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的功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设计的功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设计的功能

景观设计的功能范文1

关键词:庭院;硬质铺装;功能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069-01

一、休息及使用功能

硬质铺装景观首先是作为一种铺装形式而存在的,是庭院景观中的一种。它必须满足对地面使用性能的要求,提供坚实、耐磨、抗滑的铺地地面,保证人们的安全舒适的通行、休闲、娱乐,这是私家庭院硬质铺装最基本的功能。庭院硬质铺装是室内与室外的一种地面衔接,也是室内外风景的过渡,因此在庭院里每一块铺装都是主人休息、娱乐的地方,是最能体会到人性化的心理关怀的理想之地。

二、分割及组织空间功能

私家庭院地面铺装注重的是人们内心的需求,对人的心理影响采用的是暗示的方式来分割组织空间。人们对于不同的色彩、质感、图案所给人的心理暗示是不同的,可以应用不同的材料、色彩、图案等地面特征对不同的地面铺装区间进行划分,加强空间的识别性也同时约束人们的行为。在私家庭院铺装的各种变化中有区分行进、停留、休息、聚会等之间的差别。根据人们普遍的心理空间法则,一般认为只有地面用途改变时,地面铺装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才应改变。如果地面用途不发生变化,地面铺装也就保持不变,如休闲场所内同一空间,园路同一走向,用同一种形式的铺装较好。这样几个不同地方的不同铺装组成整个庭院铺装景观,达到统一中求变化的目的。

庭院环境能够连接起来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地面的格局。地面铺装是庭院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连接体,它如同一块大的底板让各具特色的颜色与质感的建筑如同一些模型陈列其上,因此地面铺装也与庭院建筑有同等的景观作用。在我国目前的私家庭院铺装景观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只关注的建筑实体的外观及室内的装修,而对庭院地面及建筑之间连接的地面铺装弱化,缺乏特色而有联系的设计。装饰典雅的庭院坐落于毫无易趣的巨大水泥地之上,使庭院空间冷漠缺少人情味,不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地面硬质铺装具有二维的平面属性,不同的色彩、质感、纹理、造型的硬质铺装可对三维空间起着完全不同的装饰、分割、强调、连接、划分作用,并用它自己的表面特性衬托立体的庭院建筑。庭院硬质铺装成为完美统一庭院内外空间环境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它使庭院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巧妙的结合起来浑然一体,别具一格。

三、铺装的造景功能

(一)营造宜人的交往空间

庭院的硬质铺装除了具有使用功能以外,还可以满足人们创造优雅舒适的景观环境,营造适宜交往的空间。硬质铺装景观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环境艺术功能,通过铺装材料的色彩、材质、造型、尺度和比例,应用不同的形式的标高,边界的处理,为人们创造幽雅舒适的庭院景观环境。营造功能和特色不同的温馨适宜的交往空间,既能满足私家庭院社会功能性又能提高不同年龄层次人的需求,创造生活情趣,使人们远离城市的喧闹,在庭院中感受不同铺装景观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愉悦、快乐、自由自在的悠闲生活。

(二)美化庭院环境

庭院的建筑风格和户外环境是整个庭院形象最直接的外在表现。人们习惯于通过对其外在形象的评价,来感知和认识私家庭院的格调和品质。但是和谐的户外环境不是简单地植树种花就可以做到的,而是要通过对整个庭院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设计才能实现的。庭院的硬质铺装是户外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庭院建筑、庭院风格是否一致,也直接影响到庭院的整体景观效果。因此,庭院硬质铺装应与周围建筑风格协调统一,良好的地面硬质铺装景观则会加深人们对空间的印象,给人留下深刻的感受,配合绿化还可以有效控制扬尘,改善空气质量,形成和谐生态的自然庭院景观环境。

四、小结

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使得我国私家庭院中铺装地域个性化文化传统受到强烈冲击。虽然说我国传统的园林中硬质铺装不论在平面形态组合造型上,色彩的搭配选择上还是文化的寓意隐含上都有其独到之处,令世人赞叹,然而在现如今的私家庭院景观空间中并没有得以很好的继承与发展。站在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挖掘传统历史中丰富的景观铺装形式,使硬质铺装景观不仅具有文化内涵,还要恰当地反映当今社会的多样性、矛盾性、多变性的时代特征和艺术效果,寻求一种生态环保人性化及具个性的硬质铺装景观在私家庭院中更好的应用,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景观设计的功能范文2

关键词:大学校园;环境设计;空间环境;教育功能;文化

中图分类号:TU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2)05—0017—04

收稿日期:2012—08—14

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青年科研创新团队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012XJRT001);西南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专项基金项目“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的环境及社会机制研究”(2012RW015)

作者简介:张华春(1980—),男,湖南溆浦人,西南石油大学政治学院讲师,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哲学和理论研究。

大学校园是教育的重要微观环境,是教育主体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场所。但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场所,它是一个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更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校园环境设计是指针对校园格调的特色性和环境氛围的文化性,通过校园建筑、景观等具体形式、造型、色彩、质感、线条、符号和图案等表达思想,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设计。与一般的环境设计不同,大学校园环境的设计在于“通过校园环境艺术的创设,以达到感染人、影响人、教育人的目的”。

一、大学校园环境设计塑造教育空间环境

1.教育空间环境的布局

教育空间环境的布局,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是对整个校园环境在教育表达上的把握与分配,这里包括整个建筑体的思想内涵指向。从狭义上看,是指建筑之外连接各建筑之间、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的空间环境布局。狭义的教育空间环境在设计实践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自然地景的设计和教育人文景物的设计。无论是哪种类型,都应该遵守教育空间环境布局时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原则。首先,教育空间环境布局的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设计时应该围绕一个统一的思想进行,所有的空间环境布局都应该体现这一点,由此使置身其中的学子们能够强烈感受到其思想内涵。其次,还应考虑空间的连续性,教育的精神内涵在空间环境的布局上应该是连贯的,不可能单独存在一种其他的教育精神,也不可能在整个校园里只有一个地方(如教室)体现教育精神内涵,应该在校园的其他空间环境中延续这种教育精神内涵,可以是一个秩序井然又安全温馨的学生宿舍、一个充满奋斗精神的中心广场,甚至是一条宽敞、洁净的步行道、一湖清澈幽静促人冥思的湖水。

2.教育自然地景的设计

教育自然地景是大学进行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自然地景是在校园环境原有自然地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对校园环境进行的设计。它包括校园绿化、水体、长廊、庭院、广场甚至是一块石头、一座小山丘等地景的布局。教育自然地景的设计首先应该尊重自然,将其通过校园自然地景物化出来,成为一本无言的教科书,使学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自觉自愿地爱护环境、保护自然。其次,在布局时要坚持“以人为本”,而这里的“人”指的是环境的使用者——教育主体。试想一个忽视人文需求,脱离教育主体文化立场的空间环境,如何发挥促进教育主体与环境、教育主体之间良好互动和愉快交流的作用?一个充分考虑使用者需求的环境,才能给予使用者以充分的被尊重感,从而感受并接受环境蕴含的深厚内涵。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同时也是环境认识的主体,因此教育自然地景设计必须考虑其个性成长需求,使教育自然地景与学生产生良好互动,将教育信息自然地传达给学生。

3.教育人文景物的建造

“校园人文精神是一种内在的价值观与精神取向,是校园环境的内涵、品质与特色,决定着校园环境的功能、形式、内容和发展。校园人文是校园环境中最具盛名力、最具感染力、最能打动人心的内质,是校园环境得以发挥其熏陶、凝聚作用的根本原因。”[1](P94)大学校园人文景观本身就是开展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重点打造:

景观设计的功能范文3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小儿胸腔镜心脏手术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进行改良设计及体外测试,评价其流体力学性能及在临床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通过建立体外测试台,对改良设计的管道进行体外流体学和气囊内压力测试. 结果: 改良小儿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流量最大可达到6 L/min,两端压力差低于220 mmHg;气囊内与血管腔压力比可达3~4∶1. 结论: 改良小儿胸腔镜心脏手术微创多功能动脉插管具有良好的流体力学性能,能够充分满足临床需要,产品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插管/方法;主动脉;体外实验

【Abstract】 AIM: To evaluate the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aerocyst pressure of modified designed minimally invasive multifunctional arterial cannula in thoracoscopeassisted pediatric cardiac surgery. METHODS: The evaluation included modified design,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aerocyst pressure of the minimally invasive multifunctional arterial cannula on the in vitro experiment table. RESULTS: The hydrodynamic experiments showed goo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imally invasive multifunctional arterial cannula. Maximal flow rate was 6 L/min, and pressure gradient was much lower than 220 mmHg. The ratio of aerocyst pressure to endovascular pressure was 3-4∶1. CONCLUSIO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multifunctional arterial cannula has good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aerocyst pressure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thoracoscopeassisted pediatric cardiac surgery. The modified minimally invasive multifunctional arterial cannula can be further applied clinically and has a bright future.

【Keywords】 intubation/MT; aorta; in vitro

0引言

随着微创观念不断深化和微创技术在心脏外科的推广,电视胸腔镜辅助(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心脏外科手术已发展形成一个新领域,是微创心脏外科的重要内容.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及疤痕小、术后美观等优点,成为微创治疗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国内外胸腔镜心脏外科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小儿的生理解剖特点,所应用的动脉插管等器械也多为常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器械,缺乏针对性的器械及相关设备的研发. 以往,胸腔镜心脏手术主动脉插管只是实现单一的供血功能,冷灌液的输入和阻闭主动脉血流也需要分步骤完成. 针对现状,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我们与广东东莞科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合作,以PVC树脂为主,加以特殊的辅助合成材料,自行改良设计研发了集主动脉供血、冷灌液输入和阻闭主动脉血流为一体的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 本实验对小儿胸腔镜心脏手术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进行了改良设计及体外流体力学和气囊内压力测试,评价其流体力学性能及在临床上应用的可行性.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主要是小儿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的改良设计. 针对胸腔镜心脏手术,我们对临床所用的主动脉插管进行了改良设计. 集主动脉供血、输入冷灌液和阻闭主动脉血流为一体的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包括带有内腔的管身及可配置于管身内腔的管芯两部分. 管身的前端配置一气囊,气囊通过管身侧壁上的输气道与充气管相连通,气囊充满气体直径与插管直径之比为3∶1(图1~3). 管身的前端还开设有冷灌液出口,冷灌液出口通过管身侧壁上的输液道与冷灌管相连通. 气囊的后侧管身侧壁上设有与内腔相通的侧孔,充气管的另一端与充气指示囊相通,充气指示囊的另一端配置一单向阀. 冷灌管的另一端也配置冷灌指示囊和单向阀. 管身内壁嵌有不锈钢弹簧圈,增加了插管的柔韧性和抗折强度. 每根插管都配置相应的管芯,便于插入到合适的部位.

手术时由股动脉切口插入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通过冷灌管输入冷灌液,冷灌液沿着管身侧壁上的输液道和冷灌液出口导入冠状动脉,使心脏停跳;气体通过充气指示囊、单向阀、充气管,沿着管身侧壁上的输气道导入到气囊,以充满气囊用来阻止血液回流;血液通过插管管身的内腔输入,通过前端所设置的多个微孔把血液导入主动脉,为全身供血,从而建立体外循环.

制作材料为自行研制的医用聚氯乙烯,具体组成配方包括:PVC树脂、Kxt, ESBO, CaST, 液体钙锌、亚磷酸脂、细SiO2等. 临床应用的型号有:18Fr(直径6 mm), 20Fr(直径6.7 mm), 22Fr(直径7.3 mm). 以上改良设计已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微创多动能主动脉插管200620135951.0.

1.2方法

1.2.1分组实验1, 2, 3组采用改良的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型号分别为18Fr, 20Fr, 22Fr,每组各10根.

1.2.2流体力学测试将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接口端经管道(直径10 mm)和泵管连接体外循环机(型号: StockertⅢ),通过体外循环机的滚压泵连续灌注,测试介质为水,温度为20℃,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进口端接有压力传感器,进口端和出口端都处于同一水平面下(图4),对流量表进行校正,压力表调零. 开始转机,流量取1.0, 2.0, 3.0, 4.0, 5.0和6.0 L/min记录不同流量插管进口端的压力变化,反复测量3次.

1.2.3气囊内压力测试气囊内部安装压力传感器,用5 mL医用注射器通过充气指示囊和充气管向气囊内注气,注气量取1.0, 2.0, 3.0, 4.0和5.0 mL时记录气囊内压力变化.

统计学处理:全部测量数据均属于计量资料,以标准差表示离散度. 测试数据全部经由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 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P

2结果

2.1压力差变化18, 20及22Fr型号改良小儿胸腔镜心脏手术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体外流体力学测试其压力差有变化(表1).表1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不同流量的压力差(略)

2.2气囊内压力18, 20及22Fr型号改良小儿胸腔镜心脏手术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气囊内压力测试各组间有差异(表2).表2气囊内压力(略)

转贴于

3讨论

近年来,微创技术在心脏外科得到了迅速发展,胸腔镜心脏手术作为一种微创的手术方式[1],已经越来越被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 目前国内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开展处于蓬勃发展期,国内多家中心都开展了这项技术,手术种类也包括了动脉导管结扎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缺修补术、Ebsteins畸形矫治术、二尖瓣置换术[2]、双瓣膜置换术[3]、三尖瓣成形术、冠状动脉架桥术等. 由于胸腔镜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动脉插管型号的限制及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并发症较高,胸腔镜心脏手术的开展一般以成人患者较多. 所应用的动脉插管等器械也多为常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器械,没有针对性的器械及相关设备的研发. 国外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应用胸腔镜也以心外非体外循环下的操作居多,一般胸腔镜体外循环转流时间比常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下转流时间长25%,如此诸多因素影响着小儿特别是婴幼儿胸腔镜心脏手术的广泛开展[4-6].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与广东东莞科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合作,自行改良设计研发了适合于小儿胸腔镜心脏手术应用的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为开展各种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提供有利的产品支持.

以往胸腔镜心脏手术建立循环时,主动脉供血、冷灌和阻闭主动脉需要分步骤进行,而且手术操作难度大,影响手术操作视野. 改良小儿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从股动脉切口一次导入,不需要进行胸骨纵劈开,建立微创体外循环.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及疤痕小、符合美容要求等优点. 且改良小儿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具备主动脉供血、冷灌液输入和阻断主动脉血流等功能于一体,操作简单,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不占用胸腔内操作空间.

一种优良的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必须具有良好的流体力学特征[7]. 目前临床前期对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流体力学性能的评价主要是流量和压力差. 体外试验转流过程中引流输出管道两端的压力差是驱动液体流动的直接动力. 管道两端压力差大,流量也大;反之,对同一管道而言,增加流量,压力差也增大. 出口端压力示为零,压力表的变化即为管道两端压力差. 体外测试结果显示,改良小儿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的压力差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流量最大可以达到6 L/min,管道两端压力差均低于220 mmHg,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气囊内压力与注气量成正比,随注气量增加而增加,最大注气量为5 mL,最大压力可达620 mmHg左右,气囊内压力与血管内压力比约3~4∶1,能够阻断主动脉血流. 术中应不断连续监测气囊内压力,防止压力过低阻断不完全,或压力过高导致主动脉内膜撕裂,形成急性夹层动脉瘤[7-8]. 综上所述,改良设计的各种型号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流体力学性能优良,又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 改良设计是可行的,能够充分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产品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金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2004BA720A12)

参考文献

[1]肖明第. 电视胸腔镜心脏外科发展现状 [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4(5): 356-357.

[2]陈海生,肖明第,程云阁,等. 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术 [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5, (2): 72-74.

[3]王强,肖明第,袁忠祥,等. 胸腔镜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的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6, (11): 845-846.

[4]段大为, 王晓武. 胸腔镜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建立及心肌保护方法 [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03, (2): 128-129.

[5]段大为,刘维新,朱海龙,等. 电视胸腔镜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J]. 中国内镜杂志, 2003, (8): 7-8,11.

[6]Vanamo K, Berg E, Kokki H, et 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versus open surgery for persistent ductus arteriosus [J]. Pediatr Surg, 2006, 41(7): 1226-1229.

景观设计的功能范文4

一、加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理念。在一切工作中,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出色的完成各项公安工作。当前,作为公安机关要切实提高“四个能力”,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深刻理解十七大工作报告的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拥不拥护、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和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作为工作的根本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的成效更多,使每一项工作更直接地体现在方便人民、利于人民、惠及人民上,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二、加强教育培训机制建设,牢固树立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公安警执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思想稳定,影响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波及到平安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新形势下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建立起“大教育”、“大培训”的工作格局和工作体系,强化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公安民警工作素质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公安民警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切实维护好和保障好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一是教育培训管理要目标化、制度化。要把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推动公安工在和队伍建设的一项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工作来抓,明确教育培训工作的目的,使育人与用人相结合,教育培训与人事管理相衔接,积极推行竞争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考核评价标准,真正做到优胜劣态。二是教育培训内容要科学化、系统化。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内容,是教育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选好教员,编好教材,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原则,突出重点内容,区分不同对象,分专业、分岗位,有层次地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三是教育培训形式要多样化、网络化。在培训中,要拓宽渠道,多措并举,寓教于乐,形成一个教育培训网络体系,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公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加强科技强警建设,牢固树立现代管理理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全面提高公安工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公安工作当中,科技强警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把科技强警战略的实施作为改造传统警务、提升公安效能、服务现实斗争的增长点和突破口,最大限度地促进警力资源和现代科技的整合。要坚持统一规划、完善机制、鼓励创新原则,集中财力,狠抓基础性、关键性的项目建设,不断增强科技实力。要以突出实战应用为中心,强化科技手段在侦查破案、治安防控、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等各项工作中的应用。要积极建立科技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对科技人才的管理,促进科技强警工作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要营造学习科技、应用科技的浓厚氛围,努力建设素质优良、机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适应现代公安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加强文化育警建设,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民警的文化修养直接体现了公安队伍的精神风貌。要推动公安工作不断发展进步,使民警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就必须大力加强警营文化建设。通过深入开展警营文化建设,才能不断陶冶民警的思想情操,培养更加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不断丰富广大民警的自我文化涵养。一是要充分挖掘警营文化的丰富内涵。民警的行为举止是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我们要紧紧围绕弘扬新时期警察精神,集中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积极倡导讲礼重仪思想,开展讲礼仪、讲文明规范活动,树立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养成的良好意识,从而使广大民警明辨是非,分清美丑,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二是要因地制宜地开展趣味性强、品位高的文体活动。要使广大民警在经常性的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在积极参与警营文化活动中得到享受和陶冶,领略社会的进步,感受文明的生活,感触时代的发展,进而在浓厚的人文环境中把

景观设计的功能范文5

关键词:景观设计 体育场馆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108-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人身体和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身心疲惫。为释放压力,解除身体的亚健康状态,进行体育运动的人群就越来越多,人们对体育文化、体育休闲、体育健身的需求大大增强,体育迎来了全民体育的时代,这就要求修建大量带有景观设计的优质体育场馆以供使用。

一、体育场馆中应用景观设计的涵义

(一)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就是人类为了适应和改变其生存条件,而有意识地去改造环境。1900年由奥姆斯特德和舒克利夫首次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课程,第一次将景观设计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提出。随后该门课程在哈佛大学得到了发展,有了系统的景观设计学研究生教育体系,形成了“建筑―景观设计―城市规划”三足鼎立的格局。在做景观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城市规划,并使之与城市文化相融合;其次,在考虑其功能与安全性的基础上,预估建筑物对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努力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使之能与社会环境的变化相适应;最后,景观设计要尊重当地历史文化、民俗习惯,符合不同人群需求。

(二)体育场馆的景观设计

近年来,体育场馆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组织承办大型赛事,还扩展为全民健身活动的载体。体育场馆的景观功能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已经成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场馆的景观设计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与城市文化相融合,与城市风貌保持协调统一,并做到景观与场馆的融合,将体育精神赋予到景观设计中。这样就能为人们营造一个活泼、上进的景观氛围,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也愉悦了心情。体育场馆的景观设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形成健康愉悦的生活、休闲方式,提高城市居民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使城市的精神文明得以升华。

二、体育场馆中景观设计的原则

体育场馆的景观设计,必须遵循其设计规律,既要遵循其自然属性,也要与其社会属性协调统一。

(一)自然属性

自然属性就是体育场馆景观中的可感受的因素。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其自然属性。首先,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景观资源,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考虑生态平衡,合理安排。其次,要考虑体育场馆的安全属性,道路安全、景观安全、设施安全等都要给予考虑。

(二)社会属性

1.坚持以人为本

体育场馆是为市民及社区居民建造的,建造的目的是为了人们的使用。人们不再满足于体育场馆的运动功能,更要求场馆具有较高审美价值,这就要求景观设计要能引发人的情感、联想、共鸣等心理反应。在设计过程中要避免以设施为主,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各项需求,使空间富有亲和感。同时使体育设施掩映在绿色之中,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使人们愿意深入其中,流连忘返,增加体育场馆的使用率。通过体育场馆的景观设计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和文化的传承。

2.整体协调统一

体育场馆的景观设计应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与城市风貌保持协调统一。体育场馆景观设计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植物景观和建筑景观。体育场馆为满足其功能所需设计布置的景观,如景观构筑物、体育器材、道旗、围挡、标志装置等建筑景观,要与植物景观协调一致。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两者的协调性,使景观布局统一、功能一致,做到融合、精致、和谐,使体育场馆与公园因素相互融合。

3.与城市文化的融合

设计师在设计体育场馆景观时,除应遵循场馆固有体系、各种安全、环保要求外,在设计中还应融合文化因素。这样才能表达出体育场馆空间功能以外的文化和思想信息,彰显出体育场馆独特的文化魅力,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文化需求和竞技运动发展水平对体育场馆景观设计的要求。

4.通用景观和特殊景观的融合

体育场馆景观由通用景观和特殊景观构成,设计时应考虑二者的融合。体育场馆的通用景观,如景观构筑物、各种器材、各种标志等,应与特殊景观如背景板、楼体装饰景观、各种多媒体显示设备、艺术装置等互为融合,做到除满足体育场馆的使用功能外,满足其精神功能、安全功能以及C合功能。

5.可持续发展性

景观设计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就要求景观设计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减少对自然环境破坏改造的盲目性。在景观设计时,要认真了解设计区域的自然环境,尊重设计区域内生态需求,尽量避免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在景观设计时,要考虑物质能源循环再利用及场馆的赛后发展规划,尽量将场馆景观设计的赛后使用价值最大化。大部分体育场馆在赛后基本成为闲置,在景观设计时,就要求设计师考虑如何进行景观设计,提升赛后的体育场馆利用率。例如可以举办各种大型演唱会、大型展览展销会,还有的景观设计优秀的体育场馆成为城市的建筑地标,吸引了大量游客观光旅游,等等。因此,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既代表了尊重客观环境的态度,同时,也使得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得到提升。

三、体育场馆中景观设计的应用

近年来各城市的体育场馆都在朝着集体育赛事、体育活动、自然休闲、生态健身为一体的方向发展,体育场馆中的景观也应按此需求进行设计布局。

(一)室外道路交通系统

在体育场馆中道路一般不会太长,为了满足流动需求,从主入口到体育场馆的道路,可以做成直线的道路。为了创造竞赛氛围,可以利用高大树木、雕塑小品及灯具等来展现景观效果。在休息区可以设计散步路,设计时应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景观资源,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进行设计道路,可以考虑生态平衡,合理安排。设计最好具有广场的风格,路边间隔种植形态雅致的树种。

(二)主体育场

主体育场设计时要符合体育功能,还要满足景观要求。这种设施往往都是外观比较雄伟的几何形体、钢筋混凝土的看台。在做景观设计时可以在周围种植高大的树木,在大树和主体育场的柱子或墙壁之间种植灌木或花木,这是把冷硬的建筑物遮挡起来的最佳办法。

(三)体育馆

体育馆具有漂亮、独特的外观,所以不需要进行遮挡,而是需要搭配一些景观,突出体育馆独特的气质。种植一些花草、低矮灌木遮挡住建筑物的根基线即可。栽植时应错落有致,从墙到边界石形成倾斜面,横向的树冠线应该有起伏跌宕。

(三)露天球赛场

露天球赛场是在室外设置的球类比赛场,像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足球场等。由于在室外,会受风力影响,因此在场地周围应该种植具有防风功能的树种,可种植多排,同时排列要体现自然风格。在受风力影响不大的景观地带种植一些花草和小灌木,可以舒缓因树木包围导致的压抑心理,为运动员及提供良好的心理氛围。

(四)广场

体育场馆中的广场,是观看体育比赛观众及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集散场所,也是体育场馆中日常利用率最高的场所。根据规模不同,功能各异,通常分为三种:

1.出入口广场

这种广场具有缓冲作用。在景观设置时应以开阔为主。在大型体育比赛时也可以用作临时停车场。

2.不同体育设施之间的广场

这种广场在景观设计上应便于观众的流动,并能够提高体育设施在竞赛场上的氛围。

3.休闲运动功能的广场

这种广场具有休闲运动、约会和休息等功能,是为市民及社区居民建造的。景观设计方面要求避免以设施为主,要以人为本,要具有丰富多彩的设施和设备,美观和谐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设计,要能引发人的情感、联想、共鸣等心理反应。

(五)公共服务设施

体育场馆的服务设施跟一般公园的服务设施是一样,包括停车场、卫生间、商店、自动售货机、电话亭、餐厅、咨询服务处和坐凳等。这些设施大都修建人。

流最集中的出入口、体育建筑和广场周边。公共设施的景观设计不论是造型还是在实用方面,都要考虑体育场馆乃至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地域环境、城市规模等各方面因素,都要有它独特的一面。公共服务设施周围应该种植一些树木形成优雅的环境,使它更好地与环境场所相融合。这不仅可以增加使用的频率,还能让使用者更加爱护和珍惜公共设施,增强大家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对全民体育健身的参与性。

四、体育场馆中景观设计的发展和趋势

随着全民体育、全民健身时代的到来,体育场馆的景观设计也向着人性化、多元化、艺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景观设计在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尊重自然、重视文化、崇尚个性为发展趋势,使体育场馆在实现功能性的前提下,更加贴合自然,将观赏性与功能实用性深入结合,使用者更加舒适安全,让大众更有归属感,可以放松心情去享受、去感受,使体育场馆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乐园,做到真正地惠及于民。同时设计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深入了解体育场馆所在地背景、文化等情况,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汇到体育场馆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将体育精神赋予到景观设计中,使景观要素充分体现体育中心的运动底蕴。

五、结语

在体育场馆的景观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体育场馆的自然属性、固有的功能性,又要考虑它的社会属性。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的各项需求,使体育场馆的景观设计与建筑环境的整体进行融合,成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展示一个城市文明、和谐、健康的形象,体现了城市的精神文明水平,χ鼙叩厍乃至整个城市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小辉.体育场馆景观设计的文化学研究[J].人民论坛,2011(2):226-227.

[2]黄璐,查莉君.现代体育中心景观设计――以金华市体育中心景观设计为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9).

[3]张世敬.传统元素在奥运场馆室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0.

[4]赵玉龙.对话与互动――现代体育场馆景观环境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5.

[5]郭强.谈奥运场馆形象景观设计――主新闻中心形象景观设计与实施纪实[J].艺术设计研究,2008(s1):53-55.

景观设计的功能范文6

关键词:水元素;景观设计;设计原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大众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渴望也是日益剧增,人们对于景观设计有了更高的重视与要求,使得当代景观设计需要更加生态化、可持续化。这也让水元素在景观中更加频繁出现,形成现今独特的设计风气。水元素作为重要设计元素,在当代的景观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水元素与景观要素进行分析,将水与各景观要素进行对比,研究水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形式和设计原理,以到达更好的将水元素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起来。更好的营造出生态、可持续同时具有观赏性的景观空间。

一、水元素设计符号

水,作为一种自然元素,同时也是设计中的重要设计符号。水元素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地位突显,在城市景观建设中频繁出现,使得城市环境更加亲和、通透。在如今的景观设计中,水环境具有观赏性、互动性和参与性。给予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增添亲和自然、回归自我的情景体验,展现出了别样的生态环境理念。在中外古典园林的设计中也是“逢园必水”,可见水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如何对于水这一自由无形、包容万物的元素进行理解并加以应用也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课题。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应将水元素作为一种具有生命的对象来看待,在整体设计中将水的生态性作为重要的考量问题。水,如同魔盒一般。不同的打开方式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给予它一丝力便可流动,发出声响;不予理睬也可静止如镜,虚幻倒影。由此可见水一种绚丽多彩、变化万千的艺术设计符号。

二、水元素与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水与建筑

水在对于建筑空间的影响不仅在于扩展空间,更多体现在空间的丰富、协调与划分中。当水体面积达到一定面积后形成水域界面,与其他界面形成对比,相互映照,使得空间更加丰富。当水体形成一定的线性分布,限制指定的人体行动方向,以达到划分空间,增加空间层次的作用,流水在两个不同界面的过渡中也有着很强的视觉效果。在控制好水流的方向后还能够达到一定的引导、连接的作用。在设计中巧将建筑与水相结合,可达到即分离,又相互联系的空间效果。

(二)水与环境生态

在当代城市环境中,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生态与可持续问题愈加严重。环境生态问题也成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考量因素,由此水在景观设计中的生态作用也愈加重要。水的生态功能多样,在一定的设计下,水体可净化空气、调节空气干湿度、沉降浮尘。水更是有机生态的承载体,水可为植物与生物提供空间和持续性支持,与之形成完整的生态圈。将这种生态圈与配套设备相互融合后是的整体空间达到可持续性与舒适性,同时还营造出绿色、健康、环保的生态美感,实现功能与审美的完美结合。现代景观设计中,生态与可持续以成为一个时代主题,在设计时应在使用水元素完善空间的同时,也要注重将水元素与生态相结合。结合环境整体,形成生态环境圈。

(三)水与文化精神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单纯的功能性与设计美感以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设计需具有文化传播性和创意的精神内涵。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物质,在经过人类数以万计的文明发展积累下,水已然演变为一种文化精神符号。用水元素与环境进行融入,利用水的本质特性与“声、光、色”的变换,营造出一种极具联想性的感官环境。向人们传递某种精神意境,满足人的文化精神需求。在景观环境中的水元素,不一定都是以水本身为显现的。例如在日本枯山水景观中,场景中本无水景,但是将石子与沙砾有规律的整理排列,与山石相结合就形成了一种山水波纹的“错觉”。由此也在表明,水元素在景观中的运用,也可以精神映射传达一种文化美感,而不拘泥于物质载体。

三、水景观的设计原则

(一)保证生态性与功能性

保证景观可持续与使用功能是景观设计过程中基本要求。水在具有装饰作用的同时,对于环境具有空间协调、生态改善、亲水娱乐等功能。在设计过程中尽力完善、整合水与各个景观要素间的关系,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水元素功能性进行最大化的利用。在水的生态性上,仔细分析原始景观地区的生态关系,有选择性的使用水体。巧借水对小气候的调节功能,对设计对象的生态圈进行改善,实现可持续设计。

(二)环境整体协调

水元素与景观设计中的其他要素一样,属于环境整体的元素之一。在对于水元素的设计过程中,不应过多的将水体等作为设计主题,而忽略了环境的整体统一性。在实际设计中,要对于设计对象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得出限制因素与可控条件,有取有舍的采用水元素设计,协调水相关设计与整体设计中的尺寸、形态、精神传达等方面的关系。构成丰富多样、相辅相成的和谐环境。

(三)设计安全性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水都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性。但水在温和灵动的同时,也是令人敬畏的无形杀手。水的危害性可以直观和微观来分为两类。直观类:暴露于人们可接触范围内的“明水”,当“明水”达到一定体积,会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形成区域性的危险空间。对于人体和财产都有着潜在危险。微观类:建筑内部或地下水层,水体长期侵蚀建筑,对建筑的功能与安全性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水体的自行交换过程中也可能会相互污染,使得整体环境生态破坏,产生有害因素,影响人体舒适、与健康。对于“明水”的面积、深度等尺度,针对使用人群的不同进行调整,确保在安全范围以内。在水体周围环境中预留出安全防范措施,以应对突发状况。针对建筑内部的水在运行材质和排疏导向细节中进行预防,将水体有计划的隔离、疏导。由内到外,尽力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水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研究,认识到水元素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景观各设计要素融合后都有着良好的设计效果。通过对设计要素和表达形式的分析,总结出景观设计中水元素的设计原理。即确保水的功能性、统一性、安全性。以生态、可持续的、创新包容的设计思想将水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去。引申出对于水的精神文化、设计创新等问题的研究。将水元素更好的实践在景观设计中,丰富和发扬创新设计精神。

作者:蔡晨光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美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吴良镛.《吴良镛城市论文集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罗峻.《现代居住环境中水体景观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2003.

[3]章俊华.《居住区景观设计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