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工作情况汇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防灾减灾工作情况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防灾减灾工作情况汇报

防灾减灾工作情况汇报范文1

根据相关文件通知要求,我乡精心谋划,认真组织,紧扣活动主题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减灾日”宣传活动,重点加大了对各村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地震、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险等自然灾害科普知识的普及,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现将我乡开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积极部署、层层落实

为了搞好今年“国际减灾日”的宣传活动,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国际减灾日”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开会要求各村结合本地实际,紧扣“国际减灾日”活动主题,突出增强村民的防灾减灾意识,以各村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为重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层层抓落实部署,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纷纷组织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全面增强了我乡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营造了浓厚的减灾防灾宣传氛围,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二、开展宣传、强化意识

为了切实强化广大群众的减灾意识,我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张贴海报、分发资料、现场咨询、开展演练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有针对性开展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减灾知识和技能,让群众了解村组紧急避难场所位置,熟悉疏散路径,提高村民防灾减灾意识。还在我乡学校开展演练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实战的情形,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使学生能清楚的意识到当灾害降临时,逃生和自我保护意识尤为重要,掌握灾害来临时最有效的逃生方法,推动了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利用赶场日发放《防震减灾知识读本》210余册;《避险知识传宣单》530余张。在减灾宣传活动中进入各村重点突出密集人群聚集地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单、宣传画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受教育人数达4000多人,群众反响很好。

防灾减灾工作情况汇报范文2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得到加强

一是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并成立了由局长担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保证全面工作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形成了上下联动,层层负责,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的良好局面,为各项应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本着“未雨绸缪、平战结合”的原则,按照“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成立应急救援队伍,通过邀请相关人员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培训,采用统一培训,统一管理,平时正常工作,应急统一协调的方式,开展各类应急处突训练和演练。

二、完善机制,健全制度,落实措施

一是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围绕文体广新领域突发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注意吸取其他市县以往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制定了《市文体广新局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突发事件等级划分、预防预警信息、预防预警行动、指挥和处置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等,在组织领导、工作原则、通讯联络、人员集结、应急响应、处置流程、新闻宣传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大大提升了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和中秋等长假期间,落实了24小时值班制度,局领导班子和值班人员保持通讯工具24小时畅通。二是细化措施,明确职能。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科室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业人员具体处置,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局机关、下属单位及各文化经营单位的具体任务和职责职能,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无缝链接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三是建立健全了隐患排查机制。切实加强了对文体广新系统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源排查和监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治理大隐患,防止大事故。

三、广泛宣传,深入教育,形成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

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确保万无一失”的要求,发扬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的优良传统,动员全局共同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充分利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加大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向群众广泛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我局多年来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卓有成效的工作,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高了群众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和自救能力。

四、存在的不足

防灾减灾工作情况汇报范文3

夏季防台防汛工作总结范文

当前,我区已全面入汛,根据自治区防汛指挥部的要求,为扎实做好xx区水产畜牧兽医系统汛期防汛防台工作,我局积极采取切实有效工作措施,认真抓好防汛防台工作,截止目前,全区水产畜牧业平安渡汛,渔港、渔船平安防台,确保了渔牧业增产增收和渔民生命财产安全。现将今年防汛防台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强化值班责任。X月初,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防汛防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启动防汛防台工作预案,层层落实各项防汛防台工作责任,做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确保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负。同时建立起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值班人员,领导小组成员带头轮班。另外每个工作人员确保通讯畅通、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通报及时到位。

(二)加强宣传,建设信息平台。充分利用防汛防台日宣传活动等有利时机,精心组织、广泛发动,深入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防汛防台工作氛围。每年台期汛来临之前,专门下发渔业防汛防台工作通知,做好渔港渔船分布、渔船日常锚泊避风情况和沿海养殖业分布情况的调查摸底,积极营造渔业防台氛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信息平台及时气象信息、台风动态和通报各地组织防台、灾情统计以及灾后自救进展情况,传达上级部门有关防台的指示精神,下发本局有关抗台救灾的文件、通知。

(三)防患未然,开展汛前检查。汛期前,我局根据市局和区防汛指挥部有关工作要求,主要围绕4个方面进行巡查和督导:一是检查本系统各项防汛防台工作责任制、安全台账及值班制度落实情况,特别是基层一线的水产畜牧企业、经营单位的落实情况;二是检查防汛组织机构、抢险物资、经营单位的落实情况,并积极督促渔政船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保证其能正常投入防汛防台期间各项抢险救灾工作;三是加强渔船避风xx、锚地的检查;四是加强水产畜牧养殖场所、设施的安全检查。进一步了解掌握各镇(街)水产畜牧业防汛防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四)强化落实,抓好重点防御。一是渔业捕捞。接到台风警报后,立即根据市防指和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通知各地海上作业渔船在规定时限内回港避风或就近xx避风;在修的渔船,对可下水而无动力渔船,要及时拖带到安全地带,不能下水的渔船要做好加固工作。渔政部门要组织人员对渔船避风情况进行检查,对未归港渔船要采取应急措施,并保持通讯联络;二是养殖基地。指导帮助养殖渔牧民做好养殖设施的加固工作,及时起捕养殖成品,并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养殖人员的撤离工作。此外,还要做好海上应急抢险救助。以渔政船(艇)为主成立海上应急抢救救助小分队,接到台风警报后,渔政船提前24小时待命,应急小分队成员随船到位,一旦接到有关海上抢救的指令,立即开赴现场执行抢险搜救任务。几年来的抗台救灾实践表明,区渔政大队在指挥协调港内渔船锚泊避风、海上抢险救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强化人员物资储备。为加强防汛防台工作领导,按照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下发文件要求全面做好人、财、物储备,动员镇村两级动物防疫员组成的应急队伍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和养殖行业动态,由村级防疫员不定时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抓好汛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严格检疫,发现染疫动物及动物产品,必须在动物监督执法人员的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规模养殖场、屠宰场(厂、点)、畜禽及产品交易市场、冷库、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输工具等关键场所和环节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不留死角,彻底消毒疫情隐患。建立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做好处置重大动物疫情的组织准备、人员准备、资金准备和防疫物资准备工作。

二、存在困难

一是防汛防台资金不足,待积极向上争取;二是应急预备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个别防汛防台工作人员防灾减灾意识、服务意识不强;三是个别养殖户依赖上级防汛防台救助过多,而自身早预防、早避免意识淡薄。

三、汛期下一步措施

(一)加强和防汛办联系,密切注视汛情和台风动向。

(二)及时了解我辖区渔排渔船情况,汛期要求渔船及时回港避风。

(三)渔政大队进行监控,做好迎接渔船进港避风的准备,疏导渔船进港,并加强巡查确保航道畅通。

(四)办公室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了解、掌握未回港避风渔船和渔排上未撤离上岸人员的情况,并及时报告市局请求通知当地政府采取措施救助。

(五)时刻准备,一旦险情出现,立即配合其他部门组织抢险救灾队伍投入抢险救助工作。

(六)通过汛期排查,发现尚有部分养殖场户棚舍老化、防灾能力弱,存在灾害安全隐患;部分养殖者防灾意识淡薄,未能真正认识到危险,存在侥幸心理。下一步要建立防汛长效机制,将重点围绕问题开展教育和监督,督促养殖户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水产畜牧业安全度汛。

夏季防台防汛工作总结范文

在环卫处领导和机关的指导下,我所上下一心、认真应对,目前抗击今年第17号台风“纳沙”的任务已经顺利完成。这次台风来势汹汹,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大,其威力之强为北海历年所罕见。台风来袭大大增加了环卫工作的难度,然而,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准备工作充分,台风过后我所干部职工出动迅速、配合密切,保证了我所卫生清洁工作的顺利完成,让台风过后的城市迅速恢复了整洁美观的面貌。我所的主要做法是:

一、做好动员,充分准备

根据上级的指示和要求,结合本所的实际情况,我所对台风来临前后的问题和困难做了充分预估,启动了二级应急预案,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

在节前我所召开防台防汛工作会议,向全体员工传达了上级的指示精神,强调了这次防台抗汛工作的严峻性。对防台防汛期间的工作进行了严密部署,要求大家在台风来临之前备齐车辆、工具,确保一声令下能拉的动用的上。为加快台风过后的工作进度,会议还分析了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要求大家提高戒备,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严防各类问题和事故的发生。

二、上下一心,行动迅速

“十一”凌晨4点,“纳沙”逐渐撤离北海,在大家依然享受着长假的惬意流连在梦乡的时候,我所的环卫工人们已经迅速投入到城市清洁工作之中。越是艰苦的时候越能考验人,在防台风期间许多同志表现出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崇高的个人觉悟,其精神十分令人感动。

虽然台风中心离开了,但风雨依然没停,这也大大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工人们的衣服被淋湿了,但他们全然不顾冒着风雨工作。台风过后整个城市一片狼藉,由于任务重、人员少,全所职工加班加点,许多同志下午两点多了才吃午饭,在路边和着风雨草草吃过盒饭后又开始忙碌,大部分同志从早上四点开始一直忙碌到晚上九点,我所车辆严重不足,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所还特地外请车辆加入这个队伍进行全天连续作业,确保了工作的圆满完成。

台风过后所长一直身先士卒、风尘仆仆的工作在一线,在路面带领大家干活,跟日工一起在街上铲着垃圾装着车,为给大家鼓劲,嗓子都喊哑了。上门收垃圾队队长龙启俊是个80后小伙子,在工作中,他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从早上4点一直忙碌到晚上11点,带领员工圆满完成了任务,忙碌了一天之后,嘴上都起了好几个泡。

防灾减灾工作情况汇报范文4

1.1制定目的和依据

为了及时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建立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有关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原则,以及我市救灾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分工,密切协作;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自救为主,救济为辅。

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重点是严重、特别严重自然灾害的救助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内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辖区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划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行动,密切配合。各级人民政府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帮助受灾群众解决衣、食、住、医等方面的基本生活困难,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危害。要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大力开展自救互助和社会捐助,政府重点救济灾区无自救能力、自救能力弱和遭受重灾的群众。

1.3自然灾害及其类别

我市境内发生的灾害有洪涝、干旱、暴雨(雪)、雷电、大风、冰雹、霜冻、低温、高温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农业生物灾害以及森林自然火灾和其他异常自然现象造成的危害。

1.4适用的工作范围

①自然灾害发生前的预报预警。②自然灾害将要发生或自然灾害突发时受威胁和受灾人员转移后的临时安置和管理。③灾害发生后对受灾人员衣、食、住、医等方面基本生活的救助。④灾后的生产恢复。⑤倒塌民房重建。⑥因灾毁坏的水利、交通工程和学校校舍、农村卫生院等公共设施的修复。⑦相关的其他工作。因自然灾害以外的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需对转移安置群众进行基本生活救助的,由各级政府负责协调并安排专项经费,民政部门参照本预案施行救助。

2启动条件

2.1一次自然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本预案:

(1)因灾死亡3人以上:

(2)因灾紧急转移安置群众5000人以上;

(3)因灾饮水困难人口2000人以上;

(4)因灾倒塌房屋800间以上。

2.2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2.3市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市生产救灾指挥部组成及职责

3.1.1组成

市人民政府设立生产救灾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全市的救灾应急工作。生产救灾指挥部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救灾工作的负责同志担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和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卫生局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指挥部成员为市委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直工委、市政府办公室、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审计局、市地税局、市广电局、市统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粮食局、市电信局、市气象局、市地震办、市物价局、供电公司、市红十字会等部门的负责人和*市人武部、市武警中队的相关负责同志。

3.1.2主要职责

(1)组织、指挥、协调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

(2)研究决定重大、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意见;

(3)贯彻落实省、滁州市对我市重大、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的指示;

(4)向滁州市政府报告我市重大、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情况;

(5)承担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3.1.3各成员单位职责

(1)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协调对外(上)联络接待工作和其他重要工作事宜。

(2)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和协调生产救灾工作的宣传报道。

(3)市直工委:负责组织和协调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派驻单位对口救灾支援工作。

(4)市民政局:统筹协调全市救灾工作;提出救灾资金、物资安排方案;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市级救灾专项资金,并对救灾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市政府提出自然灾害处置的工作建议和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做好灾情核查、评估和上报工作,指导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安排和因灾倒塌民房恢复重建工作,指导协调救灾捐赠工作;承担市生产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

(5)市发展改革委:统筹考虑将减灾救灾及救灾应急储备项目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年度计划。负责灾毁工程恢复重建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以及向国家争取项目建设资金的核报工作。必要时,协调公路等部门优先保证救灾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尽快恢复因灾毁坏的公路等有关设施。

(6)市水利局:负责洪水预测、预报和旱情监测、预报,指导防汛、抗旱、抢险工作,对河流、水库实施防汛调度,指导督促灾区修复水毁水利工程;参与洪、旱灾情的查核、评估工作。

(7)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治,帮助、指导灾区开展救灾防疫防病工作;开展对受灾地区生活饮用水、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知识宣传工作;根据需要及时组织向灾区支持应急药品。

(8)市农委:负责组织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及时报告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情况,会同市民政部门查核、评估农业因灾损失情况;落实灾区补种、改种农作物所需的种子,组织农技人员赴灾区帮助指导生产自救,恢复农业生产。

(9)市财政局:负责编制市级财政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预算,筹集和及时下拨救灾资金,加强救灾资金的监督管理。

(1O)市*局:负责指导灾区治安防范,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协助组织灾区群众紧急转移;维护重要目标和要害部位的安全;维护灾区交通秩序,保证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11)市交通局:负责组织全市公路、水路部门,优先保证救灾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以及受灾群众的安全疏散,组织交通系统开展救灾工作,尽快恢复因灾毁坏的公路和有关设施。

(12)市林业局:负责森林火灾、病虫害灾的监测、扑救、损失统计和防治工作。

(13)市商务局:牵头负责灾区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工作,具体承担肉类、食糖等重要商品的应急救灾储备管理和市场调控工作。

(14)市教育局:负责组织教育系统开展救灾工作,会同民政部门做好教育灾情的核实工作,及时帮助受灾学校恢复正常教学。

(15)市建设局:负责指导灾后群众住房和灾区校舍、卫生院等公共设施恢复重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质量监理工作。

(16)市审计局:负责对各级、各部门安排的救灾资金、物资和接收的捐赠资金、物资进行审计监督。

(17)市监察局:负责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公务人员在遵守和执行救灾工作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决定、命令中存在的问题。

(18)市粮食局:负责组织协调灾区的粮油供应,保证灾区口粮需要。

(l9)市气象局:负责灾害天气的监测预警、分析预报服务;灾害发生后,及时收集、核实和统计气象信息资料,参与气象灾害评估,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20)市地震办:负责地震监测预报、震后震情跟踪监测和趋势判定,震灾调查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等工作。

(21)市统计局:负责协助查灾、核灾等工作。

(22)市地税局:负责监督执行救灾捐赠物资的税收减免政策。

(23)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灾区食品、药品的监督,依法组织开展对灾区重大事故的查处。

(24)市工商局:负责灾区物资供应的市场管理。

(25)市物价局:负责加强灾区价格管理,开展监督检查,打击违法行为,必要时提出实施价格干预措施或紧急措施的意见,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保持市场价格稳定。

(26)市电信局:负责生产救灾的通讯保障工作。

(27)市广电局:负责组织生产救灾宣传工作和灾区广播、电视系统设施的恢复。

(28)市供电公司:负责生产救灾的供电保障工作。

(29)市红十字会:参与灾区救灾和伤病人员救助工作。

(30)市人武部、市武警中队: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因灾失踪人员的搜救和其他救灾工作。

3.2市生产救灾指挥部构成及职责

市生产救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八个工作组。

市生产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为市生产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综合材料及各类文电的起草和发送,编印工作简报,承办会务,了解全市生产救灾工作情况,掌握工作进度,协调有关事宜,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八个工作组的职责分别为:

(1)安置及生活救济组:市民政局牵头,市直工委、市商务局、市*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粮食局为成员单位。负责组织制定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的生活救济方案,下拨救灾款物,帮助灾区安排受灾群众的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指导灾区社会治安工作,办理接收、分配救灾捐赠工作,保障救灾物资运输。

(2)查灾核灾组:市民政局牵头,市农委、市水利局、市教育局、市统计局为成员单位。负责灾情的查核、统计报表的编制和上报工作。

(3)卫生防疫组:市卫生局牵头,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为成员单位。负责组织医疗卫生人员,赴灾区指导卫生防疫工作,做好灾区伤病群众的救治和食品、药品、饮用水以及居住环境的卫生安全监督,确保灾区不发生大的流行性疫病。

(4)生产自救组:市农委牵头,市水利局、市林业局为成员单位。负责组织灾区农作物的补种抢种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5)灾后恢复重建组:市发改委牵头,市民政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建设局、市广电局、市电信局、市供电公司为成员单位。负责制定灾区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及时恢复或新建水利工程、道路、学校、医院、电信、供电、广播电视、市政工程等公共设施。

(6)巡视组:市监察局牵头,市直工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物价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质监局为成员单位。负责检查督促各项救灾措施落实,审计救灾专项资金和救灾捐赠款物发放情况,检查监管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必需的食品药品和建材的质量、价格,打击违法经营行为,查处救灾工作中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

(7)宣传组: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广电局为成员单位。负责生产救灾宣传工作。

(8)对外联络接待组:由市委办、市政府办抽调人员组成。负责协调对外联络工作,上级领导来我市检查指导抗灾救灾的接待安排工作,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3.3专家组

市生产救灾指挥部设立专家组,由市民政局负责同志和长期从事救灾工作经验丰富人员,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业机构高级研究人员组成。主要职责:监测、查核、评估灾情;分析、研判灾害趋势;对救灾应急工作提出建议、意见。

4预警预报

4.1预警预报

自然灾害预警预报。根据灾害类别不同,市政府有专项应急预案的,按照相关预案的规定办理;无专项应急预案的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由相关部门和单位报告指挥部办公室。

4.2信息通报

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本预案规定的灾害预警预报的各部门,须将各类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及时向市生产救灾指挥部办公室通报。

4.3信息处置

市生产救灾指挥部办公室须对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及时进行分析评估,视灾情提出处置意见,并向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报告。

5应急响应

5.1I级响应

5.1.1启动条件

全市范围一次灾害过程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市启动Ι级响应。

(1)因灾死亡10人以上;

(2)因灾紧急转移安置3万人以上;

(3)因灾饮水困难人口1万人以上;

(4)因灾倒塌房屋5000间以上。

5.1.2启动程序

市生产救灾指挥部总指挥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市长提出启动I级响应的建议,由市长决定启动I级响应。

5.1.3应急响应

启动I级响应后,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市政府向滁州市政府报告情况。

(2)市领导赴灾区察看、指导。

(3)市生产救灾指挥部迅速组织开展生产救灾工作,及时落实滁州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救灾应急方面的指示。

(4)市生产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成员单位联合办公,及时收集、评估、汇总各地灾情信息,编写救灾工作动态,每日9时前向市领导、市有关部门和滁州市民政局报送综合情况。

(5)安置及生活救济组组织人员赴灾区指导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申请协调、调拨救灾款物,帮助解决人畜饮用水,组织开展救灾捐赠,加强对转移安置灾民的管理。

(6)查灾核灾组立即组织人员赴灾区核查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向办公室提供灾区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

(7)卫生防疫组组织医疗卫生防疫人员,赴灾区指导卫生防疫工作,保证灾区伤病群众及时得到医治,保证食品、药品、饮用水和居住环境的卫生安全,保证灾区不发生大的疫情。

(8)生产自救组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赴灾区指导开展生产自救,改种补种农作物,发展畜、禽、渔等副业,组织引导劳务输出等。

(9)灾后恢复重建组组织人员指导受灾群众倒房重建和对水利、交通、学校、卫生院等毁坏设施修复重建项目进行调查、评估、立项、申报,争取灾后重建尽快实施。

(1O)巡视组组织人员赴灾区巡视指导,研究解决生产救灾工作中的各种问题,重大问题向指挥部报告。

(11)宣传组会同生产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向社会通报灾情和救灾信息,并加强新闻舆论管理。

(12)对外联络接待组做好上级领导来我市检查抗灾救灾以及境外组织和人员来我市援助抗灾救灾、新闻采访的接待安排工作,制定接待方案,向有关领导报告并落实接待。

(13)按有关程序申请省政府支持。

5.1.4响应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市生产救灾指挥部总指挥提出建议,市长决定终止I级响应。

5.2Ⅱ级响应

5.2.1启动条件

全市范围一次灾害过程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重大自然灾害,市启动II级响应。

(1)因灾死亡5人以上10人以下;

(2)因灾紧急转移安置1万人以上3万人以下;

(3)因灾饮水困难人口1万人以上2万人以下;

(4)因灾倒塌房屋2000间以上5000间以下。

5.2.2启动程序

市民政局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市生产救灾指挥部总指挥提出启动II级响应的建议,由市生产救灾指挥部总指挥决定启动II级响应。

5.2.3应急响应

启动II级响应后,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召开指挥部会议,听取救灾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决定救灾应急工作重大事项,部署救灾工作任务。

(2)8小时内,派工作组赴灾区查核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

(3)根据情况,市领导赴灾区察看、指导。

(4)市民政局向滁州市民政局报告,请求派工作组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

(5)根据灾区需求或市领导指示,市民政局会同财政局下拨救灾应急款物。

(6)市生产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及时掌握灾情发展变化和救灾工作情况,向市领导、市有关部门和滁州市民政局报送信息。

(7)督促受灾地区政府管理好转移安置的灾民和落实好救灾应急的各项措施。及时动员和组织灾区群众转移到安全处所,抢救受伤群众,安抚遇难者家属,处理善后事宜;救济受灾群众和安顿无家可归者;帮助解决人畜饮用水困难,确保受灾群众有食、有衣、有住、有病能医,防止疫病流行;加强灾民安置点治安管理,保护国家和群众的财产,维护灾区稳定;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开展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工作。

(8)根据情况,申请滁州市政府支持。

5.2.4响应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市民政局提出建议,市生产救灾指挥部总指挥决定终止II级响应。

5.3Щ级响应

5.3.1启动条件

全市范围一次灾害过程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较大自然灾害,市启动III级响应。

(1)因灾死亡3人以上5人以下;

(2)因灾紧急转移安置5000万人以上1万人以下;

(3)因灾饮水困难人口2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

(4)因灾倒塌房屋800间以上2000间以下。

5.3启动程序

市民政局分管救灾的负责同志接到灾情报告后在第一时间向局长提出建议,由局长决定启动Щ级响应。

5.3.3应急响应

启动Щ级响应后,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市民政局接到灾情信息后,2小时内向市政府、滁州市民政局报告,向有关部门通报;及时向受灾地区派工作组,查核灾情,慰问灾民,指导工作。

(2)根据需要,向重灾地区调拨救灾物资。

(3)坚持24小时值班和灾情零报告制度,保持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畅通。

(4)会商财政部门下拨部分应急救灾资金,支持地方安排灾民基本生活。

(5)督促受灾地区政府管理好转移安置的灾民和落实好救灾应急的各项措施。

5.3.4响应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市民政局分管救灾的负责同志提出建议,局长决定终止Щ级响应。

5.4新闻报道

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把握适度、内外有别的原则,以正面宣传为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为抗灾救灾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市生产救灾指挥部根据情况适时召开新闻会,灾情和救灾信息。内容涉及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等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的,由市民政局负责审核;涉及水情汛情和旱情的,由市水利局负责审核;涉及震情的,由市地震办负责审核;涉及气象数据的,由市气象局负责审核;涉及疫情和卫生防疫情况的,由市卫生局负责审核;涉及其它方面内容的,根据部门职责分工,由相关部门负责审核。

6应急保障

6.1资金保障

6.1.1市财政部门每年将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增长、物价上涨、农民生活水平实际状况逐步提高受灾群众的救助标准。

6.1.2救灾预算资金不足时,市财政安排的预备费要重点用于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

6.1.3必要时申请国家救灾资金支持。

6.2物资保障

市政府救灾部门负责管理省委托代储的救灾帐篷等救灾物资,并在灾前与有资质的供应商预先签订供货协议,保证受灾时群众的食品和必需的生活用品能够及时供应。

6.3通信和信息保障

加强全市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确保救灾通讯网络运行正常,以及与省、滁州市救灾部门的微机通讯通畅。利用电子政务专网建立市民政、水利、地震、气象、农业等部门间的灾害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6.4装备保障

市政府根据需要给救灾应急部门配备救灾必需的车辆、计算机软硬件、摄像机、照相机和GPS等设备和装备。

6.5队伍保障

加强民政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建立健全专家队伍,重点开展灾情会商、现场评估及灾害管理的业务咨询工作。充分发挥武警、消防、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能和骨干作用。培育、发展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6.6社会捐助保障

完善民政部门救灾捐赠工作程序,规范救灾捐赠的组织发动、款物接收和分配以及社会公示、表彰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加强各级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站、点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慈善组织、红十字会的作用,协助接收各界捐赠的救灾款物。建立救灾捐助表彰制度,创造救灾捐助良好的社会氛围。

6.7安置场所保障

市救灾应急部门对本市可能因自然灾害需转移安置的人口数量进行预测,并对安置场所作出规划,可以采取投亲靠友、腾住公房等方式,安置人口较多时可以搭建临时简易棚,困难较大时向省、滁州市申请拨给救灾帐篷。

6.8宣传、培训和演习

6.8.1政府救灾部门利用媒体或通过其他方式宣传灾害知识、应急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6.8.2政府救灾部门每年组织一次救灾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不定期向各类专业紧急救援队伍、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组织提供救灾工作咨询。

6.8.3市生产救灾指挥部不定期在灾害多发地区,根据灾害发生特点,组织救灾应急演习,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7灾后救助及恢复重建

7.1灾后生活救助

受自然灾害影响,冬令、春荒期间部分受灾群众出现口粮短缺等生活困难时,各级政府在全面核查灾情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受灾群众生活安排方案,并组织实施。

7.1.1灾情调查及报告

政府救灾部门每年按规定调查报告因灾造成的冬令、春荒期间受灾群众生活困难情况,并上报市政府、滁州市民政局。

7.1.2救助方案制定及实施

各级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冬令、春荒救助工作方案,逐级上报,并负责实施。灾情严重、本级政府救灾确有困难时,应及时申请上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经费,专项用于帮助解决冬令、春荒期间受灾群众吃饭、穿衣、盖被等基本生活困难。在救助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区别情况,统筹安排,确保重点。对有自救能力的,开展互助互济,通过发展生产和组织劳务输出等措施,增强自救和抗灾能力。对缺粮又缺钱的贫困受灾群众,及时给予政府救济。对有偿还能力但暂时无钱购粮的群众,地方政府可决定开仓借粮,通过开展社会捐赠、对口支援、紧急采购等方式解决灾民的过冬衣被。

7.2群众因灾倒房恢复重建

7.2.1工作原则

群众因灾倒房恢复重建工作由市生产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统筹指导。倒房重建采取自建、援建和帮建相结合的方式,以受灾户自建为主。建房资金通过政府救济、以工代赈、政策优惠、社会互助、邻里帮工帮料、自行借贷等多种途径筹集。住房规划、设计和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安全适用。

7.2.2方案制定

灾情稳定后,灾害发生地乡镇(街道)立即组织灾情核定,建立因灾倒房台帐,为组织实施重建工作准备基础数据。市政府救灾部门根据全市灾情和各地实际,制定受灾群众倒房恢复重建的目标和工作方案,并报市政府批准。市政府根据受灾情况,向滁州市政府申请建房补助资金,帮助灾区受灾群众恢复重建因灾倒房。

7.2.3组织实施

受灾地区政府负责群众因灾倒房恢复重建工作的组织实施,政府相关部门配合、支持,要采取一切可行措施,确保因灾倒房群众有安全的过冬场所。

7.3因灾毁坏基础设施的修复

市发改委综合协调因灾毁坏基础设施的修复工作,市教育、卫生、水利、交通等部门组织协调灾区中小学校舍、乡镇卫生院以及水利、交通、供给水等基础设施的修复、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