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农业生态园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农业生态园建设方案范文1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三产;精气神
十以来,多次提出并阐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高度关注,也令每一位中华儿女感到振奋。我们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作为敢为人先的阜阳人也有自己的梦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千万阜阳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加速阜阳崛起,实现“阜阳梦”,给力阜阳。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千百年来,位于淮河岸边的阜阳以传统的农业大市为人们所熟知。工业化水平比较低,尽管工业已成为阜阳第一大产业,总产值已超千亿元,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正朝着建设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目标迈进。工业化率已达30.2%,成为第一大产业。但与我们兄弟市相比差距还很大,所以要打破惯性思维,找到快速发展的路径,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尽快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力争进入我省工业第二方阵。
阜阳要加快发展,必须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本地特色资源绘发展,使它初步形成煤电、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和医药等特色支柱产业及产业集群,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例如:颍上祥云木业有限公司,利用当地丰富的杨木资源,生产科技木皮、装饰薄木等,出口到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地,第二年就实现销售收入9500万元。并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和农民的就业增收问题。其次,阜南县的柳编工艺品曾经只是当地农民编筐打篓养家糊口的“小营生”,产品主要是用于农业生产的笆斗、簸箕。市场前景看好,如今在政府的帮扶下,这个不起眼的小行业产值已达12亿元产品出口到800多个国家和地区。再者,临泉县政府发挥当地果园优势,举办桃花艺术节,以观光产业链为重点,通过农家乐、瓜果蔬菜采摘等配套设施建设,吸引客人来当地观光,带动了餐饮、住宿的繁荣,充分发挥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有力拉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因此政府应依托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人文资源、产业资源,从资金、技术、产品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这些特色产业扶持和引导,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努力把地域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发展地方品牌、特色品牌、绿色品牌。打造阜阳特色产业群。
二、依靠劳动力资源优势打造阜阳经济的升级版
阜阳每年劳务输出近200万人,只要宣传引导到位,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有可能成为我们追梦阜阳的优势。30年来,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闯荡的小有成就,出现了一批技术精湛的工人、腰缠万贯的小老板。他们都是今后阜阳崛起的宝贵财富。据阜阳市招商办介绍,丰富的劳务资源优势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前来阜投资办厂,尤其是近年来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这一资源优势更加凸现。去年润龙电子、安徽正力电器、豪润家具、安徽申亚中草药制剂、安徽顶大食品、飞亚达数控机床等正式入驻阜阳工业园区。正是考虑到这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近年来,鄂尔多斯、金城等一批大企业也相继落户阜阳。同时政府应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鼓励那些有实力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回报家乡。例如临泉县的陶洪田,自筹资金300余万元建立了洪田黄牛养殖开发公司,带动了周围100多户群众养牛,成立了洪田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年销售额达千万元,利润 135万元;太和县的于伟仕投资近5亿元回乡创办制药和化工企业……截至去年底,阜阳市返乡创业人员已达9600多人,总投资1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多亿元,吸纳就业8万人。如能充分挖掘这一资源,将对阜阳工业的发展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做优农业追梦阜阳
阜阳是农业大市,素有“百亿江淮粮仓”的美誉。因此阜阳的优势在农业,潜力在农业,希望也在农业。因此我市应紧紧围绕“规模、结构、转化、合作”,以粮食丰收为保障巩固江淮粮仓地位,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以特色高效农业为重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为载体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着力打造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促进“百亿粮仓”向“千亿厨房”转变。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市政府应成立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农业产业化工作,支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农业产业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发展股份制农业产业化企业。
2、大宗农产品做优,保障粮油棉猪牛羊禽兔等大宗农产品优质安全,政府补贴建立大规模优质农产品基地。
3、名优土特产品做大,如香椿、樱桃、苔干、芥菜、药材、薄荷、土鸡、山羊等名优土特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优势,如果形成规模,会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4、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广优质品种、高效低毒农药、增施有机肥,产出优质安全产品,同时要在种植养殖加工储藏包装运输和企业的经营管理等环节推广应用先进技术。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助推阜阳崛起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协调发展、生态宜居、彰显文化的原则,着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积极培育各县级中等城市,全面推进中心城镇建设,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文明水平,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具体做到如下三点:
1、 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城南新区、职教园区、泉北新区、西湖新区及阜合现代产业园,构建阜阳城市经济圈。使阜阳发展成为“引领皖西北、辐射豫东南、联动黄淮海、融入长三角”的区域中心城市。
2、 加快发展县级中等城市。按照中等城市的标准规划建设界首、颍上、太和、临泉、阜南等县城,注重人文、生态和环保,力争实现10米见绿,百米见水,千米见园的城市规划目标。
3、 积极培育中心镇。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城镇,集中力量加以重点培育,形成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经济强镇。
五、做活三产给力“阜阳梦”
第三产业是否兴旺发达,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阜阳市从各方面加强对第三产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使全市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我市第三产业起步晚、基础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做活三产还应做到如下几点:
1、成立阜阳市三产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三产服务业登记申报流程、服务与权益保护,实行“一站式服务”,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2、制定第三产业发展优惠、奖励政策,设立三产服务业专项发展资金,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保障。
3、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充分利用辖区文峰塔、颍州西湖、阜阳生态园、迪沟生态乐园、八里河风景区、张庄公园等优势,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组织各类招商活动,发展文化旅游、生态园、艺术节、住宿餐饮等产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六、内练“精气神”外塑好形象打造“四个阜阳”
要实现阜阳经济的快速崛起,关键在人、在党员干部,广大党员干部的信心是否饱满形象是否正面事关我市经济发展的大局,意义重大。所以有必要对全市党员干部开展一场“内塑发展信心外塑发展形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当然也是为了落实中央关于解决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主要举措,让党员干部自己“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内练“精气神”.塑发展信心,强化理论学习、党性教育、知识更新、道德修养、定期调研接地气;外塑好形象,树立勤奋好学的形象、热情服务的形象、廉洁自律的形象、公正无私的形象、求真务实的形象。“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党员干部树立好自己正派的形象,平等对外,信守诚诺,为打造”四个阜阳”做好家乡的广告代言,展示阜阳魅力。
总之实现阜阳的奋力崛起要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工业化为重点,城镇化为保障,促进一二三产相互融合,协调发展。还要用“行动”提升干部的精气神,内塑发展信心外塑发展形象,打造“四个阜阳”,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富民强市的步伐。
中国梦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之源。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用中国梦来提振精气神、集聚正能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动摇、不松劲、不懈怠、不折腾,就一定能够团结各方力量,推动阜阳科学发展、加速阜阳的崛起。
[参考文献]
⑴ 《中国经济网》2009年07月16日10:59
⑵ 《三明日报》2012-05-22
⑶ 《走向繁荣昌盛的阜阳"三产"》2008-10-20
⑷ 《阜阳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方案》2013-4-7
智慧农业生态园建设方案范文2
关键词:1.0经营模式;互联网+农业;双创;农业流通效率
0引言
伴随着网络的不断升级,各行各业开始寻求将本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道路,改变其固有的生产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在农业方面,各种系统、各种类型传感器的出现,对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例如,通过在农业园安装生态信息无线传感器和其他智能控制系统,可对生态园内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园内空气湿度、温度、土壤成分、光照、CO2等参数的观测,对异常现象及时进行补救,以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在农业方面应用的灌溉系统、保温系统等,都极大地推动了智慧农业的发展。采用智慧农业的方式不仅增大了农作物的产量,而且节省了人力物力。
1推动“互联网+农业”模式进程
1.1采用电子商务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改变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和经营方式,将农产品销售与电子商务挂钩,有效拉近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距离,打破以往双方在时间与地域之间的限制,扩大销售渠道,增添销售对象,使农产品不再局限于区域性销售,而是面向国际化销售市场。利用网络提供的便利,可提供有效的资源信息和需求信息,从而制定相应的生产策略,避免生产过剩造成的浪费,达到生产最优。利用网络化营销既降低了营销成本,又达到了广泛传播的效果,交易双方也从之前的间接销售转变成直接销售,使交易更加透明。在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下,将动态信息、资金和物流三者整合,进行动态管理、智能监控、掌控全局,及时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改变过去直产直销的模式,拓宽生产者销售渠道,加快农产品的销售。
1.2采用物流保鲜新技术,提高农产品保鲜质量
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有机蔬菜、无毒害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人们对农产品质量与品质的重视度也日益提升。因此,要想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就要在物流技术方面多做一些研究。目前,随着冷链物流的不断发展,保鲜技术不断升级,物流方面已经基本满足了多数人的需求。冷链仓储通过采用冷藏和冷冻手段,将产品进行包装,不仅达到保鲜的效果,还能使人们在不同的季节享受四季的美味,并减少农产品因保存不当造成的损失,既降低了生产者的成本,又满足了多数人的愿望。由此可见,物流在农产品销售环节中作用重大,一旦物流出现问题,将可能直接影响到生产者的成本和消费者的“菜篮子”。
1.3采用互联网技术形成“双创”新局面
屈冬玉指出,统筹推进线上线下现代农业,要在四个“新”字上下功夫。(1)大力挖掘农业农村数据信息资源这个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素;(2)大力培育信息技术这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力;(3)大力打造互联网这个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平台;(4)大力拓展物联网、大数据、信息服务、农村金融、分享经济等农业农村经济的新空间。目前,外出打工的农民比率不断下降,回乡建设的农民数量不断增加,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农产品进行创新,不断形成农民创业的新气象,而国家提出的智慧农业、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信息进村入户、“互联网+”特色村镇建设,正为新农民在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创业创新提供新机遇。
2“互联网+农业”模式进程中的阻碍
2.1缺少自上而下、统一规划的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也在逐渐实现互联网与农业的有机结合。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将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不仅能给消费者提供新鲜可口的蔬菜,而且加速了生产者销售环节的进程,使生产者产有所出,从而减少农产品积压,降低由于积压造成的毁坏成本。虽然这些运用到农业中的策略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如果各项策略一哄而上,各自为政,就会产生片面性和局部性的劣势,降低互联网对农业产生的积极作用。因此,要想使“互联网+农业”得到真正快速的发展,就要自上而下形成统一规划的局面,才能真正让“互联网+农业”带给农民以及消费者切实利益。
2.2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不足
一方面,虽然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是农村的网络化技术还没有得到有效运用,互联网思想未在广大农村群众中得到广泛传播。而且农村的电商服务平台还未健全,采集信息与的设备并不完善,使得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出现滞后现象。另一方面,对于生产者来说,广大农村群众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处于概念状态,对于互联网的运用过程还不熟悉,缺乏专业人员的培训。因此急需培养一批具备较高开发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的人才。
2.3农产品销售中存在质量隐患
农产品从生长到销售阶段存在的质量隐患是广大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生产者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化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各种去除病虫害的化学用品被应用在农产品上,导致农产品中残留大量的化学用品,这些残留物将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现代化学添加剂的使用更给食品安全增添了一重隐患,蔬菜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金属和非金属净化物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另外,在流通环节,由于包装、搬运过程中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致使微生物繁衍,导致新鲜农产品腐烂,甚至引发食物中毒事件。
2.4网络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产品单一
虽然国家及地方对于农村贷款已经采取了较多优惠措施,但是由于地域、资源、产业结构等多种因素制约,这些优惠措施并没有改善农村金融问题,由监管层主导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也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因此,要想使农村实现网络化,金融服务体系需做出较大改善。
3“互联网+农业”模式发展的解决方案
3.1形成自上而下、统一规划的体系
(1)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为了使农产品获得较大发展,地方行政机关应根据本地地理条件、环境、交通等制定出相应的农产品生产战略,形成一整套市场体系。省、市应将各个地方行政机关制定的生产战略与市场体系进行分类整理,以便更好地根据地方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2)政府规划,政府监管为了更好地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激发市场潜力,唤醒企业活力,政府应积极引导市场中的雄厚资本投入到农产品中,为农产品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为市场营造良好的环境,逐步形成以企业为导向、政府协调管理的发展机制。(3)健全机制,不断创新健全市场机制,促进农产品与市场协调发展,实现产销一致,使农产品在农业生产和城镇化建设中得到协调发展。坚持制度改革与管理创新,不断推进农产品宣传方式创新、产品包装创新、管理创新及组织创新。
3.2普及农村网络化,增强物流销售体系
在发展农村现代物流方面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改进农村物流现状。(1)传播思想,培养技术人才首先,培养农村干部的现代物流思想,使他们认识到现代物流与农产品的结合可以更好地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只有他们了解了现代物流给农村带来的益处,才能发挥好农村干部在村里的模范带头作用,调动农村学习现代物流思想的积极性。村干部带领农民学习现代物流知识,不仅成效快,而且农民容易接受。其次,培养技术人才。既了解农业生产经营特点又掌握现代物流知识理论的人才少之又少,而现代物流能在农村得到较大应用,全靠这些人才根据当地特色进行分析、创新,不断融合。如果缺少这方面的人才,强硬地将现代物流与农产品相结合,非但不能使农产品得到很好的销售,还会导致农产品滞销。因此培养相应的技术人才迫在眉睫。(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农村交通设施建设已有较大改善,但仍缺乏某些基础设施,农产品批发市场还只以县或市为单位。农村应根据地方特色,以镇为单位建立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才能更凸显农产品的特色之处。例如,农产品储存、加工、配送方面,应建立相应的集中场所,为农产品的销售带来更多便利。(3)提高物流标准由于农产品与其他产品不同,因此需要更高规格的物流标准,才能避免农产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出现异常。此标准一般应高于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才能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安心食用。只有不断改进物流设施、物流标准,如托盘、货架、装卸机械、条形码、车辆、包装、集装箱等物流装备,才能保证农产品在初始销售中井然有序。(4)提高信息化在农村物流运输方面的比重信息化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较大发展,农产品的信息化建设拉近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让消费者能及时了解到农产品的相应信息,加深对农产品的了解,保证农产品安全可靠。
智慧农业生态园建设方案范文3
关键词:中等学校 景观生态 规划与育人功能
一、中等学校校园景观生态设计遵守的生态世界观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在中等学校校园中学生与校园环境时刻在发生相互作用,给予校园景观注入教育元素对于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利用景观生态学与规划设计相结合,是一个可操作的、能实现校园的生态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的最科学途径。在进行中等学校景观生态设计时,必须遵从生态世界观:1、可持续发展观。即:暨满能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生存产生威胁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观念。2、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即人在自然中不是主宰者、征服者,而是与自然学众生物共同生存发展伴吕的合理定位。3、培养生态伦理道德,即人的生存、发展不破坏环境,人的生存发展要善待自然和其它生物。
二、中等学校景观生态设计遵从的规划原则
在进行中等学校景观生态设计时还要遵从景观的规划原则:1、自然优先原则,即保护自然景观和维持自然景观生态过程及功能。2、持续性原则,规划应谋求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以达到景观的整体优化功用。3、针对性原则:即针对不同的规划与评价,规划学校就要评价其教育功能。4、多样性原则,即在校园特定的系统中,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建设绿化空间体系、增加绿化空间及开敞空间等。5、社会原则:即尊重地域文化与艺术使人文景观的时代性与地方性相结合。6、美学原则,即:使校园形成连续的整体景观系统,符合美学及行为模式。
三、中等学校景观生态设计环境育人理念
在进行中等学校校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中应突出环境育人理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学校就是教材,环境就是课程,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无时不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每时每刻都在受到环境的影响与熏陶,在进校校园景观生态设计时,要对每一块绿地、每一个园林、每一处景观都注入教育元素使其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在设计时必须确定以下理念。1、保护和深化自然景观的教育功能。即:是根据学校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绿化区域给人们环境优美清丽育人的感受。要充分保护和深化学校自然环境提供的自然景观的教育内涵,使其富有育人功效。2、突出其教育功能。在设计时要人为设置和谐的建筑色彩、相对统一的建筑风格、有教育意义的文化长廊、直观形象名人塑像和具有地方色彩校史展区等,使校园体现出一种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3、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即:中等学校生态景观设计中要在突出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的特色。4、遵循教育学、心理学原则。在规划校园生态景观时,要遵循直观性、启发性、渐进性。
四、浅析涪陵五中校园生态景观设计的功效
1、场地概况:涪陵五中位于国道之边,长江之畔,东、南、西三面环山,坐落于高差10米的山地中凹陷地带,占地约11万平方米,背靠青龙山脉、东侧乌龟宝、西靠天子殿、北临长江之滨,视野开阔、腹地平坦、地吉人灵、适宜作很好的生态景观生态规划。
2、涪陵五中校园生态景观规划情况:根据涪陵五中的地理位置概况,涪陵第五中学新校区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为“一轴二带、二环三岛”的总体空间框架。
一轴代表涪陵第五中学的“历史――现在――未来”的时空轴线,二带:其一是体现涪陵第五中学历史的白鹤梁之韵景观带;其二是名人雕塑景观带,一环是连通校园内部的道路功能环,三岛是体现涪陵第五中学精神情感切入点。
根据功能需要和场所景观需求将校园规划为三个功能区和三个景观园区和三个外环园区。
1、中轴三岛园区
尚美广场园区是新校区迎宾集散和情感承接过渡的广场,代表时空轴线中“历史”的切入点,设计继承前期规划欲扬先抑的思想,入口两侧环植多株大黄葛树,既达到与老涪陵第五中学情感文脉的连接与过渡,又实现景观空间“抑”的作用,穿过校门为樱花大道与尚美广场建筑形式相互映衬,行政楼前为尚美广场的延伸。整个区域采用现代的造景手法,利用植物的空间层次来营造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空间和意境,同时该区域利用多种植物组团进行造景形成晨草园、荟萃植物精品,以增长和丰富莘莘学子的植物学知识。
2、智慧广场园区
位于校区的中心,代表时空中心“现在”的切入点,在保证其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布置休闲设施。在实验与图书馆之间的绿地空间,主要以疏林草地的形式进行布置,为师生的休闲、运动开辟出一个开放空间,从而达到人景互动的景观效果,让师生们更好地去接近自然、感受自然。整个区域以象征人才贤者的香樟为基调树种,同时配以象征文化的槐树、楸树,间植桃李,喻意涪陵第五中学文化殿堂,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同时,该区域与智慧广场相呼应,体现出更深一层的含意:涪陵第五中学为祖国的繁荣造就了许多栋梁之才。
3、致学园区
该区为教学楼内庭区域,在结合现状地形的基础上,整个空间以“春、夏、秋、冬”为序进行景观展开设计,意在警示师生们在求学的岁月中秉承的致学之法、致学之态。
新春之雅:以迎春、茶花、紫玉兰、白玉兰为主题植物,以黄葛树进行衬托,体现出一种春的气息、春的遐思,意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让同学们珍惜时光,把握现在。
仲夏之欣:该区域以石榴、合欢、广玉兰为主题树种,下配紫薇、夏鹃、金叶女贞等灌木,同时在场地内散布一些景观塑石,意在提示同学们在布满荆棘求知的道路上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迎接新的挑战。
金秋之胜:该景观用桂花作为背景树种,以银杏、三角枫为主题,前景布以火棘、金叶女贞等灌木,意在给师生们季节性提示,使其更深刻的领悟收获季节的可贵。
瑞冬之韵:以松、竹、梅为主要植物造景元素,营造出一种古朴诗意的园林空间,用“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蕴激励同学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勇攀科学之颠。同时,运用松、竹的比德精神来熏陶学子的人品。
环外三园:沿校园环路外侧布置的有玉兰集秀苑园区(教工宿舍),桂子飘香园区(学生宿舍)、秋林枫致园区(教学楼背景山地),在其中营造出读书、休闲、富于生活情趣且具有励学内涵的多种园林空间。樱花缤纷大道与名人雕像景观带,以自然风景林为基础,形成独具情趣意致的园林空间境域。
4、涪陵五中景观生态设计的种植设计
种植设计是本次环境设计的核心内容。结合涪陵的气候现状,园区植物配置以常绿乔木、落叶灌木为主,落叶乔木、常绿灌木为辅,适当点缀花卉地被为准则。
植物配置模拟自然植被群落的特征,形成乔木、灌木、地被、花卉等多种植物的复式群落,群落内部注意种间的互生,共生关系,注意搭配的科学性以增强人工植被群落的美观性,抗病性等适应能力。
五、对涪陵五中的校园生态景观设计的浅析
1、体现办学理念
涪陵第五中学“尚美育人”的理念孕育出了一代代精英,形成自身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新校区规划设计中在情感文脉上与老校区互相呼应,学校景观十分美丽,体现学校“尚美育人” 的办学理念。
2、突出时代特色
深刻理解涪陵五中校园的总体规划方案的开放思想及初步设计中的“以人为本”创意理念,配合总体布局和建筑形式,在环境规划设计中突出了教学楼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加的景观延伸和强化效应。
3、尊重场地特征
涪陵第五中学新校区地势高差较大,对环境绿化有较大的影响。针对校园东、南、西地理位置凸起,校区在三面环山的凹陷地带的特殊地理位置,规划在校园中设置中轴线,将校园划分为教学、生活、运动三个景观和功能区。在运动区配置大量的绿地块以平衡运动场的生态环境,在教学区设置三个植物园以凸显生态景观的教学功能,用高大的灌林种植于闲置环道使整个校园的植物与建筑形成以中轴两侧构匀辐射稳定空间格局,体现出结构和谐与文华底蕴。
4、突出“育人”氛围
以富于情感特质的场所来突出环境绿化与人的互动,实现环境对师生的美育和加强艺术熏陶的功能,做到“山水明德、花木移性、诗意景观、人文绿地、静赏如画、动观似乐、绿团锦簇、水意朦胧”的效果。
5、展示了人文精神
植物设计中采用了大量富于人文品格的松、竹、梅、菊、桂等树种来营造校园景观。力求在短期内形成优美的校园环境,高雅的绿色植被,厚重的文化内涵,又使涪陵五中学风浓郁的人文气息源远流长,从而形成自身的种植文化特色。学校的生态环境对学生具有极为重要的育人功效。
综上所述:在中等学校的景观生态园林设计中要坚持生态世界观,遵循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运用景观生态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把校区分为以多的生态板块、植物区域和绿地班块并注入教育元素使之具有环境育人功效,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我们在进行校园景观生态设计时要充分挖掘生态景观的育人功能,建设高教育效能的中等校园。
{参考}
1、今日重庆华龙网重庆新农村建设2010 12月11日
2、加强土地整理促进新农村建设国土资源网在第十五期国土管理市长研究班上的讲话2007年10月18日
3、《园创景观实践》邓显渝著 2003.4
4、浅析生态景观设计邢建武 2007.9
5、论景观设计分类及生态景观设计朱少华《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7年10月27卷第5期.
6、城市生态景观的特征与构建,龚克 程道品.《山西建筑》,2006,32第3期:71-72.
7、居住区休闲空间环境研究,刘佳,《山西建筑》,2006,32卷第3期:34-35.
智慧农业生态园建设方案范文4
一、埋头苦干,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
2011年,全市工信系统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主攻工业战略,推进信息化建设,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主要成效表现在:
1、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全市工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大关,达到379.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1%,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比“十五”期末提高11.2个百分点。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6.2亿元,同比增长22.6%,总量比“十五”期末增长4.4倍,稳居全省第6位,比“十五”期末前移3位,占全省的比重达到8.58%,比“十五”期末提高2.68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省0.89个百分点,列全省第4位。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84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7.7%。
2、经济效益再创历史新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77.2亿元,同比增长48.54%,总量比“十五”期末增长6.8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7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4位;利税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22.9亿元,同比增长101.3%,总量比“十五”期末增长11倍,增幅高于全省48.4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位;实现税金过3000万元的企业27户,同比净增13户,为我市成为第三个财政收入过100亿元设区市作出了重要贡献。
3、园区经济实现新的突破。全市11个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36.2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6.1倍,总量列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46.8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园区达到4个,即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大关,达到284亿元,列全省第7位,广丰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6亿元,列全省第9位,横峰、玉山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34.7亿元、101.1亿元;上缴税金总额45.7亿元,总量比“十五”期末增长4倍,稳居全省第2位,同比增长48.7%,截止去年底,全市园区累计投产企业户数886户,同比增加14户;累计从业人员16.96万人,同比增长19.4%。工业园区日益成为我市主攻工业的主平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安置就业的重要渠道和社会稳定的“减压阀”。
4、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四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2亿元,同比增长5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4.9%。其中:有色金属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1.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42.6%;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64.1亿元,占比重13.9%;机电光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23.7亿元,占比重10.5%;新型建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92.6亿元,占比重7.9%。
5、工业企业规模日益壮大。截止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71户,同比净增15户,比“十五”期末净增382户。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231户,同比净增58户,比“十五”期末净增198户;超5亿元48户,同比净增21户;超10亿元20户,同比净增15户;超20亿元5户,同比净增3户;超30亿元2户;超50亿元1户,即晶科能源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8亿元,是工业发展史上首个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亿元大关的企业。
6、信息化建设推进速度加快。截止去年底,全市80%以上规模企业接上宽带,一些骨干企业建立了局域网,有的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两化融合”已初显端倪。政务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得到升级,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上线运行,网上行政办公系统功能更加完善,为民服务信息更加丰富。信息技术社会应用成效明显,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286万部,互联网用户数22.8万户,有线电视用户数35万户。2011年,全市实现电信业务收入19.83亿元,邮政业务收入1.79亿元,分别增长8%、10%;电信业务实缴税金1.99亿元,邮政业务实缴税金232万元,分别增长15%、20%。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主要体现在“六个强化、六个着力”:
1、强化环境建设,着力营造主攻工业氛围。
一是实施高位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工业,始终把主攻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力亲为,高位推进,亲自研究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去年9月底,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现场推进会,大造了声势,营造了氛围,全市上下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信心更足、思路更清、劲头更大、氛围更浓。
二是加大政策引导。市政府出台了《市工业三年强攻实施意见(2011-2012年)》,吹响了工业三年强攻的号角;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安排了2000万元市本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开展了“先进工业园区”、“工业十强企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先进县(市、区)”和“企业上台阶奖”考评工作,并对获奖单位和企业进行表彰奖励。
三是优化发展环境。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为契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营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市工信委在全市创业服务年活动考评中列综合类28个部门的第5名;强化对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未开工企业和增长点的调度监测分析;在全省率先创办工业报—《日报·工业新闻》,累计编辑出版78期,为主攻工业摇旗呐喊,营造了浓厚的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舆论氛围。
2、强化项目建设,着力培植工业经济增量。
一是狠抓重大项目储备。建立完善重大工业项目库,坚持动态管理,适时对所储备的重大项目进行调整、充实。对列入重大项目储备库中的项目优先进行项目申报和招商推介,对条件成熟的项目予以优先实施。
二是狠抓主导产业招商。建立完善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机制,重点围绕四大主导产业进行招商,引进了一批产业配套大项目,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全市实际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105.12亿元,同比增长24.7%。
三是狠抓重大项目推进。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调度推进机制,对投资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由市政府每两个月直接调度一次。对投资10亿元以下的项目,市工信委每月列入正常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市政府先后召开了两次“投资5亿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协调推进会”,为一批重点项目协调解决了用地、供电、立项、环评、安评等方面的问题。全市列入重点调度的投资过亿元重大工业项目110个,总投资429亿元,全部建成达产达标后,预计年可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135亿元、利税106亿元。其中投资过5亿元的项目有20个。2011年110个项目完成投资126.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25.5亿元。特别是去年11月晶科能源新投130亿元扩建3000兆瓦光伏一体化项目开工,预计到2014年项目达产达标后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去年9月,博能客厂车与中国科学院签订了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研发生产纯电动车、混合动力客车和电动专用改装车项目,这两个项目的投产达标将大大增强我市工业发展的后劲。
3、强化园区建设,着力做优工业发展平台。
一是提高集约化率。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全市园区累计完成开发面积63.5平方公里,同比增长8.16%;注重提高项目投资额度、投资强度、投资进度和单位面积产出率,全市园区平均投资强度71.2万元/亩,同比净增16万元/亩,其中横峰、广丰工业园区分别为118万元/亩、105万元/亩。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9.3万元/亩;实行“腾笼换鸟”,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横峰县置换了10家产能落后的小企业,腾出200余亩土地用于支持和丰铜业发展。
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各园区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明确产业定位,逐步形成特色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光一机电”(光伏、光学和机电)产业占全区的比重达75%;广丰工业园区黑滑石产业基地被列为省级产业基地;横峰工业园区有色金属产业产值占全园区的比重达90%以上;玉山工业园区轴承机械产业列为省年度重点扶持的特色产业;弋阳工业园区有色金属加工、新型建材两大支柱产业占园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70%;鄱阳工业园区逐步形成绿色新能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制鞋、五金机械电子四大特色产业。
三是发展低碳工业。积极打造生态工业园区。目前我市共6个园区被列入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试点单位,2011年新增广丰、万年、婺源、余干工业园区4个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试点单位。横峰工业园区又被列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促进园区企业节能。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到1.359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19.62%。余热发电用电量2.77亿千瓦时,占全市工业用电量的比重达5.1%。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出台了《关于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并提前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关停建材行业18条机立窑生产线,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09万吨;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使用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的15家小型化学制浆造纸企业予以关停,对未经环保审批、未建污染治理设施擅自建设或投产的9家违法造纸企业责令其停产,共淘汰落后产能25万吨。代表省政府接受国务院淘汰落后产能检查组检查,受到好评。
4、强化产业升级,着力做大工业发展支柱。
一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利用高新技术、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有色金属、机电光学、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有色金属产业初步形成了以铜冶炼和精深加工为主、铅锌冶炼加工和黄金采选加工为辅的产业体系。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的20户工业企业中有14户是有色金属企业;机电光学产业初步形成了光学、客车制造及汽摩配、轴承和标准件制造为主的产业体系。其中以凤凰光学为龙头的光学行业聚集了200多家企业,成为全球最大的光学元件制造基地,凤凰光学的光学元件产能稳居中国第一位、世界前三位;新型建材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新型干法水泥制造为主的产业体系。全市完成水泥产量1058.77万吨,同比增长12.36%。
二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委、市政府把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制完成《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目前新能源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光伏为主,锂电池、LED、风电设备制造、生物质能发电等为有机组成部分的产业体系,其中光伏产业初步形成了晶硅料单、多晶硅片太阳能电池应用产品的产业链,产业规模列全省第2位;着手谋划培育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已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的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
5、强化企业服务,着力做强工业发展主体。
一是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帮助3家企业建立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1家通过省级认定,2家通过市级认定。帮助1家企业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并通过市级认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0.6亿元,同比增长52.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2.8%。
二是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银企合作。5月份举办了政银企融资现场对接活动,8家银行现场正式签约项目514个、签约资金83.5亿元,到年底各银行履约率达85%;加强担保机构体系建设。截止年底,全市备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2家,为440户中小企业担保贷款5.2亿元。其中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经济技术开发区4户企业担保贷款1400万元;鼓励支持企业上市。晶科能源于去年5月份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功融资6870万美元,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第十家、我省第二家,金融危机后国内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去年11月该企业增发融资1.26亿美元,这是自上市之后又一次成功的融资。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我市分别在市委党校举办1期、在南昌举办4期工业统计管理人员培训班,在无锡市举办了中小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培训班,在清华大学举办了市工业经济管理高级研修班,全年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的工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6、强化信息化建设,着力构建信息安全体系。
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六位市领导为副组长的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理顺了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扩展信息服务覆盖面,拓宽信息业务。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升级改造了政务外网,依托政务网络建设了6个专网,实现了市、县、乡三级纵向联通,与国家、省纵向贯通,市级联网率达99%,县级联网率达96%,乡镇联网率达98%。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积极推进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应用,德兴铜矿在全国首家引进了美国卡车计算机调度系统(DISPATCH),设备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快速增长,系统集成业也有新的突破。加强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制定了《2011年度市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方案》,组织了全市政务系统信息安全检查,保证了全市政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同志们,回首2011年,我们心潮起伏,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实施主攻工业战略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配合的结果,是在座的各位企业家以及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埋头苦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受董市长委托,代表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企业,向奋斗在工信战线上的全体干部职工和关心支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2011年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总量、企业规模偏小的局面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工业缺乏“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和带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只有8.58%,没有占到应有的份额。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工业企业仅有晶科能源1家。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水平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淘汰落后装备、落后技术、落后工艺、落后产能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三是企业融资、用地、用工难等问题在一些地方还依然突出。四是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信息应用技术不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步伐缓慢、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这些问题和困难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承前启后,抓好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各项工作,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十二五”是我市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探索“两化”深度融合、建设新兴工业强市的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全球产业分工日益深化,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新一轮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齐头并进,国内需求进一步扩大,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从市内看,“十一五”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建设新兴工业强市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为“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国家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到稳健,给企业融资带来一定影响。规模企业认定标准由500万元调整到2000万元,给工业企业统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各项工作抓实抓好,不断推动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实现新跨越。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之年,也是实施三年工业强攻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对于为“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把建设成为新兴工业强市的宏伟目标。按照这一战略目标,今年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园区、产业、企业”为中心,以项目为抓手,坚持实施主攻工业战略不动摇,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为实现建设新兴工业强市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0亿元,力争达到310亿元,增长25%;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50亿元,增长35%;利税总额达到150亿元,增长28%;电信业务收入22亿元,邮政业务收入1.9亿元,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310万部,互联网用户数35万户。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六个主攻”:
(一)主攻“大园区”,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园区是市委、市政府主攻的“三区”之一。我们将坚持决战园区不动摇,力争全市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70亿元。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亿元,铅山、万年、余干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100亿元,年内力争过百亿园区达到7个。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道路、水电、通讯、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按照集聚集约、连片开发的要求,加大扩园强区力度。坚持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使园区尽快融入城市空间布局。
促进园区集约发展。遵循“经济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的原则,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明确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产业,加快产业扩张和集聚;坚持集约用地,着力提高入园项目投资强度、进度和单位面积产出水平,力争全市园区平均投资强度达到100万元/亩。对长期“圈而不建”、“厂房闲置”的土地坚决依法处置。
打造生态工业园区。把园区打造成低碳工业经济的主平台,大力实施“一大四小”工程,促进园区绿化建设。加强园区企业节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已列入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横峰工业园区要再接再厉,打造示范榜样园区。广丰、万年、婺源、余干工业园等四个省级生态试点园区要加快生态园区建设步伐,早日步入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行列。
(二)主攻“大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推广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加快改造提升有色金属、机电光学、新型建材等传统主导产业步伐,加速实现产业积聚化、企业集群化、产品链式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其支撑工业发展的能力。
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策应、对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认真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决定》,加大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力度,重点发展光伏、锂电池、LED、生物质能发电、风电设备制造等行业,着重建设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广丰、经济开发区为组团的光伏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以鄱阳为基地的风能产业集聚区和以广丰中投、铅山金钢为龙头的动力锂电池产业基地;强力推进博能客车厂与中科院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合作,实现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新突破。同时,积极谋划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编制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促其快速成长、发展。此外,依托广丰丰富的黑滑石资源打造全国黑滑石产业基地;依托弋阳丰富的瓷石矿资源打造全省新型陶瓷产业基地。
(三)主攻“大企业”,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实施扶优扶强战略。继续抓好国家和省扶持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对有望过10亿元、20亿元、30亿元、50亿元乃至100亿元的现有重点企业,优先提供生产要素保障,让其领先快跑、做大做强。要确保晶科能源主营业务收入在实现超100亿元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突破;同时,要像帮助招商企业一样来帮扶、关心本土企业的发展,促其逐步做大做强。
提升企业“四率”水平。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支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不断提高“四率”水平(劳动生产率、人均利税率、资金利润率、资源能源利用率)。
加强与央企省企的战略合作。加大与央企、省企的对接、沟通和联系,做到“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支持地方企业与央企、省企的对接、合作,利用其技术、管理、理念等优势,发展地方企业,实现“共赢”。
(四)主攻“大项目”,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实施招大引强战略。在投资主体上,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国内百强企业、台湾50强、境内外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及省外大型企业集团。在投资项目上,优先引进大项目、高附加值项目和产业延伸配套项目。
加快重大项目推进。积极实施工业项目带动战略,按照“在建一批、上报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加大项目推进力度。重点推进晶科能源3000兆瓦光伏一体化,和丰铜业10万吨电解铜,昂大公司1000万只铝合金汽车轮毂,黑马科技公司1828万包水晶钻石,韦伯尔铝业6万吨再生铝合金锭,伟克铜材扩建年产3万吨铜管,源鑫电器公司电器陶瓷生产,江铜银山矿日采选5000吨铜精矿技改等重大项目,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标,培植一批工业增长点。同时,抓住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有利时机,谋划一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生态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性资金扶持。
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对已开工、已完成备案核准、已上报待批的重大工业项目,实行分类指导、全程跟踪调度服务,切实提高项目开工率。坚持和完善“四定两保”责任制,按照定时间、定责任、定考核、定奖励的要求,落实项目帮扶责任,确保每个重大项目按时开工、按时投产。
(五)主攻“大难题”,进一步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加大工业信贷力度。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推动金融机构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或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搭建银企融资平台。进一步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通过政府推动、部门联动、银企互动的方式,继续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
加强担保机构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积极发展政策性、商业性和互等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吸引域外民营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来饶落户或建分支机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鼓励企业上市融资。
(六)主攻“大融合”,进一步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发展宽带传输网络,提高城市主干网络的传输能力和交换能力,适应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需要;完善以宽带网络和数字电视网络为重点的现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扩大移动通信网覆盖范围和推进移动通信新技术的应用。继续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光缆进村工程。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强电子政务网络资源整合,完善和推广应用公文传输系统、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加快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和县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提升政府门户网站服务能力。加强对各县(市、区)、各部门网站的指导管理,完善信息公开等功能,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提高全市政府网站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两化融合”。选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切入点,围绕产品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产业衍生四个层次,推进“两化深度融合”,逐步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加快数字化园区建设,使全市园区形成集信息采集、分析、管理、服务和应用于一体,覆盖市、县、园区、企业并连通全省的数字化园区服务平台。
积极建设“智慧”。加强空间地理信息及其他应用数据的资源共享,加快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城市和社区信息化、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社会事业信息化、教育科技信息化、公共文化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数字城管”、“数字房产”、“数字水利”、“数字环保”、“数字交通”、“数字旅游”以及“金土”工程、“金保”工程、“金盾”工程、“天网”工程等工程建设,使信息化服务惠及全市人民。大力推进全民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完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全民信息化素质。
抓好信息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指导监督政府部门、重点行业的重要信息系统与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工作。坚持信息安全与信息化项目同步建设的原则,完善信息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电子政务病毒和网络攻击预警监测系统,开展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与评估,提高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能力与手段,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水平,保障政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三、优化环境,努力营造建设新兴工业强市的浓厚氛围
(一)优化政务环境。以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发挥市、县工信主管部门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工信委、统计局、中小企业局、园区管委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工信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务必要认清肩负的历史重任,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再接再厉,为建设新兴工业强市建功立业。
(二)优化人才环境。注重工业干部的培养,建立健全工业管理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引导和鼓励工业干部学工业、钻工业、懂工业,不断提高驾驭工业经济的本领和能力;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整合资源,创办创业大学,实施与国内省内名牌大学联合办学,将其办成一所专门培养创业者和企业家的公益性社会大学,努力造就一批企业界的“领军人物”。同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创造良好的政策、服务和法制环境,使我市企业家不断健康成长、企业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三)优化舆论环境。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平台,加大工业和信息化宣传力度,宣传中央、省、市发展工业和信息化的政策、举措,宣传企业如何克服困难求发展的典型事例,特别是企业家的先进典型事例,为企业发展鼓劲、造势,为企业家撑腰、壮胆,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浓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