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调研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发展调研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发展调研方案

经济发展调研方案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四最、五制”要求,围绕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取消聚焦反对形式主义、官瞭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和宽松的创业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和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大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主要内容

以“落实投资自主、推进投资便利”为主题,以“三落实、三开展、三建立”为主要内容,集中开展百日整治活动,彻底解决工作效率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行政不作为、滥作为、慢作为等机关工作作风问题和擅自设立行政审批前置条件“中梗阻”的问题。

1.三落实。即国家简政放权政策的落实,单位对社会承诺的落实,个人履行岗位职责规范的落实。

2.三开展。即开展网上审批活动;开展“我为基层谋项目”活动;开展“整治庸懒散”活动。

3.三建立。即建立网上申报审批服务平台,投资项目网上联审平台,投资项目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建立服务型机关的运行体制;建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个人考评机制。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5月6日—5月16日)

召开全委动员大会,认真学习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会议精神;成立领导小组并组建工作专班、结合本委职能,制定“百日整治”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优化经济环境”大讨论活动;大力营造整治经济发展环境的浓烈氛围,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橱窗、标语、简报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并就开展“百日整治”活动进行公开表态。

(二)查找问题阶段(5月17日—6月16日)

1、广泛征求意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箱等形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直接服务对象和基层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

2、深入开展自查。各科(室)围绕信息公开、依法办事、服务质量、廉洁自律等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关的内容开展自查。

3、认真开展调研。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收集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三)整改建制阶段(6月17日—7月26日)

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结合“四最”“五制”要求,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进行整改,并组织民主评议。

1、制定整改方案,落实责任人员,明确整改时间。

2、公开承诺。在媒体和有关会议上公开进行行政服务承诺,接受社会监督。

3、开展民主评议。组织服务对象进行民主评议,将整改情况进行公示。

4、加强网上申报审批服务平台;投资项目网上联审平台;投资项目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

5、加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和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建设,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行政审批项目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窗口集中办理,并在网上进行公示。

6、建立长效机制。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制度建设,规范行为。

7、兑现服务承诺。回头看2014年服务承诺落实情况,确保每件承诺事项均有着落。

(四)验收测评阶段(7月27日-8月15日)

检查验收结果占年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考核得分的60%,占年度民主评议综合评议得分的10%。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确保百日整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成立由XX同志任组长的市发改委“百日整治”活动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明确各专班人员的职责,确保“百日整治”活动工作有人抓、抓到位。

2、注重协调,密切配合。此次“百日整治”活动涉及到每个科室、每个人,各科室要密切配合,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形成共创服务型机关的整体合力。专班人员要强化组织,协调、督办工作,推进发改委机关在优化经济环境方面有实实在在的转变。

经济发展调研方案范文2

一、调研目的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利用金融危机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深入推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机遇,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目标,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支撑、服务体系,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推进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调研内容

(一)分析我省当前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发展现状、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成因;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二)各地在加快建立小企业、规模企业和骨干企业成长体系,大力发展重点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采取的成功做法。

(三)各地在提高中小企业、非公经济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四)围绕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在加强能源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增强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与效果。

(五)各地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开展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设想、思路与现状。

(六)各地在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出台的具体优惠政策措施,分析各级政府对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扶持政策方面的主要困难,阻碍政策落实方面的情况,影响发展环境及环境不宽松的主要原因与实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以及今后在强化政策环境、政府指导、职能转变、增强政府服务意识方面的措施和建议。

(七)各地未来五年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

(八)考察发达省市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包括出台的地方政策法规及措施,以及可供我省在支持和鼓励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借鉴的有效经验,其中要特别注重了解和掌握辽、吉两省在支持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包括出台的地方政策法规及措施。

三、调研方法

(一)组成若干调研组深入市(地),采取听取全面情况介绍、召开民营企业家个体户座谈会、有关部门座谈会、深入民营企业实地考察、书面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等形式进行调研。

(二)各地按省要求选取某个领域,就专门问题进行调研,形成书面材料上报。

(三)赴非公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考察。

四、时间安排

7月中旬分组进行调研,8月中旬完成调研任务,形成调研报告,并提出“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8月下旬完成专家论证,修改完善“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报省政府。

经济发展调研方案范文3

一、民营经济指标情况

目标任务:到2013年末,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1.3亿元,同比增长21%;上缴税金达到2.7亿元,同比增长16.6%;民营企业达到871户,同比增长14%;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同比增长9.5%。

1-4月份,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4亿元,同比增长8.4%,完成年计划的32%;实缴税金6144万元,同比减少34.6%,完成年计划的23%;民营企业达到820户,同比增长15.3%,完成年计划的94.1%;从业人员24184人,同比增长5.3%,完成年计划的97%。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开展调研工作。3月份,为详细了解市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我市积极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并组织召开了市民营企业座谈会,分析了我市民营企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就如何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市民营企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会议共有市经济局、商务局、安监局等12个涉企单位和26户企业参加,涵盖了工业、商业、旅游业、建筑等多个行业。

2、开展大讨论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精神,4月份,市积极组织召开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讨论活动,为确保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出台了龙办发【2013】5号文件《关于开展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讨论活动的方案》。通过组织开展“突出发展民营经济”专题研讨会、集中宣讲培训、广泛开展建言献策活动、深化拓展争当“创业先锋”等活动,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认清市情,切实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动落实,破解创办难、成长难、创新难、盈利难、融资难、办事难等发展难题,使大讨论活动取得实效、有所作为,成为全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为全市经济跨越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推出具体措施。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会结束后,4月上旬,我市根据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政策文件及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情况,编制了《市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方案》。4月11日,实施方案上市委常委会讨论并原则通过。州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会结束后,我市根据《州突出发展民营实施细则》的精神,进行修正。整个方案共8次易稿,制定了50条具体措施,涵盖了放宽民营经济发展限制、全面推进全民创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提升对民营经济的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等八方面内容。同时对逐条施进行了任务分解,设定了具体主管部门,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召开动员大会。5月15日,我市组织召开了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会,市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市共有110个相关部门、80户民营企业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解放思想,形成共识,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下功夫把市民营经济搞上去。希望通过此次会议的召开及市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方案的出台,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推动市民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

5、开展政策大讲堂。为提升我市民营企业人员素质,使我市民营企业深入了解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并享受到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带来的政策实惠,推进我市民营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我市经济、工商、税务、科技等相关部门于5月积极组织开展了“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政策大讲堂”、“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专利)培训会”等培训活动。

6、搭建银企平台。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我市积极开展民营企业资金需求情况调研活动,及时掌握企业资金需求。并于5月9日、21日,分别与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合作,召开了两次银企对接会。会上政府向金融机构推荐我市优质企业和项目,企业提出资金需求,金融机构现场推荐相应的金融产品。两次会议共有20户企业参加,5户企业达成贷款意向。通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加强了银企交流,大大提升企业的融资成功率,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下一步计划

1、继续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为畅通企业融资渠道,我市将召开一次大型银企对接会,由市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全市中国银行等7家银行参与,共同召开银企对接大会。各大金融机构现场介绍各自金融产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为企业量身定制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有效解决企业融资瓶颈。

2、全面推进全民创业。一是认真组织开展“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年”活动,通过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健全社会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措施,为我市创造一个合理、公平、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二是组织召开创业项目对接大会,集中宣传报道优秀创业项目和中小企业创业优惠政策,最大限度激活全民创业热情,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三是努力提升我市创业者的创业素养和创业成功率,积极举办“双万”培训,通过免费为下岗失业人员、应往届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个体经营者等提供创业技能、政策法规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创业人员意识,促进我市企业的生成和发展。

3、开展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组织开展全市“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六大方面服务工作,即:生产组织服务、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创新服务、民营经济服务、机关干部驻企服务、信息化服务。以“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为载体,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重点,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创新思路、创新方法,集中优势资源,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推动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调研方案范文4

[关键词]调研对象;调研的意义;企业调研

[DOI]10.13939/ki.zgsc.2015.46.147

1 调研的意义

市县的治理情况就是国家的缩影。只有市县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风气良好,才能构筑起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的整体风貌。一个市县的发展水平如何,是检验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准。

市县“十三五”规划作为指导市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一般由政府有关部门(大多为发展改革委员会,下同)组织专业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共同编制。调研工作则是编制规划的基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否重视调查研究是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重视调研,求真务实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开展工作始终坚持的基本方法。深入基层,切身考察,到乡镇、企业、各部门去开展调查研究,才可以了解到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和实际情况,为“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提供真实有效的素材。

2 调研对象和主要内容

规划调研主要面向市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2.1 调研对象和参加人员

一般情况下,规划调研由市县发改部门人员会同规划编制机构的专业人员,组成调研组开展工作。

调研对象包含政府各组成部门、各乡镇、各园区、重点大型企业及部分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群众。其中,重点是各乡镇、企业及政府组成部门。

2.2 乡镇调研的主要内容

乡镇作为基础的组织,是切切实实的改革带动者和执行者。规划能否最终落实,关键看基层工作是否扎实到位。

针对各乡镇,主要调研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行。

首先,要了解乡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各乡镇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乡镇在市县里的定位以及将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其次,要了解乡镇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情况,特别是需要申请列入县、市、省级重点的情况,为上一层级规划提供资料。再次,要调研乡镇主要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企业结构,以及和周边乡镇是否存在区域合作、空间布局方面合作。最后,了解当前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潜在的机遇、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制约发展的瓶颈,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思路。

2.3 企业调研主要内容

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细胞,是“十三五”规划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调研主要分以下四个部分。

一是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是提出建议列入“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三是企业希望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如产业政策、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简政放权、土地规划、园区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配套、创新激励等;四是企业自身对于资源、环境、税收、就业等的影响和作用。

2.4 政府组成部门调研主要内容

如果说乡镇和县的规划是大小关系,乡镇是要做小而全的规划;那么政府组成部门的各个专项规划和政府总体规划则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专项规划是各职能部门等以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政府组成部门的调研,要以其所涉及的领域为重点,主要了解其专项规划的针对性、实用性,专项规划对总体规划的服从和衔接,以及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之间的统一。

3 调研的程序和方法

程序流畅,方法恰当,调研工作就可以事半功倍。

3.1 调研程序

调研程序可分为准备、调研、整理和总结应用四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开始于规划编制工作确定之初。市县发改部门充分考虑调研内容的必要性、可行性、适当性等,明确调研的任务、对象、目的、要求和意义。之后由专业咨询机构设计调研方案,并制定提纲,问卷,表格等,将调查内容具体化。

第二,调研阶段。发改部门和专业咨询机构成立调研组,依据调研方案,灵活选用各种调研方法开展调研。调研中应注意调研对象的确定和调研数量的合理安排,通常来讲,调研的覆盖面越广,调研的数量越多,调研的可信度与有效性就越高。为保障调研的顺利进行,可由发改部门向政府上报调研计划,并由市县政府(人大)发文,安排具体行程,统一组织调研。

第三,整理阶段。将收集获得的资料进行检查、核对、归类,使资料系统化、条理化。部分数据资料,可采用数据模型或计算机程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或验证假设。整理过程中要把握好真实性原则(整理资料的最根本要求)和准确性原则(描述事实要准确,特别是数据)。

第四,总结阶段。调研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并编制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导言、调研概况、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下一步工作的建议、结尾。调研报告内容的最终落脚点是规划,对于调研中的各种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拿出有分量、有深度、有价值的调研成果,运用到规划编制工作中。

3.2 调研方法

根据调研对象的不同,总体规划调研一般采用普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调研方法。普查作为较全面的一种调研方法,一般会对市县的所有乡镇、各政府组成部门进行调研。普查涉及面广,指标多,工作量大,时间性强,但可以取得准确的资料。而重点调研则是一种非全面调研,主要用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它是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少数重点内容所进行的调研。重点调研的特点是省时、省力,但基本上也能够反映规划调研中的主要内容。

4 调研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注重各市县主体的差异

由于各市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同,主体功能定位不同,未来的空间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不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矛盾和任务也有所差异。“十三五”市县规划调研方案和主要内容的设计,要按照不同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各自的资源和比较优势,针对不同的主要矛盾,突出各自的首要任务,以达到不同的目标来进行。

4.2 注重专项规划内容的调研

规划编制的调研中,要注重对各个专项规划中内容交叉重复,甚至相互矛盾冲突的内容的甄别和判断,要善于倾听各部门和行业的意见,修改存在矛盾的规划,精减由市场起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领域的规划,将一些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作用但不宜编制规划的领域调整为行动方案或专项政策。各部门、各领域的相关规划、行动方案、专项政策,要围绕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形成落实总体规划的支撑。

4.3 注重基层和群众的声音

市县范围虽然相对有限,但谋划发展,筹划空间,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整体考虑,更需要进行大量深入调研和论证工作。所以,调研不仅仅是实地调研过程中一阵风,也是在整个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长效的制度和习惯。要增强规划编制工作的公众参与度,当现场调研、座谈会结束后,仍然可以让广大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能够通过微博、微信、网络、电视、报刊等信息平台,提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凝聚社会共识,使调研成果和规划编制既有利于明晰政府职能,又有利于引导市场和服务公众。

综上所述,规划调研作为编制工作的基础,在调研中要紧紧围绕体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重点考虑关系到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点问题,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实用性,合理设计调研方案,科学编制调研报告,并应用到规划编制中去,使得规划成为指导市县未来发展的战略蓝图和行动纲领。

参考文献:

[1]吴宜夏.协同创新思维下的“十三五”规划编制[J].北京观察,2015(7).

经济发展调研方案范文5

    一、负责工作情况

    (一)在政府任职工作情况

    200x年1—7月份,我在旗政府分管常务工作,为确保旗委决策落实,推动政府工作健康发展,我重点抓了三件事。

    一是办公室工作。主持制定了《乌中旗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接待工作制度》等规章规范,主持起草了《政府工作报告》、《旗委扩大会议报告》等重要文件,受到主要领导和各级干部的高度评价。重点规范加强了办公室工作,制定了《办公室工作考核办法》,建立例会制度,实行挂牌上岗,公开接受监督。大力改进文风会风,压缩会议和文件数量。重新制定接待标准,创新接待形式,使接待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乌拉特宾馆成功升级为国家二星级宾馆。

    二是财政税收工作。全面调研、论证并主持实行200x年财政零基预算和苏木乡镇财税体制改革,在提升财政运行质量、调动苏木乡镇增收节支积极性方面收到了明显效果。在担任旗税收秩序整顿领导小组副组长期间,组织开展了税收秩序整顿工作,查补漏税款1300万元,不仅规范了纳税行为,做到了应收尽收,而且有力推动了全旗矿业秩序整顿进程。

    三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定》、《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办法》等政策法规,对执法部门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进行了从严治理。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清理行政审批事项156项,发文取消57项。并于7月份正式启动了行政服务中心,进驻审批项目89项。为推进政府公开、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在旗委任职工作情况

    城镇经济工作:

    1、抓服务,力求宏观和微观相结合。一是按照旗委、政府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全年工作首要任务的要求,进一步落实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意见》,多次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对现有企业分类排队,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分析研究,查找问题,搜寻症结,提出对策。二是先后多次深入重点企业了解情况,采取现场办公的形式,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三是组织研究论证供热公司转制方案,成功实施了公开拍卖,完成了供热公司国有转民营的体制改革。四是充分协调金融、税务、工商、电力、邮政、电信、国土资源等部门,努力促使各条管部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五是狠抓城镇和中心集镇的建设工作,会同有关领导和部门,研究规划,论证方案,制定相关政策。先后聘请专家对海镇、甘其毛道口岸建设进行了规划编制;对金泉工业基地产业发展规划和基地总体规划进行编制;完成了蒙古国资源合作开发项目的配套规划工作。六是深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积极调整中小学布局,全面整合教育资源,组织研究制定了《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意见》、《教师全员聘任制实施方案》和《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人员分流实施方案》,共撤销学区4个,中小学17个,分流教师803人,新录用222人。同时积极探索卫生系统、自来水厂等公益事业改革。

    2、抓调整,力求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并重。一是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优化资本结构,重点培育了电力、焦炭、高载能、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冶金、农畜产品加工六大产业集群,努力构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三优”联动的工业发展新格局。二是以矿业秩序整顿为突破口,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我担任旗矿业和税收秩序整顿领导小组组长,对全旗的矿点和矿山企业进行了现场调查,制定实施了《乌拉特中旗矿业秩序治理整顿实施方案》,依法对全旗81个矿点和企业进行治理整顿,打击无证开采,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2处,对12户存在环境污染严重的矿山企业进行了限期整改,为地方财政增加可用资金2800多万元。积极整合铁矿资源,提高了高载能工业准入门槛,限制高污染、低水平的项目进入,积极倡导发展循环经济。

    二、身建设情况

    一年来,我从强化学习、提高素质入手,重点抓了“学习团结、作风、廉政”四个环节。

    (一)加强学习,创新领导能力

    在认真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自觉地参加中心组集中学习的同时,利用早晚、周末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坚持不间断的自学,坚持从实践中学。在学习过程中,创新学习方法,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把学习理论与总结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二是把学习理论与学习当代经济、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结合起来;三是把学习理论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方针、政策结合起来。本年度共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及学习论文6篇,读书笔记近5万字。

    (二)讲求团结,创新领导方法

    一是搞好与正职的关系,做到了“三不”,即尊重而不吹捧,请示而不依赖,服从而不盲从。二是搞好与班子成员的关系,做到了“三不”,即支持而不拆台,分工而不分家,通气而不封闭。三是搞好与基层的关系,做到了“二不”,即信任而不干予,爱护而不庇护。四是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不同意见,指出不指责,帮助不讥讽;对自己的不足,剖根寻源,勇于承担责任,敢于自我批评。

    (三)求真务实,创新领导作风

    一年来,针对我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点问题、战略性问题、热点问题、典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深入基层和分管各部门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全旗矿产资源开发、税收征管、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多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专项调查研究,摸清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准问题的根本症结,应用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了实际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注重对各地、各部门典型经验的挖掘研究,并有意识地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推广。一年来,共深入基层调研30多次,形成调研报告4篇,形成指导性文件6件,组织召开现场办公会15次。

    (四)勤政廉洁,创新领导形象

经济发展调研方案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地方经济;办学定位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0.047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校的扩招,我国高职院校在校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19年高职大规模扩招100万的政策支持下,高职教育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高职在校生人数占据了全国大学生在校生人数的“半壁江山”。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及要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服务地方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互联网技术全面融入各行各业并改变着这些行业的运营方式,高职院校除了通过培养合格人才为地方产业经济服务,还应该深入探索怎样让高校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得到持续性发展。

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中国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职院校该如何顺应潮流,积极探索更优质高效地服务地方产业经济,满足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研究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的可持续性,既体现了教育要符合时展的要求,也为高职院校能持续地方产业经济提供理论依据。

当前,影响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可持续性的因素有如下四方面。

1办学定位是关键

对所有的高职院校来说,办学定位是关键所在。在当前互联网技术全面融合各行各业、大数据技术催生各个行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在定位上更要坚定不移,坚持立足地方,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要方向。学校应该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探索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点,做到学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步调一致、目标相同。

学校办学定位准确定调,为制定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是把办学定位具体落实到每个专业的细化过程。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更符合并促进地方产业经济水平。高职院校更注重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这是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经济相辅相成的体现。在未来的高职教育里程中,强化校院企合作,让科研攻关、科研助力地方经济成为持续性态势将是必然趋势。

2专业结构是重点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具有灵活性。一般的高职院校学生数量较少,所依托办学的地方经济体量规模不大,并且企业转型会带动学校的专业设置变化。而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侧重以市场为主导、以服务地方为主线,突出实用性、社会性和时代性。因此,学校会按照一定的时间规律调整专业结构,广泛听取毕业生、各行业专家、企业人士、政府部门等社会各界的意见,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和论证,作出前瞻性预测,及时对专业结构作出调整,使其能在一定时限内持续性促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真正发挥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特征。

高职院校的专业折射出社会各方面的人才需求。每一个专业都对应着社会上的一个大行业。这些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的人才能力要求是什么?每一个问题都是在专业建设中要实地调研、考察,从而做出科学的专业结构调整。只有经过调研、分析后设置的专业,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科学的专业结构设置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的重点。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有的产业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又有许多新兴的产业在不断崛起。作为最贴近社会的高职院校来说,要有极强的敏锐性和自我革新意识,凭借互联网、大数据的分析以及适当的调研分析,对专业结构的调整要迅速精准。坚决不做闭门造车的无用功,也不培养与时代格格不入的高职毕业生。要以知识分子的理性去决策,以一线工人的专业去设计每一个专业构成,最终留下的永远是顺应时展的重要专业。只有以变化的专业设置来适应不断进步的时代,高职院校才能担当重任,持续性的服務地方产业经济。

3配套机制是源泉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配套机制是最能有效支撑持续性的核心举措。高职院校应该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让更多教师主动跨越“教书育人”这个层面,努力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学院领导层面与科研管理部门扮演好“媒人”的角色,多方联系校外企业或政府部门,搞好协作攻关,帮助教师参与地方有关部门或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课题,承包企业的科研项目等。同时,学校每年在下达科研课题研究时,侧重面向地方经济建设,面向地方企业需要的应用技术,克服科研课题片面强调学术性、理论性,轻应用的现状,让高职院校的服务性能在科研上有用武之地。学校也要鼓励教师对社会进行多种科技培训,将服务地方经济做到分层次、分阶段、重效果。

政府各级部门也应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让高职院校科研能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从办学层次上来说属于专科学历的院校。这一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学术、科研作用的发挥。众所周知,高职院校非研究性大学,更有优势直接为社会服务,能对社会的“即时需要”作出直接的有效反映。同时,这一优势还潜在地培养了一部分优秀的科研型教师。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对于学术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并且研究出了很好的成果。但是,就目前普遍情况而言,高职院校教师在学术和科研项目参与上,因为“出身”问题而受到一定的制约。绝大部分的核心学术期刊拒收高职院校教师的学术论文。一部分科研项目也将高职院校教师拒之门外。这个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职院校的科研队伍发挥作用,特别是地方科研管理部门,更应该对每年的科研课题精准划分,让高职院校教师能更多一些主持科研课题的机会,能参与更多高新科研技术攻关。从制度上开启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大门,让高职院校从科研过程中提升科研能力,在教学中再上新台阶。

建立有效的配套机制,不仅是激励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有效举措,还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优势转化为实际行动后,高职院校教师获得的将是更加一流的科研能力与专业技能。科研創新主导模式下的经济更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地方高职院校科研力量的提升,会为地方经济带来不可低估的推动力。让这种推力持续放大需要政府、学院各级部分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机制与平台。所以,一旦高职院校的科研队伍得到重视与激励,地方产业经济就会逐渐发生质变,向良性转变。

4良性循环促发展

一旦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的作用得到重视,具备了政府及学院各级制度的支撑,同时学院办学定位的基本方针也明确指明了科研服务的必要性,在专业结构的组成配套上提供了科研服务可行性,可见,这所学校基本就进入了良性循环。从宏观政策到微观专业细化,环环相扣,这是促进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经济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不断地循环运作中,不但高职院校的服务能力越来越强,地方经济也会发展越来越向好。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产业提升、转型就会更多。这种影响反过来作用于地方高职院校,使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上不断转变,进一步提升其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的能力。

高职院校在进行科研攻关时,还需要考虑更多特殊时期特殊事件的影响。假如发生特大公共卫生事件、不可控自然灾害、战争等,当很多无法预料的事件发生之后,科研要怎么为地方产业经济保驾护航?有没有第二方案、第三方案可以推行?科研队伍,要怎么最大限度地保存实力,待到合适的时机再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高职院校是高校中文凭最低的,但却最接近地方产业经济、最能感受到地方产业经济脉动的科研队伍。虽然,无法抵抗自然灾害,也无法迅速制衡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是可以未雨绸缪,提前做出一系列防御措施。当意外来临,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启第二、第三预案,将意外带来的破坏降低等级。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职院校以服务地方产业经济为基本要求。那么高职院校的科研力量就要时刻准备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为建设祖国尽绵薄之力。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