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方法

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方法范文1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中国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9-0142-02

供应链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前沿内容,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从原材料的供应商直至最终消费者的整体观念,掌握跨组织的基于供应链的计划、生产、物流、信息管理方法;启发学生从更广泛的范围去思考企业的管理创新问题。本文针对本课程特点,对课程的教与学的方法进行改进,以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进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1 明确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内容范围广'涵盖了管理学、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物流管理及运筹学等多种学科。这种综合性知识抽象难懂,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课本上的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根据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加深知识的理解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渠道,也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要上好供应链管理这门课,需要融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老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1 游戏教学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供应链管理的运作和常见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做游戏,它对全面发展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等有积极的作用。游戏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的喜爱,可有效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教师可以加入学生当中一起做游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缩小与学生的距离,这样便于更好的教学。游戏的组织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适当地选择,如啤酒游戏的组织可以在教室进行,借助棋子等道具来完成,也可以在实训室借助专门的游戏软件完成。

2.2 案例教学法

当讲授供应链及其供应链管理理念的时候,最好采用实际的企业案例进行演示说明,生动形象的案例中融合了多个概念和知识点,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抽象的概念,并使学生形成和保持对供应链管理的强烈求知欲。除了企业案例学习之外,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录像的形式接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成功人士,如每年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选的“中国物流年度人物”。学生通过观看相关影像资料,激发了更大的学习热情,同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3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让学生构建自己物流公司的供应链,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需要了解供应链的构成,还要根据自己公司的运营特点选择必要的上下游合作伙伴,确定供应链运作机制,包括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机制、协调机制等。学生在构建自己公司的供应链的任务中,感受到了供应链管理的真正含义、分析和构建的方法、工具的运用等,展示了自己掌握的知识,培养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锻炼了协作和创新精神。

2.4 现场或模拟教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在供应链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即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或考察,或在企业里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供应链管理技术。也可采取模拟实验的方法,如模拟供应链中各环节协作过程,通过模拟更好地掌握供应链管理中协作的重要性、信任的必要性、长鞭效应产生的原因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供应链现状进行调研,发现供应链在发展中的问题,初步学会利用所学的供应链设计、供应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及流程重组等理论知识对其进行诊断,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意见。

2.5 讨论教学法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动脑的去学习,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运用问答和讨论的方法。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结合当前供应链的前沿动态,提出几个讨论专题,例如:供应链的协调管理、供应链的绩效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分组和选题,查阅相关的文献,搜集相关资料,并将主要内容制成PowerPoint进行交流,开展讨论。一来可以让学生系统地查阅,掌握文献查阅方法;二来通过学生的自己组织,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软件应用能力、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提高知识的掌握

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除了传统的接受学习外,教师应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学习,使他们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景。

3.1 自主学习

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自己设计评价指标。供应链管理教学中的很多环节都需要学生自主学习予以配合,例如在啤酒游戏中可以让学生对比各小组的操作结果并自我评定,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并用自身的体会和经验去改善优化游戏的操作过程,使其更贴近供应链的运作原理。

3.2 合作学习

供应链管理课程中更应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因为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同企业间的竞争转化为供应链的竞争一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供应链管理原理,并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交往与合作的过程,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使师生在多维互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在和谐中进取的境界。

3.3 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满足社会的终身学习的发展要求。尤其像供应链管理这样动态性很强的课程,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取,才能跟踪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切实把握供应链优化技巧,才能及时解决企业供应链运作中出现的问题。

4 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供应链管理的第一节课,最好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内容,例如结合知名供应链案例,来突出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管理和个人素养方面的重要性,使学生对供应链管理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和学生探讨学习方法,把自己的体会和一些窍门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下一步怎么学,怎么做,怎么配合老师的工作,达到以实用来吸引人,以真挚来感染人的效果。

4.2 组织好教学过程,提高学生注意力

提高注意力是顺利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供应链管理课程理论性相对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尽量用实例来解释概念,用案例来演绎方法和原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搞好组织教学,使每个环节要环环相扣,不能松懈,处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有偶发事件时,尤其在游戏或项目实施中,教师必须冷静沉着,因势利导,妥善处理。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刺激方法,例如课件上的动画等,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

4.3 正确引导竞争和合作,激发学习热情

供应链管理强调在合作中取得竞争优势,竞争之中有合作、合作之中有竞争,这是对传统的竞争理念和模式的超越,是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学习也是一样,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你死我活的竞争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和合作的理念,强化合作学习,既竞争又合作,就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把自身优势与其他合作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把双方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既提高自己也提高别人的竞争力,实现双赢或多赢,掀起一个竞争又合作的学习热潮。

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方法范文2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文献计量学;普赖斯理论;布拉德福定律;关键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必须依靠与上下游企业的联盟与协作,形成一条利益相连、信息共享、关系紧密的行业供应链以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1]。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了关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并逐渐成为学术界、企业界研究的热点。从文献上看,当前对供应链管理研究几乎遍及各个学科和专业,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研究热潮,随着其研究的不断深化,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趋势。尽管已有一些对供应链管理研究进行综述的文章,但理论分析的多,计量分析的少。因此本文利用文献计量法,对1997-2012年我国供应链管理的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揭示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特点,为研究者全面了解及进一步研究供应链管理提供参考。

1数据获取方法

本文的统计数据来源于《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更新及时,学科全面,论文质量高[2]。

由于国内最早关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成果是1997年[3],因此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上1997-2012年所刊载的文章为样本,运用CNKI的高级检索,采取“篇名”中包含“供应链管理”的检索策略,在“期刊”界面,通过精确检索,过滤筛选出5 080篇期刊论文。本文之所以选用“篇名”进行检索,是因为如以“供应链管理”为主题进行检索,获取的数据中将会掺杂一些报告、消息、会议通知和无作者的文献,数据不具有可靠性和代表性。

2统计分析

21文献量分析

文献量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学科的研究发展速度和研究水平规模[4]。从图1看,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7-2002年,在1997-2002年期间,论文较少,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国外供应链管理研究成果吸收和引进,其中供应链概念和理论方面的内容探讨较多。这一时期的成果为国内供应链管理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是2003-2007年。这个阶段是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一个快速增长期,文献数量出现了一个快速上升的趋势,在2007年达到的一个高峰。这种研究状态的变化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是相适应的。这也表明,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企业及学者的重视。

第三阶段是2008-2012年。该阶段国内供应链管理研究进入了一个稳定期。每年的发文量不断增加,而且呈现出微弱递减的趋势。这其实反映出我国的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相关研究将更加深入。

本文只对第一作者信息进行筛选并分析,以期确定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所谓核心作者就是那些发表的论文量多且影响较大的作者[5]。

23作者机构及地区分析

表2为第一作者所在机构及地区分布,由于篇幅关系,本文只对发文在7篇以上的论文进行统计(见表2)。从发文单位看可大致细分为4类:一是来自高等院校的作者,如南京大学的朱庆华,从事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分析与评价、信息政策法规方面的研究工作。二是来自企业的作者,如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投资部副总经理王佐,长期专注于企业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在学术理论与实践上的发展。三是来自研究机构的作者。如合成纤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的周林洋。他们为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提供多种角度,使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更加多元化。这些研究者基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背景,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从表3还可以发现,来自高等院校的作者较多,高校师生是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重要力量。

从机构所在的地区看,一线地区的供应链管理研究成果相对要比其他地区多,尤以广东省、江苏省、湖北省和北京市居多,其他省份较少,分布不均衡。

24核心期刊分析

英国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从文献统计入手,对文献分布数据进行系统归纳和分析后,提出布拉德福定律[8]。即如果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学科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少,以递减顺序排列,可以看出直接为学科服务的期刊,形成了一个核心区以及另外几个区。

由于篇幅关系,本文只列举刊载量20篇及以上的期刊,刊载论文数为1 796篇,占论文总篇数的3540%。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刊载论文综述约占33%的期刊是该学科的核心期刊,所列的33种期刊所刊载的论文超过论文总数1/3[9],即33种期刊处于核心区(第一区),是从事供应链管理研究的重要信息源。

从表3中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的论文大部分集中在物流管理类期刊上,载文量占期刊论文总数的1123%,另外经济类期刊也较多,核心期刊有8种,载文量占期刊论文总数的1071%。其他的还有工业工程类期刊、科技资讯类等。说明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涉及面广,学科综合性较强。

25论文被引频次分析

期刊论文的被引频次是该论文正式发表后某时期被其他发表文献引用的累积次数,是衡量期刊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由表4可见,被引频次最多的是《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有689次,一方面因为其发文较早,2000年发表,我国供应链管理领域刚刚兴起,其为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是文章深刻剖析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过程,分析了为辅助供应链管理的模型。其他被引频次较高的论文中,绝大多数论述供应链的绿色管理、协调优化、风险应急、供应商与第三方物流的选择。也有研究者探索供应链管理的应用研究如农业领域和建筑领域的应用。说明目前学界研究理论与应用并用,推动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不断向前发展。

26论文关键词分析

261供应链伙伴的选择

“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在1997-2002年和2003-2007年这两个阶段一直是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关注的高频词,选择供应链成员是组建供应链的首要任务,因此供应链伙伴的选择是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而在2008-2012年更侧重于供应商选择的研究,说明供应链管理研究更为细化。

262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问题

与供应链管理密切相关的“物流”、“物流管理”和“第三方物流”在3个阶段均是高频关键词,说明从物流管理角度进一步研究供应链是一个核心议题。从收集的文献看,这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敏捷供应链”、“集成供应链管理”和“虚拟供应链”。

263供应链电子化

“电子商务”在1997-2002年出现频次仅次于“供应商”,在2008-2012年有所下降,说明“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入成熟阶段。信息技术是实现供应链企业间信息共享的关键技术,1997-2002年主要针对“信息技术”、“信息流”、“信息系统”方面研究,到2003-2007年我国信息技术得到更大发展后,学者的研究侧重于“信息技术”与“信息共享”方面。2008-2012年“信息共享”出现频次超过“信息技术”,说明供应链信息共享将是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

264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是1996年提出的,绿色供应链旨在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使整个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少,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11]。表5显示,“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刚刚提出,2003-2007年分别出现76和51次,而2008-2012年“绿色供应链管理”出现频次位居第二,说明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供应链管理研究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3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特点

通过对供应链管理研究论文的文献量分布、核心作者、核心机构、核心期刊、高被引期刊论文及关键词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笔者将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特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研究成果数量上,自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1997年兴起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的论文量由快速上升变为微微递减,2012年发文总量达到5 080篇,说明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在研究主体上,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员,如孙衍林、朱庆华、马士华、王佐、周林洋和宋华等,他们将对这个领域的研究起到引领作用。

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方法范文3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高校餐饮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Shallowly discusses the universities din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Wu Xinsheng

(Henan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Abstract: The content and its the significance manages which throughthe analysis universities dining supply chain, this article proposedthe establishment highly effective din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hould take several questions.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universities dining

高校餐饮改革作为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部分,既有尊重教育规律,为学生服务的教育属性,又有逐步实现企业化管理,尊重经济规律,讲求经济效益的产业属性。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进行,高校餐饮管理如何面临挑战,适时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路和方法,创新餐饮管理,建成符合高校后勤特点的新型管理运行机制成为重要命题。

当今世界各种技术和管理问题日益复杂化和多维化,这种变化促使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也发生了变化,逐渐从点的和线性空间的思考向面的和多维空间思考转化,管理思想也从纵向思维朝着横向思维方式转化,供应链管理作为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对搞好高校餐饮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的研究最早是从物流管理开始的,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最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用户手中所需要的费用与生产、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佳的库存投资额。因此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管理库存和运输。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2、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Supply)、生产计划(Schedule 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主要指制造过程)、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零部件和成品等)和信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有冲突)。

二、供应链管理在高校餐饮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高校餐饮管理是高校后勤工作的组成部分。餐饮管理供应链指从食品的采购、加工到最终销售的链状结构,包含采购管理、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制作管理、客户服务、会计核算、人力资源、餐饮营销等内容,它以服务师生为核心目标。其基本特征表现为:(1)从高校餐饮供应链的社会功能看,高校餐饮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种属性,高校餐饮供应链必须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求得一种平衡,餐饮供应链管理过程也就是二者最佳价值结合的追求过程。(2)从高校餐饮供应链的功能特点来看,作为服务行业,餐饮供应链的核心是为高校消费者提供优良的餐饮服务,因而围绕服务工作,提供高质量的饮食服务,包括内在质量和外在环境,以及卫生、环保等,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动态处于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位置。(3)从高校餐饮供应链流程管理来看,餐饮供应链管理由对供应链各节点的环节管理转向面向供应链流程的系统管理,即转向餐饮供应链的组织决策、配送管理、信息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及绩效评价管理等。

与传统管理方法的区别。餐饮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第一个管理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通过掌握比较简化的管理方法,把运营成本、物流成本控制在合理的低位水平上。在餐饮成本上通过让采购人员、餐厅管理人员全面理解生产成本函数表达的深刻涵义,掌握并运用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调控主副食在低成本价位上运行。第二个管理目标是优化定置管理。根据主副食生产加工的规模和产量的要求,把餐厅的空间布局、设施设备及用具放置、场地生产空间安排与劳动者的组织分布进行优化,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第三个管理目标是根据最佳人力输出,较高的加工效率,最节省的能源消耗,科学确定标准当量、标准器皿或盛量工具,实现计量方法标准化管理。第四个管理目标是对餐饮主副食加工生产的微观物流过程进行优化,从程序和顺序上解决最佳生产物流的效果问题。当然,在大学餐饮供应链管理中,如果没有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智能决策系统,也可以完成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意图和要求,只是在精确性和效率上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建立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应重视的问题

要成功地实施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要抛弃传统的管理思想,把后勤餐饮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信息、生产和现代管理技术,将餐饮经营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物料流、管理过程的信息流和决策过程的决策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对餐饮供应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

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必须从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为最终消费者服务,真正按链的特性改造企业业务流程,使各个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运作方式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因此,对高校传统餐饮管理模式的改造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餐饮供应链系统管理的设计。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快速反应能力已经成为制胜的重要砝码,管理同技术结合的餐饮供应链系统设计在餐饮管理中尤为重要。除了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日常的内部服务获取效益外,在整个餐饮现代化系统运用过程中,对餐饮各个点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汇集、传递和反馈,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信息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实现为企业增效的目的。餐饮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增效的关键点之一,可以利用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管理理念,对原料及供应商进行采购跟踪,并根据厨房及各部门领用的每个环节生产所需时间长短的报表,实现对库存量的实时监控,防范餐饮企业日常管理的漏洞。

通过对贯穿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的信息集成,产生餐饮管理的关键数据。所谓关键数据,是指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数据。为便于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获得各种信息,在系统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Internet等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信息集成,达到共享采购订单的电子接受与发送、多位置库存控制、批量和系列号跟踪、周期盘点等重要信息,加强对各个环节点的监控和管理。

2.适应餐饮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系统重构。现行企业的组织既然都是基于职能部门专业化的,基本上适应可制造性、质量、生产率、可服务性等方面的要求,但不一定能适应于供应链管理,因而必须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流程重构问题。为了使供应链上的不同企业、在不同地域的多个部门协同工作以取得整个系统最优的效果,必须根据供应链的特点优化运作流程,进行企业重构,确定出相应的供应链管理组织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应采取的结构形式。

3.研究适合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的质量标准和绩效评价系统。供应链管理不同于单个企业管理,因而其绩效评价和激励系统也应有所不同。新的组织与激励系统的设计必须与新的绩效评价系统相一致。在餐饮管理中,质量标准存在于采购、库存、加工卫生、就餐环境、制作标准等环节,最重要的是保障餐饮卫生安全。

绩效评价系统包括有两种含义,一个是对物流的绩效评价,一个是对人的绩效评价。物流的绩效评价是对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流程优化是再造的过程,不断降低成本控制。人的绩效评价就是结合餐饮供应链管理的特征,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质量效益评价,不断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储备。餐饮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参与服务生产全过程,为顾客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即使科技水平飞速发展,餐饮企业的服务也不可能完全由机器所替代。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顾客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顾客希望享受到富有人情味、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对餐饮企业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是餐饮服务的实施者,只有较高素质的满意员工,才能提供满意的服务。因此,现代餐饮企业必须创新管理理念,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储备。

高校餐饮工作经营头绪多,工作也比较繁琐,为此,要有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来解决目前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矛盾。餐饮供应链管理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和思路,在这里谈到的仅是对一些顶层设计的探讨和研究,更深层次的研究还待进一步开展。

作者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立君.餐饮企业人本管理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1:56-58.

[2]袁苹.餐饮经营管理刍议[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45-47.

[3]马平均.高校餐饮便捷式管理初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5,3:36-38.

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方法范文4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 石油行业 对策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行业通过改革与调整,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供应链。1998年国内石油行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结构调整,按照上下游、内外贸和产销一体化原则,分别按地域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化工两大集团公司和主要业务集中在上游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形成了国内的三个主要供应链体系。

在石油公司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优化与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供应链潜能的同时,却忽略了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恶化等。石油行业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首先,石油产品(包括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石油化工产品)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污染物,容易造成大气、地下水、海洋的污染;其次,油气勘探、开发、冶炼、运输过程中容易对野外环境、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再次,整个石油供应链中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供应链管理运作过程中,应该同时注重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客户要求石油企业提供更为安全和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与服务,员工要求工作对生命安全、健康与环境不造成损害,媒体与公众对企业绿色化经营越来越多地关注、期望与监督。因此,研究在石油行业中如何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来提高企业的形象、带来良好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竞争优势、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内涵及其最新发展

不同研究者提出了各自对绿色供应链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概念的认识。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正式提出了“绿色供应链”概念。Steve V. Walton(1998)等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将供应商加入到企业的环境战略中,其核心是将集成管理的思想应用到绿色供应链的领域中。M. H. Nagel(2000)认为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涉及到产品的使用、组成以及生产的全过程,并且强调在供应链范围内达成一种长期稳定的战略关系。Zsidisin和Siferd(2001)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环境友好地设计、采购、生产、分销、使用及再使用等而在供应链内采取的管理策略、行动及所形成合作管理等。汪应洛等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绿色供应链进行了系统的细分,将其分为:生产子系统、消费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及环境子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者、消费者、回收商等,其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提升环境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尽管其提出的时间比较短,但已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从研究现状来看,现有研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方法与手段主要依赖于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定性的研究较多而定量的研究较少;更多的研究者关注于某一产业如何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

2.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概念层与操作层两个层次,在上述文献中大多数研究者均提出了自己对绿色供应链或者环境意识采购、环境意识供应链等相似概念的理解,其所提出的概念更多强调的是将环境因素加入到供应链管理中,而绿色供应链与一般供应链在内涵与运作上的区别没有得到深入研究。

3.强调集成的思想来研究环境管理问题,集成管理成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支柱与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现有研究成果共识之一。

三、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结构模型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看,石油产业是指勘探、开发、储运、加工和销售石油。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具体来说,它包括石油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及石油化工业。石油开采业是指勘探开发石油资源的企业集合,统称为上游;石油加工业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与石油及天然气的储运、石油销售一起统称为下游。随着产业的融合,原先属于化学工业细分类之一的石油化工业也融入了石油产业,使得石油产业链向前延伸了一步。所以,石油企业就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为上游,以石油天然气的储运、炼制、化工、销售为下游的一条产业供应链,其大致可分为物资供应、油气勘探、油气开发、运输、炼化、成品油销售、客户等环节,如图2所示。

就供应链上各环节来看,石油行业供应链比一般的供应链关系更为复杂。石油行业供应链各企业间的关系既包括企业间的独立法人关系,也包括企业内隶属关系,还包括系统内的关联关系,但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运作还需要依靠核心企业来驱动。

从石油行业的管理体制来看,在整个石油行业供应链中,由于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在石油产品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石油行业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本文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图中实线部分表示物流和信息流的过程,虚线部分表示绿色供应链的回收全过程;油气勘探、开发、运输、炼化、销售及消费过程都会产生污染和浪费,是实现回收、再利用等逆向物流的动力;社会环境系统是指社会文化、法制、伦理道德等因素,以及提供的资源、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它规范、激励、约束和引导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使对环境破坏减少,促进社会、企业、环境相容。

四、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环境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制约着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我国石油企业引入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已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问题,结合我国石油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树立绿色观念,重视环保工作。石油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要求企业着眼于长远利益,以整条供应链为出发点,要求石油企业的高层领导首先应树立环境意识,把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同整个供应链的实施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还应通过学习和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员工的环保意识,让全体员工都真正感受到企业对环保的重视,从而自觉参与到其中来,使“绿色”慢慢变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政府为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提供法制规范和保障。政府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环境保护规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提高对污染源的惩罚标准和打击力度,而且通过法律法规来降低传统制造模式的报酬率,为绿色供应链运行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绿色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为绿色供应链构建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3.将BPR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机结合。BPR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其核心是从本质上重新思考、设计和改变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按职能部门进行运作和考核的机制,有效地建立跨越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变过去按职能部门划分进行“内部横向型任务管理”的机制,为“跨职能部门的纵向型任务流程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核心竞争力,降低由于环保不达标而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或延误的风险,减少石油企业的损失,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

4.石油企业应加强技术支撑。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得到空前提高,供应链思想的效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取得优势的基础是有先进的技术做支撑,石油企业一直都是信息化、网络化的先锋,现在更要将这种优势保持下去,继续重视IT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供应链范围内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整合,全面支持石油行业高速化、规模化的发展,赢得竞争优势。

5.要把环境责任纳入石油企业的战略管理中来。企业只有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树立社会形象,才能融入社会中。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这种社会责任就是环保责任。从长期看,环境压力的刺激使石油企业在环境投资改造中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技术(绿色)革新和管理创新,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另外,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使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减轻末端处置的负荷,使污染处置设施投资及其运行费用降低,通过对污染与废物实行源头削减从而避免了后续的环境风险与成本,提高了生产率。

五、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以石油勘探生产为核心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以及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与对策。但是由于认识和经验不足,以及技术落后等原因,石油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还没有深入展开,需要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模式、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模式、决策支持系统、激励机制的设计、绿色技术、绿色供应链的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来提高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的整体水平,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Handfield R B. Green supply chain: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furniture industry[C]. Proceedings, Annual Meeting of the Decision Science Institute USA, 1996(3): 1295~1297

[2]Walton V S, Hardfield R B, Melnyk S A. The green supply chain: integrating suppliers int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1998(4): 2~10

[3]M.H. Nagel. Environmental supply-chain management versus green procurement in the scope of a Business and Leadership Perspective[J].IEEE, 2000, 219~224

[4]Zsidisin GA, &Siferd SP. Environmental purchasing: a framework for theory development [J].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Supply Management, 2001(7):61~73

[5]汪应洛 王能民 孙林岩: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J].中国工程科学,2003,5(11):82~87

[6]孙 剑: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与实施[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7

[7]王能民 汪应洛 杨 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J].管理工程学报,2007(2):118~121

[8]李成标 吴先金:我国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初探[J].物流技术,2004(1):52~54

[9]张爱国 赵 涛 王茂林:我国农机企业应如何有效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J].中国农机化,2006(4):20~23

[10]王小丽:绿色供应链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1):16~18

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方法范文5

摘要: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被严重破坏。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忽略了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许多企业缺乏对绿色供应链的认识、技术欠缺、实施绿色供应链投入资本高等原因,阻碍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本文从供应链的利益分配出发,考虑供应链成员企业的绿色度评价高低,对Shapley值法的结果进行调整,以实现对企业绿色供应链战略实施的激励。

关键词 :供应链;绿色度;shapley 值法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自然资源需求也急剧增加,这导致了对资源的过渡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的破坏等问题,直接威胁到了人类的未来。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TO以后,绿色壁垒阻碍我国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国,极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传统的供应链研究都是基于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的研究,却忽略了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与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阻碍了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企业中引入并实施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战略是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经济与环境危机、提高中国企业形象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有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如惠普公司、通用电气等都成功引进了绿色供应链战略,并且成功把绿色意识渗入到企业文化渗透,进而影响生产销售的每个环节,影响每个员工的思想,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形成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局面。但多数企业仍然对绿色供应链缺乏正确的认识或者缺乏相应的技术导致绿色供应链无法实施。因此,需要在激励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战略方面建立更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激励机制来帮助企业摆脱困境。

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绿色供应链研究和分析阻碍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的主要障碍的基础上,借鉴绿色度的概念和绿色度评价方法,提出从利益分配角度制定激励机制,对绿色度评价高的供应链成员企业给予奖励,对绿色度评价低的成员企业施予惩罚,促使企业改善自身环境效益、提高自身绿色度。这一分配方案较好的解决了绿色供应链战略实施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企业实施供应链战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绿色供应链的发展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在20 世纪80 年代被提出以后,企业家们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致力于供应链的整体优化和协调,尽可能的开发和利用供应链的潜在性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忽略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美国科学基金资助下,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的研究,旨在综合考虑制造业供应链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并与1996 年较早的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美国克拉克大学的Sarkis指出绿色供应链包括如下主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物流和采购、物料管理、外部物流、包装和返回物流①;Berman 则是在供应链模型中注重考虑环境因素,提出了更广泛的供应链设计模式,并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对供应链管理,他提出了一些新的经营指标,包括资源回收率(material recovery rate)、核心回报率(corereturn rate)、废物比(waste ratio)、生态有效性(eco - efficiency) 等等② ;Handfield 和Nichols给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绿色供应链是包括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的同商品及信息的流动和转移相关的所有活动,物流和信息流都是贯穿与供应链的上下游③。但斌认为:绿色供应链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得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④。

李向东,阎洪等研究提出,通过供应链上战略伙伴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实行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以及利益共享。企业间可能做到在经济利益及环保效益的双赢。并对两家公司GMI(Giant MotorProduction Co. Ltd) 及SMP(Simon MagnetProduction Co. Ltd)的合作进行了分析,为建立一般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一种模式⑤。而汪应络、孙能民等则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从系统的观点与集成的思想出发解决制造业与环境之间冲突的有效方式、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建立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分析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认为共生原理、循环原理、替代转换原理与系统开放原理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应该遵循的基本原理⑥。朱庆华在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出中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企业意识与能力、财务绩效和成本、供应链影响与政府法规等。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政府法规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制约影响最大,企业内部的意识和能力是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⑦。

二、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的障碍

通过调研发现,影响我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认识

大多数企业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认识薄弱,他们还传统的认为实施环境管理就是增加成本、浪费钱财,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即使有些企业在实施过程中考虑了环境影响,也仅是迫于公众或法律压力,简单的采用末端治理方式,显然这不能够实现生产过程中的绿色化。他们仅仅考虑企业的短期利益,没有从战略高度去看待绿色供应链管理,没有认识到绿色技术创新会使资源的利用率更高效,不断能保护环境,还能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形象。

2.绿色供应链的技术欠缺

先进的生产工艺、污染处理等技术是企业成功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前提条件。绿色供应链要求企业自主创新、精益求精,在产品设计、采购、工艺、外包装、回收的各个环节都要绿色化,把“绿色”思想注入到企业文化,对生产技术全面“绿化”。对于我国许多技术薄弱的企业而言,即使有实施绿色供应链的想法,由于缺少先进技术的支撑,也变得有心无力。

3.市场规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

目前,我国的市场规制尚不健全,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较轻,且缺乏有效的监督。现有的排污费的收费标准远低于污染的综合治理费用,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能促使企业倾向于缴纳排污费而不是治理其污染。另一方面,我国缺少推动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激励机制,企业缺乏实施的动力。

三、基shapley 值法利益分配的激励机制

1. Shapley 值法

Shapley 值法在20 世纪中期ShapleyL S为了解决n个人合作对策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数学方法。当人们的利益活动为非对抗性时,合作的人数的增多不会引起经济效益的减少。这样,全体n个人的合作将带来最大效益,Shapley 值法是分配这个最大效益的一种方案,其定义如下:设集合I={1,2,…,n},如果对于I的任一子集(表示n个人集合中的任一组合)都对应着一个实值函数v(s),满足:

称[I,v]为n人合作对策, v称为对策的特征函数。

用xi表示I中i成员从合作的最大效益v(I)中应得到的一份收入。在合作I的基础下,合作对策的分配用x=(x1,x2,…,xn)表示。显然,该合作成功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φi(v)表示在合作I下第i成员所得的分配,则合作I下的各个伙伴所得利益分配的Shapley值为

其中Si是集合I中包含成员i的所有子集,|s| 是子集s 中的元素个数,W(|s|)是加权因子。v(s)为子集s的效益, v(s\i)是子集s中除去企业i后可取得的效益。

Shapley值法是解决n个人合作对策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马士华等研究讨论Shapley 值法后,根据供应链的运行特点把Shapley值法用来分配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合作收益。考虑到技术创新对提升供应链竞争力的重要性,进一步的对收益分配的结果进行再调整,对技术创新贡献大的企业进行激励,反之则惩罚⑧。

Shapley值法是根据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的实际贡献大小来进行分配的,而不是以初期投资额进行分配。投资额的大小并不能决定供应链联盟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大小,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是在研发、生产、营销等综合实力上。用Shapley值法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与合理、“多劳多得”,避免了平均分配、吃大锅饭的现象发生,比起仅按投资额比例进行分配的方法更有效率,更易于调动成员企业的积极性。

但Shapley值法进行利益分配的方法也存在着缺点,例如它忽略了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承担的风险。在激烈的市竞争中,收益是与风险并存的,而在供应链联盟中,每个成员企业所承受的风险也各不相同。对于承受风险较大的企业,我们应该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才显得更加合理。由于篇幅问题,本文对风险因素不作考虑。

2. Shapley 法值调整

近几年,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1)等的相继颁布,对绿色供应链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焦点,许多和“绿色”的工艺技术、管理方法等迅速发展。然后,到现在对于“绿色”还没有形成一个共同的概念。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确定“绿色”是一个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概念。徐团结等在介绍绿色供应链管理时提到了“绿色供应链的绿色度”这一概念。“绿色度”可以定义为绿色化的程度或与环境友好的程度,也可以理解为是可持续发展度,它表示社会、经济、生态三者和谐统一程度的量化或定性。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对环境、源等的负面影响越小,则“绿色度”越大,反之则越小⑨。

唐凡汪等通过实证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环境评价指标、资源评价指标、经济评价指标、运营评价指标、社会评价指标、技术评价指标六大子指标⑩,具体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由于各个供应链所在行业对环保的要求程度不同,在供应链契约中我们设定一个各企业可以接受的绿色激励指数k(0<k≤1),对环保要求高的行业激励指数较高,相反地,对环保要求不高的行业的激励指数较低。在Shapley 值中,是默认了各企业的绿色度都相同的,但显然事实并非如此。本文根据各企业的绿色度评价高低对Shapley 值利益分配进行调整的,对绿色度高的成员企业多分配一些利益,对绿色度低的成员企业少分配一些利益,使得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都有动力去提高自身的绿色水平。对于绿色度的评价,本文借鉴唐凡汪等人的研究成果对各企业的绿色度进行评价。

设企业i的绿色度为qi,那么该企业的绿色度在整个供应链所占比重为qi/ Σqi ,据此对各企业的收益调整为:

φi(v)&acute; =φi(v)+ k × Σφi (v)× (qi/Σqi -1/n )

故当qi/Σqi >1/n 时,企业i将因绿色度高而获得额外的奖励;当qi/Σqi <1/n时,企业i会由于绿色度低而受得处罚;当qi/Σqi =1/n 时,该企业既不会有奖励,也没有处罚。显然, 这是一个零和博弈,获得奖励的企业所获利益刚好等于受罚企业的被罚利益,且Σφi (v)&acute; =Σφi (v)=v(I)。

3.数值举例

在这里举个实例来说明上述修正算法的应用。

在Shapley值法模型中,I可看成包含n个企业的一条供应链,S为I中若干企业合作的子集,Si是I中包含企业i的所有子集,V(S)为子集产生的效益。V(S/i)是在子集s中除去企业i时将会产生的效益。

假设在一个由A、B、C组成的供应链中,各企业各自独立经营获利为10,A、B合作获利为30,A、C合作获利为20,B、C合作获利为15,三企业合作获利为50。根据Shapley 值的算法,我们可以算出不考虑绿色因素下各个企业的收益φA(v)、φB(v)、φC(v)。

在Shapley值法的分配方法中,v(S)表示有i 企业参加供应链合作所产生的获利,V(S/i)表示没有i企业参加供应链合作时所产生的获利,那么v(S)-V(S/i)表示i企业对供应链合作的贡献。加权因子w(|s|)取决于此供应链合作s的企业数。

供应链合作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合作方式,供应链上成员企业绿色度的增加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绿色度的提高,因此,可以通过对Shapley值法的分配结果进行调整,来实现对供应链中企业提升绿色度的激励。

接着,我们需要根据各企业的绿色度对利益再分配。设激励因子k=0.2,A、B、C的绿色度分别为1.2、1.1、0.9。根据公式φi(v)&acute;=φi(v)+k×Σ φi(v)×(qi/Σqi -1/n)

可以计算得:φA(v)&acute;=20.417,φB(v)&acute;=17.604,φC(v)&acute;=11.979。

通过以上计算得:φA(v)=20;φB(v)=17.5;φC(v)=12.5;φA(v)&acute;=20.417;φB(v)&acute;=17.604;φC(v)&acute;=11.979。我们对比数据后发现:A企业的利益再调整后多了0.417;B企业的利益再调整后多了0.104;C企业的利益再调整后少了0.521。这是因为A企业与B企业的绿色度高于平均水平,所以得到了奖励,而C企业的绿色度低于平均水平,所以受到了惩罚。这样的结果将促使这三个企业为提高绿色度做更多努力,以得到奖励或者避免受到惩罚。

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至今尚未成熟,但许多企业的实践已经证明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为企业同时带来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提升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绿色供应链管理对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企业观念、技术、机制等方面的原因,阻碍了绿色供应链管理顺利在企业中实施。

本文基于绿色供应链视角对Shapley值法运用于供应链利益分配的结果进行调整,以实现对企业绿色供应链战略实施的激励。这一分配方案较好的解决了绿色供应链战略实施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企业实施供应链战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引文注释

①Joseph Sarkis. Theory and Methodology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business prac?tice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8,107: 159 -174.

② Berman,B. M. Designing the green supplychain [J].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1999,12 (4): 332-342.

③Handfield R B. Green supply Chain: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Furniture Industry ProceedingsAnnual Meeting of the Decision Sciences Insti?tute.USA.1996(3):1295 -1297.

④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40-42+4.

⑤李向东,阎洪,叶润强. 建立绿色供应链中的协调关系[J].软科学,2001(04):66-69.

⑥汪应洛,王能民,孙林岩.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J].中国工程科学,2003(11):82-87.

⑦朱庆华.影响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02):83-87.

⑧马士华,王鹏.基于Shapley 值法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间收益分配机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04):43-45+49.

⑨徐团结,王硕,潘海青.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绿色度评价[J].巢湖学院学报,2006(02):61-65.

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方法范文6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竞争优势;战略合作伙伴;外包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01

引言

近年来,全球化经济和信息化技术得到飞速发展,这也就造成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环境受到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形势变得复杂难以预测其走向,客户的需求也随着信息量的增大变得逐渐多元化,每个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因为会不断有更好东西促使其不断淘汰,这业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让企业都面临一个问题,乃是要不断缩短交货周期,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使得供应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商不得不走向联手合作的道路,企业要想在这种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应当及时清晰的认识到市场变化的动向,整合内外资源,给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供应链的概念随之产生。

一、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产生和内容

随着企业外部竞争市场环境的改变,以前由卖方控制和主导的市场逐渐向买方开始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要尽可能的满足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再加上当前科技的发展,网络时代更是让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额更加紧密,供应链概念由此产生。有关供应链概念的具体定义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国内和国外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有不一样的看法。就目前国内而言,供应链管理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管理模式,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来分析,之所以实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是能够让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达成一致的观点和看法,形成一个总体的具有战略性质的联盟,来管理好客户和供应商之间复杂的关系,使得供应链的竞争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此,所谓的供应链指的就是在产品采购制造和销售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以及其他的相关部门,包括最终的客户所构成的整个网络系统。以上又可以分为两种实体,即企业的外部实体和内部实体。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当前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使处在供应链中的各种资源得到有效的集成化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从个体向企业间的联盟发展可以更好的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从而能够更好的为顾客服务,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质量。

二、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

1.供应链管理通过降低成本,获得足够的成本优势

据相关研究表明,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其中最有效的战略手段之一就是获得成本上的优势,即总成本的领先。那么为了获得这种总成本上的领先优势就要求企业做到通过自己的技术优势将价格降低到同等产品之下的水平,如果企业能够将这种优势维持全面的陈本领先地位,那么获得经济效益也将高于同等行业的水平。在这之中,供应链管理进一步对产业链的整合,消除了其中一系列重复的成本花费,有效降低了成本消耗的环节,使得总的成本得到降低,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可以使企业总成本下降10%,按时交货率提高15%,生产周期缩短25%- 35%,生产率增值10%以上,资产运营业绩提高15%- 20%。有诸多成功的企业如戴尔和一些海外的跨国公司通过供应链管理降低陈本,获得总利润的提高。

2.供应链管理通过业务外包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借助于其他外部的资源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情况,比如有些企业的内部资源不够充分,这个时候要想获得企业足够的竞争优势,就应当只保留自己的核心业务,事关自己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性业务,一些其他的业务可以借助于外部资源,达到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绩效的一种形式,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点就是在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也应当做自己的特色产业,针对某一特定领域,加大力度投入研究,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环境特点,建立好自己立足于市场的具有足够竞争力的品牌,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发展。

3.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建立持久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在全球化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已经面向全球化,如果是单纯的依靠企业的自身力量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中显得非常的微不足道,将可以互相合作帮助带来利益的企业之间的共同合作,实现双赢是发展的趋势。但是就我国目前发展的趋势而言,我国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水平还比较低,因此,我国企业必须从根本上彻底改变落后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增强供应链管理意识,利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供应链管理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将占据重要的一环,也是未来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应当从现在开始加大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和重视,更加完善自身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互相合作实现和创造经济效益,更好的去适应社会的发展,顺应时展的潮流,在供应链管理的环节中还应当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强化责任意识,促进经济的发展同环境相协调。

参考文献

[1]贾红.中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4,(10):91-94.

[2]李津.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佛斯伯(天津)公司采购管理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3.

[3]暴公力.营口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港航合作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4]徐涛.供应链管理中的预测与协调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