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现状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教育现状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教育现状分析范文1

关键词: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176-02

“民族地区音乐教育是民族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进行美的教育,是一种包括各级各类音乐教育在内的,集各种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主体和对象为一体的全方位教育形式。”长期以来,人们对城市地区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关注得比较多,而对少数民族地区社区音乐教育的定位与思考还很少。就渝东南地区来讲,各民族在当地的特有的生存空间内形成了自己的语言、习俗、服饰、组织形式和民族心理,构成了鲜明、独特的大型民族社区。每个大型民族社区又由于行政区划、生活的地域等不同构成以村寨为中心的众多小型少数民族社区。而这些地区的地区社区音乐教育一直以来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把该地民族音乐文化作为该地社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树立该地区社区成员的民族认同,从而自觉地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是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渝东南社区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1、社区音乐教育的专职人才少。虽然目前大多数社区居委会都开展了社区音乐活动,但从现实情况看,却呈现出社区音乐活动组织混乱、时间不固定、社区音乐教育水平低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专职的社区音乐教育人才比较少。

2、社区群众对社区音乐文化价值认识不深,开发和利用的目的性不强。渝东南地处湘、鄂、川、黔边区地带,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其境内的音乐文化积淀异常丰厚。而其中又以土家族、苗族的音乐最为丰富。应该说从社区音乐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独特性来看,该地区远比其他地区的社区具有优势。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很多社区群众对本地区社区音乐文化资源并不熟悉,即使有所了解也未认识到它们潜在的价值。很显然面对当前主流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许多当地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无法在社区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加之现在社区成员的年轻化,其思维方式、情感特性以及兴趣爱好受主流文化的影响很深。

3、音乐教育缺少地方政府、高校的有力支持。目前由于受到社区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以及缺乏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社区音乐文化活动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群众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也使得各社区音乐活动的开展彼此没有太多的交流与借鉴,无法形成社区与社区之间连锁互动、资源互补的环境。这主要和当地部门领导对社区音乐教育不重视有关。另外,从当地高校对社区音乐教育的支持情况来看也不甚乐观。音乐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一部分内容,是旨在通过多种多样的音乐学习、音乐活动提高社区成员音乐素质的教育形式。内容包括合唱、合奏、音乐素养学习等,活动形式有小组课、音乐会、音乐竞赛等。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每年就业扎堆想进中小学,但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位显然无法满足这么多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为什么我们不考虑让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成为社区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师资力量,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就业的现实问题。

二、关于渝东南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对策

就目前渝东南地区社区发展状况来看,社区民族音乐文化将逐渐成为社区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音乐教育水平的高低,将是衡量渝东南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素质的重要标志。如何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推动社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探寻符合该地区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模式,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和各级部门关注的重点。

1、推动地方高校参与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去。

首先,社区音乐教育所面临的人才问题,就能立刻得以解决。音乐教育的人力资源首先是学生。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还聚集了一大批音乐教师、音乐教育研究人员。这些人力资源都可以为渝东南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多层面的帮助。倘若,我们的学生能及早的投入到该地区社区音乐教育的工作中去,不仅能大大提升自己的音乐实践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一个实践基础,更重要的是社区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也能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就业的出路,他们完全能在这个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才干。同时,高校音乐教师也能够兼顾到学校音乐教学和社区音乐工作双重任务的话,也必将拓宽自己的教学和研究视野,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反馈的有机结合。

2、大力开发和利用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资源。渝东南地区民族音乐艺术资源丰富多彩,资源储存量大,类型多,门类齐全。

社区音乐文化资源分布也不均衡。首先,在对其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需要来自社区内群众和社区外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尤其是学校的学生和教师,他们是社区音乐文化资源建设中人力资源的变量,是连接学校和社区的纽带,在开发和利用民族特色的社区音乐文化资源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其次,在实施开发和利用的具体策略时,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1)按载体开发利用。民间音乐艺术大多比较分散,适合采取分散搜集的策略。具体操作是通过访谈身边的人物,观摩参与以民间音乐艺术为主的民间传统活动,来收集他们切身的体验性资源。(2)按主题开发利用。按内容可分成以下主题:民间艺术类(铜鼓、唢呐、跳香舞、春牛舞、毛古斯舞、芦笙舞、山歌、歌谣等);社会综合类(节日与宗教、礼善往来、传统民族文学、民居文化、服饰文化等);民族历史类(古迹、民族历史、民间故事等)这种策略能使开发主体思维清晰,整个开发过程也简便易行。

3、社区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要为该地区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发展不是涣散而没有计划的。面对广大群众参与的音乐教育,自然离不开社区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强有力的支持。这些需要的帮助和支持一般应包括这几个方面:(1)时间上的保证。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存在绝不是为了应付某种检查或者某种比赛,而应真正成为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一部分。因此,要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定期进行社区音乐活动的开展。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在承担社区音乐教育工作时,难免和自己本职工作发生冲突,此时这些工作人员和教师最需要的也是时间的保证,这样他们才能安心社区音乐教育工作,作为社区领导、学校领导要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要将目光放长远,不要一看与近期工作安排、教学安排相冲突就喊停。(2)政策的指引。政策指引是社区音乐教育蓬勃发展的外部推动力。社区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社区音乐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社区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应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工作思路,真正为社区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出谋划策。(3)一定的经济支持。仅仅依赖于社区群众的资金投入是不现实的。相关部门必须为社区音乐活动的开展提供稳定、持久的经济支持,以保证其顺利地进行。(4)配套的评价机制的保障。渝东南地区社区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做保障,就会影响各成员对社区音乐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因此,各社区主管部门及学校建立的评价体系,既要在整体上有统一要求,又必须考虑地域差异性,鼓励创新,不能设置过死的评价标尺。特别是渝东南地区音乐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在设置评价指标时应该具有代表性与针对性,要能从多层次、多角度反映社区音乐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同时要将评价指标量化,只有这样,才能使该地区社区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得以良性运转,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保证该地区社区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本论文系重庆师范大学校级青年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9xwq55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182—183.

[2]胡晓松.当代社区教育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15—16.

音乐教育现状分析范文2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性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内涵

起初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最终达到通过音乐教育人的目的。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是让学生去感受、表现、创造音乐,体验到音乐的美,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有责任让音乐文化在他们身上传承下去;通过音乐教育人,是开设音乐课程的最终目的,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出更能适应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人。

通过了解音乐课程的内涵,我们看出音乐课程的价值也就在于它本身和育人方面。

(二)解析《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1.传承文化

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音乐诞生之日开始,人类社会就自动形成或者是主动创造出音乐文化的传承机制。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可以了解到祖国的音乐文化,借助着华夏民族音乐产生的强大的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感受世界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拓宽审美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由此看来,学校音乐课程所具有的音乐文化传承价值是巨大的,其他方面都是无可比拟的,这种传承方式远远超过了音乐文化本身。

2.发展个体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发展个体,音乐教育也是如此。通过让学生学习音乐课程,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张扬个性、创新的能力,最终能够全面和谐地发展。音乐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个体,音乐文化价值的体现也离不开个体,所以个体价值的体现是其他一切价值体现的根本前提。

(三)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个体体现出来大体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1.丰富生活方式,提高审美修养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有这样看似很不起眼的一条: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通过这句话我们感受到了这次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基本理念。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程在这方面毋庸置疑地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可以这样说,音乐课程最直接的价值莫过于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到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从学校教育的现实来看,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单调,导致这样后果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任务过重,因此要“减负”。音乐教育必须在这场“减负”战争中能够有所作为。

2.完善教育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音乐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它本身,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对学习其他课程的激励和被借鉴作用。

二、山区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山区普遍音乐教育情况

1.受重视程度不高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对音乐课摆出一副轻视的态度,音乐课程在学校的教育体制里显得可有可无。

很多学校表面上倡导实施素质教育,事实上仍实施着应试教育的管理体制,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把考试排名当作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标准。音乐、美术等不列为是考试科目,因此有的学校安排的一两节所谓的音乐课就会被其他课程占有。

山区县中小学校的老师、家长对音乐教学、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使得音乐教师也随之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

2.音乐师资缺失严重

山区县中小学音乐专职教师的配备一直是很难解决的老问题。现在,除个别重点学校有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外,有90﹪以上的学校还缺失专职的音乐教师。有的专职教师因为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转行,有的即使没转行,因为受到年龄、经验、环境、文化背景等的影响,在教育观念上和城市的老师有所差距,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教学,认为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很多农村人由于对音乐的认识不够,也根本不让自己的子女向音乐的方向发展。种种因素,使得农村的师资严重紧缺,更不用说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了。

3.音乐教学设施不足

音乐教育现状分析范文3

关键词:学前教育;地位;师资;科研;审美

唐山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成果

项目编号:10C24

随着唐山市“四点一带”“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在教育级别(层次)上唐山市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连续教育序列;国民教育体系趋于完善;唐山市通过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基础音乐教育工作和教育质量总体水平良好。2009年,全市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9%、98.3%、92.6%和86%;基本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己形成。唐山基础音乐教育也在不断进步,为唐山全面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唐山基础音乐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对唐山基础音乐教育问题的分析,提高唐山基础音乐教育的地位,完善唐山基础音乐教育制度,为促进唐山教育发展与构建和谐唐山做出贡献。

一、深入研究和发展学前基础音乐教育,促进唐山学前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唐山市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10―2020)中提到:学前教育是正规学历教育级别序列的一个独立级别,是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发展唐山学前基础音乐教育作为重要任务,到2020年,全市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95%左右,适龄幼儿高峰期入园幼儿预计达到25万人左右,比2009年增加8万人以上。在学前教育之中,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这决定了唐山学前基础音乐教育的研究是唐山基础音乐教育的研究重点。然而唐山基础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尚未扩展到学前基础教育之中,随着学前教育的普遍和深入发展,需要加大对学前基础音乐教育的研究,学前基础音乐尚处于未开发的状态,因此需要大力推进学前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科学研究学前基础音乐的音乐教材、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为发展唐山学前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音乐理论基础。

二、提高基础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教育地位,创建新型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模式

基础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教育不仅仅承担着发展和传承民族音乐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责任。而且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是基础音乐教育的主体部分,提高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是提高唐山基础音乐教育的关键所在。《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应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也就是说,一方面通过调整民族音乐与西方民族或现代音乐的比例,引发学生对不同样式艺术形态的学习,促进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改变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由于应试教育造成的对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误解;在继承中将唐山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模式完善并加以创新,通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构建新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模式,提升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在中小学全面教育的地位,发挥基础音乐教育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将优秀民族音乐寓于唐山基础音乐教育之中,不断改变唐山基础音乐教育的薄弱现状,形成科学的发展模式;各个地区应该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将本地的优秀传统民族音乐融入到基础音乐教育之中。唐山地方色彩的民族音乐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应该积极挖掘和运用唐山民族音乐教育资源。把反映唐山人民精神的唐山民族音乐、乐亭大鼓、皮影、唐剧、评剧等具有唐山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融入到唐山基础音乐教育之中,不断地繁荣唐山地方特色音乐,提高唐山人民对唐山文化地位的认识,增强唐山人民的素质,增强唐山人民对构建和谐唐山的积极性。

三、唐山基础音乐教育普遍不受重视的情况和对策研究

唐山是典型的资源型重工业城市,总体上对教育不够重视。再加上由于长期以来受智育第一、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影响,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还是学生以及家长普遍对基础音乐教育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唐山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视,加大对唐山基础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基础音乐师资建设、教学设备器材、基础音乐教学教研、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重视唐山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全面推动唐山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四、提高对唐山基础音乐教育的师资投入,发展新型基础音乐教育师资模式

唐山基础音乐师资建设有了较大的进展,但目前基础音乐教育师资队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唐山基础音乐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基础音乐设备简陋,尤其是农村基础音乐教育问题尤为突出,部分基础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基础音乐教育之中还存在大量的由其他学科老师兼职基础音乐教学的状况。按照《新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不断加强基础音乐教育的民族音乐成分,不断完善基础音乐教育设施,提高基础音乐的师资力量,制定科学的管理条例,强化教师科研意识,不断把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唐山基础音乐教育,提高对基础音乐教师的培训,积极发展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发展新型的适合唐山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音乐教学模式,培养年轻的基础音乐教师利用电子音乐教学资源、音乐课件进行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参与音乐的教学过程,扩大他们对音乐文化背景了解的视野,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将单纯的传授音乐知识转变为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的新型的唐山基础音乐教学模式。

五、提升唐山基础音乐教育的科研能力,实现基础音乐教育的科学发展

唐山基础音乐教师科研能力比较差,对基础音乐的教学经验无法上升为民族音乐教学理论,制约了唐山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唐山基础音乐教育从整体上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信息反应系统,建立这一信息反应系统的基础是要建立自下而上的基础音乐教育科研研究体系,通过基层民族音乐教师对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的调研,反映出唐山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扩大并加强基础音乐教师的科研能力,并要重视对自下而上的基础音乐科研系统的构建。同时在提升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加大对基础音乐教育研究的经费投入,提高基础音乐教师的积极性。

六、唐山基础音乐教育的技能性与审美性教育方向的现状

片面理解基础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基础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违背普通音乐教育的规律,导致基础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这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唐山的基础音乐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教师只是对教材进行简单的讲解、背唱,忽略基础音乐教学的审美性和多元化模式。唐山的基础音乐教育尚未从技术型转变为审美型、艺术型的模式。唐山基础音乐教学应该让中小学生在获得民族音乐的审美状态下加以多元化,使学生的音乐学化、民族化、创新化、多元化。最终使唐山基础音乐教育发展成不断自我完善和创新的教育模式。在基础音乐教学之中,我们要重视基础音乐教育对人的审美性发展,要实现唐山基础音乐教育的技能性向审美性教育方向的转变,确立唐山基础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主体学科之一。然后重新确立唐山基础音乐教育的考核体制,用一种新的基础音乐教育考核体制来实现唐山基础音乐教育由技能型向艺术型的转变。

参考文献

[1][2]唐山市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10―2020)

[3]张大军.G中国基础音乐教育之我见――重读新《音乐课程标准》有感甘肃科技第23卷第12期2007年12月

音乐教育现状分析范文4

一、现状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二、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1.在教学目标方面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只要有适宜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具体表述。多元智能课程的目标就是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目标,学校重视的不是课程开发,而是人的发展。因此,笔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即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2.在教学内容方面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

三、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是我国近年来关注的国外教育思潮之一,加德纳把智能定位为我们今天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新支点;同时提出了智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我们的教育观应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呼唤我们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而随之变化。

音乐教育现状分析范文5

【关键词】音乐教学;现状;对策

音乐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音乐学科主要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功能。我们开展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音乐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形成一定的音乐技能,进而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从心灵上获得美的感受,提升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工作对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育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此过程中,音乐学科的地位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然而,与其他的智育学科相比,音乐教学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往往更加突出和棘手,从而导致当前高中音乐教学普遍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由于音乐学科拖后腿,对于践行新课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也产生了很多的消极影响。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1.对音乐学科重视程度不足

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素质教育理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应试教育思想依然还占据着一定的市场,尤其是如今的评价机制依然以考试为主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从而使得应试教育的痕迹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音乐学科作为一门高考非考试科目,遭到了很多教师和学生的冷遇。有很多学校,语数外等考试科目挤占音乐课时的现象十分普遍,从而使得音乐教学活动无法正常的开展。除此以外,由于音乐学科不受重视,使得很多的教育教学设备的更新无法满足音乐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很多学校连一间音乐教室都没有,更不用提各种音乐器材和设备了。这种音乐设备器材的不足对设备依赖性较强的音乐学科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2.教学模式单一

音乐学科本应该是一门学生较为喜爱的学科,然而现如今,高中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普遍不高,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高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很多音乐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要么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的跟唱式教学,要么就是把音乐课完全当成了专业理论课,在课堂上进行专业的发声练习、范唱、识谱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而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连好好欣赏一段音乐的机会都没有。

3.用音乐欣赏来替代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欣赏课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音乐作品的赏析,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然而,过犹不及。很多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完全用音乐欣赏来替代音乐教学,教师一节课从头到尾会给学生演奏和播放大量的音乐作品,却不对作品进行解释,从而使得一节音乐课下来,学生除了听到了一堆的音乐,却没有足够的能力领略到其中所蕴含的内涵。

二、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加强教育宣传,肯定音乐学科的重要地位

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使得音乐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处处碰壁。因此,我们要想提高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充分挖掘音乐学科的价值功能,首先就要从思想上入手,要加强宣传,使得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学科的价值。同时,还要加强对音乐学科的资金投入,使得学校的音乐设备至少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这样,在硬件上的条件具备了,才能谈得上教学质量的提升。

2.改进教育理念,丰富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学科既是一门带有一定专业性的学科,又是一门具有强烈艺术性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既要把握住它的专业性,又要把握住它的艺术性。一方面,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对音乐乐理知识的讲授,使得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但同时,教师要注意一定的教授技巧,而不要一味地进行“灌输”,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诸如把乐理知识的讲授同游戏、音乐欣赏、表演等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化乐理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重视发挥音乐学科的艺术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以音乐作为教学手段,通过音乐欣赏、表演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3.开放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因此,我们的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只是把教学内容局限在音乐教材上,而是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音乐教学资料。例如,可以适当在音乐课堂上增加一些学生喜欢而又具有一定积极向上意义的流行音乐,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范围,开拓学生的眼界。

音乐学科作为一门美育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不仅如此,在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面临高考压力的情况下,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不但不会拖高考的后腿,反而会通过有效的音乐教学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更加轻松的学习心态,健康的学习理念,从而为有效地进行高考冲刺提供动力。因此,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要努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努力通过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来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樊红星.对当前高中音乐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1年08期

[2]金奉,龚家胜.高中音乐新课改实施的困境与对策[J].华章.教学探索,2011年第01期

音乐教育现状分析范文6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

1、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

由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文中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

2、造成音乐艺术教育现状的原因。

(1)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民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重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中,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被庸俗的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圣洁的艺术殿堂被浓厚的“铜臭”所污染;大众艺术被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冲击着学校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部分人审美素质低下、美丑不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在学校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的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由于不少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使音乐教育有名无实。一些开设音乐课的学校也因缺乏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对教育质量关注较少。安排专门师资、课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教育的学校不多,学生的音乐素质不高也就在所难免。

(3)在家庭教育方面,对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逼”孩子学习艺术,努力向专业人才发展,导致孩子心灵留下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将孩子的音乐学习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视为“不务正业”,这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音乐艺术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1、音乐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音乐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

2、音乐艺术教育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突破口。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将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为按照教育规律,以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并不断进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加快发展

1、深化教育改革。

要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提高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质,就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法规及配套的规章制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之中,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法制化、规范化。

(2)改革音乐艺术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在评价上,将学生合格率与学校升学率分开,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以及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针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之中。

(3)转变音乐艺术教育教学方式。要改变中小学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如在校内外定期举行演唱比赛、开展校园歌曲创作征集活动等。

2、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1)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当前,音乐教育的薄弱环节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队伍合格率低,且流失现象严重。要解决该问题,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高、中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结构,加大音乐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小学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在岗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学历、学位水平,从而提升音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使现有音乐师资力量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稳定音乐教师队伍。音乐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岗位晋级、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教师平等对待。

(2)改进音乐艺术教育教材。如中小学音乐教材除继续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要适度增加作品欣赏、键盘练习以及单旋律创作等方面的内容。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对音乐教材、教法的研究,加大教学实验的力度,推广应用科研新成果,使音乐教育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唤起更多人关心音乐艺术教育。

(1)引入高雅的音乐艺术。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经常组织、邀请文艺团体与音乐工作者深入学校,为学生表演优秀的作品或开设各类艺术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和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