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报告

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报告范文1

关键词:消费行为;互联网信贷;大学生

1研究背景

根据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4.13亿,增长率为14.3%,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40亿,增长率为43.9%,手机网络购物的使用比例由42.4%提升至54.8%。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新增加的网民群体中,低龄(19岁以下)、学生群体的占比分别为46.1%、46.4%。大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己经处于高位。《2015淘宝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8岁以下的用户在淘宝网上的人数占比超过一半。其中80后群体不仅在人数上还是在消费金额上都占比较高;90后人群尽管消费金额不高,但人数上却已经是绝对的消费主力。

如今,电商巨头携大量资本相继涌入信贷市场,包括京东校园白条、蚂蚁花呗、苏宁易购、国美在线等等。该类服务一经推出,便获得了广大的年轻网络消费者的青睐和迅速的推广,尤其是在各大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人群中,认可、接受、参与程度也在迅速提高。此外,这些平台还与社交类应用软件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网络聊天软件、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新媒体的急速传播、推广效应,成功地吸引了大批学生的关注、参与、使用。这一服务的推广促使大学生的消费开始由传统的消费模式开始向提前消费模式转变。

然而,问题也随之产生。不少大学生看到别人购物,自己却“囊中羞涩”,于是产生了贷款攀比的心理,从而跳进网J平台的“大坑”。那些大学生有消费欲望,却不一定具备还款能力,轻信有些来路不明的互联网信贷平台,冲动贷款,且不能按时还款,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再借另一家平台补上家的亏空。最终,只能找父母要钱填坑,更有甚者,自我无法调节心理状况而导致其走向悲剧。

2 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在研究中我们采用实证分析,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我们一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15份。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理和初步分析,对被调查的大学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如表。

首先通过对有效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样本的特征如下:

(1)本次调查样本中男性占 55.97%,男性相对多于女性。

(2)被调查者的学历集中在大二至大四阶段,占79.53%。

(3)在被调查者中,农村家庭的学生占55.81%。

(4)从每月可支配资金额的统计来看,被调查的大学生每月资金用度在1500元以下的占大多数,比较符合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

3 大学生网购现状分析

现今社会,网络购物成为了大家购物方式的首选,尤其是大学生。大家都认为网络购物可以省时省力。据调查,每月网购2-5 次的大学生占68.84%,说明网购在大学生群体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在网购时,大学生更看重的是产品的实用性、网友的评价以及商品介绍和实物图,如图2。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网购具有逐渐成为大学生主要购物形式的趋势。

4 大学生互联网信贷使用现状分析

由调查结果可得,86.98%的大学生使用互联网信贷的原因是他们有临时用钱的需求,71.16%的大学生是因为资金来源有限。而大学生使用互联网信贷的对象中有42.79%的产品是服饰装扮类产品,36.74%是电子数码类产品,而餐饮娱乐占了6.51%。

大学生互联网信贷市场在中国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服饰装扮类和数码电子产品类的分期占据了大半,而这类产品一直以来也都是大学生购买率较高的相对高价位消费品。

5 互联网信贷下的大学生网购情况分析

在大学中,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可能会跟高中有所不同,价值观也会有所改变。如图3,通过对大学生使用互联网信贷的购物金额上看,大约80%的大学生消费金额都保持在1000元以下,主要集中在500元以内,占比62.33%。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平均生活费大约在1000-1500元左右,而通过大学生使用互联网信贷的主要价格区间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消费还是比较理性,基本都维持在可偿还能力内。

6 互联网信贷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影响

如图4,86.94%的大学生经常会有临时用钱的需求,表明其消费心理存在冲动的特征,但是71.16%的人资金来源有限,仅有父母每月提供的限量生活费,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但是伴随着攀比心理的增长,30.7%的人较为信任的互联网信贷的出现,给他们提供了消费的最终推力。从这一方面来说,互联网信贷也助长了大学生形成攀比、炫耀心理的不良趋势。如图5,83.72%的大学生认为周围同学对互联网信贷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看法。若周围对互联网信贷的评价较高时,大学生会更多使用互联网信贷,进而更加从容、坚定地去选择消费,在后来的日子里还上自己按揭的款项,甚至也可能因为还不上当初的借款而向父母伸手。

7 互联网信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模式的影响

对比可知,大学生对服饰装扮的需求无关互联网信贷的存在,都占较大比重,而对电子数码的需求却随着互联网信贷的出现而呈上趋势。电子产品的更新日新月异,大学生对时尚潮流的追求及互联网信贷的助力驱动其经常更新手头的电子产品。由此,互联网信贷间接改变了部分大学生的购买习惯。67.44%的大学生在互联网信贷的驱动下,消费额会上升一定幅度。提前消费、后分期付款的网络消费方式也吸引着很多大学生,导致很多人错把超前消费当成提前消费,而进行无节制地贷款进行网购,并且很多线下购物也搬到了线上,增加了网络购物的消费额。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信贷使大学生更加适应超前消费,同时也容易导致大学生的负面超前消费。

8 互联网信贷对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影响

54.88%的大学生认为互联网信贷对其理性消费的消费习惯没有帮助。互联网信贷是一种信用贷款的方式,就如蚂蚁花呗,核实大学生消费者本身的信誉等级、消费习惯等因素,由本人进行实名认证,得到的一笔相应的信用额度,同时通过下月还款或分期付款的方式去满足当下的消费,而有能力时也可提前偿还。从这方面来说,互联网信贷其实是可以培养学生更好的信用消M习惯、规划资金的使用习惯的。然而运用不好的话,也会导致大学生不良的消费习惯,使其过度超前消费,进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9 加强高校消费教育及管理

高校应该在校纪校规中对消费作出某些限制性规定,并组织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吸引大学生课余生活的注意力。而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应该要先了解和认识互联网信贷的基本情况,然后从消费观、诚信观、学业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分辨优劣,引导理性消费,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践行大学生风险教育。同时,后勤部门可以在学校内增设一些低消费的传统消费项目,减少一些纯赢利性的娱乐消费场所,积极营造健康的校园消费环境。

10 发挥家庭的积极引导作用

家长在给子女生活费时,应该要结合实际情况及当地物价水平,有计划地给出合理的数额。同时,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应该时刻保持对子女的消费情况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能一味地控制子女的消费,应该结合一定的思想教育,树立子女正确的消费观。这样既才能保证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也能较好地减少不理性消费。

11 净化社会消费环境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为此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净化社会风气,制止不良的消费风气,努力提高社会消费水平。在物质消费方面,国家的有关部门应该对商家进行严格审查,避免出现诈骗等行为的出现;对其网络贷款的限额也应该有一定的限制。在精神消费方面,影视及书籍等都对大学生的思想会产生影响。因此,社会出版部门需要加强对出版物的管理,考虑其带来的社会效果。出版部门应该抱着对大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内容、形式兼优的精神产品,以满足大学生精神消费的需求。

12 大学生坚持理性消费

大学生作为祖国明天的希望,大学四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学生应该学好自己的本专业知识与技能,陶冶自身情操,同时建立科学理性的消费价值观,提升自控能力,倡导消费文明,抵制不良诱惑。

总之,培养大学生的合理消费行为,需要教育者的正确引导,需要大学生本人的自省,也需要家庭、社区的有效配合。

参考文献:

[1]佚名.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 经贸世界, 2005(6):24-25.

[2]程诚. 大学生消费的同群效应[J]. 青年研究, 2015 (2):1-9.

[3]尤春智. 大学生网络购物成瘾影响因素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11):102-103.

[4]肖风桢, XIAOFengzhen. 大学生网络购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 31(1):131-134.

[5]鲁迪, 孙宁若. 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研究[J].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2, 30(4):41-44.

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报告范文2

【关键词】创业导向;市场营销;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197-02

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需要比较系统地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是建立在心理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基础之上的综合应用型学科,因此市场营销的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前诸多学校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都没有按照标准和计划进行,一些市场营销的校外实践都是徒有虚名,校内的实践教学也是形同虚设,学生对当前的市场营销实践课程不感兴趣,教师对具体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方法也比较陌生棘手,如何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创业的视角出发,对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深化改革进行深入研究。

一、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灵活性不足。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模式都是通过案例分析、营销模拟软件、参观实习以及专题讨论等方式进行的,在现实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中,这种类型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与理论教学方法差别不大,但是操作性和灵活性不够,学生难以通过实训活动提升市场营销课本知识的理解,实际运用效果差。

2.教学方法还处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实践课程脱节,市场营销以前的教学模式都是理论与实践课程分开进行,市场营销理论课时一般都是十六周三十二个学时,但是实践教学的时间一般都是两周四个学时,理论和实践教学都是互不相干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往往都是通过练习网上的一些调查工作,缺乏企业的实践练习,难以给学生带来实质性的实践能力提升,从而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和教学质量的降低。。

3.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缺乏层次性,难以实现实践教学之间的有效链接。当前多数高校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缺乏层次性,各个营销环节链接性较差,实践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环节比较独立,没有一套完整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方案,没有设置阶段性和层次性的实践教学课程,比如大部分学生去参考市场调研仅仅是为了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学生做好的问卷也是完成后闲置,其目的不是为了进行更为深入的营销环境解析和展开科学的营销组合策略。

4.校内市场营销实践资源缺乏,校外实习基地效果不佳。为了更好地实现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多数的高校都设置了校内市场营销实训室,但是由于校内市场营销实践教学过于形式化,导致一些市场营销实训室使用率较低,容易造成校内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一些校外的市场营销实习基地也是徒有虚名,在进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难以接触到实质性工作,从企业的视角来看,一方面企业认为接受学生进行实训是一种负担,也害怕一些商业机密泄露,因此校外企业提供的市场营销实习基地也是非常有限的;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实习时间受到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安排限制,校外实习学到的知识呈点状,实习效果不佳。

二、基于创业视角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改革必要性

从学生创业的视角来看进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是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当前高校毕业生数量正在与日俱增,但是相对应的是就业率与往年相比却是日益下降,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二是经济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调查研究可以知道有将近百分之十一的高校毕业生都是选择在工作几年之后进行自主创业,有效引导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是我国进一步拓展就业机会、创造就业岗位以及提升就业率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为了有效鼓励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我国出台了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国家工商局规定大学生在创业第一年内可以免交五种费用,全国各地都开始广泛推广相关类型的政策。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有利带动了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潮,而高校市场营销课程作为实践应用型的学科,应该充分结合自主创业的导向培养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高校创业人才。

三是以创业为导向可以有效引导市场营销实践课程充分发挥其操作性和应用性强的特征。市场营销学主要包含了调查分析报告、产品策划、市场营销调查、促销策划以及价格策划等方面的知识点,但是这些知识内容有一定的实习难度,在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之下教学控制难度大,难以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了解,一般学生都难以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市场营销活动中,很多的学习和实习都是流于形式,但是以创业导向为基础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可以由指导教师参与到全程的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弥补教学控制性差和学生掌握度低等方面的问题。

三、基于创业视角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改革对策建议

市场营销学主要包含了调查分析报告、产品策划、市场营销调查、促销策划以及价格策划等方面的知识点,基于创业视角的市场营销教学应该从这些知识点出发来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使学生逐步掌握创业所需要的营销知识、心里素养和创业能力等,以某一个商学院为例,可以分为如下几步合理安排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模式:

1.安排学生做好市场需求调查。进行市场需求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对目标市场展开特定的营销活动,在方便学生进行市场调研的情况之下可以将目标市场锁定为校园内的学生:首先需要掌握如何设计有针对性的市场调研问卷,然后掌握市场调研、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再次是根据市场调研问卷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相应的问卷分析报告,主要包含了对市场营销环境以及消费者偏好特征的分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分组(4-5人)进行,设计相应的问卷,每一组完成五十份问卷调研,然后收集、整理、分析调研问卷。

2.对调研市场进行熟悉。熟悉调研市场的目的在于在市场营销理论基础之上,对调研市场的现状以及产品等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全方位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效挖掘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和消费需求: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市场以及相应的目标客群;其次了解产品的类型以及相应的竞争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分组(4-5人)进行,对校园消费者进行需求调查,对区域商业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调研,最后收集整理资料并撰写实训报告。

3.引导学生进行商品采购。由于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采购商品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商品进货的一系列过程环节:首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之上专业教师进行有效指导,然后在学生自负盈亏的情况之下锻炼学生营销操作能力,最后锻炼学生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语言沟通能力和风险意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调查和熟悉市场”的两个环节,让各个小组进行商品采购,并让每一个小组投入资金进行市场营销实际运营。

4.合理对商品进行定价。市场营销实践教学过程中比较抽象的一点是对商品进行定价,仅仅依靠教学或者去企业造访等都难以认识到定价策略的重要性,因此学生需要自己在亲身实践中对商品进行合理定价,首先应该对商品的市场信息和竞争者定价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合理运用定价策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个小组应该根据自己的商品情况对相应的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信息和商品价格信息,综合成本要素,合理做出商品的定价策略。

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报告范文3

【关键词】电子产品 消费心理 决策 内因

一、问卷调查数据反馈综述

本研究正式调研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学校饮食中心、校门进出口处、自习室等地点由调研小组成员对过往同学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利用控制实验的手段,请他们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并完成问卷填写,现场回收。本次的调查对象是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武汉市高校在校大学生,以不同专业、年级的本科生为主。

一般来说,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既有产品因素,也有消费者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本研究主要围绕的产品因素包括品牌、质量、功能、外观、价格,自身因素包括性别年级、专业需要、经济来源及经济收入,外部因素主要是电子产品促销活动、周围同学电子产品使用情况。通过对这三大因素的分析,透析大学生的手机消费行为。故问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搜集的是个人信息,主要为了证明简单随机抽样有效性,同时获取被访者经济状况。第二部分搜集的是大学生拥有的电子产品种类及其原因。本部分主要是为了调查大学生现有电子产品拥有情况及其未来可能选择何种产品。第三部分搜集大学生对苹果产品的看法。主要为了契合本次调查而获取部分大学生为何选择或为何不选择苹果产品的原因。

根据一般标准,样本容量应当为量表问项数的五倍。本次问卷调查有效问卷应当为270份以上。本次调查活动历经3个星期,共发出450份问卷。除去回答不完整的问卷,多选变量和无需变量问卷,最后收到有效问卷408份。整体信度符合前述标准。从有效问卷反馈来看:

(一)品牌偏好

图一 大学生手机品牌偏好

如图表一中,在购买手机时,被调查的大学生中iphone和三星在品牌手机中最受大学生欢迎,选择这两个品牌的大学生普遍认为这两个品牌性能强大。

(二)大学生对电子产品作用的理解

图表二大学生对电子产品作用的理解,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91.7%认为电子产品的功能是娱乐消费,88%的大学生认为电子方便了学习工作,有33.3%认同电子产品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作用和保值功能,只有10.5%意识到手机(iphone为主)保值。

图二

(三)大学生在购买电子产品时的关注点排名

上表显示,性能和价格是大学生购买电子产品最关注的因素。其中,大部分使用过iphone的大学生表示,已经习惯了iphone的手机系统,难以适应其他手机系统,因而不会考虑选择购买除iphone以外的手机。

(四)“果粉”在购买“苹果”产品关注点排名

被调查的大学中有36个大学生自认为自己是“苹果粉”,他们在购买苹果产品时,性能仍然是首要考虑因素,而价格因素则退至第四。

(五)补充

调查小组曾在5月、6月、7月、8月、9月在武汉高校门口随机统计调查,拥有苹果产品的学生比例分别是9.11%,9.27%,9.40%,10.13%,10.26%。显而易见,苹果产品在大学生这个消费群体越来越受欢迎。

二、大学生消费诉求及消费心理分析

现代心理学揭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又引发各种需要。因此,作为消费者来说,其购买、消费行为都会受到其消费心理的支配。消费者购买某一种商品或选择某一品牌,乃是因为这种商品或品牌能够满足其某种需要(生理的或心理的需要)。有了这种购买商品或品牌的需要或欲望便产生一种驱动力——购买动机,然后促使其产生购买行为,最后实现消费。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理念与大众有其共性,又有其个性。

本文从社会动机和个人动机两个方面入手,对前述数据进行归纳,可以概括得出大学生对苹果产品有以下消费诉求及背后的心理需求:

第一,质量保证:卓越的品质被认为是苹果公司理所当然具有的,消费者通常认为知名且价格高昂的苹果产品比那些国产、大众化的产品有更好的质量。大部分大学生并不一定只是为了苹果这一品牌名称的炫耀性而消费,更是为苹果产品背后所代表的优良质量而买单。

第二,炫耀:炫耀性消费就是为财富或权力提供证明以获得并保持尊荣的消费活动。苹果产品众所周知的高昂价格使得购买该类产品可以无形中提身大学生自我价值。多购买渠道、高使用频度也使得电子产品的炫耀较其他奢侈品更为便捷、亲民。部分大学生因此选择了苹果产品。

第三,象征:一部分大学生将苹果产品作为自己的身份象征,展现自己所想归属的社会层级(俗称“高富帅”、“白富美”),通过拥有公众可见的先进电子产品以展现他们的成就。

第四,独特:独特是通过附加一个人的个人品味或者打破传统或者避免相似消费而努力提升其个人形象和社会形象的动机。苹果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使得使用其产品带来更独特的个性展示。

第五,自我愉悦:自我愉悦是个体能感知到以自我享乐经历形式存在的一种基本元素,它是自发的、强烈的,并且是可以被自我确定的。苹果产品精良的做工,独特的美的体验,流畅的程序运行使得自我愉悦成为可能。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特征、行为趋向、价值选择等多方面都受到了西方享乐消费的影响,最终选择了苹果产品。

第六,追求完美:表现为一种自我实现意愿,期望从对某一品牌的消费中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愉悦价值,追求完美则是期望通过消费获得高品质的生活。乔布斯一以贯之的完美主义烙印般镌刻在苹果产品之上,得到部分大学生中的完美主义者的追随。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譹?訛指出,人的需要按层次分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上述五种基本需要是逐级上升的,当较低级的需要满足以后,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就成了驱动行为的动力。大学生群体基本已经满足前两阶段的需要,进而追求情感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同时根据“经济成长阶段论”?譺?訛所述,追求生活质量将是未来消费的必然趋势。而大部分大学生群体作为纯粹的消费群体(只消费不产出),在消费追求方面必然达到了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炫耀、象征、独特、质量保证、自我愉悦、追求完美这六大内因的外在表现强度逐次递减,但内心的需求强度则是逐次递增的。同时应当意识到,绝大部分买苹果手机的人内因是错综复杂的,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内因。内因的交叉结合又会更加强化这种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对之后的科学的消费教育,理性消费文化的塑造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及现实意义。

三、反思:从被动消费到理性选择

(一)正视原因

苹果系列产品以其独到的优势叱咤电子产品界,尤其是手机市场。原因基本上有以下几点:

首先,苹果产品性能优越、功能强大。苹果产品能够在市场领航,一枝独秀,极佳的性能,炫目的功能是它在占领大学生电子产品市场的首要利器。难怪有大学生为买苹果电子产品省吃俭用,只为摘得“苹果”。

其次,苹果产品是时尚潮流的代名词。电子产品作为高科技产品的分支,更新换代极快,而大学生与时俱进,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崇尚、追求时尚与潮流。苹果产品的设计理念正是切合了大学生的这种需求,苹果产品在某种意义上是潮人必须拥有的装备。

第三,大学生心理不够成熟,极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心理学认为,个人处于群体之中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人类是群居动物,“合群”是人类寻求安全感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为了迎合他人的眼光还是为了体现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都会或多或少的手他人的影响。当周围同学都以拥有苹果系列产品为一种“荣耀”或是“实用”时,在“主流思想”的影响下,自然很容易也会产生类似的想法,归于“主流”。

第四,中国人的“爱面子”传统观念。我国自古以来便是翩翩风度的君子之国,对于外在的追求同步于内心修养的追求,所用物品则要有利于提升“内在美”与“外在美”,大学生自然也受到这一观念的影响。

第五,大学生经济实力逐渐提高,为购买苹果产品提供强大的经济后盾。大部分大学生的收入来自父母,小部分大学生通过兼职等途径增加了获取收入的途径。不论是单一的还是多样化的经济来源途径,可以明确的是大学生的生活费越来越殷实,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消费水平、消费观自然不能与两年前的同日而语。两年前,苹果产品以其高昂的价格,令众多学生感叹“能远观而不能亵渎”,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够接受三千,甚至是四五千的电子产品,究其原因的关键还是经济实力。

(二)改善措施

热衷于苹果产品,赶时髦、讲档次、要面子等标签被舆论贴在了的大学生群体之上,对大学生甚至九零后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一味地阻止大学生盲目消费昂贵电子产品,不如正视其背后的决策内因。调查中绝大部分同学认可苹果产品卓越的质量更好地证明了“苹果”消费并不完全是盲目的。

重视科学的消费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并形成理性的消费方式,最终营造理性消费氛围,塑造理性消费文化。

那么,究竟该怎样塑造理性消费文化?我们提出:“将消费责任引导作为系统工程,最终落实到具体的引导机制中去。”

提出“系统工程”是由于问题涉及心理、消费观等复杂项,只有从多方面落实才有可行性。例如,在大学开展理性消费等相关课程,加强学生的文化内涵,力图平衡过分的物质追求对大学生的影响。

“具体的引导机制”是指“系统工程”下的各个细节工作,教育引导、心理引导、社会引导等都是“引导机制”的组成部分。教育引导及上文提到的课程设置,这也是未来学校教育模式的一个可行的发展方向;心理引导,除了高校设置的心理咨询部门以外,还应当定时开展各方面的心理讲座,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社会引导,各类广告应当适度宣传,在获得自身利益同时考虑到宣传的社会影响。

注释

?譹?訛马斯洛.人类激励理论[J].1943年版,2009。

?譺?訛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参考文献

[1]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297):00.

[2]段思岚,胡靖茼.苹果手机的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11,26(2):54-56.

[3]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013.

[5]高海霞.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及减少风险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3.

[6]李永华,鄢庆丰.大学生活奢侈吗?.武汉高校大学生“特殊”消费情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0(6):26-33.

[7]原献学,李建升.大学生消费行为倾向的二元结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1).

[8]张卫军,朱佳伟,潘振华,等.大学生手机消费现状调查分析报告[J].青年研究,2003,7:14-20.

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报告范文4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创新实践;自我评价;优化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70-02

一、引言

随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学生的教育评价问题影响着改革的方向。目前,教育评价问题与教育基础理论问题、教育发展理论问题并列为教育科学的三大前沿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教育机构的研究重点。在上世纪60年代,斯特弗尔比姆就指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正是以此为标志,国外开始关注发展性评价的研究并发展成一种新的教育评价理念。我国高校的教育评价研究工作自1985年起步,由于“重理论轻实践”传统教育观念的延袭,致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发展性评价研究起步较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更是很少,对学生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查、鉴定、评比和考核。从而形成了我国高校教育机构重视单一的教育评价而轻视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评价。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对实践性人才的培养也就成为了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全面性的综合评价具有更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发展性评价的内涵

发展性评价从教育评价的主体功能和最终目的出发,强调有效发挥教育评价的改进和促进功能,直接针对原有评价方式无法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弊端而提出的。发展性评价是以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根本出发点,以融合教学与评价为基础和核心,以教师运用评价工具不断开展行动研究和反思,从而改进其教学和课程设计为中介或途径,并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以及课程建设三方面共同发展的新型评价模式。评价的本质是属于价值判断的范畴,表现为以教师的教学技巧为主的评价观和以学生实际收获为主的评价观。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施大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就要放弃原有的单一评价指标,按照大学生人生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运用发展的思想和评价方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过程进行客观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方式使大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不断积淀、发展、优化自我素质结构,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三、发展性评价的特点

发展性评价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通过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思维的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发展性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以学生的个性为本,促进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以全面发展为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才。促进大学生在理论知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动手实践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通过对学生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自身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逐步达到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2.过程性评价是发展性评价的核心。在学生学习与实践训练过程中,着眼于明天,侧重于发展,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素质的改进和提升上来,而不只是在学生学习的终了时,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一次性单一指标的评价,而是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未来,注重学习综合素质的进高。

3.多元化评价是发展性评价的基本方式。发展性评价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以“单一测验和考试”为形式的评价方式,因此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评价内容和评价手段入手,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创新思维过程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促进其进步和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而提高。

4.自评和互评是发展性评价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评价是一种目标考核的评价方式,是建立在泰勒的目标达成度模式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基础之上的。其核心是评定目标达到的程度,把预定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把模糊的教育目标变为具体的、可操作且可进行评价的目标。这种评价模式实质上是一种考核模式,片面强调和追求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自评变得无足轻重,从而显现出现存单一评价模式的避端。而发展性评价模式则是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使评价不仅能反映学生的共性,更能反映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评价活动的认可度,提高评价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四、发展性评价在创新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创新实践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一种包括创新思维开发、创新技法演练和动手能力训练的综合性实践教育内容,属于实践教育教学的范围。因此,本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目的,拓宽评价指标,推动发展性评价模式在创新实践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大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内容可从创新意识、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协作能力、动手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设计。根据“产品创新设计与制作”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与过程运行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创新性思维训练。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就是要进行创新技法的学习与训练。创新技法的学习训练就是为了让学生首先从思维上理解创新的含义和目的,从而产生创新意识和主动进行创新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针对某一确定目标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在创新技法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大量详实的案例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创新实践活动带来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在创新技法的训练过程中,让学生以5人为一个小组,按照某一创新技法的运用过程,针对确定的项目主题,进行技法演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形成项目主题的一系列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主要训练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情况和创新性思维的运用情况,从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通过对方案的评价,指出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

2.创新目标的提出与分析训练。在学习了创新技法之后,让学生针对某一产品作为目标进行市场调研。首先调研目标产品的起源、改进、成熟与未来的发展方向;然后再调研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以及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程度;其次再调研产品的市场分布、细分市场和消费者人群等。经过全面的调研过后,提出产品的创新方案,结合现有技术条件和资源条件等现状,对产品创新方案进行分析和论证,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产品设计方案,确定产品创新的目标,形成市场调研分析报告。这一过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收集材料的总结分析能力和创新产品目标的提出能力。

3.创新产品方案设计训练。在确定产品创新目标之后,在小组长的组织领导下进行产品创新方案的设计。根据创新目标和市场调研分析,对方案进行详细的可行性设计,设计产品的类型、规格、市场、消费对象等。形成一套详细、可行的设计图纸,确定产品功能和各项技术指标。设计产品生产所需的各种材料等。这一过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产品图纸的绘制能力、各项指标的设计与产品开发能力等。

4.实践制作训练。在详细的方案设计完成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设计方案,组织有关材料,运用制作设备,进行产品模型的制作,展示产品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材料的组织与制作的实践训练,检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针对不合理的成分进行方案的修订和完善后,再进行制作,通过反复实践,直至达成预定目标。这一过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训练学生不达目标不放弃的坚定毅力,让学生亲身体会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的艰辛,对产品设计开发形成全面的认识,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文字表达训练。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知识学习、市场调研、方案设计与实践制作过程,对整个产品创新设计的过程中有了一个完整深刻的理解之后,学生之间也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这时让学生根据学习与制作整个过程,撰写形成产品创新设计与制作的实践报告,制作形成汇报形式的PPT电子材料,并以答辩的形式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创新目标的形成、产品结构设计、性能解说以及学习体会等方面的汇报。这一过程主要训练学生的总结提升与文字表达能力,训练学生汇报材料的撰写与口语表达能力。

6.自我与互相评价训练。在课程结束之后,让学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进行自我总结,形成自我评价的书面材料,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自己认识自己,自己评价自己,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分析能力。再让学生分别对自己小组的其他人进行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让学生记录自己思想的成长过程和收获,以学生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反思,提高学生认真学习和实践的内部动机。这一过程主要训练学生对自身和他人的评价能力,让学生逐步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

五、结语

总之,发展性评价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导向,改变学生作为被评价者、受教育者的被动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这种思想自然地融入到师生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以及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保障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养成。

参考文献:

[1]于开莲.发展性评价与相关评价概念辨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3).

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报告范文5

[关键词] 大学生 医疗保障 商业保险

一、背景介绍

近些年来,大学生遭遇意外伤害或严重疾病的事件屡屡发生,也因此对他们的学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一旦遭遇大病或灾难,将会给家庭带来更具毁灭性的打击。2007年4月1日上海市本着健全上海市医疗保障体系,切实保障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基本医疗,扩大医疗保障范围的原则,正式实施《关于完善本市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医疗保障制度若干意见的通知》,增加了对大学生医疗保障的覆盖。针对大学生的平安保险也在低保费的基础上提供比较全面的保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风险。但我国的保险业起步较晚,只有短短十几年的发展期,在突发性事故和重大疾病面前市场仍不成熟,导致商业保险对大学生的保障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

二、调研方式

本次调查在上海高校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涉及经、管、理、工、文、医、法、艺、体等学科的近千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738份。从而得到了一份有关学平险的详尽评价,主要采用实证调研的方法完成,并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

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从为大学生健康与安全提供保障的角度出发,尝试探索高校商业保险的困境根源,进行抽样调查和问卷发放的工作,并从三个主要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1.大学生保险认知(商业保险了解情况,保险认知途径,参保经历)

调查中得出大学生了解商业保险的主要途径有2-3个,电视或广播(26.1%),报刊(17.0%),网络(14.7%)在大学生了解商业保险知识的途径中占有比较大的比例,从整体上88%左右的同学对面向大学生的商业保险险种不甚了解。通过户籍所在地和商业保险了解程度的交叉分析,我们发现,上海地区的学生对保险了解程度最高,其次是其他省市城市地区,最后是农村地区生源。Asymp.sig显示0.068.差别明显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保险意识越高,相反更需要保障的经济贫困地区的学生,其保险意识却呈现相反的状况。

2.大学生健康风险及保险需求(健康满意度和检查频率相关性,意外事故发生率与商业保险依赖度的相关性,月消费与医疗费用的对比)

对于高校大学生他们遇到的安全隐患主要是运动创伤、生病、意外事故。从对大学生的风险评估和参保意愿看来,我们知道大学生购买商业保险是以自身需求为前提的,而运功创伤、生病以及意外事故都是大学生生活中的隐患。根据调查,他们也确实倾向于买这方面的险种,因为他们有这方面的需求。在总的选择中,想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占57.7%,健康保险的有48.0%。

3.购买商业保险的因素(商业保险购买情况,未购买原因,考虑因素)

分析意在比较医疗保险的购买与否对医疗保险制度的了解情况是否会有显著差异。根据假设检验的结果,sig.=0.896>0.05,差异不显著。整体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了解情况大致相同, 即购买的同学和未购买的同学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论在问卷的回答统计分析中又得到证明,在购买平安保险的人当中,只有3.54%的人会认真去了解详细的说明,25.66%的人事先了解这个险种。这样看来,只有不到30%的人(29.2%)了解自己所购买的险种。在没有深入了解情况的前提下购买商业保险是缺乏理性的,做出是否购买学生平安保险的选择是缺乏理性的,继而出现理赔时不知道赔付率、不知道找谁赔、不知道需要哪些条件等问题。

三、主要结论

从大学生保险认知,健康风险,险种偏好和保险公司险种推广,产品服务与宣传等方面分析,得出面向大学生群体的商业保险发展的三个隐患。

1.商业保险对大学生的宣传渠道窄,使学生对保险知识了解不足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保险的了解途径比较少,一方面,在学校中缺少相关的了解途径,大学生甚至对已购买的学平险也知之甚少。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缺少针对大学生的宣传渠道。大学生自身即使有某些险种的需求(例如旅游意外险),也因缺少了解而忽略了自身的风险。

2.赔付难的问题制约大学生对商业保险的认可

在调查中,有较高比例的同学在提及商业保险时,认为商业保险是有保障的,对社会有必要的,反映出在校大学生对保险有较高的接受度,这与商业保险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低形成鲜明对比。同时我们发现,阻碍商业保险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不仅仅是意识方面的问题,根据调查显示,理赔困难,相关程序复杂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商业保险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更多的我们应加快保险业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3.保险公司面向高校提供的险种单一

保险公司提供的险种比较单一,目前,大学生平安系列保险含大学生平安保险、大学生住院医疗保险、大学生住院补贴保险等。最普遍的学平险,所缴的基数低,因此赔付额也较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提高,大学生生活的圈子已经不再局限在象牙塔之内。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外出旅行,给大学生带来更大的风险概率。交通事故、旅游意外,患疾风险等风险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比较大。商业保险公司应适时改变学平险风险保障单一,满足不了大学生对风险保障要求的这一现状,开发出更多险种,给大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完善大学生风险保障体系。

四、相关建议

1.赔付方面

赔付难,赔付周期长,保险售后服务意识弱是制约商业保险在大学生群体中拓展业务增加营业额的一大因素。所以,从长期来讲,商业保险公司缩短赔付周期,提高赔付效率,加强售后服务,不但可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购买商业保险,更可以完善保险市场,为大学生的平安和健康提供保障。基于此,我们提出可以建立“大学生快速赔付通道”,设立专门部门,服务于大学生市场。

2.保险宣传方面

一般的保险广告类似于香烟的广告,只会介绍保险公司,并不会详细介绍险种的种类。所以现有的媒体无法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大学生对保险险种的了解一般是通过官方网站,或者保险推销员。为了提高大学生对保险的了解度,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A.增加网络宣传,这可从大学生与保险的典型实例出发。设置专门网站、或者通过新闻媒介进行面向大学生的保险宣传。网络宣传可通过设立专门网站或者在有关网站上设置专栏作为宣传阵地,与政务公开工作相结合,能够24小时持续开展宣传,信息量大。

B.协助学校增加大学生保险知识教育,聘请保险业内专家为学生提供风险诊断、风险排查、风险化解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努力营造“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校园保险文化良好氛围。

3.险种开发上

在调查中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承保需求,保险公司应增加相适应的险种或提供几种保险产品的组合来满足学生对需求的变化,让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保险项目。保险公司继续完善大学生平安系列保险,根据大学生保险需求,开发新的大学生保险险种,同时加强管理,降低大学生保险不必要的行政成本开支,扩大大学生保险范围,提供更多大学生保险利益。

五、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保险意识的培养问题一直没有引起教育界的重视,而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稳定器,对于转嫁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每个链条、每个组成元素可能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大学生公费医疗改革的推进,以及人们对大学生风险防范与转移问题认识的深化,大学生保险意识的加强必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李 洁:高校医疗保险现状及改革[J].医疗世界,2006,(6):36~37

[2]李丽萍:论医改后高校学生医疗保障的发展方向[J].中国卫生经济,2005,24(4):27~28

[3]肖照丽 周 立:我国高校学生医疗保障问题初探[J].医疗教育探索,2006,5(2):187~189

[4]杨立新:保险赔偿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5]王彩霞 林 略:当前我国保险理赔中的问题透视[J].经济问题,2002

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报告范文6

关键词 股票投资 大学生 利弊 对策

金融市场无时无刻地充斥着获取财富的机会,因而吸引无数投资者的参与,作为具有高素质水平的大学生也颇受其影响。伴随着新一轮“大牛市”的到来,股票投资再次受到大众的关注,而参与其中的在校大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大学生炒股可以锻炼其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让他们在股市中小试牛刀,但同时由于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会误了他们的学业。所以说大学生炒股是把“双刃剑”。

一、大学生炒股的好处

大学生是一群即将踏入社会的群体,在校期间进行炒股可以使他们提前了解并接触这个社会,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这对他们的成长来说是一件好事。

(一)炒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炒股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投资,在选定一只股票前需要做大量的分析工作,如对股票的基本分析及对相应的上市公司情况的综合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需要他们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毕竟理论和实践之间是有距离的。通过这么一系列的分析,相信他们会对课本上的知识了解更透彻。同时,如我们所知,经济和政治是分不开的,股票投资不仅要分析专业数据,还需要搜集和分析国际、国内的一些实事信息,并从这一系列的信息预测出我们国家将会出台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而把握股票投资环境,明确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

其次,股票投资需要从分析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趋势,到分析企业财务情况和管理情况,这其中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无意识地培养了大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兴趣。而在对基础知识学扎实的情况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对大学生EQ的锻炼,也许现在学习的知识点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运用不到,但炒股时培养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考察的能力对日后的工作学习会有很大的受益。

(二)炒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财意识

正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要想让明天的生活幸福,你今天就要开始理财”,这充分道出了理财的重要性。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经济来源是家庭的给予,大多数大学生花钱很盲目,完全没有计划,致使很多人月初肆意挥霍金钱过着皇帝般的生活,而到月底已无积蓄过上乞丐般的生活。懂得理财会使他们合理的利用金钱,也会明白赚钱的艰辛。

(三)炒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股票投资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在这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亏损现象时有发生,这时正锻炼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正确面对盈亏,在面对亏损时保持心平气和,及时总结经验,这个过程也可称之为“挫折教育”。

二、大学生炒股的弊端

作为刚刚摆脱“未成年人”称号的大学生,在炒股方面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和不稳定,以及本身作为学生的身份,炒股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一)炒股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先生曾经说过:“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意思是大学在于传播高层次文化,研究高深文化,造就高级人才。在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里,获取足够多的知识才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在校大学生虽然是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群体,但究其身份还只是学生,应该珍惜校园生活,多多汲取一些专业知识和公共理论知识。因为股票开盘时间正好是上课时间,所以很多大学生都不能集中精力在课堂上,而是拿出手机死死盯着大盘变动,甚至有人不惜逃课在宿舍专心炒股。赚钱的话皆大欢喜,如果赔钱了会影响一天的心情,这样将所有精力都用在炒股这件事上忽略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会造成学习与炒股的本末倒置。

(二)炒股会使大学生产生一种投机的心理

在网络科技发达的今天,股票投资的操作相当简易便利,只需在电脑前轻轻按动鼠标键盘即可,不像做其他兼职那么耗费体力。据统计目前的大学生炒股都只是做短线投资,如果遇到“大牛市”,只需进行正确的操作就会带来比兼职更多的收入,这种带有博弈性质的行为会使心理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大学生缺乏事业心,贪图便利的获益而不去想踏实的生活。

(三)炒股资金的来源

目前,大学生群体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的给予,除去生活费的支出基本所剩无几,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会向家里索要资金投资,而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则省吃俭用,甚至借钱炒股。这样每日吃不好又要将精力集中在股市上,长此以往,对大学生的成长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同时,在同学间讨论股票涨跌时,容易形成一种攀比的心理,谁挣得多谁就受大家崇拜,久而久之会使大学生产生一种金钱至上的拜金观念。

三、针对大学生炒股行为的对策

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厉以宁教授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做演讲时明确表示反对大学生炒股,“毕业以后爱怎么炒怎么炒,何必在这个时候妨碍学习?”他认为在校大学生炒股会分散学习的精力,到最后往往两头都顾不上。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李建勇认为,学习经济、金融等与股票投资有联系的学生可以适当拿点钱出来炒股,这或许对他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有帮助,其他专业的学生炒股还是弊大于利。

针对上述炒股的弊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

(一)充分合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行股票投资

很多人不支持在校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的首要原因便是担心会影响学习,因为平日里课业繁重,故此便会失彼。但大学生寒暑假基本没有作业,大多数学生会荒废掉整个假期在家无所事事,生活不规律甚至整日沉浸在游戏中无法自拔。那么利用这些日子来炒股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一方面可以巩固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将其应用于实践,对与其相关的自己不太懂的知识点更有兴趣去将其学习透彻;另一方面由于股市开盘收盘都有固定的时间,要随时关注股市动态就必须按时按点地坐在电脑前,无形中养成规律作息的好习惯。

(二)充分利用模拟炒股软件

平日里,大学生可以利用股票模拟软件来进行股票的筛选,分析和买卖。这样既不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又可以充分的学习股票投资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测试自己到底适合不适合进行股票投资。

(三)学校和家长应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大学生毕竟生活阅历不多,心理承受能力不强,这时就需要学校和家长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大学生明白,在校期间进行股票投资更多的是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理财意识,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等而不是进行简单的投机,追求获取金钱的。大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

四、结语

对于在校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的利弊各有说法,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大学生本身应该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此事,对于存在的弊端采取合理的解决方式,同时学校和家长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关心和合理的引导,学生自己也要充分认识到进行股票投资的真正目的,合理安排好自己学习生活时间及资金的配置。

(作者单位为民族学院)

[作者简介:王梦遥(1990 ―),陕西渭南人,民族学院财经学院2014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民族地区财务。]

参考文献

[1] 张永红.大学生证券投资现象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03).

[2] 朱江,李琳.大学生炒股行为调查分析报告[J].时代金融,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