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方案

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方案范文1

【关键词】中职 德育教学 发展 途径

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行业对素质全面的专业技术工人的需求日益增加,国家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陆续出台利校利民的优惠政策和补助措施,这些外部环境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职业学校要抓住机遇,从内部教学质量着手,全面发展学生,促进学校持续进步。质量是生存之本,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一个学校内部工作的中心。就职校本身而言,德育教学质量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德育教学质量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学生出到社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很好地胜任被以委任的工作,他们在学校学到的技能、所养成的德育素养必须能够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价值。因此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不仅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还要求课堂教学的质量向外延伸,并且形成一个整合力,从整体上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一、职校德育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职业学校都注重推行教学课程改革,很多德育课教师都积极进行与教学质量相关的课题研究和立项研究,结合所申报的相关课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德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学校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但是,当前职业学校德育教学质量也还是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1. 德育教师缺乏创新的动力

目前,城镇教师的地位和经济条件都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德育教师提升的培训机会也相对不多,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实际应用起来教学效果不明显。很多教师感觉生活艰难、没有职业幸福感,工作处于瓶颈阶段,无法突破,这些内外因素导致教师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缺乏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创新积极性,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形成“学生认为教师教不好——教师认为学生不愿学”的恶性循环。

一些职校缺乏专业的德育教师,教学方式较为传统,课堂内外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的要求,难以培养出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型、全面型人才。

2. 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

随着学校的发展,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也积累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但随着企业需求的变化、学校专业设置的增加、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多彩起来,对学生和老师的评价体系并没有及时更新。德育素养的评价是一个非量化而且长期的过程,不能就某一次课堂表现就给以否定,还要结合就业企业的评价,以及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表现。因此,必须进一步拓宽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彰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功能。

二、提升德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1. 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制度,并保证实施

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有制度的保障,教师本身也要自觉履行“行为示范”,为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学校必须运用合理的制度,促使教师以自己积极的教学态度影响学生。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要涉及到教师的进修培训、教学行为、教学研讨、师德表现等方面。要符合本校实际,要能为教师所接受,对教师既要有约束性,又要有激励性和鼓动性。

制度要落到实处,必须严格检查督促才能得以实现,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或标准。考核方案或标准应做到细致化、条款化、分值化。这样的方案便于检查和操作,以使每一个教师的工作得到客观、公正的衡量。对教师工作进行检查时,严格按考核方案进行,以保证制度的实现。教学常规工作制度管理纵然要体现人性化,但更重要的是制度的建设及有效实施,必须讲究原则性,管理缺乏原则反而是最不人性化。

2. 促进德育教师专业成长

德育教师必须自觉的通过在职教育学习,形成专业认同,把德育教育看成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学校德育教师有部分是一些专业课教师或其他文化课教师转岗过来的,一般没有接受过与德育课程直接相关的教育专业训练,而一些短期且不连贯的继续教育培训效果也不明显。从师范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其在大学所接受的主要课程的培养模式与其他文化课的模式并没有实质上的不同,没有充分考虑德育课程的教学的特殊性,德育心理学、德育基本理论、学校德育实务、班主任工作等德育专业课程的学习很少,实际应用性不强。

学生德育素质养成是德育教师直接和主要的工作责任,不能仅仅向课堂要质量,更要延伸到学生的生活细节。每位德育教师要意识到自身的专业发展需求、职业生涯实际是不同的,所以,教师除了可以主动寻求校外学习的机会、积极参与校本模式的德育专业化活动之外,还要基于自己的实际设计各自德育专业化的自我发展路径,如适合自己的发展计划、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德育教师应该有十分清醒的德育专业化自觉,基于终身学习的立场果敢行动。

3. 课堂教学融入职业教育,开展专业特色教学

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堂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行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职校德育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综合职业能力、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实习就业的成功。在课堂中必须灵活贯彻德育教学大纲要求的“三贴近”原则,充分利用各种优秀职业案例,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就灌输职业教育发展内涵和趋势,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还要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强化,帮助学生积极对待人生,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和技术工作者。

德育教学要因材施教,不能照本宣科,完成教学任务了事。上课的内容、方式、程序、甚至课程都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适当调整和整合。德育教师要充分了解本学校各类专业的特色及专业对应岗位对学生的要求,在课堂中把专业相关知识和企业文化融入到理论中,借鉴课本的一些活动,加以改动,运用情景教学、引导文教学法等模式形成富有专业特色的德育课,尽量使德育课的教学效果较长远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较快适应社会和将来的工作岗位。

4. 利用课外活动进行德育实践性教学

道德情感的产生依赖于道德实践,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激发兴趣和热情,产生情感想象和情感共鸣,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外化为道德行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学校要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个性的空间和机会。例如,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文化长廊建设、班级活动或教室布置要体现专业和企业特色,结合上级部门开展的“文明风采”活动和学生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我努力、我成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弥补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展示能力的遗憾。

学校所处的社区、乡村、周边的革命圣地,与学校各专业相关的企业等都可以成为德育教学的良好资源,建立德育教学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撰写调研报告,为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把“为民服务”的思想从课堂说教落到实处。德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学校——社会”的过渡和衔接,还要配合好学校开展的勤工俭学、顶岗实习,持续关注学生在企业中的技能和道德表现,把课堂德育教育扩展到学生实践中,通过德育渗透式学生能够成为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5. 德育课构建合理全面的评价体系

德育课教师首先肯定每个学生都具备基本的品质,对照班级制定德育量化标准,充分利用课本相关知识,在课堂上通过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由班级学生教师组成考评小组,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根据学生在平时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评价,对一定分数以上的学生进行专题表彰,使学生的认识经过理论和实践的反复验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实践过程中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具体的德育实践活动,德育教师要适时的对表现突出的事件和人进行评价,并融入到班级德育量化分中,通过加、减分对学生诚信行为进行激励或一定程度的惩罚,引导学生面对各种正确与错误,去寻找正确的行为方式,寻找承担责任的支点,通过这个积累过程,对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进行不断的刺激和引导。

学生毕业时进行总结性评价,从培养学生将来成为合格的“职业人”的基本素质考虑,主动将学校诚信教育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接上轨,接受社会监督。

德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来源于学校、社会、家庭的友好配合,来源于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作用,来源于优质资源的利用和先进手段的使用。学校必须致力于处理好与社会、家庭的关系,致力于发挥教师、家长、学生的积极性,德育教师要致力于优质资源的选取和使用,提升德育教学质量,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德育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教育研究,2007(4).

[2]韩国海.教师专业成长指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方案范文2

1.调研的步骤和方法:

1.1 调研步骤:

(1)成立调研小组,制定调研方案。

(2)设计调查问卷,拟订座谈会提纲,下发征求意见表。

(3)发放调查问卷,组织召开座谈会,对部分学生、家长进行随访。

(4)对调研获得的信息进行认真分析、梳理、汇总,撰写调研报告。

1.2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征求意见等三种方法。

(1)问卷调查

调研小组设计了1份问卷调查(包括对学校、家长、老师、学生四个层面),内容主要侧重于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满意度;了解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现状;课内外德育主题活动、德育管理、行为规范教育、家庭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的调查。调查对象为襄阳市范围内的四所职业学校:襄阳技师学院、襄阳市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襄阳市工业建筑学校、湖北省制药技校,每所学校随机抽取五个班的学生和部分家长,共发放调研问卷1500余份。

(2)座谈会调查

调研小组在四所学校分别举行了五个层面的座谈会:学校负责德育学校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座谈会,部分班主任座谈会,部分青年教师座谈会,部分学生干部座谈会,部分学生家长座谈会。

座谈会主要议题是:1、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成绩;2、制约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3、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征求意见调查

调研小组分别向四所学校的中层以上领导和班主任发放了"我为德育发展献一计"的征求意见表,并对部分学生及家长进行随访征求意见。

2.现状与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征求意见,调研小组对调研获得的信息进行了认真分析、梳理、汇总,总体情况如下:

2.1 主要成效

调研结果表明,几所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情况良好,主要表现为:

2.1.1 德育管理组织网络健全

问卷调查表明,家长、学生、教师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分别占94%、97%、95%,对学校的德育工作给予了较高程度的认可。

学校领导能够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把德育工作视为素质教育的灵魂,认识上比较到位,对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一些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十分关注。

2.1.2 德育工作计划齐全、目标明确

各学校都能做到德育工作远期规划清晰、近期目标明确、计划齐全。在每年的学校工作计划中,各校都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的学校还制定了德育工作的“五年”规划,确定五年中德育工作目标、教育主题、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努力形成“全方位、分层次、多渠道、渗透性、立体化”的德育格局,逐步使学生能做到政治思想上自我教育、生活上自我管理、纪律上自我约束、心理上自我调节。各校政教处(有的是学管办)每学期都制定了具体的学生德育工作计划,落实了分阶段的德育重点;班主任工作计划中,学生德育工作,周周有安排,保证了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1.3 德育常规管理在落实到位

有的学校构建了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德育学分制,拟订了评价要求与评价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基础道德行为规范、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学生自主管理等,从评价的制度上引导与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发展。

有的学校实行“班级考核制度”和“班主任考核制度”,组建了学生会参与学校德育评价,搭建了学生参与学校行政管理的平台,成为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对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一项有效的举措。

2.1.4 德育主题活动常规长效

从问卷调查有关信息表明,学生、老师和家长对学校开展的课内外德育活动认为很满意的占74%,满意占21%,一般或不清楚占5%。从座谈会、个别征求意见中可总结以下二点:

(1)以班级为德育主阵地,德育工作有较强的实效性。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班级也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各校注意狠抓班级常规工作,有的学校在这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方法。如:要求班主任开学初要做好两件事,第一,要明确班集体建设目标。各班要有班务计划,有小组及个人目标,并在班组进行交流;第二,要修订班组常规,调整班委会,明确每个同学为集体服务的岗位。平时,要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对学校所公布的各班常规管理检查情况要及时反馈,做好查漏补遗工作和强化训练。期中、期末也要做好两件事,第一,要认真做好各方面的总结;第二,要公布班级各项工作的考核结果,表扬先进,指出问题。班级常规工作是班级集体形成的基础工作,要求做到扎实、及时、持恒。广大班主任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探求提高班级学生思想品德、活动能力、心理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2)学校课内外德育活动丰富多彩。

各校能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做到系列化、特色化。通过校园广播、电视、橱窗、板报、画廊等营造出浓郁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性的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活动、唱爱国主义歌曲活动;利用各种民族传统节日、纪念日资源,以丰富的体验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主题班会、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缅怀民族英雄等形式,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主动走向社会,走向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举办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系列讲座、报告会、演讲比赛等等,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传统教育、公民人格教育,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有两所学校每年还举行系列性的艺术节、技能竞赛、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等活动,活跃了校园气氛,寓德育于这些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受到了比较好的实效。

3.存在问题

3.1 对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特点认识不足,研究不够

3.1.1 个别班主任管理理念还跟不上现代德育观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一是对班级考评过程中扣分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认识到扣分是班级学生行为规范偏差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以便促使班级加强管理,而是把扣分与个人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是对个别性格异常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缺乏科学有效性,效果低下。

3.1.2 对当前德育工作最需要关注的问题认识模糊

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题:将下列五个问题,按最需要关注的进行排序:理想信念问题、学习问题、网瘾问题、心理问题、人际交往与情感问题。调查问卷显示,95%的家长把学习问题排在首位,57%的教师把理想信念问题排在首位,34%的教师把学习问题排在第二位。但学生将上面5个问题排位第一的比例依次是27%,25%,4%,11%,31%。

通过座谈、随访交流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或其他情感交往问题时,不选择与家长和老师沟通,而选择比较要好的同学或朋友交谈。能够开展适当的家庭青春期教育的很少。学生还反映,有关青春期知识主要是从书本、报刊上了解,父母教育不多,学生不很愿意到学校心理咨询室,这方面的课程也很难保证。

3.1.3 德育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调研中我们看到,82%的学生希望自己的教师具有创新意识、要有亲和力。与学生的愿望还存在一定差距。个别班主任存在凭经验带班,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与技巧,难以实现由管理者向引导者的转变;二是德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也存在一定脱节现象。

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方案范文3

关键词 新疆;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成效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4-0024-05

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的目的是,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重点,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创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手段为保障,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发挥骨干、引领和辐射作用。为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成果进行科学评价,2015年9月在对新疆第二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进行省级验收时,我们设计了“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情况调查问卷表”,借此调查了解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对教师现代职教理念形成、专业课程变化、师资培训情况和对学校未来发展信心等领域的建设成效。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新疆第二批国家中职改革示范校的部分骨干教师和中层管理人员,其中新疆林业学校收回有效问卷28份,新疆工业经济学校31份,阜康中等职业学校33份,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5份,喀什卫生学校38份,新疆铁路高级技工学校43份,哈密职业技术学校29份,巴音郭楞自治州卫生学校36份,乌鲁木齐市中等职业学校38份,共计311份。

二、调研情况的分析

(一)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最大收获

对“参加培训提高了职业教育理念”这一选项认可度最高的是新疆林业学校和巴音郭楞自治州卫生学校;对“进行了课程开发、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选项认可程度最高的是喀什卫生学校和乌鲁木齐市中等职业学校;对“改善了实训教学条件、丰富了实训教学内容”选项认可程度最高的是新疆工业经济学校和阜康中等职业学校。综合分析可以得出,认为收获最大的是“进行了课程开发,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与“改善了实训教学条件,丰富了实训教学内容”。

(二)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校企合作形式

对“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教学过程”选项选择比例最高的学校是乌鲁木齐市中等职业学校和巴音郭楞自治州卫生学校;对“企业为学校提供好的实训教学条件”选项选择比例最高的学校是新疆工业经济学校和阜康中等职业学校;对“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好的就业岗位”选项选择比例最高的学校是奇台中等职业学校和新疆林业学校;对“企业参与学校质量评定工作”选项选择比例较高的学校是乌鲁木齐市中等职业学校和哈密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领域做的较差的方面普遍认为是企业参与学校质量评定的参与程度低。

(三)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专业和课程变化

对“进行了专业课程建设,形成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选项选择比例最高的学校是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和新疆铁路高级技工学校;对“建立了新课程内容,丰富了课程学习资源”选项选择比例最高的学校是阜康中等职业学校和新疆林业学校;对“建立了新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能力考核”选项选择比例最高的学校是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喀什卫生学校;对“丰富了实训教学体系、实训学时数明显增加”选项选择比例最高的学校是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新疆工业经济学校;各校普遍认为变化最大的是“进行了专业课程建设,形成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建立了新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能力考核”,普遍认为变化不大的是“建立了新课程内容,丰富了课程学习资源”和“丰富了实训教学体系,实训学时数明显增加”。

(四)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最大成果

从图3可以看出,国家中职改革示范校建设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机制,在教学团队梯队建设、教师企业挂职培训制度和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建设领域效果并不明显。

(五)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校企合作主要成果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出,校企合作主要是解决学生顶岗实习问题和参与专业建设,但在参与课程实训实验教学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程度不高,企业参与课程实训实验教学程度最高的学校为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占比24.1%;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程度最高的是新疆工业经济学校,占比32.3%。

(六)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各校最不满意环节

调研中反映的突出问题是教师培训理念多、案例少、效果差和建设时缺乏科学的调研与研讨,说明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时,并没有建立针对性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1],造成了教师积极性不高,不知如何建,建设什么,影响到示范校建设的成果。

(七)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学生能力变化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变化最显著的是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职业道德素养除乌鲁木齐市中等职业学校外变化不明显,而企业比较关注的应用知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变化不大,说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

(八)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期间,教师累计到企业实践的天数

教师下企业基本处于3~6月和2个月以下,教师下企业不足,偏低的学校是巴音郭楞自治州卫生学校、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新疆林业学校。

(九)后示范校建设中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教师普遍关注职称评聘、考核办法改革及校企合作执行制度体系建设。位于省会城市的学校更关注于校企合作执行制度体系建设,而地州级学校更关注于教师职称评聘和考核办法的改革,说明地州级学校教师职称晋升难,对政策和信息把握处于劣势。

(十)教师对示范校建设的总体满意程度和未来发展信心程度

采用5级评定办法,即5分为最满意、最有信心。通过分析,教师对示范校项目建设运行平均满意度达到4.40,对通过两级验收、学校发展信心和自身发展信心的认可程度都很高,说明示范校建设对学校未来深化内涵建设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

三、基本结论

一是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虽然促进了学校课程开发工作力度并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但在教师职业教育理念形成上稍显不足,说明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对教师的培养培训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对培养培训理念多、案例少、效果差的反很强烈,说明只重视了教师培训的形式,而忽视了培训的内容和手段。

二是校企合作的4个领域在9所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说明校企合作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也没有形成区域性的协同机制,这也反映出,政府在校企合作中没有很好的发挥主导作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机制不稳定。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表面,即解决学生顶岗实习问题和参与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对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不明显。

三是9所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模式建设不足,新的实训教学体系建设不足。这也反映了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历程短,教师刚形成较为成熟的职业教育理念,具备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经验时,项目已经结束。

四是9所学校在校企合作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自身教师梯队建设和教师企业培训机制上明显不足,反映出学校虽然都确定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但他们在示范校建设中作用发挥不明显,说明师资梯队培养机制并没有形成。没有建立刚性的教师定期轮岗下企业顶岗机制,影响到教师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指导实训教学的质量。

五是学生在示范校建设中变化最大的是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但企业最为关注的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学生没有明显的变化,这也证实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的不足,改革力度不大;校企合作并没有渗入到课程教学层面。

六是9所学校对示范校项目建设运行的满意程度、通过两级验收信心、学校发展信心和自身发展的信心的认可程度都很高。这反映学校对于国家示范校建设目标、建设内涵、建设标准理解的不深,建设重在表面、重在形式,忽视了建设的内涵和建设的质量,忽视了对人的建设。

四、后示范发展的对策

2年的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时间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显然是不够的,许多改革试验只是刚刚开始,有些成效也只是初步的,没有能够提炼、总结成经验和模式,有些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示范校验收并非示范校建设工作的结束,而是一个阶段性总结,为学校改革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新起点[2]。

(一)职业道德教育仍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

职业教育的思政教育应该有自身行业企业的特色,应该把追求质量上高标准、能源消耗上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行业论理教育完全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各职业院校应该依据自身服务行业的特点,建立“思政教育+行业道德教育”的思政教育内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传承民族工业文化中以德为先、追求技艺、重视传承的优良传统。

(二)推进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形态的变化。教师要将企业真实生产案例引入学校,设计成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任务型学习方案,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做中学”的平台,成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的平台。评价方式也就会发生变化,新的以学生学习行为和产品制作质量为基准的评价方案也就随之产生。

(三)建立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首先要注重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重点是界定清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青年教师各自的职责和考核评价的标准,实施针对性的培养培训方案。在与企业合作中要将不同类型的教师依据企业技术研发和生产规律,进行合理定期轮岗,保障在企业设置的教师“工作室”始终能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发挥好教研室在教师业务培训中的作用,利用教研室进行“任务导向型”和“需求导向型”的在岗实践交流培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针对性和质量。

(四)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

示范校在内涵发展“后示范”建设的重要阶段,尤其应注意发挥教育科研功能,带动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3]。要清晰界定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问题存在的背景,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案,实施问题的解决措施,分析问题解决的成效,制定进一步的改革方案,不断解决职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研究

应成立区域性的职业院校研究联盟,依据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协同研究,争取取得较为一致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制定校企合作运行制度,在制度执行中进行效果验证与分析,不断完善运行制度,最终形成在区域职业院校中可以共享的校企合作运行制度体系,提高企业参与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比例和程度。

(六)建立国家和自治区级职业教育项目定期指导、交流、督查公示和评审标准等机制

在今后的职业教育项目建设中,要发挥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职教集团在定期指导、交流和督查中的作用,从重视申报转向重视建设过程的监查,从重视培训转向定期交流研讨,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通过职业教育项目建设这个平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改革实践者和项目运行管理者,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建立可测量的职业教育项目建设质量评审标准,督促职业院校重视建设质量和建设内涵,发挥好职业教育项目的引导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汪长明,魏海滨.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的瓶颈因素分析――基于新疆首批4所中职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案例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14):69-71.

[2]曹希盛子强.从贵州省四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谈中职示范校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9-43.

[3]胡进雨.对中职示范校“后示范”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1):33-34

Analysis on Construction Results of National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Model Schools

――The Case of 9 National Model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Xinjiang

Wang Changming

Abstract The project of National Model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onstruction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connot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However, through the survey of 9 national model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Xinjiang, the paper found the problems of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training, teaching materials, the mode of teaching, the validity of assessment,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Based on those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o deepen the construction of series of systems of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research, moral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talents cultivation, as well as the building of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方案范文4

关键词:中职德育;生态教育;课堂实效

党的十报告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当前教育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明确了新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应考虑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经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促进中职学生成人、成才。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是当前中职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重点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一、提高中职德育实效,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速度的加快,企业对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不仅需要动手能力强的技能人才,更需要员工能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和谐人。然而,职业学校的学生群体在同龄人中是相对不优秀的。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许多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学校管理者,一方面对教师提出种种要求,力求通过教师教化学生行为,让教师感到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制订各种管理规定对学生严加管束、强化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感到失去自由,产生抵触情绪,导致职教生态恶化。因此,全力化解社会期待与职教生态恶化的矛盾,破解中职学校发展难题,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意义重大。

二、准确定位 提高德育课堂实效

(一)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德育是抚育心灵的教育,教师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成人世界、对人性善恶、对社会伦理的真切感知,远比说教重要。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应准确定位职业学校教师角色,明确职业教育的宗旨,即以满足学习者的成长需要为宗旨,承责任,担义务。按照“维修发动机”、“往油箱注油”、“往车装货”的顺序,把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坚定中职学校学生不是差生的代名词,用信心激发学生潜力、用耐心坚守第101次等待、用宽心播撒美好的种子,以“真、善、美”的心灵世界和行为准则来面对学生,培育不缺聪明、机敏学生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懂得责任、良知、博爱、崇高、正义、尊严和使命,使学生能够做到讲真话、做善事、成美德,成就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之要决。

(二)精心设计,构建生生乐学的高效德育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立足课堂,实施关注学生的本真、符合中职学生的天性、尊重中职学生内心的发展和适应时展需要的生态教育,即要按照生态学的观点系统思考教育问题,在优化的校园生态环境下实现教育内涵的科学、全面协调发展和不断创新,从而为师生的生存和合理发展寻找最合适的路径,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简言之,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生态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低耗高效”,找到“支点”撬开并破解中职德育课堂的空洞说教的难题。

1. 转变观念,夯实德育课堂成功的基础。

切实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以扎实、精细的备课为依托,以师生互动的针对性、创造性的问题导学为原则,开发反映新道德、新风尚又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容,由表到里、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实施、渗透多元德育课堂,使学生对规范付之于行、内化于心,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的文明习惯,真正做到“始于规则、成于习惯、止于止善”。

2. 精心设计教学思路,把稳德育课堂成功的“方向盘”。

课堂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备课质量的高低,教师要精心编制适合中职学生的德育教学流程,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路线图、指南针,实现教师怎么教向学生怎么学转变。教师要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等要求,领悟教材编者意图,理清教材结构,设计好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一般经过三个步骤:一是由主讲教师提出设计思路,由德育教研室全体教师讨论、达成意见后编写;二是由主讲教师把设计好的初稿发给德育教研室每位教师讨论,提出修改充实意见后,再定稿,三是主讲教师针对授课班级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凝聚了教师的集体智慧,又把握了学生的学情。

3. 实施1234课堂教学模式,用好德育课堂成功的“钥匙”。

“1234”课堂教学模式:“一”是指一条课堂教学宗旨: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有一些收获。“二”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两项作用:激励、导引,使学生进入两种状态:乐学、会学。“三”是学生在学习中完成的三个学段: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延伸。“四”是四个环节:预习发问、合作探究、精讲释疑,有效训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4. 加强学习小组建设,打造德育课堂成功的“发动机”。

每个班第一次上课,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制定“课课有竞争,课课有管理、课课有目标、课课有控制、课课有评价”机制,改变由教师一人推动全班学习的尴尬局面、化整为零,实现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小组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

5. 改变课堂评价,抓住德育课堂成功的“法宝”。

改革传统评价制度,实施分层评价,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学习态度、文明礼貌等,变横向评价为纵向评价,鼓励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承认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变竞争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学会欣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激励每位学生爱学、乐学。

三、有的放矢开展德育体验主题活动,巩固和发展德育课堂实效

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方案范文5

关键词:培养模式;项目化;课程体系;改革

一、背景

医药行业维系国计民生,是培养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医药行业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我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阶段。“十一五”是我国医药工业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加大医疗保障和医药创新投入,医药工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规模效益快速增长。此外,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政策持续给力。2011年3月1日,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正式施行,该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使企业生产越来越科学规范。2011年5月商务部制定了《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除了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外,还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医药工业也正面临着由原料药生产到制剂生产的产业性结构调整。随着行业快速集聚发展,从业人员的素质成为首要因素,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来保证。

浙江省是医药大省,近几年医药经济迅猛发展,呈现出数量加速扩张和质量渐进提升的局面,医药经济总量长期居全国前五位。杭州市政府牵头组织成立杭州市“新药港”建设领导小组,落实有关鼓励新药港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新药港”建设。根据《杭州市新药港企业备案试行办法》,到2011年底,共有8批136家医药生产企业成为杭州“新药港”成员。此外,杭州市药品经营企业发展迅猛,药品经营企业已由2002年底的846家激增至2011年底的3400多家,数量居全省首位。据调研资料显示,浙江医药企业对一线生产操作、经营人员需求缺口在万人以上,为本专业培养药物制剂生产与药品营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作为浙江省中职学校示范专业、技工院校品牌专业,药物制剂专业的定位为:立足杭州,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以服务医药企业为宗旨,培养与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快速集聚相适应,具备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药物制剂生产、药物检验、医药购销、中药调剂等职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设想

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为重点,构建“两平台、三结合、四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体系;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建立基于药物制剂生产与药品营销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群,构建以任务为驱动、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药物制剂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实现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新突破。

三、“两平台、三结合、四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在国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背景下,药物制剂专业积极汲取国内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构建“两平台、三结合、四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根据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采取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实训与车间三结合的培养方式,把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融入到药物制剂生产、药物检验、医药购销、中药调剂四个技能方向的教学中。

两平台

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抓住医药行业的人才需求点,找准校企结合点,与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企业派专家指导和参与专业建设,完善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派驻技术骨干来学校兼职教学;利用企业平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学校安排专业带头人到企业挂职,组织教师带课题下企业锻炼、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并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以诚信和敬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使企业的文化和制度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实现优势互补。利用校企双重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服务观和责任感,达到思想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合一。

三结合

(1)教师与师傅相结合: 教师作为指引者在学校中完成教学以外,还要深入企业对学生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完成教学-调查-反思-再教学的循环教育。通过每学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医药企业实践锻炼,真正参与企业工作,实现教师向技师身份的转变。这不仅可以达到充电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把行业、企业的最新需求带入到教学工作当中,还可以聘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2)学生与员工相结合: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适应岗位需求,将校内学习与岗位实践相结合。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委派人员指导实习,对学生实习提出阶段性考评意见。(3)实训室与车间相结合:在校期间主要的实践场所是实训室,学生的角色是模拟企业员工。任务小组成员结合生产任务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定期请企业专家来校指导、带学生去企业车间体验生产,使我们的教学实践内容更加切合企业的需求,真正体现学生的在校实践与企业实践的零距离。

四方向

依据就业岗位的人才规格要求,认真梳理课程体系,围绕四大技能方向,即药物制剂生产、药物检验、医药购销、中药调剂,完成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

1.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体系的课程内容来源于企业,并可以随着企业技术发展而动态调整,实现了专业培养对接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适应企业用人需求。针对工作过程,并结合我校药物制剂专业特点,明确建设思路如图1。

图1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2.课程体系架构

根据浙江地区医药行业、企业对本专业相关技术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门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定课程体系架构,构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化课程+顶岗实习”的课程体系,见表1。

表1 课程体系架构

五、小结

多年来,药物制剂专业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已形成了相对合理的课程体系,但随着社会需求变化及技术进步,现有课程体系已呈现课程结构与工作岗位吻合度不够、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不够紧密等弊端,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两平台、三结合、四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培养药物制剂工、药物检验工、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员等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工种。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使培养学生较好的适应固体制剂生产、液体制剂生产、半固体和其他制剂生产、药物常规理化检测、药品推介、药品验收、药品陈列、中药鉴别、中药调剂等岗位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1] 涂清林. 浅谈专业一体化教学 [J].职业技术教育,2001,6:22-25.

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方案范文6

《教育法》提出的教育方针: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自己的感想

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我们党历来关心青年学生、爱护青年学生,重视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间,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育人方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明确任务,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存在问题

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幼师素质普遍不高。有相当一部分是其他专业教师。这些教师的幼儿教育知识、技能与能力也相对不足,不会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活动,不能妥善处理幼儿之间的纠纷,忽视正面教育。

随着幼儿园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幼儿园注重国语成绩,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走进幼儿教育的误区,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就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家长不重视幼儿教育的现象相当突出,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也存有偏差,未能积极配合幼儿班开展教育活动。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自己工作忙,事情多,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家长很少与老师交流和沟通,对小孩在幼儿园的情况全然不知或知之较少,不予关心。为数众多的家长文化程度较低,观念陈旧,认识不足,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和个别差异,不懂得早期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幼儿教育的内容,不懂得幼儿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三、解决方案

要有计划地发展教师素质,做好教师培训教育的发展规划。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培养更多合格的好教师。培养幼儿骨干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区培和国培班,以解决各地对幼儿教育专业教师的急需和素质的不高。这是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的根本。

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不仅要靠幼儿园,还要家庭、社会的参与。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幼儿的学习不仅需要知识方面的储备,还要身体动作、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准备。按照《幼儿园教育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