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联网专题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联网专题报告范文1
让监测信息活起
对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类服务商来说,环境保护本来就是自己的服务领域。在环境监测领域,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还可以预测环境质量走势。
环境监测站承担着环境保护最为基础和关键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级监测站已积累了大量监测数据,这些数据还在以每年数以万计的速度增长。监测站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力求科学、及时、准确地为环境管理、执法、统计、信息和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等提供有效的信息,这些信息多以环境质量周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报告形式呈现。
超图携手监测站打造了基于SuperMap GIS的环境质量评价GIS专题图系统,系统利用SuperMap iServer全方位支持64位GIS技术和GIS并行计算技术的特点,为环境监测站的海量数据的融合、发掘、分析利用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也为监测业务信息的可视化地图表征提供了技术保障。
系统集成了空气质量、降水、降尘、地表水、城市噪声、土壤、生物、辐射等要素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实现了基于“一张图”空间表达的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展示与智能化、可视化的环境质量要素联动分析评价,使大量繁杂的监测信息“活”了起来,有助于直观了解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有效抓住污染分布和发生规律,辅助于环境监管层的科学分析与决策。系统还提供专题图定制功能,提升了监测站专业制图水平和制图效率;提供环境质量报告模版,自动插入所需专题图和统计数据,实现“一键式”报告生成,大大解放了人力,同时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报告准确率,为监测站报告编制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系统将河流水系、自然保护区、水、气自动监测站点等环境空间信息,以点、线、面等空间要素进行表征,并根据环境要素特征附以环境专题符号,以资源目录方式进行组织管理,通过可视化方式进行展示,方便用户快速浏览,同时可以直观了解环境监控点位的空间分布情况。
目前,环境质量评价GIS专题图系统已应用于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环境监测中心站、西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国家及多个省、市级环境监测站,借助系统中空气质量插值分析、河流水质评价等专题分析功能已成功应用并支撑各监测站空气、水环境质量评价专题图制作及专题报告编制,成为了用户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实用工具。提高了环境质量报告编制效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兼顾环保部门与排污企业
与GIS类企业不同,很多传统IT企业在看好环保信息化这个领域后,开始转型进入该领域。广州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如此,这家在2012年转型进入环境科技领域的公司关注的不仅仅是环境保护部门,柯内特也同时为排污企业提供服务,让他们能够实时监测到自己的排污情况,尽量避免造成污染。
早在2012年,柯内特就开始关注大数据的发展,判断行业有产业互联网的趋势,而要实现行业突围一定要融入新兴科技。“当时我们认为的新兴科技有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移动互联、社交,这些新的技术柯内特都在尝试,也都是从最简单的做起。” 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斌表示。
为引入最先进的技术支撑,2013年,柯内特与IBM中国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5年,双方合作升级,柯内特成为IBM的“中国合作人”,利用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共建环保产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柯内特也从环境系统集成领域转型为环境与城市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始研发环保大数据在线监管系统,推出了面向环保监管部门的 “猫头鹰”环保在线监测系统。
“猫头鹰”解决了环保监管的痛点,原来环保监管部门去查企业偷排漏排需要人工排查和群众举报,比较被动。而“猫头鹰”通过在监测企业设置传感器、摄像头,收集企业污水排放相关数据,再传送至监管部门,这些数据还可以在后台为环保执法作为依据。
目前“猫头鹰”平台分析后自动生成的可疑企业名单准确率大约达到了70%,而这些数据在经过人工排查后才会送至环保监管部门,准确率可以达到80%以上,而且准确性随着系统迭代会不断提升。
2016年7月,国家环境保护部确定了第五批环境服务业试点,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互联网+环保服务(排污监管辅助服务+排污企业环保顾问服务)试点”在列,成为广东两家获批企业之一。“这次能拿到国家环境保护部的试点对柯内特来说是一个里程碑。”朱斌说,之前企业只是埋头研究,现在开始被越来越多人知道,也该被更多人知道了,现在市场还没有太多同类型企业,柯内特要抓住先发优势。7月,柯内特在北京与浙江省金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力助力金华市打造的互联网+环保智能在线监管平台,朱斌兴奋表示:“这标志着柯内特‘猫头鹰’将飞出广东,飞向全国。”
柯内特将自己从事的环保生态链定位为小应用、大平台、强生态。首先吸引更多的企业安装小应用,在积累了一定的用户量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每个用户的需求。接下来,构建一个数据平台,将各种资源和服务整合进来,逐步形成新的交易模式。最后,形成一个环保产业生态链。
比如为环保部门免费提供监控硬件,柯内特基于点位收取数据服务费。而同时针对排污企业推出定位于小型排污企业的移动APP解决方案“犀牛鸟”,“朱斌认为大部分排污企业并不是有意造成污染,而是由于管理落后、工艺落后等原因造成超标和偷排。这类企业有环保治理的刚性需求。只要“犀牛鸟”APP上的用户数量足够多。就可以为环保产业提供数据服务,卖环保设备的厂家、提供环保服务的商家就会感兴趣,可以吸引他们在APP平台上广告。柯内特也可以向排污企业定向推送环保装备信息并尝试以这种方式盈利。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这种市场化监管的模式不仅使之将精力聚焦于其核心职能,回归其本质,更重要的可助其打造一个公开透明公平的监管平台。而真正的服务则通过科技的力量进入市场,由有能力的第三方企业参与承担,从而实现健康的环保业生态链。
物联网专题报告范文2
1课程设计选题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的选题,目前许多工科院校选择了学校内部或学校周边企业做环境影响报告表,此类题目基本上能够符合课程大纲对该教学环节的要求,使学生得到一定程度的设计训练,但设计内容未能突出行业特色。实际上,各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侧重点有很大差别,因此课程设计的选题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来源于基础理论,又要源于生产实际,突出行业特色,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课程设计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行业认同感。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石油特色和学科优势,课程组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的题目定为“石油石化企业典型装置工程分析专题”,该选题基于以下三点:第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具有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课程组成员均为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均主持或参加过国家级或省级化工石化类项目环评,具有丰富的一线环评经验,有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化工石化类项目的环评课程设计。第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一所石油石化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学生在课程设计之前均修习过《石油工业与环境保护概论》、《石油加工概论》、《油田化学》等课程,并去青岛炼化、齐鲁石化等企业进行过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具备石油石化方面的基础知识。第三,石油石化企业设备繁多,流程复杂,敏感程度较高,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课程设计时间非常有限,仅为2周,因此若将课程设计题目设定得过大过深,会使学生不容易深入其中,只能停留在表面文字的整理上,这样会降低学生设计的积极性,课程设计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由于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是环评报告的核心,因此课程设计仅针对石油石化企业某套装置进行工程分析,这样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够熟悉石油石化企业装置的特点,以及石油化工类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能够为今后从事环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设计组织与实施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共有两个班,课程设计分为四个大组,15人一组,每组由一名教师指导,承担一套装置的工程分析专题。课程组在已经完成的石油石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选取了10套典型装置的工程分析章节,经统一整理后设计成标准题库供课程设计使用。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首先由指导教师进行石油石化类项目环评内容及要点的讲座,对即将进行设计的几套装置的主要特点进行简单介绍,对课程设计中可能涉及的问题予以提醒和澄清,从而使学生们掌握石油石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专题的编制格式及要点,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然后由指导教师给学生发放相关装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布置前期工作要求:(1)查阅相关法律法规、环评导则及标准,列出工程分析专题所需的各项内容;(2)熟悉AutoCAD绘图软件的用法;参考装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熟悉装置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污染源及污染物;(3)查阅石油石化装置物料平衡、硫平衡、水平衡的计算方法;(4)查阅石油石化装置涉及的污染治理措施。在设计过程中,各组每隔两天进行一次集体讨论和答疑,在讨论过程中,指导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收获体会以及不完善之处及时进行总结,同时教师利用提问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最终上交的课程设计成果包括装置的工程分析专题报告和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的装置工艺流程及污染源位置图。工程分析专题报告的具体内容包括:(1)装置规模及组成;(2)原料及产品方案;(3)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4)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过程;(5)装置平衡性分析(物料平衡、硫平衡和水平衡);(6)装置的污染源、污染物及治理措施。
3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3.1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装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给出的是装置的工程设计工艺流程图,而环评报告中需要的是装置的工艺流程及污染源位置图,重点关注工艺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具体部位、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这就需要学生首先会读图,把工程设计工艺流程图中的设备及物料进出情况摸清,然后将流程进行相应简化,突出污染源分布情况,同时要保证流程的完整性,最后应用AutoCAD软件完成装置的工艺流程及污染源位置图。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在读图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而有些同学对AutoCAD绘图软件操作不熟练,绘图速度较慢。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构思草图的能力,同时应指导学生掌握AutoCAD软件绘图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3.2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学生查阅文献的过程中,不仅要高质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应拓展与课程设计相关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不仅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也需要指导教师的配合。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查阅资料和复习有关教科书,学会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做深层次思考,综合考虑环保性、经济性和实用性,强化学生综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过于依赖互联网,对信息的来源往往缺乏考证,指导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督导,要强调信息的权威性。
3.3保证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的公平性
由于课程设计每组参与同学较多,指导老师有限,设计内容相同,造成部分同学以逸待劳,提交的课程设计报告和绘图存在抄袭现象。针对此问题,指导教师应合理分配学生的任务,保证任务的交叉性和独特性;应完善课程管理,根据学生讨论发言情况、文献查阅情况等,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同时在课程设计完成后增加答辩环节,每组学生需要面向两位以上指导教师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汇报和答辩,从而断绝环评报告的抄袭现象,保证课程设计成绩的公平性。
4结语
物联网专题报告范文3
近年来,随着大陆对台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区域,海西经济区建设迎来了新的重大机遇,闽台经贸合作站在—个新的发展起点上,闽台之间的贸易量持续增长。福建省作为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积极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惠台政策,闽台贸易发展将有一个健康与乐观的前景,也必将带动两岸物流业走入蓬勃发展的新纪元。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新兴复合型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以港口为依托,以中心城市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大网络、大服务、大产业”发展格局,对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合作,物流先行。理论与实践证明,物流合作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两岸物流合作可以显着降低经贸成本。闽台物流合作要全方位进行,分为“硬件合作”和“软件合作”两部分。从“硬件”部分来看,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物流运作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与对接。从“软件”部分来看,重要的是服务贸易协定的签署、双方关于物流业法律法规的协调及对物流业的服务与便利化、物流人才培养的合作等。
二、物联网的发展推动物流智能化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领域广泛拓展,必将把我们带入一个信息与物流结合的崭新时代。有专家指出,物流领域是物联网相关技术最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领域之一。物联网的诞生直接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促进物流行业走向智慧化、智能化。智能物流是基于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和信息管理技术,完成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基本活动的货物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移动的整个过程,为供方提供最大化利润,为需方提供最佳服务,同时消耗最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整体智能社会物流管理体系。物联网应用于物流运输,可以实现货物运输过程透明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输效率;应用于仓储领域,可以实现货物识别智能化,采用RFID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可以有效避免人工输入可能出现的失误,大大提高入库、出库、验货、盘点、补货等工作的效率。在物流业中物联网主要应用于四大领域:基于RFID等技术建立的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的智能配送的可视化管理网络,对物流车辆配送进行实时的、可视化的在线调度与管理的系统;基于声、光、机、电、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建立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局域内的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基于智能配货的的物流网络化公共信息平台。物联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物流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三、物联网背景下闽台物流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1.加快物流学科体系改革,突出专业与技术融合,大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物流人才《福建省“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加大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鼓励物流企业广泛采用条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和标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等,实现商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流程可视化。大力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推动物流企业建立信息系统,并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及其他应用信息平台对接。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业和物联网技术融合改变了原有技术体系的标准,产业融合需要跨学科专业、理论与技能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中、高级应用人才的主力军,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适时根据闽台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趋势,及时调整物流学科体系,优化课程,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从我省各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缺少学科前沿模块类课程,内容上无法紧随时代的发展,以上专业课程均没有涉及到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或者有也只是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作概括性介绍,篇幅短小,停留在了解这一层面。从调研中得知,我省物流人才存在巨大缺口,且难以满足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升级和人才储备的需要。物流专业作为前沿学科,这几年不断崛起,福建要抓住这个大好机会,学习和追赶台湾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体制、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等方面,闽台高校联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嵌入物联网技术相关的课程,如射频识别技术(RFID)、条形码技术,物流标准、互联网等。突出物流业与物联网技术融合的特点,为海西建设输送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物流人才。
2.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合编企业实训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大陆与物联网相关的教材尚缺,大多教材是近一年内出版的,还有待教学实践的检验。台湾的学校知识教材开发比较成熟,可先引进台湾的优质教材如《RFID规划与应用》、《智慧型运输系统》等。但由于物联网是一门新兴信息技术,其在物流业的应用由于成本高、技术不完善、标准不统一等多方面的原因仍处于探索阶段,也无典型成熟企业经验可作借鉴,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物流企业实训教材善缺,闽台两地的专业教师可以联手编写,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充分了解闽台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动向,进行严格的论证,对比分析物联网技术在闽台物流业应用中存在的差异、把RFID数据收集与传输设备、移动跟踪设备的使用等编入实训教材,不仅使学生了解关于物联网的新理论,还要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在物流领域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充分汲取到物联网的最新技术营养,为他们毕业后能够顺利地在大型先进的物流企业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及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专业教师的水平决定着专业教育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教师是关键。目前从事高职教学的骨干教师大多为70年代、80年代人,而物联网概念于1999年才提出,国内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立、物联网课程的开设、RFID的应用培训却是近几年才展开,掌握物联网技术的教师较为缺乏。而台湾高职教育拥有丰富资源:台湾高校对物联网课程的开设较早,如台湾树德科技大学96年就已经开设了与RFID基础应用技术、RFID科技及应用等相关专业课程。可以聘请台湾知名教授通过定期授课、现场教学、座谈交流、专题报告、实践操作、主题讨论、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师资培训,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3.重视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中心实训室建设物流实训室可以给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先进的实验环境,学生不仅从课堂教学中掌握书本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在这样一个真实的实验环境中了解物流业务流程,并熟练操作现代物流的核心活动:订单、仓储配送、运输、库存控制、客户服务的每个环节,从而深化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物联网专题报告范文4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它给我们指明了地理教学现代化的目标。
一.挖掘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
许多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课程内容,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提供了知识基础,我们应当利用好这些课程内容。
当我们拿出湘教版初中教材,封面的彩图就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的人造卫星照片,这可播放一段宇宙中绕太阳旋转的地球课件来演示。首页诗词风景画,可放一段黄山风景DVD光碟,再配上本章前言部分的优美词句,一段抒情音乐,引入新课。这样的教材内容,通过简单的多媒体手段,就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愉快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影响学生以后学习地理的兴趣﹑热情﹑欲望,达到常言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
教材中还有许多地方的内容,如学会“看地图中”的卫星影像﹑“学会收集地理信息”﹑火山和地震﹑海啸,气候中的卫星云图﹑天气预报以及地球公转﹑电子地图等,均是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另外,在学习教材地理知识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地理信息﹑进行网络学习﹑网络研究,将计算机的使用作为主要处理信息的工具,让学生通过地理学习活动,基本掌握计算机的各项应用技术;通过网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建立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多元化交流。最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使地理学中许多概念﹑事物﹑现象﹑规律﹑本质以及它们由静态到动态﹑无声到有声﹑抽象到具体﹑复杂到简单﹑理念到实际﹑遥远到咫尺等方面,得以显现。从而更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二.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资源库
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资源库是我们目前地理教育现代化的重心和难点,而且必须围绕学校教与学的原则,以多媒体为核心,提供一些有特色﹑反映地理教育教学内容,又反映地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成果的资源,如卫星航空照片﹑计算机三维电子地图等。
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资源库着重在地理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入库﹑管理﹑检索系统上,而且要求地理教师必须完成制作课件﹑教案﹑试题以及研究型课题﹑教学实践﹑学习评价等全套内容。地理信息资源库作为巨大信息库应尽可能通过多种信息渠道收集各种各样地理资源,以保证资源覆盖的广泛性﹑有效性和深度性﹑代表性。它包括地理教科书以及教学所需的挂图﹑模型﹑标本﹑实验器材﹑图片资料电教器材,教学实验场所等教学校内资源;还包括社会环境所拥有的各种媒体﹑图书馆﹑专家学者﹑互联网等校外资源。
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主要教学模式
1.多媒体教室讲授演示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外,还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讲授和演示课程内容,是目前我们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
它的基本要求为:备课时,教师研究教学内容,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和多媒体课件;也可直接从网上,或者地理课程资源库中下载合适的课件。课堂上,教师利用备课制作的课件创造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演示课件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学习。
这种模式的教学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适合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性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天气系统﹑气候的类型﹑地壳运动等;充分的课件演示,而且讲授演示结合,再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规律,有利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多媒体网络教室主导研究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任务。
它的基本要求为:备课时,首先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或网页;然后教师向学生呈现教学资源并提出任务,让学生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自主探究,也可团结协作;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而教师从主机上观察(或课堂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如通过观察学生单机上的电脑屏幕画面及声音,也可以对指定组或全班学生的微机上进行轮流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及时反馈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进行观察和辅导;总结教学任务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对完成任务的情况应及时纠正和肯定。
这种形式的教学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情感态度,适合于主题性的地理知识教学,如人类认识的宇宙、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大气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陆地自然资源、气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城市区位特点、文化景观的类型、旅游景观的欣赏、资源跨区域调配等。有利教学中的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3.多媒体网络讨论研究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一般由教师组织引导,提出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师生利用网络上的交流工具,如电子布告牌(BBS)、在线聊天系统(CHAT)等,利用节假日或者特定时间,实现在线讨论或离线讨论。适合于观念性的地理知识教学,如引人注意的地球温室效应的利弊、沙尘暴的利弊、建水坝的利弊、环境人口等问题,学生就这些问题讨论,并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及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所看到。这种模式有利学生的技能、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4.网络研究性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师生共同确立具有一定意义的研究学习方向和课题,再以网络为基础,通过对地理信息资源库﹑上网、各种媒体的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建立课题的模型﹑实现课题的目标﹑形成研究成果。并在网络上发表研究成果,吸引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形成互动探讨,不断接近地理事物的本质。
这种形式过程要包括:确立课题﹑制定计划方案﹑设计实习调研过程﹑处理信息﹑撰写课题报告﹑进行课题的应用。
教师在确立起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课题,设计出研究的方案后,还有指导学生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通过实习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行为研究法﹑分析法﹑比较法﹑统计法﹑考察法﹑访问法﹑收集相关数据和照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制作出相关分析图表,建立地理模型,提出综合建设性意见,最终形成研究结题报告,评出科研成果。
这种形式即可从教材中选择课题题目,也可是结合乡土材料自行命题,主要适应各种专题性的地理教学。如重庆市的酸雨污染问题的调查,三峡库区的漂浮的危害调查,重庆轻轨建设的意义调查,城市热岛效应等。
这种形式让学生走进了社会生活﹑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大量实践活动,采用各种方式,克服各种正在身心障碍现实困难,从而获得求实研究创新的科学态度。
四.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信息技术赋予地理教学新的学习内容和强有力的科技手段,一方面开拓学生学科视野,使其了解和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重大问题的理解程度,并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社会应用价值,从而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活跃现有的教学内容,打破以往满堂灌的僵化传授方式,可以使教育教学充满活力,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2005年元月10日,在初一年级学生组织一场《印度洋海啸》专题报告会,会前,进行教材知识提示:包括海底地形板块构造学说﹑火山﹑地震;材料收集准备:通过互联网,收集印度洋海啸的新闻媒体报道,有文字﹑有图片;在多媒体教室,学生利用校园局域网在数据库里﹑或因特网上,了解印度洋海啸发生的地点﹑成因﹑范围﹑地震等级﹑灾难的破坏场景;教师总结时,在投影屏幕上复原显示地震产生的过程,带来的一系列灾害的场景,讲解一些抵御海啸的措施,强调建立海啸预警系统重要性。教学内容及时丰富,情景展示逼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宣传国际重大事件,提高学科地位。最后,号召踊跃学生支援灾区。这一讲座收到非常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物联网专题报告范文5
关键词:网络游戏;青少年;社交需求
如今,互联网正在越来越有力地推动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深刻地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91亿。网络游戏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玩家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部分缺乏自制能力的青少年沉迷游戏不能自拔。其实,网络游戏之所以能得到青少年的青睐,必然有其契合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因素。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网络游戏不能一味地“堵”和“防”,要研究它的优势并加以利用,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效果。
一、网络游戏吸引青少年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的认识水平、情感体验、自主意识飞速发展,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逐渐成形。而这一时期,又正是他们中学时期,繁重的学业压力、整齐划一的纪律要求压抑了他们的自我诉求和个性伸展。网络游戏在多方面能够满足青少年对于自我和外部世界的需求,因而极其容易被接纳。
(一)网络游戏能够满足社交需求
网络游戏平台既是一个娱乐平台、竞技平台,也是一个社交平台,网络游戏平台多建有开放式的社交空间,玩家或者游客可以在其中自由交流。这样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平台聚集,话题始于游戏并延伸到游戏外的现实生活。并且,游戏活动本身也是一种社交手段,青少年一般与自己的同学或朋友一起参与游戏,游戏也是日常生活中交流的重要话题。
(二)网络游戏能够满足平等需求
网络游戏创造了一个虚拟的平等世界。在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大家以平等的身份聊天,每个人可以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网络世界让人摆脱了现实生活中的不自由、不平等,不用唯唯诺诺,不用理会责备与批评。
(三)网络游戏能够满足控制欲
在游戏中,青少年没有日常生活中那种被安排、被控制的感觉,一切活动都由自己决定,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并且,他们还可以控制自己的角色,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游戏任务。这样,青少年玩家获得了一种摆脱控制并且能掌控别人的体验。
(四)网络游戏能够满足探索欲
青少年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探索欲,网络游戏正满足了这种寻找新鲜的体验。像“英雄联盟”这类游戏带有科幻的色彩,能够获得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视觉和声音效果。游戏能够极大地激发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激励他们去探索。
(五)网络游戏能够慰藉失落
不自信的青少年往往更容易沉迷游戏,因为在游戏中他们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他们会因为出色的游戏技能获得不少赞誉,这样可以极大地满足他们的自尊需要。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慰藉失落的平台。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可借鉴网络游戏的优点
网络游戏迎合了青少年的诸多心理需求而受到青睐,初中思想品德的学科教学也可以借鉴它的优点,改进方法以契合学生心理,改善教学效果。
(一)营造社交氛围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正体现了课程标准关注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关注人的社会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营造社交氛围。例如,在进九年级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的教学设计时,就可以设计不同角色,通过特定的情境发生冲突,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不同责任,也通过这种模拟社交的方式满足学生的社交需要。
(二)践行平等理念
青少年学生希望获得尊重、希望被肯定,所以教学中应该努力践行平等理念,不以教师的权威压迫、训导学生,而是应该平等相待、循循善诱。老师要能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并鼓励他们发表,理解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满足。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关注的事物,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让学生感受到他与你有共同语言,感受到被尊重。
(三)鼓励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掌控、自我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下册的课程时,因为教材内容较多涉及法律知识,这些知识与人的日常生活联系较紧密,新课的教学形式基本上是根据学生的意愿确定的,学生给出了法庭旁听、模拟法庭、情景剧、专题报告、小论文、社会调查等建议,一个学期下来,教学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参与度、学习热情也大大提高。
(四)激励自信自强
七年级下册内容主要针对学生人生观的确立设置内容,旨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联系网络游戏的实例,激励学生自信自强,不做逃避现实的弱者。
参考文献:
物联网专题报告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际化;思想政治教育;
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目标
学校的国际化说到底是人才的国际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目标就是努力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具有国际意识、具备国际交往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体而言,一是要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理解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二是要使培养的学生通晓国际规则与惯例,具有跨文化教育背景及双语优势,三是要使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交往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2 高职教育国际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国际化是人类冲破国界,寻求全方位合作与交流的趋势,这一趋势下,信息、知识、资本、人才等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这必然会引起东西方文化与观念的碰撞。诚然,国际化并不等于细分化,但是在过去的几百年里,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等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就,并凭借其技术上的优势,在世界各地广泛进行文化价值观的传播,使西方意识形态在国内的传播和影响将更为直接,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正如一些西方战略家指出的“社会主义中国需要做生意,需要我们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当他们打开国门伸手拿取他们需要的东西的时候,却也无法阻拦我们的无线、广播和传媒所传播的西方文化产品。可以想象,大学生们很容易对西方的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等产生盲目的崇拜,动摇对中华文化的信心、淡化对中国国情的认同,动摇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从而使坚持的元导向的难度加大,加大了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使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2)经济全球化、高职教育国际化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压力。高职教育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如:沈阳工程学院红河国际学院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部分异质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带来了很大冲击,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部分学生盲目从外,不切实际地追求自由化,而自身又很难控制和约束自己。部分学生举止言行过于自由,不端庄,甚至不合中国习俗。同时,有些学生又因循守旧,很难适应西方先进理念,特别是自主管理意识不强,这些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3)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和教育机制跟不上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要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很难适应当今时代潮流和学校国际化发展的要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注重的是硬性管理和说教,而服务意识相对淡薄,教育理念相对保守。但学生在国际化背景下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意识更加超前。服装打扮、发型、语言及行为交往方式显得更加时尚,按传统教育观念来判断、教育和管理显然不妥当。
3 高职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然性
(1)“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的需要。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高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新形势下,国际交流更加频繁,国际合作日趋完善。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包括国际化素质的全面提升,这就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具备国际素质,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得心应手。
(2)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经济全球化把世界范围内的各个行业和产业领域纳入到国际通行的规则下,各国企业只有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经营和管理,才能够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这就要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创新,以促进学生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知识、国际化做事做人能力和综合素养,使学生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适应国际竞争。
(3)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需要。高职教育国际化是当前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引领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只有大胆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够适应学校国际化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国际化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增强广大师生的国际化观念,以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4)就业市场国际化的需要。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要学会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业压力更大,竞争更加激烈。很多学生毕业后将到国企、合资企业甚至国外工作,因此,必须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注入国际化人才素质培养的新内容,帮助学生转变传统观念,掌握国际化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提升国际化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4 高职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措施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也是在中国大学生在多元价值时代需要的价值共识与内在价值根基。因此对国际化的回应首先是要坚持的导向功能,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国际化带来的价值多元与价值模糊的现实中的引领作用。红河国际学院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创新方法,拓展途径,探究工作艺术,帮助学生高度认同、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现将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价值体系功能。
(2)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国际意识”。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工作,注重融知识、素质和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接受教育为启发教育,注重学生优良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跳出学校看学校,打开视野看世界。将西方很多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课外活动中融入更多国际元素,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自主能力。借鉴和学习国外高职教育的新思想、新做法,紧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把学生的诚信教育、责任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挫折教育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3)创建国际化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国际化创造条件。通过开展以国际化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努力创建国际化的校园文化环境。比如:通过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月”、“英语角”、“加拿大访学团宣讲会”等活动,开展外语交流,在提升学生外语水平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外面优秀文化。通过举办英语演讲比赛、配音大赛等营造英语氛围,增强师生对高职教育国际化思想认识和参与意识。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月中开展了“中西文化风俗比较”等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外国优秀文化。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促进学校国际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坚持创新,注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意识的人才。对学生进行以精神和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各类的学生活动都围绕着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来开展,精心组织学生参加辽宁省“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作品大赛等比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组建了“学生创新创业协会”,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5)举办国际办事规则和国际法规的专题报告,帮助学生熟悉国际规则。定期邀请外资企业家,外国学者和留学归来的优秀教师到学院举行专题辅导讲座,专门讲解国际办事规则和国际法规,帮助学生树立国际规范意识。注重加强工作计划性、规范性和诚信教育,培养严格按照规则做事的作风,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尤其要杜绝欺诈行为发生。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体制和经营理念,帮助学生掌握国际交流、办国际事和做国际人本领。
(6)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学生工作中作用。借助互联网,打破国界,及时有效的与国外专家、学者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和沟通,分享资源,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我院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和完善家长QQ群在线服务,网络虚拟QQ班级、微博、学生CIE微信平台等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全面有效的实现了校、家、学的三方网上互通交流。学生操行、百分考核评比即时在学院网站上公示,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7)建立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长效机制,创造学生国际化交流平台。学院每年定期选派学生参加暑期访学团,帮助学生学习国际语言,感受国际文化,增强国际意识。开展交换生项目,通过学分互认等多种方式,在语言学习、专业学习等领域积极与境外友好院校开展灵活多样的学生交换交流活动。学生回国后,将在国外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悟形成报告,广泛进行宣讲,帮助提高全院学生的国际意识,提升国际化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8)加强就业政策指导和就业能力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国际化工作能力。重视学生的就业政策指导和就业能力培训,鼓励学生考取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证书。我院通过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必修)和开展专题讲座以及组织实地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掌握从事工作的能力。并鼓励学生积极到国外学习和发展,不断提升自身国际化素养,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贾新华.高职教育国际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职教论坛,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