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法情况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普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普法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普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1

调查目的:对义县农村地区法律建设的现时情况及其特点,和农村人对法律的看法及当遇到法律纠纷时采取方法以及这种现象所存在的原因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对义县农村法律的教育和普及程度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报告主要是采用以走访为主,其它调查方式为辅的调查方式。

二、调查内容

通过在义县刘龙台镇走访及调查,我发现,农民关心的涉法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征地补偿问题。之所以征地补偿问题会成为义县农村居民首要的法律问题,我通过调查后得知,这是由于义县正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致使政府需要征地,征地必然带来补偿,而补偿当中产生法律纠纷也就不为奇怪了。产生法律纠纷必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而产生法律纠纷的原因却是复杂的,涉及的当事人无非就是政府和当地村民。可能的原因,我认为有如下几点:一是赔偿价款协商不一致,政府所付的补偿款项少,致使村民无法接受,或者是村民要求的太多,导致政府无法接受;二是征收的土地面积与协商不一致,对于土地征收面积的大小,双方是有矛盾的,因此产生纠纷也就不奇怪;三是被征地的农民的安置与协商不一致,其主动权在政府,村民很少参与到规划中的,只能被动的接受政府的规划方案。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这个问题占到了本次调查的第二位,从此可以看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做的非常不如意。面对商家时,消费者毕竟属于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就其原因来说主要是商家对消费权益不够重视,没有树立诚信交易的理念,目光短浅。其次,消费者维权的途径不多,消费者协会毕竟属于民间机构,它只能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对于解决复杂的问题和矛盾严重的问题便显得苍白无力了。再次,消费者维权的成本大,一般的成本包括,来回的路费,误工费,时间等等。如果采取仲裁和诉讼的方法则成本就更加巨大。因此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就成了义县农村居民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之一了。

(三)劳动合同纠纷问题。这个问题占到了本次调查的第三位,可见义县农民工在就业时的合法权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面对就业单位时,农民工同样是弱势群体。出现劳动合同纠纷的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淡薄,不尊重劳动的合法权益。而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也不够,不懂得如何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其维权的成本也是非常大的,政府保护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的力度还是不够大。

此外,在婚姻、邻里等方面涉及法律的问题也比较多。

三、调查结论

通过对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义县农村普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

一是农村法制宣传存在死角。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近年来,国家施行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广大农民自主经营性增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流动速度加快,为集中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带来了困难。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村对于法制宣传仅限于村部内的一两块宣传栏,试问能有几个村民经常跑到村部来看着宣传栏学习法律知识,这样的法制宣传浮于表面,只是村里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农民群众本身根本得不到教育,形成死角。

二是个别村领导干部对法制宣传认识不到位。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很多是硬指标,也很多是软指标。法制宣传,对有些村干部来说,是很好糊弄的事情,因为它不像其他工作一样,看得见、摸得着。所以对组织群众,宣传党对新农村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家法律法规,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遇到矛盾纠纷绕道走,了解问题一般化,分析问题一般化,解决问题一般化,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有些村干部甚至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导致村民很多越过村委会这一级,直接到乡镇政府上访,严重影响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

三是法制宣传物质条件欠缺。义县有些村的集体经济不是很宽裕,甚至负债不少。要进行法制宣传,不是光靠嘴上说说就行了的,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无力支撑普法经费,宣传读本的紧缺、宣传设备的落后,这些都是制约农村法制宣传的客观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普法人员力不从心,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农村法制宣传在广度和深度上大打折扣。

四、几点建议

对于以上问题的出现,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普法宣传力度:

一是整合资源,提高宣传效果。整合科技、文化、法律三下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配以文字、图片、漫画等进行趣味性、生活化的法制宣传。另外,农村居民居住地分散、人员流动性较大,组织起来进行规模性的宣传教育并不实际,但是,我们却可以利用农村学校这个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开展法进校园活动。学校学生来自各村各户,而且人数多,有固定的学习教育场所和丰厚的师资力量,我们可以在农村中小学中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再让学生回家向家长宣传法律,这种家长和孩子间的互动能使家长更好的学习到法律。

二是提高村干部的思想认识,加强领导。政府应加强对村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把思想统一到新农村建设目标和任务上来,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制保障。村领导干部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切实做好农村法制宣传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学习法律的热情,调动农村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农村普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一、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1.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是高职教育最突出的办学理念。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这个目标就决定了高职教育要把实践教学作为重要手段,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除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之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也就需要从职业教育的客观需求出发,体现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

2.符合思政课教学要求

注重实践教学是理论的本质要求,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运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必要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体验学习的乐趣,可以使学生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方面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这也是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性的保证。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实践教学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大很多制约性因素。

1.组织实施不规范

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问题,一些院校没有详细的实践课教学大纲和计划,甚至有的根本没有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由于受到资金保障、实践场所、教学安排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往往也只能选拔一部分学生作为代表来参加,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学形式单一化

许多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仍普遍采用听讲座、写报告等传统方式,忽视其他方法的运用。并且,没有充分利用专业实践基地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思政教师布置实践内容时也很少考虑学生的专业特色,通常是所有专业学生开展相同的实践活动。

3.考核方式简单性

目前,对实践活动的考核方式往往都是通过学生提交一份实践报告来评定。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考评体系,学生未能对实践活动产生足够的重视。此外,这种考核方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而实践教育作为一种参与和体验式的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的感受和体会。

三、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1.深化课堂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的形式

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要满足高职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调动其学习理论的兴趣,可以依据教学的内容而开展专题讨论、课堂演讲、课堂辩论、学生讲课等活动。

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难点相结合,围绕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设计一些专题,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按照“教师布置题目――学生课下准备――课上互动讨论――教师总结点评”的流程开展。或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这些专题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谈感受,交流经验,教师进行讲评。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等方面的纪录片,如《复兴之路》、《大国崛起》等,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

2.丰富校园实践教学,探索多渠道实践途径

定期组织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以团委、学生会为纽带,联合各类学生组织,经常性地开展讲座、报告、知识竞赛、志愿服务、义工活动等各样形式的学生实践活动。

在具体内容上,要与高职生的日常生活有机融合,把文明上课、文明就餐、诚信考试、创建文明班级等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利用板报等形式,进行普法宣传、禁毒宣传、环保宣传等活动开展服务宣传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还可以让部分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协助学校有关部门工作进行短期挂职锻炼。节假日期间,鼓励和指导学生参观考察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大中型企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地方。

3.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建立职业导向型模式

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案,建立起与职业导向相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要突出职业特色,除了课堂实践要体现专业特色外,还可以利用专业实践基地将思政课开到企业去、开到实训实习现场去,请一些典型人物作报告,让企业领导、专家、技术人员给学生讲有关企业发展的经历、企业文化、员工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及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在生产现场接受更切身、更深刻、更生动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精神和敬业精神。

4.创新考核评价方法,探索多元化考评体系

在建立高职院校思政课考评体系时,应将实践教学纳入学生成绩的考评体系,并占到相当的比重。思政课的成绩考核可以实行“出勤成绩10%+课堂表现20%+作业成绩20%+实践成绩30%+期末考试20%”的模式。

对学生的思政课实践考核内容应注重对实践过程的考核评价,并且将考核的重点转向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把学生每次参加实践活动的出勤情况、活动过程表现(包括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师生交流情况、实践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对学生提交调查报告等内容纳入考核评价体系。通过采取科学的评判方法,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评判,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实效。

总之,思政课实践教学要突出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要不断探索,把握时代脉搏,创造出更多适应新的方式方法,使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农村普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3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我市今明两年的工作重点,通过普查摸清我市第二、三产业发展状况,对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建设全省“首善之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统计局各专业和区、县级市统计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统一认识,集中力量和智慧,采取措施,创新思路,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一是认真组织试点工作,将试点积累的经验及时在全市推广。区、县级市要在市级试点基础上,根据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本级试点,通过试点寻找解决难点问题的有效办法,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市普查方案和细则。二是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户外广告等各种媒体,重点抓好经济普查宣传月活动,为经济普查营造良好的普查氛围。三是抓好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调和培训。各级普查机构应按辖内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数量,配备足够的普查员,尽可能选聘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员参加普查工作。同时要认真组织做好对各区(县级市)、街(镇)普查业务骨干的培训。四是认真抓好单位清查和个体经营户普查。要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名录资料,整理形成清查名册,地毯式组织清查,建立全市基本单位普查名录库和个体经营户数据库,为单位普查登记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五是要做好数据处理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普查提供最有力的技术支持。

下半年,要召开农业普查总结会议;完成农业普查数据的开发应用工作,做好对农普重点课题的评审和定稿;完成《*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汇编》的编辑出版和普查资料整理归档。

(二)继续抓好能源统计工作

各级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能源统计力量和设备配置,为能源统计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重点抓好新增加能源消费和供应统计工作,做好年度单位GDP能耗核算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统计工作;进一步规范统计报表数据的收集工作;加大培训力度,今年主要抓好对区、县级市分管能源统计的局领导、能源统计人员和重点企业的能源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能源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为能源统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大对能源统计数据,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统计报表的审核力度,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切实加强对能耗的监测、预警和分析,为制定能源决策提供参考。

(三)强化创新意识,大力推进统计改革

继续完善服务业统计方法。市委、市政府《决定》,明确提出*市要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按照“三二一”产业发展优先次序,服务业将长期作为*市的支柱产业。上半年,我市在服务业统计制度方法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各级统计部门要继续完善服务业分行业统计方法研究;完成《*市现代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力争年内完成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物流业等新兴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的研究,尽快将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能力;做好其他服务业统计调查,各区、县级市其他服务业增加值核算与全市服务业调查数据衔接,全面真实反映*市服务业发展状况。

继续完善区、县级市GDP下算一级和联算工作,做好民营经济增加值和现代服务业及其相关产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等增加值的核算,加强对核算行业增加值相关指标的研究和监测,完善核算基础数据的监测机制,提高GDP核算质量。

改革农村统计调查方法,利用我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研究制定一套适合我市农村多目标规模成比例抽样调查方法,整合农业生产统计、农产品生产价格及中间消耗调查、农村居民收入统计调查;组织做好农村居民收入调查网络的调整扩点工作,建立既能代表各区、县级市水平,又能代表全市水平的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调查网络。

积极探索一套表制度,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统计报表体系,努力整合统计资源;完善在地统计,研究解决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专业在地统计管理模式问题;配合我市节能减排和建设宜居城市,加强对降低消耗、环保监控、生态文明等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统计研究;适应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新要求,完善劳动工资、就业、收入分配、价格、住房、社会保障、城市交通、公共秩序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统计,提升统计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

(四)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进一步增强服务理念,树立主动服务意识。重点围绕为党政领导宏观决策、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创新能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等方面开展统计服务,充实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对经济社会运行情况监测和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研究,密切关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映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努力为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统计调研分析报告;进一步完善《*市区(县级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为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提供考核依据;进一步抓好《*与国际先进城市竞争力比较问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问题》等课题研究,为有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统计信息;重点抓好与民生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的反馈,利用万户居民调查网组织做好专题调查和调查报告,及时反馈社情民意;进一步完善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做好与国民经济有关的社会经济数据的收集整理;配合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工作,积极做好信息提供;完善统计信息公众网和政府门户网站统计部门内容,加强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及时做好统计数据,使统计成果惠及全社会。

(五)切实加强统计法制和基础建设

以《统计法》颁布25周年为契机,加大统计普法宣传力度,认真组织做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统计法宣传旬的各项活动,通过报刊、电视、讲座、座谈会、知识竞赛、书画展、网上征文等形势广泛开展统计普法宣传。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结合我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以搞准搞全统计数据为中心,组织做好全市统计执法大检查,重点查处瞒报、漏报统计资料等违法行为。协助、指导区、县级市统计局对统计违法单位依法立案查处。组织做好全市统计执法规范化案卷评审抽查工作,对各区、县级市的统计执法依据、执法内容、执法程序、法律使用文书、案件立案审批、案件归档等进行一次全面抽查,推动全市统计执法规范化工作。

采取措施,进一步充实基层统计力量;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保证源头数据质量。

(六)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

抓好宏观经济数据库核心应用系统建设项目,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做好数据整理入库工作。积极进行软件开发研究,实现主题查询和多维查询;做好综合应用平台的开发,实现统计数据为各级领导及公众服务的需求。做好三期建设项目的招标方案,完成招标工作并启动项目实施。

进一步完善网上直报工作,根据区、县级市和企业反馈的意见,完善直报程序;加强网络安全和保密防范;加大对区、县级市企业网上直报的培训,切实减轻基层统计人员工作压力,全面提升统计效率。

(七)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统计队伍素质

农村普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权;就业保障;日本残疾人

劳动就业权是残疾人拥有的一项最基本人权,我国政府对残疾人就业问题一直保持高度关注。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服务项目少且简单,主要是进行残疾人劳动力资源登记、用人单位需求统计、就业培训,为残疾人推荐就业岗位等。由于职业能力测评、职业康复、职业培训等方面的专业技术落后、专业人才匮乏,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的就业岗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充分满足残疾人的就业需求。本课题结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计公报所公布的最新数据,对我国城镇、农村残疾人近几年的就业状况、受教育情况、职业培训基地建设情况等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在研究日本残疾人就业立法、就业服务的同时,结合当前的新形势和残疾人就业的发展实际,对残疾人就业问题在理论和实践双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并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1残疾人就业状况分析

1.1城镇残疾人就业状况。1.1.1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2014—2017年间,我国城镇、农村残疾人新增就业人数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稳步上涨。1.1.2城镇残疾人就业形式。目前,我国城镇残疾人就业形式主要有5种,从中残联公布的近5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新增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形式是个体就业及其他形式灵活就业,其次是集中就业和按比例安排就业,最后是公益性岗位就业和辅就业[1]。1.1.3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人数。从2011到2014年,我国城镇残疾人新登记失业人数呈现上下波动趋势,依次分别为54037人、45146人、50237人、48925人。然而,实际失业人数不止如此,依然有大批残疾人处于待就业状态。1.2农村残疾人就业状况。1.2.1农村残疾人就业总体情况。对比近几年的数据可以发现,农村残疾人就业形势严峻,从2011年的1748.8万到2012年达到峰值的1770.3万,2013、2014、2015年分别为1757.2万、1723.6万、1678.0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1.2.2农村残疾人就业形式。在我国农村,残疾人以务农为主。从2011年到2015年,我国农村残疾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数分别为1367.7万、1389.9万、1385.4万、1360.4万、1323.2万。这些数据表明农村残疾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土地,实际上农村残疾人大部分处于隐性失业状态。1.3残疾人受教育状况。在我国,残疾人接受学校教育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义务教育、特色教育普通高中班(部)、残疾人中等专业学校(班)、普通高等院校、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其中,全国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残疾人人数,2014年有7864人,2015年有8508人,2016年有9592人,2017年有10818人,这些数据表明有更多的残疾人能够平等地享受高等教育。1.4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状况。截至2014年,全国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多达6154个,其中残疾人联合会兴办2211个,依托社会机构兴办3943个,38.2万人次城镇残疾人接受了职业培训。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由残疾人联合会兴办的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的总数变动不大,依托社会机构兴办的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却增长迅速,这说明为残疾人提供的就业服务越来越贴近残疾人的现实需求。

2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经验借鉴

日本是亚洲福利模式的模范国家,尊重残疾人就业权,致力于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1立法保障在日本,涉及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有数十部,最主要的法律有两部,分别是于1960年颁布、先后修订多达25次的《残疾人雇用促进法》和1994年颁布的《残疾人基本法》。《残疾人雇用促进法》规定所有企业都要按比例雇佣残疾人,这是一项法律义务。公共就业保障办公室会依据企业每年递交的工作报告,对超比例雇佣残疾人的企业实施奖励,这些奖金将主要用于补助企业为雇用残疾人在工作设备、工作环境、福利设施等方面额外产生的成本,从而减轻企业负担,这有利于促进企业建立持续雇用残疾人的长效机制。而《残疾人基本法》更多地强调国家、社会公共团体有责任和义务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心理支持、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服务。2.2就业服务日本政府设立了残疾人职业综合服务中心和公共职业安定所,以促进残疾人就业。残疾人职业综合服务中心,主要负责调查研究职业康复的相关事宜,并就相关的技术性事务,为地方的残疾人职业中心以及其他相关机构提供建议、指导、帮助。目前已经形成了社区残疾人职业中心、地方残疾人职业中心、残疾人职业综合中心三级网络,在残疾人劳动就业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公共职业安定所,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主要负责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前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从业适应性训练以及就业后的调查跟踪辅导等。具体内容包含:(1)把有求职意向的残疾人的求职信息推荐到相关对口企业,拓宽其工作应聘渠道;(2)对残疾人进行适应能力检查,然后针对其特点进行特殊的求职指导和职业培训,以保证其找到合适的工作;(3)对已经雇用和有意愿雇用残疾人的企业提供必要的指导或者建议,为残疾人就业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2.3取得效果从2013年4月起,日本政府将企业雇佣残疾人比例从“1.8%以上”调至“2%以上”[3]。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日本残疾人就业人数首次超过30万,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

3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建议

农村普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5

中国社科院2011年的《2010年中国犯罪形势分析及2011年预测》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案件约占全国城市刑事案件的三分之一,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的不良因素。以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为研究对象,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心理特征,进而剖析其犯罪心理成因,并据此提出预防对策。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心理;犯罪预防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2015202

2010年国务院的《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官方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术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2010年2月1日举行的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表示,“新生代农民工”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作为我国社会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众多新生代农民工留不下城市,又不愿回到农村,处于尴尬境地的他们易受外界不良影响,为享受更好的生活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心理特征

1.1认知水平较低

生活在城市里的新生代农民工,虽然与传统民工相比,受教育时间普遍更长,教育质量更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新生代外出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达到31.1%,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但绝大数仍然停留在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并且没有一技之长和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尤其这几年“读书无用论”的兴起和大学生就业一年比一年难的现实窘境更让众多出身农村的学子早早放弃了高考。受教育程度本身就不够,对法律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更加谈不上法制意识的形成,把现实中所存在的“权大于法”的个别现象无限放大,形成“找法不如找人”的错误认识。新生代农民工在教育上的落后与缺失,直接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在劣势情境下容易形成错误的认知观念,导致意识逐渐增强。

1.2情感方面偏激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人具有偏激的消极性情感体验。首先是病态的迷恋权力,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获取更高的社会地位,享受更好的生活,而在现实中又耳濡目染社会中的黑暗面,他们迷信权威却又想颠覆权威,憎恨不公平却又渴望成为不公平的既得利益享受者,在情感上具有一种病态的权力迷恋。其次是“自救式犯罪”的情感特征,由于之前产生了错误认识,觉得城里人是剥削自己的人,是阻挡自己享受优质生活的绊脚石,从而产生了“自力救济”的心态,异常偏激疯狂,在情感上具有“替天行道”的报复性偏执。

1.3意志品质薄弱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在意志上相对薄弱。首先,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自制力较差。犯罪人由于受错误意识的影响,认识能力低、经不起外界的物质引诱,极易因外界物质的诱惑、个体畸形需要的膨胀而缺乏控制力从而进行犯罪活动。其次,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具有从众心理。盲从的行为和在团伙中个人判断力和个性的丧失是意志薄弱的重要体现。有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单独作案的占21.4%,两人及两人以上共同作案的占75.8%,其中三人以上共同作案的占46.3%。“从众”使个人具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能够消除孤单和恐惧等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在明知某件事情是违法或犯罪的时候,一个人可能不会做,但如果一群人中有人已经做了,并且在当时能看到明显的利益的时候,这种从众思维会使人们产生“法不责众”的心理,由此加入到犯罪中。

2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心理成因

2.1内部的驱动

(1)个人期望值过高。

在现实中许多新生代农民工不能得到较体面的工作,只能干那些城里人不愿干的脏、累、乱、差的苦活。这必然使他们产生情绪上的愤懑与不平。即使他们找到了较好的工作,也时常受市场排挤、歧视,“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在当下社会并不少见。美国社会学学者J.布劳提出过相对剥夺论,与富人区相邻的穷人区的居民,由于看到富人的富有,自己又不能通过合法途径取得自己所期望得到的财富,于是感到社会不公正,这种不公正感会导致穷人气愤,最终可能使他们诉诸犯罪手段去夺取他们应得的财富。相对剥夺感是人们在比较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失衡,长期积累的这种不适情绪得不到正确的宣泄和释放,就会逐渐形成一种仇视社会的心态,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发生行为上的越轨乃至影响社会的稳定。

(2)文化归属感缺乏。

从犯罪心理学上讲,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心理较容易导致犯罪。新生代农民工在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的过程中,其转变一方面表现为生活场所、职业、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改变,另一方面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需要改变。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制度性认同和城市居民的习惯性认同,他们的社会身份仍然是农民。因此,涌向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其自身的性质、特点,难以融入城市社会,成为城市之中徘徊的边缘人。渴望被认同是人的天性,新生代农民工得不到城市的认同,必然要寻找老乡、工友的认同,这就形成了亚文化圈,极易导致犯罪的发生,并且往往具有集团性和扩散性。深州曾出现的温江村老乡组成的“砍手党”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城市认同的缺失,归属心理的需要,易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拉帮结伙组成犯罪团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

2.2外部的诱因

(1)社会公众的偏见。

因衣着褴褛不让进酒店、上公车见农民工就闪躲、在地铁上故意刁难农民工的新闻在报端上屡见不鲜,城市的市民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对立情绪日益加重,例如发生在上海的“占海特事件”引起了市民与外来人员线上线下的激烈骂战。据对京沪汉抽样调查,有16%的城市居民对外来人有“讨厌、看不起的感觉”,有18%的外来经商务工人员感到当地居民的强烈歧视,而45%的外来人员感到有时会受到歧视或受到某些城里人歧视,多达三分之二的外来人员表示他们不敢也不愿与城里人交朋友。从近几年出现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具体情况来看,不公正的待遇、身份的不被认同,来自群体性的偏见与歧视,使他们的人格受到了伤害,价值观发生改变,进而强化了他们对城市的不满,容易对城市产生对立情绪。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巨大落差常常使他们措手不及,因此很容易出现失范行为,甚至以犯罪进行抗制,发泄其不满情绪。

(2)社会制度的缺位。

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使农民工的城市生活“边缘化”,在起点上即受不公平待遇。户籍制度使新生代农民工天生矮人一等,其与城市市民在同一城市生活,干着同一份工作,却不能和市民一样为城市所接纳,得不到制度的认同,“不患寡而患不均”。其次,在劳动保障方面,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显示,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农民工平均每个月工作26天,每周工作58.4小时。其中每周工作时间多于《劳动法》规定的44小时的占89.8%。新生代农民工往往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缺乏与用人单位沟通的资本。很多农民工在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之后,不懂得通过正常的途径和合法的手段保护自己,有的选择忍气吞声,有的选择过激行为乃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心理预防

3.1加强社会改革

(1)倡导文化的包容性。

社会排斥是新生代农民工最为敏感和直接的社会体验,不同于传统农民工更注重物质上的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往往非常注重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文化上的排斥会极大损害他们的自尊心。社会应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进行正面的积极舆论引导,例如可以开展访谈类节目,让农民工与市民直接面对面交流,文化的包容必须要一个沟通。让农民工了解城市的文化,让城市懂得他们的苦衷。这样,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培养他们城市文明所需的现代思维。对于城市,真正懂得这部分群体,多一份包容之心,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

(2)优化社会保障制度。

首先,改革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二元化”户籍制度已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人力与资本的流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再也不能把一个人钉死在某一个地方了。另外户籍制度伤害了广大农民工的感情,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如果新生代农民工在国家制度上都得不到认同,我们如何要求城市居民去接纳他们呢?其次,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保障制度。政府部门及社会相关组织需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在政策上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工伤、养老、医疗、住房乃至后代教育等社会保障问题,让他们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消除剥夺感和心理上的失衡,做到与城市居民同工同酬,避免出现歧视性就业政策。

(3)推进社会管理模式。

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走新生代农民工政府与社会管理并存的道路。由政府牵头,组织公安、工商、城管、计生、民政、劳动等部门,在新生代农民工聚集的社区设立管理点,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综合管理,这样有的放矢,可以多部门全方位得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同时,由农民工自发建立农民工社会自我管理组织,使农民工能够参与城市的社会组织当中,方便大家抱团,有一个说话和表达意见的地方,一个人的声音听不见,一群人的呐喊足以让人重视。并且通过这种自我管理,可促使小纠纷的内部消化。

3.2引导自我修养

(1)加强法制和道德宣传。

众多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是由于法律意识淡薄,不懂、不信法,不了解自己的行为性质及相关法律,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组织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普法教育,使他们形成合法的维权意识,从而达到改变他们走私力救济途径解决纠纷的目的。普法使他们知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懂得与自己工作和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办事,依法律己,自觉维护社会秩序。通过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使他们能够学会正确判断自己行为的性质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

(2)注重人文和心理关怀。

诸如失恋、工伤等生活或工作上的事情所引发的心理问题,往往是导致犯罪的诱因。因此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他们开辟宣泄不满情绪的渠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做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首先可以由政府部门牵头,结合社会上的NGO公益组织,为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心理咨询和诊治工作、开办“心理热线”等等。其次政府可以与高校心理学系合作,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实例融入社会,二来由于学生与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实际年龄相差不大,因此会有一种认同感,可以真正得聊到一块。其效果也许比那些老气横秋的专家咨询更让人有所触动。

(3)提供再教育培训资源。

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使其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才是切实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解决生存问题,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2010年河南省政府组织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完成对近200万农民工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并认定各类公民工定点培训机构1400多家,初步建立了农村劳动力培训网络。立足长远,用战略的眼光,积极引导、组织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才能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保障他们在就业的道路上一马平川,从而遏制犯罪的源头。

参考文献

[1]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J]江苏纺织,2010,(8).

[2]新华网.中农办负责人: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镇[ED/OL].http:///fortune/201002/01/content_12914967.htm,201021.

[3]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J].江苏纺织,2010,(8).

[4]刘俊彦.新生代――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10).

[5]马皑.相对剥夺感与社会适应方式: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J].心理学报,2012,(3).

[6]牛喜霞.六大视角关照下的农村流动人口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9,(8).

农村普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6

深化民情恳谈活动是市委、市政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决策,是当前全市的一项重点工作。为充分了解各镇街和部门深化民情恳谈活动的情况,推动民情恳谈活动深入持久开展。近期,市委研究室会同市委宣传部,对x个镇街和x个部门进行了书面调研,对部分镇街、部门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广泛走访座谈、深入分析总结,形成调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民情恳谈活动的意见》以来,各镇街、各部门根据市委统一要求,结合各自实际,采取得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x月底,x个镇街和大多数部门都印发了实施意见或方案,认真开展了这项活动。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镇街和部门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民情恳谈活动的意见》,进一步提高认识。*镇作为民情恳谈的发源地,立足于完善与提高,相继召开书记办公会、党政联席会、全镇动员会,学习贯彻文件精神;把民情恳谈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研究部署工作;印制了工作配档表,把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具体到人。为推动民情恳谈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各镇街和部门都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划分了工作组,明确了职责;将民情恳谈工作列入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考核两次,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树先、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千泉街道办事处民情恳谈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专题联席会,集中研究恳谈中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求等各种信息,下发《督查令》,交有关部门进行落实。

(二)夯实工作基础。从目前全市开展情况来看,普遍做好了基础性工作。在构建民情恳谈网络方面,各镇街都推选出了民意代表、民情联络员、民情信息员。xx镇将全镇x个村庄划分为x个民情责任区,每个责任区选出一名中心户长作为民意代表。xx镇在每个机关站所中聘请了x名政治素质好、作风扎实、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作为镇民情联络员。xx镇从每个村挑选了1-2名民意代表作为民情信息员。xx镇、xx镇、xx镇、xx镇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固定的民意代表、民情联络员。多数市直部门也分别从单位内部和社会上聘请了民意代表和民情恳谈员。在畅通民情恳谈通道方面,各镇街和多数部门普遍进行了入户走访,召开了恳谈会,固定了恳谈时间和地点,印制了“民情恳谈联系卡”,设立公布了主要负责人的公开信箱、电子信箱、联系电话等。石墙镇在第一个民情恳谈日中以“三个一”为重点谈工作、议发展,即:组织包村干部开展一次民情恳谈培训会,组织村级干部做一次全面的村级情况通报,组织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活动,架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在健全民情恳谈制度方面,各镇街、各部门按照文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健全完善了《恳谈责任人制度》、《民意代表制度》、《民情十日承诺制度》、《首谈责任制度》、《督查考核和奖励制度》。*镇、xx镇制发了操作性强、内容较全面的《民情恳谈操作规程》;xx镇建立了《一线工作法制度》、《民情汇总制度》、《民情落实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中心店镇建立了民情恳谈对话协商机制;千泉街道办事处建立了《村(居)民意代表联系户制度》;计生局实行了《民情恳谈记录备案制度》。

(三)做好结合文章。各镇街、各部门坚持在结合中求实效,推动民情恳谈向纵深发展。与政务、村务公开相结合。北宿镇、太平镇等对群众在恳谈中提出的宅基地划分、计划生育、镇村财务等热点、难点问题定期在政务、村务公开栏中公布情况,暂时无法公布的注明原因,有效促进了领导班子廉政建设。市地税局将计税依据、纳税定额、税款征收、纳税检查、违章处罚等情况在各分局办税服务厅的政务公开栏全部予以公开,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市民政局、文化局分别就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网吧经营管理等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不同形式征求群众意见,制定落实措施并向社会公布,赢得了群众的称赞,推动了工作顺利开展。与镇村规范化建设相结合。北宿镇成功地把民情恳谈纳入规范化建设的轨道,两项工作一起抓,互促并进。在该镇的村级操作规范中明确提出,每项重大决策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审议,凡是群众不满意的,坚决不办;多数群众不满意的,不勉强办;确需办、群众一时认识不到的,先做工作,工作做通再办,用镇村规范化建设规范干部行为,有效转变了干部作风,促进了依法行政。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市教育局党委先后召开市直学校、老干部、镇街教办、党员群众等不同层次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对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对好的意见和建议认真采纳。郭里镇、香城镇、唐村镇、千泉街道办事处等镇街也坚持深化民情恳谈活动与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转变机关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了良好效果。与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相结合。香城镇、唐村镇、平阳寺镇、钢山街道办事处等通过多种形式给群众宣传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平阳寺镇印制了新《条例》、《普法教育读本》等发放给群众,引导群众参政、议政,合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减少了行政决策成本和行政阻力。

(四)创新恳谈形式。在深化民情恳谈活动中,镇街和部门注重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搞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形式上,xx镇设立了由x人组成的镇民主议政会,下设政策议政组、经济议政组、科教文卫议政组、社会议政组等x个小组,每名成员都有各自联系的村民代表。议政组成员从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老党员、致富能人、群众代表中推荐,由党委批准产生,参与党委、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在内容上,田黄镇结合市委文件精神和本镇实际,延伸“一线工作法”,设定每个田黄集市日为镇访谈日,由镇村村通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坐班接待访谈群众,开展“民情村村通”活动。在落实责任上,凫山街道办事处建立了民情责任村(居)制度,每个责任村(居)由一名领导成员带若干名机关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责任村(居)的民情恳谈工作。在民情通道上,市公安局开展了以“民情大调查、万户大走访”为主要内容的民情调查活动,通过“进民家、拉近距离,听民声、换位思考,解民忧、搞好结合”,架设了警民之间的民情通道。

(五)取得初步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各镇街(不含村居)和部门已召开各类恳谈会x多次,参与恳谈的群众x多人次,听取各类意见、建议x多条,解决各种实际问题x多个,化解矛盾纠纷x余起,为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一是理顺了群众情绪,促进了社会稳定。通过开展民情恳谈活动,及时排查、妥善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深入宣传了新《条例》,教育、引导群众遵循程序,依法维护合法权益。镇街上访总量有所减少,没有发生越级访、集体访现象,形势明显好转。二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在深化民情恳谈活动中,各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认识到了自己工作与群众要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群众观念、服务意识,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推动了工作作风的转变。三是解决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为群众办了大量实事、好事。各镇街、村居和部门认真听取基层干部职工群众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二、工作建议

下步工作中,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制定一个规程。建议组织专门班子、邀请基层领导干部和群众代表参与,研究出台全市统一的《民情恳谈操作规范》,认真梳理每个环节,细化工作要求、步骤、方式,便于指导长期开展工作。

二是选好一批典型。从镇街、村(居)、部门、单位分别选出一些试点,加大指导力度,进行重点培植。在层层召开现场会的基础上,及时归纳总结经验做法,集中汇编成书,予以印发,便于镇街和部门借鉴经验做法,推动全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