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乡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范文1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属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总人口415万,少数民族占58%,现有农村贫困人口58.29万人。

“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这是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殷殷嘱托。

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黔南州始终坚持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为基本遵循,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l展全局,在贵州省率先出台“1+9”精准扶贫同步小康行动纲要,黔南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减贫目标,积极履行“五主”“五包”责任,用心用情用力科学治贫、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有效开展。

“到2018年,全州要基本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58.29万人脱贫,贫困县乡全部摘帽,83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黔南州委书记龙长春掷地有声。

注重顶层设计

推动工作落实

2016年,新一轮脱贫攻坚启动实施以来,黔南州先后召开10余次到县到乡(村)的扶贫工作调度会、推进会,强化产业和就业扶贫的重要抓手,着力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

为落细扶贫政策,黔南制定出台《黔南州关于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的实施意见》《黔南州山地旅游扶贫攻坚工作方案》《关于开展社会保障兜底推进精准扶贫的行动方案》等27个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多次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实行调度制度,开展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分析研究脱贫攻坚中新情况,及时解决新问题。

为保障扶贫工作有坚实的人力物力基础,2016年5月,黔南下发《关于县乡扶贫开发机构和队伍建设意见》,要求加强县级扶贫机构队伍建设,全州乡镇(办事处)都要设立扶贫工作站,贫困县乡镇扶贫工作站不低于8人,非贫困县乡镇扶贫工作站不低于5人。

探索脱贫攻坚新机制。龙里县自主开发了“扶贫伴侣”软件系统,对扶贫工作进行全程监控;罗甸县的“一借双贴”、 深化拓展“四带” (带资金、带技术、带民增收、带农增效)内涵,把“四带”示范创业活动目标定为带动贫困村发展,助推贫困户致富;三都县的贫困户以土地、项目入股,组建了突击队、先锋队、乡情队、志愿队以及共济队“五支队伍”;瓮安县农村贫困户转移脱贫;长顺县“藤缠树”扶贫产业利益联接模式,即以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为“树”,以贫困农户为“藤”,让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抱团发展,实现项目建设效益共享,达到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目的;独山县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脱贫”活动;福泉市出台了高中阶段全免费的政策,率先在全省开展教育扶贫“斩穷根”。

在党建扶贫上,全州重视村“两委”和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选派优秀年青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培育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实施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行动计划。组建巡回医疗志愿服务队、支教服务队、农技服务队、同步小康工作队四支队伍,深入贫困乡村、贫困户驻点开展服务。突出抓好“扶贫先扶志”,消除贫困户“不富也安”或“小富即安”思想,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树立自强不息、勤劳脱贫、产业致富的意识,变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

黔南州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2016年通过多次组织贫困识别建档立卡“回头看”,建立了工作落实的背书制度,逐户精准复核58.29万农村贫困人口信息,发放贫困户登记卡15万余份,录入遍访贫困户信息3150万余条,修正补录了贫困户信息21万余条,贫困识别准确率从2015年度的80%提高到目前的96.3%,提高了16.3个百分点。

产业扶贫来助力

多措并举拔穷根

2016年4月7日-9日,由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带队,观摩黔南州3个县13个扶贫项目点。惠水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罗甸县蔬菜扶贫产业园、罗甸县留守儿童学校等,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黔南以资源为定位器,切实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认真规划、狠抓落实,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增收。

目前,全州基本形成了北茶、畜、禽,南菜、果、药的特色产业布局,特色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的70%以上,成为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

黔南还提出引导贫困户种上“摇钱树”和推进茶叶、刺梨、蔬菜、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发展,为贫困农户找到了符合选产业、定发展模式。据统计,年度投入产业扶贫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占年度资金的30-45%之间。

在抓精确瞄准,因户施策的同时,黔南州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州新增各类农民新型经营主体606家,覆盖贫困人口7.96万人。目前,全州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959个,入社会员8.3万余人,带动就业农户21余万人,有家庭农场431个,农业企业521家,解决了4.1万人的就业。

为缓解资金短缺矛盾,制定了《黔南州金融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分别出台了“特惠贷”相关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与农村商业银行签订了《扶贫小额贷款信贷风险补偿金合作协议》,全州共落实“特惠贷”风险补偿金7825万元。截止11月,农商行(信用社)共为贫困户发放“特惠贷”26亿元。州相关部门还出台了《黔南州脱贫攻坚基金设立方案》,充分利用州级融资平台积极进行融资,目前,州级建立扶贫基金18支1500亿元,建立产业扶贫基金150亿元,这些都为产业扶贫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围绕推进产业扶贫和脱贫攻坚,黔南各县(市、区)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积极试、大胆创,闯出了一些具有黔南产业扶贫特色的新路。如:长顺、龙里、福泉的项目资金入股分红;罗甸、独山对“特惠贷”实行政府平台统贷统还,使建档立卡户贫困户包赢不亏、稳赚不赔;以惠水、龙里、荔波为重点的电商扶贫模式;瓮安的农村贫困人口转移脱贫;贵定、都匀等的公益岗位安排贫困农户转移就业等等,加快推动了脱贫攻坚进程。

积极做好与广州市的对接沟通,签订了《广州市对口帮扶黔南州2016-2020年合作框架协议》,实施2016年度9600万元帮扶项目,引导企业、团体、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探索和创新了扶贫开发模式,推行“菜单式”扶贫等,推进了项目精准帮扶。

强化责任担当

打好脱贫攻坚战

为把扶贫工作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正做到责任到人,黔南在州、县(市、区)、乡镇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州、县、乡镇、村,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逐级立下“军令状”,全州共签订责任书 1412份;州(县、区)直各部门相继成立了扶贫工作专班,负责扶贫工作;县(市、区)成立了脱贫攻坚专项指挥部。按照“五主”“五包”的要求,将减贫任务分解到县、乡镇、村,落实到人,确保减贫目标如期实现。

黔南州还制定了《黔南州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督查实施方案》,2016年3月、4月、6月、7月、10月,州扶贫局开展了5次专项督查;共发《督查通报》4期,项目建设、资金备案、报账《通报》11期,资金管理《整改通知》5期。配合州督查督办局常态化督查13个县(市、区)和15个州直部门,有序地推动了脱贫工作的开展,有效地遏止“乱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现象。

乡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范文2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健全机构,夯实责任。根据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建立农村住房建设统筹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要求,在2017年1月制定了《市农村住房建设统筹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市政府牵头抓总,市住建、发改、财政、扶贫、国土等部门为成员,定期召开协调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明确下步工作重点。2020年制定了《市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挂牌督战工作方案》,成立市住房安全有保障督战组,定期分析研究全市住房保障相关工作,明确督战重点、内容、方式及步骤要求,确保督战工作“不走过场、不摆样子、不流形式”。坚持扛稳抓牢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政治任务,锁定脱贫攻坚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建设全面小康。

(二)协调配合,推进建设。建立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强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助推脱贫攻坚。一是精准实施对象。市住建局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做到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农村住房保障即农村危旧房改造建设项目,结合实际,逐年下达新居、援建实施方案。精准实施对象,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残疾人及农村分散供养人员(五保户)及非贫困户(经鉴定为c、d级危房)等人员危房纳入农村危旧房改造对象。按符合条件的家庭申请,村委会评议、公示,乡镇政府鉴定、审核,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及市住建局联审后下达当年建设任务名单。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无房建设。二是加快项目建设。严格按照目标任务,顺排工序、倒排工期,采取挂图作战的方式,全力实施扶贫新村和新居、援建危房改造、易地搬迁、避险搬迁等农房建设,加强项目实施和建设的过程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自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以来,共完成新居建设户1893户(2016年至今完成1198户),援建危房改造550户,易地扶贫搬迁299户,地灾避险搬迁395户,灾后恢复重建1798户(含集中安置),灾后维修加固9739户,非贫困户“三改一建”943户,贫困户“三改一建”265户。三是强化资金管理。及时疏理资金到位情况,严把资金审核关、使用关,明确补助对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惠民资金真正用于贫困群众。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以来,共兑现新居补助资金4239万元,援建危房改造1100万元。

(三)严格监管,确保安全。按照《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农房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统一技术标准,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强力抓好农房建设质量安全。一是落实责任。由市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确定第三方监理机构和第三方房屋安全鉴定评估公司,对全市2018-2019年新居建设、易地搬迁建设、“三改一建”、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危房改造等建设项目涉及的1334户(包含4类重点对象)农房进行现场住房建设质量安全流动巡查和技术指导;依据国家住房鉴定相关标准,按照乡村两级住房安全“拉网式”大排查(排查达6次以上),住建部门现场核查、第三方鉴定机构实地鉴定的模式开展农房安全鉴定及达标认定,市评定对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70户,乡镇排查上报827户非贫困户,共计2397户,确保四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有保障。2020年3月底,全市17各乡(镇)、街道办再次开展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拉网式”全覆盖大排查。对从未享受过任何国家住房政策的农房进行安全鉴定,目前已完成全市4类重点人员住房安全排查和评定相关工作。近期市上由住建局牵头,联合市发改、第三方监理公司业务骨干,于2020年4月15日至18日、4月27日至5月7日深入全市17个乡镇、街道办督查脱贫攻坚住房保障工作推进情况,走访农户30余户。二是强化培训。组织全市村镇管理人员及乡村两级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共计700余人采取集中、自学等方式通过网络培训学习农村住房安全性鉴定技术。4月召开了市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挂牌督战暨业务培训会,市住建局、扶贫开发、民政、残联、自然资源局等相关单位人员及全市17个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业务人员共计40余人参会。吹响了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挂牌督战号角,为打赢2020年脱贫攻坚收关之战做好坚实准备。三是完善档案。健全完善“一户一档”纸质档案,尤其是2019年户档资料既有户档必要相关资料,又有监理质量安全巡查、竣工后鉴定资料,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农户信息系统录入。

(四)迅速行动,全面整改。一是全面推进“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建档立卡和非建档立卡住房安全问题。截止目前,2户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危房整改已竣工验收入住1户,另1户房屋主体已完工,正进行装修,预计6月前竣工入住。二是全面完成2018年脱贫攻坚审计问题整改。目前,对重复享受住房补助问题金额中有4户未重复享受涉及金额9万元,已死亡人员2户享受4万元无法追缴,自查追缴入库1户2万元。截止2020年1月16日,重复享受住房补助99万元已全部收回并教入国库,其中农村危房改造(新居)47户95万元。

二、目前存在问题

(一)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市住建局村镇股负责脱贫攻坚业务人员只有2名,各乡(镇、街道)住房方面经办人员也普遍存在兼职现象。

(二)2019年《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三年行动农房档案信息检索系统》数据录入完成,目前针对2912户资金拨付凭证、住房鉴定资料等信息已进行补充完善。但系统扩容后,系统运行不顺畅、延迟,导致各乡镇无法及时上传图片,登陆系统停滞时间较长,影响系统录入工作。

三、下步工作重点

(一)扎实深入开展挂牌督战工作。认真贯彻省、市关于挂牌督战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严格履行部门脱贫攻坚职能职责,聚焦全市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全面深入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对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实行挂牌督战,确保全市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乡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范文3

一、乡村基本情况和重要数据

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25人,其中2014年脱贫6户16人,2015年脱贫12户36人,2016年脱贫7户17人,2017年计划脱贫13户42人,2018年计划脱贫3户14人,确保在2018年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

二、对2014、2015、2016年精准扶贫包村帮扶工作“回头看”情况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1、加强领导,制定工作方案

县供销合作社能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的工作部署,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派驻由分管领导为组长包村帮扶工作组,结合联系村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县供销合作社精准扶贫攻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措施,明确工作任务,多方争取和筹集帮扶资金。

2、建档立卡,压实脱贫责任

协助联系村对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多次上户进行核查,确保程序规范、数据准确,并将年度脱贫任务分解到户到人,对贫困户实行包村帮扶组工作人员和村两委干部包户的“2+1”双重的责任制,实现帮扶责任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

3、落实措施,扶贫取得成效

(1)因户施策,产业扶贫到户。

对每个贫困户逐户分析贫困原因,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利用村距离县城近的优势,充分发挥村民种养传统,通过每户5000元的产业帮扶资金支持,帮扶黄、红卡贫困户发展微小产业,帮助发展一些大棚蔬菜,接纳一些有劳动力的黄、红卡贫困户主动参与到生猪、牛养殖大户,帮助一些贫困户掌握实用脱贫的养殖技术,增加他们的收入。同时积极推行贫困户出土地、出劳力,合作社包投入、包技术、包销售的产业脱贫模式。

(2)加大宣传,政策扶贫到户。

一方面县社包村帮扶组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大县委县政府对贫困户产业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劳务扶贫等各项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每户贫困知晓有关惠农政策。另一方面克服供销社弱势部门的不足,要求包村帮扶组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亲人的事”意识,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帮扶组人员和村干部一起亲自上户收集有关材料,积极办理有关低保、残疾人补贴、新农合补偿和医疗救助、两癌救助等具体事宜,比如为贫困户文政忠2015年办理低保、2016年办理残疾人生活补助等,让贫困户深切地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各种弱势群体,真正让扶贫惠民政策落实到户到人。

(3)争取项目资金,帮扶扶贫到户

每年我社从有限的财力中拿出2万元用于联系村帮扶,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危房改造和大病慰问等。积极开展对贫困儿童的募捐筹资活动,免费赠送书包和学习用品,积极帮扶一至二名高中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对部分贫困户免费捐赠一部分化肥农资等,确保贫困户正常春耕生产。

(二)存在的不足

1、单位自有资金有限,向上级和有关涉农部门争取项目资金的渠道少,办法不多,造成帮扶力度不大,帮扶效果不明显。

2、包村帮扶组人员基层工作经验不足,与县扶贫办和乡有关党政领导、分管领导、扶贫工作人员沟通较少,造成帮扶方式单一,难以发挥自身部门的优势。

3、第一书记配置不够强,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不彻底,有时月驻村不满20天,帮扶手册记录不够详细,作用发挥还不够。

三、2017年脱贫工作打算和工作措施

1、2017年,我社主动加强与县扶贫办、兄弟帮扶单位和乡党政领导、分管领导、扶贫工作人员、村两委干部的沟通联系,帮扶组长和第一书记主动加入乡扶贫微信群,随时了解和掌握县扶贫工作动态和工作要求,促使我社尽快布置安排有关扶贫攻坚工作。

乡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范文4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要求,精准认定对象,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工作举措,扎实推进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努力完成脱贫攻坚中住房安全保障重要任务,为圆满完成全省“五年决战同步小康”战略部署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主要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四类对象危房改造任务。鼓励各地根据实际自行提前实施任务,并强化措施、科学组织,确保年底前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安居问题。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村委主导、农民主体。各村主导工作实施,要加强领导组织,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危房改造的实施主体,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使其主动、积极建设美好家园。

二是坚持对象精准、重点突出。补助对象必须精准识别,不符合政策条件的坚决甄别剔除,切实帮助真正困难群众解决住房安全保障问题。重点支持有脱贫任务的困难农户改造危房,对特困户在总量明确前提下,统一规划、分批实施、兜底解决。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经济节约。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大力推广低成本建造和加固改造技术,提倡就地取材,提升改造住房的经济性。在建设标准上做好管控指导,引导农户量力而行,摒弃攀比、浪费陋习。

四是坚持资源整合、提升成效。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质量,实现安全居住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优化完善房屋结构和功能设计,统筹整合基础设施投入和项目配套,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整体效益。

二、主要政策

(一)政策范围

农村危房改造范围为农村地区。风景名胜区要按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职能及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二)补助对象标准

补助对象必须是户口为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住房困难的居民。具体是:

1、根据经济贫困程度分为四类。指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分别由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认定,并填写《危房改造对象认定表》相关内容。2、根据住房情况分为危房户和无房户。危房户是指农村住房经技术鉴定为C、D级危房、且无其他自有房屋的农户(D级为整栋危房,C级为局部危房)。房屋危险程度由县级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工作人员上门入户认定,并填写《危房改造对象认定表》相关内容。无房户指无自有房屋可居住的农户。无房情况由农户自报、“三榜公示”、房管部门核查等多项措施相结合认定。

(三)改造要求

1、改造方式。拟改造的农村危房经鉴定为D级危房农户和无房户的应安排新建;鉴定为C级危房的必须维修加固(拆除新建的不得安排补助)。新建房屋坚持就地就近建设,并以分散分户改造和以农户自建为主,也可选择在集镇建房。农村危房改造建房户较多的地方可规划集中建房。自行实施改造确有困难的,可通过政府和村集体实施代建或“交钥匙工程”,或者统建农村集体公租房及幸福大院、修缮加固现有闲置公房、置换或长期租赁村内安全的闲置农房等方式,兜底解决自筹资金和投工投料能力极弱等特别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不得用于支持购买城镇商品房,不得用于敬老院建设,不得以任何名义进城进园区集中安置。享受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移民搬迁政策的,不得列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

2、改造标准。C级危房改造,必须在对危房主要危险构件全部甄别鉴定完成的前提下,逐项实施维修加固,切实解决其质量安全问题,确保加固改造后房屋达到15年以上安全期限。D级危房拆除重建,要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控制建筑面积和总造价。新建房屋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不得超过相关规定。建筑层数控制在一层,建筑面积最大不得超过110平米;原址重建宅基地面积不足60平米的可建两层,但总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10平米。超出此范围的不得享受补助政策,并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3、兜底保障解决特困农户安居问题。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对象的帮扶力度。对于完全无经济能力和劳动能力、不能自建房屋的特困户,政府必须切实担负责任、实施兜底保障。一是健全完善兜底保障机制。各地可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采取如“交钥匙”工程、盘活利用集体闲置公房、置换或长期租赁村内闲置农房等切实可行的多种措施,实施住房兜底保障,帮助特别困难农户解决安居问题。保障房屋农户无偿享有“使用权”,村集体要加强管理。二是严格兜底保障标准。兜底保障措施应解决农户的基本安居需求。对政府或集体实施“交钥匙”工程要明确建筑面积要求:1至2人户住房建筑面积不得超过40平米,3人以上户不得超过60平米。同时,要有住宿和生活功能齐全的独立空间,水电安装到位,达到基本装修标准。盘活利用集体闲置公房和的置换或长期租赁村内闲置农房,要做好修缮加固和功能改造,确保质量安全和使用需求。

(四)资金拨付

1、补助标准。根据不同对象类型、不同改造方式等不同情况,参照我省2020年度四类重点对象分类补助标准如下:

对于新建房屋的,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每户补助不低于2.2万元;对属于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每户补助不低于2万元;确无经济能力和劳动能力的,要列为重点帮扶对象,进一步提高补助标准,必要时采用“交钥匙工程”等兜底保障方式,切实解决其最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对于维修加固房屋的,每户补助不低于5000元。另2020年省出台危房改造标准后以省定为准。

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其他风貌管控重点区域的维修户,补助标准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酌情提高。按照上述标准安排资金后仍有结余的,应将其追加安排补助建档立卡贫困户等特别困难农户,不得结转用于其他项目或下一年度任务。

2、资金拨付。各地要根据各自实际规范补助资金拨付。新建房屋的,补助资金要明确分阶段拨付比例(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资金拨付次数不得超过两次),经工程验收合格后拨付到户。在拨付程序上,应由建设部门定期将核定的补助对象及补助资金进度款数额报送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及时将补助资金直接拨付到补助对象“一卡通”账户。由村委会和补助对象签订协议实施“交钥匙”工程或代建(加固维修)的,补助资金可由县财政拨付至协议指定的第三方账户。

三、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

(一)明确任务、分解计划。市里下达2020年危房改造计划任务和实施方案后,各地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并将任务逐级分解到村、组。

(二)精准识别、确认对象。有农村危房改造意愿的农户,自愿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按照村评议、乡复核、县级审定的“三级认定”和县乡村“三榜公示”程序,对其贫困类型和居住房屋危险等级等情况进行核查,筛选出初步名单,填写《危房改造对象认定表》。其中,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对四类困难群众补助对象的相应身份类型进行认定,住建部门要对申请改造对象的住房安全情况进行鉴定,并在《危房改造对象认定表》中分别予以确认。各地要规范简化危房鉴定和对象认定程序,经核查初步符合相关要求的,由县级政府牵头协调相关部门进行信息联审,确保对象精准。名单确定后,需与建房对象签订协议,明确自觉履行遵守规划审批要求和拆除危房、腾退宅基地等责任义务。

(三)科学施工、狠抓进度。对象确认后,要督促农户抓紧确认施工方案、进入开工阶段。期间,县级建设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将进行施工的组织调度和质量安全巡查指导,4月7日前全面动工,5月31日前必须全面完工,确保6月30日前全面入住。

(四)检查验收、总结工作。各村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后,要在6月30日前组织验收,按照工程检查情况填写《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验收表》。验收合格并完成资金拨付的房屋,要在显著位置悬挂有“政府援建”字样和“民心图案”的长方体标识牌。标识牌尺寸为28cmx20cm,材料为铜质或钛金,字体及图案为红色,在标识牌右下方标注“二○一九年”,挂牌所需费用由县级财政承担。春节后,省直部门将组织对各县(市、区)年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省级检查验收和绩效评价,并根据检查情况形成省级绩效评价通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对象认定管理。各地要在此前建立四类困难对象台账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政策标准、认定程序,对补助对象进行核定把关。农户有鉴定房屋要求的,住建部门要主动上门鉴定。对老幼体弱、知识水平低下的特别困难农户,乡村干部要主动上门宣传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在个人申请的基础上优先安排,确保符合条件的不漏一户。在县级认定环节,县级政府要牵头协调公安、房管、车管、工商等相关部门进行信息补充联审,并由县级审计部门进行事前审计、确定最终补助对象名单。将享受过其他住房政策、另有自有住房的取消补助资格,对四类对象中发现名下有非小型生产用车辆、拥有规模以上工商企业产权或注册其法人的农户商请相关部门核定其对象身份类型,精准确认补助对象。年度脱贫的危房改造户,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需向扶贫部门提交《退出贫困对象住房情况审核认定表》。

(二)加强资金运行管理。各地要按照《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省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严禁截留、挤占、克扣、挪用、套取补助资金。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要加大对补助资金运行的监督检查,对于查处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执纪问责,典型案例要进行通报,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质量安全是农村危房改造的重点,工程施工要严格执行建筑工程相关技术规范。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通过编撰图集、技术推广、工匠培训等方式引导提升农村危房改造技术水平,重点加大对加固改造技术的技术推广和监管指导,切实提高农房加固改造后质量水平、确保达到15年安全年限。另外,各地要加强农村建房管理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农村建筑工匠执业资质和质量安全责任终身负责制,维修房屋要鉴定报告中主要危险部位、构件等内容在房屋显要位置挂牌公示,以备检查工程维修加固情况。通过加强完善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实现全面覆盖、精准到位、便捷高效的质量安全检查,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新建房屋检查情况要填写《农村危房改造建房质量检查表》,维修加固房屋检查情况要填写《农村危房加固改造质量安全检查表》,并归入农户档案。抗震设防烈度较高地区,市、县建设部门要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落实抗震设防要求。

(四)加强建筑风貌管理。加强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将农村危房改造等与乡村振兴战略、传统村落保护、客家民居建设、村庄治理等相结合,并从规划层面合理配置道路、供水、沼气、环卫等基础设施,另外将农村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水利、交通、农业等项目进行统筹整合,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在农房单体建设上,要做好户型和外观设计引导,体现特色家园、致富田园、生态庭园、文化乐园、和谐乡村的良好风貌。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审批管理上,要出台包含规划选址、建筑朝向、外观结构、层数面积等审批内容,体现风貌管控要求。县、乡规划建设管理部门要根据相关情况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审批登记手续,建立审批发证台账,规划审批内容要在现场挂牌公示并做好后续规划实施监管。此外,要严格执行农村“一户一宅”政策,新房建成后原有旧房要限时拆除。

(五)加强工作信息公开。各级要主动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向社会公开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内容、操作程序、对象审批、实施结果等信息。要编撰政策宣传册,组织人员进村入户主动宣传。要建立公开省、市、县、乡四级农村危房改造专线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群众监督、咨询、申诉,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通过多措并举,积极营造阳光透明的良好工作氛围。

(六)加强农户档案管理。要按照国家部委和省里的要求,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农户纸质档案管理,实行一户一档。档案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农户危房改造申请书、省农村危房改造申请审批表(附件1)、农村危房改造对象认定表(附件2)、农村危房改造农户纸质档案表(附件3)、《农村危房改造建房质量检查表》(附件4)、《农村危房加固改造质量安全检查表》(附件5)、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验收表(附件6),农户(夫妻)身份证、户口簿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残疾人等四类对象身份证件复印件,农村危房改造协议(含信息公开、拆旧还基等条款),危房改造前、中、后照片,《乡村规划建设许可证》复印件和其他要求所需资料等。档案资料要逐级管理、专人负责、规范齐整。在此基础上,做好农户档案信息化录入,确保农户档案及时、完整、准确录入至农村危房改造信息系统。民政部门要按照农村危房改造要求,做好灾后倒房重建资料收集管理和信息录入,之后再移交建设部门存档备查。各地要加强对录入农户档案信息的检查,提高录入数据质量。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要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办公室要配备工作人员与办公设备,落实工作经费。要强化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的责任,镇实行蹲挂点班子成员和干部责任制,责任分工见附件1,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办法,落实责任制。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要通过组织邻里相帮、结对帮扶、投工投劳等措施帮助困难农户改造危房。对文化程度低、残疾、老幼体弱等困难农户,由乡镇脱贫攻坚工作站和驻村工作队员配合村“两委”人员主动上门做好有关申请事项及后续相关审批、建房、验收和报账等事项。

(二)落实管理措施。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凡涉及到的收费项目,除国家明令不能减免的外,要尽量予以减免。要组织好建筑材料的生产、供应和调度,防止发生建材乱涨价现象,并为农民提供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服务,严把建材质量关。

乡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范文5

一、2020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稳定增效。完成农作物播面123500亩,其中:粮食作物完成75400亩(青稞30140亩、小麦16460亩、豆类3500亩、马铃薯25300亩);完成经济作物53800亩(油菜26000亩、蔬菜15000亩、药材7100亩、食用菌700亩、水果5000亩)。

2020年全县各类牲畜存栏14.2万头(只、匹),各类牲畜出栏3.6万头(只、匹),出栏率为18%,;牲畜出售总量2.7万头(只、匹);出售率为13%,肉类总产量0.3万吨,奶产量0.55万吨。

(二)特色现代畜牧业有新发展

一是完成种畜改良4598头,其中牦牛改良1840头,黄牛改良479头,生猪改良2279头,新增养殖中蜂培育户5户,标准化养殖小区(改)扩建1个,引进优良牦牛100头。二是成立了《县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能职责。深入到尼措、八美片区开展了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份,向各餐饮企业发放宣传传单200余份,要求餐饮企业遵守禁渔期相关规定,不销售河流流域鱼类。

(三)绿色农业发展有新成效

一是组织调运各类农用物资439吨、108件。其中:各类农作物种子3吨,肥料436吨,农药20件、乙草胺除草剂60件、三唑酮拌种剂18件、油菜专用除草剂10件。二是加强和推进农产品产地环境长期定位监测工作,在协德乡下租赁土地2亩,建立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工作。三是做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构建了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数据库、建立了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分类清单,编制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报告。四是强化土壤防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7.5万亩,绿色防控20000亩,实施农牧民补助政策,完成2020年度实施禁牧补助139万亩、草畜平衡奖励422万亩;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95%,秸秆综合利用率89.04%,农膜残膜回收处置达到80%。

(四)脱贫攻坚实现新成就

整合资金1亿元完成美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体建设,流转土地6138亩,大力发展三青莴笋和马铃薯、春油菜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6910.5万元;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新建粮油基地2000亩,建成格村苹果干、苹果酱小型加工厂、美德园区冷藏仓储农产品初加工设施2座、热瓦村马铃薯、国道350油菜科技示范基地2个,改建麻孜乡畜禽标准化养殖1个,新增农机动力335.95千瓦;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行动,举办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培训班6期,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172人;通过电商平台、展销会等方式,推广紫皮马铃薯、大葱、高原菜籽油、黑青稞、黑青稞糌粑、青杠黑木耳、野生菌类、高原蜂蜜、藏香猪肉、小番茄等优质农特产品21个,销售额达812万元。对照州目督办下达2020年农业产业扶贫专项任务11个子项目,我县已有9项完成年度任务,其中推广农特产品和新增农机动力超额完成任务。培育运行机制健全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0个已完成7个、创建1个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两项按序时进度推进。

(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局良好

一是试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方式,完成麻孜乡菜籽坡村、德尔瓦村、韩家沟村3个村203户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兑现补助资金119万元。二是投入800万元完成户厕新建及改造4027户,(其中新建户厕326户、改造3701),新建公共厕所4座、改建2座、新建旅游厕所1座;三是今年我县实施四个乡村振兴试点村,投入资金100万元在八美镇中古村扶持集体经济发展;投入资金41万元在各卡乡龙普村建月牙瀑布、水沟整治、堡坎、步游道和健身设施、文化墙、忘忧草试种基地、改造户厕22户,目前完成项目工程量的95%;投入资金150万元在龙灯乡拉日村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建成垃圾转运站1座、配置垃圾箱25个、建设村级污水管网,配置垃圾转运车1台,截止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100%;投入资金1250万元在甲宗镇兴岛科村建连户路1公里、新建旅游连接公路2500米、供电线路1800米、供排水管网6000米、生态停车场3000米、标识标牌、垃圾收集设施、消防系统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截止目前完成基础灌溉工程量的45%;

(五)科技创新力度加大

进一步完善科技在线平台运管中心建设,优化提升平台功能服务,清理更新专家信息员数据库,提供有效咨询服务3500条,完成目标任务的368%;完成送科技下乡活动3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50%;完成科普宣传活动3次,完成目标任务的300%;完成科技培训4场次,共计培训农牧民398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947%。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向好

一是全县共完成各类畜禽免疫注射62.269万(头、只、羽、次),其中重大动物疫病免疫52.77万头,犬驱虫4.189万只。驱治体内外寄生虫22.5万(头、只、匹、次),圈舍和环境消毒达到48.5万㎡,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率70%,畜禽因病死亡率控制在了牛0.82%,羊0.73%,猪1.5%,禽1%。畜禽屠宰监管率100%,兽药规范化管理率100%,培训村级防疫员和养殖户人500次,辐射带动农牧民学科学养畜、科技致富达6000人次。二是全县产地检疫畜产品185吨,禽5万羽;产地检疫生猪500余头、牛200余头,屠宰检疫牛700余头,审核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2份,审核办理兽药经营许可证一张;三是依法加强了对种子、农药、化肥市场的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发放如何购买放心种子资料1500份。共出动执法车辆15辆车次,执法人员50余人次。开展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四是我们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作为工作的重心来抓,出动小车一辆,抽派技术人员40(次),深入八美镇农贸市场、县农贸市场、城关大棚蔬菜基地、县城重点宾馆、饭店、路边饭店等进行蔬菜、水果抽样检测,全年抽检48次,共抽检样品228,检测合格225个,合格率98.6%。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申报认证工作,开展有机、特色、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今年完成有机食品认证5个(黄瓜、辣椒、豇豆、莴笋、甘蓝);在全县范围内的主要农产品生产企业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截止目前,我县5个主要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共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128张。

(七)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一是抓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了全县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数据的脱密。完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数据入馆。二是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今年我县农业承包地流转面积共计9978.98亩,流转的方式有出租或转包。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我县共有工商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有142个,13个家庭农场。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个,省级专业合作示范社2个。目前已申报发展培育1个省级专业合作示范社及5个州级示范社。四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县20个乡(镇)共128个村的农村集体改革股权量化的成员界定、实施方案确定工作。

(八)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有力有效

在县委、政府和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今年我县组织召开专题会议6次,下发文件3个。共宣传培训4期,85人(次)。发放非洲猪瘟科普宣传册150册、挂图20份、防控知识手册70份。到各类养殖场(户)14次,排查生猪1850头次,非洲猪瘟检测送样50份(全血、脾、淋巴),发放消毒液480公斤。做好了价值17.777万元的非洲猪瘟防控应急物资贮备工作。多次出动执法人员进行督导监管,调运仔猪189头,猪肉制品102782公斤(102.782吨)。

(九)农机安全常抓不懈

一是今年共完成机耕作业面积77700亩,机播作业面积34300亩,机收作业面积49500亩,推广农机拖拉机4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1台,进口约翰迪尔1台,旋耕机6台,三铧犁1台。二是进一步规范拖拉机无牌无证、黑车非驾、超速超载、违章载客等现象。全年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4台,开展现场宣传咨询活动5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余份,开展各类农机安全大检查6次,现场整改农机安全隐患3次,查处违章50起现场批评教育50起,签订农机安全责任书19份;签订农机安全生产承诺书600余份,截止目前全县无农机安全事故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项目实施必须按照程序办理,项目建设施工期短,按照程序实施拖延时间较长,加之受地理、气候影响,这就导致部分项目启动缓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项目建设进度,部分项目虽然启动,但建设进度迟后;部分项目实施乡镇配合不力,导致项目难以落实,收集基础资料时间长,这就拖延了项目实施工期;二是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标准不配套,农业标准覆盖率还不高,农业投入品主要是农药的使用难以完全监管到位,对无公害产地环境质量监管不力,缺乏系统的、动态的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控和有效的监管手段;

三、2021年工作思路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促进全县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抓提升。一是引进有实力的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不断凝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驱动力。二是根据市场需求“订单式”生产,产品销售到北上广等市场,产品的经济价值明显提升。同时通过完善物流、实验、展销、孵化配套产业,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的有效嫁接,带来产业融合的经济乘数效益。

(二)抓优化。一是种植业优化品种出特色。着力稳定面积、优品种、出特色,提升粮食、蔬、菌品质。结合市场效益、技术程度和土地种养结合等实际需要,确定高原三青莴笋、马铃薯、高原春油菜三种主导产业,力争种植规模万亩以上。按照以销定产模式,将产品销售到北、上、广、昌都等11个城市的学校、大型超市,稳定的销售渠道。二是养殖业优化结构找增量。着力强治理、优结构,找增量,控制各类牲畜出栏总量在4万头以内,做强家禽产业,加快发展草食动物。

(三)抓创建。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强化检测检验网络的建设,明确各自分工,形成高效运行、构建完善配套的监测网络,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求体系,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

乡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范文6

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改善城乡环境面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需要长久坚持、常抓不懈的工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全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动员会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动员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农村集中整治X现场会和全市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动员会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我县的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组织动员全县上下再鼓干劲、再接再厉,全力打好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战,促进全县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刚才,XX等单位和乡镇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听了之后,能够感受到,大家的决心很大、信心很足,充分体现了我们X干部良好的精神状态;向前主席宣读了《X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对各乡镇、各部门的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开展好这项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

去年X月X号我县全面启动“五城联创”工作以来,全县上下从去年X月X号至今年X月X号,开展了为期X天的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紧接着X月X号,市里又召开了环境卫生百日综合整治活动电视电话会议,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再次开展了为期X天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

期间,为了迎接全市环境卫生百日综合整治活动暨创建国家卫生城镇X推进会、“全域旅游晋都行—X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月”和省市领导的调研以及市里的交叉检查,县委、县政府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多次进行安排,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全力落实,

先后出动人力达到X万余人次,机械X万余台次,共清理垃圾X万余方,治理流动摊点X处、店外经营X余处,清理小广告X处,治理道路沿线环境卫生X余公里。通过综合整治,全县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更加整洁、更加有序、更加靓丽。对于大家前一阶段的工作,县委、县政府是满意的,广大群众也是充分认可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目前,还有个别单位的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对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习惯于搞突击整治,仍然存在“整治一阵风、过后就轻松”的侥幸心理,还没有形成持续性、常态化抓环境整治的意识和理念。

二是工作进展不平衡。目前,各乡镇、各部门、各行业在工作进度、工作标准、工作成效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平衡问题,城区明显比乡镇动作大,国省要道、各大景区周边村比其他村行动快、效果好,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全县整体整治工作的推进。

三是整治标准不高。个别地方整治工作仍然存在做表面文章,满足于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还存在一些环境卫生死角和盲区。对于市创卫办反馈的X多条问题,部分单位就问题改问题,没有做到举一反三,常抓不懈。

四是长效机制不健全。前一段时间,永慧同志专门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全县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实施意见,目前,已进入修改完善阶段。对于这项工作,下一步要抓紧落实,尽快拿出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办法,为全县环境卫生整治提供机制保障,彻底走出“整治—回潮—再整治”的怪圈。五是全民整治氛围不浓。

一些地方对群众宣传引导手段和方法过于简单,缺乏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基本上是流于了形式,实际效果不佳,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有被充分激发,还没有真正形成社会广泛关注、全民参与、人人监督的共同整治局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积极应对,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从这个月开始到X月底,要开展为期X个月的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全县上下要以此次行动为契机,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目标,客观对待成绩,认真研究问题,切实以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决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面打好打胜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攻坚战,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明确目标,精准发力

刚才,X主席宣读的实施方案,已经明确了各乡镇、各部门的整治任务。会后,大家要立即上手,迅速行动,全面掀起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新热潮。

一是要真正在“治”字上下功夫。城乡环境集中整治的首要工作在治,要切实通过大治、狠治、严治,有效解决城区、镇村、道路沿线、厂矿企业和景区景点的环境卫生问题。一要大力推进“治违工程”。要治违搭违建。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对影响市容市貌、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搭乱建构筑物进行集中整治,坚决遏制乱搭乱建现象势头蔓延。

要治违占违停。从城区来看,县城主次干道人车混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等问题依然突出;从各乡镇来看,当前正值秋收季节,群众在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上打粮晒粮的现象增多,严重影响了车辆和行人通行,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对此,交警、交通等部门要加大上路、上街整治力度,全力保证交通顺畅有序。要治违标违设。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对“五道”沿线各类交通标志牌和减速带等安全设施进行一次全面“体检”,缺失的要尽快补上,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拆除或维修更换。二要大力推进“治乱工程”。

要抓好公共场所卫生。特别是主次干道、县乡公路、农村公路、车站、集贸市场、公园、广场、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要加大保洁力度,全方位展示城乡文明形象。要抓好沿街门店整治。通过开展法规宣传、实行“门前三包”、组织联合执法、压实监管责任,强力推进沿街门店整治,确保其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根本改善、长久保持。

要抓好厂矿企业治理。各类厂矿企业要对其厂区及周边的环境卫生进行大整治,重点清理多年无序倾倒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等,全面改善厂容厂貌。要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居民小区等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措施,加强管理,坚决消除卫生“死角”。三要大力推进“治污工程”。要化被动为主动,未雨绸缪、提前上手,持续狠抓大气污染防治。

要积极抓好臭氧污染防治。按照臭氧治理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切实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臭氧污染指数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要全力抓好水污染防治,重点解决好县境内主要河流沿线的污水直排问题,相关乡镇和住建、水利、环保等部门要对污水直排口进行摸排,建立台账,逐个制定整治方案,尽快启动治理工作;

要积极做好黑臭水体排查巡查工作,对多年来生活污水排放形成的臭水沟、臭水坑、臭水池,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有效整治,坚决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要切实抓好土壤污染防治,把农业面源污染作为重中之重,集中治理畜禽粪污、病死动物及农药化肥包装、废弃农膜等废弃物乱丢乱埋和秸杆乱烧现象,做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二是要真正在“管”字上下功夫。做好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既要立足于“治”,更要着眼于“管”。

一要从源头上管。加快推进“XX”各项措施的落实,推动农业产业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有序引导和推进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从源头上减少工业企业因布局分散、污染治理手段滞后对城乡环境带来的影响;加大城乡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力度,防止垃圾污水“二次污染”;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作,推广清洁能源,改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

二要从过程上管。要对主要污染物、污染源进行全面监测,确保及早发现苗头性问题,第一时间开展治理。在垃圾处理上,要强化垃圾清扫、转运、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衔接和监管,有效解决垃圾围城、围村的问题。在污水处理上,要在村庄密度较高、人口较多的区域规划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人工湿地、氧化塘等方式进行处理。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上,要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积极实施秸秆还田、秸秆打捆加工饲料和秸秆发电,实现废物综合利用,有效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

三要从机制上管。要建立党政定期会商机制,实现对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管理。要建立联动整治机制,彻底改变部门“单打独斗”、乡镇“闭门整治”的现象。要建立网格监管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构建县、乡、村三级环境监管网格体系。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坚持把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与“五城联创”、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发展乡村旅游、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协调推进实施,形成综合效应。

要建立资金筹措机制,积极争取上级农村节能减排“种子”资金;采取PPP合作模式,充分盘活市场资源,推动市场主体加大对城乡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投入,努力实现政府、企业和群众三方“三赢”。

三是要真正在“育”字上下功夫。城乡环境集中整治,不仅要在“治”“管”上下功夫,还要在“育”上做文章。要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全民参与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载体,进行强劲造势,充分调动群众支持参与城乡环境集中整治的积极性,引导居民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真正使推进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成为群众自觉行动。

要强化法制教育,提升群众法治意识。环境整治不仅要靠“人治”,还要靠“法治”。全县各级干部要不断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环境卫生管理难题。要深入做好普法工作,向广大群众宣传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要经常性地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依法对违反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组织和个人实施处罚,切实维护法律权威,彰显法律刚性,提升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成效。

要强化道德教育,提升居民文明意识。大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主题教育,广泛开展“文明乡村”“文明单位”“文明户”“卫生户”等评比活动,深入推进文明知识“进单位、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通过“点对点”教育,找差距、改陋习、树新风,群策群力营造良好的城乡环境。

三、强化措施,确保实效

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全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顺利开展,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组,XX书记和我亲自担任组长,XX主席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县四大班子领导担任副组长。各位领导同志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各乡镇和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抓好本乡镇、本部门的环境集中整治,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切实以无缝对接的责任体系、科学有力的工作举措,确保集中整治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二是要从严督查考核。为了确保这次集中整治取得实效,县上成立了由县人大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任组长的5个督查组,抽调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住建、环保、交通、农林委、卫计委等部门的业务骨干,采取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开展联合督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严格监督问题整改。县委、县政府将把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列入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对工作进展快、任务完成好的部门和干部给予表彰,对工作不落实、效果不明显的部门和干部要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