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调研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调研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调研方案

旅游调研方案范文1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乾县西北的梁山,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陵墓,因山为陵,气势宏伟,加之陵园石刻群的杰出及其深远影响,被誉为唐陵之冠,名噪中外,举世瞩目。乾陵是盛唐文化的辉煌体现,它是在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华夏文明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而形成的。开展乾陵旅游纪念品的参与式创新设计,对于乾陵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乾陵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唐代服饰特点

唐朝服饰是中国服饰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论是服饰造型、纹饰,还是着装方式等,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唐朝平等容物、兼收并蓄的文化氛围,形成了唐朝丰富多样的服饰艺术。灿若星河的唐朝服饰可以概括为皇帝宠黄、胡服盛行、服装宽博、衣领袒露、衣博而裙阔等特点。唐代典型男子服饰造型主要包括:唐朝皇帝冕服、通天冠朝服、具服、远游冠、武弁、进贤冠、皮弁冠、法冠、闻山冠、平巾帻、常服。幞、圆领袍,革带,乌皮六合靴,组成了唐朝男子的常见形象。唐代典型女子服饰造型主要包括:襦裙装、襦裙礼服、女着男胡服、女着男装、?]?h、帔帛等。唐代服饰的纹样以植物纹样为主,以审美装饰为目的,呈现出色彩浓艳、华美、雍容饱满、繁复的特征。

二、乾陵旅游纪念品的参与式设计

通过互联网平台,运用参与式设计理念,让游客真正、全面参与到乾陵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由游客与设计师组成设计团队,共同设计出既具备唐代服饰文化特色,又兼具艺术性、审美性、实用性、工艺性的乾陵旅游纪念品。

(一)确定参与设计的游客群体。通过旅游网站、旅游论坛、搜索引擎等网络平台搜索游客,并根据游客对旅游纪念品的兴趣和购买力将其分为两类,即领先游客和普通游客。领先游客通常站在时代的潮流前线,对旅游纪念品拥有极具潜力的构想,甚至能够描绘出旅游纪念品的造型和功能。普通游客指的是对旅游纪念品需求一般的游客。

(二)旅游纪念品的调研阶段。以乾陵旅游纪念品为主题,结合唐代服饰文化特色,从旅游纪念品的历史性、纪念性、功能性、艺术性、工艺性、便携性等特征出发,制作详细的旅游纪念品调查问卷,利用网络平台对领先游客和普通游客的纪念品消费需求进行详细调研。运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乾陵旅游纪念品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三)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创意阶段。在设计创意阶段,以基于唐代服饰文化的乾陵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为主题,通过网络视频、语音会议等方式将设计师和领先游客聚集在网络里,组成网络设计团队,召开网络头脑风暴会议。主持人除了向所有成员阐明会议主题和会议规则以外,还应尽力创造融洽、轻松的网络会议氛围,特别要鼓励领先游客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从乾陵的旅游资源和唐代服饰文化资源中获得大量的设计构想和创意。

旅游调研方案范文2

该书萃集了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及教学研究精华,读后引人深思。作者系统地钻研了品牌传播及品牌构成的相关理论,详细探悉了休闲旅游传播的过程,借鉴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博采众长,深入调研,广泛收集国内外旅游市场传播的大量案例进行翔实论证,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对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该书对河北旅游市场的品牌传播活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涉及河北休闲旅游品牌传播现状研究、河北旅游信息传播接触点、传播战略、传播策略研究,共四大部分内容。该书通过对河北休闲旅游品牌形象因素结构的调研,明确了品牌塑造时所需关注的因素;通过对河北休闲旅游品牌接触点的调研,确定了品牌信息传播的渠道;通过对目标人群接触媒体习惯的调研,了解人们接触媒体的状况,为媒体的选择提供了依据;通过对河北休闲旅游品牌发展现状的研究,提出了河北休闲旅游品牌传播战略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决策部门提供了依据。该书主要特点如下:

1.以点代面,突出区域特点。作者以河北旅游市场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北休闲旅游品牌建设及河北旅游市场传播现状、成因。作者认为:河北旅游营销传播的基本形态不能满足旅游市场传播的需要;河北旅游市场营销沟通方式不能满足新型市场沟通的需要;现有的旅游传播模式不适应休闲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变化;现有的旅游传播模式不适应媒体环境变化的需求;河北旅游现有传播方式难以适应信息环境的变化。

2.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该书是在对京津冀旅游者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界定了旅游品牌传播信息的内容,明确了旅游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信息收集行为,提出了进行品牌传播时应选择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传播方案。

旅游调研方案范文3

旅游行业不能脱离其他行业的辅助独立存在,需要如医疗,零售,餐饮,电力,交通,安保,环保等行业的公共协作。这些部门及行业都需要在旅游景点规划的前期就进行沟通。由于各方面需协调部门过多,涉及行业过广,常产生前期遗漏,后期弥补的情况,在一定程度浪费了人力物力。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有一半的旅游规划没有得到实施,变为一纸空文。规划得不到完整的落实,导致旅游整体规划布局错乱,阻碍旅游行业的发展。

二、旅游管理中规划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将旅游规划管理推向市场

首先,要加强旅游规划行业的环保意识,制定一套有效的环保评估标准,确保旅游资源及周边生态环境得以良好的保护。也会相应的促进旅游项目的进步,从长期角度来看是相当必要的。其次,要将规划行业推向市场,鼓励成立专业的规划公司,从全社会范围内挑选优秀的规划方案和规划人员。设立考核制度,将旅游规划作为一项同会计、律师等相同的专业技能,并设立考核证书,禁止无证人员从业,使从业人员的正规性,专业性得以保证。

(二)做好旅游规划的前期调查

首先,要加大前期调查的投入人员,经费和时间,调研工作要进入实地。通过对当地旅游资源及附近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深入考察研究,科学配置旅游资源,保障规划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从而保证旅游项目自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发展的稳定性。其次,要加强与当地各行业及部门沟通协作全面的考虑构建旅游规划,将旅游项目所需的附属设施和自身需求做统一整合。

(三)要公正公开选取规划方案

为了能够更好的优化旅游管理中的规划管理,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公正公开选取规划方案,让其方法和进程开放,将提供方案的对象从内部关系人扩展到全社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取规划的最优方案,使旅游规划从旅游开发部门独立出来,有更大的自主和竞争性,推动旅游规划的前进,让旅游规划能更专业,更好的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服务。

(四)对项目进行后期追踪管理

首先,要加强实施的监管力度和后期管理。设立有效的评测体系,对旅游项目进行评测,以此判断旅游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旅游项目的具体效果,辨别规划的实用性,并根据实际效果做出调整和改变,以适应当地旅游的发展需求。与所有相关部门及行业做好有效沟通,做到不遗漏,不忽略。其次,做好行业和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保证规划有序稳定的实施。

三、结语

旅游调研方案范文4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和研究热点。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标准既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探索,我国职业教育已步入内涵式和规范化发展轨道。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教育核心问题,近年来从国务院到各级教学行政管理部门、职业院校都分别提出了相关目标与要求,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与实践。

2006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10年,国务院颁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5年,教育部颁布《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同年,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这些都是指导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以不方式提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进中高职衔接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构建教学标准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目标和要求。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和各类职业院校也积极响应,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就广东省而言,自2010年开始实行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工作,探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科学模式,旅游管理专业是其中试点专业之一。随后,连续启动两批共20多个专业的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研制工作。

前几年,教育部职成司组织高职高专教指委会研究制订了一批专业教学标准,为我国教学标准的研制开创了先河。然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我国职教领域对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研究相对薄弱。如果这些工作长期滞后,不利于职业教育理论成果的丰富及理论体系的完善,也不利于我国中高职衔接旅游管理专业改革的深入,制约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影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

可见,从规模化扩展到内涵式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规律,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是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推动中高职协调发展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和一系列保障措施,其中,建立和健全以专业教学标准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就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进行深入全面地、系统地探索。

(二)研究意义

拓展职业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丰富职业教育理论体系。通过对已有相关成果的综述,以终身教育理念、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论为指导,以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律为依据,通过对“中高职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能力分析―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标准”等概念、理论及其内在关系的解读,探讨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方法技术,构建出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及相关制度。从而,拓展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一定程度上丰富现代职业教育研究成果,完善相关理论体系,为政府决策及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提升旅游专业建设水平。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研究与实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完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体系,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一方面,通过中高职课程结构的整体化设计和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标准的开发,实现旅游专业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是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的必备文件,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具有国际水准的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把能力核心、系统培养、中高职衔接、第三方评价等职业教育理念落实到专业建设中,能有效促进本专业的内涵式发展,推动更多、更高水平的课程建设,使之成为更高水平的品牌专业和示范专业。而且,本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开发技术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专业,带动相应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

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区域社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人才培养标准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大多数省市已普遍开展,但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的指导等因素,本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状况并不尽人意,培养质量良莠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中高职衔接教育改革和人才供给。研究并有效实施本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等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有助于本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提高,促进本专业人才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而这些高素质人才的供给又将有效促进本区域社会和旅游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综合运用实地调研、文献分析、会议研讨、案例研究等方法,以人才需求调研和职业能力分析为逻辑起点,学习借鉴英国的先进理念与经验,依据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内在要求,由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协同合作,按照理论分析―实地调研―交流讨论―试点应用―反馈完善等流程开展研究。技术线路见图1。

三、研究内容与主要成果

通过对中高职旅游专业人才供求的全面分析,学习和借鉴英国职业教育标准开发经验与技术,开发具有中国(广东)特色的旅游职业能力标准、中高职衔接旅游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初步建立体现广东特色、满足国家需求、具有国际水准的人才培养标准体系。

(一)中高职衔接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类型,它以就业为导向。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本项目首先通过广东省内的中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研,如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在校生学习状况、毕业生就业等情况的分析,掌握中高职衔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供给状况;通过对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及旅游行业(主要是旅行社行业)人才需求特征的深入调研,全面分析技术技能型旅游专业人才需求状况。通过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分析,发掘供需矛盾,找出中高职衔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缺失标准开发是关键问题之一)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对策。

(二)英国旅游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及其借鉴

英国是世界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素以科学的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公平合理的课程评价模式而闻名。深入剖析英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学习借鉴其职业教育标准开发机制和开发技术以及英国的旅游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为我国人才培养标准体系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经验借鉴。

(三)旅游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分析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中一项关键性工作,也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主要成果和特色所在。根据中高职衔接旅游管理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及其工作任务和职责,分析其对应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建立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模块库,构建本专业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标准库,为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和课程开发确立科学依据。

(四)中高职衔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

一方面,从理论上探讨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的内涵、要求及开发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在旅游管理职业能力标准构建的基础上,按照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理念,通过解构和重构,建立本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开发本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内容应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条件、教学组织与实施件等),制定三二分段培养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转段考核方案,并经项目试点单位实施、反馈和完善。

(五)中高职衔接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制

根据中高职衔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编制本专业课程标准,明确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的内涵、表述格式、具体内容及课程开发思路方法等要素,尤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衔接和课程标准的规范性及可操作性。并具体制定本专业中职学段和高职学段所有核心课程标准,并对其他非核心课程标准也给出编制思路。

(六)中高职衔接旅游管理专业考核评价标准的的探索

考核评价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体系中最为薄弱的部分,本项目根据中高职衔接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引入第三方评价等先进理念,制定旅游类专业三二分段转段考核标准及实施方案,建立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形成性课程评价标准及实施方案,建立基于第三方评价机制的专业建设评估方案和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四、结论与讨论

旅游调研方案范文5

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为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打下了基础县委、县人民政府认识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是新时期思想文化工作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明确了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项工作,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探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县委、县人民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从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地位的高度,深刻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充分把握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和复杂性,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认清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为全面推进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试点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2008年9月,全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动员大会结束后,县委、政府相关领导听取了汇报,召开县委常委会结合我县实际进行安排部署。今年6月,全省文化产业高研班结束后,结合全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深入学习贯彻省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精神,一是县委理论中心学习组于6月中旬召开学习会议,传达学习了全省文化产业高研班精神;二是在我县开展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培训上作了传达学习;三是向宣传意识形态口的副科以上领导作了传达学习。充分发挥县内媒体的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方针政策和具体做法,积极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根据省州文产办的有关精神,经县委研究,及时成立了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副县长担任,组员由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等25个单位、部门领导组成。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领导组对整个工作作了系统的安排部署,保证了整个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三、前期工作方法形式多样,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保障拥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风情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独特的旅游资源

(一)抓调研,摸家底。为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这项工作抓得有的放矢,县文产办根据领导组的安排,从宣传、文体、教育、旅游等相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调研组,深入到乡镇、部门进行调研,形成了真实、详细、有份量的《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随后又形成了《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调研报告。这两篇调研报告为起草《实施方案》打下了基础。

(二)方案结合县情,有可操作性。在三个调研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形成了《实施方案》,经县委常委会讨论后,报州文产办得到批复。整个方案的实质核心内容是:围绕两大优势,即:一是围绕我县是“核桃之乡”的核桃文化优势。用好“核桃之乡”金字招牌,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赋予时代特征,充分挖掘和提升核桃文化,大力弘扬核桃文化,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二是以自然风光和生态旅游文化,一方面发展以特色旅游为平台的文化,另一方面依托我县独具特色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增强吸引力,带动全县文化产业的发展。坚持五个原则。即:一是坚持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相统一的原则;三是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发展文化产业与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五是坚持继承和创新并重的原则。抓好三大主导产业和一项改革,即:抓好核桃文化产业、是抓好旅游文化产业、抓好广播电视产业和抓好教育改革。

四、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把工作落到实处县文产办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文产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在州文产办的指导及县级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紧紧围绕全州动员大会上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开展工作,围绕以上工作重点,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任务,相关单位的改革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完成了相关文化单位的改革。县电影公司有各类人员23人,其中,在职职工15人,离退休职工5人,供养人员3人。公司于2002年5月开始进行改革,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到2008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启动后,加大了工作力度,重新启动了改革。以通过一次性出售现有资产(改革前),妥善安置企业各类人员的改革方案,共妥善安置退休职工5名,一次性支付3名供养人员生活费,分流安置15名各类职工,基本做到了尽可能合理地安置各类人员,尽可能清偿有关债务,实现了政府、企业、职工个人都满意的目标。另外,县广播电视事业局的改革也以政府差额拨款30%的形式完成了改革。

(二)出台了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内函发展”和“外延扩张”并重,公办民办共同发展,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协调发展,深化改革,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增加投入,强化管理,实现学校产权多元化,经营方式市场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手段信息化,努力扩大普通高中规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考上线率,以及按照县委政府确定的“以高中为龙头,初中为重点,小学为基础,上下协调,整体联动”的教育发展思路,切实把高中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措施:一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要按外延与内涵发展并举的原则,加快一中的建设,实现一中高中部和初中部分离,实现加快普通高中扩招,增加高中容量。二是整体联动,协调发展。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做到高中、初中、小学一起抓,齐头并进,联动发展,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三是创新机制,推动发展。要创新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一中实行校长聘任制、年薪制和目标奖惩制;创新办学投入机制,积极引导、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形成办学投资多元化格局,努力扩大和提升高中办学规模和水平;创新激励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对学校、校长、任课教师及学生都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改革,到2008年,全县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以上,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三)实施了相关文化产业项目。投资107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768平方米的县文化馆;投资55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588平方米顺濞乡文化站;投资36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308平方米的平坡镇文化站;以上项目建设均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2500万元,占地28.35亩的中国核桃城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了征地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中,目前完成项目总投资232.776万元。

旅游调研方案范文6

一、狠抓文明创建不放松,为*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

3月份,我镇开展了以整治“脏、乱、差”为重点(兼顾灭犬统一行动)的文明创建活动,初步营造了“环境优美、秩序井然、服务文明、管理有效”的*新形象,为迎接*旅游高峰提供了环境保障,为进一步提高我镇文明创建整体工作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落实市委书记王启敏4月1日在汤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副书记江山的关心、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管委会及其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4月份,开展了全面打造环境美、灯饰亮、秩序好、居民素质高的新*活动,即*镇文明创建集中整治活动。我们结合中央1号文件和粮食政策宣讲活动,通过村组会议、进村入户、发放《致*镇全体镇民的一封信》(1200余份)、悬挂横幅(16条)及有线电视等形式,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宣传了王书记指示精神,及时上报了《关于落实市委王书记*调研重要指示的请示》,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镇文明创建集中整治领导组,制定了《*镇文明创建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和《*镇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实施意见》,此次活动还结合矛盾纠纷排查、普法教育等,教育引导群众提高了大局意识、整体意识和法律意识。至4月28日,118户违法搭建物、构筑物均自行拆除(其中两户强行拆除),总拆除面积2226.34平方米,清理了249户乱堆乱放,国(省)道两侧广告牌匾等各类整改内容也已基本完成。同时,为确保*旅游专线的畅通,我镇投资160万元新建了9000平方米的新型生态停车场。

五月份,我镇为全力做好“五.一”旅游黄金周的接待工作,我镇研究制定了《*镇“五.一”旅游黄金周接待工作接待工作方案》和《*镇“五.一”旅游黄金周散客接待应急预案》,落实到岗到人,各项工作开展顺利。

“五.一”以后,继续做好巩固和推进我镇创建工作。重点是以创建工作促发展,着力围绕彻底整治“乱、慢、低”等现象,做足做好“保”、“住”、“娱”、“购”、“通”等文章,使*的城镇面貌在“十.一”之前再有一个大变化,年底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咬紧护林防火不麻痹,确保*旅游森林资源安全

〈一〉为切实做好*南大门的森林防火工作,确保及时有效地组织指挥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我镇立足“灭早、灭小、灭了”的原则,根据《安徽省森林防火办法》、《*区森林火灾扑救预案》,结合实际情况,成立了*镇森林防火扑救领导组,根据“属地管辖、归口管理”的原则,实现上下联动,实行镇联村包片联动责任制,使得联系村领导切实担负起“保一片平安,促一片稳定”的政治责任。为切实加强火源管理,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我镇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1、抓紧补缺补差,进一步修订了森林防火预案(以于今年2月20日印发实施);2、每天有两名副科以上领导带队,林业、镇干参加对公路沿线的重点区域、重点地带实行全天候巡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进一步加大巡查力度;3、从村两委、党员、村民组长和青壮年人员中挑选20名骨干组建应急小分队,由镇武装部统一培训演练、调度和指挥,使得我镇应急队伍力量进一步加强;4、对镇聘村用的护林员强化管理,并以村为单位临时召集会议,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适当延长工作时间,加大责任片区及重点地段的巡查密度,严防死守;5、严格林木采伐审批制度。尤其国省道两侧第一层山脊及景区景点周围可视范围内实行封育的山场内禁止一切林木采伐行为,林业部门也不得安排林木生产计划;6、加大处罚力度,明确防火期内,严禁一切野外生产性用火,违者,由护林员依据村规民约重罚;7、与高速公路项目部经理签订了森林防火责任状。以上措施由于实施到位,确保了森林资源的安全。

〈二〉开展林业专项整治活动,促进林区生产经营秩序的稳定。由于近年来我镇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少数施工单位和木竹生产经营企业大肆私收乱购,违法经营无证木材(竹),严重扰乱了林区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为维护林区生产经营和管理秩序,进一步规范产、购、销行为,我镇5-6月份开展了一次林业专项整治活动。整治共分三个阶段进行:宣传动员阶段、集中整治阶段和完善总结阶段,通过一个月的集中整治,共罚没20100元,补增税费4859元,逐步规范了镇域各地用材秩序,减少了林业案件的发生,堵塞了各项税费流失的漏洞,确保了林区生产经营秩序的稳定和*森林资源的安全。

三、加强在山经营人员管理,营造优质*旅游经营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