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音乐教育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音乐教育的核心范文1
幼儿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具有好动、好奇心强、好玩等特点,因此,要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就要想法设法实现音乐教育游戏化。实践提示,实现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有助于使幼儿不知不觉地参加到音乐活动之中,有助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音乐、欣赏音乐,有助于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那么,幼儿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使幼儿在游戏化的音乐活动中获得音乐感受,发挥音乐教育的实效呢?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一、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自主成长,让幼儿成为自己学习与发展的主人,体现音乐游戏化的内涵
实践提示,当前音乐教学游戏化的追求是让幼儿自主成长,体验成长的快乐。这也就是说游戏化的核心价值就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或是“将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幼儿现实的努力学习目标”。因此,幼儿教师需要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设计音乐教学活动具体操作,即基本满足缺失性需要(生理和身心安全需要);激发并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满足发展性需要(认知、审美、自我实现)。只有不断让幼儿体验到这种主体能动性的增长,他们才有可能真正成长为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二、在实现音乐教育游戏化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增强整体意识,关注所有幼儿的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音乐教育是为整体目标服务的,单科是总体的一部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活动很多,如有游戏活动、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教育活动、自由活动等等,而音乐教育活动又是教育活动的一个很少部分,所以在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时,头脑中一定要有整体意识。幼儿音乐教育不是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舞蹈家,而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为促进幼儿身体的、社会的、认知的、道德、情感、整体全面的和谐、平衡的发展,为培养完整的儿童服务的。教师有了整体意识,就不会单纯进行单项音乐技术的拔高,自觉地贯彻幼儿园的保教结合的原则,并和其他学科做到自然渗透,有机结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教育观,会把幼儿看成一个整体,看成一个完整的儿童,每一个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性、能力都不一样,就会意识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就能面向全体幼儿,注意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的提高,注意到育人的根本目的。
三、幼儿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地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是调动幼儿思维、探究、认识的内动力,分直接兴趣(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由活动的目的、任务或活动的结果而引起的兴趣)、短暂兴趣(产生于某种活动中,随着活动的结束而消失的兴趣)和稳定兴趣(不会因某种活动的结束而消失的兴趣)。创造性音乐教育的核心是调动幼儿主体的积极性、自主性,即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浓厚兴趣及热烈的情感。由于幼儿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活动中培养的,因此音乐教师要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就要先发现幼儿的兴趣,并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兴趣,并使之保持,并进一步再激发,要引趣、激趣、增趣,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的兴趣。
四、幼儿教师要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
幼儿期是人生奠基时期,也是情感迅速发展的时期,正确实施美育,对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没有美育,教育是不完全的,对幼儿尤其是这样。所以在实施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组织音乐活动时,幼儿教师一定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建立起以艺术创造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音色美、内容美)的情趣,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的情感。
五、幼儿教师要注意把握音乐教育游戏化操作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
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操作应以听辨为基础。听辨是注意地听、有思考地听,不仅是倾听,还要能有所区别。幼儿只有积极主动地去捕捉周围的声音,才能掌握听辨的技能,提高听辨的能力。在听辨的基础上,有序地、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去探索发现音乐之美,然后在歌唱活动、韵律活动、节奏乐活动、欣赏活动中扩展内容,使幼儿获得经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六、幼儿教师要遵循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组织要领
幼儿音乐教育的核心范文2
幼儿音乐教育是当代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的孩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良好的音乐教育对孩童行为模式的形成、音乐情操的培养都十分重要。儿童天性活泼,我们要在教育中发扬这一特点,进行创新教育,从小培养孩童创新的意识和对音乐的热爱。本文就创新教育理念在现代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如何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做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鼓励幼儿的创新活动。
关键词:
创新教育理念;幼儿;音乐教育;应用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表明,幼儿时期是培养孩童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孩童思维是笼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等都很模糊,不宜采用专门的训练进行教育,以音乐教学等形式的渗透教育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中更为有效。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能充分调动孩童的兴趣,激发孩童的联想、想象等各项能力,所以这一时期正是进行创新性教育的最佳时期。
1创新教育理念与现代幼儿音乐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的教育理念,着重研究、解决在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在整个过程中,贯彻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的目的。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为基础,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达到学生的自我构建和各方面协调发展。现代幼儿音乐教育随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方法也随之变化。在人文主义发展的今天,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培养一个有用的人,当代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我们深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让儿童学会生存、学习、生活,要将人培养成性格完善、幸福快乐的人。我国于2003年公布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中指出,要以人为本,建设学习之邦,提升教育本质,要在教育上以改革为动力[1]。音乐活动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应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通过音乐来塑造幼儿健康的个性,挖掘幼儿创造潜能。所以,创新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需求是相辅相成的。
2创新教育理念在现代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创新教育的基本因素包括知识和智力两种因素,其中知识是基础,智力是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性格的辅助,只有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才能驱使人类不断取得突破。所以幼儿音乐教育也应该以智力、知识、性格三个方面进行培育。三者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应该有计划的进行。这首先需要我们合理规划教学过程,创建新的教学模式。鉴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建议将音乐教学组织形式分为开始、过程和结束三个部分。在开始环节,稳定幼儿情绪,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所以开始部分可利用一些简单的活动来进行。如利用儿歌,具有重复性和规律性的儿歌可吸引幼儿的参与,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唱儿歌,儿歌最好选取节奏感较强,歌词简单,可穿插互动且幼儿能给予有效回应的歌曲。如《可爱的小五官》,“眼睛看妈妈,鼻子闻花花,嘴巴吃瓜瓜,耳朵听夸夸。”教师在吟唱过程中,引导幼儿的参与,可将最后两个字或其他歌词让幼儿合唱出来,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如后缀的“妈妈、花花、瓜瓜”等。过程环节主要指导幼儿需要学习、不断重复的环节,如旋律教学、新儿歌的学习等,都可放在这一环节。结束部分主要起到巩固练习,放松幼儿心情的作用,可进行一些音乐小游戏,舒缓幼儿的情绪。如“点豆豆”游戏,教师歌唱《点豆豆》,幼儿跟唱,幼儿扮演各种豆豆,如酸豆豆、甜豆豆等,被点到的幼儿回答点到的是什么豆豆。还可以将刚才学到的内容复习一遍后,将学到的内容编到游戏里,如将刚才教会的儿歌分成不同的小结,回答错误的幼儿需要选择其中的某小节歌唱。注意此过程中对幼儿的歌唱多多鼓励,避免幼儿产生紧张、害怕等情绪。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以下技巧。首先,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游戏、互动、讲故事、音乐剧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构建更好的学习氛围;其次,进行即兴方面的表演,这是幼儿创新能力的体现,教师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现自我。如课堂表演、音乐剧等。如笔者在教学中教学生自己改歌词,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般儿歌都是郎朗上口的,幼儿在记住旋律后,可以填入不同的歌词[2]。如《可爱的小公鸡》这首歌,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改编。可将“小公鸡”换成幼儿的名字,爸爸、妈妈等称谓。如“王小明,真漂亮,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要注意不可强求,教师适当引导,如询问“王小明怎么样啊?王小明哪里最可爱?”等问题;音乐教学要与肢体动作、舞蹈相结合。动作、语言、舞蹈本就是有机的整体,共同教学有助于加深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也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鼓励提高幼儿的创新精神,通过即兴表演提高幼儿的智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此外,还要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组织分组活动,如各个声部的合唱、歌词的改编、游戏合作等。
3结语
创新教育是当代幼儿音乐教育的必然要求,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知识结构、创新精神、智力因素、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幼儿教育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作者:俞莹 单位:江苏昆山高新区新华舍幼儿园
参考文献:
幼儿音乐教育的核心范文3
关键词:奥尔夫幼儿音乐教育思想;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36—02
在幼儿成长及创造能力形成过程中,音乐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指出:“为着要使儿童的心灵……遵守法律,乐老年人所乐的东西……人们才创造出一些真正引人入胜的歌调……这些歌调就叫做游戏和歌唱,以游戏的方式来演奏。”…因此,如何发挥音乐教育的积极作用,形成科学的幼儿音乐教育观念成为目前学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概述
卡尔·奥尔夫(Karlorff,1895—1982)是当代具有世界声誉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戏剧家、音乐教育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创始人。
奥尔夫非常重视“原本性”这一音乐教育思想。他说:“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原本性”音乐思想强调在积极参与中将音乐与舞蹈、语言、动作结合起来,表达人类的本能欲望,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古来如此。所以,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启发和提升人的这种本能的表现力。它关注如何通过音乐教育使音乐回归于人的生命,注重人对音乐的基本感受和体验,不提倡对儿童进行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而是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自发地、自然地获得美好的感受以喜爱音乐。《奥尔夫传》的作者托马斯说:“奥尔夫的思想是以儿童的自然特点和生理特点为出发点的。自我游戏、说话和发出乐音都是未成年人为自己定位和对世界定位的原始表现,同时也帮助他们获得了社会交际的最初经验。”有人把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称为“从钢琴凳上(老师)、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可见,开发儿童“原本性”的音乐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这点与我国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极其契合,并对我国当前幼儿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具有重要启示。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1 参与性
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的。”它不同于传统音乐会、不同于观看他人娱乐方式的音乐行为,这种必须由自己亲自参与、主动实践的音乐活动过程,成为儿童学习音乐最主要的途径。“我追求的都是通过要学生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生的主动性。”他是让儿童在主动参与游戏活动中接触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喜爱音乐,学习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儿童在愉悦轻松自由的过程中享受主动参与和创造的乐趣,享受音乐带给人的欢愉。
2 综合性
奥尔夫认为要通过综合的方式去开发、挖掘人类最宝贵的生灵。他认为,“音乐出于动作,动作出于音乐”(out ofmovement,music;out of music,movement)。奥尔夫和军特合办的“军特体操一音乐一舞蹈”学校,就使动作、音乐和舞蹈融合在一起。他还认为,语言、动作本身是有旋律和节奏的,就是一种音乐。这种思想使奥尔夫音乐教育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为歌唱、舞蹈、节奏、游戏合而为一。
3 即兴性
奥尔夫曾说过:“一切都是幻想……所有的音乐教学应当从‘游戏’人手,而通过即兴达到它的目的和成功。”奥尔夫把即兴性创造作为整个音乐教育的起点,更注重对儿童即兴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激励儿童的学习兴趣,更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即兴性与传统音乐教育的填鸭式、灌输性的方式不同,它能够充分释放受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个性化的体验中、在探索式的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因此,即兴活动是提高创造能力、升华音乐体验最有效的方式,也使其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
4 人本性
奥尔夫在1931年写道:“音乐始自人自身。”并指出:“音乐是我达到散发心灵力量的手段罢了。”音乐教育首先应从人性发展的开端、从人之初的教育做起。奥尔夫在教学中不是直接把知识、原理直接灌输给儿童,而是让他们在唱、跳、玩、做中找出那些“知识”,通过引导儿童对音乐艺术进行感知、想象、理解和实践,使其审美感受、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表现与交往能力都得到极大的培养和提高,情感、意志、思想得到极大的陶冶和净化,进而完善其人格。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
2001年9月起试行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艺术是儿童进行创造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强调艺术教育过程应体现个性化特点,建议教师转变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的方式。
但是,我国幼儿音乐教学并未很好地落实《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在教学中表现出强烈的功利性色彩,把技能技巧训练放在第一位,从教师的不正确观念出发,把音乐和游戏割裂开来,使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抹杀了幼儿的个性。为扭转现状,教师转变幼儿音乐教育观念成为时代的呼声。而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恰好提供了把《纲要》中艺术教育基本精神变为现实教学观念的可操作性的启示。
1 以参与游戏的方式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古往今来,中外许多专业与民间的音乐教育往往采取口传心授、单一模仿、“勤学苦练”的模式。但是,其结果却只能培养成苦行僧般的“好学生”。这群孩子只知道听话、勤奋,而并不懂得在音乐中寻求体会快乐,并不懂得在音乐中畅享未来,也更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音乐主人。因此,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是不全面的教育。幼儿园把幼儿音乐游戏列入课程,就是照顾到了幼儿的身心特点,使幼儿不再把音乐学习当做一种负担。快乐的氛围培养了幼儿歌唱的兴趣,协调了幼儿的动作能力,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创造力又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并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2 以综合艺术的方式提升幼儿的审美感知力
幼儿的各种感官发育还不成熟,所以常常是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来进行审美知觉。这种“唱、跳、说、演”共同参与感知的过程与奥尔夫在音乐教学中所推崇的音乐与舞蹈、文学、戏剧、动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谋而合,既符合人类生活的本性,也符合幼儿的生理特点和他们学习音乐的自然性。因此,综合艺术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不失为一种非常适合的做法。在这种综合艺术实践中,幼儿建构起多元知识体系,更大限度地提升了他们对于音乐的审美感知力。
3 以即兴训练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幼儿只有在感性中欣赏音乐,才能领悟和掌握音乐自身的规律和美。在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中,幼儿融入了自己大量的想象,在幻想的天空里,任创造的激情自由翱翔。即使幼儿在实践中得出的结果可能并不完美,但可贵的是幼儿从中产生了探索的欲望,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情感体验:由原来的“你让我学”变为“我要学习”,由原来学习的“被动机械”变为“主动创造”。
4 以人为本,促进幼儿人格的和谐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的核心范文4
关键词:生活世界;建构性;情境性;体验性
生活世界是近年来西方哲学研究的关注的重要问题。最早对生活世界进行较为系统研究的是德国的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在胡塞尔看来,生活世界是一个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被经验着并能被经验到的世界,是在我们具体的生活中不断作为实际的东西给予的世界。继胡塞尔之后,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说,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都对生活世界进行了阐释。纵观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世界是一个相对于人的世界,并非是一个与人毫无关系的纯粹的客观物,是人所能够言谈及思考的世界,是一个进入了人的认识视野、成为人的实践对象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它内在于人的实践活动,构成人的本性所不可或缺的外在条件。
生活世界理论对我国当前的教育产生了深刻地影响。20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学发展主要深受现代性知识观的影响,它追求知识的普遍性、客观性、价值中立性,这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基于人的生活世界的知识理解与建构。随着当今哲学的生活世界转向,人们重新开始认识被遮蔽的教育中的人的存在,开始关注教育中生活世界的缺失以及关注人的生命意识等,于是,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研究已成为当今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关注的重要问题。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与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生活是音乐产生与创作的源泉。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表现、体验都是基于个体的生活世界基础上,幼儿对音乐的体验同样如此。如学前教育家张雪门认为,音乐教材要与儿童生活有关,要有民族性,要简单而完美,适合儿童的需要与能力,容易引发儿童的情感共鸣。学前教育家陈鹤琴主张要将音乐渗透到儿童的生活中去,使儿童无论在生活、工作、学习或者劳动的时候,都能够有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悦性的表现。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当时的教育受到苏联的影响,我国的幼儿音乐教育突出了音乐技能的训练,即突出了“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在后来的幼儿音乐教育中,脱离审美体验,脱离了幼儿个体生活体验的孤立的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幼儿生活与知识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便带来了幼儿音乐教育脱离生活的困境。在我国目前的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教学联系生活与社会实际”的改革理念,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意义已被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和接受,并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创造着教学联系生活。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从回归生活世界的角度来探讨幼儿音乐教学无疑顺应了当今的教育发展趋势。下面笔者主要从建构性、情境性、体验性三个方面说明回归生活世界的幼儿音乐教学。
一、幼儿音乐教学的建构性
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教育理论经历了从强调刺激――反应,把学习者看作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向强调学习者信息加工主体地位的认知学习理论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对教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深刻。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并被教育界广泛接受。建构主义最早来源于瑞士日内瓦学派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领域的理论,他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在皮亚杰认知理论基础上,后人又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关键作用及认知过程如何发挥个体主动性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建构世界。建构一方面是对信息(学习材料)意义的建构,即运用已有经验理解、超越新信息;另一方面是对原有的经验的改造与重组,即按具体要求对记忆系统中已有信息的建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幼儿音乐教学的建构性体现了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生活化特征。儿童自诞生之日起,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音乐来源于人类的生活,是人类对现实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主观反映,生活是音乐的源泉,幼儿音乐教育应和儿童的生活世界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建构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要意识到在生活中积累幼儿的音乐经验或内在图式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引导幼儿感受丰富多彩的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耳朵,积累他们的音乐经验,将音乐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联。例如,鸟的鸣叫声,潺潺的流水声,汽车的鸣笛声……这些音响都是生活中易于寻找的,也是幼儿音乐启蒙的宝贵素材,引导幼儿对这些来自生活的声音的感受可以使幼儿从小对周围的声音有一种敏锐的感觉和观察以及辨别,从而积累丰富的音乐内在图式,促使幼儿对音乐进行创造性地表现。因此,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可以选择与幼儿游戏、生活、学习、劳动等密切相关的作品,如《郊游》《翘翘板》等等。还有幼儿喜欢的卡通音乐,如《天线宝宝》等,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幼儿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表现生活的乐趣。
二、幼儿音乐教学的情境性
情境教学是教师通过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来激发其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从而提高心理结构的整体活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开发幼儿智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的情境教学模式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①由于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来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所以音乐教学中就是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以此来激发、感染、陶醉、启迪和激励学生的情感。在幼儿的音乐情境教学中,歌词的内容所反映的是一些简单的可以使幼儿领悟的情境,这些情境也可以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述。
三、幼儿音乐教学的体验性
建构性原则要求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要注重音乐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幼儿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而审美是以体验的方式存在的,当幼儿的情感体验与音乐产生共鸣,才能进入音乐的美好世界,理解和感悟音乐的美,并产生强烈的创造望去表现音乐,最终实现音乐的审美价值。体验是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②体验感悟表明了主体与客体的融合。幼儿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这个过程是情感、认知和行为协调的过程。引导幼儿确立健康的审美观必须以审美体验作为基础,以丰富的审美体验积累为前提。当幼儿的情感体验与音乐产生共鸣时,幼儿才能真正进入音乐的殿堂,理解和感悟音乐中的魅力,从而实现音乐的审美价值。体验是在过程中实现的。由于音乐是音响的时间和情感的艺术,所以说没有时间流动过程,音乐的情感便无从释放。幼儿听赏、表现、律动、游戏、创造活动的过程也是接触音乐进行情感表达和体验的过程。体验感悟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倾听、多感受、多积累。
当然,幼儿音乐教育中审美体验需要建构一定的情境。创设与音乐相关的情境可以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意境。如在欣赏《小雨和花》时,教师可以创编各种不同的小雨的动作,在哼唱音乐的同时带领幼儿创编出下雨的动作来感知体验音乐的意境,同时还要请学生自己创编各种不同的花的造型动作,并在哼唱的过程中来感知体验音乐的美。这些创设的情境离不开幼儿的实践参与。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渠道的、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体验。
注释:
①②曹理.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360、356
幼儿音乐教育的核心范文5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 游戏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300-01
幼儿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为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的,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音乐富有的情感性、形象性的艺术特征,能在情感上打动幼儿,使幼儿引起情感共鸣。 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把音乐同幼儿的生活、玩耍融为一体,使幼儿接受美的熏陶,萌发感受美的情趣。
游戏精神与幼儿音乐教育活动
首先,游戏满足幼儿身心的需要。游戏内在的自由精神为幼儿提供了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在这样没有紧张,没有焦虑的环境中,幼儿的觉醒水平处于最佳的平衡状态,有利于幼儿最大程度的发挥主体性作用,去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如身体活动的需要、交往和表达的需要等。
其次,游戏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游戏内在的自主、愉悦、体验的精神使幼儿有充分的自由去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活动中一方面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和技能,促进了幼儿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体验活动,给幼儿带来愉快和满足的心情,从而保证幼儿身体的健康。
第三,游戏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游戏内在的平等对话精神有助于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有助于幼儿行为规范的掌握,自制力的增强,促进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
第四,游戏能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游戏内在的自由、超功利体验的精神使幼儿享受充分的自由,在没有外界的压力和强迫下,积极的进行情绪情感体验。这种自由体验能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如果体验活动成功了,幼儿会产生自豪感,享受成功的快乐,如果失败了,也不会产生任何负担。因此通过游戏幼儿能学会如何解决疑难问题,使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增强自信。游戏中的审美活动能发展幼儿的美感,情绪的宣泄也有助于幼儿消除消极的情绪情感。
游戏精神与幼儿的成长
胡伊青加在《人:游戏者》一书中提出了“人是游戏者”这一命题。宣告了作为人及人类的文明存在的方式是游戏。原古的仪式产生于游戏;诗歌诞生于游戏;音乐和舞蹈是纯粹的游戏。战争的规则及高尚的生活习俗都是在游戏中建立起来的。人类最初的文明是被游戏出来的,且永远也不脱离游戏。游戏内在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整个文明的进程。人,在世界中以游戏者的身份存在,以游戏的方式存在,并且游戏的因素和游戏精神充满着人的整个生活领域,别的活动无法替代游戏内在的价值。因而游戏是人的存在方式。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与他们紧密相连。他们因为喜欢而喜欢,没有游戏之外的原因。幼儿将游戏作为自主自愿的生命选择,其更为根本的、直接的、内在的理由就在于幼儿自身的内部精神性需要与动机。
近代音乐教育体系的实践
一、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体系
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1865.7.6_1950.7.1) 创立了本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他的音乐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体态律动学、节奏性视唱和即兴三部分。而其对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贡献则在于创建了体态律动学。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教育应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去训练幼儿,以一幼儿从刚开始接触音乐起,不仅是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肉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情绪变化的节奏。只有身心两方而都真正投入到音乐中,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才可能是精确的、生动的,同时由此产生的动作才是一种真正充满生命律动的体态。
二、柯达伊教学法体系
柯达伊·左尔坦(1882.12.16一1967.3.6)是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是20世纪匈牙二利音乐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柯达伊教学法是由他倡导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套音乐教育思想体系。柯达伊教学法体系重视音乐学习的过程,它非常重视歌唱游戏的作用,强调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知音乐,认为游戏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兴趣。柯达伊教学法最主要的特点是寓教于乐,生动活泼,手势教学与体态律动相结合,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强调实践体验、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认为幼儿学习抽象的音乐要素和概念首先要从他们自己直接的体验中获得,教学的目的不是告诉他们音乐的理论,而是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认一识音乐的要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幼儿在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活动中能够获得很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1895一1982)创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它体系中的游戏精神理念赋一子了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
1.注重游戏教学,强调以幼儿为出发点。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这里的“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核心,强调一切要以儿童为出发点,注重幼儿对音乐的最基本的感受和体验。每个孩子都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在没有困难的压力下学习和掌握原本性的音乐。“原本性”体现出自由、自主、愉悦、超功利的游戏精神。汇如奥尔夫提到的“游戏是幼儿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创造性活动的典型表现形式,幼儿以游戏的方式进入音乐学习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一大特色,乐器成了孩子们手中的玩具,音乐学习和游戏玩乐己经没有了界线。音乐发端于游戏,原始的音乐就是游戏。
2.注重音乐游戏的群体性,强调教学对象的普遍性。“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这一音乐教育思想在奥尔夫群体性的音乐游戏当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幼儿的个性在这种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下能够得到充分的张扬。这是游戏精神平等、对一话精神的体现。
将游戏渗透于幼儿音乐教育中,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我们要凭借科学的教育体系中所涉及到的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将游戏渗透于音乐教育中,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无论是学习、游戏,还是劳动时,都能够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大概这就应该是音乐教育带给幼儿的关于美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荷]胡伊青加.成穷译.人:游戏者[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2]德]伽达默尔.洪鼎译.真理与方法[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3][德]康德.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仁[M].人民出版社,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卢乐山主编.学前教育原[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6]刘焱.幼儿游戏教学沦[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幼儿音乐教育的核心范文6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问题;讨论与思考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对于音乐教育也是如此,这种艺术教育更要是小培养,孩子越早接触音乐,越能够提升孩子的感性思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世界,认知世界。大量研究表明,游戏对幼儿的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结合孩子年龄特点,创造情境让孩子们充分地去感受和欣赏,在感受、欣赏的基础上,让幼儿自由地表达,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中游戏化教学的价值及意义
(一)锻炼幼儿表达能力
在平日的幼儿教育课程中,幼儿教师经常为幼儿播放歌曲,教师根据歌曲的曲风做出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幼儿进行模仿与学习,为幼儿后续的学习做深入的铺垫,比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拿一种新的乐器,让幼儿自己探究乐器的使用方法,如何发出声音,能够发出怎样的声音。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幼儿想象能力的培养,比如有的幼儿将双响筒放在地上旋转,有的幼儿将双响筒当成水杯假装喝水,还有的幼儿将双响筒当成望远镜眺望远方。处于幼儿阶段,孩子会对未知的世界产生浓厚的好奇与兴趣,他们有较强的探究精神,在教学中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引导幼儿表达自身想法,将自己的才华充分展示出来。身为幼儿园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能力,深入挖掘幼儿探索能力的潜力,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二)锻炼幼儿合作能力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十分宠爱,父母的溺爱会导致幼儿产生自私、任性的性格,这种性格不利于提高幼儿合作能力精神,所以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幼儿教师要通过音乐与游戏化教学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会到互帮互助的作用,培养幼儿良好的团体协作精神,让幼儿在团结互助中完成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
(三)培养幼儿身体协调能力
处于幼儿阶段,在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幼儿处于被对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问题的讨论与思考曲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塔城市第一幼儿园新疆塔域834700)动的学习状况,并没有完全理解音乐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模式,促使幼儿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与积极性,然而,将音乐教学与游戏化教学相结合,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学习丰富的音乐知识,还能够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性以及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
(四)培养幼儿积极心态
教师要创新游戏方式,吸引幼儿注意力,比如设计简单的游戏——击鼓,让幼儿听鼓声行走,有鼓声时行走,在鼓声停下来时走步也停止,通过强弱变化,让幼儿自由将自己听到的力度进行掌控,还能够调整鼓声的快慢,让幼儿对声音击鼓产生的速度做出做快速的反应,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对幼儿今后学习更加专业的音乐课程有良好的铺垫作用,幼儿在听到节奏欢快的音乐时,表现的更加活泼,让幼儿深刻感受音乐带来的欢快与乐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不同的音乐类型能够带给幼儿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认知能力,提高幼儿情感。
二、音乐游戏在幼儿园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教师更加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缺少的是对幼儿情感体验的培养,另外音乐教学多是传统学唱、欣赏和律动等,缺少生动有趣的游戏化体验。导致幼儿对音乐教学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其次在游学中缺少优质的,经典的,传统的音乐游戏教学资源,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前行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要积极创新教育理念,注重幼儿情感体验的培养,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大胆地去表达,为幼儿提供机会,让其自主发掘艺术表现与创造艺术,提高幼儿表现力与创新能力。
三、音乐游戏教学在幼儿园中的合理运用方式
(一)创设良好音乐游戏环境
音乐游戏属于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艺术领域,艺术领域的目的是感受和欣赏,然后去表现和创造,提高幼儿的表现力与创造力。幼儿教师应该全面以幼儿为中心,根据幼儿的心理特性以及兴趣爱好设计幼儿喜欢的音乐游戏模式,为幼儿构建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创造游戏化的情境,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孩子们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以简单的售货进行举例,教师对幼儿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分组,将幼儿分成“买方”与“卖方”两队,并为买方设计任务,明确购买物品,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到指定的物品,在进行模拟游戏活动时,播放和环境相符的音乐,为幼儿构建良好音乐场景,让幼儿借助音乐放松身心,举行无声购物游戏,在音乐游戏完毕后,买到最多物品的小组,赢得最终的比赛。采用这种新进的音乐游戏教学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兴趣,增加幼儿对物品的认知能力,增加幼儿生活经验,促使幼儿学习到更多的物品,并能够了解其有何作用,促使幼儿茁壮成长。
(二)游戏内容简单方便操作
在开展游戏音乐教学时,幼儿是教育的核心,所以,幼儿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时要全面以幼儿为中心。处于幼儿阶段,各方面的能力还处于萌芽发展状态,他们的思维不够成熟,在进行音乐游戏教学时,倘若游戏较为复杂,不单单会浪费教育时间,还会让孩子感到身心疲惫,失去学习兴趣,甚至有的孩子会对音乐学习产生厌倦,留下心理阴影,这和现代化教育要求相违背,本身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能够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陶冶幼儿情操,让幼儿享受音乐中的美好,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感受音乐魅力。因此,幼儿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遵循简单的设计原则,降低学习困难,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比如拍手,接歌词等,简单化的游戏能够让幼儿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并且这种简单、有趣味性的游戏,更符合幼儿时期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特性,充分满足幼儿学习需求。
(三)坚持动静结合的原则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幼儿教师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音乐游戏的表象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常见的游戏类型有表演游戏、手指游戏、绘画游戏、体育游戏等,都能和幼儿音乐教学相互渗透,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音乐知识。在设计音乐游戏时,教师要从音乐的特性做切入点,选择有趣的游戏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而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比如手指游戏具有动静结合的特点,并且不需要多大的活动量,不会浪费幼儿的体能,操作简单方便,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开展手指游戏活动,用手势表达音乐,例如《小手拍拍》《剪刀石头布》等,让幼儿一边学唱歌曲一边做手指动作,不会显得喧哗也不会过于安静,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幼儿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升,更加专心地投入学习与活动之中。幼儿是教学中的主体人物,所有的教学活动核心都是幼儿,在教学中幼儿教师要充分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坚持动静结合原则,才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四)引导家长与幼儿共同进行音乐游戏
很多家长对幼儿音乐游戏教学方式没有充足的了解,并且很多家长否认这种教学方式,要想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单单是为家长讲解道理效果是不佳的。因此,在幼儿对音乐游戏有了认知后,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来观看,并举行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音乐游戏,通过一起做游戏,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得到家长的信任,音乐游戏才能够更加顺利举行并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比如在以《敲敲乐》为主题,在游戏前幼儿教师要为家长和孩子讲清楚比赛的规则,在家长和幼儿了解比赛规则后,播放欢乐、有律动的音乐,让幼儿和家长的相互配合下完成游戏。在音乐的节奏下,家长在幼儿指令下,敲击身体部位。这种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活动,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亲子之间的互动,让家长见证幼儿的成长历程,多给孩子一些陪伴,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并且幼儿能够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不同的音旋律,通过家长与幼儿的合作提高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反应能力,让幼儿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促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身心愉悦,更渴望学习到更多的乐理知识,也能够提升家长对音乐游戏的肯定,获得家长大力支持,通过音乐游戏提高幼儿学科素养以及学习能力。
(五)多样化音乐游戏教学方式
传统的音乐游戏教学模式单一且枯燥,要想提高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的教学质量,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各种各样的音乐游戏教学内容与形式,比如开展游戏化的参与体验式音乐活动,在游戏化音乐活动中构建和谐、热闹的氛围,促使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游戏材料,依据自己的方式利用游戏材料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促进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幼儿代入游戏情境中,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还能够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幼儿从我想玩,变成我要玩,提高了幼儿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与技能。
(六)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教师要为幼儿搜集优质的、经典的、传统的音乐游戏教学资源,丰富幼儿的教学课堂生活,促使幼儿感受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了解理解音乐和人民生活、劳动的关系,通过学习音乐知识,丰富幼儿音乐文化底蕴。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促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加积极向上地学习与生活,在真善美的艺术世界中能够受到良好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品格,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不但要注重游戏化教学,还要弘扬经典的、传统的音乐,了解多元化文化,提高幼儿的艺术创造力,提高幼儿音乐素养与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