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专业实习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网络专业实习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网络专业实习报告

计算机网络专业实习报告范文1

在xxxx年的7月份,我结束了学习生涯怀揣着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来到xxx工作。转眼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过去,回想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与收获,我深深的感到在我今后的发展xx给予我的是一笔多么宝贵的人生财富!

单位给我的工作定位是从事网络部基础工作以及一些网站建设,网络程序开发等等,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承担了园区网络的维护等基础工作,包括线路检修,交换设备更换,新用户入户等等这方面工作并很快掌握了其中的原理和方法,从学校的理论知识到过去一年的实践工作,其中的角色转变离不开单位各级领导以及同事们的帮助和指导。

网站建设方面,xx共同进行了xx网站的改造,使用全新的后台,使xx网站的功能更加的强大,管理更加的有条理和方便。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应。 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活动,包括保龄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并代表xx参加xx篮球比赛。参加xx的各项文艺活动等等。

我参加学习了xx培训,学习了xx建设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在实践中掌握了xx建设软件xx的使用方法。并代表xx给xx领导介绍了xx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自己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和提高。 经过过去两个月的实践和实习,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实践的日子,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 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年轻同志更应该把学习来源于 shixi.exam8/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积极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二、 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现人的意志。 从学校走向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自己选择交往的对象,而社会人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择。诸此种种的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三、 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暑假的实习期很快过去了,是开端也是结束。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为中心创造更多的价值。

计算机网络专业实习报告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现状分析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计算机网络专业实习报告范文3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课程课程建设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一种中等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如何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如何设计课程及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中等职业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计算机网络基础》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扮演着一个既基础又专业的双重角色。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IT行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发展速度快、知识技术更新快的特点,但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与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网络的最基本的管理、安全等特点却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入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学校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应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如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与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教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计算机网络专业实习报告范文4

关键词: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2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从整个大学来看,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原则是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其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只要把基础知识学好,就可以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设一些比较新的课程,实现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也是很有必要的。

计算机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三个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发展自己的特长如网络研究方向,可选择网络编程、计算机网络、网站规划与信息服务、网络操作系统等课程。对于一些主要课程,都可设置课程设计,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还必须加强专业实习的组织。

二、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

(一)更新教学内容、把握重点

根据计算机课程在培养方案与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任务来设计它们的教学内容。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极其迅速,因而在教学中一方面专业基础课应有其成熟和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更新其内容和技术背景。

如:概率统计的基本内容比较稳定,但如果仅从纯数学角度提出这些概念就显得很抽象,而且它的大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因此这门课的内容既“抽象”又难学。本科阶段的后续课程也较少直接应用它们,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的目的不是很明确。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一方面不仅强调概率统计是计算机科学理论的数学基础,特别是其中的逻辑和证明,对于培养抽象思维和统计推理能力极为重要,而且强调其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我们将概率统计课定位于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的结合部,大量引入程序设计等计算机科学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抽象数学概念也是源于实际、用于实际的,同时,开设人工智能选修课等作为其后续课程。

(二)课程建设的其它方面

对一门课程,除了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在师资队伍、教学硬件、教学规章制度、实验室等方面进行综合建设,才有可能把一门课程建设好。

三、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

(一)推行“问题式”教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首先是发现问题,这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起点,所以“问题式”教学法是许多现代教育家所提倡、推崇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都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按照“问题式”教学法的思想我们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组织多种方式、多种目的、多种层次的问题,反对将课堂教学视为一个封闭的体系。例如:教师可以自问自答,作为问题或一段内容的引入,避免交待式的讲解;还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判断并回答,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加强实践和动手能力

1、精练习题、强化基础。习题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精选习题,促使学生加深对各章节主要概念、方法、结构等的理解。为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及时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对个别性问题单独辅导,对学生写的优秀作业加以表扬。由于专业课程的理论与技术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前沿性、探索性,是发展中的科学,我们还鼓励学生撰写自己的小论文或总结报告,让他们时刻跟踪本课程的最新动态。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课程基础。

2、强化基础实验指导、提高实践技能。上机实践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且使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为此我们加强了对实践环节的过程管理,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强化:

一个方面是规范实践内容。我们专门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实验大纲,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指导。同时,对实验报告进行规范,这种规范对于学生基本程序设计素质和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的培养,以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的训练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另一个方面是采取“实践―查漏―再实践”的方式进行上机实践。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相关课程精心设计了几组不同类型的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作为实习题。不仅抓实验过程中的辅导,同时还抓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验后的总结工作。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前熟知本次实验目的、认真编写程序,保证在实验时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杜绝学生在上机时临时编写程序。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调试程序,一周后给出一个示范程序,要求学生对照示范程序发现自己程序设计中的漏洞或不足之处、改进或完善示范程序,然后再修改、调试自己的程序。最后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批改后,对学生的上机实习情况做及时总结。通过这种“实践―查漏―再实践”的方法训练,对实习问题的深入分析、剖析,避免上机变成简单重复,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综合解题能力。课程设计着眼于全课程,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的综合训练,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软件开发的能力。为此,我们对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大纲,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提供指导。规范课程设计报告,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从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调试分析、用户使用说明,测试结果等几个方面组织文档,要求学生尽量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如:模块化、信息隐蔽、局部化和模块独立等来实现程序。

(三)加强教学监控和考核措施

建立由系领导、教研室主任参与的课程建设检查指导小组。定期对课程建设的质量、进度进行检查评估,听取校、系专家的听课意见,以及学生对课程的建议与意见,并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任课教师,督促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和考核措施,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每学期开学前任课教师都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认真填写教学进度表,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把关听课制度和教学问卷调查,可进一步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考试内容除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外,还特别强调结合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构建“双主”教学模式

网络的平台作用、教学资源、教师、学生都是关系到互动式网络教学的因素。我们的教师在基本保留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创设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去主动地探索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即“双主”教学模式。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探索、解决问题,采用任务驱动,围绕问题、项目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双主”教学模式的应用推广,有利于学习者认知潜力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认知能力。

四、结束语

经过以上分析探讨,在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中必须体现三个目标、三个层次和四个方面。三个目标即学生不仅是计算机使用者,更是软件开发者、设计者;三个层次即要求学生掌握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这三个层次;四个方面即要求学生不仅具有应用层的编程开发能力,而且还需深入掌握计算机硬软件内部组成原理与工作机制,同时,还应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当然,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或者重点用某种方法再辅以另一种方法,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参考文献:

[1]杨晨宜,黄陈容,袁宗福,廖雷.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5,(6).

计算机网络专业实习报告范文5

1前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中高职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中高职衔接是关键。

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前需在十个方面重点做好衔接工作,即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紧贴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人才成长途径;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培养培训;推进产教合作对接,强化行业指导作用;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等。

明确定位中高职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修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专业目录中应明确体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性,这是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基础。近几年,我国关于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采取了如“2+3”“3+3”“4+2”“五年一贯制”等模式,但是实施几年发现不管是高职还是中职,都把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仅仅是学历的高低,没有本质的不同,就彻底失去了“衔接”的基础。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对中高职衔接培养计算机类高端技能型人才进行探讨。

2借助互联网高速发展,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建立层次性的人才培养方案随着4G时代的来临,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企业对高技能水平的新型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长712%,预计今后5年将达到60万~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技术人才要求的专业人员还不足20万。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全国90%的企业网络技术人员属于传统网络管理人员,由于技能单一、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滞后,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计算机网络发展呈现规模大、功能强、变化快三大特征。因此,要保证网络能够正常运行提供服务,必须依靠高技能型的网络人才,要求新型计算机网络人才的知识体系能够涵盖网络管理的各个方面,并掌握网络系统的实施、维护、管理、安全防护和营运等多方面技能。传统概念的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由于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更新速度滞后,已经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高职和中职都姓“职”,是同一种类型的教育,但高职“高”在哪里,中职“中”的含义必须弄清楚,必须在培养目标上分出层次。日本的职业教育,实行多层次办学体制,职业高中培养初级技术工人和熟练技术工人,大学培养工程师,高等专门学校学制5年,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具有较深的专门科技知识和技能,以及从事职业所必需的工作能力的中级技术人才;英国通过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明确了职业教育各个层次(包括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各专业在职业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应达到的标准和程度,规定了证书等级与对应的职业能力等级和职业教育层次之间的关系;德国专科高中在培养要求上是普通理论教育与专业理论教育并重,因为它与高等专科学校直接衔接,是为了便于学生将来升入高等专科学校做准备。国际上较为公认的“职业带”理论把社会人才结构简化为:“技术工人―技术员―工程师”三个层次。中高职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存在着诸如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层次性等共同特点,但也存在着对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在程度上不同的差异。而高职的目标定位应该表现出高层次性、高技能性,强调培养一线应用型、管理型和高技能型人才,要比中职教育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更新更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要有更强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根据网络技术建立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

3建立有效的单招考试制度

对于中等职业学生来说,继续教育的途径主要是普通的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教育,通过高考分数选取。但是在普通高考竞争中,中职学生处于劣势,并且更多的学生直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很少一部分学生继续教育。为了鼓励学生继续学习高技能,要建立相应的考试、选拔和录取制度。近几年各个学校开展了单招考试,学校可以在高考前单独组织考试并且面试,双向选择。特别是建立了中高职衔接的学校可以定向培养,采用保送模式等途径批量招收中职学生。

4按工作岗位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在广泛了解与深入分析计算机网络专业相关岗位工作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信息系统建设、网络系统管理和网络应用开发工作过程,确定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归纳相关岗位所需职业素质及专业能力,全面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以网络建设、管理和应用的实际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的知识进阶规律,设置“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站应用开发”三大模块,构建“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课程体系。具体如图2所示。图2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体系图

为保障实践性教学环节,从第三学期开始,每学期要求学生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综合设计制作实践活动,并提交相应的文档材料,如调查报告、软件市场分析、应用程序设计方案、实用程序设计作品、数据库应用设计、软件技术网站、软件技术应用研究论文等,以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文字表达能力。第五学期最后三周时间为毕业设计阶段,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做毕业设计,提交设计报告并参与毕业答辩。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第一线岗位参加实践锻炼,并提交实习报告。

5改革高职教学,建立有序的课程内容

高职必须以培养高级应用型的技术操作人才为目的,专业设置应与职业岗位紧密挂钩,根据职业资格条件和岗位发展需求设立课程和开展教学。可以按照特定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标准来设计教学阶梯,逐步达到高级技工至技师的水平。总之,高职的专业技术教学应该在中职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予以提高或深化,而不仅是外延拓展。鄙薄原理和理论学习当然是错误的,但当前高职教学更需解决的问题是片面强调理论提高而忽视技术技能的提高,这就要求高职教学必须作根本性改革,而不能再沿袭传统高专的老路。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中高职衔接中职课程有网页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处理,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网络操作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高职课程有网站前端开发,Web应用开发,ASP.NET网站开发,网络设备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系统管理,网络系统集成,网络综合布线,Linux服务器管理,无线网络技术。课程内容将进一步提升。

计算机网络专业实习报告范文6

关键字:网络技术;课程设置;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4-0033-03

1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互联网浪潮汹涌而至,信息工业将成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最大产业。计算机网络的蓬勃发展和日益普及,将引发一场“信息系统”的革命,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它已经以辅助工具的角色转变为主导工具、必备工具。在各行各业中,它都塑造着新的经济模式、新的经营理念。可以说,网络的建设与应用已成为衡量企业的现代化生产、现代化管理、现代化办公的重要标志。

目前,网络信息技术专业的初、中级人才非常短缺,职业院校作为输送中、高级技术人才的摇篮,我校以社会要求为导向,在2002年开设了网络技术专业。我们努力开创全新教学模式,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结合完善的教学实训设备,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以扩展学生职业定位宽度,增强职业技能与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我校还以多种形式对社会进行网络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肯定。以下是三年的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中,我校取得的一些经验。

2改革目的和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使得教育体系跟不上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此,大力推行教育体系改革和信息教育技术势在必行、迫在眉捷。面对新形势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职业高中的办学成功与否以及能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从专业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进行全面改革。通过改革,可以完善教育体系,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步入信息技术教育的轨道。

网络技术专业是应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新专业。在课程设计上应该有别于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的课程设计。而且也不应该仅在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简单局域网的组建和网线的接法等内容。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必须是实际应用型的人才,因此,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在用人单位无需再进行上岗培训,而能自己独挡一面。针对网络在实际生活、生产、服务等各方面的应用,我们作了一些行业人才需求调查。确定以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课程为基础,综合网络在实际生活中各方面的应用为依据,并设计了相关的专业课程,以满足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

3具体做法

(1)教学课程设置的改革

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网络技术人才,首先必须要搞好计算机学科的课程设置。以前计算机学科课程的设置是参考部分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并结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把Windows操作、文字输入作为基础,以常用的Office办公软件课程为主,并以QBASIC、FoxPro编程语言为辅。在教学方式上采用理论为主,以上机实践为辅助的教学思路,重理论轻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在理论上赶不上大学生,而且其实际操作能力也不是很高。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即以原有的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如Windows操作和文字输入及常用的Office办公软件为基础,并删繁为简,以实践为主,增加计算机的安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等实用操作性强的课程。结合实际行业人才需求,主要设置的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有:微机组成与维护、Internet原理与应用、网页设计、Visual Basic、网络编程(ASP技术)、网络工程与管理、常用软件、图像处理、阶段实践、毕业设计。

(2)教学内容的改革

计算机的课程设置决定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一定要体现课程设置的目标要求。我校已摸索出一套较为完善的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①微机组成与维护:熟悉微电脑的选购,掌握硬件安装过程及常用软件安装和使用方法,熟悉常用参数设置和有关安全知识。②Internet原理与应用:了解因特网发展进程及特点,较熟练的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查询、上下载等操作;掌握Internet中相关知识包括IP、SNMP、DNS、WINS、Usernet新闻组等配置方法;BBS与Web建设方案等。③网页设计:掌握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并了解相关的网页制作软件。④VisualBasic:掌握VB系统开发进程以及OOP编程语言特点,能动用VB工具与网络数据库系统进行网络数据共享以及协同编程。⑤网络编程(ASP技术):掌握VBscript脚本语言特点,能进行脚本语言的动态编程,以及了解PHP、ASP后台库维护等。⑥网络安装与管理:了解各种网络拓朴线缆施工方案,能按照各种国际布线标准进行实践网络实施。了解路由器、交换机、网桥等各种网络设备及中继设备的构成原理与使用方法等。⑦常用软件:掌握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⑧图像处理:掌握常用的图像处理软件。⑨阶段实践、毕业设计:由教师拟定专业课题或联系项目让学生完成实践报告。按课程的更新周期与社会需求进行设置和教学,强调应用和专业的技术性。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一般以机房上课为主,教室上课为辅,社会实践为必要补充。理论以实用为主,实操必需的理论能讲深讲透,实际不用或少用的计算机理论删去,腾出时间加强技能的训练。使教学内容与我们的培养目标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相适应。

(3)教学方法的改革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创新的学科,其特点决定学生学习不能仅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实践。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一张嘴、学生一支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不出掌握熟练技能技巧的应用型人才,不能担负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任务。为此,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我校领导经常与教师一起研究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网络人才,有了创新意识,就能抓住创新机会,启动大家创新思维的共识。

②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不仅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被动的听,更重要是参加实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我们的教学把学生从书本和课堂中适度解放出来,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

③分层次指导,开展互帮互学教学 。计算机学科教学的主课堂在机房,由于学生素质的差异必须进行分层指导。教师前二十分钟主要指导优等生迅速完成训练题目,然后让完成训练的学生去辅导后进的同学,互帮互学。教师在后二十分钟关注学习最困难的学生。这样优等生实操技能得到巩固,后进的学生也有信心学好新知识,好差兼顾,教学效果良好。

④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以实例操作演示的教学方式,着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自学意识的形成。教师积极研究如何在电脑上讲授计算机课程的规律并不断实践;加大教研力度,组织人员研制开发合乎学校计算机课程体系实际的CAI课件,先在部分教学内容中实现以CAI为主的教学模式,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在课堂上,改变以黑板加粉笔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联机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增大课堂信息量;精讲多练,突出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4) 技能训练方法的改革

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均以实际应用为目标,应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参入到学习中来。

①上机操作训练的规范化是保证上机效果的基础。要求学生上机操作前要作预习,熟悉操作实验内容及相关知识;教师要有上机操作课的教案和上机指引及切合学生实际的上机内容,决不容许出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放羊式上机训练;每次上机后学生要写实习报告或填写训练结果,教师要根据学生上机的表现、报告等评定成绩,这样就能使上机实习规范化,保证上机训练的实效。

②千方百计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网络技术专业是我市职校的龙头专业,学校重视学生的实操性实验,购买了几十台计算机建立两个网络实践实验室,每个学生可学会组建局域网和网络的管理等操作。每个实验室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有6台电脑。每个小组可组成独立的小局域网,又能和其它小组联接组成一个比较大的局域网络,这样就为我们进行实践操作实验提供了条件。例1:在讲网络布线课程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的每个成员按要求完成做网线、并完成规范布线及网线的联接。 例2:在做组建对等网(或网吧)实验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完成操作系统的安装、网络协议的配置,最后要能与其它组员的电脑相联接。例3:在做主域模式的网络实验时,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小组用一台电脑作为服务器,其他组员可组成几个不同域模式的域成员,要求每组学生完成服务器的安装与设置、工作站操作系统的安装与设置、及网络联线等等。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③多途径多方式开展技能培训。我们把技能培训扩展到课外,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做到在大面积整体提高的基础上,强化尖子的培养,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在不同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网络技术专业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专业,它可细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网络软件设计和开发及网络数据库的维护方面(偏向于软件方面);二是网络的设计、组建、维修和维护(偏向硬件方面)。为此我们开设了:图像处理、电脑美术、网页制作、网络基础、网络的组建和维护、网络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等相关第二课堂,并由专业老师辅导,每个星期开展两次以上活动,每个小组的指导老师都能根据该小组的特点,制定三年计划,选择合适的内容,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课外小组的训练先一步,高一级,为培养尖子而努力。同时,学校想尽办法,业余时间全方位开放300多台电脑让学生上网阅读,使全校学生能真正学会上网浏览、下载、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网上查找学习资料、利用互联网进行参与性学习等,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课外活动小组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扩大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此外,学校还开展学科竞赛,这是促进技能训练的重要手段,学校除了组织学生参加各级计算机竞赛外,还在校内进行专业技能汇演,如网页设计比赛、网络知识抢答竞赛、网络应用比赛。每次比赛同学们都踊跃参加,竞争十分激烈。如网页制作、网页图像处理比赛以个人为单位参加,这次比赛仅二年级就收到参赛作品80多份,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水平很高,其中有7件作品获省级奖。通过比赛,调动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④通过参加权威考证,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一个基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文化课水平相对不高,但对电脑很有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在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挖掘其在电脑方面的潜力,进行重点培养。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劳动局的因特网应用考试和局域网管理考试,领取上岗证。并要求网络专业班的学生必须参加因特网应用考试和局域网管理考试中级考试。通过考证促进了专业技能的提高,检验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4结束语

搞好素质教育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网络技术专业是一个新生的专业。在网络人才的培训方面,我们探索的时间还不长,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实践和探索,争取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网络人才。随着世界信息化大潮的到来,在今后几年内我国信息产业的增长每年至少需要40万IT产业人才。我们相信网络人才的培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学校发展前景广阔,我校网络人才培训计划将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 精英科技术.企业级网络建设实务[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2] 东莞科技[J],2004(1-8).

[3]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计算机网络互连设备[M].大恒电子出版,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