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校园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校园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校园建设方案

低碳校园建设方案范文1

关键词 低碳 节约型校园 节能减排 建设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Pre-planning Practices Study of Carbon-conserving Campus Construction

FENG Xiangrong

(Yiwu Industrial & Commercial College, Yiwu, Zhejiang 322000)

Abstract New buildings meet nationa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for new infrastructure in universities; in the pre-construction project planning requires reasonable good carbon-saving campus, avoiding late duplication and achieves energy saving purposes. In this paper, the introduction of low-carbon awareness,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carbon management model and other advanced energy-saving mode in campus planning process,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building a low-carbon-saving campu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plan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campus.

Key words low carbon; conserving campus; energy conservation;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1 低碳节约型校园建设规划的必要性

建设低碳节约型校园是为进一步引导全校师生员工参与低碳生活,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形成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做好低碳节约型校园建设规划,实现开源节流,杜绝各种浪费现象的发生,有利于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实现高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低碳节约型校园规划

2.1 合理规划校区布局

(1)校区选址要合理。近年来,高等学校校园建设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许多高校在进行新校区规划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速度,缺乏对校园选地的详细深入调研,地质勘察不够详细,没有科学地进行调研,有地便盖楼。导致建筑过程中由于地基,周边环境,地理缺陷等原因造成大量人力、财力投入在弥补这些缺陷上,形成无谓的浪费。地址的选择主要围绕规划区功能需求、建筑物的硬性要求、生活区及教学区的规划来认真仔细勘察地段,以确认是否合适。

(2)用地规划不合理。高校中存在互相攀比,比如大校门、大草坪、大广场、大水面的设计,导致后期中需要大量的维护成本,由于场面宽大,造成水、电资源浪费。规划好管道建设,避免前期管道预留不足,导致后期破地重新铺设管道。合理利用有利地形进行雨污水管规划,将化粪池、水塔、水泵房、冷凝塔、气压罐、锅炉房、高配房、低压配电房等进行综合考虑,设计一条绿色环保节能的能源输送路径。规划好山体雨水流向,收集雨水用于树木等植物浇灌,避免使用自来水进行灌溉。

(3)建筑群体的合理分布。在建筑群体规划中要合理规划用电、用水、用气负荷,将高负荷用电规划在同一区域,同时尽量将高能耗的建筑物规划在高配房边。避免能耗在输送过程中的浪费,管道的重复建设,高效率地使用变压器、水泵等设备。将建筑物的用电负荷规划在50%,以便今后继续增加能耗设备,将进入本楼的管道预留50%用于今后扩建需求。考虑建筑物的空调安装,例如:中央空调、分体空调、一拖多空调的合理前期规划,避免后期空调安装中的浪费以及安装难度增加。

(4)数字化校园建设前期规划。加强科技平台建设,为低碳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在校区的前期规划中尽量考虑使用数字化信息平台来管理学院资源,因此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弱电管道、强电管道、强弱电信息点分布与数据采集、数据交换系统的选择、校园网络的构建方案、饭卡芯片厂家的选择、水电表种类选择、校园网数据库构建、设备运行数据采集智能模块、中央空调控制系统数据接口模块等,确保校园各信息采集的兼容性,能够将整个校园的能耗使用汇总到一个数据库中,对该数据库进行智能化分析与管理,推进学校水电运行和资产管理由传统经验型向科学技术型转变,为学校“能源节约”、“减碳排放”和“低碳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平台支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服务低碳、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能力。

2.2 做好“后勤服务外包”前期建设规划

为了进一步建设好节约型、低碳校园,可以将高校部分“能源商品”进行外包,通过委托专业企业进行管理,减少高校管理带来的资源浪费,达到节约目的。高校“能源商品”就是指高校中部分能源可以委托社会上专业企业进行管理和节能技术改造,通过专业化、成熟的管理模式和节能技术使用,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实现企业和高校的共同盈利。其主要模式是将部分老化、高能耗设备通过外包形式由校外专业企业进行运转。

2.3 建筑物设计规划

建筑设计追求自然舒适。教学楼底层基本架空,建筑中多有通透之处,强调自然通风,季风穿堂而过,给人带来凉爽;建筑的朝向、间距保证每幢建筑都有充足的阳光;风雨操场采用张拉膜屋顶,做到自然通风,白天还可以利用日照采光。在新建的建筑物内采用T5节能灯管,并对其屋顶、墙体等进行保温节能措施,使用建筑屋面绿化、中水回用系统,构建新建办公室智能节电开关、数字照明开关、遥控插线板、人体感应模块等。中央空调的建设可以采用单元独立与集中控制相结合。

3 应用实例与效果评估

例如:学生热水供应项目实行“商品能源”外包前后数据分析表具体如表1:

表1

将此项”能源商品“进行外包托管后,资金投入表如表2:

表2中,企业向学生收取热水0.1元/L,学院给学生补助热水0.025元/L,学生实际支付0.075元/L(与现在使用蒸汽所付出相同)。从表中数据得出学院每年少支付资金185845元。通过该节能产品技术改造,从使用的电量与柴油数据得出,使用“即热型”节能开水机同时降低了能源使用总量,企业通过该降低的能源总量进行赢利,从而起到节能降耗目的。因此在前期建设过程中做好规划,做到所有能耗设备的专路专线,同时进行计量系统的专路专线安装。通过计量数据对比,将部分后勤项目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达到建设低碳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效果。

表2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建设一所低碳节约型的高校,对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生活都有重大意义,而做好校园规划设计则是重中之重。首先,做好低碳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规划设计,可实现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其次,做好低碳校园建设规划在今后的节能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效果,减少后期重复建设,降低学院运行资金;再次,按低碳节约型校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建设具体的项目是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依据。

本文系2011年浙江省教科规课题“建设低碳节约型高校的实践和研究”的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SB133)

参考文献

低碳校园建设方案范文2

一、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接通知后,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制定细化方案,严密组织实施。为使节能宣传周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活动领导小组加强检查督促,定期巡查、抽查,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快速整改。在宣传周活动中,我校按照实施方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活动,在教学大楼、学员餐厅、学员住宿楼、办公大楼等处悬挂“节能宣传标语”,利用短信平台发送“节能公益短信”等,向广大教职工和前来培训的学员介绍我国的能源现状,节能的意义及节能小知识。扎实开展“低碳日”能源紧缺体验活动,体验日当天,学校停开了办公区域空调以及公共场所照明,关闭了办公楼和教学大楼电梯,鼓励教职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积极倡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树立节能意识,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共同建设绿色、低碳、环保、和谐的美好校园。

二、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

宣传周期间,我校认真审定和完善学校节能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节能工作责任,并将严格按章执行。由于我校培训人员的人数具有不确定因素,每月用能人数浮动较大,要求各用能点(教学楼、餐饮部、客房部)有专人动态统计用能人数和用能情况,有特殊情况及时上报。认真做好用能的核算工作,每月定期抄表,增加抄表次数,以便分析本单位用能情况,通过用能核算来及时反映用能的损耗是否正常,发现异常现象,找出原因进行解决,真正地做到管理出效益。

低碳校园建设方案范文3

从城市自身角度看,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日益深化的发展环境下,深圳市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遭遇瓶颈约束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迫切需要以低碳生态的理念,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低碳生态示范市的规划和建设,既是引领城市转型的一种探索,也与城市发展规律高度契合。

2国内外低碳生态理论研究和实践

低碳发展的理念起源于欧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2009年“共建低碳都市”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了“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①。实际上,低碳生态城市脱胎于生态城市与低碳城市,目前在理论基础上融合了一系列的城市生态学理论,涵盖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生态城市、低碳经济理论等多种理论。学者对低碳城市的概念和内涵的界定也不尽相同,但核心思想基本一致,即以促进城市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低碳生态城市是一个复合概念,也可认为是“低碳型生态城市”的简称,是生态城市实现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是以“减少碳排放”为主要切入点的生态城市类型。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可认为是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实现“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复合人居系统。目前,国内外一些城市和地区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了许多实践和探索,如德国的弗莱堡、英国贝丁顿零能耗社区、中国的天津生态城、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无锡太湖新城等,这些研究和实践都给了深圳规划和建设低碳生态示范市许多启示。

3深圳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背景和规划历程

3.1转型发展背景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深圳已由改革开放前人口不足30万的小渔村,成长为人口过千万、城市功能日趋综合、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现代化大都市之一。虽然深圳在特区建立之初就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但有限的水资源、空间资源和能源与环境容量仍然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日益深化的发展环境下,深圳市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遭遇瓶颈约束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在这样的战略转型背景下,深圳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有责任有义务继续承担起先行先试的使命,以自身实践为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摸索经验,探寻出一条可供参照的有效路径。以低碳生态的理念,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深圳的必然选择。

3.2政策和规划历程

《框架协议》,明确将深圳市列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重点探索在城市发展转型和南方气候条件下的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模式,将深圳市逐步建设成为全国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的典范。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组织开展并于2011年1月印发了《深圳市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行动纲要(2010-2020)》和《深圳市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工作方案(2010-2012)》,提出了积极引导城市紧凑发展、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开展试点示范工程、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和加强政策机制保障等九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此外,深圳就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做了大量而扎实的工作,签订了部市合作框架协议,建立部市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和合作协调推进制度两大合作机制;了《深圳创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白皮书》(2010-2011)以及《一座年轻城市的绿色实践与探索:深圳市低碳生态城市案例选编》,对地区建设和示范项目情况进行整理,以通过项目成效和经验总结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在政策和规划方面,编制了多项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相关的规划、方案与规范,内容涵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绿色交通与市政建设、绿色建筑与施工、循环经济等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各个主要领域,如《深圳低碳生态市建设规划(2010-2020)》、《深圳市低碳住宅小区试点规划研究及实施方案》、《深圳市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深圳市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评级指引》等。各级政府也将低碳生态规划和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编制了《坪山新区低碳生态实施规划》、《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低碳生态试点规划及实施方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生态低碳规划研究》、《后海中心区低碳生态试点规划及实施方案》等等。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的系统工程,通过政策颁布和规划编制,在各级政府部门内部统一了思想和认识,提高了相关工作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另一方面,通过全方位的部署,就促进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评估全过程长效机制的建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4深圳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实践

4.1城市总体层面

深圳的城市建设从开始就基本遵循城市规划的理念,早在1986年编制的特区总体规划,在综合分析了城市自然地理特征基础上,就前瞻性地确立了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并在此之后得到沿用和发展。2005年,深圳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概念,并用立法的手段明确了深圳城市建设的生态底线,控制保护范围近深圳市域总面积的50%,对保证城市生态安全、防止城市建设的无序蔓延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参见图1、图2)。在产业发展方面,实现了由最初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四大支柱产业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升和转变,产业空间结构由产业集聚走向产城融合。总之,在城市总体层面主要着重于城市结构的优化和系统的完善,加强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

4.2重点地区层面

4.2.1国家级低碳试点地区:光明新区和坪山地区

在重点地区建设方面,作为国家住建部与深圳市政府签订的《关于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中确定的两个试点地区即光明和坪山新区,按照规划统筹、集成推进的思路,从规划研究、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污染治理等全面推进新区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参见图3、图4)。光明新区在全市范围内最早和较早提出了低碳生态发展的理念,以绿色低碳理论及政策指导规范新区建设,以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引导带动新区低碳建设、统筹推进绿色市政配套及生态绿地系统建设。坪山新区则注重从重“量”的粗放扩张式发展向以重“质”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推广节能绿色建筑,加大城市环境的节能改造,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升级转型。

4.2.2深圳国际低碳城:坪地

位于龙岗区坪地街道的深圳国际低碳城的规划建设,通过与欧盟(荷兰)的国际合作,实施产城融合战略,从规划设计、建筑、交通、能源、公共意识和行为五个方面推进低碳建设,将其打造成国家级低碳发展的试验区、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行区、国家级低碳产业的示范区和国际低碳合作的引领区,成为中国低碳发展的战略高地。2012年8月21日,占地97公顷(其中发展备用地约33公顷,改造厂房面积约22万平方米)的核心启动区内的6个项目和周边11个建设项目集中启动,并制定了《深圳国际低碳城绿色建筑与低碳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推动绿色建筑的城区化发展。

4.2.3低碳生态建设试点:南山中心区、前海合作区和后海中心区

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位于深圳南山区,是高密度建成区的低碳生态试点。该片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现状基本为建成区,具有商业中心区土地价值高、人流量大、公共建筑多、购物餐饮业发达、空间环境品质要求高等发展特征,但从低碳生态的要求来看,也存在步行遮阳和环境绿量不足、公交出行比例较低、自行车系统不完善、缺少标志性绿色建筑、可再生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低碳规划和实施从城市空间布局、绿色建筑设计、交通和市政体系等方面提出了16项改善对策以及51项行动方案。目前,该片区低碳生态规划建设已基本完成并取得良好成效,并于2011年荣获“部市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示范项目”称号。前海合作区和后海中心区则是城市新建地区低碳生态建设的试点。前海在建设之初就前瞻性地编制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生态低碳规划研究》,以绿色低碳理念为引导,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结合前海地区开发建设的实际过程和需要经历的发展阶段,着重从土地集约利用、能源高效利用、资源可持续利用、绿色交通、生态物理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低碳生态规划方案,建立了具有可实施性的规划指标体系,为前海地区低碳生态建设的先行先试提供充分的规划指引。后海中心区则通过低碳规划对城市设计、法定图则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评估优化,通过交通减碳、建筑减碳、绿化固碳和综合减碳,并将可操作实施的指标落实到发展单元和地块,保障减碳绩效和实施管理。

4.3示范项目层面

示范项目建设全面开花,在以下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

4.3.1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在土地与建筑功能混合、用地规划管理、城市更新改造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和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用地效益的提升。比如后海中心区整体城市设计和单元开发,蔡屋围通过城市更新改造,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和南方科技大学校园探索“双线管理模式”,光明和上步变电站试点探索节地供电模式等等。

4.3.2绿色建筑

通过开展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绿色产业探索和实践,打造绿色建筑之都。南海意库、建科大楼、万科中心、体育新城安置区、龙悦居三期、蛇口网谷、南方科技大学绿色生态校园等部分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4.3.3绿色交通

致力于通过优化交通出行结构,实施公交主导的发展模式,大力开展慢行交通系统和绿色道路规划建设,推动低碳和减碳出行。罗湖火车站改造力推公交导向模式,盐田滨海栈道引领地区慢行系统建设,光明新区绿色道路建成通车,南山高效能船舶岸电系统启用,福田安托山地区改善优化公共空间和慢行系统环境。

4.3.4低冲击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

实践过程中,不仅针对路面渗透、径流蓄存、植被过滤、生物滞留等单项技术进行探索,还将这些技术集成整合用于城市建设项目中。滨临西丽水库的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东部华侨城生态旅游示范区、藏身地下的布吉污水处理厂、提高环保标准的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光明新城公园低冲击开发试点和门户区市政道路、聚合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污水处理工程聚龙山湿地生态园逐步落成或正在推进之中。

4.3.5可再生能源应用

作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实施了《深圳市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工作方案》,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发展计划、资金措施、建设模式、扶持政策、保障和监管等措施,全面推广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光大环保杜邦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光明“金太阳”示范工程、国内首个兆瓦级电池储能电站———龙岗宝龙片区电站、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等逐步落实。

4.3.6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

通过大力发展垃圾焚烧发电、推进填埋气体、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深圳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率得到大幅提升。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塘朗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等开展规划建设。

5关于深圳低碳生态示范市的总结和思考

5.1建设成就与不足

深圳市经过几年的规划和建设,低碳生态的建设方面总体水平提升明显,特别是万元GDP建设用地、能耗、水耗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灰霾天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新建项目混合用地比例、热岛效应强度、非常规水利用率等多项指标上,都提前达到目标要求。据统计,2012年,全市GDP达到1295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148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4668亿美元;全市用水总量首次出现下降,垃圾发电量超过4.5亿度,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达到3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1%,工业固废处置处理率达到99.2%。与2005年数据对比,在人口和GDP稳步增长的同时,COD和SO2下降趋势明显,单位GDP水耗下降56%,单位GDP能耗下降24%,单位GDP用地下降49%(参见图5~图9)。通过评估和总结不难发现,目前深圳市低碳生态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基础数据支撑性不足,随着研究的深化、示范工程的建设以及考核监测工作的启动,对水文、地质、能源、碳排放、生物物种等方面基础数据的需求日益紧迫;二是由于缺乏相应完善的技术规范和操作管理办法,造成了在具体建设和技术应用中设计不合理、质量不高、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亟待建立一整套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本土化的技术标准体系;三是对生态恢复与物种保护、水、土壤、大气等综合环境治理方面手段相对单一,需要加大资金、政策的投入,特别是需要加强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四是尚缺乏广泛认可、稳定科学、可长期跟踪的监测考核体系。存在以上问题和不足的最关键原因在于:虽然全市各部门都在按照低碳生态的发展要求推进各项工作,但协同沟通的平台不健全,在全市层面尚未形成一套高度衔接、系统完善的工作机制。

5.2政策机制方面的不足

就政策实施过程而言,对低碳生态要求的贯彻与落实在现阶段规划国土管理中可依托的平台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一是作为规划编制依据的各类技术标准与规范;二是各层次城市规划;三是对建设项目的行政许可审批。从低碳生态的角度,现有的规划国土相关政策在上述三个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原有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在低碳生态内容上存在不足,后续“补丁式”政策文件未得到及时整合;(2)法定规划编制与低碳生态规划“两层皮”,且缺乏对刚性控制内容的必要规定;(3)行政审批流程与审查内容及许可文件中缺乏低碳生态监管的有效措施;(4)鼓励性政策有限,且缺乏可操作性。

5.3优化改进建议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任重而道远,未来需要在多方面强化和深化,包括空间集约优化、能效持续提升、交通出行减碳、绿色建筑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文化倡导等多方面,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保障和有效实施机制。

5.3.1进一步整合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通过《深圳市绿色城市规划设计导则》、《深圳市绿色住区规划设计导则》、《深圳市城市设计物理环境优化技术指南》、《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深圳市低碳住宅小区试点规划研究及实施方案》等既有规范标准体系的整合,并结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3版)》落实低碳生态建设要求。开展《深圳市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技术规范》的修订,奖励具有明显低碳生态效益的工程设计,有序引导企业更加积极地应用低碳生态技术方法;开展专项研究,并尽快制定关于日照、通风、资源回用设施配建、雨洪利用及低冲击等核心控制内容的专项技术规范和标准;细化研究交通影响评估的具体技术方法,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研究制定适合深圳市的低碳生态技术分类分级标准和技术导则,明确技术要求,推广成熟技术等等。

5.3.2在各层次规划编制中同步落实低碳生态要求

在总规和分区规划层次,应进一步强化对全市规划各类建筑总量的整体控制,避免出现个别地区就业与居住难以平衡而造成“钟摆式”交通等问题,减少城市碳排放。法定图则(控规)层面,增加低碳生态规划控制性指标与引导性内容,作为低碳生态规划管理及土地出让的重要抓手;强化对土地混合利用、开发强度控制、公交与慢行交通发展、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微气候、生态保护及绿地碳汇等的控制指引。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及详细蓝图层面,通过自然通风、热岛效应、噪声等模拟,优化三维空间布局,调整建筑间距、建筑高度、建筑朝向、绿化布局、道路走向等。专项规划层面,在给排水、能源与电力供应、交通等专项规划中应充分贯彻低碳生态理念;对于重要的专项规划,可增加低碳生态相关的专章及专题研究。

5.3.3建立和完善低碳生态导向下的行政许可审查制度

探索将低碳生态建设要求直接纳入行政许可文件,并尽快开展在行政审批中落实相关低碳生态审查要求的操作办法和管理规程研究。加强建设项目选址许可、用地出让、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工程验收管理等多个环节的低碳建设管控。

5.3.4研究出台鼓励性政策,引导支持低碳生态建设

针对适合深圳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和较高生态效益,并需要一定增量成本的低碳生态技术、方法运用的项目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结合相关技术发展成熟度以及奖励政策可操作性,建议现阶段重点考虑对提供公共绿化空间、实施立体绿化、应用建筑产业化部件、采用太阳能光热光电设备及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应用、增设公共基础设施、活动外遮阳设备应用、实施地下连通道建设以及绿色建筑的八类建设情形予以建筑面积核增、相应建筑面积折算等面积奖励等或其他奖励措施。

5.3.5加强部门间横向协调与配合

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委、市交通运输委、市人居环境委、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水务局、各区政府相关领导的横向协调和配合,统筹推进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促进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的形成。

6结语

低碳校园建设方案范文4

1.碳排放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3.7%以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上升率控制在6%以内。

2.非化石能源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左右。

3.节能降耗。单位GDP能耗下降3.5%,完成省下达的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

4.主要污染物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4项污染物排放削减率达到0.1%以上,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5.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新兴产业销售占规模工业销售比重达到46%以上。

6.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

7.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23.5%。

8.绿化水平。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6.5%。

9.空气质量。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到66%,PM2.5浓度下降率达到3%以上。

10.水环境质量。地表水断面水质好于Ⅲ类的比例达到70%以上。

11.绿色建筑。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二、主要工作

1.实施优化空间布局行动

一是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优化城镇布局结构;编制《中心城区多规合一规划》,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推进国家高新区建设,建成“科技创新一条街”;建设生态工业园区,高新区获得省级生态工业园命名,经济技术开发区、丹徒经济开发区通过省级生态工业园技术考核;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按照“三基地、三中心”的定位,推进中瑞生态产业园建设;严格按照《市低碳高校园区建设规划导则》、《市低碳高校园区建设实施细则》要求,加快推进低碳高校园区建设;推进官塘APEC 低碳示范城镇建设,达成中欧友好城市结对并推进项目合作。二是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推进20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应税销售收入增长15%,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推进 30家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应税营业收入增长15%,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推进30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产值增长12%,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句容创建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狠抓“三集”园区配套和主导产业发展,抓成15个总投资3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和20个总投资2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产业集中度达60%以上。

2. 实施发展低碳产业行动

一是大力发展低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航空航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六大低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同比增长15%以上。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0亿元,启动西津渡5A级景区创建,建成30个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现代物流业完成增加值238亿元,增长12%;文化产业新增投资1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50亿元,实现增加值18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3%。三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深入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力争工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设计、生产、管理的比例达到90%,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达到60%;组织实施燃煤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改造工程30个以上,实现节能量10万吨标准煤以上;完成市区、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覆盖城市建成区面积80%以上。四是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淘汰38家企业落后产能,启动新一轮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关闭化工企业26家以上;开展铅蓄电池、电镀企业整治工作,对市内6家蓄电池企业集中整治,推进电镀集中区建设。

3.实施构建低碳生产模式行动

一是加大清洁生产力度。重点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推进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企业重点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完成20家以上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以及20家以上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市80%以上大中型规模养殖场达到生态健康养殖标准,规模畜禽场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二是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完成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园区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建设任务;完成丹阳、句容、丹徒经济开发区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建设任务;开展第四批市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创建工作。三是加快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建设。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重点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年节能10万吨标煤以上;实施全市电机能效提升计划,淘汰2003年前生产的Y系列在用低效电机;开工建设征润州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完成东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结合道路建设,完成污水管道建设10公里;推进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加强能效信贷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四是严格项目准入门槛。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产业准入管理和环境准入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竣工项目节能监察工作,严格控制化工、建材、钢铁、冶金、电力等高碳行业产能增长;大力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估制度。五是严格能耗预警和惩罚机制。建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控制和预警机制,对单位产品(工序)能耗超限额和仍在使用国家明令淘汰设备的企业,实施惩罚性电价或淘汰类差别电价。

4.实施碳汇建设行动

一是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开展谏壁片区、西南片区等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绿色廊道建设;实施市区“一湖九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立完善的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引水活水系统投入运行,城市水系基本沟通;完成国家级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二期主体工程。二是加强碳汇林建设。新增植树造林面积1.5万亩以上;对全市5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两侧20米范围进行绿化整治。三是加强城镇绿化整治力度。对全市235座山体推进矿山企业关闭和宕口复绿,对主城区尚未改造的14座山体分批实施改造修复。四是保护生态功能区。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重要山体等生态功能区保护;积极开展湿地恢复与保护工作,完成1000亩赤山湖湿地恢复项目建设,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3%;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完成全市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达标建设。

5.实施低碳建筑行动

一是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实施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二是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和监测。加快建筑节能改造,完成既有居住建筑8万平方米和公共建筑35万平方米节能改造;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完成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开展建筑节能能效测评工作,完成能效测评项目20项。三是推进绿色建筑示范。中心城区新建建筑成品房比例达到60%以上;重点推进新区、润州官塘片区、南徐新城、大学城以及省级以上绿色建筑示范区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完成绿色建筑110万平方米;推动建筑工业化和住宅全装修,完成模块建筑5万平方米。四是推进绿色施工。全市绿色施工技术应用覆盖达50%以上,全市大中型工程10%以上达到绿色施工工程标准,省级示范区50%以上的工程达到绿色施工工程标准。

6.实施低碳能源行动

一是加快推广天然气、水能等清洁能源利用。加大燃气、污水处理等管网向乡村延伸的力度,铺设天然气管道70000米;完成污水处理管网铺设14000米;加快句容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二是推广运用新能源。实施“金屋顶”计划,推进全市工业厂房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全市工业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50MWp;推进丹徒氢能源产业园建设,完成2.2万平米标准厂房建设,建成丹徒氢能源产业园新展示平台;加快餐厨废弃物及生活污泥协同处理项目建设,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扩建项目建设,完成竣工投运;重点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积极推进秸秆能源化、基料化、工业化、饲料化、肥料化等“五化”利用工程,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三是推进绿色照明。道路照明改造试点推广使用LED路灯500套以上。在机关、企业、学校、医院、商场、宾馆、社区、家庭等,大力推广运用LED节能灯等节能产品。

7.实施低碳交通行动

一是开展低碳交通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全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城市建设,建设国家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综合展馆。二是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争创“省级公交优先示范城市”;继续实行公交扶持政策,15公里内乘坐0.5元;农村公路升级改造280公里、农桥改造30座,镇村公交开通率达100%。三是加快交通工具低碳化。投放清洁能源公交车100辆、清洁能源长途客车40辆;加强停车场(点)管理工作,新增500-1000个道路临停泊位;完成公共智能停车信息化管理系统三期项目;推进全市重型车辆、船舶使用液化天然气;加快老旧机动车淘汰报废工作,淘汰4585辆老旧机动车。四是推进低碳示范道路建设。加快新区至丹阳高速公路低碳高速公路示范项目、312国道城区改线段低碳国省干线公路示范项目和官塘低碳新城低碳城市道路示范项目建设。五是实施低碳水运工程。实施苏南运河段“四改三”工程,基本完成全长42.571公里的航道建设;加快低碳港建设,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1%以上。

8.实施低碳能力建设行动

一是加快平台建设。加快企业碳直报平台建设,力争上半年具备企业碳直报功能;对年耗能5000吨标煤或碳排放13000吨当量以上的企业实行碳直报和碳盘查,编制全市及辖市、区碳排放清单;建设环保监测中心、数据中心和应急中心为一体的环境数据中心平台,完善污染源监管业务平台系统,建立环境信息的交换中心和三维环境信息应用平台;推进重点碳排放企业能源计量器具检测,加快能源低碳计量检测技术服务平台、能源低碳计量技术研究平台、能源低碳计量技术人才培训与交流平台、能源低碳认证咨询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培育引进碳管理第三方机构。全年培育和引进3家以上具备碳盘查能力的第三方机构。三是加强探索研究。深化碳峰值研究,继续加强碳峰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探索,建立健全碳峰值倒逼机制;探索建立碳排放统计方法制度,印发、实施碳排放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四是实行公共机构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制度。开展机关能源消耗定额工作试点,实行节奖超罚。定期开展机关办公建筑能源审计和节能诊断,完成10幢公共建筑能源审计。提高政府机关使用循环产品、可再生产品及节能、节水、无污染产品的比重,政府绿色采购比例达到60%以上。五是落实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建立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财政支持各项政策。制定市域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及保护管理方案,对不同主体功能区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实行梯度价格。六是加强低碳培训。对全市年耗能5000吨标煤或年碳排放13000万吨以上的企业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开展低碳培训;开展低碳经济课程科目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培养1000名低碳人才;将低碳发展理念纳入党政干部培训课程,党政干部参加培训的比例达到80%以上。

低碳校园建设方案范文5

踏进大赛的会场,全部参赛者都身着正装,精神饱满,为展示作最后的准备。看着ppt里鲜艳的党旗,还有横幅的大字,内心挺激动的,因为非常荣幸能参加此活动,我想这必是一个学习的夜晚,因为党员都是非常优秀的,特别是在师兄师姐中更有出色的党员同志值得我学习。15组参赛者依次展示制作好的ppt,语言流畅,形象很好,内容充实,意义重大,最后评选出了一等奖五名,二等奖十名,三等奖19名。这次一等奖五名中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关于学术类,一类是关于时事热点话题。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的“低碳校园情,中大党员我先行”创先争优方案,主题突出,主要介绍如何做能使我们过低碳的生活,活动非常丰富,准备很充足,计划很有思路,策划很有条理顺序,包括了横幅签名,问卷调查,展板视频诉低碳,低碳宣传进宿舍,低碳达人之星的评选以及低碳秘籍传四方等步骤,而且充分利用了网络这一非常有用的平台,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扩大影响力。此活动首先有非常积极地意义,因为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很严重,导致温室效应明显,危及地球的安全;其次,此活动能尽最大力度拉动大家来参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性,进而带动同学们过低碳生活,为世界做出贡献。

博雅学院以及管理学院则主要探讨学术学风方面的,这个方面在我的工作中被我忽略了,但我现在意识到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并改变原有方案,加强学风建设。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一个充实自己知识的殿堂,我们上大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特别是对于医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誓词中,“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牢牢铭记在自己心里,我们的工作关乎性命安全,绝对不能马虎。另一方面,相对于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的大学教育制度,我们国家从本科起就培养专科人才,而国外都是本科学习全部内容,在4年以后再攻

低碳校园建设方案范文6

我们通过本届读书节活动的开展,营造了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了师生读书的兴趣,通过阅读科普读物,使孩子们发现科学不再是难懂的名词、枯燥的数字和干巴巴的定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符号。让科普阅读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使他们体验到:我读书,我快乐!

本届读书节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底蕴,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和书香校园的营造,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更好地做好学校的读书工作,现将本届读书节总结如下:

一、深入宣传,营造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

根据学校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详实可行的读书节活动方案,按照活动方案,我们迅速在全班开展了“校园读书节”活动的动员工作:要求各班级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出一期主题黑板报、或制作格言、名人名言牌等,多渠道、深层次宣传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同时,让校园的墙壁、黑板、书橱、画廊等充满浓郁的书香。通过强势宣传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读书节方案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安排,让读书节活动有序开展。

1、启动仪式

在我校的第四届读书节活动的启动仪式上,王能兵校长围绕“阅读科普读物 倡导低碳生活”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要求全体师生多读科普读物,低碳生活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接着我校教师代表姜玉青老师和学生代表分别讲话向全体师生发出“阅读科普读物、倡导低碳生活”的倡议书。

2、“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在领导、教师、学生代表发言后,我们开展了千人签字仪式活动,让全校近千名师生在横幅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或读书的名言。

3、读书节的第三项,我们要求各中队开展一次以读书为主题的中队活动。其中一(1)班席月菊老师对科普知识简单易懂的宣传不让低年级小朋友听的聚精会神,在教室里不时传来开心的笑声。四(4)严红老师的科普读物心得交流气氛异常热烈,同学们常常为一些科普知识争得面红耳赤……总之,在交流中,科普知识渐渐走进了学生的心中,在知识的碰撞中,让学生明白了低碳生活要从小事做起,要从现在做起。

4、为了让真正走进科普知识,为了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是低碳生活,我们学校还进行了科普知识竞赛活动,手抄报比赛活动、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展评等丰富多彩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