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质灾害紧急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质灾害紧急预案范文1
一、组织领导
成立以糜飞松局长为组长,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五到位”建设的组织领导。
二、建设单位
溪口分局、大桥所、莼湖所、江口所、尚田所为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建设单位。
三、工作内容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到位
大力宣传“农民建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辖区内干部群众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认识到位。全面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区村镇规划、建设工程和农民建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备案资料齐备,评估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到位。
(二)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到位
协助镇、街道编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并熟练掌握相关工作内容。协助镇、街道组织相关干部和受灾害威胁群众学习预案,并适时开展应急演练。
(三)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到位
建立汛期巡查制度。协助上级部门或专业队伍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在调查掌握本地区地质灾害隐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配合镇、街道开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检查落实防灾预案、两卡发放和值班情况,并建立格式规范、内容详细的巡查日志,相关巡查责任人签字齐备,台账档案妥善保管。对巡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
(四)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发送到位
开展经常性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及时向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监测员和易发区群众发送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宣讲。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及时建立标识牌。通过宣传培训,使防灾责任人和群测群防监测员做到职责明确,工作到位;使受灾害威胁群众清楚何处危险、何时避险、怎么避险。
(五)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时人员到位
建立汛期值班、灾情报告等制度,明确分工。通过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讯录”,掌握辖区内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监测员的联系方式,并及时更新,确保紧急情况下联系到位。发生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时,反应迅速、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向上级部门和镇、街道作出报告,协助镇、街道撤离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并协助做好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四、工作步骤
(一)部署准备阶段(1-3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2月底组织国土资源所长(分局长)赴宁海县学习“五到位”国土资源所建设工作经验;各国土资源所拟定创建方案,落实具体责任人;加强与镇、街道的沟通汇报,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配合。
(二)组织实施阶段(4-6月)。按照“五到位”工作内容,逐项落实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台帐,格式规范,内容详实。协助镇、街道编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并适时开展演练;至少开展一次以上识灾、避灾知识的宣传培训,分发宣讲材料;建立汛期值班、灾情报告等制度,明确分工,配合镇、街道开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对巡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讯录”,确保紧急情况下联系到位。
(三)检查考评阶段(7-8月)。7月份,各所(分局)对工作任务是否落实、资料是否齐全、台帐是否完善、记录是否规范详实等内容进行逐项自查,查漏补缺,进一步进行完善,并完成“五到位”工作总结。8月份,局组织考核组将对各所(分局)进行全面检查、考核,并将合格单位报市局考评。
五、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五到位”建设工作,保证3个、力争5个所(分局)建设成为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达标所。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周密部署。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学习动员,充分认识“五到位”建设工作是加强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周密部署,拟制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确保工作落实。
(二)狠抓落实,逐项推进。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逐项抓好落实。在评估到位方面,做到积极宣传,应评尽评,大胆探索后续监管;在预案到位方面,协助当地政府建立镇(街道)和单点预案体系,及时发放明白卡,开展应急演练;在巡查到位方面,积极配合专业调查,开展巡查,指导群测群防监测,做到巡查台帐与监测记录完整;在宣传到位方面,做到资料发放、防灾培训及时,现场警示清晰醒目;在人员到位方面,不断完善制度,健全工作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及时处置到位。
地质灾害紧急预案范文2
我镇境内**村**地质灾害点、**村水南山地质灾害点、**村**地质灾害点和**村枫树档一户山坡切土。地质灾害点多,任务重。
二、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镇政府成立“**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管理工作领导组”,统一领导应急救援工作,组长由镇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镇国土所、安监站、**、经发办、工会、卫生院、民政办、社会保障事务所、供电所、电信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组的重要职责是:1、组织领导全镇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命令;2、根据事故发生的情况统一部署有关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救援工作发生的情况采取紧急处理措施;3、在全镇范围内紧急调用种类救援物资、设备、人员;4、根据事故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疏散工作;5、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二)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国土所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镇分管土地领导担任,工作人员由领导成员单位和有关行政村负责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传达领导组的领导指示,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发生时,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有关情况,及时向领导组提供各种相关信息和资料。
(三)领导组下设八个工作组
1、警戒保卫组
由**牵头,具体负责交通管制和维持现场秩序。
2、医疗救护组
由**卫生院牵头,具体负责组织专家、医疗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和现场防疫工作。
3、事故抢险组
由镇武装部牵头,具体负责事故现场施救等抢险工作。
4、物资供应组
由事故发生地行政村牵头,主要负责抢险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
5、技术资料组
由镇国土所牵头,具体负责提供有关资源开发和地质方面的基础资料。
6、后勤保障组
由镇政府办公室牵头,具体负责事故调查组的接待服务,抢险人员的食宿、车辆调度等工作。
7、善后处理组
由事故发生地村委会牵头,镇民政办、工会、社会保障事务所等部门配合,具体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抚恤、现赔等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
8、新闻组
由镇广播站牵头,负责接待新闻媒体记者和对外信息,及时了解并提供事故动态和事故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和善后处理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根据救援情况,及时召开新闻会,做好宣传报道,鼓励动员民从参与抢险救援,及时平息谣传或误传,安定民心。
三、应急救援体系及演练
(一)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以地质灾害发生地的村委会为主,实行区域互救原则。
(二)镇国土所根据个地质灾害点的实际情况,制定应急培训训练计划,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应急预案的演练活动。
四、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
(一)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储备,以镇政府储备为主。
(二)救援物资和设备的调运,根据救援的需要,由**镇突发性地址灾害应急预案管理领导组随时调集全镇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
(三)通讯联络
镇政府值班室电话:**
镇国土所值班电话:**
五、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一)事故报告
1、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后,事故发生村委会应立即报告镇政府和镇国土所,镇政府并按程序上报。
2、事故发生村委会应在事故发生后短时间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上报镇政府和国土所。
(二)事故行政村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事故发生后,所在地村组要保护好现场,配合公安部门做好警戒保卫和维护治安秩序。
六、事故的应急救援
(一)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镇政府报告,同时立即通知领导组成员赶赴现场,并组织专业救助力量赶赴现场实施救护。
(二)应急救援措施
现场抢救工作应在现场抢险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现场抢救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抢险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及时、不效地抢救遇险人员,减少伤亡,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抢险救灾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抢险救灾工作必须在领导组的统一领导和现场抢险领导组的具体领导下开展。
地质灾害紧急预案范文3
(一)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作,避免或者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作中,要把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并切实加强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2、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抢险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充分发挥事发地政府的作用。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依法实施应急抢险工作。
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乡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4、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突发地质灾害抢险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设备,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事件。加强对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定期进行演习,做好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组织体系与职责任务
县应急抢险指挥部由县政府县长任指挥长,主管副县长、武装部部长任副指挥长,政府办、国土资源局、民政局,教育局、公安局、财政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务局、农牧局、商贸局、卫生局、安监局、旅游局、地震局、气象局、社会保险局、供电局、联通公司、消防大队等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同志为成员。
应急抢险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与救灾工作;分析、判断成灾原因,确定应急抢险和救灾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有关部门对事发地进行紧急救援;按规定协调军队和武警部队参加抢险救灾;指导乡镇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工作;处理其他有关地质灾害应急抢险与救灾的重要工作。
县应急抢险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汇集、上报突发地质灾害的险情、灾情和应急处置、救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置和救灾方案及措施建议;传达贯彻县应急抢险指挥部的指令,协调有关乡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县应急抢险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并督促落实;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情况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为县应急抢险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组织应急抢险和救灾的新闻工作;起草县应急抢险指挥部的文件、简报和其他材料,负责县应急抢险指挥部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承担县应急抢险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机制
(一)预防预报预警信息
1、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形成覆盖全县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与县水务、气象、地震等部门密切合作,逐步建成与全县防汛监测网络、气象监测网络、地震监测网络互联。
2、信息收集与分析
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有关部门、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
(二)预防预警行动
1、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本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每年年初制定本年度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标明行政区域内主要灾害点的分布,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范期,制定具体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定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2、地质灾害险情巡查
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后,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县政府要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乡镇政府负责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人员撤离路线,并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者采取排险防治措施。在情况危急时,应当强制组织受威胁人员避灾疏散。
3、发放防灾明白卡
为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乡镇政府要根据已查出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村委会主任以及受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威胁的居民,要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明白卡”发到居民手中。
4、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制度
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气象部门要加强合作,联合开展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并将预报预警结果及时报告县政府,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当发出某个区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后,乡镇政府要按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当地群众;各单位和当地群众要按照“防灾明白卡”的要求,做好防灾避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1、速报时限要求
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立即向乡镇政府或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乡镇政府接到灾情报告后,应立即向县政府或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当地出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的报告后,应当在4小时内速报县政府和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时可直接速报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当地出现中、小型地质灾害的报告后,应当在12小时内速报县政府和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时可直接速报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2、速报的内容
突发地质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灾害险情或者灾情出现的时间和地点、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引发的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四、地质灾害险情与灾情分级
突发地质灾害按其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个级别:
(一)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与灾情(I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者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在30人以上,或者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二)大型地质灾害险情与灾情(II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在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三)中型地质灾害险情与灾情(III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者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在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四)小型地质灾害险情与灾情(IV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者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在3人以下,或者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
五、应急响应
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遵循分级响应程序,并根据地质灾害的等级确定相应级别的应急机构。
(一)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与灾情的应急响应(I级)
1、响应主体
出现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后,县政府应当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和救灾工作。
2、响应措施
事发地的乡镇政府应当按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当地群众,对是否转移人员和采取应急措施作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人员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者采取排险防治措施,并根据险情和灾情的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在情况危急时,应当强制组织受威胁人员避灾疏散。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抢险工作,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由县应急抢险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国土、财政、建设、交通、水务、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应急处置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情扩大,避免因抢险救灾工作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当出现超出县政府处置能力,需要由上级政府组织处置的特大型地质灾害时,由县政府向上级政府请求支援,并按照《国务院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规定和上级政府的统一部署做好应急抢险和救灾工作。
(二)大型地质灾害险情与灾情的应急响应(II级)
响应主体和响应措施按照本预案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与灾情的应急响应的规定执行。
(三)中型地质灾害险情与灾情的应急响应(III级)
出现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后,县政府和事发地乡镇政府应当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和救灾工作。响应措施按照本预案五㈠的规定执行。必要时,县政府可以申请市政府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害现场,协助县政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和救灾工作。
(四)小型地质灾害险情与灾情的应急响应(Iv级)
出现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后,县政府应当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和救灾工作。响应措施按照本预案五㈠的规定执行。
(五)应急响应结束
经专家组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已经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县政府应当及时撤消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急响应结束。
六、部门职责
(一)紧急抢险救灾
县武装部、县武警中队负责组织指挥部队赶赴灾区,抢救遇险遇难人员,开展工程抢险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组织调动公安消防部队,协助事发地乡镇政府动员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受威胁人员避灾疏散;对遇险人员进行抢救;对已经发生或者引发的水灾、火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进行抢险,消除隐患。
县建设局、县水务局、县安监局、县供电局负责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可能发生的灾害隐患,保护供水、供气、供电、供暖等设施免遭损毁;组织力量抢修损毁的供水、供气、供电、供暖和水利等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县旅游局负责旅游服务设施的保护和排险,组织修复被毁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
县教育局负责协助事发地政府修复损毁的校舍或者应急调配教学资源,妥善解决灾区学生的就学问题。
(二)应急调查、监测与治理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提供地质灾害发生实况、地质灾害的监测等相关资料信息,组织应急调查和应急监测工作,并对灾害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应急抢险与救灾措施建议;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实施必要的应急治理工程,减缓和排除险情和灾情,控制事态进一步发展。
县水务局负责水情和汛情的监测以及地质灾害引发的次生洪涝灾害的处置。
县地震局负责提供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所需的地震资料信息,对与地质灾害有关的地震趋势进行监测和预测。
县气象局负责提供有关的实况资料和天气预报信息,并与县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做好地质灾害的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三)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事发地卫生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做好灾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预防和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并根据需要对事发地卫生部门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协调灾区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和卫生安全监测设备的紧急调用。
县农牧局负责组织人员在灾区加强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加强对动物疫情的监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动物疫病的暴发流行;组织有关单位对灾区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进行抢救,并就地质灾害对农业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四)治安、交通与通信
县公安局负责组织指导事发地派出所维护社会治安,依法打击蓄意扩大化传播地质灾害险情的违法活动;迅速疏导交通,必要时对灾区和通往灾区的道路实行交通管制,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县交通局负责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交通干线的安全,确保道路畅通;及时组织力量抢修损毁的交通设施,保障救灾人员和物资的快速运输。
中国联通分公司负责组织、协调通信运营,尽快抢修损毁的通信设施,保证突发地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的信息通信的畅通。
(五)基本生活保障
县民政局负责协助事发地有关部门做好人员避险和受灾人员的临时安置工作,负责组织实施灾区生活必需品的现场供应,妥善安排避险和受灾人员的生活,加强对救灾款物分配、发放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县社会保险局、保险公司负责推动突发地质灾害保险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督促有关单位及时依法做好保险理赔工作。
(六)信息报送与处理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调查、核实突发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潜在威胁、影响范围以及诱发因素;组织应急监测,实时掌握险情灾情动态,及时分析、预测发展趋势;随时根据险情灾情变化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措施,并报告县应急抢险指挥部;及时应急抢险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的信息。
(七)应急资金保障
县财政局负责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和救灾补助资金的筹集及落实工作,并做好应急抢险与救灾补助资金分配及使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等工作。
七、应急保障
(一)应急队伍、资金、物资与装备保障
各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专业应急抢险和救灾队伍建设,确保灾害发生后应急抢险和救灾力量及时到位,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专业应急抢险和救灾队伍、武警部队、乡镇(村庄、社区)应急救援志愿者组织,平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并定期进行演练,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地质灾害应急抢险与救灾费用按照国家、省市和县有关规定落实。
要适当储备用于突发地质灾害发生后灾民安置、伤员医疗救治、工程抢险等项工作必需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和灾民生活必需品,保证在地质灾害发生后能够及时供应。
(二)通信与信息保障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把有线电话、卫星电话、移动电话、无线电台及互联网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覆盖全县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信息网络,并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三)应急技术保障
1、成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
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成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为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和救灾工作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2、科学研究地质灾害应急防治
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有关单位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和救灾方法、技术的研究,加强对应急调查、应急评估、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四)宣传与培训
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与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以及有关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方面的常识,提高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地质灾害专业应急抢险和救灾队伍应当对其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应急防治和救灾的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
(五)信息
突发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的新闻工作按照本县有关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
(六)监督检查
县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将定期对地质灾害应急保障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
八、奖励与处罚
(一)奖励
对在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和救灾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依照国家、省、市和本县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二)处罚
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和救灾工作中拒不履行法定的应急防治和救灾义务,截留、挪用或者贪污应急防治资金、物资,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地质灾害的重要情况,或者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预案管理与更新
(一)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牵头制定,由县政府批准实施。各乡镇政府参照本预案,制定本级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报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二)预案更新
本预案由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定期组织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作的需要,及时提出修订建议,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更新期限最长为5年。
十、附则
地质灾害紧急预案范文4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坚持以人为本,主要采取基层组织自查、报告和专业地勘单位核查、指导的方式进行,尽最大努力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为创建和谐湖南提供安全地质环境保障。
在汛前排查基础上,结合汛情变化、气象预报等因素,对全省各类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一次全面再排查。通过排查,更新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健全群测群防体系。
二、排查范围
全省各县市区所有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是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城镇、乡村等居住集中地,学校、医院等重要场所、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基础设施,以及农村居民单独选址建房的区域等。
三、职责分工
(一)再排查行动由省厅统一组织,厅地质环境处负责日常联络、协调、实地指导和检查等工作。
(二)各市州国土资源局负责对本行政区的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并聘请有关地勘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核查工作。
(三)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对城镇、乡村、医院、学校、集市、矿区等人员集中地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四)铁路、交通、水利、建设等部门依法对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重要水利设施和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的隐患排查,相关国土资源部门应予以协调配合。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7月1日—7月10日):制定实施方案。各市州国土资源局要制定本地再排查实施方案,并报厅地质环境处。
第二阶段(7月11日—7月15日):宣传发动,组织队伍。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及时汇报,并做好宣传工作,组织好排查队伍。
第三阶段(7月16日—8月15日):有关单位和部门开展实地排查,同时落实各项防灾措施。
第四阶段(8月16日—8月31日):核查和检查。各市州国土资源局应组织人员对相关县市区再排查工作进行核查。省厅将开展检查工作。
五、组织领导
省厅成立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紧急行动领导小组,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孙敏同志任组长,副巡视员、地质环境处处长龙服忠同志任副组长,厅地质环境处副处长李元卓同志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厅地质环境处、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为成员单位。各市州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同志应亲自抓再排查工作,分管同志具体负责,并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六、工作要求
(一)各有关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会同相关部门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县级排查组,负责县域内的隐患排查。以乡镇为单位,组成以乡镇干部、国土资源所干部和村干部为主要成分的乡镇级排查工作小组,逐村逐户开展实地排查。排查结果及防灾措施应逐点登记造册,经乡镇政府同意后报县市区国土资源局。
(二)对于排查发现的各类隐患点,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和有关部门要及时就地确定防灾责任人,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编制、完善隐患点防灾预案。
(三)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及有关部门要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排查结果,及时采取各项防灾措施。对必须撤离的要坚决搬迁撤离,对必须治理的,要采取措施紧急处置;对采取监测措施的,要在积极采取科技手段的同时,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体系的作用,切实搞好监测预警。
(四)各市州国土资源局要加强对排查行动的宣传工作,适时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做到“电视有画面,广播有声音,报纸有文章”,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和支持排查行动。
地质灾害紧急预案范文5
平常时间,居安思危,扎实工作
石麟镇党委在艰巨的地灾防治任务前没有退缩,从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抓起,建立起了一道抵抗灾难的防御墙.不仅邀请地质监测专家现场勘查,而且详细分析每一个地灾隐患点,制定了《2013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120余名民兵预备役成立抢险队.每名机关干部、村组干部和地灾隐患点的监测员,挨家逐户发放地质灾害隐患防灾工作明白卡、地质灾害隐患防灾避险明白卡、地质灾害隐患点防预预案表,将隐患点的基本情况、范围、重点防范期、人员撤离路线和临时安置点、应急抢险组织等内容详细告知群众.地灾监测员每日观察隐患点情况、记录观察日志、上报观察结果.进入汛期,镇党委成立防汛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党委成员轮流带班制度,机关、村组干部24小时开机,保持信息畅通.
为检验地灾防治工作部署是否得当,切实增强指挥部实战经验和百姓防灾抗灾意识,镇党委在马儿石五通沟崩塌地灾点组织开展了地灾防治实战演练,13户受威胁户主动参与,紧急抢险、调查监测、后勤保障、医疗卫生、宣传报道等7个工作组人员各司其职,通力配合,圆满完成了演练任务,获得了老百姓一致好评.
关键时刻,舍己为公,共保家园
7月8日上午,接市气象局暴雨天气预报后,镇党委立即召开了机关干部会,电话通知了所有村、社区书记和地灾监测员,要求做好防灾准备.
下午5:10,暴雨突袭石麟镇.在不到30分钟时间,雨水漫过人行道直灌入老街居民家中,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抄起铁铲直奔老街,冒雨疏通了长达300米的排水沟,防止了暴雨引起的涝灾.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下午5:30,石麟镇党委书记迅速启动《2013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全体机关干部按照预案内安排,各司其职、通力配合,积极投身抗击暴雨的工作中.
下午6:05,石麟镇机关干部同20个村(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活动在各自辖区内,为留守老人查看房屋状况、为残疾人家庭清理房前屋后水沟里的杂物、为村民疏通排水主沟渠……实现了暴雨中“零伤亡”的目标.
晚间10:00,张坳口、大桥、碗厂等8个村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仍在山间小路上冒雨前行,他们到每一个地灾隐患点,逐点查看、逐户预警.张坳口9组村民唐永义说:“看到山上晃起的手电筒的光,心里就特别安心.”
7月9日,石麟镇全体机关干部深入村组,查看、统计灾情,并组织受灾群众自救.
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7月8日特大暴雨,石麟镇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紧要关头,精诚团结,共度难关
为落实市委书记唐坚同志关于“生命工程”的指示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7月14日下午,镇党委一声号令,全体机关干部放弃周末和休假,立即赶到镇政府会议室,一场防洪抗灾、预防地质灾害、组织受地灾威胁户避难的紧急行动迅速拉开序幕.
14日下午3:00,石麟镇党委召开专题会议,迅速制定《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区级领导坐阵安排表》、《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区级联系部门安排表》、《领导班子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安排表》、《区级部门挂帮包石麟镇地质灾害情况表》.
下午3:30,石麟镇党委组织召开了防洪抗灾工作部署会,区“挂包帮”部门领导亲临会场指导工作,全体机关干部迅速赶往所联系村,组织村组干部全面排查有无新增隐患点,确定原隐患点险情是否加剧、“两卡一表”是否发放到位、隐患点监测人员是否在岗在位、隐患点周围的警示牌是否设置到位,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册.
下午5:00,石麟镇党委已实地考察选定了地灾搬迁安置点14个,发放了大帐篷12顶,储备了矿泉水100件、方便面100件、铁铲50个、照明灯100个、雨衣雨鞋80套、锣35个和外伤医用药品.
15日上午7:30,石麟镇机关、村组干部已活跃在农家、山头,耐心地动员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户采取投亲靠友、统一安置、临时安置三种方式避险.截止中午12:00,共搬迁、转移、安置群众209户646人.
16日上午8:00,石麟镇开始了防汛安全再排查,将危险住房、山洪沟尾端住户等全部纳入避险范畴.为扩大避让,截止中午12:00,又搬迁、转移、安置了群众101户313人.在落实“生命工程”的任务中,石麟镇共搬迁、转移、安置群众310户959人,占五通桥区避难人员的27.7%,且无一人返家居住,为实现全区“零死亡、零群伤”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
地质灾害紧急预案范文6
一、演练目的
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检验《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实用效果,提高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的快速反应能力、决策应对能力及广大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防灾避灾能力,完善抢险救灾体系,磨合应急救援队伍,促进各应急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熟练配合,提升干部职工工作动力,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演练背景
县地处盆地与高原交界之处,地形复杂,地势陡峭,是全市地质灾害重灾区之一。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11余处,其中年度市级挂牌隐患点3个。目前,正值地质灾害多发的雷雨汛期。县半边街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街道社区和文昌宫社区、210国道旁,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6°39′02″,北纬29°01′20″。斜坡中上部多为陡坎,其上分布危岩10余处,已出现明显滑坡和多处土体溜滑。若遇大到暴雨,可能造成突发山体滑坡、崩塌,预计约有超过2000立方米的山石踏滑,直接威胁山脚80户2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危险性为较大级。
三、应急演练组织
(一)组织领导
县突发地质滑坡灾害应急演练由市应急办和县政府统一领导,整个演练活动由县政府组织指挥,县应急办、县国土房管局具体负责,各应急队伍牵头单位以及县人武部、县委宣传部、县民防办、县电子政务办、县财政局、县市政园林局、县城乡建委、县新闻传媒中心、县机关事务局、街道、文龙街道等有关单位协作。
(二)参演队伍
1.县综合应急救援支队;
2.专业应急救援队2支:县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县抗洪抢险应急救援队;
3.应急保障队9支:县卫生应急保障队、县通信应急保障队、县电力应急保障队、县治安和交通秩序应急保障队、县物资应急保障队、县道路抢险保通和运输应急保障队、县气象应急保障队、县燃气应急保障队、县供水应急保障队。
(三)现场指挥部
指挥长:人民政府县长
副指挥长:
主要职责:
1.全面指挥应急演练;
2.决定启动县级应急预案;
3.各种命令;
4.负责对外宣传报道。
(四)演练筹备及实施工作组
1.办公室(设在县应急办)
主任:
副主任:
成员:县应急办全体人员和从县国土、气象、民政、交委、水务、公安、消防等单位抽调的人员。
工作职责:组织制定演练方案、脚本、流程,指导前期视频拍摄,负责参演领导及嘉宾联络,布置演练现场,协调掌握现场演练进程,具体负责处理、协调、督促和指挥演练活动其他组的相关事宜。
2.导演及现场筹备组
组长:(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
成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应急办全体成员、县公安消防大队政委及参谋、县国土房管局地环站站长、县新闻传媒中心副主任。
工作职责:负责演练筹划、组织指挥训练,以及演练现场各参演应急队伍的指挥和规划,指导现场板房、泡沫石头(砖)、指挥部、观摩台的搭建。负责演练现场的布置(宣传标语、展板)及参演人员的装配配置、服装分配等。分别准备三枚红色、绿色信号弹,用于启动和结束演练的信号。
3.地质专家组
组长:(县国土房管局副局长)
副组长:(县气象局局长)
成员:县国土房管局、县气象局有关专家,并邀请市208地质队专家。
工作职责:负责调查了解灾情、险情,根据灾情监测组提供的天气情况和动态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向指挥部提供相关建议。
4.宣传报道及资料组
组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副组长:(县国土房管局局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
成员:从县政府办公室、县应急办、县新闻传媒中心、县国土房管局、县新闻传媒中心抽调人员组成。
工作职责:负责宣传报道工作,撰写领导讲话稿,编辑新闻通稿供媒体参考使用;在导演组的协同下,负责编撰解说词,安排现场解说人员(男女各1名),演练专题片及范本资料的制作以及涉及演练相关文件资料草拟、收集、整理、打印、发放、归档和工作总结编写。
5.应急抢险组
组长:(县公安消防大队政委)
副组长:(县国土房管局副局长)、(县民政局局长)、(县公安消防大队参谋)
成员:县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县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县抗洪抢险应急救援队。
工作职责:负责制定《应急救援实施方案》,组织人员紧急救援、转移灾民,转移物资。
6.灾民安置组
组长:(县民政局局长)
副组长:古相国(县民政局副局长)
成员:县物资应急保障队,并从县民政局、县经信委、县财政局、县商务局、街道办事处抽调人员组成。
工作职责:负责抢险救灾物资的筹备、供应、发放,布置灾民转移安置场地,搭建安置帐篷等。
7.医疗卫生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县卫生应急保障队。
工作职责:负责制定《医疗卫生实施方案》,准备医疗救助器具及药品;灾民安置点的卫生防疫消杀和演练灾民的伤病检查治疗等工作。
8.交通运输道路保畅组
组长:
成员:县道路抢险保通和运输应急保障队(县交委)。
工作职责:对水上交通实施临时管制,管制通告;负责联系轮式挖掘机和推土机紧急疏通道路。
9.安全保卫及交通指挥组
组长:
成员:县治安和交通秩序应急保障队(县公安局)。
工作职责:负责演练活动安全保卫工作;负责交通秩序的维护、管制;规划演练场地车辆停放位置和安全警界线设置;灾民安置点的治安巡逻等工作。
时间要求:按演练方案总体时间规定进行。
10.技术会商视频传输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从县新闻传媒中心和有关通讯公司抽调专业人员。
工作职责:制作前期音视频片段;协调在观摩台旁搭建LED音视频屏幕;落实与观摩台LED大屏幕相连的现场同步传输系统分别布置在现场指挥部和灾情现场;安装现场摄像机,完成演练现场拍摄,与前期制作的音视频对接,按演练脚本传输到大屏幕;保障信息报告、命令传达和各点通讯信号畅通。
11.演练指导组
组长:
四、演练时间、地点
时间:
地点:县街道半边街
五、演练内容和参演单位职责
(一)演练内容
1.灾情设想。县街道半边街后山坡遭受连续强降雨天气,在降雨等因素的诱发下,山体变形发展加剧,逐渐发生崩塌。县政府接到报告后,进入抢险救灾准备,在接到街道、国土房管局要求支援的报告和专家提出的启动县级预案建议后,决定启动《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县各应急队伍和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第一时间赶赴受灾现场,组织地灾点群众撤离,解救、安置被困人员,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护,疏通滑坡中断的210国道,救援受滑坡影响的綦河边作业船只。
2.演练内容。模拟突发性地质灾害即将发生,按照《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监测预警、迅速动员,在灾害发生后,实施紧急和有序救助、灾后群众生活安排的全过程,具体程序为:
(1)地灾预警
(2)巡查监测
(3)灾情上报
(4)应急响应
(5)启动预案
(6)应急避险
(7)应急处置
(8)人员安置
(9)演练结束
(二)演练单位
(三)参演单位职责分工
1.县应急办。负责演练活动的总体策划、组织协调。编制演练脚本、布置演练现场、搭建观摩台(包括观摩台座次安排、音响准备、LED显示屏搭建等),营造现场氛围(包括制作背景布、标语、空飘以及会同新闻传媒准备中心现场背景音乐等)。
2.县国土房管局。协助编制演练脚本;制作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展板3块、半边街地灾点基本情况展板1块,编制含有图片及文字资料的地灾防治工作宣传册并印制150本;牵头组织实施地灾预警、信息上报、现场核查、专家调查等环节项目,联系208地质队专家;准备现场预警和专业监测设备及车辆(铜锣、口哨、大型专业设备、各类图纸等)。
3.县公安消防大队(县综合应急救援支队)。牵头组织实施演练活动中涉及应急救援的全部工作内容(房屋垮塌现场搜救、路段的清理和交通恢复、水上施救项目);确定演练前相关队伍的集结地点,并指挥组织各队伍集结待命;统筹确定演练时各相关队伍的行进路线、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做到定点、定内容、定时间);参与紧急转移视频拍摄;准备消防车辆、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生命探测仪、登高救援、烟雾弹、红绿信号弹等装备。
4.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参与综合应急救援支队活动;向公安消防大队提供1艘冲锋舟。
5.县公安局。对指定路段实行交通管制;提供对讲机30部;负责演练现场的治安控制、秩序维护;派员参与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制作交通指示标识,准备搜救犬参演。
6.县交委。组织实施相应路段排障复畅项目(包括设置障碍体、调度排障车辆、展开排障施工、恢复道路交通等环节);派员参与水上施救项目;准备2辆大客车贴上应急救援标识,二次转移受灾群众。准备轮式挖掘机和推土机各1辆。
7.县城乡建委。协调相关单位搭建活动板房(包括确定搭建地点、设置垮塌场景等)、观摩台等。
8.县卫生局。牵头组织实施卫生紧急施救项目(包括医疗帐篷的布置、2辆配置齐全的120急救车、卫生防疫消杀和灾民伤病紧急救护、带离伤员等内容)。
9.县气象局。牵头组织实施气象趋势分析,发出气象灾害预警;参与灾情会商并全程提供气象预测技术支撑。
10.县市政园林局。负责演练路段的市政环境保障(包括演练路段影响观摩设施的临时拆除和恢复、演练结束后相应地域的环境卫生清扫);协助搭建观摩台、设置标语及LED;安排一艘作业船只在半边街处模拟作业。
11.县民政局。牵头负责组织实施疏散群众的紧急安置(重点采取在演练现场搭建救灾帐篷临时安置,辅助采取通过县交委准备的大巴车转运安置);布置安置区域场景(提供床、棉被、饮用水、食品等物资)。
12.县经信委。负责协调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组织3辆应急通信车参与演练。
13.县安监局。负责提供应急指挥车辆;参与灾情会商。
14.县财政局。安排相应经费保障演练活动经费需求。
15.新闻传媒中心。牵头制作视频;设置2组无线直播系统与观摩台大屏幕连接;负责按照剧本现场拍摄场景并实现与已制作视频的穿插衔接、有序播放;负责安排2名(男女各1人)主持全程解说;负责宣传报道。
16.县商务局。提供灾民安置所需的物资供给,会同县民政局组织灾民安置工作。
17.县办。负责演练活动群众维稳工作。
18.綦南供电局。保障演练当天正常供电;安排着装员工和电力抢险工程车参与演练。
19.港华燃气公司。安排着装员工和燃气应急抢险工程车参与演练。
20.渝綦水务公司。安排着装员工和应急供水工程车参与演练(包括救援排危的用水保障、疏散安置点的用水保障等)。
21.县机关事务局。协助完成演练活动的后勤接待。
22.街道办事处。协助完成演练前期各板块视频拍摄工作;负责参演群众的动员工作;组织足够村居干部、群众参演;负责演练期间本区域内的稳定工作。
(四)参演要求
1.各参演单位具备制式服装的需着训练制服,其它单位统一着迷彩服,街道干部、群众按要求着装。
2.各参演单位按要求自备车辆、器械、物资,参加预演及演练,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3.各单位固定2名负责人带领队伍开展演练活动。
六、训练、演练阶段划分
(一)准备阶段
5月23日前,编写演练脚本,规划及策划演练场地,组织参演单位现场勘察。5月30日安装设备并调试完毕。
(二)分块训练阶段
5月24日—27日,制作前期视频,各参演单位完成各自承担的演练训练。
(三)协同训练阶段
5月28日—30日开展协同训练;5月31日正式演练。
(四)正式演练
1.演练流程
9:00时前:各参演单位进入指定位置。
9:10时:参加演练领导、嘉宾就座。播放展示的宣传片或者介绍地灾防治工作情况或大屏幕显示静态图像,播放迎宾曲。
9:20时:介绍来宾和致辞。
9:30时:指挥长下达演练命令。
演练正式开始,各单位按职责分工实施演练。
11:20时:演练完毕。队伍集中、收集装备。
11:30时:指挥部下达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锁、各单位有序收队,恢复演练前状况。
2.撤离路线安排:
统一向彩虹桥方向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