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

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范文1

1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素质建设的重要作用阐述

我国媒体事业在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展和传播形式的转变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浪潮。同时,新闻媒体在媒体整合的背景下发展,使得机遇和挑战并存。记者作为媒体行业的一个重要组织,在其工作职能中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当社会突发某种类型的事件时,记者需要首先赶往事?l现场,并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原因,过程和处理结果进行详细调查。然后以文字的形式把事件的真实状况准确无误的回复给观众,从而实现新闻信息的传播和社会资源的有效传播。记者作为新闻信息传播的领导者和传播者,所担任的使命和责任非常重大。记者采访新闻事件和恢复信息的表现决定了新闻事件的真实性。更多的引导着舆论的方向和观众对社会发展的看法。所以,为了满足媒介融合的媒体市场的发展需求,记者加强自身职业素养的建设,能够推进我国媒体产业实现纵向发展,同时也是前进的基础。

2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媒体记者素质建设的主要路径

2.1提高新闻敏感性和反应灵敏度

第一,记者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需要提高。只有经历了长久的积累总结,自身的专业素质才会提高,在面临突发的新闻事件时才能镇定自如并作出良好的判断,才能把事件背后的新闻进行深刻挖掘。第二,对记者而言,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对新闻的敏感性,这一素质在媒体整合的背景下显得更加重要。它不仅需要高的敏感度,还需要提高对新闻的反应速度,这样才能对新闻的时效性进行准确的把握。新闻的敏感度最重要的是能够充分挖掘出新闻背后的新闻,事实背后的事实,亦或说在看似一件普通的事实中挖掘某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这就需要新闻记者要多分析多思考多观察。信息在媒体融合的时代,传播速度飞快,且信息量庞大,信息量也很大。因此,新闻记者需要具备非常敏锐洞察力和他们处理信息的反应速度,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新闻编辑好,并利用多种渠道将其。此外,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来说,更需要记者迅速的做出反应并报道。他们首先判断新闻是否有价值,并用已有的最先进的设备以最快的速度,以反映新闻的及时性和新闻播报的独家性。

2.2丰富的知识素养和优秀的职业精神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除了具有诚实的品质,丰富的社会阅历,人文关怀和渊博的知识外,还要在其职业素质中融入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求实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而掌握这些能力不是一蹴即成的,而是通过社会适应,工作经验和知识结构不断积累而最终形成的。除外,在记者应具备的素养中还要包括优秀的职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意味着我们必须严格遵循专业主义的理念和思想,要有坚持真理的高尚品质和专业精神。这种专业精神的支撑主要得益于新闻专业的理念,包括记者的使命意识和社会理想精神。健康的社会受益于健康的媒体。对于健康新闻而言,记者高贵的灵魂,清新的写作风格,健康的人格,良好的教育,高雅的品位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着社会的文明和道德水平。此外,记者需要对社会正义,良知和正义感有强烈的愿望。当前,社会的记者是公众人物,同时也是公众知识分子,其共同的指向都是在为人民服务,他们的人格力量可以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另外,记者还可以通过这个行业获得公众的尊重。在当前融媒体激烈竞争的形势下,记者要自觉加强对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综合素养的建设,在媒体发展中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3筛选冗杂信息,引导正确舆论导向

在媒体整合时代,各种媒体都进行着高度融合,致使新闻信息渠道不断增加。媒体整合时代的媒体与传统单一媒体相比,最终的把关环节相对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等新媒体中,出现了很多冗杂信息和不良信息。网络上不断涌现这样的信息,一些不良信息会错误引导观众,有时在各种媒体上还会出现很多重复的信息。这将导致观众最想要了解的信息被埋藏在大众信息下。时间久了,媒体的信誉就会下降,对媒体的发展也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新闻记者在媒体整合时代,一定要强化把关意识,在新闻报道中,要始终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对复杂和不良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过滤和删减,编辑和传播。让主流意见在舆论中形成正确的导向,在信息传播中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

2.4对相关专业技术的熟练掌握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媒体的融合,许多新的媒体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涌现,如在线报纸,在线电视,手机报等。自网络媒体问世以来,新闻信息的内容并不局限于纯文字,从开始的新闻插图和视频一直到后来的图片新闻和视频新闻,新闻形式不断变化,这就需要记者必须有能力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来进行新闻报道。如,手机媒体的发展,这就是的新闻记者能够随时随地最新的新闻信息。我们将其称之为“移动记者”。这里的许多记者是传统媒体的记者。他们利用媒体整合的优势图像,文字,甚至视频新闻,发出这样的信息可以说很全面很完整。。

2.5优化沟通能力,提高表达技巧

现场沟通沟通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记者所具备的两种表达能力。随着社会的改革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新闻报道和采集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采访和报道新闻事件的过程中,记者需要在强大的表达能力的支持下快速完成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在进行现场事件采访时,记者需要与各方当事人和群众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在进行沟通时,注意简洁,意义明确,访问思路清晰,逻辑紧密,使记者能够与受访者进行信息的有效传递。这也是对新闻工作者专业水平和被访问者对新闻记者接受程度的认可方式。

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范文2

关键词:凉山州;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依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组建,按章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谋求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经济组织。从外延上来看,它是当前我国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等组织的总称,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适应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截至2010年底,凉山州共有各类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838个,成员11.2万人,带动农户45.3万户,实现销售收入12.2亿元。

一、凉山州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数量少、规模小、发展不平衡

从凉山州的实际情况看,不少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都存在生产经营规模过小、产值小、会员少、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就合作经济组织在凉山农业特色支柱产业中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畜牧业、蔬菜和林果等产业,而粮食、油料等产业就很少,总体上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这也说明某些产业的初级产品市场需求已趋饱和,而本地精深加工发展十分薄弱,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运营机制不够完善

大多数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十分松散,在内部运行机制上很不完善。一是章程不规范。大多数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要么流于形式,要么规范性差,有的合作经济组织甚至连章程都没有;二是制度不健全。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方面缺少可靠而有效的机制,使得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组织成员的利益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不少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停留在单纯的提供市场信息、推广技术、代购某些生产资料等中介或科技服务的状态,与合作经济组织成员间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在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方面则是更加缺乏。

3.外部环境有待改善

一是一些地方对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关心、支持缺乏力度,出台的某些扶持办法缺少可操作性。二是部门服务不到位。在对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上,存在着诸如多头管理、登记程序繁冗、收费标准不一等问题。三是氛围不够浓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大意义宣传教育不够,导致很多地方的干部、群众对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认识不清,心存疑虑,甚至有不少错误的看法。

4.组织成员合作意识差,专业人才缺乏

由于长期的小农经济的影响和部分农民对合作经济组织的错误认识导致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较为注重眼前利益的实现,缺乏应对现代市场经济的能力和长远眼光,缺乏长期互助合作的思想和理念,合作意识较差。同时,由于市场规律的作用,大量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专业人才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专业人才极度缺乏,直接影响了合作经济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二、加快凉山州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引导

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通俗易懂和灵活多样的宣传活动,引导基层干部群众正确对待农民组织化,充分认识到分散无序的农户没有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中处于被动地位,正确把握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地位和作用,增强农民群众的合作意识。其次,要抓好典型示范。各县市要选择1-2个产业有特色、发展有潜力、组织有活力的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典型,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并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第三,要注重培训指导。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把握合作组织基本理论和具体操作方法的管理人才,在基层干部和农民中间造就一批熟悉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知识的骨干。

2.科学推进,因地制宜

由于各县市现实条件存在差异,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也要结合本地农村发展的实际和要求,采取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方法。坚持“发展与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相结合”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紧紧依托和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以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为导向,从农民合作要求和市场需求出发,积极引导农民组建体现主导产业特色的专业合作组织。

3.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要坚持“办一个、成一个”的建设理念,加强对现有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服务,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支持合作组织自我完善服务体系,扩大营销功能,发展对外经营,不断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形成产权明晰、服务优质、制度健全、利益联结稳固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对较为成熟的新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要积极引导它们向更宽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和更紧密的利益联结形式发展。积极探索和引导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再联合,使合作组织成员数量、带动户数、空间跨度、合作领域能够得到较大发展。

4.优化环境,多方扶持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需要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和扶持。一是资金扶持。政府财政应当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建立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基金,提供贷款担保和贴息等。财政支农要向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示范项目倾斜。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二是税收优惠。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对合作组织销售的自产农产品或简单加工农产品,以及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培训业务等方面,给予少征或免征各种税费。三是服务到位。各涉农部门各司其职,积极配合,认真执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优惠政策,积极营造支持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

5.创新服务,健全法规

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范文3

秘书工作与市场经济是什么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秘书工作带来哪些影响,秘书工作怎样努力适应并积极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这是我们秘书工作者,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中应该从思想理论上深刻认识和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秘书工作有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必须抓紧制定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秘书工作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领域和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体制发生重大转变的过程中,面临两个突出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一是如何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二是如何抓紧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二、秘书工作要为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有利条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秘书工作要为这个决策服务。还要为胜利实施这个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秘书工作到底是怎样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做好服务呢?关键在于解决好两个根本问题。

一是,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服务质量。

二是,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秘书工作要进行自我改革。

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秘书工作部门要转变思想观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深刻改革,必将引起人们也包括秘书人员行为规范、精神状态、生活方式、是非标准、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变。

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关系,还必须给秘书工作部门的价值观念、是非标准、思维方式等方面注入新的内容。

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思想观念中,同其他党政部门一样,秘书部门还要特别注意破除"官本位"思想。"官本位"是与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的。

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秘书工作的服务质量要求应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秘书工作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督促。今后,党政部门的秘书工作基本也应从这些方面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核心问题是提高服务质量。那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秘书工作怎样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这里关键的问题是要把对服务的要求与市场机制作用密切联系起来。应该承认,在以往经济体制下的秘书工作,为领导服务的质量还是很高的。但是应该看到,保证和维持那种水平的秘书工作的服务质量,主要依靠人们的政治自觉性和责任感,并辅之以规章制度的约束,而不可能重视市场机制对秘书人员行动的激励和制约作用。相反,许多应该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的,往往被所谓思想教育和规章制度替代了。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单靠人的自觉性和一般规章制度的约束,来要求人们做好秘书工作是不全面的,不合理的,是难以持续地、全面地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把提高秘书工作的服务质量落到实处,除了高度重视人员素质、培养热爱本职的精神外,还要从注入市场机制方面多做文章。

五、秘书工作在注入市场机制中,要十分重视自身职业道德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生活中,将通行商品交换、等量交换、市场竞争原则。

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范文4

按“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这是中央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准确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考虑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决策。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的这一基本规律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抓住这个“牛鼻子”,有利于集中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按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一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切实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解决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关键是要把握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政府职能,进一步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社会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按“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体制改革协同推进。党的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持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改革实践证明,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要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体制改革配合和支撑,没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体制改革协同跟进,经济体制改革也很难深入,甚至会阻碍和延缓经济体制改革,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同步消长的关系更加明显更为紧密。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道,协同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是践行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改革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要。

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范文5

秘书工作与市场经济是什么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秘书工作带来哪些影响,秘书工作怎样努力适应并积极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这是我们秘书工作者,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中应该从思想理论上深刻认识和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秘书工作有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必须抓紧制定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秘书工作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领域和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体制发生重大转变的过程中,面临两个突出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一是如何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二是如何抓紧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二、秘书工作要为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有利条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秘书工作要为这个决策服务。还要为胜利实施这个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秘书工作到底是怎样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做好服务呢?关键在于解决好两个根本问题。

一是,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服务质量。

二是,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秘书工作要进行自我改革。

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秘书工作部门要转变思想观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深刻改革,必将引起人们也包括秘书人员行为规范、精神状态、生活方式、是非标准、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变。

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关系,还必须给秘书工作部门的价值观念、是非标准、思维方式等方面注入新的内容。版权所有

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思想观念中,同其他党政部门一样,秘书部门还要特别注意破除"官本位"思想。"官本位"是与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的。

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秘书工作的服务质量要求应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秘书工作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督促。今后,党政部门的秘书工作基本也应从这些方面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核心问题是提高服务质量。那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秘书工作怎样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这里关键的问题是要把对服务的要求与市场机制作用密切联系起来。应该承认,在以往经济体制下的秘书工作,为领导服务的质量还是很高的。但是应该看到,保证和维持那种水平的秘书工作的服务质量,主要依靠人们的政治自觉性和责任感,并辅之以规章制度的约束,而不可能重视市场机制对秘书人员行动的激励和制约作用。相反,许多应该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的,往往被所谓思想教育和规章制度替代了。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单靠人的自觉性和一般规章制度的约束,来要求人们做好秘书工作是不全面的,不合理的,是难以持续地、全面地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把提高秘书工作的服务质量落到实处,除了高度重视人员素质、培养热爱本职的精神外,还要从注入市场机制方面多做文章。

五、秘书工作在注入市场机制中,要十分重视自身职业道德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生活中,将通行商品交换、等量交换、市场竞争原则。

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范文6

[关键词]政府;市场;房地产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51 0163

1 引 言

我们对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认识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践而不断深化。继续遵循计划经济路线,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十二大主张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计划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仍然强调国家对资源配置的主导地位。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直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前苏联和东欧为代表的国家,推行计划经济,强调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忽略市场的作用,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寻租和腐败盛行,与经济发达国家差距加大。另外一些以巴西和阿根廷为代表的国家主张自由化、市场化,忽视政府作用,实施休克疗法,导致经济停滞不前。只有以韩国为代表的少数经济体,既强调市场主导作用,又发挥政府调节作用,成功地由低收入进入高收入国家。

2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基础

自从1776年《国富论》问世以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成为经济思想史的核心问题,不同经济学流派因为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而区分开来。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学派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个体(消费者和厂商)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会使社会福利提高,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市场通过价格调节资源配置,是资源配置的唯一手段。政府的职责是提供公共服务,不能干预市场。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证明市场存在局限性,有时会失灵。1936年凯恩斯《通论》的问世,标志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产生。他们认为,政府应该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积极干预市场运行,以便纠正市场失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政府竞相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学派。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产生了滞胀,凯恩斯主义对此束手无策。新古典主义重新回归,认为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应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肯定政府介入的必要性,同时把政府活动限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凯恩斯主义吸收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和政策主张,发展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认为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并非完全排斥,而是有机补充,相互协调。当经济萧条衰退时,政府应当实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干预;当经济繁荣稳定时,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应当占据主导地位。以市场设计理论(Market Design)为代表的当代最前沿经济理论主张把市场和政府的作用结合起来,认为只有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够建立充满活力和有序的经济形态。

3 房地产市场调控中的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连同上下游几十个产业一起主导中国经济发展。但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住房价格涨幅过快,甚至高于同期的国民收入增长幅度。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在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甚至翻倍增长。

自2010年起,政府几乎每年都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但收效甚微。上述调控政策,分别针对当时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短期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在中长期并没有抑制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房地产价格,归根到底是由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房价快速上涨,是供求严重失衡造成的。显然,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我们应该重视“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更好发挥作用”这个指导性原则,尊重市场规律,改变过度依赖行政性手段的宏观调控。

影响我国住房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从1978―2012年,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 5倍,年均实际增长7 4%;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 8倍,年均实际增长7 5%。另外,大量隐形收入和灰色收入未被统计。高、中、低收入家庭分别趋向于投资性、改善性和刚性需求。其次,城镇化进程。国家发改委的报告指出,中国2014年城镇化率到55%,远低于发达国家90%的水平。国家统计局《2012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人数逐步增加,截至2012年年末,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比上年增加983万,增长3 9%。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2014年将达到727万。半数以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未来都将在城市就业,会产生巨大的刚性住房需求。最后,货币超发。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9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07 74万亿元,约为当年GDP的两倍。由于国内缺少投资渠道,国外投资又受到限制,大量流动性涌入房地产市场,推动房价快速上涨。

从住房供给角度讲,住房价格决定于土地价格,土地价格对房价的影响程度已经达到35%~55%(杨波、杨亚西,2005)。影响我国土地价格的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土地制度。二是土地财政。中国指数研究院报告指出,土地出让金从2005年的0 6万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3 3万亿元,累计增长5 7倍,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比例从不及40%上升到60%以上。在客观上,地方政府受益于高房价,因为高房价不仅带来较高的财政收入,还能够推动当地GDP的增长。

市场的作用不可替代,政府的作用是为市场的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弥补市场失灵的不足。政府应当推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房制度,保护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进行房地产税制改革,抑制投资性需求。总之,政府不要频繁使用宏观调控手段,而应进行制度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4 结 论

必须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经济体制,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更好发挥作用。如果能这样做,中国经济还可以保持比较快速的发展,到2020年左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水平上翻一番,成为中高收入经济体。

参考文献:

[1]廖英敏 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市场,2012(20)

[2]林毅夫 经济发展战略与公平和效率[J].宏观经济研究,2005(10)

[3]林毅夫 解读中国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杨瑞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