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数字化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建设数字化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建设数字化方案

工程建设数字化方案范文1

关键词: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也越来越多,因为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城市生态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有效的满足了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此外,园林绿化还具有一定的防灾避灾的作用,也能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伴随着园林绿化工程的增多,如何统筹工程建设,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就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难题,大面积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建立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系统。

1 数字化管理模式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必要性

(1)当今时代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数字化管理也开始应用到城市发展当中,如城市交通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等,而当前在园林绿化建设上很多城市还处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阶段,存在粗放管理、经验管理、被动管理等诸多不足,管理效率比较低下。数字化管理模式相比传统的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能够实现精细化管理,而且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借助于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还能显著提升管理效率,从这一点来讲实现园林绿化建设的数字化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2)现在很多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已经开始运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将先进的 GPS 定位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网格化管理技术等运用到城市建设中,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而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其他部门的使用经验,园林绿化建设部门也应该运用这一技术,以便于能够与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协调和接轨。实际上数字化管理已经开始应用到城市规划建设当中,并取得不错的效果。现在很多城市在发展中都选用数字技术生成效果图,根据效果图的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这就为数字化管理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的建议

2.1 建立园林绿化建设基础数据库

目前很多城市在城市建设中已经开始应用数字化城管系统,虽然还不是很完善,但是数字化城管系统对城市的单元网格式的划分与编码,为园林绿化的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基础。依照此系统园林建设单位可以明确城市现有的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和风景林地的位置,依托数据库可以将园林的面积、植物种类、管理规范存储在数据库内,从而为园林绿化建设的数字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基础数据库,可以实现除杂草、修剪树枝等日常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也可以为园林绿化设计、规划、施工和应急抢险等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依托基础数据库,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可以建立园林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实现行业信息管理、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安全生产管理、养护管理、信息查询、统计报表等的数字化。借助于一些决策指出软件和数据收集分析软件,还能为管理者提供在线监测、预警服务和辅助决策等服务,大大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的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数据的收集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如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是建立园林绿化建设基础数据库的关键。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园林建设单位要做好日常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也就是在园林规划、建设当中收集相关数据,及时录入基础数据库。此外,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充足性,园林单位可以委托规划设计、城市建设等方面,收集与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有关的其他数据。同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和分析,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2.2 完善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决策支持服务功能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当中,规划建设主要依靠的是管理人员的经验,虽然说经验是规划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在规划建设当中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在数字化管理建设中,要着力改变传统的经验管理的影响,在建设过程中贯彻先进的管理理念,在总结以前的管理模式、流程和方法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和创新,依托计算机管理软件对规划建设布局、流程进行科学的程序化管理。如在量化考核决策当中,可以将理念的量化考核项目、考核人员、考核结果等数据输入到管理信息系统当中,在系统当中自动生成历年考核的相关情况,为管理人员制定考核规定、完善考核项目、确定考核内容和标准提供准确的依据。如在规划设计当中,可以以现有的园林绿化建设情况为基础,对园林绿化项目布局进行优化调整,还可以了解规划区域的建筑、自然环境等情况,为制定科学的规划和施工方案提供决策服务。此外,数字化管理系统应该具有一定的决策分析功能,也就是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以一定的规则和条件,以数据库内收集到的园林规划建设案例,自动生成现有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方案,对方案的选择、经济技术比对提出详细的意见,为决策参考提供准确的依据。

2.3 建立园林绿化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在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建设当中,要根据建设的需要在数据库和电子批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面向广大市民的服务网站平台。这一点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实际的建设中却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园林绿化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项公共服务设施,具有明显的公共性特征,从这一角度来讲在规划建设中必须广泛的听取公众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规划建设的科学性,才能保证建设达到公众的建设要求。因此,在网站建设上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畅通的互动与交流渠道,如依托各种在线交流软件打造一个在线交流平台,公共意见信箱和意见征询留言板块等,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听取公众在园林绿化建设上的意见,增加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的透明度。同时,还可以为广大市民提供咨询、投诉、建议服务,形成市民广泛参与、政府主动参与、市民与政府齐抓共管的良性格局,并减少规划建设中的盲目性。同时,作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要具有完善的服务功能,从市民的角度来讲,包括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规划,工程建设信息查询、园林工程建设指导等,具体的功能需要在建设过程中根据收集的意见和建设的目标确定。如在公共服务决策中,通过与Internet、Web的集成,链接声音、照片、遥感影像、视频动画等,使用户在三维虚拟风景园林中动态地、多视角地、全方位地、多层面地浏览和欣赏园内各景点,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公众能够提出具体的、建设性的意见,增强公众与园林绿化建设单位之间的互动。

2.4 建立数据动态更新和共享机制

(1)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可以将已经建成的各类基础数据和业务处理系统延伸到各个相关部门共同使用,如市政建设部门、规划部门等,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现有的一些办公软件基本上都符合这一需要,如 OA 办公系统等,在这一过程当中园林建设主管单位要协调好园林单位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据的共享,当然这类数据共享可以依托现有的网上办公系统来实现,单独开发此类软件的成本较高。(2)在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中应该实现与城管、建设、规划、水务等部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互通,利用其他部门的数据资源为园林建设单位服务,弥补单个单位数据资源在园林绿化建设上的不足。园林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单位比较多,此类数据对园林工程建设影响比较大,需要各个单位能够紧密的配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数据整合的作用。

3 总结

总之,现在社会发展已经全面的进入信息化时代,而数字化是信息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说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城市在园林绿化管理当中要适应这一趋势,重视和加强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 丽. 对园林绿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191.

[2] 李 云平.基于ArcGIS的园林绿化管理——以晋煤集团寺河矿为例[J].山西林业科技,2008,(4):18-20.

[3] 李淑霞 浅谈园林绿化管理[J].科技资讯,2008,(12):120-121.

工程建设数字化方案范文2

关键词:高速公路;数字化技术;勘察设计

        高速公路勘察设计与一般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有着本质区别,许多新技术的应用都亟待探索和研究,先进的勘察设计技术是保证工程项目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控制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工程建设周期。

        1 我国公路勘察设计中的部分新技术

        1.1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Google地球的应用)

        高速公路建设主要有改建和新建,目前我省以新建项目为主,这就需要大范围的走廊带选择,需要了解项目控制点附近的地形、地貌、路网分布、土地利用及沿线自然与环境因素等。卫星遥感技术以其丰富的地表信息和直观图像就在路线走廊带以及路线方案优化、比选方面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选择。下面就以Google地球在勘察设计中的应用作一些分析:

        Google地球是美国Google公司向公众提供的一种三位数字地形图,利用它可以直接生成路线走廊带选择时需要的大范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且根据工作阶段的不同,可以转化成相应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Google地球解译出了区域路网、地表附属物、自然地理地貌等各种最新的自然、经济现象,在路线走廊带优化、比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

        (1)卫星不受空域和地面障碍物的限制,能迅速获取全球任何地区最新的立体影像;(2)可直接生成1:10000数字地形图,仅用少量野外控制点且不必严格控制点位分布即可生成1:5000~1:2000数字地形图,这对困难地区获取地面数据具有极大的价值;而且由于视点高,其摄影死角比航摄更少,可获取更隐蔽地区的资料;(3)它提供范围大、面积广,因此更有利于路线走廊带的优化选择,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在前期工作中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

        1.2数字摄影测量

        数字摄影测量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及二级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的一种新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动测图和数字测图。数字摄影测量与传统摄影测量的区别在于它是利用相关技术自动处理数字化影像,是完全数字形式的。这种全数字化、全自动化的测绘方式为公路勘察设计的数字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1)采用航摄像片减少了大量的外业测图工作,外业测量工作简化为像控点布设、控制点布设及新增地物的调绘,这样就可以为公路勘测设计提供大比例尺地的形图,供纸上定线和方案比选使用。(2)通过立体观察,充分利用航片丰富的影像信息进行规划、选线、经济调查、工程地质遥感分析等。(3)借助于数字摄影测量,直接产生设计所需的地表三维坐标数据,建立工程数字地面模型,为公路测设自动化系统提供原始地形数据。

        1.3 GPS-RTK测量

        GPS-RTK三维测量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测量方法,广泛用于各种测量中,克服了常规测量种的许多不足(如常规测量通常是平面测量和高程测量分别实施,这样就存在着视线不畅、水准高程测量困难、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对常规测量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套很好的解决方案,加快了工程勘察设计进度、解决了勘察工期短的问题,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得工程建设能够如期、顺利、保质保量完成。

        (1)大量节约了人员的投入,从而减少物力的投入,提高经济效益。(2)测量不受视线的限制,提高了测量速度,保证了勘察设计工期,从而保证了工程建设工期,提高了项目的社会效益。(3)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因转站过多而引起累积误差的缺点,有效控制了测量精度,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

        1.4三维数字地面模型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深入发展,数字地面模型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活动中,是计算机辅助技术的核心之一。目前公路勘察设计软件行业中,都把数字地面模型作为自身的亮点和特点来抢占市场份额,也得到了同行业工作者的认可和重视,这也是数字地面模型在公路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主要有纬地道路设计软件、海地道路设计软件、Bid-Land道路设计软件以及Auto CAD 2008以上版本中镶嵌的Civil 3D等均可建立三维数字地面模型。

        数字地面模型可以用来进行公路平面、纵面、横断面进行设计,计算其相应工程数量,从而进行路线方案的取舍。由于不需要大量的外业工作,投入少,故可大范围、多角度的进行比选研究。

        2 应用实例

工程建设数字化方案范文3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方案;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5.5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现状

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对工程地质的断层、地形、地貌以及地下水位等资料的调查搜集。就目前实践状况来看,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是对地质情形的静态表达,难以实现对地质参数的动态和多维反映,不能满足岩土工程空间分析对信息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加快使得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快速发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发展迅速,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数字化得到了推广。但在实际实践过程中,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尚未完善,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勘察资料过于地质化、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综合能力差、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的空间分析能力缺失、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脱节。

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方案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是在结合计算机网络和现代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对岩土工程信息进行勘察的有效手段。就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的方案制定来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

数字化就是将一些分散而多种多样的要素或单元合并组合成一个更加完整或协调的整体。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是指应用当代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CAD技术,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有机地集成起来,建立综合的计算机辅助信息流程,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从手工方式向现代化CAD技术转变,作到数据采集信息化、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硬件系统网络化、图文处理自动化,逐步形成和建立适应多专业、多工种生产的高效益、高柔性、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

(二)岩土工程数字化系统的组成

岩土工程数字化系统的组成。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涉及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地质学、地质统计学、地质建模、AutoCAD和Word自动化等一系列技术,他们以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规范作为相互联系的基础组成一个系统工程

三、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模块技术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的应用能够实现岩土工程勘察中场地方域的数字化、场地物性指标的数字化、场地地层的数字化以及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的设计,有效解决了传统岩土工程勘探中由于数据内容的复杂性和形式的多样性造成的处理困难。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的实现将地质统计学的相关基础理论与现代技术进行融合,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本文就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数字化模块技术的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GIS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虽然GIS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一体化有区别,然而二者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二者皆涵盖和空间坐标相关的信息,GIS注重空间信息的采集与分析,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一体化注重空间信息的分析与决策。一般来说,和以往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技术相比,GIS具有强大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形式与内容上复杂多样性、较强的可视化操作功能及空间分析能力等优势。

(二)岩土工程建模

一般来说,多样化的场地地层构造皆能够抽象为点、线、面及体4种要素的集成。场地地层在空间上都需要一定的地点与范围,空间关系、属性及空间等特征是场地地层的重要基本特征。场地地层的数字模型包括准备、简化假设及建模等阶段,具有确定性、可视化及可修改性等特点,其中场地地层建模过程为:现场勘察资料的采集、地质与变量描述、空间分析。在场地地层建模中一般常用的方法是表面模型法,此外还有数字模型法与图示模型法。

(三)数据库建设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涉及到信息的共享,因此,构建高效经济的数据库显得尤为重要。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常常具有空间性与多源性的特征,一般数据库技术是很难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处理。随着GIS、计算机图形学及空间科学的发展,这为复杂的空间数据采集、存储及分析建模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的出现为岩土工程领域复杂的数据管理,空间数据分析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手段,目前,以GIS技术支持的数据库技术已经应用到地质学的众多领域。

四、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是现代工程设计的重要工具,能够为岩土工程勘探提供动态、多维、有效的地质数据信息。目前,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建设已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广泛推广,但相关技术的不成熟和系统功能的不完善,使得空间分析能力的不足、勘察信息数字化程度不够成为了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必须深化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流程的数字化,从而解决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问题,实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一体化,以推动我国工程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银孙.数字察图、数字制图与勘察设计一体化[J].科学技术通讯,1997,(3).

[2]唐业清,李启民,崔江余.基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3]包惠明.桂柳高速岩土永福石城坪滑坡抗滑桩变形的原因及加固措施[C].全国第四届山区地基基础学术会议论文集,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

[4]沈芳,黄润秋,等.地理信息系统与地质环境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27(2).

工程建设数字化方案范文4

关键词:文化信息资源 贡献工程 资源范围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030-01

数字资源建设工作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的核心与关键,关乎着其建设成效与价值。而在资源建设的过程当中,怎样能够促使资源建设定位、目标用户、共建模式以及网站策划如何能够引起读者更为浓厚的兴趣,则是开展这一工作所存在的主要难点问题,并且如何能够将共享工程与一般网站建设予以明确区分,也是广大系统研发人员所一直困惑的问题。对此,就一些似乎已经盖棺定论的问题展开更加深入的探讨,据此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策略措施,从而促使相对有限的资金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作用,同时还可进一步提升共享工程的资源建设效率。

一、数字资源建设需思考的几个问题

1.文化信息资源范围界定

不论是在初级的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实施方案及后续的建设规划当中,或者是在共享工程项目小组对于资源建设的多次论证分析后,均应将注意力集中于“文化信息资源所应涵括的范围”之上。虽然不断突出强调工程文化概念是相对狭义的,但即便如此却也依然涵括了大量的内容。为了符合每个人心目中文化概念,便需要其内涵范围持续扩大,相应的资源专题也要持续增多,后续发展也便愈发困难。至此,资源建设的范围便会广阔到令人难以望其项背,与既定的目标追求也渐行渐远。

2.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应用

共享工程将“试验数字化图书馆”与“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工作”在数字图书馆技术、资源建设等多个领域之中的发展成果作为主要基础,重点探讨了技术的差异性,在资源建设及服务之中,往往过度关注于采用资源来诠释数值图书馆概念,而针对社会广大民众所普遍接受的数字图书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至此,在被人们所广泛定义的“数字化图书馆”所应对应的即为“传统图书馆”,主要的目标及着眼点即为针对各类原始对象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揭示并进而提供以相应的信息检索及查询服务,这也是图书馆的基本服务职能;但被人们所普遍宣扬的“数字图书馆”所对应的却是传统的“情报研究中心”,主要目标及着眼点则对针对资源内容的深度开发及个性化服务,必须要基于一定的专业基础之上,而这同时也是图书馆的劣势所在。

3.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目前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依然是以国家支持为主。探究其本质原因,除了部分地方领导重视程度不足、认识不到位、资金有限等一般性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即为资源软件的应用与数据库结构设计问题。资源共建的首要一步即为动员各级图书馆进行素材搜集,或是取得相关授权,而并非单纯突出传统的“模具”填装模式,而导致大量单位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应当采取逐级调动的方式由下级单位获取素材,将原始资源素材采集途径打通,促使资源整合步伐加快。

二、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的改进策略

1.调整整体思路

深入明确共享工程目标,给予数值资源建设提供明确的指引,对素材选题提供详尽的参考依据;在进行资源建设时需牢牢把握我国文化部与财政部所下发文件,有关资源建设的具体目标来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当前资源建设方案相较于资源的进一步加工而言,更加应当关注于对素材资源的累积;所选取的资源应当重点突出文化部有关管理范围中的资源特色,在进行资源建设之时应当将文化部直属单位的核心收藏作为主要依据,由各个单位的文化信息资源联合目录着手,针对各类资源的整合处理制定出明确的计划方案。

2.协调建设目标

在文化部与财政部所下发的文件中对资源建设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

1)实现对全国范围内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以及艺术研究等相关组织机构文化信息资源的联合收录。

2)创建“百万册文献工件”及“四个一优秀作品”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3)将符合于人民大众日常生活的社会文化信息资源予以整合。

4)大力发掘符合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基础信息资源。

3.加强技术支持

开展文化信息资源的建设核心目的即为服务广大用户群体,因而需将技术支持重点放在对建设资源的揭示、整体检索及查询功能方面,一切均要以为用户提供便捷作为出发点,其主要表现为:

1)针对目前现有资源处理系统无自动标引、缺乏关联功能,可在确保资源库元数据精确、完备的条件下,降低跨库间的联系性,使得资源库拆分及手工置标的错误率显著降低。

2)在资源后台管理方面应用XML技术,前台应用HTML网页技术,从而满足于动态信息需求,并尽可能的顾及到更大范围的用户群体及先进技术的运用。

3)组建能够同时支持多项系统及资源库的信息平台,提供具备跨库检索及站内网页内容查询功能的检索引擎及检索框。

结语

总而言之,在目前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依然还存在有文化信息资源范围界定不明确、数字图书馆技术应用不充分、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等现实问题。在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研究,本文就提出了调整整体思路、协调建设目标、加强技术支持等文化信息资源建设改进策略,希望借助于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为有关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最终为推动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崔建飞.共享工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J].图书与情报,2014,(5).

[2]李彬彬,刘灿姣.东部地区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调查分析[J].图书馆,2013,(2).

工程建设数字化方案范文5

关键词:接入网 通信工程 应用

新时期国家重点投资铁路工程建设,通信系统是其中有位置关键的组成部分,搞好通信系统的结构设置关系着后期人员及货物运输的安全进行。

一、接入网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及趋势

随着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电信业务向综合化、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和个人化方向发展,人们对电信业务多样化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同时由于主干网上SDH、ATM、无源光网络(PON)及DWDM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使用,为实现话音、数据、图象“三线合一,一线入户”奠定了基础。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增加业务类型,提高服务质量,已成为电信专家和运营商日益关注研究的课题。因此,接入网成为网络应用和建设的热点。

二、传统铁路通信存在的问题

当前,通信工程已经成为铁路交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信工程的设计质量关系着未来交通事业的发展趋势,决定着最终工程建设的收益大小。根据现有的铁路通信设计流程研究,施工单位采取的规划方案与操作流程还存在诸多问题。

1.设计方面。铁路通信设计是一项复杂性的规划工作,必须要从铁路运输的各个方面考虑铁路信息传输的要求。由于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在编制铁路通信方案时缺少可靠的参考资料,建筑通信工程的应用成效不理想。如:建设单位提供的结构图纸不详细,设计单位的实地考察不全面等,这些前期工作对铁路通信设计方案的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

2.模式方面。就铁路通信模块来说,国内已掌握的设计方法包括人工设计、自动化设计两种方式,不同的设计方法均有相应的使用场合。铁路通信设计所用的方法不当,导致工程成本造价提高而降低了经济收益。如:通信工程应尽可能手工设计完成通信工程的规划,设计单位采用自动化设计增多了成本投入,难度较大的通信系统则应结合计算机等完成自动化设计。

3.性能方面。标准的设计流程可指导设计人员有序地完成规划任务,保证了通信工程功能的全面发挥。铁路通信设计流程不全面等问题普遍存在,缺少系统性的设计模块而限制了相关设备的使用。整套铁路通信设计方案应从资料筹集、通信分析、系统组件、配件安装等方面考虑,工程建设中对各项问题考虑不周全,造成通信网络的传输性能不理想。

三、接入网技术的实际应用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铁路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部门必须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有线和无线通信的传输和接入方式,实现铁路通信网的升级,发挥铁路通信网在国民经济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有线接入技术

(1)高速率数字用户环路技术。通过2~3对双绞线双向对称传送基群数字速率信号,传送距离为3~5 km,上行速率与下行速率相等。通过回波抵消技术实现在一对双绞线上全双工传输,通过特定的编码和调制方式提高传输质量,用多线对并行传输,以降低每对双绞线上的传输速率,增加无中继传输距离。

(2)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它的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不相等,下行速率可高达(9~10)Mbit/s,上行速率只有数十或数百kbit/s,此技术适用于视频点播VOD系统;其高速下行信道可向家庭用户提供多路的数字图像信号及低速语音信号,而上行信道用于传送用户控制信号。ADSL的优势在于它几乎不需要对现有的对1双绞线作任何改动就可获得高传输速率。

(3)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技术。它是基于有线电视系统CATV发展起来的。在有线电视中心与地区中心、地区中心与光节点之间采用光纤连接,光节点与用户设备之间采用同轴电缆连接。其主要是使用副载波调制,将CATV原有的单向传输系统改造成双向传输系统。

(4)光纤用户环路技术。以光纤为主要传输媒介,根据光纤向用户延伸的距离,可以分为FTTC(光纤到路边),FTTB(光纤到大楼),FTTH(光纤到家)等。FTTB是用户接入信息高速公路的最终理想目标,但根据现有通信发展的实际,FTTC、FTTB与铜缆相结合的用户接入,虽然是有过渡性质的折衷方案。

2.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网是在接入网中部分或全部引人无线传输媒介,为用户提供固定终端业务和移动终端业务。无线接入可分为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两大类。其基本结构由控制器、基站和用户终端设备构成。应用技术主要包括微波1点多址技术、蜂窝技术和微蜂窝技术等。无线接人由于其灵活方便易于建设,目前已得到极大的重视。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是通信与微处理机技术、程控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四、基于接入网技术的工程管理策略

(1)管理方面。坚持管理规范化也是铁路通信的重点,利用管理措施约束设计人员的操作流程,可引导其遵循行业标准完成不同的信息处理操作。利用接入网必须要适应通信工程的使用需要,无论选用哪一类形式的铁路通信方案需朝着“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等主流趋势改进。“能耗、成本、安装”等问题也是通信工程重点考察的指标。

(2)人员方面。通信单位对参与铁路通信建设人员实施规范化管理是第一步,只有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实践技能、设计水平等方面全面提升,才能保证铁路通信方案的实用性、科学性。规范化管理涉及到多方面内容,可制定综合性的培训计划辅助设计人员增强其业务能力,确保铁路通信规划时严格按照标准编制接入网通信方案。

(3)技术方面。先进的科学技术是铁路通信质量的保证,也是指导信息传输、处理、收集、显示等一体化操控的条件。接入网技术作为现代通信的新技术,其必须要配备相应的辅助技术才能发挥作用。如:利用计算机为辅助平台,结合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等技术完成操作,既减少了运营商的成本投资,也使得数据信息的处理水平有所改善。

总之,接入网技术运用于铁路工程建设是未来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这种通信模式的要求,运营商应结合铁路运输的实际需要规划通信方案,保证数据信息传输的可靠运行。建立电信网络之后,还需从日常应用方面加强综合管理,防止通信故障发生带来的有害问题。

参考文献:

工程建设数字化方案范文6

关键词:工程测量; 科技应用

工程建设的一系列步骤都离不开工程测量,工程测量虽然是一项十分基础的工作,但是对工程建设却是十分重要的,关键的工程测量对整个工程起决定性的作用。工程的质量在工程建设最关注的,是工程建设的核心。一切措施的采取都必须以工程建设为出发点,认真施工,在工程测量方面要认真严格的进行控制。

一、加强监管工程测量

1.施工前

第一步,在对关键的点位、标志等的测量数据不得有丝毫马虎,仔细核查是重要保证。在工程正式施工前,应该注重过程控制点的保护,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看守和有效的保护。测量工具的严格检查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应注意测量人员是否已经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工具的完好性、可靠性、及其所对应的精度是否满足测量所需要求。工程测量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人员进行操作的工作,所以在测量团队中不允许有鱼目混珠之人,证书的鉴定也是一项必须核实的工作要求。

第二步,控制测量成果要以书面形式完成,测量控制数据要及时交到测量人员手中。测量工作便开始,测量工程师应该时刻监督施工控制网的复测和误差控制。相关部门应对此监督结果全权负责。测量工程师不能因一时的松懈导致整个工程的失败。

第三步,测量工程师依据图纸数据对实地进行测量、审核。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监管工程师会具体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方案。

2.施工过程及竣工后

第一步,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制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控制网的制定要根据工程的类型而定。工程的建设离不开控制网的制定,工程的质量与控制网的好坏程度息息相关,所以抽测控制网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项目。又比如在道路工程和通视条件不好的工程中,控制点就必须被加密,以保证工程各项目的准确定位,但是施工人员没有这方面的认识时,测量工程师就应该给予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测量工程师要认真执行其权利及责任,对工程的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回答,并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复测,把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第二步,测量工作在工程竣工后的作用。工程竣工后,测量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工程竣工后,测量、施工、监理、勘察、设计会同一起对建筑物做验收工作,包括变形观测、沉降观测。验收合格后,大型建筑、高层建筑和所处地质构造复杂的建筑,还应做后续变形观测、沉降观测,确保建筑物、财产和生命安全。

二、加强推广先进工程测量技术

1.工程测量中地面测量仪器的应用

工程测量的工具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质的变化,改革后的工具使得测量更便捷。工程测量的工具逐渐趋向现代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电子经纬仪、全站仪、数字水准仪、激光扫平仪、激光垂准仪等经过现代化的洗礼,焕然一新。先进的技术和工具使工程测量成为更适应现代化需求。电子经纬仪和全站仪的贡献最为突出,把地面测量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全站仪在电子手簿的支持下,可将从野外记录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处理。还可以在通过相关软件对数据自动处理和图形编辑。电子经纬仪也是运用全自动化的模式,进行自动记录、自动改正仪器轴系统差,自动归化计算、角度测量自动扫描、消除度盘分划误差和偏心差等功能,这使测量达到新的高度。不仅如此,它可以减少地理环境,气候等方面的限制,全天候监测和测量,这不仅加快了工作进程,也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2.GPS数字定位技术的应用

GPS数字定位技术的改良给工程测量带来了极大地帮助。自动化和智能化在GPS接收机上基本可以实现。但是卫星的空间分布及其信号的质量对观测质量的影响较大,如果选定测量的地方无树木等障碍物体、手机、发射塔等干扰信号源,可保障其精确度要求。在GPS技术的辅助下,工程测量得到了更精确的数据分析,其所得结果也会更加精确。GPS技术在这个工程中运用到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并且对数据进行全自动处理。在得到GPS技术的辅助之外,GPSRTK技术的运用,使测量技术又往前垮了一大步。GPSRPTK的优势在公路工程上得到较大的体现,三维坐标的获得使测量工程的难度大大降低。所以, GPS技术的应用减少了由于工程测量在环境和距离造成的困难,这对在边远地区等地形崎岖的地方施工起到很大帮助,先进技术的运用不仅带来了数据的更加精确,也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如今的工程正在向城市边缘推进,所以,仅仅使用传统的测量方法还不足以应付所面对的难题。但是,GPS可以到达由于传统技术达不到的领域。GPS测量技术的运用把工程测量所面对的难题一一解决,工程测量正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3.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

测量所得的数据应该在图纸上表达出来,所以,没有先进的技术,大比例的地形图和绘测是很耗人力的,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符。但是CEOMAP系统等数字测量手段出现了,绘测工作不再是令人头疼的问题。运用野外数据测量和微机及数控绘图仪,先进的数字设备构成下,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图形编辑和数字化的系统的自动绘图。由此,再大比例的图都会被轻松完成。未来的地理信息技术不会再是难题了。

总之,人身安全是建设工程的基本条件,在工程建设中,保证设施的质量就是对施工人员安全的重要保障,工程设施建设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任何方面,都要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物的运行使用安全,也缺少不了测量工作的监测。所以,对工程建设工作的严格监督和管理不容许有任何马虎,对待测量工作必须有责任心,对待现代数字化技术必须充满信心,使工程建设越来越符合现代化要求,与现代化建设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9)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