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范文1

【摘要】 目的 探讨技工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对417名技校学生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查,并与中国青年和中学生常模比较。 结果 技校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5.53%;三年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一年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技校学生强迫、焦虑、抑郁、敌对4项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

【关键词】 心理健康;SCL90;技校学生;中国常模

Investigations and analyses of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tates in technical school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mental health states and relative factors of students in technical school. Methods Surveys were conducted in 417 students of technical school using Symptom Checklist90(SCL90) and compared with the norms of both the Chinese youth and students of high school. Results Incidence rate of psychoproblems of students in technical school was 15.53%; that of grade 3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of grade 1 ones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ignificance(P0.05); scores of 4 factors were obviously higher in students of technical school than in youth norm(P

【Keywords】 Mental health; SCL90; students of technical school; Chinese norms

目前对大学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较多。多数研究认为,大、中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对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较少。为探讨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更好地开展心理咨询和毕业前的就业指导,我们对河南省新乡市两所技工学校一、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河南省新乡市两所技校不同专业的一、三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281名,女生131名;一年级学生210名,三年级学生202名;年龄15~19a,平均16.32±0.54a。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按要求采用团体自我评估方法进行,以班级为单位在流调人员统一讲解后,由被调查者在课堂上自行填写,答卷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417份,收回有效问卷412份,有效率98.80%。该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分为五个等级,表示无、轻、中、重、极重5个程度,分别计1~5分。主要统计指标总分和各因子分、中度痛苦水平(因子分≥3)的因子发生率。以SCL90总分≥160分或任一因子分≥3分为阳性,即视为有心理问题发生[2],并与国内青年常模、中学生常模相比较。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并进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心理问题发生率

412名学生中有64名(15.53%)存在心理问题,依次为:焦虑16名(3.88%),抑郁15名(3.64%),人际关系14名(3.40%),强迫13名(3.16%),敌对8名(1.94%),躯体化7名(1.70%),恐怖6名(1.46%),偏执5名(1.21%),其他5名(1.21%),精神病性3名(0.73%)。其中男生38名(13.52%),女生26名(19.85%),男女学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2.72,P>0.05)。三年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者39名(19.30%),一年级学生25名(11.9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4.30,P

2.2 技校学生与国内青年常模[2]比较,见表1。表1 技校学生与国内青年常模比较(略)

由表1可知:技校学生有5项因子分(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高于国内青年常模,其中强迫、焦虑、抑郁、敌对因子分差异有极显著性(P

2.3 技校学生与全国中学生常模[3]比较,见表2。表2 技校学生与全国中学生常模比较(略)

由表2可知:技校学生与全国中学生常模比较,除人际关系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他因子分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技工学校是培养适应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生产的技术工人的摇篮,开展以职业为基础,以职能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综合素质教育,增强其走入社会的职业能力。技工学校学生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由学校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面临的是对工作的期盼和今后的经济、生活等问题。因此,技工学校毕业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有其自身的心理特征。本研究结果显示,技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15.53%)较全国中学生常模低(21.7%)[3]。以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敌对等心理问题为多,与有关中学生的研究结果相似[4,5]。提示技校学生中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本研究结果发现,技工学校三年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一年级,尤其是焦虑因子分有明显上升,与施子忠等[6,7]报道相一致。说明三年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易产生焦虑情绪,应引起广大教育和医学工作者的重视。

本研究还显示:技校学生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高于国内青年常模。说明技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与青年人的水平仍有明显的差距,一方面与面临就业竞争压力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技校毕业学生心理发育仍不完善,但与中学生比较除人际关系因子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低于中学生,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较中学生好。这可能与技校学生的学习紧张性和竞争性不太强烈,同学之间较为宽容有关。

随着社会、学校、家庭对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视,目前技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有较大的提高,但仍需对技校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24

[2]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

[3]刘恒,张建新.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88

[4]张敏,王振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26

[5]张吉.高中与中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照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99

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范文2

【关键词】新生;心理健康;大学生人格问卷

InvestigationonMentalHealthofFreshmeninMedicalUniversity.LiW enxiao,ZouFeng.CounselingCenterforStudentsinXinxiangUniversity,Xinxian g453003,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mentalhealthstateoffreshmeninmedic aluniversity,andprovideabasisfortheimplementationofmentalhealthedu cationonfreshmen;MethodsUni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UPI )wasadministratedto1524f reshmeninXinxiangMedicalUniversity;Results32.3%ofthest udentsheldahigherscoresthanthenorm.Withafurtheranalysis,7.62%of themareexperiencingdifferentmentalabnormities,suchasadaptiveproblemsan dinterpersonalproblems.ConclusionMoreconcernsshouldbepa idformentalhealthoffreshmeninmedicaluniversity,whatmore,managerssho uldexerteffortstoconstructenvironmentforthedevelopmentofmentalhealth andpromotementalhealthlevelofstudentsinmedicaluniversity.

【KeyWords】Freshmen;Mentalhealth;UPI

近年来,我国大 量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变更而日趋严峻 。作为高校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医学生要成为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担当起"除人类之 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神圣职责,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从医学生进 入医学殿堂开始,学校应在全面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医学生健康成长[1]。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新乡医学院2007级普通本科全体新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524份,回收有效问卷1260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2.68%。其中男生457人、女生803人。年龄17~23岁。

1.2工具使用樊富珉等1993年修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niversityPersonalityInv entory,UPI)。该问卷在我国使用广泛,主要用来筛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被证明有较高 的信度和效度。UPI量表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包括60道题, 56道消极题和4道测慌题;第三部分是4道辅助题。本问卷根据消极题的总得分和可能 陷入危 机的关键题,以及辅助题的作答情况,将学生分为三类学生:一类学生、二类学生和三类学 生。一类学生为明显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尽快邀见咨询。经过面谈咨询后,再将这些一类 的学生分为A、B、C三类:A类学生指有各类神经症,有精神分裂倾向、悲观厌世、心理矛盾 冲突激烈,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学习者;B类学生指存在一般心理问题,这类学生有种种烦 恼,但仍能够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C类学生通过面谈可以起到预防作用,他们的症状暂时 不明显或已经解决。二类的学生是可能存在心理问题,但不是很紧迫,可以缓解后再复查。 三类的学生为心理健康者[2]。

1.3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调查问卷进行测评。为保证本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由心理咨询中心老师担任 主试。调查以院系为单位集中施测,全部测试工作在两周内完成。测试完成后,由专业咨询 人员对筛选出的一类学生进行邀见咨询,分析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2结果

2.1不同性别学生UPI筛选结果表1列出了三类学生的分布情况。根据有关标准,筛查出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即归为一 类的学生有407人,占32.30%。其中男生171人,女生236人。女性的比例略高于男性。

2.2关键因子统计结果由表2可以看出,对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有负面评价的学生占9.84%,觉得对任何事都没兴趣的 学生占9.07%,最值得注意的是回答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占5.47%。

2.3ABC类学生分布由表3可以看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共计96人,占7.62%。其中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27人 ,占2.14%。

2.4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由表4可以看出,新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问题(8.81 %)及适应问题(8.17%)两个方面。

3讨论

3.1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该校一类学生检出率为32.3%,这个比例较已有的研究结果(7.4%、16.7%、21.9%)有较大 差异。究其原因,主要与UPI调查过程中操作不一有关。如测查时间各异、担任主试的专业 水平不同都会影响学生对心理测查的态度,直接导致被试在项目选择特别是在“自觉有心理 问题”、“明确提出咨询要求”两个辅助项目选择上的差异,从而造成筛选率的差别[ 3]。

本结果显示,该校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32.3%。有“想轻生”念头的学生占到5.47%。进 一 步咨询发现,确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达到7.62%。这反映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 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2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本研究发现大学新生在人际关系、适应等方面遇到较多的问题,这与既往报道结果相一致。 经过咨询发现,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教养方式 不当、父母不和、离异、亲子之间交流较少等都有可能会造成大学生性格上的偏差,如自卑 、敏感、冷漠、多疑、独立性差、悲观等情况。此外,中学相对封闭单调的学习环境对新生 心理的健康发展又一影响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新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大多数在中学时已有 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采取措施大力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至关重要[4]。

3.3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适针对新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建议该校在做好日常心理咨询、坚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同时 ,应做到如下几点。

3.3.1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专题讲座与团体心理辅导咨询人员可以根据新生共同关注的 “热点”、“焦点”问题,如生活、学习适应、人际交往等,邀请校内外专业人员,举办多 种形式的系列专题心理辅导讲座和团体咨询活动,以帮助更多的学生解决心理困惑,走出心 理迷茫。

3.3.2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系统的作用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才健康 成长的重要保证。我们应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维 护学校安全与稳定的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系统 的重要作用,在各级心理辅导机构的积极努力和共同配合下,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心理问 题的及早发现、及时疏导,对个别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从而使我 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5]。

3.3.3开展生涯辅导工作学生中存在的生活不充实,不知道该做什么,甚至感到活着没 意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步入大学后目标丧失,逃避现实所致。通过生涯辅导工作可以引 导学生认清自己,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想要什么,进而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不致虚度大 学时光。

3.3.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文化生活,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环境大学生的 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 文化氛围。 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 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

4参考文献

[1]佘丹丹,宋少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成因分析.中国心理卫生协 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2]辜美惜.应用高校新生心理健康UPI量表对我国的调查.社会心理科学,2007 ,22(5-6):215

[3]王润玲,王波,孙业恒.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 国学校卫生,2007,28(9):805

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范文3

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调查问卷”,对我院一、二年级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48份,回收率为95.67%。其中男生579人,女生569人,一年级学生612人,二年级学生536人,三年级学生大多在外实习,未能取样。调查方法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了解、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和寻求咨询行为、对心理健康知识渠道的了解、心理压力的来源、最想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及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期望等等,共计20个题目,其中单项题目15个,不定项题目5个。对所得数据用spss10.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对于“大学生是否需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的问题,40.3%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5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4.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对于“你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的问题,10.2%的学生表示极其关心,25.9%的学生非常关心,45.2%的学生比较关心,有一点关心和一点也不关心的学生分别占16.6%和2.1%。对于“如何理解心理障碍和精神病的概念”的问题,62.6%的学生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问题,4.8%的学生认为两者等同,32.6%的学生认为心理障碍继续加重会变成精神病。对于“如何理解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的问题,30.4%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影响身体健康,5.3%的学生认为身体健康影响心理健康,64.3%的学生认为两者互相影响;10.9%的学生认为心理障碍会遗传,70%的学生认为不会遗传,19.1%的学生表示对此不了解。

对心理咨询功能的认识和寻求咨询的态度行为对于“学院是否应设立心理咨询室”的问题,36.6%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53.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认为无所谓和没有必要的学生分别占8%和2%;对于“是否会走进心理咨询室”的问题,42.8%的学生有顾虑,33.3%的学生没有顾虑,态度不明确的学生占24%。至于产生顾虑的原因,35.7%的学生是怕自己的秘密被泄露,24.8%的学生是怕别人认为自己精神有问题,10.6%的学生是怕得不到帮助,4.8%的学生是怕对教师产成依赖,24%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原因。对于看到或听说其他同学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反应,7%的学生认为其有精神问题,49.6%的学生认为不是精神有问题,43.5%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对于“碰到烦恼会找谁倾诉”的问题,64.3%的学生选择好朋友,10.3%的学生选择恋人,6.5%的学生选择父母,4%的学生选择心理咨询教师,0.1%的学生选择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1.7%的学生选择网友,5.4%的学生选择其他途径。对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最好方式是什么”的问题,43.6%的学生选择面对面咨询,14.9%的学生选择电话咨询,29.3%的学生选择网络咨询,9.3%的学生选择信件咨询,4.2%的学生选择其他方式。对于“心理咨询的最佳时间”,“上午”的选择率占11.7%,“中午”的选择率占5%,“下午”的选择率占11.5%,“晚上”的选择率占51.9%,“无所谓”的选择率占19.9%。对于“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的问题,3.6%的学生表示接受过很多次心理咨询和咨询门诊,6.6%的学生表示接受过3次以内,89.5%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接受过。对于“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的问题”,38.3%的学生选择了学业问题,28.5%的学生选择了恋爱问题,65.2%的学生选择了人际关系问题,72.5%的学生选择了情绪问题,24.4%的学生选择了就业问题,5.2%的学生认为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压力来源在回答“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的问题时,53.5%的学生选择了性格特征,49.7%的学生选择了不良的家庭环境,47.1%的学生选择了人际交往问题,45.8%的学生选择了不良的社会环境,43.1%的学生选择了感情问题,36.1%的学生选择了经济问题,30.2%的学生选择了学习问题,22.3%的学生选择了童年时期的痛苦经历,22.6%的学生选择了就业问题。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对于“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44.1%的学生认为是学业问题,24.5%的学生认为是人际关系问题,15.6%的学生认为是情绪问题,8.97%的学生认为是爱情问题,4.96%的学生认为是家庭关系问题,3.6%的学生认为是其他问题,3.1%的学生认为没有问题。

解决心理困扰问题的方法对于“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76.3%的学生选择了找人倾诉,65.9%的学生选择了外出散心或跑步,43.6%的学生选择了寻找原因并努力改变,41.2%的学生选择了自我开导,35.3%的学生选择了痛哭一场,33.4%的学生选择了找心理医生,30.5%的学生选择了看相关书籍加以调整,22.1%的学生选择了睡大觉,18.6%的学生选择了自己承受,5.4%的学生选择了借助烟、酒、食物消愁,6.8%的学生选择了摔东西或打骂别人。对于“大学生了解心理知识的渠道”,51%的学生选择了杂志,45%的学生选择了心理咨询中心,41.8%的学生选择了学校有关课程,41.8%的学生选择了看电视、电影,37.9%的学生选择了网络,36.7%的学生选择了专业书籍,35.5%的学生选择了科普读物,33.8%的学生选择了教师,31%的学生选择了报纸,16.1%的学生选择了广播。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期待对于“你希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哪些信息”,68.3%的学生选择了开展轻松有趣的心理活动,62.2%的学生选择了开设讲座、学习知识和方法,41.2%的学生选择了多提供一些相关报纸和刊物,52.3%的学生选择了提供一个宣泄情绪的场所,36.8%的学生选择了更多地发挥网络功能,9%的学生选择了其他途径。

讨论

以上调查说明我院95%左右的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有80%左右的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认为学校有必要设置心理咨询室,有必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希望通过杂志、课程、网络、电视、电影等渠道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理解是正确的,只有较少部分学生存在认识误区,这种良好的状况与我院一直以来的宣传教育是分不开的。有95%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自己解决情绪、人际关系、学业、恋爱等问题,1/3的学生认为找心理医生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但真正遇到烦恼时,找好朋友倾诉的学生占了约2/3,找心理教师的学生只占4%,曾经主动咨询过的学生只有10%左右,可见,虽然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功能有正确的认识,但对通过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认同度并不高。对别人进入心理咨询室的认识较为理性,但对自己走进心理咨询室,接近一半的学生会有顾虑,在顾虑的原因中,“害怕自己的秘密被泄露”排在首位(近1/3的学生),有1/4的学生“怕别人认为自己精神有问题”,可见,多数学生由于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原则缺乏科学的认识,对于心理咨询表现出犹豫、矛盾和回避的心理,这说明学校对心理咨询的宣传还需要加强和深入,服务学生的咨询力度还需要加大。有43.6%的学生认同面对面的咨询,有29.3%的学生认同网络咨询,在咨询时间方面,有51.9%的学生认为最好的咨询时间是在晚上,只有11.5%的学生认同下午咨询。这些信息显然与学院目前的一些做法有很大的出入,只有依据学生的需要调整咨询时间,拓展咨询方法,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在诸如童年经历、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社会环境、性格特征、学习、人际交往、感情、就业等问题上,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将压力归因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可见,高校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在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中,因为某些不和谐、不稳定的状况而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家庭作为直接影响学生成长的小环境,其影响尤为重要。然而,大学生感到最受困扰的是自身的性格特征,可见,大学生个体身心素质因素是影响、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因。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分化与统一的关键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渴望交往与自我封闭的冲突、独立意识与依附心理的冲突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矛盾,如果这种内心矛盾和冲突的强度过大,就会破坏心理平衡,引发心理疾病。学生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学业、就业问题,其次依次是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爱情问题、家庭关系问题,这提醒学院相关部门需要围绕学生的就业、人际关系等问题开展服务与指导工作。对于心理问题的解决,大多数学生倾向于用积极的方式进行调节,排在首位的选择是向好友倾诉,可见同辈的支持和理解对缓解当事人的心理压力有很好的作用。也有部分学生采取消极的方法对待,如借助烟、酒、食物消愁,摔东西或打骂别人等,这些消极的应对方式不仅不能妥善地解决心理问题,还会影响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导致恶性循环。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习惯于自我调节或求助朋友,可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途径,虽然认同讲座等方式的学生不少,但对轻松有趣的心理活动的需求却排在首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的学科教育不太相同,其活动教育的方式不仅可使学生在团体里得到体验、互动和分享,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新的认识与行为上的改变,这说明学校教育的方式应变得更加为学生喜闻乐见。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宣泄情绪的场所,我院目前已经设立了相应的放松、宣泄场所和沙盘功能室,希望通过后期的宣传和服务满足广大学生。网络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工具之一,针对其信息量大、易于交流和普及知识的特点,我校心理咨询中心将通过不断完善、更新“心理绿洲”网页,增强其教育与咨询的功能,使其成为切实为学生服务的一个窗口。

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范文4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是心理上、生理上逐渐向成熟发展的过度时期,其心理健康如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如何正确处理因适应不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对部分在校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精神障碍的原因,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

在我市随机抽查三处初级中学、三处高级中学的1 000名学生,高中420名,占42%;初中580名,占58%;男生532名,占53.2%;女生468名,占46.8%。年龄范围11~19岁,平均(14.02±1.88) 岁。

2方法

随机对1 000名学生中用:①疾病症状量表(SCL-90);②中学生生活事件量表,参照国内有关事件量表,选择51项与中学生有关的项目,采用分组调查。

3结果

3.1分析中学生疾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其中遭受痛苦中等程度以上者以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偏执四个因子相对较高,且高中学生明显高于初中学生(P<0.05)。男女学生比较,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性焦虑4个因子痛苦水平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见表1。

3.2由生活事件量表分析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生活事件,由频度看出:父母管教过严,考前复习紧张,高考不理想,本人不被理解等是中学生经历较多事件。初中以老师、家长管教过严、不安心学习为多数,高中则以考前复习紧张,担心高考不理想、视力下降、结交异性朋友为高频事件,见表2。

4讨论

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范文5

重症监护室是主要是治疗并护理各类重症病人的护理,因此重症监护室护士既要负责抢救病人与第一线,又要熟练的使用各种先进的医疗仪器,配合医生完成各种治疗抢救工作。在如此紧张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重症监护室护士也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心理和生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状况问题[1]。为探究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故本院进行此次试验,先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护士147人,年龄在29岁~35岁,工作年限在7年~11年,其中本科及以上31人,大专学历64人,中专学历52人;主管护士9人,护理师49人,护士89人。

1.2方法

对重症监护室护士问卷调查,所用调查表格为抑郁自测量表(SDS)和焦虑自测量表(SAS),由专人统一发放表格,20分钟后将表格回收。这次共发放调查表格147份,有效回收145份。将调查表结果与我国常模进行对比。

1.3统计学意义

应用 SPSS 18.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 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抑郁自测量表与焦虑自测量表的评分分别为(42.89±13.27)分,( 35.13±11.29)分,将两组数据分别与我国常模比较,结果(P

3.讨论

3.1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分析

通过对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调查发现,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的护士抑郁与焦虑的情况较10年以上工作年限的护士更为严重。通过调查发现,10年以上的护士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更有工作经验,在面临进行状况能够立刻做出判断,高度配合医师的治疗抢救工作。而10年以下工作年限的护士,尤其是刚进入重症监护室工作不到两年的护士,面对抢救治疗时自身经验不足,不足以根据现场环境迅速做出反应。同时面临一些较为紧张严重的抢救的时刻,更加容易自乱阵脚。

已婚已育的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抑郁与焦虑的情况较已婚未育,或未婚的护士更为严重。女性作为家庭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法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中。已婚已育的护士有些不仅要照顾家中的孩子,还兼顾着照顾老人的责任[2]。重症监护室高强度工作与压力无法让已婚已育的护士无法同时兼顾家庭与事业,这样的情况一旦持久就会给已婚已育的护士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

在实验中还发现,学历越低的重症室监护室护士的抑郁与焦虑的情况更为严重。学历低的护士其重症监护室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自我学习的机会都会受到一定限制。如面对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因不具备足够的外语能力而无法学习使用,在与医师沟通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障碍。

同时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需要护士高度集中并且信细心的完成,因为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估计的严重后果。在与患者家长沟通时,很可能因为一时的用语不当引起患者家属的误解从而发生不必要的纠纷,自身的安全无法得到全面的保障。这样的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所带来的压力自然可想而知。而随着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重症监护室护士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胜任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但护理工作的高强度性,让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在继续学习,在使用新设备和技术时明显会感到强大的压力。女性的生理结构也让重症监护室护士在生理期、妊娠期等特殊时刻会出现明显的体力不支,并且长时间的高强度的工作对护士的皮肤、内分泌也会造成众多的负面影响。许多已婚未育的护士表示,长时间的倒班及高强度的工作,很容易造成她们习惯性流产。

3.2有效解决重症监护室护士心理状况的方式

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范文6

为了进一步提高队伍正规化建设能力水平,落实警察职业保障工作制度,切实掌握XX县公安局基层队伍思想状况和民警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开展民警个体心理危机干预,深入推进全县公安民警思想政治工作健康发展,XX县公安局公安理论调研组对掌握情况进行综合汇总。通过思想上理解民警、行动上关爱民警,使民警队伍的凝聚力得到有效提升。力求原汁原味、事实求是地反映队伍状况和把握民警思想脉搏,营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浓厚氛围,现将XX县公安局基层民警思想状况和心理健康情况报告如下:

一、队伍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XX县公安局党委一直高度重视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始终把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作为首要工作来抓,确保队伍思想稳定和步调一致。

从队伍结构上看,目前,我局政法编制430人,现有在职在编民警377人,目前尚缺警力51人。其中,党委班子成员16人(含挂职4人),女民警55人,占人数比例14.59%。离退体人员109人,协警辅警187人。

从警力分布来看,我局局机关综合部门只有28人(含局领导),占在编在岗部人数的7.43%,剩余在编在岗民警全部分布到执法勤务机构(一线部门)和基层派出所。我局一线部门共有警力349人,占在编在岗总人数的92.5%;派出所155人,占在编在岗总人数的41%。我县的人均拥警率为1.3‰,警力存在相对不足,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和实战工作是不相适应。

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151人(其中,30岁以下

有105人,30岁至35岁46人),36至49周岁134人,50至55周岁79人,56周岁以上29人。民警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40.5岁,民警队伍中层“断档”、“两极分化”趋势严重。

从知识结构来看:硕士研究生1人;研究生6人;大学225人;大专139人;中专9人;高中3人;初中2人。大专以下学历人数占全体干警比例为10%。政法专业人员占全体干警比例为60%。

总体上讲,民警队伍思想状况良好,工作情绪稳定,听召唤、守规矩;人心齐、风气正;一种“比学赶帮超”氛围浓厚。

二、当前民警思想状况主要调查内容:

此次调研结合民警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走访基层单位实地调研,对部分民警进行思想状况进行了了解,和基层单位通过个别谈心谈话交流、召开所队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对所在单位的民警的思想状况进行了先期摸排、分析,及政工部门收集掌握。主要内容重点为:

(一)调查民警思想动态状况。

掌握民警思想动态、心理需求和价值取向;掌握民警关心关注的突出、热点、难点问题,及民警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所怨,摸清民警思想脉搏;掌握民警家庭、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及民警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找准存在问题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个性化开展思想工作的预期目的。

(二)调查民警精神状态情况。

重点调查和掌握重大政策措施出台后民警的思想认识和反映,专项行动中民警的工作热情和精神状态;掌握先进典型、后进民警工作状况;摸清和掌握队伍中不能独立担当工作民警的底数。

(三)调查队伍遵章守纪情况。

重点调查和掌握队伍内部违法违纪方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重点调查民警家庭经济状况、收入来源以及涉商经商人员底数,调查中央“八项规定”、公安部“三项纪律”等制度规定的贯彻执行情况。

(四)调查现有制度落实情况。

重点调查和掌握队伍学习制度的建立和推动落实情况;掌握从优待警和优抚工作执行情况,体检、休假制度贯彻落实情况,以及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民警落实“六必谈、五必访”情况。及其他需要调查分析的民警队伍思想情况以及民警对上级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三、综合队伍思想状况和民警心理健康存在问题

近年来,XX县公安局党委坚持以人为本,在摸清民警思想脉搏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教育民警、激励民警、鼓舞民警、塑造民警,民警思想状况有了可喜变化,队伍的主流和整体状况是良好的,为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目前,我局民警思想稳定,工作热情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调查问卷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有部分民警心理焦虑

、烦恼,受工作压力大影响导致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差、身体健康与生理变化、生活单调枯燥,敏感、缺乏自信和恒心、想驾驭别人,不服从,易激动等情绪倾向。

(一)客观原因:

一是执法环境差,部分民警心理压力大。

从民警对工作的感受调查情况看,有

77%的民警觉得目前的工作压力大。一方面,基层一线单位的任务、性质决定着基层民警经常要处置不可预防的危急情况和各种暴力行为的威胁,这种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导致了民警经常要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心理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一方面,随着法制的健全和人民群众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对公安机关的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警有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的压力。一方面,在具体执法活动中,执法程序要求严,办案纪律要求多,导致了基层民警在一些执法活动中缩手缩脚,给民警的工作增加了许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民警的挫折感,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二是工作任务重,部分民警情绪烦躁。

一方面,各类考核、检查、台帐繁杂,耗费了基层民警的大量精力,民警普遍感到力不从心,疲于应付,心理上厌烦,身体上疲乏,消弥了民警对做好各项公安业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另外有部分民警对考核工作提出建议,有的对民警岗位调整提出建议,有的民警建议减少非警务工作、较少“务虚”性工作,有的民警希望单位真正落实民警休假政策,还有的民警认为会议较多,且时间太长,影响民警正常工作。一方面,受体制制约,绝大多数民警认为干到退休只能是个科员,在晋升职级上基本没有希望,导致民警奋发进取的内在动力不足。

调查显示,有

56%的民警感到身心疲惫,

38%的民警感到心理负担很重。调查问卷中有

14%的民警认为在工作中大多数的法定假日不能正常休假或轮休。由于长时间、快节奏、高强度、超负荷地工作,对基层民警造成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使一些民警精神紧张、身心疲惫、脾气暴躁。

三是兼顾工作家庭,部分民警受家庭问题困扰。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73%的民警家属都很支持民警工作,但困扰民警的诸多问题,如经济负担重、对父母赡养、子女上学就业难、缺少沟通都将长期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广大民警能否安心工作,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是身体亚健康状态,部分民警有后顾之忧。

调查显示,有

73%的民警认为工作时间过长,

82%的民警认为自己的作息时间无规律。全局民警

2015年度体检结果表明,检查项目全部正常的民警只有

17%,有

85%名民警患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民警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这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工作任务的完成。

五是待遇偏低,部分民警心理不平衡。

一方面,公安民警付出很多,但是与工商、税务、烟草等收入高的行业相比,回报反差大,民警们感到心理不平衡,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一方面,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影响,等价交换与利益原则渗透到警察队伍之中,使一部分民警的世界观、人生观错位,价值观扭曲,使得利益至上的思想有了存在的土壤。有部分民警认为经济负担重成为困扰其家庭生活的主要问题,还有

77%的被调查者最大期望是提高经济待遇。政治待遇方面,公安民警由于人数众多,职数有少,个人政治发展空间十分有限,有

56%的民警最大的期望是组织能任用提拔。经济、政治待遇偏低导致了民警心理的不平衡,不仅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使一些民警在职业选择上发生变化。调查表明,有

13%的民警认为如果再选择一次职业,不会再选择警察这个职业。

(二)主观方面:

其具体情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工作进取态度问题。

个别领导缺乏担当意识,干部榜样作用不强,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能各司其职;个别民警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怀着多一事不如少事的心态,遇事绕道走,争先创优意识不强。部分领导没有大局意识,缺乏协作,甘居中流,不督不办,甚至督了也不办。导致少数单位和民警缺乏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和你追我赶的活力。

(二)敬业奉献精神状况。

不少民警缺乏职业荣誉感,认为警察只是为了挣一份固定工资,只要不犯错误,保住饭碗即可,思想懒惰,工作懈怠,遇事不动脑筋,不钻研。个别民警只求组织照顾,不求个人付出。少数不满足于现任职位,不安心工作。

(三)工作纪律作风问题。

少数民警不能严格执行制度,得过且过,对警规警纪置若罔闻。对从优待警企盼强烈。大部分民警热切期盼解决民警抚恤工资问题,不少基层所队领导希望加大考核激励力度,奖勤罚懒,从另一方面更好地将从优对待积极上进的民警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四、民警心理干预方式及解决问题建议和对策

民警个体心理危机主要划分为两大类:负性生活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和负性工作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上述,对民警心理健康影响极大。建议采用以下渠道校正民警失衡情绪。

一是着手于实际,开展调查研究。

公安机关每半年组织各基层单位开展一次集中调研活动,通过发放问卷、典型调查、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研讨交流及家庭走访等形式,了解基层民警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思想诉求,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形成分析报告,准确把握队伍思想状况,深刻分析民警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及时呈送县局党委,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是着眼于长远,制定惠警政策。

政工部门对民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分析;对有利于队伍建设、有利于公安工作发展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要及时予以采纳;对民警反映比较集中的突出问题和普遍性问题,要专题研究,完善相关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针对民警队伍中存在的突出性、普遍性思想问题和苗头倾向,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及时采取相应的工作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做到个性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队伍。

三是着力于基础,加强职业保障。

政策措施上,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逐步解决民警在从优待警上所关注的热点、难点,做到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开展民警喜闻乐见的警营文化活动、户外健身活动,合理安排休假、定期体检,切实关注民警生活。警力安排上,合理配置警力资源。要慎用警力,公安民警的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任务繁杂。应当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和不同的工作需求及公安民警不同的心理特征将警力合理调配。岗位交流上,定期实行警种轮岗。继续实行轮岗交流学习,在队伍调整民警时,要“老中青”结合,可以考虑工作任务繁重和心理压力大警种与较轻的警种定期轮换,以实现总体分配均衡。权益维护上。公安民警执法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广大基层民警处于各种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很多情况下执法办案的公安民警反倒是弱势群体,打骂警察、恶意造谣等现象必须严加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