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学业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期末学业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期末学业计划

期末学业计划范文1

【关键词】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践

技师学院一直以来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宗旨,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我们也将贯彻落实这一宗旨[1]。现如今,电气自动化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各个机械工程相关的行业,可以说小到一个螺丝钉的制造,大到航空母舰、宇宙飞船的开发,都有电气制动化的存在,社会对技术过硬、实践能力强的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大。

一、校企结合,优化课程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特点就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强,概念抽象[2]。由于技师学院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落榜或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上大专、大本就读于技术学院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以实际的就业需要为基础,让自动化课程更加贴近企业的生产实践,为学习提高今后在企业中的竞争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电动机、输送器、自动装置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设计组装传送带,首先我们将组成传动带的模拟装置为学生准备好,给出单台机组织控制的基本流程和基本参数,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最后让简易的传送带能够运作起来,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实际化,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实践教学,优化教师队伍

技师学院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大多数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教师都是“双师型”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由同一个教师完成[3]。教学中可用于学生动手操作的机械设备较少,学生对于电气自动化机械的了解也仅局限于书面。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案,让学生走出课堂,丰富学生的视野,积极的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电气自动化博览会,或者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了解电气自动化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实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例如:教师应该积极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毕竟在电气自动化发展迅速的今天,新型的机电系统不断问世,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参加电气自动化博览会,熟悉SCADA\EMS等系统的应用原理,让学生见识更多的新型设备,丰富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更加坚定在技师学院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习,提高电气自动化教学的教学质量。

三、工学结合,优化教学过程

学生在技师学院的学习都是为了今后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那么,要如何工学结合,优化教学过程呢?一方面,我们必须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将课堂教学搬到实习实训色基地中,建立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的发挥教师的督导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将“教”与“学”相结合,在实习的基地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体验电气自动化机械的操作流程,学会总结错误,探究解决方法,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4]。例如:在学生掌握的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之后,我们就带领学生到实习的基地进行实际的操作,在保证学生不耽误生产的前提下,尽力让学生自己练习安装、操作、维修机器,让学生明白电气自动化在实际的企业生产中发挥出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自己探究解决的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引入技师学院的教学中,对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师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教学的时候,要不断的归纳总结,优化课程,让自动化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要立足实践、开发创新,努力的提升教师的自身教学素质,提高自动化教学质量,探讨出符合技师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技师学院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

作者:周业春 单位:东营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刚.浅谈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机械工程(自动化教育).2015年11期

[2]曹春霞.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现代机电工程.2014年08期

期末学业计划范文2

关键词冷却水系统化学清洗预膜大庆中蓝石化三循清洗预膜方案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系统基本参数:

1、大庆中蓝石化第四循水场循环水量为14000 m3/h,系统保有水量为5000m3 。

2、系统材质:

热交换器材质为不锈钢,碳钢,铜合金。

二、系统保护及清洗

1、系统保护:前期系统换热器未投用,为控制管线腐蚀需进行前期保护。

使用药剂:3DT129投加浓度20PPM,

控制监测范围:控制正磷在3---6mg/L,监测频率次/12小时。

2 、加药冲洗:

2.1 冲洗步骤

2.1.0 确保所有换热器投入运行。请注意不要满池或溢出. 冲洗时视情况启动相应台数循环水泵。但要确保生产正常。

2.1.1冲洗 加药

逐步投加分散剂3DT120,油分散剂7308,粘泥剥离剂73550及杀菌灭藻剂90001,如出现泡沫并且必要时,加消泡剂N71D5plus 。

2.2使使用使用药剂

2.2 操作控制:

2.2.1 水池液位控制至合理高度,启动循环泵运行48 小时。

2.2.2投加上述冲洗用药剂,加药点为系统吸水池,以达到快速混合的目的。

2.2.3 冲洗过程,分析项目及频率见下表:

化学冲洗时分析项目及频率

2.2.4通过系统总铁,浊度变化趋势判断冲洗终点,在冲洗过程中,浊度和总铁会逐渐上升,当浊度和总铁趋于稳定,不再上升时,冲洗即达到了终点,便开始排污置换。

三、置换:

置换方式为以最大能力进行排污、补水,直至系统浊度低于20 NTU,且总铁浓度低于1.0 ppm(最好小于0.5ppm)。尽量在24小时之内达标。

置换至浊度小于20NTU,总铁小于1 ppm(最好小于0.5ppm) 即转入预膜处理。

四、预膜

预膜处理的目的是在设备的侧表面预先用较高浓度的成膜药剂造成一层薄而致密的防腐蚀膜,用以抵抗初期一倍水对金属的高峰腐蚀和正常运行中的腐蚀,所以预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水处理的运行效果

1、先加分散剂3DT120、再将预膜剂3DT129、3DT180 及3DT199按下表所述投加浓度加入系统。投加时按照系统容积为8000m3计算。

注:预膜剂3DT129应分次投加,以避免因磷酸根浓度过高造成锌离子的沉淀影响预膜效果。

2、系统循环均匀后,调节pH值在6.3 – 7.5 之间

3、24小时后投加次氯酸钠,保持余氯值在0.3-0.5之间。

4、监测循环水,并将指标控制在以下范围内:

5.预膜时间 :从投加药剂开始到预膜结束需要48小时,此期间加药量随热负荷及水质硬度升高而降低,药剂浓度视现场具体情况而定。

五、过度阶段

预膜48小时之后,进入过度阶段,正磷靠自然消耗(成膜)而衰减,当正磷小于5PPM时逐步转入正常运行阶段(自动控制)。

方案实施

2010年7月30日开始对我公司第四循环水系统进行冲洗,8月2日开始预膜,8月5日预膜结束。

、预膜前冲洗情况

按照剥离的方案,进一步对换热器进行冲洗,方案可操作性更强,也减少了置换次数,更增加节水节能的效果。

2、四循加药过程如下:

数据分析如下:

结果分析:

本次冲洗采用的是粘泥剥离和强力分散剂相结合的冲洗过程,以去除系统的粘泥和附锈为主,为后续的预膜打基础,整个冲洗经历30小时,从数据和上述图表分析,铁和浊度都略有上升,在冲洗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泡沫表面有一些粘泥和悬浮物被冲洗剥离下来,说明达到了冲洗效果。

(二)、预膜过程

8月2日10:15分系统封闭运行,开始预膜。开始大量投加药剂,自动加入硫酸,缓慢调PH ,由于钙离子浓度接近600ppm,因此保持正磷浓度在15ppm左右,在药剂消耗后,继续补充药剂,PH值自动调整在6.5~7.5之间,共预膜69小时,成膜致密均匀,预膜结束。

(三)、预膜数据趋势

(四)、预膜效果检验

1、 四循预膜期间,在循环水塔池挂监测试片4片,肉眼观测,试片上蓝色光晕膜明显、均匀,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如下:(20100804)

期末学业计划范文3

关键词:中职;准企业化;PDCA;实训教学

前言:

不同于其它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相对特殊,想要使职业教育能获得欣欣向荣的发展和繁盛,就必须清楚了解到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及其动力,如此才能制定出有利于发展的措施。因此,中职学校只有摸透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评价机制等问题(2),才有可能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就实际中职学校的发展,浅析了“准企业化”PDCA实训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中的应用,以作参考。

一、PDCA实训课堂教学目标

(一)职业核心能力目标。首先可以设立出以该专业为主的核心课程体系,并到本地企业内部进行用人需求初步调研,之后聘请业内知名学者或是企业专家分析该专业的职业能力,在双方达成共识后,确定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1)。

(二)职业特定能力目标。提出有一定难度的目标给那些学习比较优异的学生,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并鼓励这些优异生成立创业团队,教师可参与指导,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三)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即是指以学生岗位技能为教学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并在“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进行“岗位指导”的PDCA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进行教学。可以“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模式分层处理该专业就业岗位。就如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方向,“首岗”是维修工,那么维修工做好了,以后可升做设备管理员,或是从事设备管理、维护以及保养等工作,这就被称为“多岗迁移”,然后在自身的勤奋和努力下,日后还有机会被升为更高层的设备科长、设备厂长,从而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3)。

二、“准企业化”的PDCA实训课堂教学必备

(一)教学模式

“准企业化”的PDCA实训课堂教学主要分六个步骤实施,即是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学生占据着这个教学模式中主体地位,教师则是辅助或是引领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在实际学习行动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为经验,主导构建出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认知结构,从而实现认知到内化的转变。

(二)“准企业化”管理环境

基于中职学校的实际环境上,借鉴并融入企业科学的管理机制,对接上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突破传统的单纯学校育人环境,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种模式,创设出遵循职业教育规律、贴近市场、符合企业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新型育人环境。

(三)实训中心设备条件

实训中心必须具备一切能满足“准企业化”正常运转的教学设备及其实践要求,具体包括专业的设备、实训场室、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最好能达到类似企业一整套流水线上的实践环境。

(四)师资力量

师资水平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一项环节,也是“准企业化”模式的关键。不同于一般的学校育人环境里采用的单型教师,在该模式中,为了使学生获得更高的技能和素质培养,所授课的专业教师也应该是“双师型”,也就是不管是在教学能力上还是自身工作经验上,都能兼备到的复合型人才。专业教师除了有各种证傍身之外,还应经常下到工厂做实际考察和实践,并将实践带入到日常教学中,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联系上,紧跟最前沿的专业技术发展,并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

(五)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PDCA实训教学模式主要以职业技能为目标,借鉴了企业员工绩效评价方法,从而生成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对岗位的认知专业技能技艺团队合作互评、自评教师、企业专家评价。这八种评价标准走出了传统单一型的评价模式,能够让学校、教师、企业以及学生对自己有更全面和透彻的了解,并真正达到了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岗位职业能力的角度,来进行评价体系的改革。

(六)招生就业

对于中职学校的招生就业,首先应着重以制度为切入点,进行招工代替招生或是订单培养等方式。学校应让毕业生在上学期就出去参与到各项社会实践中,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学习,班主任或是专业课教师则全程跟踪管理。在实习期结束时,学生需将实习情况与实习期的心得体会如实反馈回来,使学校与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到学生的实习情况。这毫无疑问是“准企业化”PDCA实训教学模式的重点和必备因素。

(七)社会服务功能

发挥学校的服务功能也是该模式的关键,面对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用工荒”现象,学校可及时应企业所需,在输送各类符合企业标准的人才之时,还应加大对各种职业教育及其技术培训的发展力度,并开设专门的技工培训班给企业。同时,学校应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支持和鼓励教师定期进入企业考察、调研、学习,促使教师能承担技术革新项目,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结束语

中职教育就是以传授给学生专业的岗位知识、训练学生职业技能、并培养学生职业情操和提升其综合素养的一种综合教育实践活动。而基于“准企业化”的PDCA实训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中的应用培养出了大批专业技能和高素质的人才,更容易化解掉目前普遍存在的“用工荒”和“就业难”现象,极大促进了市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该模式在日后必将被更为广泛的运用到中职学校中。

参考文献:

[1]周学斌.中职“准企业化”PDCA实训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资讯,2015,v.13;No.39704:184.

期末学业计划范文4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分方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3-0009-02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装备部”,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品牌,中国俨然成为全球的制造业和加工工业的中心,这对机械的需求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势必大大增加。既掌握传统机械设计制造理论,又懂得先进制造技术的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将成为各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因而,几乎所有的工科院校都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十二五”发展纲要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突出专业特色,重点进行专业分方向教学,强化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先进制造技术方向”的教学和课程建设[1]。

一、原有教学模式分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原名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成立于1987年,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开设得比较早的专业,并于2003年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与建设,为我国的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培养了大批的本、专科毕业生及硕士研究生。然而,近些年,随着招生数量增加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专业的发展与建设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尽管经过本科教学评估引进了相当数量的“教学型”人才,基本保证了正常教学秩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许多难题依然困扰着专业的发展和进步,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色建设――方向不明确

没有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来指导专业的建设,致使大家盲目前行,只能为教学而教学,没有真正的培养研究方向和研究团队建设。

(二)人才引进――领军人才匮乏

虽然引进一些硕士和博士,在入职后了解和掌握了本专业知识,但主要是完成一些正常的教学任务,在科研方面并没有能够撑起一个方向的突出人才,致使本专业教学及科研水平想要突进不易,这是导致本专业发展基本不前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团队建设――重视不够

专业内具有高水平科研和教学能力的教师较少,学术研究领域比较窄,梯队建设不完善,所以导致科研立项非常薄弱,影响专业教师业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鉴于上述情况,改革迫在眉睫。因此,我首先确定了分方向教学模式的思路:重点从专业分方向教学设置、教学计划制定、课程体系安排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紧紧依靠实践环节的支撑,强化专业“先进制造技术方向”的教学和课程建设,突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立足黑龙江垦区,依托大庆,服务龙江,面向全国的办学特色,以大农业机械化研究为平台,结合当前机械制造业发展需要及专业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思维,努力在先进制造技术方向为机械制造行业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2]。

二、分方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通过前期对制造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提出专业核心不变,侧重专业分方向教学、重点强化专业理论和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结合当前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及对人才的需求,将延续传统机械设计制造的理论基础,提倡引入前沿知识技术来完善本专业的核心建设,对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及加强专业课程建设[3]。

(一)明确专业定位

专业建设依托改造龙江老工业基地以及黑龙江垦区大农业、大农机发展构想,定位于当前机械设计及制造业的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方向,面向大农业、大农机应用领域,注重全面素质教育,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实现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个人能力的协调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应用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现代设计制造工程技术及装备领域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同时兼顾学科建设及发展,进一步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为目标。

(二)厘清培养目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先进制造技术方向”旨在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先进制造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机械零部件设计、制造工艺研究、工装设备设计,尤其是数控设备的操控、编程、故障诊断维修及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并能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相关领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研发及营销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拓宽就业方向

经过四年的学习与培养,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以及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主要包括理论力学、机械原理及零件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数控原理与系统、测试与控制技术、机床数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工业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还应具有本专业必备的制图、数控编程、操作、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基本技能。此外,毕业生应该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创新意识及组织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毕业后,可在航空航天、机床、汽车制造等诸多领域中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机电液一体化设计、设备维护与管理、科技开发与应用研究、运用管理与经营销售等工作。

(四)修订培养方案

教学计划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及特色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总体设计, 以此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过程中, 转变了教育思想和观念, 注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 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重点突出“两段式”培养模式,即将整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基础平台段”和“专业方向段”。“基础平台段”主要解决“厚基础、宽口径”的问题;“专业方向段”则针对的是“重素质”问题。力争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性强、创新能力强、整体素质高, 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现代设计制造工程技术及装备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4]。

(五)重构课程体系

根据教学计划中重点突出的“两段式”培养模式,即“基础平台段”主要解决“厚基础、宽口径”的问题,教学所占的学期为前4或5学期;“专业方向段”针对的则是“重素质”问题,教学所占的学期为其他学期,经过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建立了合理的课程体系。“基础平台段”中包括通识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和基础课平台,占总学分的42.5%。“专业方向段”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平台、专业课模块(必修课和选修课)和实践教学模块等几部分,占总学分的57.5%。

“基础平台段”中的通识课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政治修养、思想品德修养、人文素质和法制观念, 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事业心和责任感等,占总学分的28.4%;基础课平台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及大学物理实验,占总学分的14.1%。

“专业方向段”中专业基础课平台包括“画法几何”、“机械工程材料”、“电工电子学”、“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互换性c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动”等课程,占总学分的21.9%。专业课模块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模块,其中必修课包括“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单片机与接口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床数控技术”等课程,占总学分的9.7%;选修课包括“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数控原理与系统”、“数控加工技术实践及仿真”、“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伺服系统”、“机床电器控制”、“先进制造技术”、“机械 CAD/CAM”和“工业企业管理”等课程,占总学分的5.3%。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及军事理论、金工实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训、工艺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周数43周,学分为33分,占总学分的20.6%。

三、实施成效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从2009年开始尝试分方向教学,经过6年多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改革初步取得成效,学生的综合成绩都较以往有较大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但是,在改革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改革思路不够大胆,局限于现有教学的“小打小闹”;师资力量有待提高;部分课程需要进一步优化,还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实践环节需要继续加强;教学组织管理有些混乱;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需要提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限制了分方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亟须解决[5]。

综上所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行分方向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说明了教学改革的进行绝不是一项短期可以完成的任务,而是教学战线上的一项长期任务,任重而道远,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坚持不懈地开展分方向教学模式,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学科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素质,拓宽学生就业方向,培养出机械制造行业优秀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董晓威,金中波,刘天祥.机床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 研究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4).

[2]蒋强,米林,冯文杰等.地方高等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自动化专业建设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8).

[3]金中波,董晓威,李庆达等.农业院校机械设计专业专业 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8).

期末学业计划范文5

关键词:会计 校企联合 教学模式

一、引言

进人信息时代后,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变,信息成为了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会计也因此从过去的“独立核算”融入到当今的“信息化”之中。环境的变化使会计学科发展到一个新的平台,然而,我们的会计教育还停留在过去的会计“核算”平台上。笔者以为,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滞后,是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够较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主要原因。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模式,呼唤着会计改革的同时,也呼唤着会计教育的改革。本文基于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研究信息化环境下高校会计教育的新模式。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中国企业步入了以应用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ERP(企业资源计划)是当今世界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进步的代表。对企业来讲,应用ERP的价值就在于通过系统的计划和控制等功能,结合企业的流程优化,有效地配制各项资源,以加快对市场的响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的运作平台也由过去的自然环境变成了当今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平台,会计数据处理的技术基础也由过去的手工劳动变成了如今ERP环境下的计算机的实时处理。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统计,企业招聘大学生看重的条件里,70.18%是综合能力,42.94%是潜力,30.42%是品德,专业成绩只占10.54%。一份来自某省咨询机构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每年平均招聘到的员工只是所有招聘需求的71.17%,招聘不到员工的原因主要是核心技能的不匹配。面对市场竞争,企业经历了产品竞争与技术竞争,发展到今天,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其实就是人的能力的竞争,也就是说,在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能力的竞争,这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来讲也就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强调专业技术水平发展到今天不仅要求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求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并进一步要求有较高的企业运作的能力,象科恩所说的那样,成为企业的“能动性”资产。因此,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不再是单纯的会计,还需要他们具有运作企业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ERP的知识。

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相关课程设置 目前会计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课程来完成相应的教学,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各课程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像《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还存在内容交叉的现象。至于实践课,课时一般较少,还常常流于形式。随着电算化的普及,虽然增加了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但也是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独立的课程“设置”进去的。基本上是在原来的教学上增加了计算机应用相关课程,如计算机基础、数据库、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等,实质上就是在传统的会计教育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操作基础,因此,在这样一种模式下,会计电算化课程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其实验教学时数也一般偏少,教学中也只涉及会计软件的模拟实验,缺少相应的计算机处理的会计、审计等课程的大型、综合性实验。这样一种模式将手工会计与计算机会计隔离开来向学生传授知识,也使得学生很难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无法站在企业全面现代化管理的高度来掌握和运用知识,从而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需要,更无法把握企业全面的现代化管理,笔者认为,这是目前高校培养出的会计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虽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普及,网络通讯的信息技术也已深入到人们工作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高校会计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教学实践过程都仍然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这与信息化时代的社会极不相符。如会计教学方法仍然是以板书为主,即采用教师写,学生记或者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进行会计教学,虽然有的用上了多媒体,但多是简化的板书,甚至有的还不如板书的效果,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与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也与当前会计工作的发展极不相适应。目前,各高校的教学内容在组织上同样是以会计法规、会计理论的讲授为主,以实务操作为辅,结合案例讲解较少,有的集中进行会计理论的讲解,然后再集中进行课时不多的会计实践教学,人为地割裂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另外,对于新增实践课较强的会计电算化来讲,各高校主要是在帮助学生掌握电算化账务处理技术,让学生能够完成账套的新建、系统启用、初始设置及凭证的录入、填制、审核至记账、结账、生成报表等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于软件操作中的案例基本上是模拟资料。有的院校为了加深与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的水平,会让学生把手工实习的会计资料用计算机运行一遍。至于软件的选取,大多数院校采用的软件主要是用友、金蝶等商品化软件的财务模块。目前,用友软件、金蝶软件已由会计核算软件发展成为ERP软件系统,财务作为其核心的模块也已融入到企业的全面现代化管理系统中。软件不断更新换代,体系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强,而我们的教学还在以独立的方式讲解“独立”的会计核算模块,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也没有站在企业实际运作的高度,致使会计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或社会需求越来越严重。

(三)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人才培养强调专业理论与专业技术,是“工具”式的培养。在这样一种教育模式下,传授的知识对学生而言只是一种外在的、僵硬的和现成的东西,培养的学生可能获有学位,具有像机械似的效率,但不一定具有智慧。智慧是对于根本事物、现在存在的事物的了解和运作的能力,并非只是一些常识或知识,也并非只来自书本。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往往把考试和学位当作衡量智慧的标准,却培养了一种躲避人生重大问题的心智,这种教育模式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结果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高分只属侥幸,低能却是必然。另外,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强调课堂讲授,虽然现在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手段引入课堂与学校,但还是没有跳出旧有的教学模式,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只适合被安排做具体的事,缺乏企业全局的整体运作观,综合能力比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学了高深的知识却不知怎么去运用,十分的可悲,传统的这种教育方式已经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出现了严重的脱节。

三、会计专业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架构设计

(一)教学理念 教育的功用在于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时代的变迁要求学生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智慧,因此,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让学生学会知识背后的知识,培养学生将知识变成智慧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笔者以为,要更

新教育理念,以“系统论”为指导,站在会计学科,仍至经济学科的学科高度,以唤醒和培养学生的这样一种“能力”为基点,并围绕“能力”展开的教学工作,并将一种“系统论”、“整体观”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教学组织框架 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否成功,关键要看推动这一事物的教学组织结构。因此,建立一个新的教学组织结构是推动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新的教学模式的前提与保证。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此,笔者建议构建新的教学组织结构如下:以ERP导向,建立直属校级或教务处领导的经济类实验中心,有关经济类各院系的教学院长或系主任担任中心副主任,并聘请合作企业的有关人员作中心的业务顾问;会计(手工与电算化)或其它专业方向实验室从属实验中心,由实验中心进行跨专业地构建现代企业模拟平台,并由实验中心与院系共同领导,权责分工明确;建立专门的测评小组,由校企有关人员共同组成,定期或不定期地测评教学效果,分析人才培养情况,拟定相应的最佳培养方案。建立这种教学组织架构的目的是:彻底更改旧有的教学模式,以系统论的整体观念建立教学组织架构,并使教学组织架构与教学理念及教学目的在思想观念上保持一致;由有关经济类各院系的教学院长或系主任担任中心副主任,更能在教学中有效地调用各院系的教师资源,为中心的教学工作服务;聘请合作企业的有关人员作中心的业务顾问,可以时时把握企业的发展动态以及把握学校人才培养情况,以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人才培养不脱离社会的需求。

(三)课程设计 在当今信息化环境下,应以现代企业运作平台为基础,以系统论为指导,重新进行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上,除了开设会计与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课程外,更需要开设适应现代企业所需的课程,具体来讲如下:首先,在新生进校时通过ERP手工沙盘向学生进行ERP总体介绍。会计是企业价值活动的反映,而现代企业的运作是以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为技术支撑,建立在ERP的平台上,因此,需要对学生介绍ERP,介绍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与运作平台。其最大的特点主要是构建了一个仿真企业环境,模拟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分组进行的,每组5个至7个角色:总经理、财务总监、销售总监、生产总监等职位。每组各自经营一个公司,在相同的财务状况下进行运营。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模拟的企业运作。在同行竞争、产品老化等情况下,保持企业持续盈利并不断成长是每个成员要面临的挑战。6年至10年后,所有者权益最高者获胜。ERP沙盘模拟对抗实验能将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直观地体现出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课程设计中应考虑:在新生进校时通过ERP手工沙盘向学生进行ERP总体介绍,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了解企业,并了解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生动、有趣的视觉感受“游戏”,让学生首先建立专业学科的总体认识,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提高自己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分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的重大意义,以利于他们日后的自我培养与综合业务素质的提高。其次,以ERP为起点展开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ERP企业经营模拟沙盘训练具有令人兴奋的学习驱动作用,教师可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所要传递的知识与沙盘训练的实践经验串起来,并以一种更为有效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模拟训练具有令人兴奋的驱动力,它真实地反映了“决策是如何影响结果的”,也体现了经济管理类的全课程,由此引出专业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各专业学生都以此为基点,以自己所学专业方向为侧重点,展开专业课程学习,并根据自己情况有目的地选择专业选修课程,打破单一的专业学习,为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此时,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学生都会清楚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将来有何用。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有努力的方向,就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从现在的被动学习中走出来,变为主动的学习,以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再次,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学习,掌握ERP平台操作的基本知识:《会计电算化》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讲授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以逻辑的有意义的陈述将会计电算化的课程目标及其基本原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建立班IP平台上会计信息化处理的整体框架,并使它整个地印刻在学生的头脑中,培养他们系统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则是站在ERP的角度介绍其财务模块以及相关模块的操作使用,以及与ERP其它模块之间的关系。最后,在以现代企业运作平台为基础的专业培养条件下,学生学完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就可以进行综合实训:综合实训是培养和检查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的训练。综合实训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即专业知识实训与企业运作中信息化的实训。第一部分分为三个内容:小型企业基于在线的会计处理及财务管理;中型制造业的基于ERP的会计处理及财务管理;集团式企业的大型ERP系统会计处理与财务管理。第二部分是对起初ERP企业经营手工沙盘的综合提升,它是基于ERP企业经营电子沙盘,将会计专业知识放在企业动态经营的过程中,这是一场商业实战,学生通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再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六年”的辛苦经营能够再次把每个学生学习的成果与能力充分地展示出来,让每个团队的经营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里可以看到激烈的市场竞争、部门间的密切协作、新掌握的经营理念与方法的迅速应用,团队的高度团结等。

四、会计专业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教学方式

(一)课堂教学的联合 会计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等常规教学内容由学校与软件公司联合编写教材,制定相应的讲义和教学大纲,并由教学经验丰富的在校教师主讲,而综合实训则由在校教师与软件公司或企业人员联合授课,在校教师则是负责讲授专业基础知识、常规内容与业务操作过程,企业人员则是负责讲授实际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特殊情况的处理,让学生从中吸取各自的长处融其一身。在综合实训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定位意向有侧重点地加强实训,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外教学的联合 在信息化与网络化的时代,学生学习的方式不再是单一的,除了课堂学习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在这样一个时代也不再有某一门课程只是某校某师所独有的,但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教师的授课内容是有差异的,我们可以对教师的授课时时生成,分类选取好的内容与课堂放到校园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取适合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企业里选取企业培训中好的授课内容放到校园网上,供学生时时学习,与企业同步学习。另外,在校园网上我们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与财务相关的各种类型企业的在线练习,满足学生理论知识与实用技能同步发展的需求。

(三)定向培养的联合 学校与企业进行定向培养的联合,通过双向选择,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自身的能力等综合情况,把学生派到相应的企业中去学习,进行岗前特训,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管理平台和经营环境下实践,进行职业能力的集训,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职业技能与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开辟就业的渠道。经过学习。实训再到企业实践等多次反反复复螺璇上升的综合训练,学生已具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已具备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企业彼此之间都有一定的相互了解,此时,学校可以向相关企业推荐合格的毕业生,而企业也在实践中了解了相关的学生,可以根据企业自己的需要,择优录用,这一校企联合可以为学校、企业搭起学生与社会就业的平台。

参考文献:

期末学业计划范文6

摘 要 近年来,企业集团的国际化、联盟化,竞争与合作的趋势仍在继续。这一国际化的趋势要求企业集团要高度重视企业集团的管理和公司治理问题,以真正提高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集权式、分权式和相融性财务管理模式是现存的三种主要的财务管理模式,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范围。而科学动态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以上三种模式的弊端,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财务管理 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集团的国际化、联盟化,竞争与合作的趋势仍在继续。这一国际化的趋势要求企业集团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发展,尤其是要提高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效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一、现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是以多个具有独立法人的企业通过资本纽带形成的经济联合体,它以一个或多个大型企业为核心,各成员企业有共同的发展经营的战略和目标,他们在核心企业的领导和支配下,为了共同利益而相互团结协作。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是指在企业集团这个特定的主体下,为保证实现企业集团组建的整体目标,而进行的资产购置、融资和管理等活动。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下,对企业财务关系和财务管理活动各种要素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综合的描述,财务管理模式能反映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和结构框架。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指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对财务决策权、财务控制权、财务监督权如何分配的制度和样式。企业集团有其特殊性,它是由母公司和众多的子公司组成的,因此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有其特殊性。一般而言,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有三种模式:

(一)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中,财务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几乎所有的财务决策权和经营权都由母公司掌管,母公司对各成员企业实行集中管理和直接领导,统一融资、投资,统一核算。母公司制定财务战略、融资、投资、分配利润等等。各子公司的业务只是母公司业务的扩大,没有财务决策权,更不能决定重大财务事项。

1.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势

企业集团要在外部竞争中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必须根据战略要求对其资源合理配置,强调总部配置资源的权威性。实行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是多数企业集团的必然选择。优势表现:第一,母公司的控制力、协调性较好,能够实现企业集团共同的财务目标。第二,融资渠道广泛。集团可凭借其资产和信誊优势,采取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为子公司融资提供担保等多种形式,广泛筹集资金。第三,统一纳税有利于减轻税负,增加企业经营利润。由集团总部集中核算,合并缴纳所得税,将盈亏不均的各子公司盈亏相抵后,总纳税额要比子公司独立纳税额小得多。

2.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缺陷

因为集权是一种行政性的集权,有很多无法避免的缺陷:(1)权利过于集中容易挫伤成员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不利于成员企业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2)财务决策权过于集中于集团公司,一旦决策失误将对公司造成巨大损失。(3)政企不分,无法将所有权与经营权从真正意义上分开,财权与行政事务权混淆,严重损害了集团公司的利益。

(二)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中,母公司只起控股的作用,它不干涉子公司的财务活动,只对子公司财务管理的结果进行考核评价。各成员企业独立地享有财务决策权。

1.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势

“分权式”财务管理是和“集权式”财务管理相对应而出现的一种模式,是为弥补集权式的失效而产生的。优势表现在:(1)能快速地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子公司灵活性强,一旦某一项目出现决策失误,不会影响整个集团的利益;(2)分散了母公司融资风险。各子公司自行筹措资金、自行承担融资成本,具有返还信贷的能力;(3)子公司灵活应变能力很强,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随机应变进行决策,抓住机会,创造收益。

2.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缺陷

其主要表现为:(1)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目标的不协调。各子公司在自我管理过程中,追求各自的财务目标,不顾及其他成员企业的利益。(2)过度分权,增加了企业集团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矛盾和不协调性,导致内部资源配置的浪费,造成企业集团整体实力下降。

(三)集权与分权结合型财务管理模式

结合型财务管理模式是借鉴集权型和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的一种财务管理体制,是指企业集团按产品、服务、客户或地区划分为事业部门,企业集团总部授予部门财务决策自,使各个事业部门能够像独立的企业法人那样随时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而调整财务策略,自主经营。

1.结合型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势

(1)有利于母公司发挥财务调控功能,完成集团财务目标;(2)有利于统一调剂集团资金,降低资金成本及企业集团整体风险;(3)有利于发挥母公司统一协调的总体功能的基础上,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减少母公司一旦决策失误造成的影响,使决策更加理性化。

2.结合型财务管理模式的缺陷

主要表现为:(1)名义上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实质上还是单纯的集权式财务管理,不利于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或者纯粹的分权式管理,阻碍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2)权利和责任划分不明显,造成无人负责、财务管理混乱的后果。

二、济南高新区国有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应用现状

目前,我们高新区监管的国有集团企业有两家。两家采取了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这些年的经营运转,我们看到两种不同的应用效果。

分权型管理模式。1998年成立金桥集团有限公司,下设供水、热电、房地产、物业4个子公司,集团财务管理采取分权型管理模式。由于有的子公司早于集团公司成立,形成了固有的经营管理模式,而且各子公司分属不同的行业,追求各自的财务目标和经营管理目标,独立进行财务核算。集团公司仅是通过年终的业绩考核实现对子公司的管理。对子公司的对外投资、融资等无法有效监管。事实证明这种分权式管理在集团企业发展方面存在很大的弊端。

集权型管理模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进入正式运行。下设8个子公司,涉及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开发、供水、会展等行业。一开始集团公司就明确了发展方向,建立财务管理目标。集团公司实行“五垂直管理”即:人事垂直管理、财务垂直管理、采购垂直管理、审计垂直管理、投资决策垂直管理。确保集团直接管理。在财务管控力度上,突出强化了“六统一分”管理措施,即“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财务制度、统一资金结算、统一预算控制、统一税收筹划、统一信息处理、分账套会计核算”,建立起了一套规范的财务管理模式。对重点下属企业委派了财务负责人,建立了规范的考评机制,对下属企业进行了资金集中管理,统一实施新会计准则、统一会计电算化,实施了全面预算,统一进行税收筹划,并按季度对整体工作进展进行了全方位检查,促进了集团整体战略的实施。建立了典型的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从目前的运作状况看,比较适合当前集团发展的现状。当然存在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母公司的决策直接影响了整个集团的经营。如何扬长避短,选择最佳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我们下一步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

三、如何建立科学动态化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确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因素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关键在于财务决策权的集中与分散。需根据集团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而定。企业集团确立财务管理模式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发展战略。为了贯彻实施集团的战略目标,集团公司通常要对那些与集团核心能力、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实施高度的统一管理与控制;对于那些与核心能力、核心业务关系一般甚至没有影响的成员企业,往往实行分权管理。

2.集团规模。管理者受其时间与精力等的限制,在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就有必要实行分层次的授权管理。在企业集团规模不大、经营范围较小、业务比较单一、子公司数量不多,从而集团内部关系较为简单时,财权就可以相对集中。

3.组织状况。企业的高效率运行,首先要求设计的组织结构合理。与构建组织状况有关的主要有企业集团的规模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集团内产品产业的关联程度。

4.竞争环境。市场竞争的加剧,子公司对当地市场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反应已成为企业集团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这要求子公司拥有更多的经营自,包括更多的财务管理决策权。

(二)动态集分权结合财务管理模式

合理而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集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并没有一个固定模式。集团公司的财权配置方式是动态的,而不是僵化不变的。随着母公司、子公司的发展,以及各种环境的改变,应及时调整财权配置政策与方式,使之保持最佳状态,发挥其最大效能。

1.财务管理权限在集团内部不同成员企业的动态配置

企业集团的构成包括了核心层、控股层、参股层以及协作层等不同疏密关系程度的企业。而这些成员企业无论是产品构成、人员素质、地理位置、行业分布以及在集团中的重要性,还是面临的市场环境都不尽相同。对于不同的成员企业,集团公司可以采用不同的财权分配政策。即使同是全资子公司,也可能由于其具体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财权配置。

2.财务管理权限在集团不同发展阶段的动态配置

企业集团不仅要从自身发展的不同层次调整,还要从企业集团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调整母子公司间的财权配置。如集团规模不大,管理的跨度不是很长,集团公司可以采用集权式管理;在企业集团发展成熟,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涉及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所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这时企业集团要根据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情况,合理地划分财务管理权限。

世界经济状况正在不断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管理模式正在出现,只有细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财务内部控制监管作用,有效地执行约束、绩效考核机制,才能让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文欣.集分结合财务管理模式下的财务监督机制探析.财会通讯.2004(10).

[2]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白岚,董利君.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探索.北方经贸.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