极采取招考大学生“村官”、选派机关年轻干部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二是加强村干部后备队伍建设。要切实加大从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科技示范户、务工经商人员、复退军人中选拔后备人才的力度,建立村干部后备人才库;要以党员发展来带动村干部后备人才培养,将优秀的青年通过政治培养的方式来加快成长;要健全完善村干部后备人才培养的责任机制,将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列入村党支部年终考核内容;要加大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推优力度,注重从优秀青年、工人和妇女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三是建立村干部资格准入制度。从村干部的年龄、学历和培训入手,根据农村工作的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村干部资格标准体系,建立资格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把好村干部的质量关,切实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范文4

一、落实待遇,确保乡、村干部安心工作

一是落实乡、村干部必要的生活待遇。由县政府制定具体标准,对经济较落后、工作条件艰苦的乡干部工资实行区域补贴,确保其实际收入达到干部收入的平均水平,建立财政支持保障机制,在物质利益分配上适当向乡镇倾斜,把乡干部的住房补贴、通信费用、下村补助等福利待遇落到实处。对村级转移支付严格拨付到位,严禁截留、挪用,村干部工资由县财政实行定期打卡发放;根据各地的经济状况,建立退职村干部保障机制,对长期担任村干部的退职人员,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是提高乡、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建立了县直机关与乡镇、条件好的乡镇与条件差的乡镇的干部定期交流制度,形成良性互动。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长期热心基层工作的村干部,在招聘招考时给他们提供机会,让其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公务员队伍,使他们工作上有盼头。三是改善乡、村干部的工作环境。将条件差的乡镇办公宿舍楼的改建扩建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落实中央有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政策,将无房、危房和面积不足90㎡的村纳入建设规划;为乡、村干部减负减压,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与安全感,对兢兢业业、扎根基层、实绩突出的乡、村干部典型进行大力宣传、推介和表彰,给予公正的评价,为乡干部营造在艰苦条件下顺心工作的环境。

二、加强培训,提高乡、村干部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为导向,通过正面教育、领导带头、先进示范、反面对照等多种方式,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两个务必”教育,增强乡、村干部的道德意识、公仆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加强岗位培训。采取专题讲座、集中辅导、座谈交流等形式,有计划地对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和乡村后备干部和党员进行集中强化培训。大力开展乡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科学发展观教育,让广大乡村干部根据农村工作实际,多接触困难群众,多了解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薄弱环节、忠实履行自身职责,增强服务群众意识和实际工作水平。三是加强技能培训。集中开展乡镇干部的学历教育,电子政务培训,从县直各个职能部门抽调精干技术力量组成科技宣讲组,围绕水果、楠竹栽培、畜禽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项目,深入基层向乡村干部传授农村实用新技术,着力提高乡村干部学用科技的能力和帮带致富能力,使他们更好的担当起组织和领导农民发展经济、共同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

三、健全机制,转变乡、村干部工作作风

一是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规范乡、村干部行为。认真落实村务公开、财务管理、干部离任审计、民主评议干部等规章制度,使乡村干部时刻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进一步促进基层民主建设。二是构建激励机制,为乡、村干部树立正确导向。把从一线选拔干部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提拔使用干部首先考虑长期扎根基层工作的同志,使基层干部有更多机会脱颖而出。在乡镇机关积极推行民主推荐、竞争上岗、定期轮岗、民主测评等做法,形成健康的竞争格局,增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压力与动力。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实行破格重用,起到一枝动而百叶摇的效果。三是完善考核机制,促进乡、村干部作风的改进。全面、客观、科学的设置乡镇考核指标,使之与乡村干部的法定职责相配套,与当地的发展实际相适应,与当地群众对干部的根本要求相协调,引导乡、村干部增强群众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健全政绩考核评价结果运用制度,将干部考核结果在适当的范围内向群众公示,并有效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升降去留的全过程。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范文5

2018年以来,按照脱贫攻坚工作要求,认真履行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办好为民实事和提升治理水平四项基本职责,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强村级班子。一是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1名大学生充实到村委中,实现了村级领导班子配齐配强;着力从优秀青年、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今年新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名,村组后备干部1名。二是认真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凡是村级重大事务和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工作,均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决策实施,定期研究确定村级重大事项。三是将党员积分管理作为加强党员管理的重要抓手,在每月“党员活动日”和“集中帮扶日”,推动党员在脱贫攻坚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四是引导党员干部发挥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带头发展药材种植,带动贫困户46户种植药材板蓝根,带动群众增收。

二、完善基础设施。道路硬化情况,完成东洼、石岭、刘家沟三个组道路1.66公里扩宽硬化,完成唐洼、刘家沟田间道路1.1公里扩宽硬化。卫生室建设,与卫计委协调,重新补充位家沟村医1名。安全饮水,共涉及刘家沟组、石岭组、东洼组、位家沟组、唐洼组5个村民组,覆盖群众246户914人。村室建设,新建党群服务中心1个,配备电脑、电视、打印机等设备。文化广场及戏台,对原有广场进行扩建提升,并对戏台周边环境进行绿化亮化。

三、认真谋划产业。一是集体流转土地40亩,带动吸纳贫困户46户,种植板蓝根100亩,预计每亩收益1000元。二是谋划申报野兔养殖基地项目1个。

四、落实行业政策。一是教育扶贫方面,主要开展“雨露计划”和圆梦助学活动。其中,“雨露计划”共帮助贫困群众家庭20名子女(中等职业教育),圆梦助学帮助贫困学生4名,有效地解决了贫困家庭学生上学费用的难题。二是技能培训方面,8月份,组织贫困群众参加汽车驾驶、电焊工、厨师和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活动,培训贫困劳动力100余人。三是健康扶贫方面,协调乡卫生院,为全村群众免费体检2次。

五、开展环境治理。组织村“三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单位等100余人次对村道两侧、卫生死角、贫困户庭院进行大扫除,积极向群众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自觉维护村容村貌、共创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同时,在村内设置10个垃圾箱,3名保洁员定期对村内卫生打扫,保持村内环境干净整洁。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范文6

专职帮扶人员的工作职责。办帮扶工作组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这五个重点,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百村帮扶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立足当地实际,确保增加农民收入。帮扶组结合帮扶村实际,研究制定出了帮扶工作计划。**镇**村是个400多人的穷山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水利设施不配套,基本靠天吃饭,农民增收缓慢,这是制约该村发展的难点之一。由于该村荒山面积大,人均耕地占有8亩多,这又是该村的优势。俗话说“靠海吃海,靠山吃山”,要想增加农民收入,突破口就在这里,帮扶组协调购买柿树苗、樱桃苗、核桃苗各1万棵,投入资金5万多元,达到全村人均100棵果树,年人均增收2000元的目的。投资近一百万元建成十多处标准化养鸡大棚,仅此一项年增加收入60多万元。投资2万元建成荒山引水池并修建了村南引水渠,使该村仅有的100多亩耕地成为水浇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

二是立足长远发展,切实增加村集体收入。帮扶组立足长远发展的目标,帮助村委研究制定出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计划。引导发挥好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使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迈向制度化、规范化,并通过各种途径,依法收回了集体应占有的份额,建立起了集体增收的长效机制。村内两座早已到承包期的小塘坝,因种种原因始终没有收回,群众不满,集体欠收,在帮扶组的协调下,依法收回并重新承包出去,年增加集体收入1万元;把现有的1000多亩荒山以公开招标的形式承包出去,增加集体收入2万元;把机动地和边远的插花地重新承包,增加集体收入2万元;对集体拥有的山林、路边、沟沿等资源,明晰了产权,依法实行有偿使用。通过以上措施,充分利用和盘活了村集体现有资产,引导村集体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进了村集体的经济增长,实现了节支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