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媒体系统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媒体系统建设方案范文1
随着视频会议、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电子购物、远程监控、应急通信等交互式多媒体应用的日趋普及,用户的多媒体业务需求快速增长,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卫星通信研究的新热点。近年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陆续建设了多个卫星宽带多媒体系统,中国的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技术虽较欧美有一定差距,但已将推进卫星宽带多媒体系统建设作为未来卫星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欧奠:先进技术带来更多服务
欧美地区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全面开展了卫星多媒体传输技术的研究,90年代开始进入规模商用阶段。1997年,美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启动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牌照申请工作,各公司可以自主申请卫星多媒体专用频段,包括Ka频段、Q/V频段和Ku频段。
进入21世纪后,全球卫星宽带多媒体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欧美发达国家陆续建设了多个卫星宽带多媒体系统.较有代表性的有:麦考通信公司的Teledesic系统、休斯公司的太空之路(Spaceway)系统、欧洲卫星通信组织的Eutelsat系统、欧洲航空局的Artemis卫星系统、EuroSkyway卫星系统、美国Viasat公司的Ka宽带星系统等。
Teledesic系统是由微软公司和麦考通信公司筹建的一个着眼于宽带业务发展的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系统原计划由840颗卫星组成,均匀分布在21个轨道平面上,实际使用后简化到288颗:Teledesic系统的每颗卫星可提供lo万个16kb/s的话音信道,整个系统峰值负荷时,可提供超出100万个同步全双TEl速率的连接。该系统同时支持视频会议、交互式多媒体通信以及双向高速数据业务。Teledesic系统以卫星为通信节点,构建星间交换网络,具备全球覆盖能力,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空间互联网”,但由于其后续投入巨大.投资回报率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休斯公司从2000年起开始研制太空之路(spaceway)卫星宽带多媒体系统,采用分阶段部署的方案。2005年,由休斯公司和波音公司共同研制的太空之路1号(SpacewayF1)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美国直播电视公司DirectTy的首颗Ka频段高清直播卫星,标志着电视直播进入高清时代。2006年,太空之路2号(Spaceway F2)发射升空,为DirectTy的八个新市场提供本地高清电视节目广播服务。太空之路1号和2号一同工作,使得DirectTV公司具备传送1500多个本地高清频道和150多个国家高清频道的能力。2007年发射的太空之路3号(spaceway-3)是第三代卫星宽带技术的代表,其星载转发器全部为Ka频段,数据传输能力可达到同期Ku频段卫星的五到八倍,支持全网格结构的多媒体IP接入。其核心技术为星上IP交换处理技术和多点波束技术、在星上即可完成对地面用户数据的接收、处理和路由等功能,实现数据的单跳传输,大大降低数据延迟,从而使卫星网格传输成为可能,点对点速率高达440Mbps。
2010年,欧洲卫星通信组织和美国卫讯公司合作开发的Eutelsat卫星是欧洲首颗全Ka频段大容量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该星采用了最先进的Ka波段点波束设计,用于向欧洲、中东及非洲部分地区提供高速宽带、视频和数据应用等服务。Eutelsat系统的地面网络由10个与互联网骨干网相接的地面站组成,地面站采用了美国卫讯公司的SurfBeam技术和设备,搭载82个Ka波段237MHz宽带转发器,即82个点波束,每个点波束数据吞吐量为457Mb,卫星频率复用率极高,可达20次,总吞吐量达到70Gb/s,是标准Ku波段通信卫星的38倍,用户终端数量可达200万。
2011年,美国卫星通信设备及宽带服务提供商Viasat的首颗宽带通信卫星Viasat 1升空,这是全球首颗总数据吞吐量超过100Gbps的全Ka波段的大型宽带多媒体卫星,其总容量超过140Gbps,超过北美地区其他所有商用卫星容量总和。作为下一代宽带通信卫星的代表,Viasat 1卫星应用Ka波段多点波束和频率复用技术,使卫星总带宽增加到最大限度。该卫星的超大容量可满足未来十年加速增长的多媒体互联网接入服务对卫星带宽的需求,并可以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高的数据量,使用户能以合理的价格获得更好的宽带体验。
Viasat 1卫星共有72个点波束,其中63个点波束为美国本土提供多媒体宽带互联网业务,其他9个点波束则为加拿大农村地区用户提供宽带服务。该系统由星上系统以及SurBeam2地面系统组成,地面系统包括卫星用户终端(Ka波段蝶形天线和卫星调制解调器)、网关卫星地面站及网络操作中心,提供多种形式的多媒体业务。该系统不仅满足地面用户的媒体密集型网站流量、视频通话、流媒体视频剪辑、新闻采集、动态HD视频共享等住宅型多媒体应用需求,还可以满足各种专业多媒体应用的需要,如SNG、HDTV直播等,可为飞机和火车上的乘客提供多媒体接入服务。借助该系统,用户无论在何处居住或工作,都可以获得等同DSL的多媒体通信服务。
中国:从卫星电视起步
我国卫星多媒体应用的起步,源于卫星广播电视。1985年,中央电视台通过租用国际通信卫星向全国传输模拟电视信号,正式拉开我国卫星广播电视业务的序幕。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数字卫星电视直播的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开始研制新一代大型通信卫星平台――“东方红四号”,该平台可适用于进一步研制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和大型直播卫星。2003年,该平台的关键技术全部研制完成。2006年,采用该平台的“鑫诺二号”直播卫星发射,这是我国首颗电视直播卫星,配置22路Ku频段高功率转发器。其后陆续成功发射鑫诺三号、中星9号、中星10号、中星6A、中星2A等多颗广播和直播电视卫星。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已实现几十套卫星高清电视节目和100多套标清数字电视节目的广播,“村村通”和“户户通”直播卫星用户超过3000万户。
与卫星广播相比,其他宽带卫星多媒体应用在我国虽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普及面不大。较有代表性的有双威通信网络有限公司经营的高速Turbo 163平台、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经营的“中星宽带”平台和“中星在线”系统、东方家园信息公司使用的电子商务卫星网络系统、上海建华卫星网络公司等单位经营的“宽带之星”系统、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的IPSTAR~.星宽带系统等。Turb0163系统自2001年起开始运营,定位为全国性空中宽带网络服务平台,转发卫星采用“亚太3号”同步轨道卫星。该系统采用休斯公司的DirectPG信息接入技术,为用户提供高速上网、多媒体远程教学、多媒体证券行情传输等业务。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研制的“中星宽带卫星多媒体”平台集成先进的视频会议系统,集音视频和数据协同操作为一体,能提供多种方式的数据共享功能,采用DVB标准进行传输。其功能包括卫星多媒体节目实时传输和投递、卫星广播/组播模式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中国卫通IPSTARTJ星宽带系统是基于IPSTAR卫星的低成本、高容量卫星宽带平台,该系统将卫星通信与基于IP的宽带业务结合,与地面宽带网络互为备份和补充,能同时满足千万级用户的宽带多媒体传输需求。其主要业务包括MPEG4视频流直播、双向互动视频、新闻采集和TV回程服务、视频点播、应急可视信息采集、视频监控、移动中继、链路备份等。
总体上看,我国卫星多媒体业务还是以卫星广播和直播业务为主,其他卫星多媒体应用规模相对较小,大多集中在特定行业内,并未形成大规模普及应用。
未来走向何方?
从国际卫星通信发展来看,Ka频段卫星通信已成为下一代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发展的主要方向。Ka卫星通信系统将发展成远程空间宽带信息传输的主要形式,其与地面无线宽带通信、地面有线宽带通信共同构成覆盖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网。预计5年后,Ka新星数量将为现在5倍以上,单颗Ka星的容量可高达几百Gbps,Ka资源将占固定轨道卫星资源的80%以上。目前,我国卫星多媒体业务基本上还是承载在Ku频段和c频段上,由于这些频段已属于过度开发,拥挤不堪,严重制约我国卫星宽带多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全面开发Ka频段多媒体卫星系统迫在眉睫。
完整的卫星宽带多媒体系统包括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其中空间段由一颗或多颗专用宽带多媒体卫星转发器组成,地面段由网络管理中心以及多个卫星信关站组成.用户段由多种形态的多媒体业务终端组成。从空间段上看,我国尚缺乏自主研制的Ka频段多媒体卫星,拥有专用的宽带多媒体卫星是地面应用规模开展的前提。目前,国外运营的宽带多媒体卫星系统主要有低轨道、中高轨道和同步轨道三种类型。其中,同步轨道卫星系统具有单颗星覆盖面广,技术相对成熟、研制成本和后续运营成本低等优点,更适合我国在发展Ka宽带多媒体卫星初期采用。同时,我国应开展星上处理和交换技术的研制和应用,逐步转变卫星透明转发的角色,实现真正的“空中网络交换”。
多媒体系统建设方案范文2
关键词:校园网;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8-4908-02
The Research of Network in College Campus
WU Yan-shui1, WANG Jing2
(1.Huaihua University Network Center of Hunan,Huaihua 418000, China; puter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Chengdu Aviation Vacation Technology Colledge,Chengdu 610021, China)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network directly affects the management of campus network, It should focus on practical and advanced, openness and standardization, reliability and security, Campus network so that better serv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build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sign of the campus network planning some technical problems and reasonable solutions, How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campus network system ,this paper put forward own views.
Key words: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 management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我国各类院校的校园网络系统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校园网络系统的建设水平已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以及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7年1月的《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数13700万人,上网计算机5940万台,域名总数4109020个,网站总数843000个,网页44.7亿个,国际出口带宽总量256696M。这些数据表明,通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同时,随着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教育系统信息化水平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而校园网建设,尤其是高校校园网建设是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校园网是学校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基础,能提高师生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水平。为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工具、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学校与外界交流的窗口。为此,加强校园网建设刻不容缓,如何组建具有合理高效的网络系统就成为当前各院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 校园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科学规划,造成资源浪费。由于有的学校建网目标不明确,投资缺乏科学规划,论证考察工作不够细致,盲目攀比,求新求全,过分追求硬件高档化,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2) 忽视教学服务功能和学习功能。由于师生对校园网的教学服务功能和学习功能认识不足,不懂得如何应用网络为教和学服务,学校花巨资建成的校园网仅仅用来做一些简单的信息服务或管理工作。
3) 忽视优秀软件的支持平台。校园网建设多重视硬件的配备而忽视软件的开发,使校园网应用系统建设相对落后于校园网基础建设。软件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硬件的有效应用,限制了资源优势的有效发挥。
4) 重建设,轻管理 有的学校校园网应用只局限于一些常规工作,很少投入人力、物力去开发创新,阻碍了校园网为现代教育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花巨资建设的校园网成了摆设,难以实现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初衷。
2 校园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结构
校园网建设的原则。骨干网络和网络结构是整个校园网的基础,其设计的合理与否和建设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校园网的整体水平。所以,在网络建设中应考虑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标准化。方案要按照国际和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来设计。校园网中异构网络的现实也要求通信底层协议、网络系统平台、服务器、数据库等具有开放性和标准化的特点,并且应在校园内采用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围绕其确定网络互连结构、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校园网的整个系统采用TCP/IP协议,系统中选用的所有产品都应遵循相应的国际标准。
第二,实用性。为确保数据、话音、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高速传输能力,应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如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采用“主干万兆光纤、支干千兆光纤、百兆交换到桌面”的三层设计思路和架构,主要骨干网络采用IO000M光纤,楼栋问采用IO00M光纤,系统能够适应未来一个时期的技术发展,实现话音、高速数据通信、高显像度图像传输,支持各种网络设备、通讯协议和管理信息系统、多媒体系统的广泛应用。
第三,安全性。稳定、可靠是校园网正常运行的基础保证。由于高职院校校园网连接园区内部所有用户以及Internet,内部和外部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网络系统应支持VLAN的划分,并能在VLAN之间进行第三层交换时进行有效的安全控制。原则上网络主干应采用可靠性高的冗余设计,服务器、网络设备采用高可用性技术,力求系统能够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并要求提供优质的售前售后服务和相关技术培训。
第四,控制性。要求系统能够实现桌面化、图形化、中文接口化的管理,能够通过监控软件监控整个校园网从接入层到核心层的设备运行情况,在出现问题时发出报警信号,并能够对端口进行有效的控制。
第五,扩展性。随着应用要求的提高,网络中的数据和信息流将大大增加,这就需要网络有很好的扩展性,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升级。易扩展不仅指设备埠的扩展,还指网络结构的易扩展。同时,由于网络系统是由多种设备组成的,因此应选用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维护性的产品。
第六,可管理性。网络系统平台设计必须考虑到管理方便的特性。网络结构层次要清晰、设备管理/配置管理需要简便。强有力的网管软件是有效地进行网络管理的助手,网管软件应能够支持对网络进行设备级和系统级的管理,并能支持通用浏览器进行网络设备的管理及配置。灵活设置每个用户对各级网络和各类应用的访问功能,能够对每个用户实行管理; 并且能够实现复杂的计费管理。
第七,对多媒体应用的支持。校园网要求具有数据、图像、视频、语音等多媒体实时通讯能力;并在主干网上提供足够的带宽和可保证的服务质量,满足大量用户对带宽的基本需要,并保留一定的余量供突发的数据传输使用,最大可能地降低网络传输的延迟。整个网络在服务质量(QOS)、预留带宽设置、合理进行带宽管理方面应提供优良的品质。
3 校园网的分支系统
1) 建立校园辅助教学系统
要逐步建立校内电子教学素材库、电子课件库、专用电子设备室成为课件和教学素材的制作中心。利用那个各种先进的输入设备将学校现有的大量教学素材(如录音带、录像带、图书、挂图、胶片等)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数字化的教学素材用于课件制作。各校创作的优秀课件、资料、将通过学校网络控制中心统一组织上网,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共享丰富的电子素材,方便地制作出各种电子课件。
2) 建立学校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建立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学校领导提供及时、准确的管理信息,实现学校办公自动化,建立学籍管理,财务管理系统,为将来提供决策支持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还可以通过该系统和兄弟学校的先进教学、管理经验进行交流。
3) 建立Internet应用系统
通过建立校园网Internet应用系统,为广大师生提供一块广阔的信息园地。学校可以通过主页向外界介绍学校的办学特色,师资力量,联系各层校友,扩大学校的影响。教师可以自己上网收集素材或通过教育和科研网交流教研信息。行政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校园网对内校园信息,学生将成情况,通过远程拨号服务,还可以实现校领导和各级行政人员的远程办公。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辅导下利用校园网在校内组织网络兴趣小组,建立学生网站、主页、校园电子刊物,网络讨论区等活动,利用校园组织跨学校的信息交流及联谊活动。
4 结束语
校园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集合,以信息资源为核心,硬件系统为物质基础,通过网络协议和网络软件实现整体的管理与应用。本文以校园网络系统建设中的实际情况以及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和探讨。希望能给同类兄弟院校数字校园网络系统的规划与建设积累一些经验,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爽.网络教育系统在大学中的发展前程[J].计算机教育,2007(2):63-66.
[2] 殷峰.网格关键技术及校园网格应用研究[M].成都:西南交大出版社,2007.
[3] 郭广丽.校园网的改造设计方案实例分析[J].广东电力,2006(4):53-55.
多媒体系统建设方案范文3
一、关于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和使用的问题;
二、关于学校成立学习支持服务中心,以及开展学习支持服务的有关问题;
三、三是关于市县电大评估和指标体系的把握、理解问题;
四、关于课程注册的有关问题。
一、关于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和使用的问题;
双向视频系统建设从5月17日开会,整个系统共同运作到现在,历时5个月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至9月25日正式试播时日止,已有10所市级电大和5所县级电大、一个教学部与省校实现了双向视频和多媒体系统的连接,至上周铁岭和盘锦电大也已实现了连接;现已播出门课程,直播课时,共录制了课时。
存在的问题:一是根据省校提出的要求,"将建设双向视频教学系统作为市级电大参加开放教育试点的必要条件之一,县级电大本科试点,原则上没有双向视频教学系统的单位不能进行本科试点。本科试点专业开设2个以上、在校生规模超过100人的,必须上双向视频多媒体教学系统;专科试点单位,在校生超过300人,开设专业2个以上的,也必须具有双向视频教学系统;专本科在校生规模超过300人的也须上双向视频多媒体教学系统",目前还有本溪县、宽甸、黑山、北宁、营口直属、盖县、鲅鱼圈、兴城、绥中、清河、辽中、新民、彰武、成教、全城、教益、文学院以及辽油和水利厅电大没有实现双向视频系统或多媒体系统的连接;二是已经连接的单位有的没有进行很好的实时接受和使用。
要求和措施:1、凡应建而未建的单位,要求从现在开始至11月中旬,完成双向视频系统或多媒体系统的建设工作,特殊情况不能在此期间完成的,要提交报告经省校同意后可拖延,否则将暂停2005年春季本科招生;2、省校将向已经建设双向视频系统或多媒体系统的单位免费提供课程教学光盘,包括流媒体课件光盘和VOD光盘,以解决媒体资源建设和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的问题;未建双向视频系统或多媒体系统的单位,将实现有偿配置;3、为了解决市县电大出口带宽和目前双向视频系统或多媒体系统租用线路费用较高的问题,省校正在从技术的角度进行论证;4、采取措施解决学生从公网浏览网上课程的问题,以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提供支持与服务;5各市要组织好学生和教师的实时接收,省校将采取措施对各市县电大的实时接收情况进行管理。
五、关于学校成立学习支持服务中心,以及开展学习支持服务的有关问题;
试点工作主要包括教学模式改革、管理模式改革、教学现代化设施手段、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教学支持与服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和科研。试点工作的主要成果:试点工作提升了教学现代化水平;加快了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促进了远程教育的科学研究。但是也确实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其中网上和多种媒体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以及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服务是影响试点深入进行的关键性问题。我们大家都知道,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一是看能否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二是否依托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支持服务;三是否有建全的远程教学的管理和监控评价措施;四是否坚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实现了在学习对象、学习资源、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开放。我们不仅要有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与服务的理念,而且在机构设置以及教学组织上应该实现这方面的工作。目前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各种形式的支持与服务仍然是我们试点工作的瓶颈。必须下决心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省校在研究评估指标体系和整改方案中,班子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成立学习支持服务中心,统筹全省电大系统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学习支持服务中心暂定6人,由教务处副处长周志忠负责中心的工作,人员由教学处的姜莉、直属分校的袁天柱、教务处的侯英函、教育技术中心的钱玉环组成。中心的职责如下:
1、负责统设课程教学资源的订购、复制、提供、使用及管理;
2、负责制定省管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并组织建设、传输发行、推广使用及管理;
3、负责全省下学期开设课程一览表的制作、下发,并指导各试点单位正确使用;
4、负责电大在线平台教学资源的组织、管理、使用、检查等;
5、负责网上交互教学活动的管理、相关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使用及推广;
6、负责接受学生咨询、投诉及各种教学管理服务性信息的反馈;
7、制定与支持服务相关的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
8、指导、检查各试点单位开展学习支持服务工作;
9、负责直接面向学生的支持服务性工作;
10、负责东北地区媒体资源协作会的相关工作。
学习支持服务中心成立后,马上要开展的工作:1、清查所有开放教育课程的资源,包括文字、多媒体和网上资源,包括省校和试点分校及教学点,按试点和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组织各级电大进行配置;2、为各级试点单位复制、配置双向视频课程资源;3、筹建学习支持服务中心的网页或网站;4、组织全系统解决开放教育学生的实名注册率的问题;5、组织开展第二届网页和媒体资源大赛;6、制定并下达下学期开放教育、成人、高职开课一览表;7、组织系统如实统计文字教材到位率;8、筹备第二次东北地区媒体资源协作会;9、推进省管课资源建设的进展。请各市电大支持省校学习支持服务中心的工作,并积极组织本单位开展学习支持服务工作。
三、关于市县电大评估和指标体系的把握、理解问题;
与中期评估相比的变化:1、中期评估的落脚点是变化,总结性评估的落脚点则是发展,因此我们要把各项工作做实,有利于发展的模式要积极构建和完善,有利于发展的经验要要认真总结和提炼,有利于发展的创新要努力地去探索和突破;2、这次评估的性质是总结性、验收性,因此与中期评估相比39个观测点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的关键词是"应用、效果、经验、质量、特色、创新、模型",因此在评估中,我们的关注点要放在指标和标准的要素上,也就是管理学的"封闭点"上,要深刻理解指标体系的内涵要求,对照标准,查缺补漏,尤其是刚性指标,我们要做大量的分析、整改、总结、提升的工作;3、与中期评估相比,这次评估更注重办学能力的变化和增强、教学质量的保证提高,不仅是看硬件设施是否齐全,而是看这些设备在教学管理上的实际运用,不仅是看教学资源能否达到数量的要求,还要看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实际运用的效果,不仅要看教学模式是否改革了,而且还要看新的模式的教学效果,不仅要看有没有实践基地和实践活动,而是要看这些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了什么效果、试验报告、论文的质量是否确有提高,不仅是看你招了多少、毕业多少学生,而是要看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等等。
组织形式:各省教育厅局组织专家对省以下的分校教学点进行评估,教育部在评估中央电大的时候要抽查一些省级电大;中央电大对省级电大评估时,也要抽查分校教学点的情况。省教育厅在8月24日到江西参加会议,初步定于05年3-5月对分校和教学点进行评估
方式:实地考察、专项检查相结合,线上、线下结合,有面对面的,也有网上的。专家先在网上看情况,然后在组织实地考察。由下而上,先评教学点、然后省电大,最后中央电大。拟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对沈阳电大和省电大的教学点进行评估,大连电大自行组织。
时间紧、任务重,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从省电大来讲,学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评估工作,我们成立了督评办和学习支持服务中心,调整了教学处和教务处的工作职能,开通了双向视频教学系统,开了几次评估工作会,成立了评估专家组,认真作了指标体系的分解,任务分层次落实到校长、部门和人员。省校的整改意见已经形成了文件,党委书记座谈会上已发给大家,供大家学习参考。认真学习教高厅2004{20号}文件。首先是学校领导班子好好学习学习。学习的目的是要统一思想认识,学习是前提,弄清楚这次评估的任务是什么、要求是什么、考核的重点是什么;认真制定总结性评估实施方案和整改方案。省校已经制订了工作实施方案和整改方案,各部门正在按方案进行整改。
对照薄弱环节,切实整改:抓住中期评估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结合总结评估的核心指标、重点指标,从薄弱环节进行整改,我省电大试点工作应该说是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确实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比如说定位问题、队伍问题、教学模式问题、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支持服务问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监控问题、实践基地建设和教学问题、素质教育问题等等。
关于评估指标和标准内涵有关的说明:
关于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评估一、二级指标:一级指标:Ⅰ-1指导思想;Ⅰ-2教学点建设与运行;Ⅰ-3队伍建设;Ⅰ-4教学设施的完善与使用;Ⅰ-5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建设;Ⅰ-6教学改革;Ⅰ-7教学管理模式改革;Ⅰ-8教育教学效果。二级指标:Ⅱ-1试点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Ⅱ-2深化试点的改革思路;Ⅱ-3教学点的设置;Ⅱ-4教学点的运行;Ⅱ-5人员配置与结构;Ⅱ-6队伍建设规划与实施;Ⅱ-7教学设施的建设与功能完善;Ⅱ-8教学设施的使用和效果;Ⅱ-9多种媒体资源的配置与建设;Ⅱ-10教学资源的应用;Ⅱ-11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及成果;Ⅱ-12实践教学;Ⅱ-13素质教育;Ⅱ-14管理模式改革的研究及成果;Ⅱ-15教学过程质量保证;Ⅱ-16教学支持服务;Ⅱ-17教学质量;Ⅱ-18毕业生与社会的评价
指标体系总体介绍:设定8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其中有8个核心指标);39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有不同的权重,给出相应的评估标准。结论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标准只给出合格和优秀两个等级的标准。优秀标准是在满足合格标准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市及以下电大只有合格和不合格2个等级。
从标准的设定来说,既设置了基本要求,同时更强调各地的特色和创新;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测评方式;合格标准是试点项目的基本要求,不分地域条件,按统一的合格标准衡量
Ⅰ1.指导思想
Ⅱ-1.试点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
1.定位与特色:
办学思想明确,主要看是不是坚持了远程开放教育的方向,坚持了四个面向(面向地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坚持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有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色:一是看能否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二是否依托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支持服务;三是否有建全的远程教学的管理和监控评价措施;四是否坚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实现了在学习对象、学习资源、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开放办学。
发展目标和规划:要求在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需求有翔实的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有适应当地需求和条件的五年或十年学校发展的规划。同时要有近一两年改革发展的可行的措施、步骤,而且发挥电大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2、试点地位
主要是看在诸多办学形式中,试点工作是否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试点教学的条件、投入是否得到保证,并根据需要不断补充完善;学校整体规模和结构是否合理,试点所开的专业和招生规模与学校的人员、设施条件是否相适应,教学质量是否能能保证。
Ⅱ-2.深化试点的思路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改革思路和措施要适应远程教育的特点、遵循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规律,如:学生主要基于媒体资源学习、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和信息交互环境、加强学习过程的支助服务以及办学系统对各个教学环节协调一致的管理与监控等;尤其在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环境;建设和综合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对教与学的持服服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革管理模式,加强教学过程的检查与监控,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要有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同时还要看是否建立了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的实践模型:主要依据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思想、理论和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种媒体资源,结合本地特点创设出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学习方式,通过办学系统对学习过程提供有效地支持服务和管理,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总结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就应当是适合本地的实践模型。
4.试点的经验与课题研究成果及其应用
承担的课题研究项目75%通过主管项目单位的验收,并有专家组审定通过意见书。获奖项目是指省部级及以上或在全国电大系统评审和评奖中获奖。
试点经验和研究成果指导试点工作,并加以应用:成果具有指导意义,并在校内、省内或全国电大试点中学习应用,推动了校内、省内其它教育形式的改革。
5.坚持、维护和发展系统办学
贯彻教育部的要求,履行试点协议,维护系统的完整性和试点的一致性,严格执行试点教学与管理各项规定,无违反试点要求的现象。
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对本地教育资源整合中,配合主管部门积极提出加强系统建设意见,有相应的措施保证本地区各级试点单位认真进行试点。并校单位应保证试点作为该单位的重点工作,应增加参与试点的人员数量和设施条件。
Ⅰ2.教学点的建设
Ⅱ-3.教学点的设置
6.试点分校与教学点的设置及其建设
试点教学点履行审批手续,无未经批准的教学点,无点外点。
要求从思想观念、教学设施、教学和管理人员情况、管理手段等基本条件符合了申报手续,经中央电大审批同意,试点教学点的教学设施和条件随着所开专业和招生规模的扩大有相应的增加,师生比达到评估标准规定的要求。
7.考点设置
考点设置符合中央电大规定,原则上设在县级以上城市,1个县级城市只许设立1个考点,1个地市级城市原则上也只能设立1个考点。省级电大所在的城市原则上只许设最多不超过3个考点。本科考点原则上只设在地市级以上的城市。各市考点内按标准考场设置符合标准,符合中央电大有关规定要求。
考点设置要经中央电大复审、备案,考点和省级电大要建立考点设置和管理的专卷档案。考点机构健全、设施完备,有较好的网考和监控设备。
8.教学点与考点的管理
重视对教学点的管理、指导和服务,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相关的管理文件要齐备,定期检查、研究和解决试点教学点管理和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定期组织教学点管理人员培训,教学点的管理和监控措施到位,对基层教学人员、学生的服务到位。
考点要求考试无失密现象。及时、妥善处理考风考纪方面出现的问题。
Ⅰ3.队伍建设
Ⅱ-5.人员配置与结构
9.教师配置与结构
分校、教学点配有专职教师1人;试点分校每个专业配有专业责任教师,每门课程配有课程责任教师,对教学点没提这个要求。所谓责任教师不是辅导老师。这个专业责任教师应该熟悉这个专业,课程责任教师应该了解这个课程。
10.辅导教师配置
辅导教师含专职和兼职教师,生师比计算时,须按(1:23)减去从事普专班和高职班教学的教师数。
11.管理、技术和研究人员配置:满足试点需要,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
Ⅱ-6.队伍建设规划与实施
12.规划制定与实施效果
①制定了4支队伍建设规划。这四支队伍近期从事试点教学、教学管理、信息技术及科研的4支队伍的增补计划以及近两年来的落实情况。
②取得初步效果,适应试点需要。
13.兼职教师聘任、培训与考核。
制定有管理办法,按要求聘任、建档、培训与考核,1/3相对稳定。相对稳定即这个教师担任电大教学三个学期以上。
Ⅰ4.远程教育教学设施的完善与使用
Ⅱ-7.教学设施的建设与功能完善
14.教学设施配备与功能完善
各试点单位教学设施的建设与配备符合试点要求;各项设施,尤其是网络平台的功能要完善;。
15.广域网、地域网的建设以及平台功能的完善
试点分校和教学点有中央电大要求的教学及管理平台,及时跟踪功升级,能及时、完整的提供信息资源,保证教学与管理需要;年底完成县级电大教学平台的配置。
16.教学设施的使用与效果
有使用的制度措施,提供教学、管理、技术服务,运行良好。学生网上学习时间:如果每位老师在积极组织网上交互活动教学的话,实际上很容易记录到学生上网的情况,因为网络是可以记录的。现在中央电大已经设计完成了监测系统,对每个教学点的每个学生都可以远程记录。可以自动了解学生的上网情况。电大要把这个教学跟踪、教学情况的检测抓紧,有利于网上教学的指导,更有利于网上教学的改革。实现100%的学生实名注册率,特别是本科学生实名注册率。
Ⅰ5.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建设
Ⅱ-7.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配置与建设
17.统设必修资源配置与到位率
统设必修课程教学资源:印刷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含光盘)、IP课件、网络课程及课件等。这个基本资源各教学点以上的市点单位都应当配备。一是要求配备率,二是要求及时到位率:指开学第一周学生能够拿到教学资源的统设必修课程门数与当学期全部开出的统设必修课程门数之比。
18.统设必修课动态信息资源:
网上动态教学信息和资源包括教学文件、安排及有关通知、教学辅导及答疑、综合练习、网上直播课及考试辅导等。配套的网上教学资源:是指试点专业统设必修课程在已有中央电大网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为满足本地区教学需要由学校自建设的各种网上教学资源。
19.选修课教学资源的配置与建设
①选修课资源建设规划和实施措施;②已开选修课程中,两种以上相对稳定的教学媒体的课程占90%以上。已开的选修课程:已经被学生选学,已经或正在开展教学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学媒体:主要是指经过教学设计的印刷教材(含辅助教材)、音像教材(含光盘)、IP课件(应覆盖本课程主要知识点)、网络课程及多媒体课件等。
20.图书资源的配置与建设
①学校建立了数字图书馆,提供与试点专业相关的电子图书5千种以上,全文期刊1千种以上。数字化图书馆:通过网络在微机上可能实现查询、浏览、阅读多项功能的全文电子图书,同时要求有相应的期刊,要求图书紧密结合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些是教材,也有些是参考的论文等都可。②学校能向教学点提供共享省级电大多种媒体的图书、资料和文献。提倡通过网络让基层的教学点的学生看到这些资料和图书。特别是随着毕业环节到来,学生要查阅资料,希望省级电大提供。
Ⅱ-3.教学资源的应用
21.应用措施与实施情况:①学校推广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制度和措施可行,对教师应用进行培训和检查。②辅导教师都能使用,应用方案完整,对学生有指导。对教师开展应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制度规定、培训计划和具体的培训记录,并有教师使用情况的检查措施和记录。③学生能自主选择应用,能应用网上动态信息和资源。学校为学生自主选择应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创造了条件,提供有方便学生的多种措施,并有学生应用多种媒体资源进行学习的情况记录和反馈意见。
Ⅰ6.教学模式改革
Ⅱ-11.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成果
22.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①所谓形成的改革思路清晰,是要结合本地情况,形成具有专业特色、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媒体特点、当地特点等的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创新思想;切实可行的实施改革的措施包括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模型和思路,有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的规划、进度和措施;学校制订的实施性教学文件体现改革的思路,要有要求、可操作和明确的工作程序。②文件齐备,同时有检查制度,有实施过程的记录、小结和分析,有对应的研究活动。
23.改革的成果
1)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网上交互活动,形成了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课程教学模式可以用功能模块和过程流程连接,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框架,并有对各种模块的定义或描述。形成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面授辅导、远程辅导为辅助,基于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学习和开展多种形式网上交互学习的方式。有一批示范性的整专业或一类课程有指导意义的典型经验,支撑本地的教学模式。
24.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成效
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指导学生自主选课、安排学习计划、学习时间;积极组织网上学习活动,能有计划、有指导地开展小组学习,并有记录和总结。有教师组织教学的教案,总结学生在学习能力、协作学习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示范性经验。
Ⅱ-12.实践教学
25.设计与要求;26.实施条件;27.实施效果:各试点单位按按规定完成全部实践教学,按时开出率在70%以上。组织落实、操作规范、报告齐全、评阅认真,学生能力有提高
Ⅱ-13.素质教育
28.总体思路与实施效果
学校根据远程开放教育及其学生特点,结合专业教育和课程教学,形成了加强素质教育总体思路,并有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要求的实施办法和具体措施。对学生素质教育提出总体思路,针对学生特点,在知识、能力培养基础上,进行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等教育;素质教育渗透在专业、课程的实施中。学校积极培育远程开放教育特色的学校文化,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校风、学风建设,开展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取得了成效。注重校园文化,建立终身学习理念,提供以人为本学习支持服务的条件,创造利于个性化学习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工作。例如,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和刻苦学习的学风,加强诚信、社会公德和公民意识,培养尊师、爱校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团结协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等。学校初步形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学校文化,学生在思想、心理、文化、能力等方面,特别是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上有比较明显的提高,有示范性经验和典型事例。有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和开展素质教育的示范性经验、典型实例,反映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心理素质、文化基础、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和提高。
Ⅰ-7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Ⅱ-14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成果
29.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改革
①教学管理模式:目前研究部门对试点教学管理模式可概述为:基于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依据教育教学规律,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适应个别化自主学习方式的具有现代化和网络化特征,基于多级的系统管理及运行,保证统一的教学质量标准的资源建设、整合与共享、提供多功能学习支持服务、教学全过程质量监控的教学管理模式。
①所谓思路清晰:认识到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办学质量的保证。从教学管理模式的主要要素,如:教学资源、学习过程、学习支持服务、教学管理保障、教学条件保障等几方面,开展相关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改革的具体措施,具体的实施方案,而且要有实施效果。
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要遵循远程教育的特点、规律,在完整性、统一性、规范性及特色方面作了有益的改革与尝试。
30.管理模式改革的成果
①初步形成具有远程开放教育特点、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并得到实施
②有效地使用中央电大教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准确,更新和反馈及时。真正实现招生计划、学籍注册与管理、毕业审核、考场编排、成绩登录、年报年检、公文传递等各个环节运转使用正常。而且还要有反馈,使得真正有利于试点工作。
Ⅱ-15.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
31.教学过程的监控
①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包括:课程设计与建设;教师基本素质;教学设施条件;教学过程管理;考核内容和方式;监督运行机制;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
32.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执行
中央电大以校发文形式,对教材、网络、资源、学籍、考试、教学点、招生、教学过程、实践环节、毕业环节、教学检查与评估等管理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文件。各级试点电大制定的实施性教学及教学管理文件,它是实施各个教学环节的重要依据。试点教学过程实际就是依据这些文件、制度,组织开展教学及教学管理的过程。电大系统教学质量的标准对各级是同一的,各种教学要求和基本办学条件是统一的。要保证规章制度的严肃性,防止执行过程中的失真和衰减。
33.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的管理
①形成性考核管理:形成性考核不仅仅是学生完成课程作业的情况,还应综合反映学生参加网上学习、面授辅导、专题讨论、学习小组讨论、教学实践活动等多方面的学习情况。形成性考核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形成性考核各个环节的完成情况的档案记录必须完整、真实、有据可查。
②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成绩无明显异常,能反映教学的实际状况,有考核结果分析:全省试点本科或专科形成性考核及格率不高出全国平均及格率5个百分点,终结性考试及格率不高出全国平均及格率10个百分点。
Ⅱ-16教学支持服务
34.支持服务的研究、思路与制度
①教学支持服务的思路明确:对教师的教学支持服务应当加强:从事远程教育所需的基本教学条件具备,开展远程教育的教学研讨、技术服务、教学服务、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满足开展试点教学的要求。对学生的支持服务包含学习支持服务和非学习支持服务:其中学习支持服务主要包括:资源提供、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学习方法思路的指导和帮助、教学管理咨询指导、学籍查询、成绩查询、教学安排表、学科咨询服务、答疑等,非学习支持服务主要包括:主动关怀、心理咨询、教学设施和媒体使用的指导等。学校从对教师的支持服务和对学生的支持服务两方面都有明确地思路和措施,并有针对性地对现存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了改善。
②建立了相关制度,有措施、有检查,针对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改进
35.教学支持服务的开展与效果
①引导试点人员提高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条件和服务,达到学生满意的效果
②为教师提供备课、教研、学术交流、制作资源的条件和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的保障。只有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质量才能提高。
Ⅰ-8教育教学效果
Ⅱ-17教学质量
36.课程的教学效果
①多数学生"三基"达到基本要求,考试抽查和网院统一考试成绩正常
多数学生能够掌握专业主干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抽查和试点高校基础课统考成绩正常。三基课程考试成绩50%以上的学生及格;抽查考试与本省平均成绩不超过10个百分点;全国统考课程与全国远程教育学校平均成绩不超过10个百分点。
②多数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和技能,自学能力有提高,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
要求学生能否达到50%以上学生学会基于网络的自学;能否通过作业或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自学能力有明显提高。
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上网和计算机使用技能,能熟练地从网上获取信息和资源。评估组将实地测验,检查是否50%以上学生已经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技能。毕业生在计算机应用和外语水平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的获取率相对较高。
37.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①论文(设计)的选题、指导、答辩和考核等实施过程按有关规定执行
②多数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恰当、质量达到基本要求,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Ⅱ-18.毕业生与社会的评价
38.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总体评价中,好的和较好的占多数,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参考毕业生追踪调查结果,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是否适应工作需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总体评价中,好的和较好占50%以上。多数试点分校和教学点毕业生反映较好。50%以上毕业生总体评价反映意见好和较好。
39.毕业生对教学的评价
将所有的指标简单的做了汇报,也是供大家参考的意见,希望多听听大家的意见,整个评估过程中还有针对相应的指标,还要参考上级电大制订的相应文件进行。希望各级电大在已取得的试点经验基础上,深化改革、有所创新,以丰硕、优异的试点成果迎接总结性评估,为我省远程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多媒体系统建设方案范文4
前言
第一章系统设计
1.1设计标准
1.2规范的布线
1.3工程概述
第二章AMP布线系统简介
2.1布线系统的种类
2.2选择布线系统的参考因素
2.3AMP公司简介
第三章AMP屏蔽系统
3.1传输介质的选择
3.2选择屏蔽布线系统的依据
3.3AMP屏蔽布线系统的性能分析
3.4AMP布线系统的接地
第四章AMP屏蔽产品及其应用
4.1AMP110系统在各子系统的应用
第五章AMP多媒体系统及其在智能大厦中的应用
5.1AMP多媒体系统
5.2AMP多媒体系统简介
5.3楼宇自动化系统
5.4门禁和出入管理系统
第六章工程材料报价
6.1数据和语音系统材料计算
6.2数据和语音系统材料报价
6.3监控系统材料报价
第七章施工设计
7.1施工方案设计的依据
7.2施工设计要求
7.3管道材料选择和施工要求
第八章施工过程要求
第九章施工管理和控制
第十章测试
前言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是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必然产物,是多功能、智能型大楼的必然要求。综合布线系统对基于各种系统资源的大楼总体功能的发挥并保持各部门长期、高效率的运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合布线系统最初产生于八十年代初期的美国,是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连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八十年代末期综合布线技术在设计、产品、标准、测试等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对其特别重视,并先后制定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其中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有美国电子工业协会/电信工业协会制定的TIA/EIA568A标准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IS0/IEC11801标准;这两个标准的制定对促进综合布线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对综合布线技术的推广应用也非常重视,并于1995年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制定了国内第一部结合国情的综合布线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5);1997年该标准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其新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对抗干扰、防噪音、防火、防毒等关键技术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同时《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89:97)也相继出台,这对规范我国综合布线产业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完善的布线系统工程必须完成六个方面的工作:方案论证、系统选择、工程施工、统验系收、文档说明和应用培训。
方案论证:针对用户的应用功能和建筑特征,尤其是在未来十五至二十年内业务发展的趋势,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系统选择:根据应用的特点,选择满足应用条件的性能价格比最佳的系统产品。
工程施工:需要完善的施工设计图纸,有经验的工程施工队,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措施,明晰的施工进展计划,高质量地完成工程施工。
系统验收:在系统施工完成之后,需要对工程作全面的验收测试,测试应明确测试程序、测试方法、测试设备、测试参数、结果确认和质量保证体系申请等环节。
文档说明:文档是用户日后应用和维护布线系统的重要依据,完整的文档系统应包括施工图纸、施工记录、测试报告、产品说明、接线代码和标识等。
系统培训:除由厂商提供的产品培训之外,工程承包商应对工程的应用和维护向用户方技术人员作出详尽的解释,并指导其在现场操作。
本方案建议书将根据贵单位应用的特点,围绕上述六个方面的原则,结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标准阐述我们的构思。
第一章系统设计
1.1设计标准
本方案设计依据的标准有:
1.ISO/IEC11801标准;
2.EIA/TIA568A标准
3EIA/TIA569标准
4.EIA/TIA-606标准
5.EIA/TIA-607标准
6.CECS72: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
7.CECS72: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8.YD/T2008-93<<城市住宅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
9.YDJ26-89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标准<<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综合楼部分)
10.AMP开放式布线系统设计手册
1.2规范的布线
我们所依据上述标准中,有两个标准是对综合布线系统所达到的传输性能通过具体参数来进行规范的,这就是EIA/TIA568A标准和ISO/IEC11801标准,在本方案的设计施工过程中,除了遵循上述所有标准之外,对EIA/TIA568A标准和ISO/IEC11801标准,我们还必须加以特别的说明,以期对布线系统有一个更加深入和准确的了解:
这两个标准在规范布线系统设计原理方面是相同的,但在适用的范围和技术指标方面却有所不同,具体介绍如下:
标准规范了布线系统设计的四个方面的要求,这四个方面是:
1.系统设计所选择的传输介质必需符合标准规定,但两个标准对传输介质的适用范围的定义有所区别。ISO11801标准既适用于屏蔽系统又适用于非屏蔽系统,也适用于光纤布线系统,而EIA/TIA-568A标准则只适用于非屏蔽系统和光纤布线系统。如下表所示:
表1.
传输介质用途ISO/IEC11801EIA/TIA568A
3类UTP语音和小于带宽10MBPS的数据传输有定义有定义
5类UTP语音和带宽小于155MBPS的数据传输有定义有定义
5类STP语音和小于带宽155MBPS的数据传输有定义有定义
62.5/125多模光纤带宽1GMBPS的数据传输有定义有定义
一般认为,屏蔽系统在电磁辐射和抗干扰性方面要优于非屏蔽系统,ISO/IEC11801标准推荐在外界干扰信号频率大于30MHZ时使用屏蔽系统,它关系到系统的安全和人员的健康.在我国由于屏蔽系统的造价较高,且安装较为复杂,一般只用在比较特殊的场合如:保密性要求比较高的地方或者是电磁环境较为复杂的单位。
2.系统的端接配件与所选择的传输介质必需匹配,同时接口必需一致,ISO11801标准和EIA/TIA-568A标准有如下区别(表2.):
表2.
传输介质类型ISO/IEC11801EIA/TIA568A
3类非屏蔽双绞线3类非屏蔽双绞线RJ11或RJ453类非屏蔽双绞线RJ11或RJ45
5类非屏蔽双绞线5类非屏蔽双绞线RJ455类非屏蔽双绞线RJ45
5类屏蔽双绞线5类屏蔽双绞线不适应
62.5/125多模光纤ST或SCST
在接口的定义和要求方面:
ISO11801标准指出3类的双绞线不能与其类型不相符的端接类型相连结,以避免造成阻抗不匹配。
ISO11801标准强调屏蔽系统的优点而EIA/TIA568A标准则没有。
在光纤传输方面,ISO11801推荐SC接口优先于ST接口。
3.ISO11801和EIA/TIA568A都对系统结构作了规定,它包括以下七个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WORKAREASUBSYSTEM):
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到信息插座的连线(或软线)组成,它包括:连接器、连接跳线、信息插座;信息插座有墙上型、地上型、桌上型等多种;标准有:RJ-45、RJ-11及单、双、多口等结构。
水平布线子系统(HORIZONTALSUBSYSTAM)
水平布线子系统将电缆从楼层配线架连接到各用户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上,通常处于同一楼层之上,可以采用3类、5类4对屏蔽/非屏蔽双绞线;3类或者5类双绞线都是由8根本24-AWG的铜线组成;3类线在10MBPS应用时无误码传输距离为100米、16MBPS时为50米;5类线在155MBPS时可传输80米、在100MBPS时为100米;速率更高时可采用光纤。
垂直干线子系统(RISERBACKONESUBSYSTEM)
指各搂层配线架与主配线架间的干缆:可以为大对数双绞线、光缆也可以二者混用;其主要功能是将主配线架系统和各楼层配线架连接起来。
布线柜子系统(RACKSUBSYSTEM)
由楼层配线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垂直干缆与各楼层水平子系统相连接,布线系统的优势和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布线柜子系统上,只要简单的跳一下线就可完成任何一个结构化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以对任何一个智能系统的连接,极大的方便了线路重新布局和网络终端的重新调整;光纤连接时,要用光纤配线箱,箱内有多个ST或SC连接器安装口;其线路弯曲设计符合62.5/125µM多模光纤的弯曲要求,光纤接头采用ST或SC型,由陶瓷、塑胶、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光纤藕合器可做为多模光纤与网络设备或接线装置上的连接,配线架和光纤配线箱通常设在弱电井或设备间内,用来连接其他子系统,并对它们通过跳线进行管理。
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SUBSYSTEM)
设备间子系统由主配线架和各公共设备组成,它主要功能是将各种公共设备(如:计算机主机,PABX、各种控制系统、网络交换设备等)与主配线架连接起来,该子系统还包括雷电保护装置。
建筑群室外连接子系统(CAMPUSBACKBONESUBSYSTEM)
本子系统是指主建筑物中的主配线架延伸到另外一些建筑物的主配线架的连接系统。与垂直子系统类似,通常采用光纤或大对数电缆连接,它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包括传输介质)并支持提供楼群之间通信所需的硬件,其中有电缆、光缆,和防止电缆的浪涌电压进入建筑物的电气保护设备。
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SUBSYSTEM)
一个完整的布线系统工程应该包括:工程设计图纸、施工记录、测试报告、使用说明等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归档交由用户保存以备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4.ISO11801和EIA/TIA-568A标准对布线系统工程测试的参数及其基本要求作出了规定,但对于双绞线测试的具体参数,两个标准有较大的差别,而这些差别对布线系统工程有重要影响。现对比如下:
表1.
参数性能描述ISO11801标准EIA/TIA-568A标准
最大长度小于等于90米小于等于90米
返回损耗
(Returnloss)表征布线系统工程安装后阻抗匹配性能的重要参数最小值10DBN/A
衰减
(Attenuation)一个与线的长度,材质和端接工艺有关的参数。在100MHZ时的最大值小于22DB在100MHZ时的最大值小于22DB
近端串扰
(NEXT)表征线缆中某一对双绞线上信号传输时对相邻线对的电磁干扰强度衰耗。在100MHZ时的最小值大于32DB在100MHZ时的最小值大于32DB
衰减串扰比
(ACR)将衰减值和串扰值的最差情况作比较以判断线路传输的平衡性能在100MHZ时的最小值大于4DB。N/A
直流回路电阻
(DCResistance)表征线对之间阻抗平衡特征的参数,与线路长度有关。如果端接不良或线缆有缺陷,参数将发生明显变化。在100米时5类双绞线最大值小于40欧姆。在100米时5类双绞线最大值小于40欧姆。
阻抗
(Impedance)在100+/-15%的范围内变化,变化的连续性是表征线路性能的重要依据。100+/-15%欧姆100+/-15%欧姆
分布电容
(Capacity)表征双绞线线对之间平衡性能的特征参数小于3300PF小于3300PF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不难看出,ISO11801标准对布线系统的规定较EIA/TIA-568A标准严格,其重要区别有两点:
1•标准的适用范围:ISO11801标准适用于布线系统所要求的全部传输介质,包括屏蔽的和非屏蔽的双绞线,光纤及其端接,而EIA/TIA-568A标准只适合于非屏蔽双绞线及光纤。
2•ISO11801标准较EIA/TIA-568A标准在规定测试参数方面要严格,而且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安装之后布线系统工程的综合性能。
1.3工程概述
长沙市第二长途枢纽楼包括:主楼、营业楼、附属楼三个部分,其中主楼地上41层,主要用于安装电信设施;营业楼地上5层主要用于电信营业;附属楼地上5层主要为餐厅、泵房及冷冻机房;主楼、营业楼和附属楼共有地下两层,主要为人防、工艺进线室和车库总建筑面积约为9.2万平方米。
综合布线工程作为长途电信枢纽楼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基础工程,将为大楼的各个不同功能的智能子系统提供合理的、超前的、集成化线路基础,最终提高大楼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实现安全、节能等目标,针对电信枢纽楼的功能特点及具体使用情况,设置以下不同类型的信息点,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
.同轴插座.数据
.语音.门禁
.控制器.摄像机
这些信息点在大楼内部的分布情况如下:
终端插座描述应用描述小计
楼层RJ45插座(个)同轴插座语音数据门禁控制器摄像机RJ45
主楼单孔双孔(个)孔数孔数孔数孔数(个)孔数
41F030320106
40F38713105719
39F0505500010
38F4129121141928
37F426102625411056
36F4295292841562
35F4253252441354
34F4197191841742
33F4247242341752
32F45225251412108
31F45225251412108
30F45225251412108
29F45225251412108
28F45225251412108
27F45225251412108
26F4162161343236
25F010210802220
24F4312313041266
23F45225251412108
22F4312313041266
21F4352353441274
20F45225251412108
19F418121817411240
18F418121817411240
17F4238232241850
16F421102120411046
15F45225251412108
14F4342343341272
13F4302302941264
12F4322323042268
11F010210703220
10F427152726411558
9F427112726411158
8F427122726411258
7F4348343341872
6F410410941424
MF010110002
5F45285251418108
4F35185150318105
3F237103736211076
2F05525554012110
1F4393393841382
BMF201000212
B1F8138144016834
B2F17301406031177
营业楼
5F05205251010104
4F0480484701096
3F0480484701096
2F124976145047110
1F05265251016104
附属楼
6F022300124
MF020200204
5F030320106
4F020200204
3F130420107
2F130420107
1F130420107
合计1821598232163014951371162323378
根据ISO/IEC11801标准和我国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标准CECS89: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设计规范>>,系统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拓扑结构采用多极星形结构,将整个布线系统分成七个子系统,即: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布线柜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
2.传输介质采用100欧屏蔽或非屏蔽双绞线或62.5/125m多模光纤。
本方案选择AMPNETconnect屏蔽布线系统进行设计。
根据以上原则,本方案设计中将整个布线系统分成七个子系统。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建筑由41层主楼、5层附楼和5层营业楼三部分组成,因此方案设计也将整个系统分成三个部分(如结构图所示)。
.主布线柜子系统设于主楼的一层,用于管理上升到主楼各楼层
的垂直干线配线架和引出到营业楼、附属楼的建筑群子系统光纤配线架。
.附属楼和营业楼的一楼分别设一个分管理中心布线柜,用以管理二至五楼的二级布线柜子系统
无论主楼还是营业楼和附属楼,都在每层楼的布线间设计一个二级布线柜子系统。二级布线柜子系统用以管理端接水平子系统和该楼层垂直子系统的配线架,接口之间的交叉跳接与网络设备的跳接。
垂直干线采用大对数FTP线缆和6芯室内多模光纤,由主楼一楼总配线架分别连接主楼各楼层配线架及营业楼和附属楼的主配线架,营业楼和附属楼内部也分别由一楼主配线架采用FTP线缆和6芯室内多模光纤连接到各楼层配线架。
水平子系统采用5类4对FTP连接各楼层配线架及工作区信息模块.工作区信息模块全部采用5类屏蔽RJ45模块.
各楼层设备间分别设置19"标准工业布线机柜,所有配线架、光纤端接盒均集中于布线机柜内。(布线柜内各种设备示意图如图二所示)
第二章、AMP布线系统简介
2•1布线系统的种类
目前国内用户采用的布线系统从结构来讲有三类:开放式布线系统,结构化布线系统,模块化布线系统。三种布线系统的特点比较如下:
表2三种布线系统类型的比较
开放式布线系统结构化布线系统模块化布线系统
设计思想对一个大型的布线系统而言,用户在未来10-20年的时间里的各种应用是在设计时无法准确知道的,而布线系统必需满足这些应用的要求,因此布线系统应具有灵活的结构满足用户根据需要配置又保证系统性能良好。不管任何一个用户的系统,也不管任何一种实际应用,都可以按照厂商设计好的一种模块结构进行组合来满足用户的所有要求。与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思路相似,但在安装,操作和管理方面的技术难度较大。
结构特点
1可拆开式模块组合
2接口与接线分离
3适配接口齐全且可选接线与接口模块合而为一,且固定与接线板上,不能分开。只有接线模块,没有接口模块。
支持介质可同时支持多种传输介质,如屏蔽和非屏蔽双绞线。只能支持一种传输介质,屏蔽或非屏蔽的双绞线。只能支持一种传输介质,常见的是非屏蔽的。
支持接口适配采用内置式平衡不平衡变换器与接口集成,可支持所有的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图象传输接口。采用外置式平衡不平衡变换器,与RJ-45接口跳接适配,满足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数据和图象的传输要求。采用外置式平衡不平衡变换器,与RJ-45跳线跳接适配,满足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数据和图象的传输要求。
单位成本与结构化布线系统相近,与开放式布线系统相近,较前二者低。
扩展灵活性扩展灵活性高而且适配器齐全,扩展成本低。扩展灵活性较前者低且成本较高,扩展灵活性最差且成本最高。
维护费用在三种布线系统中,开放式布线系统对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最低,费用最少。要求维护人员具有较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维护费用较高。要求维护人员熟悉布线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维护费用高。
从传输介质的不同来划分也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非屏蔽布线系统:采用UTP作为传输介质;
.屏蔽布线系统:采用FTP或STP作为传输介质;
.光纤布线系统:采用多/单模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2•2选择布线系统的参考因素
1•产品体系是否满足ISO11801标准的要求;
2•布线系统产品系列是否完善;
3•产品生产是否符合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是否通过UL,CAS检验;
4•根据用户特定的情况,是否满足设计和应用的需求;
5•是否有切实可行的长期质量保证体系。
根据以上所述,充分考虑用户的应用需求,我们选择AMP屏蔽结合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结构化布线系统
2.3AMP(安普)公司简介
美国AMP公司是全球最著名的电子电气连接件制造商,也是结构化布线系统开发生产的先驱者之一。早在结构化布线系统还没有形成的七十年代,AMP公司已配合DEC、IBM等著名的网络公司开发了满足特定网络应用环境的布线系统,如DEC的细以太网布线系统和IBM的令牌环网布线系统。
AMP为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化也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其开发应用部门的许多工程师是EIA(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和TIA(美国通信工业协会)的成员,并参与著名的EIA/TIA-568标准的制定工作。
AMP在布线系统连接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方面一直亨誉全球。
AMP在光纤连接件的开发,标准化以及连接工艺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AMP有全球雇员约5万人,1996年的年销售额为70亿美元。
AMP每年将销售收入的9%用于产品及工艺的再开发。
2.4AMP布线系统的特点
AMP布线系统以其系统完善性和制造工艺的精确性而著称于世.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A.系统的完善性:AMP开放式布线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的系统有AMP110结构化布线系统,AMPACO布线系统,AMP光纤布线系统和AMP地毯下布线系统。
B.支持完善的传输介质:AMP布线系统支持五级非屏蔽双绞线综合布线系统,光纤到桌面布系统。
C.制造工艺的精确性:AMP开放式布线系统特别强调管理子系统及信息墙座接口的制造工艺,因为不管是计算机网络还是话音系统或楼宇自控系统,其物理故障90%以发生在布线系统的连接部位。AMP布线系统所有连接触部分都镀金或镀铂,非接触部分镀镍。在结构设计时做到接触配合公差最小。
D.AMP是目前全球唯一实现了一次布线之后无需再作更改即可满足用户永久应用变化需求的布线系统制造商。
第三章AMP屏蔽系统
3.1传输介质的选择
方案设计采用AMPNETCONNECT110屏蔽布线系统。在该布线系统中:
水平子系统采用AMP5类4对FTP传输语音和数据;(部分重要的部门建议留一些光纤到桌面接口)
垂直干线子系统采用AMP多对数屏蔽双绞线结合6芯或12芯室内多模光纤;
双绞线端接统一采用RJ45接口,用于传输语音和数据,光纤采用ST接口用于数据传输;
方案屏弃了语音采用多对数交叉跳接的传统设计方法,而是将语音和数据传输的介质和接口统一考虑。这样,系统应用将保持最大灵活性,维护也将变得简单方便。在实际应用中,用户经常需要将原先定义为语音的接口改为传输数据,或者将原先定义为数据的接口改为传输语音。本方案为这种扩展和升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性。
3.2选择屏蔽布线系统的依据
电磁兼容性是选择屏蔽布线系统的重要原因。电磁辐射对于高速数据传输的影响往往不能忽略。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电磁干扰有三个原因:
(1)网络传输线路辐射的电磁波对周围环境的设备和人员的影响。
(2)环境设备(如大楼内升降电梯等)对系统的影响。
(3)布线时由于许多组双绞线置于同一线槽中,传输电缆之间也有电磁干扰信号相互影响。
理论上讲,对称平衡的双绞线可以抵消干扰信号,但实际应用中,双绞线由于生产工艺的误差很难做到完全平衡,因此采用非屏蔽双绞线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完全避免电磁辐射的干扰。一般,当频率高于30MHZ时,干扰对传输的影响就不能忽略。
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可以有效的改善布线系统的电磁兼容性,以下一组数据有助于我们理解采用屏蔽系统的优越性。这组数据是由英国的HIGHWYCOMBE实验室的工程师在用户现场测到的,线缆中传输信号的频率逐渐增加,置于线缆一米处的接受设备受到来自UTP和FTP线缆上辐射信号的对比:
频率段辐射信号电平
F〈10MHZFTP较UTP低30DB
10MHZ〈F〈30MHZFTP较UTP低20DB
30MHZ〈F〈100MHZFTP较UTP低16DB
100MHZ〈F〈300MHZFTP较UTP低12DB
2.3AMP屏蔽布线系统的性能分析
屏蔽布线系统必须是从终点到终点的连续的屏蔽路径。AMPNETCONNECT屏蔽布线系统从工作区域的信息插座,双绞线,配线架,RJ45跳线,组成了真正的从终点到终点的连续的屏蔽路径。
AMP屏蔽路径结构示意图如下:
AMP屏蔽系统所有产品都是自己生产的,在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接续的连续性。经合格安装后,传输铜缆及其连接点完全置于屏蔽层的包覆之中。在水平子系统FTP连接的两端,RJ45屏蔽接口的屏蔽金属壳与RJ45接头的金属包覆套采用紧密嵌套接合,确保跳线和接口完全充分的接触。
AMP4对FTP线有锡箔屏蔽包覆层,屏蔽层内有一条接地线,这条接地线对于降低接地电阻,并保持一个低的接地电阻有重要作用。
AMPFTP线与RJ45接口之间的连接与其他布线系统有所不同。连接时,将FTP屏蔽层外翻置于RJ45模块的U型槽内,由U型槽将屏蔽层环抱握紧,然后将U型槽与FTP接地线相连。这种安装法在实际安装时有重要意义,因为它确保线缆和接口的屏蔽层在360度圆围上完全紧密接触,并将双绞线缆置于屏蔽层的完全包覆之中。
AMPNETCONNECT屏蔽布线系统的配线架设计成完全开放式结构。
RJ45屏蔽安装模块可以方便的从配线架上取下和安装。在工程施工现场,我们可以在工作平台上将模块接好,再装到配线架上去,这样做可以确保现场安装出的接口性能优越,工艺美观。
以下是AMPNETCONNECT屏蔽布线系统测试出的性能参数:
1、LINEMAPPING:连通性
2、CABLELENGTH:线缆长度
3、ATTENUATION:衰减
4、NEAR-ENDCROSSTALK:近端串扰
5、ACR:衰减串扰比
Frequency(MHz)1.04.08.010.016.020.025.031.2562.5100.0
MinimumACR(db)5745393731292623134
MaximunAttenuation(db)2.54.56.37.09.210.311.412.818.524.0
WorstCaseNextLoss(db)60.350.645.644.040.639.037.435.730.627.1
3.4AMP布线系统的接地
在EIA/TIA-607标准或我国邮电部颁标准YDJ26-89(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部颁标准<<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对弱电系统的接地要求有严格的规定.标准中要求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欧姆.在AMP布线系统设计手册中要求布线系统有良好的接地,屏蔽系统工作区信息插座中的线缆终端之间应小于3.5欧姆电位差小于1U.
AMP屏蔽布线系统严格按照单点接地要求设计.AMP配线架可以直接接入地线系统.
AMP屏蔽布线系统设计中考虑了许多现场安装的实际情况,使现场安装操作变得简单易行,保证接地良好.为了安装好的屏蔽布线系统接地良好.AMP在安装工艺中要求:
(1)屏蔽曾的续接密实,连续.一个完全紧密的接地系统会提高屏蔽系统的整体性能,降低接地电阻,并使其一直保持低于1欧姆的电阻值.
(2)每个配线架独立接地.
(3)每个配线架只有一个接地点.
(4)尽量缩短屏蔽线的开剥长度.
(5)保持双绞线转弯时有大于线径8倍的弯曲半径.
第四章AMP屏蔽产品及其应用
4、1AMP110系统在各个子系统中的应用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安装在各房间内的信息墙座和连接墙座与终端设备的跳线组成,可满足电话机、数据终端、计算机、监控器等设备的设置和安装在规划工作区子系统时,我们要考虑:
1.在作总体规划时选定的布线系统的类型特点;
2.将来使用的终端设备的类型和特点;
3.终端设备安装的位置及从信息墙座跳接设备时是否方便安全;
4.采用的信息墙座的类型是否适合特定房间环境的装修以及是否便于维护和扩展。
根据本大楼的建筑结构特点,建议采用AMP墙上型信息插座。
双绞线部分:
AMP英式面板P/N:288004-2
AMPRJ-45五类屏蔽模块P/N:569015-1
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是由传输介质构成的,传输介质的选择是布线系统工程的关键因素之一。设计,施工,技术和工艺等都与选择的传输介质有关。
贵单位的布线系统建议采用AMP5类4对屏蔽双绞线作为本系统的水平干线系统。
AMP5类4对FTPP/N:57280-5
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在传输性能要求上与水平子系统相同,但在应用方面的要求却有所不同,因为垂直子系统中线缆是沿着竖井垂直安装,所以线缆的自重的影响必须考虑。在工程实践中,通过两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选择有增强铠皮的大对数电缆;另一方面是将其合理安装在垂直线槽中。
在本方案中,对于数据系统我们推荐以下产品作为垂直子系统传输介质:
ACOME5类24对屏蔽双绞线
ACOME5类24对屏蔽双绞线
AMP6芯室内光纤P/N:502989-1
布线柜子系统
在AT&T布线系统中称为管理区子系统,在AMP布线系统中称为布线柜子系统。我们认为后一种名称更为准确,因为系统的所有端接配件都安装在标准的19”布线柜之中,更重要的是国际标准中把指导用户正确使用布线系统的文档资料系统称为管理子系统,这种称谓上的区分可以避免造成误解。
本方案选择下列产品应用于贵单位布线柜子系统。
AMP110系列32口配线架P/N:557430-1
AMP110系列16口配线架P/N:557829-1
AMP1.75”理线架P/N:558329-1
AMP3.5”理线架P/N:558331-1
AMP72口机架式光纤终端盒P/N:559191-1
AMP48口机架式光纤终端盒P/N:559192-1
AMP12口机架式光纤终端盒P/N:502522-1
19”标准机柜
设备子系统
布线系统厂商并不提供设备子系统产品,但该子系统是整个布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布线柜的设计要与之很好地配合。在具体设计的部分里,还将详细讨论这个问题。
管理子系统
AMP为大楼布线系统提供完善的设计和管理软件,它包括两个部分:设计软件和标识软件。
设计软件224191-1
标识软件122101-1
结合现场施工记录文档,测试记录文档,应用说明文档,培训资料文等,根据ISO11801标准和EIA/TIA606标准构成完整的管理子系统。
第五章、AMP多媒体系统及其在智能大厦中的应用
本方案设计的布线系统结合AMP多媒体将完善的解决贵单位新建大楼智能建筑5A系统的传输要求,下面将具体的分析系统的应用和接入方法。
5.1AMP多媒体系统:
长期以来,双绞线传输视频信号一直是技术领域的一个难点。现在这一难点已经被AMP的技术研究组突破了,AMP多媒体系统的推出第一次使布线系统成为名副其实的“智能建筑布线系统”。
我们知道,一幢建筑真正实现了3A(即楼宇自动化、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或5A(即楼宇自动化、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保安自动化、消防自动化),并在其上实现了管理自动化的大厦才能成为真正的智能大厦。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大厦的通讯传输基础,人们形象的把他成为“智能建筑的神经系统”。过去,尽管有不少商家称自己推出的是智能大厦布线系统,但由于在双绞线上传输视频信号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他所满足的应用系统只限于计算机网络和语音。
采用AMP屏蔽布线系统结合AMP多媒体系统已经能够完善的解决智能建筑5A系统的应用了。
5.2AMP多媒体系统简介
AMP多媒体系统是一套通过5类双绞线传输视频信号和语音信号的综合应用系统它有29条射频,提供高质量的视像画面和声音信号。它由三部分组成:将信号源送到系统并进行调制的的射频调制器和信道(MAC),连接电话和电视的BOB盒和将信息传送出去的BUD。有了这些适配装置,用户只需通过RJ45接口的双绞线跳线和F型接口的75欧同轴电缆跳线,分别接入相应的电视机、电话机、摄像机、录像机和有线电视接口,就可以接受了。如图所示:
通过AMP多媒体系统可以实现智能大厦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有线电视、卫星通信系统与AMP屏蔽布线系统的简单连接,即插即用。
5.3楼宇自动化系统
楼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楼宇自动化系统有:瑞士的兰吉尔,美国的HONEYWELL,JOHNSONCONTROL等。兰吉尔的主控网络采用令排环网,HONEYWELL和JOHNSONCONTEROL采用ARCNET网或以太网,所有自控系统的二级通讯网络均采用100欧姆屏蔽双绞传输。在应用中,只要将相应的应用系统直接接入AMPNetconnect屏蔽布线系统即可。
5.4门禁和出入管理系统:
目前门禁、停车场出入管理系统均可以直接通过AMPNetconnect屏蔽布线系统直接连接起来。
第六章工程材料报价
6.1数据和语音系统材料计算
6.1.1水平子系统FTP及工作区子系统信息墙座
水平子系统FTP(米)信息墙座(单口)信息墙座(双口)
50米×3378点=168900米(554箱)1821598
6.1.2垂直干线子系统(主楼)
楼层24对FTP(语音)
单位:米28对FTP(语音)
单位:米6芯室内光纤(数据)
单位:米
403*168=504168
382*160=320160
374*156=624156
365*152=760152
354*148=592148
343*144=432144
334*140=560140
329*136=1224136
319*132=1188132
309*128=1152128
299*124=1116124
289*120=1080120
279*116=1044116
263*112=336112
252*108=216108
245*104=520104
239*100=900100
225*96=48096
216*92=55292
209*88=79288
193*84=25284
183*80=24080
174*76=30476
163*72=21472
159*68=61268
146*64=38464
135*60=30060
125*56=28056
112*52=10452
104*48=19248
94*44=17644
84*40=16040
75*36=18036
62*32=6432
59*24=21624
49*20=18020
36*16=9616
28*12=9612
1
-12*8=168
-27*12=8412
合计1398045623428
6.1.3垂直干线子系统(营业楼)
楼层24对FTP(语音)
单位:米28对FTP(语音)
单位:米6芯室内光纤(数据)
单位:米
59*24=21624
48*20=16020
38*16=12816
29*12=10812
1
合计50410872
6.1.4园区干线
楼层24对FTP(语音)
单位:米28对FTP(语音)
单位:米6芯室内光纤(数据)
单位:米
主楼
营业楼10*2000=20002*200=400
附属楼1*150=1501*150=150
合计1502000550
6.1.5各楼层语音和数据(含门禁控制)系统管理子系统
楼层32口配线架16口配线架RJ45屏蔽模块1.75”线路管理模块72口光纤盒48口光纤盒12口光纤盒6/6光纤藕合器光纤接头19”标准机柜
4025621161
38114021161
37228241161
3639131161
35217931161
3426121161
33217631161
32516051161
31516051161
30516051161
29516051161
28516051161
27516051161
2625221161
2513011161
24319731161
23516051161
22319741161
213110941161
20516051161
1925821161
1825821161
17217331161
16216731161
15516051161
143110641161
1339431161
123110041161
11113021161
1038531161
938531161
838531161
73110641161
6113421161
55116361161
4515651161
3411341161
25116561161
155121554482706
-1115021161
-2411741161
合计213
184176
23044089
510
65
营业楼32口配线架16口配线架RJ45屏蔽模块1.75"线路管理板72口光纤盒48口光纤盒12口光纤盒6/6ST耦合器ST光纤头19"标准机柜
5515651161(1.2M)
44114451161(1.2M)
34114451161(1.2M)
25117161161(1.2M)
15157516361(2M)
合计233772261410605
附属楼26121161(1.2M)
6.1.6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产品名称型号单位数量
75欧同轴电缆米7216
AMPACO英式面板92030-1个232
AMPACO屏蔽安装模块144285-1个232
AMPF型屏蔽安装模块55645-1个464
AMP32口ACO空板556246-1个2
AMPACO空板安装模块406388-1个64
3分支器个64
3分支器个17
6.2材料报价(数据和语音)
朱斌:此美金报价是LISTPRICE!!
产品名称型号单位单价(美元)数量合计
AMP5类4对FTP57820-5箱245.23554135857.42
ACOME5类24对FTPACOME米9.7414634142535.16
ACOME5类28对FTPACOME米11.12667074170.04
AMP32口屏蔽布线空板557430-1个71.4823817012.24
AMP16口屏蔽布线空板557429-1个62.47211311.87
AMP屏蔽配线架模块569015-1个10.20500920491.80
AMP1.75”线路管理板558329-1个86.9625922522.64
AMP3.5"后背式梳理架558265-1个45.441305907.20
AMP6芯室内光纤502989-1米5.05405020452.50
AMP72口光纤集线盒559191-1个329.0041316.00
AMP48口光纤集线盒559192-1个398.931398.93
AMP12口光纤集线盒502522-2个323.364514551.20
AMP6/6ST光纤耦合器502512-7个58.411005841.00
AMPST光纤头504001-1个13.82620*8568.40
AMP英式双口面板288004-2个3.4017806052.00
AMPRJ45信息插座屏蔽模块569015-1个10.20337834455.60
AMP屏蔽软跳线(6FT)557827-3条24.504009800.00
AMP屏蔽软跳线(8FT)557827-4条26.423509247.00
AMP110打线工具346859-1把110.344441.36
AMPST光纤工具503330-2套4553.8814553.88
1.2M19"标准机柜ACTION个1894.004585230.00
2M19"标准机柜ACTION个3050.00721350.00
合计642066.24
注:*光纤头考虑了10%的余量
6.3监控系统材料报价
产品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单价(美元)合计
75欧同轴电缆BELDEN9104米72161.238875.68
AMPACO英式面板92030-1个2323.8881.60
AMPACO屏蔽安装模块144285-1个23211.962774.72
AMPF型屏蔽安装模块55645-1个464
AMP32口ACO空板556246-1个2112.80225.60
AMPACO空板安装模块406388-1个646.242895.36
3分支器个64
3分支器个17
第七章、施工设计
7.1施工方案设计的依据
《ISO/IEC11801》商业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国际标准
《EIA/TIA568A》商业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美国标准
《EIA/TIA569》通信布线管线和空间设计施工标准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ISO/IEC11801和EIA/TIA-568A是开放式布线系统设计依据的两个重要标准。它对开放式布线系统的产品性能参数,系统设计方法和端接配件安装都作了明确规定。
EIA/TIA569是为了配合以上标准对开放式布线系统施工制定的标准。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是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于1997年5月颁布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标准。
7.2施工设计要求
在开放式布线系统施工设计阶段就考虑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如何对工程质量作出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的问题。我们认为,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开放式布线系统施工设计应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施工设计:对建筑物结构作出详细勘测之后,同用户一起规划出管线施工图。施工设计的合理性对工程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2施工过程:施工过程的工艺水平与工程质量有直接的关系,我公司将通过细化安装操作的各个环节来保证对施工质量的控制。我们一般将整个施工过程分成三个环节,即管道安装,拉线安装和配件端
接。
方案的后面部分还将对此作详细的说明。
3施工管理:我公司为工程实施制定有详尽的流程,以便于对工程施工的管理。施工流程控制要求达到两个目的:保证工艺质量和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方案的后面部分还将对此作详细的说明。
4质量控制:我公司在以往的工程施工中建议由用户和我公司的技术人员组成质量监督小组,并编制质量控制日志,由当班的工程小组负责人填写,监督小组负责人签字。
7.3管道材料选择和施工要求
1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的走线管道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每层楼内放置水平传输介质的总线槽,另一部分是将传输介质引向各房间信息接口的分线管或线槽。从总线槽到分线槽或线管需要有过渡连接。
总线槽要求宽度与高度的比例为了3:1,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应不超过三层。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密度过大会影响底层双绞线的传输性能。
水平线槽一般有多处转弯,在转弯处应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以保证双绞线有充分的弯曲半径。根据EIA/TIA569标准,五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线径的8倍。最新的标准认为,弯曲半径大于线径的4倍已可以满足传输要求了。但有一点是重要的,即保持足够大的弯曲半径可以保证系统的传输性能。
在水平线槽的转弯处,应有垫衬以减小拉线时的摩擦力。
水平子系统线槽或线管应采用镀锌铁槽或铁管。
2垂直子系统
垂直子系统用于跨越楼层的传输,一般采用多对数双绞线或多模62.5/125室内光纤,如AMP一般采用25对三类或五类双绞线。双绞线和光纤对安装有不同的要求,双绞线垂直放置于竖井之内,由于自身的重量牵拉,日久之后会使双绞线的绞合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传输语音的三类线来说影响不是太大,但对需要传输高速数据的五类线,这个问题是不能被忽略的,因此设计垂直竖井内的线槽时应仔细考虑双绞线的固定。双绞线的固定时的力的大小是应该受到重视的一种技巧,如果扎线太紧可能会降低NEXT值,从而影响线缆的传输性能。
光纤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所以安装后不会发生如双绞线那样的问题,但光纤本身较为脆弱,强力牵拉或弯折会使纤芯折断,因此安装时应有有经验的工程师在现场指道。
垂直子系统的线槽引向管理子系统布线柜的部分可能需要沿水平方向安装,由垂直向水平过渡应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以保证电缆和光纤都有充分的弯曲半径。一般大对数电缆和光纤的弯曲半径都应大于线径的20倍。
垂直子系统线槽或线管应采用镀锌铁槽或铁管。
3管理区子系统
管理区子系统是工程施工中考虑最复杂的部分。这部分施工应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和端接工艺的影响。
电磁辐射是考虑管理区子系统安装环境的主要因素。电磁辐射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对系统传输的影响,一是系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对环境设备的影响。在建筑物内,环境对系统传输的影响主要来自强电磁辐射源,如电台,建筑物内的电梯,马达,UPS电源,等。如果环境中这些干扰源的影响较大,因考虑采取屏蔽措施,或选择距离较远的位置。
布线系统的端接工艺是直接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在AMP的系统性能参考手册中强调这部分工作应该由经过AMPACTIII培训的专业工程师安装。
连接配件的安装工艺主要影响布线系统的近端串扰和衰减,而这两个参数是判断系统性能的重要依据。在AMP的安装指南中要求双绞线的绞合拆开小于0.5英寸。
在管理区子系统还要考虑环境的通风,照明,酸碱度,湿度等条件,这些因素将对端接配件造成腐蚀和老化,日久之后会影响系统的性能。
管理区子系统内的安全性也要加以考虑,端接配件最好安装在布线机柜或墙柜内。
4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在施工时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因为不同的房间环境要求不同的信息墙座与其配合。在施工设计时,应尽可能考虑用户对室内布局的需要,同时又要考虑从信息墙座联接应用设备(如计算机,电话等)方便和安全。
墙上安装型信息墙座一般考虑嵌入式安装。在国内采用的是标准的86型墙盒,该墙盒为正方形,规格80X80mm,螺丝孔间距60mm。信息墙盒与电源墙座的间距应大于30cm。
桌上型墙座应考虑和家具,办公桌协调,同时应考虑安装位置的安全性。信息墙盒与电源墙座的间距应大于30cm。
抬高式地板安装在预制的AMP地板盒内,盒内可以安装信息墙座和电源墙座。
信息墙座接头的端接安装必须由经过AMPACTIII培训的专业工程师完成。与管理区子系统的端接一样,它的安装工艺对系统的性能有直接的影响。
第九章施工过程要求
施工过程由三个方面完成:管道安装,拉线安装和配件端接。我公司在实施工程安排作业时将人员分成三个梯队,每个梯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需要由相应的人员组成。
1管道安装:由具有电信部门二级通信工程安装资格的工程队完成,工艺质量满足国家电信部门有关的施工规范和EIA/TIA569标准。布线桥架的焊接,线槽的过渡联接满足国家电工标准中对强电安装的工艺和安全要求。
2拉线安装:开放式布线系统对拉线施工的技能要求较其它布线高得多,这主要是由传输介质的特点决定的。在开放式布线系统中,采用的传输介质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为双绞线,另一类为光纤,它们的材料构成和传输特征虽然不同,但在拉线时都要求轻拉轻放,不规范的施工操作有可能导致传输性能的降低,甚至线缆损伤。
在施工中经常可以看到下列情况:
(1)双绞线外包覆皮起皱或撕裂,这是由于拉力过大和线槽的转角,过渡联接不符合要求造成的。
(2)双绞线外包覆皮光滑,看不出问题,但用仪表测量时发现传输性能达不到要求,这是由于拉线时拉力过大,使双绞线的长度拉长,绞合拉直造成的。这种情况用于语音和10MBPS以下的数据传输时,影响也许不太大,但用于高速数据传输时则会产生严重的问题。
(3)光纤没有光信号通过,这是由于拉线时操作不当,线缆严重弯折使纤芯断裂造成的。这种情况常见于光纤布线的弯折之处。
为了避免施工中出现上述问题,在ISO/IEC11801标准EIA/TIA569标准中规定:
双绞线(尤其是五类双绞线)拉线时的拉力不能超过13磅(约20公斤)。
光纤的拉力不能超过5磅(约8公斤)。
我公司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规定:
(1)拉线时每段线的长度不超过20米,超过部分必须有人接送;
(2)在线路转弯处必须有人接送;
(3)每个拉线小组需配置7个人。
3配件端接:
配件端接的工艺水平将直接影响布线系统的性能。建聪公司对其严格把关,所有的端接操作都将由经过AMPACTIII培训的专业程师完成。我公司有5人接受了AMPACTIII技术培训。
第十章施工管理和控制
施工管理要求达两个目的:1.控制整个施工过程,确保每一道工序井井有条,工序于工序之间协调配合;2.密切掌握每天的工程进展和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公司制定了一套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它概括为以下几点:
1.实行施工责任人负责制。由总工程师和用户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监督,由管道,拉线和端接梯队的负责人组成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2.进场退场签名。每个施工小组的人员在进场和退场时都需在考勤表上签名并写清时间,中间离开也不例外。
3.填写施工日志。每个施工小组的小组长每天都要在日志表上如实填写每天的施工进展,梯队负责人填写质量检查情况。
4.每层楼每道工序完成后,由我公司总工程师和用户负责人进行检验,并填写施工过程质量检验表,由双方检验负责人签字。
通过严格的管理,我公司能够做到工程质量可靠,端接配件工艺完善,线路排列整齐划一。
第十一章测试
开放式布线系统的测试由以下过程完成:
1.测试对象:工程信息点100%进行测试。
2.测试设备:采用AMP公司认可的能够测试155MHZ带宽的智能型测试设备,有美国MICROTESTPantaScanner,Microwave,Fluke等。我公司采用的有Fluke和Microwave,这两种设备都有测试光纤的功能,且测试带宽可达155MHZ。
3.测试参数:以ISO/IEC11801标准为依据,测试分两部分:双绞线和光纤。
(1)双绞线主要测试以下参数:
阻抗:变化范围在100+/-15%,即85--115欧姆;
衰减:
频率(MHZ)1.04.010.016.020.031.2562.5100.0
最大衰减(DB)2.54.87.59.410.513.118.423.2
100米范围内回路直流电阻小于9.38欧。
近端串绕:最小近端串绕损耗应大于下列值:
频率(MHZ)1.04.010.016.020.031.2562.5100.0
近端串绕损耗DB
5445393635322724
最大距离:小于90米。
分布电容:1KHZ小于或等于330PF/100米。
(2)光纤
衰减:
连接系统连接长度衰减(小于等于DB)
850nm1300nm
水平子系统100米2.5DB2.2DB
垂直子系统500米3.9DB2.6DB
多媒体系统建设方案范文5
关键词:灌区;信息化建设;系统功能;兴电灌区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0-0059-02
1兴电灌区概况
兴电灌区位于甘肃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地带,为沿黄河高扬程提水的大型灌区。受益区为甘肃靖远县、平川区和宁夏中宁县、砂坡头区的10个乡镇,受益人口18万人,其中移民7.6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3.10万人。
灌区是高扬程电力提水的农业灌溉工程。设九级泵站提水,总扬程477.75 m,配电变电站3座;设9个水管所,建成总干渠1条,干渠2条,支干渠7条,支渠54条,斗渠493条;设计灌溉面积2.01万hm2。设计提水流量10 m3/s,年提水1.20亿m3。
灌区工程于1976年开始建设。当时是为了建设一处灌溉扶贫工程,解决兴堡川及周边干旱地区人民的饮水和吃粮问题,在温饱的基础上逐步脱贫致富,同时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工程开始发挥效益,为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治理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效益显著。特别是在多年大旱中,为抗旱保粮扶贫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
提水、输水及水量分配是灌区管理的中心工作。但长期以来,由于管理手段落后、方法陈旧,造成管理能力和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灌区经济的发展。所以,加快灌区信息化建设,提高对信息的收集、传送、处理、共享、查询、使用及管理,建立一套适时、实用的兴电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
2信息化管理在兴电灌区的实践与应用
兴电灌区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急用先建,先进适用,高效可靠”的原则,针对本灌区的特点,按照年度投资计划及实施方案,2003年度至2008年度实施完成了1个调度中心信息管理总站、8个泵站子站、3个变电站子站、2个闸门监控子站、光缆线路98 km及以下系统的建设。
2.1网络及通信系统
2.1.1工业以太网络系统在每座泵站、水管所安装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利用架设的光缆线路,将提水泵站中一至八泵的光纤连接构成一个千兆光网,水管所大坝所至靖安所的光纤连接构成一个千兆光网。两个千兆光网接入到赵碑变电站的三层核心交换机上,与管理中心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连接,实现全灌区管理单位千兆光纤骨干网络。
本网络的建成,主干上网络带宽达到1 000 M(1 G)。保证了子站内的视频数据和子站监控系统数据传输的需要,同时还有很大的富裕带宽。采用的工业以太网技术以其高带宽、高可靠性、容易使用、通信协议有更高的灵活性等特点逐步取代其他工业通讯网络,保证了以后系统的可扩展性。
2.1.2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办公大楼综合布线系统及局域网络系统,实现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内部网络;基层单位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划分的VLAN中接入网管型桌面交换机,组建各自的内部局域网。同时建立基于光纤连接的10 M速率Internet宽带接入,设置网络防火墙及防病毒系统,局机关及基层单位所有电脑通过局域网共享上网。
2.2泵站现场监控系统
泵站(变电站)的数据采集系统为集散系统结构(DCS),采用分布式总线智能测控网络多主站高速测控前端设备。利用传感探测技术,在原设备上加装温度传感器、超声波或远红外线液位计、电磁式或超声波流量计、位置传感器、继电器等,完成对温度、水位、流量、机组振动、窜动、出水管道压力、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和电量的监测任务,以及完成泵站电气控制设备的隔离刀闸位置,由开关分合判断及控制任务。智能测控前端分别安装在测控对象附近,缩短信号线长度,有效防止干扰和衰减,直接接入电流、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信号,不需要任何电量变送器,减少了中间环节。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将所有智能测控前端连接起来,经专用网卡接入现场工业控制计算机,完成所有测控点的采集和控制任务。构成单座泵站(变电站)独立运行的现场监测控制子站系统。
2.3视频监控系统
在泵站(变电站)安装视频工控主机、视频采集卡,高清摄像机、云台控制器、视频解码器等,完成视频图像实时采集,构成图像监控系统。采用先进的数字硬盘录像监控系统,支持24路音视频同步实时录像,容量大,性能稳定,图像质量清晰。支持1路音视频实时预览,音视频完全同步播放,强大的录像功能是采用帧冗余技术。定时录像和手动录像文件在切换录像的时候,满足工控标准。
泵站(变电站)的图像监控系统经光纤局域网络进入调度运行管理层后,还具有完善的网络用户管理功能,不同的用户对不同通道有不同的权限,可以灵活设置,充分满足用户的各种应用需要。在中心监控总站实现对子站设备运行工况、人员工作情况的远程实时监控。
2.4调度信息管理总站系统
在调度中心建立计算机管理工作总站,利用光纤网络将管理总站与各个子站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整体逻辑上的计算机局域网络,达到数据信息传输、视频图像信息传输、资源共享的需要。每个子站的计算机通过高速通信设备接入光纤网络,在调度中心按点对多点方式接入各子站的数据,实现调度中心对所有泵站、变电站、水管所的运行管理和调度控制。
中心总站的建成主要实现了对子站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设备遥控、图像监视、故障报警、事故追忆、系统设置、维护,及灌区工程运行工况的查询、数据检索、统计、报表生成、调度决策分析等,为进一步优化调度、合理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2.5灌区基础数据库系统
完成兴电灌区基础数据库的硬件设备安装、楼宇网络线路布局、管理系统软件开发以及所有科室子库、泵站子库、水管所子库挂网等工程。各挂网子库分别存储管理相应的业务数据,并且通过数据库服务器和存储器浏览共享所有数据。建成多子库结构的管理数据库系统。具有危险分散、存储分散、管理集中等特点。
2.6电子政务系统
2.6.1多媒体培训研讨及会议系统建成一套信息化培训研讨多媒体系统,主要包括高清多功能视频会议系统,IDB交互式数字平台系统,彩色LED电子显示屏系统,使办公、教学、专业讨论,学术展示等交流变得高效与便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6.2政务管理系统在数据库建成的基础上,利用局域网,最终目的是实现灌区日常事务管理信息化,同时为领导决策和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提供信息服务。局领导、机关各科室、各泵站、变电站、水管所及下属企业配备计算机,通过通信系统组成办公局域网,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件,实现公文流转,会议管理、公用信息管理,使灌区日常事务管理和业务管理信息化。
电子政务系统工程目前仅完成了规划的部分内容,待全部规划模块完成后,将对灌区日常办公、辅助办公、个人办公、资源管理、信息、工作下达和信息反馈等提供系统化、规范化运行平台,提高办公效率,减轻工作负担,节约办公经费,达到办公无纸化、资源信息化、决策科学化。
3建设成果分析与总结
3.1及时掌握水情、工情,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采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控制技术,研制开发了先进实用的、集信息采集、优化调度与监控为一体的灌区水管理系统,提高了机电设备和水工建筑物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实现了科学调度,改善了供水响应能力,实现了水量的量化管理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3.2灌溉效率和设备运行效率明显提高
实现了机组优化运行,提高了装置效率,节约了能源,较好地做到了级间流量的配合,减少了溢流弃水,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率,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减少了运行管理人员,降低了提水成本。
3.3计量精确,减轻了农民负担
通过建立水费管理系统,实行计划用水、合同供水、按方计量收费,减少了收费环节和搭车挪用现象,提高了水费计收的透明度和收取率,降低了供水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解决了供用脱节、供不应时的弊端。
多媒体系统建设方案范文6
1.优势分析(Strength)
近年来宁德市旅游业取得了一定进步,旅游产业也初具规模,大量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宁德师院的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宁德地区唯一的一个培养高素质酒店人才的专业,学生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均获得了当地酒店的一致好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得到酒店的高度认可,有着非常好的口碑。同时由于宁德南连福州,北接浙江,到厦门、泉州、温州等城市交通十分方便,因此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也受到了福州、厦门、泉州等周边城市的欢迎。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酒店和我校联系,希望能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也有着很高的就业率,一直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包括很多高星级酒店,如宁德万达嘉华酒店、宁德山水大酒店、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福州万达威斯汀酒店、福州名城豪生大酒店、福州世茂洲际酒店、厦门威斯汀酒店、厦门艾美酒店等。酒店对我校学生都给予极高评价,并每年来我校招聘,我校学生在宁德及周边地区的酒店业界有着极好的口碑。
2.劣势分析(Weakness)
首先,我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是新升本专业,以前的教学都是侧重于高职教育,升本后大多套用其他本科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还是延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模式。这种培养方式,适合培养学术型人才,而不适宜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对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也存在偏差,对本科教育培养哪一个层次、哪一种类型的人才,毕业以后去向如何,均模糊不清。其次,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也较为薄弱,目前酒店管理教研室只有7名教师,其中真正承担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师才4名。7名教师中1人为系领导(即将退休),1人为教辅人员(主要负责实验室工作),另1人为我校引进博士,但研究方向为地理学。且教研室教师的职称均不高,除了系领导为副教授外,其余均为讲师,且都是年轻教师,缺乏酒店实践经验。再次,我校在专业实践教学方面,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只有客房实训室和中餐实训室,设施设备不完善,场所较小,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实际需要。而类似于西餐实训室、前台实训室、茶艺实训室、商务中心实训室等,都尚未建立,无法满足地方企业的实际需要。且在实践教学的考核方面也较为单一,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由于领导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不熟悉,目前专业规模还较小,专业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专业发展的理念和思路也未得到重视,缺乏学科领头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还不够大。
3.机会分析(Opportunity)
宁德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白水洋鸳鸯溪景区和太姥山景区继续保持着强劲发展的势头,霞浦滩涂风光入选中国邮政《美丽中国》普通邮票,每年吸引大量摄影爱好者和旅游者。同时2014年宁德市新增1个4A级景区———福安白云山,3个3A级景区———宁德蕉城区上金贝中华畲家寨、宁德霍童古镇、宁德柘荣九龙井景区。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带动了酒店业的发展,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接待设施的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发展旅游业的重中之重。宁德及周边地区这几年来酒店迅猛扩张,数量激增,尤其是福州地区,继威斯汀、喜来登、豪生、世茂洲际等国际高星级酒店之后,希尔顿、皇冠等也已陆续签约入榕。未来三五年内,福州的五星级酒店将从现在的16家增加至36家。同时由于中国大众旅游的发展,也拉动了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因此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加。这对于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4.威胁分析(Threat)
我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升本的专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多的不足。虽然是宁德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但与临近的福州各院校相比,没有任何的优势,也面临着较多的竞争。同时,由于现在的学生较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学生和家长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认识不足,对就业前景也较为悲观,认为该专业学生毕业后都是从事服务员工作,每天帮人端盘子、做客房卫生,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前景,导致较多学生毕业后没有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酒店仍然面临着人才缺口大的问题。
二、宁德师院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1.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升职业认可度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基本都是从一线部门开始做起,要在基层服务员岗位经历一段时间的磨练后,才能成为独当一面的管理人才。但是学生进入酒店后,工作时间越长,就越会感受到这一行业的艰辛,体会到服务员的卑微,从而丧失信心与耐心,中途退出酒店行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因此在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把职业素养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来抓,从大一入学到大四毕业,必须贯穿其中,提升学生对于职业的认可度和忠诚感,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和健康人格,有利于他们在职场中实现自我价值。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主要包括职业认知、服务意识培养、职业忠诚度教育、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良好职业素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全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加以引导。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通常都是在餐饮部、客房部和前厅部等一线部门从事基层服务员工作,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长。因此在教学中应反复向学生灌输基层服务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要让学生能看到将来的发展前景,能正确认识将来工作的性质和意义。这样学生一开始就能对自己的就业有个较好的认知与定位,能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从而更好更快的适应酒店工作。此外,在相关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职业自豪感,使学生能自觉地发挥主动服务意识并愿意长期从事酒店服务工作。如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从学生入学开始即强调必须接受领导意识、独创性、团队精神等训练、测试,对于那些对酒店行业缺少敬业精神,难以刻苦者,一律在拒收之列。
2.正确定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类型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属于服务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酒店及相关行业中从事一线工作。酒店行业管理层级一般分为非管理层和管理层,其中非管理层主要指各部门的基层服务人员,包括一线对客服务人员和后勤行政工作人员,如客房服务员、前厅服务员、餐饮服务员、销售员、操作员等。管理层又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一线管理层(督导管理层)、中层管理层和高级管理层。目前我国专科院校主要是以培养非管理层人才为主,本科院校以培养管理层人才为主,但未细化到培养哪一级别的管理层人才,仅是笼统的定位,培养目标不明确。鉴于此,综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当地企业、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本文提出我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类型可以定位为以培养一线管理层人才为主。学生毕业后应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和综合能力,能够在高星级酒店及相关行业中从事一线管理工作,或是经过在非管理层职位的短期(一年左右)培训与锻炼,具备一线管理层人才所要求的能力,能承担相应工作。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寻求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当前本科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其主要包括“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两个问题。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办学必须贴近市场,能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以下几种是目前高校采用的比较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能给我校提供一些参考。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一般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在此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与用人单位合作。这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能够有效衔接学校与企业的“供需”链条,学生毕业直接去该企业就业,为其创造价值。企业也要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实践岗位,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岗位的服务技能。宁德万达嘉华酒店为宁德地区唯一一家按五星级标准建造的酒店,与我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有意与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模式。这对我校来说,是一个创新。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来说,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校企双方应本着参与、平等、互利的原则,针对双方的实际情况,制订培养目标,形成一整套包括课程和技能培训在内的培养方案,真正做到“适销对路”。
(2)“双证式”人才培养模式
“双证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院校的学生在毕业时同时获取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使高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接轨,提高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培养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而国外一些酒店管理院校本科毕业生除了学位外,一般可以拿到数张专业证书或文凭,如饮食管理证书、酒店高级管理文凭等,这已成为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国内较早引进“双证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是2003年10月成立的“锦江国际里诺士酒店学院”,由上海师范大学携手上海锦江酒店集团与瑞士里诺士酒店学院联合成立,双方各投资50%,引进瑞士里诺士酒店学院的品牌、教材、师资、办学理念和教学管理体系。这使得上海师大锦江国际旅游学院的学生可以在学位教育的同时,有机会直接获得国际认可的专业文凭。近年来国家高度海峡两岸职业教育的合作办学,而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具有特殊和悠久的“五缘”关系,在发展对台交流合作中优势明显。因此我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遇,加强与台湾高校的合作,柔性引进对方优秀师资,在酒店人才的培养方面实行“双证式”制度。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获得学位证、毕业证外,还能拥有职业资格证、台湾合作大学颁发的结业证明或学习证明等。目前福建省内已有一些高校采取该种人才培养模式,如闽江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我校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从而不断开拓酒店管理专业的创新建设。
(3)“中外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
“中外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建立的紧密型合作关系,与国外具有专业教育优势的院校进行合作,在以学生国际交流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相互认证、教师交流和分阶段的国内外院校的合作,共同培养国际化的酒店管理人才。天津商业大学TUC一FIU合作学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学院目前主要承担天津商业大学(简称TUC)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简称FIU)联合培养高级酒店管理人才的合作办学项目,引进美国优质的酒店与旅游教育资源,培养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高级专业管理人才。FIU选派优秀师资,全英文讲授专业课程。与国际知名集团紧密合作,保证学生就业的高起点,毕业生深受业界好评。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就必须走国际化道路。根据我校目前的实际情况,采取“中外合作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近两年是不太切合实际的。但从专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可以考虑在专业规模得到扩大后,与国外院校合作,引进国外相对成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师资等,实行模块化教学,体现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共同培养符合国内外酒店需求的高级酒店管理人才。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优秀“双师”教师
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根本,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只有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推动我校教育的成功改革。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存在着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首先必须引进高素质人才,不断充实专业教师队伍,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柔性引进具有酒店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队伍,或是常年聘请企业优秀管理人才担任我校兼职教师来校授课,以缓解师资不足的问题。也可定期邀请酒店资深管理专家来校开展讲座,介绍酒店行业的前沿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同时对于在校教师,应加大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让教师利用假期在知名酒店集团挂职锻炼,加强与企业的互动,积累实践经验。也可利用酒店资源开展课题研究,借鉴其先进理念,将酒店中现行的员工培训内容和最前沿的酒店服务技能等融入到日常教学和实训当中。
5.加快校内高标准实训室建设
校内实训室的高标准建设是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保障。学校应充分重视实训室建设的重要性,加大资金投入,在完善现有实训室设备的基础上,增设前厅服务实训室、西餐实训室、酒吧实训室、会议实训室、茶艺实训室等。同时要注重实训室的建设与设备要采用酒店前沿的技术,符合酒店的发展趋势,如酒店前台的Opera操作系统,就是目前国际品牌酒店普遍使用的系统,我校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就应该考虑采购该系统,而不是选择便宜、适用面小的其他操作系统。同时实训室的建设还应注重信息化建设。实训室内部不仅要配套相应的操作设施设备,还应配备相应的多媒体系统,以保证教师授课过程中能结合多媒体,讲解—演示—观看—分析—操作—指导都能在实训室内实现一体化,以保证教学质量,又能让学生融入实战的工作环境中去。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