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盈利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盈利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盈利模式

新媒体盈利模式范文1

【关键词】新媒体企业 盈利模式 融资渠道

盈利模式是任何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新媒体产业要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也只有在找到了合适的商业运营模式以后才能赢得社会投资者的投资,获得稳定的经济支持,否则无法大规模大范围的发展。根据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等关于企业盈利模式的解释,发现行业的利润区,关键在于发现行业盈利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匹配度”,匹配度高,体现为高利润区,其他或是平均利润区或者是低利润区和无利润区。并进一步解释,企业的盈利方式主要是根据客户选择、价值获取、战略控制与业务范围四个要素来设计的。①所以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媒体在历经近20年的发展中,终于在客户选择、价值获取、战略控制与业务范围四个要素中逐渐寻找到了以通过提供信息、广告等产品以及提供电子商务、渠道、增殖等服务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盈利方式。

一、出售新媒体内容产品

出售内容产品,有偿提供信息内容一直以来都是传统媒体盈利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业界关于新媒体企业盈利方式的研究中一直思索和研究的重点。但是,新媒体自问世以来就低门槛、开放性且一直对受众免费提供内容产品,所以大多数新媒体企业都未能实现通过出售内容产品来盈利,甚至很多新媒体企业和理论界学者也纷纷放弃了这一盈利的方案。但是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网站或者视频服务等新媒体企业则完全可以通过在线资源如在线音乐等的有偿下载、在线视频的有偿观看、在线出版的有偿阅读或在线联机游戏的有偿参与等方式来创收,尤其是实行VIP会员制提供服务已成为诸多新媒体企业实现盈利的惯用方法之一,如学术资源数据网络企业、网络联机游戏企业等等,其中美国的在线音乐内容出售模式有流量定购模式、音乐锁定模式、苹果公司推出的iPone+iTunes模式等。②

二、出售新媒体广告资源

出售广告资源,有偿提供广告的空间与时间一直是传统商业化媒体企业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实践证明,出售广告资源也是新媒体企业的重要收入甚至是主要收入。无论是做内容的网络企业(如新闻网站等),还是买内容的网络企业(如综合性门户网站等),或者是搜集内容的网络企业(如奇虎网等),甚至是用户贡献内容的网络企业(如博客网站、社区论坛网等),或是内容搜索网络企业(如谷歌、百度等)都是通过内容吸引网民,提升点击率,从而获得商业企业的广告投放。而且新媒体广告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殷俊等的观点是新媒体广告有影视广告、动画广告、旗帜广告、植入式广告、贴片广告、网上直播广告、点播广告、按钮广告、等候页面广告、搜索引擎广告、手机广告等形式,③而学者石磊的观点是新媒体广告有品牌图形广告、付费搜索引擎广告、视频广告、富媒体广告、页面关键字广告、社区营销广告、游戏内置广告等,④其实新媒体的广告形式随着新媒体的内容的丰富与新形式的不断涌现,新媒体的广告形式也在不断增加,新的广告资源在得到不断的开发与利用,以至于不仅分流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广告资源,甚至有成为主要广告媒体之趋势。但是由于消费者厌恶传统商业广告,Web2.0时代的营销人员面临着一大挑战,即必须以非广告的形式做广告——将商业广告以原始信息或新闻的形式出去。这一挑战(也是机会)的要义在于建立“真实性”——可信的内容、值得信赖的品牌、可以相信的商业信息。但是这种“真实性”完全是虚构的。⑤

三、提供电子商务

提供电子商务中介服务,就是通过为生产企业与消费者客户提供在线广告、信息、交易与支付的信息中介服务,然后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达到创造收入的目的。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媒体企业具备了电子商务的功能,为企业与个人提供电子商务服务。根据服务对象的差异,电子商务可以分为B2B(企业对企业,Business to Business)、B2C(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 to Customer)、C2C(消费者对消费者,Customer to Customer)三大类,如阿里巴巴等就可以提供以上三种类型的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美国学者安德鲁·基恩对此描述为,最大的悲哀是:随着这些实体音乐商店的消亡,可供我们选择的音乐和唱片将越来越少,亚马逊网、iTunes网和MySpace网将垄断数字经济时代的音乐零售业。⑥其次,还有线下营销也是新媒体提供电子商务服务的常见形式,这种电子商务是将网络作为沟通的接口,而主要是提供线下的大范围的实际交易服务,如豆瓣网、大众点评、口碑网、团购网、携程网、艺龙网等等。此外,微支付(micropayment)也是新媒体特有的电子商务服务形式之一。微支付也就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小额度资金的支付,主要有“定制与预支付”、“计费系统与集成”、“储值方案”三种形式,普遍用于网络和手机的有偿下载、有偿阅读、有偿观看与有偿参与等小额资金支付的服务,如专门提供原创文学内容阅读与写作的起点中文网就是实行极少的付费阅读,每千字仅为2~3分钱。

四、提供渠道服务

提供渠道服务,就是为新媒体企业,尤其是信息渠道运营商,在搭建好通往用户的有效渠道后,通过这个特有的渠道向用户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从而获取收入,包括会员费、流量下载费、收视费、月租费、通讯费等。其中SNS社区以及手机媒体、数字广播、数字电视与网络媒体等具有垄断性的新媒体信息传输网络渠道运营商等主要是通过渠道服务实现盈利的,如电子邮箱的VIP收费,游戏币、Q币、数字广播、数字电视、IPTV等收取收视费,手机运营商收取月租费和短信息服务费,甚至有些新媒体企业还收取一些特殊服务费等。

五、提供增值服务

关于增值服务(Value-added logistics service)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一般通俗的理解是,其核心内容是指根据客户需要,为客户提供的超出常规服务范围的服务,或者采用超出常规的服务方法提供的服务。既可以以客户为核心,也可以以促销为核心,或以制造为核心或以时间为核心来提供增值服务。所以新媒体所提供的增值服务也就可以说是新媒体企业以客户为核心或以促销为核心向消费者所提供超出其常规的服务范围或服务方法的服务,以此开辟新的收入来源。因为受众习惯了对新媒体内容的免费消费,所以新媒体的收入来源更多甚至主要是来自于增值服务的附加收入。正如《连线》杂志的“特立独行者”凯文·凯利所指出,将来作者的收入不是从售书中得来的,而是来自于“原创者的权利、个性化、附加信息、广告价值、赞助、订阅收入——简而言之,就是那些不能复制的权利或价值”。⑦具体而言,殷俊等的观点是,新媒体所提供的增值服务主要有销售相关道具、提供定向服务、提供个人网络出版、代收代付与桌面饰品等。⑧尤其作为网络和手机媒体的渠道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常常与众多的内容提供商合作为其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如彩铃、来电显示、呼叫转移、GPS导航、代收代付等。其实随着网络与手机等数字媒体形式与内容的进一步开发与发展,各种新的增值服务也将不断出现。

在新旧媒体的激烈竞争中,新媒体的优势非常明显、前景看好,在数年的实践摸索之后,新媒体企业已经实现了盈利模式的相对固定。

参考文献

①[美]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 等,凌晓东 译:《发现利润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②吴小坤、吴信训:《美国新媒介产业》[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50-51

③⑧殷俊 等:《新媒体产业导论——基于数字时代的媒体产业》[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126-131

④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66.

⑤⑥⑦[美]安德鲁·基恩 著,丁德良 译:《网民的狂欢:关于互联网弊端的反思》[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85-86、102、115

新媒体盈利模式范文2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小群体教学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9―1259―03

本研究结合健美操选项课的教学,对小群体教学模式展开了教学实验研究,旨在探讨健美操选项课教学实施这一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浙江省丽水市某高校2004级健美操选项班学生80人,然后再随机确定一个实验班,一个对照班,每班40名。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前后测现场教学实验的方法,在不中断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进行公体健美操选项课“小群体教学模式”的教学干预,同时辅以问卷调查、现场观察法、访谈法等。

1.2.1研究工具1)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个项目,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10个因子。每个题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分别为无、轻度、中度、相当重、严重,评分从1分到5分,用总均分和因子分来进行分析。

2)应付方式问卷。共62个题目,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因子。用因子分来进行分析。

3)自我效能调查表。该量表由北京大学的王磊教授编制,共19道测题。每道题评分标准为1到6分,1代表“从不”,2代表“非常少”,3代表“偶尔有一次”,4代表“有时”,5代表“经常是”,6代表“总是”。用总分来进行分析。

1.2.2研究程序 1)实验前对两班进行健美操基本知识和基本动作的教学,并在教学一周后两天内对两班学生进行健美操基本知识和基本动作测试,以及心理健康及其相关量表的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差异性检验。保证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内外部条件基本一致。

2)实验干预从2004年9月至2005年1月,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皆由研究者本人担任。实验班实施小群体教学模式,对照班实施常规教学(“讲授一练习式”教学模式)。两班在人数、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时数、场地保持一致。实验班实施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图1)为:

根据学生前测成绩,参考性格、所在班级和宿舍,组建8个合作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5人小组),并对小组内部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教授社交技能,制定各小组相应的活动规则等。接着设定目标,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前简明扼要地向全班陈述教学目标,各小组根据教师的总体目标制定小组的共同目标及学生个人目标。然后教师向全班进行授课、演示等,其形式与班级授课一样,但要求时间短、容量大、效率高,且为下面的小组活动留有余地。小组活动是小群体教学模式的主导部分,一般以学生主体性较强的学习和交流活动为主,学习和交流活动包括利用小组成员的各自优势进行的组内合作学习、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参与的组间合作交流和以小组测试的形式开展的组间竞争。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将关注以下问题:是否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合作活动?是否小组活动维持在学习任务上?是否小组在达成学习目标上取得了满意的成绩?是否所有的小组成员相互支持、相互给予反馈?等等。根据这些观察,教师便可有的放矢地介入学生的小组活动中指导、调控。最后进行课后测验,每次课的测验主要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以群体评价为主。单元结束前的测验主要采用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包括技术动作和小组合作交流情况的评价。教师除了通过平时观察、测验获得反馈信息,并就存在的问题适时地进行补救外,还增设小组记录卡片,每组每次课一张卡片,总结者根据每次课结束前的小组小结,记录本小组及各成员的学习、合作交流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等情况,并将问题列举在卡片上,交给教师,教师通过对照来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小组学习过程及合作能力水平,并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目标。

3)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及其相关量表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访谈,了解被试在实验期间的感受和看法,作为本实验的辅助和补充。然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用SPSSll.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进行各心理指标的配对样本T检验。

2 结 果

2.1两班学生在SCL-90量表上前后测差异比较

从表1中看出,实验班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后测均比前测低,其中在总均分、躯体化因子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余项目上未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班在SCL-90各因子上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心理健康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在躯体化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和焦虑因子上效果显著。

2.2两班学生在应付方式问卷上前后测差异比较

从表2中看出,对照班、实验班学生在解决问题、求助两个因子均分后测均比前测高,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四个因子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对照班各因子未达显著差异,实验班在解决问题及自责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应付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他们比以前更积极地面对问题。

2.3两班学生在自我效能调查表上前后测差异比较

从表3中看出,对照班、实验班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得分后测均高于前测,但对照班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班则呈显著差异。这说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提高。

3 讨 论

3.1心理健康状况在实验中,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的SCL-90总均分有显著下降,并且具有显著差异(P

强与同伴间的联系和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共同练习的氛围,不仅使得课堂活动锻炼的次数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改善了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久而久之,心理健康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在对各因子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这几个因子上。下面,我们将就存在显著差异的因子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1)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在躯体化因子上有显著下降,并且具有显著差异(P

2)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在人际敏感因子上有显著下降,具有显著差异(P

3)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在焦虑因子上有显著下降,并且具有显著差异(P

3.2应付方式本实验对学生原有的应付方式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在实验班的解决问题及自责因子有显著差异(表2),表明实验班的学生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了,更加趋向于采用积极的成熟的应付方式去面对问题和挫折,而减少了自责、幻想等消极的不成熟的应付方式的使用。这些结果表明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实施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应付方式,从而有利于学生降低应激反应,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实验班的学生更多地采用“解决问题”应对的方法,减少了“自责”应对方法的使用,表明本实验对大学生应付方式有一定的改善,这可能是由于在教学中实施小群体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小组的构成分析,本实验中的小组构成是异质分组,因而小组成员具有不同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与认知风格。在活动中,不同的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集思广义、拓宽思路、深化认识,将大家零散的、不成逻辑的思想火花汇集整理成完整的和有价值的新思想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3.3 自我效能感 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提高,并且具有显著差异(JP

在本实验中,小群体教学模式提倡教师对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积极反馈,尤其对基础差但进步较快的学生,老师和小组同学给予及时的反馈,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这样,通过不断的积极反馈可以积累个体成功的经验,同时可以让个体知道具体的任务要求和自己承担的角色,避免角色的不确定性,从而能够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4 结 论

1)实验班实验后与实验前心理健康的总均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有显著差异,表明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因子。

2)实验班学生实验后比实验前应付方式的解决问题及自责因子得到显著改善,表明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大学生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更加趋向于采用积极的成熟的应付方式去面对问题和挫折,而减少自责等消极的不成熟的应付方式的使用,有利于学生降低应激反应,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新媒体盈利模式范文3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商业业态变化分析

目前,三网融合实际上是一种业务上的相互融合。各个媒介通过网络整合衍生出了更加丰富的增值业务类型,拓展了行业业务提供的范围。三网融合给广电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电视从单一业务变成全业务。新环境下,电视内容提供以电视屏幕与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等为基础的互动、整合,出现高清视频类、全媒体信息类、网络娱乐类、网络教育类、家庭服务类等新兴业务。

特别是NGB的大力建设改变了广电业务类型。广电网原来的业务是以单向广播的视音频服务和数据服务为基本业务,以窄带、简单交互的视音频服务和数据服务为增值业务,而NGB可以提供高带宽、复杂交互的互动电视类、社区服务类、电子商务类、在线娱乐类、个人通讯类、医疗教育类、金融证券类业务,还可提供视音频、数据和语音等多种综合业务。数字电视、互动电视、高清电视和宽带互联网接入是NGB最重要的三网融合新业务。此外,手机电视、移动互联网、网络电话等新业务也将迎来大发展。

三网融合后,手机、电视、电脑屏幕互相融合,用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用电视可以上网、打电话,用电脑可以打电话、看电视。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只要有一个有效的终端即可实现网络通讯,随时随地地无障碍交流,媒介的便捷性将拓宽业务时间。

电信和广电企业合作探索三网融合后的新型业务。中国移动深圳分公司与深圳广电集团双方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在内容、技术、业务、市场、客户服务等多个方面开展广泛深入合作,计划提供“移动通信+宽带接入+无线上网+数字电视”的全业务方案。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盈利模式研究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部门的商业业态发生了变化,其盈利模式需要拓展探寻。有些城市,三网融合进展较快,网络整合程度较高,在业务展开方面也较早,但盈利模式还处于探寻阶段。90年代中期,广播电视网和通信网都想发展成综合业务网,采用简单延伸的方式进入对方领域的做法,并没有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三网融合试点阶段。在一些地区也陷入这种困境。一些地方在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之后,发现所带来的增值业务市场前景并不乐观,业务空间无法拓展。另外,有线电视的公益性属性和长期保留5套模拟电视节目的政策对用户第一台机的接入率带来了很大影响,整个业务的发展而言,没有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青岛三网融合负责人也说,青岛下大力气进行网络整改,推行各种试行业务,但现在面临盈利模式问题。目前看,众多UGC门户其盈利模式也没有什么更新的突破,从网友推送到与专业媒体机构合作推出更为专业的视音频内容,其盈利模式也略显单一和后劲不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盈利是广电和电信企业的本能。在新业态的模式下,电视节目不再是按节目安排时间表来播放,而是按照观众的时间来播放,还可以在电脑、手机等各种屏幕来收看,因此在电视中插播广告的商业模式将被打破,三网融合背景下仅依靠单一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是不行的,新业态的广电需要建立全新的商业盈利模式。

现有广电网络是采用媒体广告+用户收费模式,互联网采用免费+媒体广告模式,而电信是采用用户收费模式。这其中,电信采用的用户收费模式是另外两大网络目前最为欠缺的盈利模式,因为现在广电网和互联网都缺少直接向用户收费的渠道。可以预计,随着三网融合的逐步推进,盈利模式的相互拓展以及渗透是产业链各方进行整合时最为看重的关键点,一旦用户收费+媒体广告模式实现,未来三网融合的盈利空间将被极大提升。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网迎来多种新业务,需要探究新业务盈利模式:

合作分利的盈利模式,就是跨部门的合作,组成完整的产业链,在产业链环节上分利。三网融合背景下媒体业务交叉融合,联手赢得市场,合作互利。数年前数码视讯就推出了电视彩信业务,可以实现手机、电视的互联互通,是三网融合的早期尝试,但跨网运营涉及利益分配问题,因此当时难以大规模开展。在三网融合加速的今天,合作抢占市场,无疑是对双方都有利的模式。再如广电企业有丰富的节目资源,而电信运营商有优秀的市场化竞争能力,如果双方能优势互补,联手寻找合作其赢的商业盈利模式,才有望迎来跨平台、跨产业发展的更大机遇。

手机电视涉及广电和电信两大部门的利益,一方面,具备丰富内容资源的广电行业可以为移动通信网络提供极具诱惑力的视频内容,借助移动通信规范的计费渠道获得额外的增值收入;另一方面,电信行业不仅控制了终端,而且拥有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能够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传输。因此,广电和电信部门的合作共赢被认为是技术成熟、成本低廉、利益共享和市场开发的唯一选择。广电系统在内容播放层面上向电信领域的开放,将迎来网络电视快速发展的新契机。上海网络电视用户突破了100万,网络电视作为商业价值的互动媒体平台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NGB的盈利模式在于拓宽业务类型。广电网原来的业务是以单向广播的视音频服务和数据服务为基本业务,以窄带、简单交互的视音频服务和数据服务为增值业务,而NCB可以提供高带宽、复杂交互的互动电视类、社区服务类、电子商务类、在线娱乐类、个人通讯类、医疗教育类、金融证券类等业务,还可以提供由视音频、数据和语音等多种业务组合而成的综合业务。

三网融合背景下,数字电视具有巨大的市场盈利空间。依托商业业务模式的开展,拓展多种盈利模式。除媒体广告+用户收费模式外,还要开展跨媒体合作分利模式。发展广播电视节目收费空间,积极发展互动点播、卡拉OK、游戏对战、电视彩票、股票交易等多种增值业务;大力发展电视上网、电视通讯等盈利方式。媒体广告和用户固定收费外的盈利模式,在三网融合中愈加突出。

手机电视的盈利模式。首先是广电和电信合作式盈利。中广传播、中国移动共同启动CMMB手机电视业务,优势互补,共同分享市场利润。手机业务种类的开发,青岛移动G3手机播出7套电视节目和两套广播节目。增加用户消费量和消费时限,增加利润。开拓业务类型和消费时限两个盈利模式。

IPTV业务的盈利模式。IPTV业务的发展要有个性化的频道以及丰富的业务内容来吸引用户。这就需要产业链中的企业合理定位自己的业务,建立合理的价值分配体系和合理的盈利模式。广电可以通过把部分频道外包给专业的商或成立IPTV内容运营公司,同时与它们达成共赢的利润分配模式。在合作政策上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建立科学的激励和惩罚机制,更有效地推动IPTV业务的发展。

微视频盈利模式。尚未成熟的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使得长视频的盈利充满坎坷。因此,进军微视频领域成为视频盈利模式的新探索。微视频盈利模式,让网站与用户通过手机以及个人电脑及时沟通和互动,实现即时上传和评论,并在同时投放广告,这确实是一种盈利模式创新。第一视频负责人张进军说,第一视频正发挥三网融合的优势,打造基于互联网、广播网和电视网这一三网融合的产业链。

依靠创新技术开拓新业务盈利模式。三网融合给广电带来不可思议的新业务。据报道,湖南有线大力开发增值业务综合平台,以多种新业务增加盈利。广电网改造后,用户年内或可通过电视机给父母发照片,用电视机写博客。这一平台将支持信息类、娱乐类等增值业务的接入,包括电视短信、彩信、公告、邮件、资讯、相册、游戏、博客等增值业务。海尔推出的U-home智能终端系统,是完全基于TCP/IP协议的智能化家庭网络系统,通过该系统,用户在下班途中就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开启家里的空调,或者提前打开家里的热水器。

三网融合后,更要注重内容选择。面向市场受众,积极主动选择观众关注的内容,改变传统的“电台播什么观众看什么”的传统。在中国的“内容产业”中,最能盈利的是网络游戏。以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消费市场扩容和以《喜羊羊与灰太狼》走红为代表的“国产动漫热”,都是新环境下“内容产业”的热点。三网融合后,体育内容和卡通内容的传播更受欢迎。

新媒体盈利模式范文4

关键词:内容; 渠道; 盈利模式; 创新; 扩张; 集成

  目前城市电视台和中国大多数电视台一样,主要盈利模式是广告。但不同之处则在于,城市台作为非卫星传输的地面频道,无法通过在本地播出节目大举实现广告盈利。覆盖范围的狭小决定了广告份额的有限,所以,创新盈利模式,成为城市台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试图从渠道运营商向渠道和内容集成商转变的视角,探讨城市电视台创新盈利模式的多种途径。

1 何谓内容?何谓渠道

    电视台最重要的两项工作就是制作和播出,简单地说,制作就是内容,播出就是渠道,内容以节目的形式存在,渠道以频道的形式存在。以往电视台的盈利主要靠渠道即播出来实现,而节目内容本身是免费提供给观众的,电视台是通过把观众对节目内容的注意力和关注度—通常以收视率来表示的影响力卖给广告商,从而实现自己的盈利。创新盈利模式就是要使电视台不仅在播出渠道上赚到广告的费用,而且在制作环节赚到节目内容售卖的版权收益;不仅在传统播出渠道上赚到广告的费用,而且要在多媒体终端上赚到广告的费用,从单纯的渠道运营商向内容和渠道的集成商转变。

2 国外电视台的内容经营给我们的启示

在国外,频道的细分是非常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美国直播卫星电视公司拥有285个普通频道和130多个全时高清频道,内容涉及新闻、电影、体育、娱乐、宗教、纪实等多种类型,其中各个类型的电视频道又细分为很多专业频道,如新闻类有世界新闻频道、国内新闻频道、财经新闻频道、各地新闻频道;娱乐类频道有音乐频道、电影频道、纪实频道、表演频道等;但这还只是第一层次的细分,还有更细的划分,如音乐频道又分为摇滚频道、古典频道、流行频道、乡村频道、爵士频道;纪实频道有真实频道、探索发现、国家地理、历史频道等等。这些细分的内容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对电视节目的个性化需求,也使得它的内容制作者有了自己独特的市场空间。在美国,除了新闻节目是电视台自制自播外,其他娱乐类、生活类、纪实类节目大多是委托独立制片人制作或者在辛迪加购买的,就是说,电视节目不仅是自给自足的产品,而且是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靠出售节目内容的版权也可以实现盈利,而且是节目制作者的主要盈利模式。

3 内容创新的几个着力点

中国目前还是制播合一的电视体制,但国家一直鼓励非新闻类的节目制播分离,这也从制度上保证了渠道和内容的分别经营。在覆盖手段和范围无法与央视和省级卫视竞争的情况下,城市电视台要想走出单纯依赖广告的盈利模式,急需从内容制作入手创新和突破。

3.1 找准定位、高端策划

针对目前城市台频道内容严重同质化的现状,频道定位一定要科学、细分,避开央视和其他同行,形成差异和特色。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做深、做专、做精某一个或几个节目品类。如央视做音乐频道,城市台就可以只做流行音乐或古典音乐,甚至可以像《同一首歌》那样只做活动;央视做生活频道,城市台可以只做家居或美食、服装频道,这样才能在内容上突破,做成精品和品牌,不仅能在本台的频道播出、在各种新媒体终端播出,还能成为其他电视台和新媒体的内容提供商,力争占领全国市场、海外市场,从而走出版权销售加多终端广告的复合盈利模式。但无论制作哪一种节目,都必须瞄准行业最高标准,占领某一细分市场制高点,谋得在整个电视市场和产业链中的独特地位。著名的民营节目制作公司光线传媒就已经占领了娱乐节目中演艺圈这块的细分市场。但目前科技节目、体育节目、动画片还有大片的空地,即便是娱乐节目也只是刚刚兴起。

3.2 精品制作、品牌营销

精品制作不仅是制作手段精良,更是创意、策划的精良。我们都喜欢看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和探索频道的节目,不仅被其中旖旎的风光、刺激的冒险所吸引,而且也为其中独特的哲学、美学视角所折服,而这一切都是依托于一个个好的创意,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句句经典的旁白构成的。品牌营销是指节目的推广与发行。长期以来,我们的节目一直是自制自播,一次性使用,所以它只是产品不是商品,也无法进入流通环节。但如果电视台把自己定位于渠道和内容集成商,不仅要运营渠道,还要经营内容,则其节目就必须进入推广和营销的通道并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同,只有这样才能最终销售出去,取得广告以外的版权收入。目前很多民营电视机构开始在这一领域显示身手,如光线传媒制作的《娱乐现场》、《音乐风云榜》、《最佳现场》等电视节目,已经在全国620多家电视频道播出,覆盖全国所有地区。

城市台在版权推广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努力:1)横向推广、跨区域推广,把节目推广到其他的电视台,立足中国,放眼世界;2)要跨媒体、跨行业推广,把节目的版权推广到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手机电视、IPTV、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不同的媒体和终端,实现一个产品的多次盈利;3)要纵向推广,依托版权做上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比如,美食、家居节目可以进入品牌授权市场,文艺节目可以进军演艺经纪,少儿节目可以进军动漫制作、以及服装、玩具等衍生品和主题公园的开发,从产业开发角度,拓宽盈利渠道。

4 渠道扩张的着力点

前面我们讲的主要是内容方面的创新。但要做渠道和内容集成商,在渠道方面的运营也不能忽视。城市台在渠道上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渠道扩张战略。

一是多开办电视频道,二是运用新媒体传播。在内容不足,覆盖有限的当下,新开电视频道只能分切本地蛋糕,并不是渠道扩张的良策。利用新媒体倒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其中网络电视不仅可以增加电视节目传播的渠道,还可以提高覆盖范围,使城市电视台超出节目覆盖的区域,成为实际上的全国媒体、世界媒体,而通过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则进一步提高了节目覆盖的深度。

新媒体盈利模式范文5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媒介融合已成为当今媒体发展的趋势,也是学界和业界正在探索和实践的一个课题。“媒介融合”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①最初人们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多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融合。本文以2010年为时间节点,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到关于“媒介融合”的文章180篇,并以这180篇为样本,从不同视角对我国媒介融合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

一、媒介融合的主导力量

媒介融合的驱动力量很多,其中最主导的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

周志平认为“科技的进步不断地改变着媒体及媒体生态环境,数字技术已成为支撑所有传媒存在的基础并决定着其未来发展方向。”②杨娟认为“面对媒介融合的大趋势,我们想要寻找其根本原因时,答案是:需求。”③但是,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媒介融合的驱动力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比如蒋晓丽和石磊认为“媒介融合是数字技术、社会需求和产业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④王亮也认为“驱动媒介融合的力量更多来自媒体对商业利润的追求,而数字化技术恰好为此提供了实现手段。”⑤笔者认为,媒介融合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数字技术是前提,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是动力, 产业政策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发展

媒介融合冲击了原有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正形成一种互为补充、相互融合的关系。

蒋晓丽和石磊认为“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深刻地改变了传媒的生态环境,报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发行量、广告收入、读者结构、阅读习惯等方面发生了不利影响。”⑥他们还认为“新技术的出现并不必然意味着旧技术的消亡,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在对传统报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那就是在媒介融合中的数字化转型。”⑦笔者认为,报业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壮大,不可能单打独斗。当前纸媒和新媒体融合的主要形式是报网融合和手机报,这是报业发展新媒体的一种运用,媒介融合拓展了报纸的生存空间,并为它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对电视媒体来说,“以制播分离作为电视媒体产业化发展的突破口,以新技术作为电视媒体产业化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要素,借助资本市场完善电视媒体管理结构和壮大产业规模。”⑧媒介融合背景下,手机电视是电视业媒介融合的新形式,这在我国的发展刚刚起步,所以有研究者从产业视角分析认为“手机电视既然是媒介融合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都要依靠手机所属的电信产业和电视所属的广电产业的通力合作,打破产业之间的壁垒,加强合作,消除成见,以竞争为辅,以融合为主,共同达到互惠互利。”⑨此外,手机电视还必须根据自身特色,进行合理的内容设计,只有加强自身的内容建设才能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出版业来说,“全媒体出版模式被业界所看好,被认为会是图书出版业变革的一种趋势。未来的每一本书都将是全媒体出版。”⑩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改革

媒介融合,不仅造成了媒体间的重组,同时给媒体人才教育提供了新的课题。

李莉认为“根据美国的经验,符合媒介融合发展要求的新闻人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在多媒体集团中进行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⑾她还认为“传统报业虽然已经认识到了经营管理人才、资本运作人才和新媒体技术人才的匮乏,但培养与引进复合型、专业型人才的力度与速度还远远达不到发展的要求。”⑿杨娟认为“我们缺少的是具有战略意识的媒介管理人才。”⒀

对人才的需要最终要落实到教育上来,蒋忠波认为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人才的培养需从三个方面入手:“紧跟媒介融合趋势,更新新闻人才培养理念;调整课程设置,打破专业壁垒;优化师资队伍,整合教学实验平台。”⒁同时还有研究者认为“懂新闻、懂技术、懂管理而且擅长策划, 具有整合传播策划能力的新闻人才, 不是高校单方面力量能够培养的,只能与媒介合作, 共同培养。”⒂培养新一代的“媒体融合”人才成为新闻教育阶段性目标的重中之重。媒介融合发展催生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全媒体型复合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新闻教育储备高层次人才、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必要举措。

四、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产业结构和盈利模式

在媒介融合的加速推动下,传媒产业自身不断融合也加速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其产业结构和盈利模式都有了新的变化。

从自身来看,“媒介融合对于媒介产业最突出的影响,表现在媒介产业结构的转变上。在媒介融合的推动下,媒介集团可以不断做大做强,整个媒介产业结构逐渐向知识集约型、多元化、合理化与高级化发展。”⒃

陶喜红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来看媒介融合给传媒产业和其他产业带来的联动反应,“媒介融合加强了传媒产业内部不同媒介之间的整合与联系,同时也增加了传媒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⒄肖叶飞认为,“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使传统媒介产业之间的边界从清晰变为模糊, 这些变化将推动传媒、电信、出版、娱乐、信息、文化等产业之间相互渗透和融合。”⒅

邓青、牛静指出了当前我国传媒业在盈利模式上的现状:“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传媒业的盈利模式还比较单一,虽然传统媒体也尝试过短信新闻、手机电视、网络杂志、网络电视等融合形式,但大多数形式由于各种原因而未收到理想的效果。媒介融合形成的新产业链以及衍生出的新的盈利产品和服务还比较少。”⒆同时也提出“针对已有的媒介产品,建议实行收取订阅包用费、数据库查询费、广告征订等多元的盈利模式。”⒇邹琳就期刊的盈利模式指出,“融合媒介将使传统期刊业更加注重拓展新的盈利模式。我国传统期刊业主要靠发行和广告盈利,模式单一。而DAB移动多媒体电视、手机动漫、手机游戏、手机博客等拥有巨大消费群体的融合媒介使盈利渠道越来越开阔。”(21)可见,在融媒时代,任何媒体都不能仅仅靠广告来盈利,而是要实行媒体互动,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综上所述,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冲击了传统媒体原有的格局,媒体间的融合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下成为必然。2010年我国学者从媒体发展、产业、盈利、教育等不同视角对媒介融合进行了研究,在梳理现状的同时,也给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①陶喜红,《论媒介融合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中国广告》,2007(6)

②周志平,《媒介融合:媒体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闻爱好者》,2010(8)

③⒀杨娟,《对我国媒介融合现状的人文思考》,《新闻界》,2010(5),2010(10)

④⑥⑦蒋晓丽、石磊,《从媒介融合看报业的数字化转型》,《新闻大学》,2010(3)

⑤王亮,《反思媒介融合》,《传媒观察》,2010(9)

⑧王伯群,《论媒介融合下电视媒体的产业化之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6)

⑨罗茜,《媒介融合视角下的手机电视发展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⑩周山丹,《媒介融合时代图书出版业的发展策略》,《编辑之友》,2010(2)

⑾⑿李莉,《媒介融合环境下中国报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今传媒》,2010(1)

⒁蒋忠波,《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新闻窗》,2010(4)

⒂吴闻莺,《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1)

⒃⒄陶喜红,《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产业结构转型分析》,《当代传播》,2010(4)

⒅肖叶飞,《媒介融合引领传媒产业变革》,《中州学刊》,2010(6)

⒆⒇邓青、牛静:《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业的变革和发展》,《新闻爱好者》,2010(1)

(21)邹琳,《浅谈媒介融合与我国期刊的发展》,《社科纵横》,2010(9)

新媒体盈利模式范文6

一、新旧媒体融合是时展要求

自美国浦尔教授提出媒介融合概念以来,传媒界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创新了多样化的媒体形态。媒体融合使受众获取信息更加方便,不仅满足了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而且以特有的互动性深受受众的欢迎。

新媒体尽管受欢迎,也有劣势。传统媒体的专业新闻人才、专业化运营管理和操作规范,更是新媒体所不具备的。传统媒体在信息的形式和互动性方面略逊新媒体,但权威性和影响力还是受众所认可的。此外,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运营和发展形成的品牌效应,在受众中具有一定的口碑优势。

新媒体以其互动性的优势,采用多样化的传播形式,通过海量的信息储存、挖掘和可视化呈现,使信息的传播更加直观,受到受众青睐。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受众逐年减少,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但是,还是有媒体坚定地认为自己仍然具有政策、人才、资源和内容生产的优势,不思进取。这些媒体坚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认为只要我做的够好,就一定能让受众满意。遗憾的是受众并不买账。还有一些传统媒体,即使已经洞察到媒体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只是想方设法建个网站,弄个手机报,推出微博、微信,推出新闻APP,把传统媒体的内容往上一贴,就算融合了。结果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依然各玩各的。

从上面分析看出,无论新媒体多么受欢迎,还是一个受众获取信息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受众要的还是权威的信息。新媒体形态无论有多少变化,还是传播媒介的一种形态。对传统媒体来讲,自身的优势显而易见。新旧媒体要获得成功都需彼此扬长避短,推出对方的优势业务,融合发展。

媒体融合不仅可以使新闻信息传递的平台多样化,还能使新闻媒体产生规模效益,让受众获取信息更加便利,让受众从被动接收信息变为主动接受并参与信息。新旧媒体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二、我国新旧媒体融合现状

我国对媒体融合概念是2005年蔡文老师提出的。如今,媒体融合进程正在加速。那么,我国的媒体融合到底是一个什么状况呢?

(一)新旧媒体融合在不断探索中

我国媒体融合业务比西方国家晚,目前还同西方国家有一定差距。但是,我国媒体融合在不断的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果。

首先,新旧媒体融合形成快速发展之势。在内容融合上,新旧媒体在新闻采访、制作和传播上,共享内容,通过不同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立体传播。在终端融合上,媒体间在资源上进行了优化重组,创新传播形式,推出新闻APP、微信端等,使新旧媒体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融合。在经营上,积极探索发行融合,推进广告经营和其他经营活动的融合,形成品牌效应。

其次,媒体融合途径不断推陈出新。关于媒体融合,人们一般认为是传统媒体转型对新媒体的融合,认为传统媒体可以凭借优势,在技术上同新媒体进行多方位融合,比如《人民日报》。其实,目前也有新媒体靠实力兼并了传统媒体。

再者,中央级的大媒体通过全方位的布局,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走得较快,起了带头作用。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使用全媒体立体互动传播,深受群众欢迎,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新旧媒体融合发生聚变效果得较少

我国尽管在媒体融合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总体上来讲,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得较少。比如,有些媒体信誓旦旦提出了媒体融合,却还没有意识到新媒体的冲击,在投入上舍不得下力气,不下决心优化配置资源,到头来当然不能收到预期效果。也有些媒体,虽然顺应了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却认为仅仅办个网站,开个微信端,弄个微博,把传统媒体报道的内容单一重复地放到新媒体平台上,最终也是失败。还有些媒体认准了媒体融合的前景,通过各种措施,投入大量资金,心急火燎地搞融合,却因经验不足,管理不到位,盈利模式不清晰,也避免不了失败的下场。

三、我国新旧媒体融合的困境

新旧媒体融合已成趋势毋庸置疑。唯有新旧媒体不断探索创新融合思路,并付诸实施才有出路。然而,我国的新旧媒体融合实践并非一帆风顺。那么,新旧媒体融合的困境是什么呢?

(一)缺乏新旧媒体融合意识

尽管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尤其在2014年加大了媒体融合的支持力度,但还是有一些媒体对媒体融合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观念和意识。

在要不要融合上,领导融合意识不强。传统媒体领导误认为凭借国家的制度和媒介品牌,就一定能战胜新媒体,没有意识到新媒体完全可以凭借技术优势做大做强,超越传统媒体。如果没有媒体融合意识,早晚会被受众抛弃,被市场淘汰。

在融合的主导权上,认为新媒体一定会被融合。持这种态度的认为,传统媒体经过长期的发展,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媒介运营管理经验,而新媒体既不懂信息生产,也不熟市场经营,必定不会成功。殊不知,新媒体尽管劣势不少,但刚一出现,就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未来发展定是趋势。如果这样的意识不抛弃,传统媒体必定失败。

在融合的技术意识上,缺乏新媒体技术意识。媒体融合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具有互动性、分众化等特点。传统媒体是单线传播,明显缺少技术互动因素。

笔者认为,媒体融合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政府、媒体领导者和工作者必须要具有媒体融合意识。

(二)新旧媒体融合机制僵化

我国传统媒体制度是基于传统媒体、条块分割和严格市场准入的管理制度,在运行模式上是“事业性质,企业管理”。这一制度行政管理方式壁垒森严,不能有效地对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调配。长期下去,媒体融合当然不会散发活力。

在经营上,媒体融合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套用,加上顶层设计不足,媒体融合管理滞后,缺乏有效整合。目前媒体构建的融合框架,只是操作层面个别业务和个别产品的尝试,还不是全局性的战略融合。

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机制是转型的最大困难。要使媒体融合长久持续下去,一方面需要体制创新,加强政策支持,重组内部组织结构,加强顶层设计;另一方面也要探索适合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增强竞争实力。

(三)新旧媒体融合盈利模式模糊

新旧媒体融合改变了新闻传播模式,需要新的盈利模式来支撑。没有利润,媒体融合就不会有动力。然而,目前新旧媒体融合不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融合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有的传统媒体依然坚持用既出售广告又出售内容的模式经营融合媒体。还有些媒体的媒体融合投入很多,却赚不到钱,没有融合后劲。

媒体融合背景下,我国传统媒体“二次出售”的盈利模式显然已不能支持其继续发展,必须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有些媒体采取了提高“出售内容”价格、策划活动等盈利模式,效果并不理想。新媒体的免费或收费APP业务、数据挖掘服务、出售信息、舆情分析等等模式。这些盈利模式看似不错,也还没有真正给媒体带来丰厚利润。没有好的盈利模式,媒体融合就不能健康运行,也没有生命力。

影响媒体融合的盈利模式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技术因素。既然媒体融合是在互联网平台上的融合,就不能离开互联网做文章。二是内容因素。无论什么样的技术融合,受众需要权威的信息内容不会改变。三是心理因素。我国受众已习惯于网络新闻的免费模式,对于收费有抵触心理等等。当然,设计媒体融合盈利模式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既需要根据媒介本身的特点,也需要考虑整个社会环境,才能使媒体融合产生动力。没有好的盈利模式,不但传统媒体的阵地很难坚守,新媒体也不会成功,媒体融合更不会顺利。

(四)新旧媒体融合人才难觅

新旧媒体融合成功的关键在人才。具有全媒体素质的专业人才决定了媒体融合的速度和水平。如果没有合理人才储备,在媒体融合上投入的资金再多,设备再先进,媒体融合就无从谈起。随着媒体融合的推进和发展,媒体形态变化,媒体行业壁垒打破,媒体融合的人才缺口已凸显出来。

传统媒体新闻人才尽管具有丰富的业务经验,但是面对新媒体、新技术等的冲击,还是无所适从。媒体融合的人才,既要具备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采集、编辑和制作等工作,也要能够承担图文、音像等报道工作。传统媒体的人员多数对音视频采集、编辑和传输等业务缺乏了解,懂媒体融合管理的精英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有人说,人才源于培养和教育。可是临阵磨枪式的教育和培养,显然不能满足当前媒体融合要求。一些新闻院校教育本来就同实践脱轨,让其培养全媒体人才,培养跨界人才,更是难上加难。当然,媒体也可以自己培养媒体融合人才,从网络技术部门聘请一些高手充实到媒体单位进行新闻业务培养,使其既有媒体技术又懂新闻业务。遗憾的是,这些人员由于受传统用人机制的影响很难留下来。

媒体融合只有破解媒体融合发展的人才瓶颈,才能顺利进行。为此,媒体就要加快建立媒体融合人才管理体系,激活人才队伍活力,打造既具备专业新闻素养,又懂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四、结语

技术的推进使新媒体越来越受欢迎,技术的推进也使传统媒体不得不考虑革新。两者的优势互补使他们必然走向融合。在新旧媒体融合的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可怕,怕的是我们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我们必须找准媒体融合的困境所在,对症下药,才能使媒体融合健康、快速和良性发展。新旧媒体融合只有使媒体之间形成合力,壮大实力,才能提高竞争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媒体融合必将会使我国传媒市场呈现跨越式发展。

(本文为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5XW026)

参考文献:

[1] 范红艳.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发展之路[J].视听,2015(1):8―9

[2] 唐学良.全媒体下新旧媒体融合发展与研究[J].科技视界,2013(22):181

[3]卢凤娇.全媒体时代的新旧媒体融合[J].金田,2012(8):235―236

[4] 齐峰.媒体融合认识误区与路径选择[J].中国出版,201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