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核心技术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核心技术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授课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资源、方法和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高效完成授课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
美国是比较早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国家。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手机、网络等多媒体工具开展信息处理,进行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教师和学生要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些优势进行教学活动。笔者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论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是信息获取工具,老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预习
在教师备课过程中,信息技术主要有两个作用:
1. 老师能通过课件或教学资源库,提供合理整合创设教学情境的素材。好的教学情境,是一堂好课的开始,也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式。
2. 能建立备课资源积件库。积件库是教学资料和表达方式的集合,可将大量的知识信息素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由使用。学校教师在加强集体备课的前提下,若长期合作、探究开发教学用积件,坚持积件库的开发建立。将会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备课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大的帮助。
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查找、收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是学生预习的一个部分。教师可以在节假日或者周末时间,布置本单元课文需上网查找的内容,让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搜集课文所涉及的新知识的相关信息。如:如语文课中,写人的文章让学生查找作者的资料,写作时的背景及时代,该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作者主要的写作手法等;写景的文章指导学生收集景物所处地理位置,该处景点的历史故事与景物特点的相关文章等等。学生在自主收集各种信息过程中,逐步提高了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提高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生成信息等方面的素养,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语文知识,提高了自学能力。这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丰富学生的预习方式,而且比起传统的预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预习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现在,学校很多班级已经建立班级QQ群,许多学生已经有自己的QQ、QQ空间甚至博客、微博、论坛等交流工具,教师在教学中还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网络预习、群预习等方式,通过QQ班级群,让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成果传送到网络平台上来共享,再通过网络平台,合作预习与独立预习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这样丰富的预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和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积极性。
二、信息技术是信息传递工具,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形成的、新型的互动关系
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发现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的方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导,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只有教师真正做好师生、生生互动才能更好的教学。有了计算机和网络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加入后,师生互动就增加了“师—机—生”这样的老师通过计算机和学生的新型的互动关系,师生可以进行更加深入、自由互动;生生互动也增加了“生—机—生”这样的学生之间通过计算机的新型的互动关系,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构成的网络平台,进行问题的讨论和交流。例如:在课内外,我们可以通过QQ、QQ空间、微博、微信、博客等时下最流行的网络互动平台,和学生进行最广泛的互动交流。
随着近几年手机网络的普及,师生之间甚至可以利用手机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之间的互通,进行更方便的交流。师生、生生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的存在,师生、生生之间,就能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互动交流,即使有一方不在网络,我们还可以在网上留言给对方。除了进行学习方面的互动外,师生、生生之间还可以进行社会、感情等问题的交流互动,更有利于创造信任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三、信息技术是信息加工工具,师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组织,实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
(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利用录音、录像、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情境;
(3)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等等。而这些文字、图片、动画、数据、声音、影像等信息的组织处理和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方式,都需要信息技术协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难题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实验。如何对于大量数据的处理,学生可以用Excel进行计算;再比如学习数学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实验等等。学生解决问题后,如果要利用不同的信息手段进行结果的展示,这也要利用到信息技术把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
四、信息技术是信息存储工具,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存储教学的过程和结论
如果师生、生生之间通过网络、录音、录像等可以存储信息的信息设备进行互动交流,那整个交流的过程和结论都会在设备上有完整的记录,甚至可以保存几年甚至几十年,方便师生教学以后对整个学习的过程回忆和总结。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进而完成教学总结,学生也可以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进而对不懂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还可以以设备记录的内容为资料和老师、同学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交流。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或者是不能完全做到的。
五、信息技术是信息呈现工具,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教学的内容或研究结果
教师可以课前在网络上展开示将要学习的内容的资源库,可以是一个带有学习资料的网站,可以是一个带有学习资料的博客,可以是一个有学习资料的FTP文件地址,可以是一个学习资料压缩包等等,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库进行系统的课前预习,如果是网站或博客等还有论坛的资料库,师生还可以进行预习中的交流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学习的研究结果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动画、数据、声音、影像等处理软件,展示所得到的研究结果。
总之,把信息技术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适当、适度地融入数学教学中,能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教学时间。这是顺应技发展潮流的必由之路,必将全面提高技校学生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 电化教育研究,2003(09).
[2]孙杰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 2003(02).
[3]罗德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及思考. 2005(04).
[4]张际平,高丹丹.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层面实质分析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2003(07).
核心技术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课程整合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越来越不具有单一学科性,而是越来越多的具有综合实践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特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
一、多媒体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优势
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将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结合,交互地传递,使学生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他们会不自觉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去解决每一个问题。
(2)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中,连教学策略也可以选择,比如说,可以用个别化教学策略,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策略。这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摆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所提供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因此,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出现和应用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摆脱了以往教学中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主要渠道接受知识的模式,他们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更有用的、更富有个性的知识。而且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扩展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并使其学到传统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所以随着信息量的增加,视野的扩大,学生也将逐步增加对知识的掌握,对世界的了解,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需要和兴趣进行学习,使学习向自主化、个性化发展,学生的注意力也将大大集中,随之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提高。
二、多媒体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
在多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永远是开放的,这就是网络最大的特点:通信和资源共享。传播媒介是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所以多媒体技术在课程整合中最主要的作用可以概括两点:
1.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的学科学习提供广阔的资源环境。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涉及到了语、数、外、史、地、生、音、体、美等众多学科。
2.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了开放的学习环境。互联网为课堂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交互形式(如电子邮件、在线交谈等),使处于不同协作位置的协作成员可以方便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会话与协作,比传统面授中的交流更方便、更灵活、更广泛。
3.多媒体技术强调了学习的个性化。个性化学习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一个特点,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其特点是: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按照适合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的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的深度,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
因此,这些特点决定了多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的有机组合。
转贴于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系统设计
1.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可创设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促使学生多种感观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2.人机交互:每一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经过学生在现实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去理解和掌握,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多次强调“学习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交互性是信息技术较传统的教学手段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优势,它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音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的优点,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使难以觉察的事物能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失为学生参加“实践”的好方法。
3.拓展延伸:巩固练习是一节课的拓展与延伸,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这一环节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经常听到有的教师对学生这样说:“这么一点儿练习题都不做,你实在是太懒了!”其实学生不爱做作业是有原因的,那么枯燥乏味的习题,任谁都不会爱做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怎样能调动学生做练习时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对习题感兴趣呢?在教学中我设计包含有动画、图形、声音的练习题,发挥人机交互、立即反馈的显著特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有“试一试”、“练一练”、“比一比”、“考考你”等小板块,难度从易到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学生既可以按顺序从易到难逐步练习,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喜好,跳过某一部分,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水平选择内容,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发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提高了课堂效率。
随着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所具有的集成性、交互式,虚拟性和知识呈现的非线性线等特点,使其与黑板、粉笔、挂图等有着本质的区别。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若能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有机整合,确实可以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宝贵特性,这些特性的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的教学进程结构所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朱广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2003.3
[2]郭绍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化教育研究.2002.7
[3]李坚.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中国教育报,2001-11-22
核心技术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合作学习;实施过程;教学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个紧跟时展的学科,在这个学科中,虽然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但实际上,信息技术的学习对其他各科的应用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学生学习好信息技术就可以利用互联网去搜集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并对其他的知识进行了解和学习,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
一、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交流能力的提高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学科,虽说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并不是很了解,学生接触电脑也只是为了玩游戏,或者是搜集一些日常的学习资料,但是如何对信息技术进行系统的应用,就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去进行掌握。在信息技术中,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交流能力的提高。[1]
比如,在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时,在进行这节课学习的时候,教师主要是通过在计算机课上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excel的应用。这种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管理数据的软件,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大的应用,比如在计算考试成绩的时候,或者是在日常统计数据时,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应用,因此,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去进行表格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表格中的函数的应用。由于excel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教学的时候,就应该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询问,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交流。
二、通过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去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就能够交流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自己不会的问题,就可以向同桌,或者是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进行询问,这样学生就能够针对自己学习的不足进行弥补,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2]
比如,在学习高中信息技术网页制作时,在进行这一部分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去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电脑是怎么样获取信息的?很多学生都会举手回答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询问都有哪些学生怎样搜集信息。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大多数都是通过网页来获取信息,因此,在进行网页制作的时候,学生会有感兴趣,但是课堂上存在着一些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学生在掌握的时候就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教师将制作网页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合作,通过大家对不同方面内容的掌握,让学生之间能够取长补短,从而完成网页的制作。
三、通过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进行思想创新
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去通过教学准备些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之内的互动,让小组织内的成员通过合作去完成这一个问题。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可以通过讨论和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大家通过不同的看法进行融合,就能够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形成新的想法。
比如,在学习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检索工具的基本原理时,信息检索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网络浏览,然后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互联网上熟练的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在进行这节课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进行搜索。通过这样的方式,先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去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对信息检索产生兴趣。然后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去运用互联网,教师可以通过共享屏幕先将如何运用搜索引擎的方法教给学生,然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主题:大家可以查找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来历。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去进行检索,学生在检索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检索的内容进行分类,教师可以为学生去布置多个主题,然后让一个小组内的同学分别使用不同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之后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如何更好地进行搜索,每一位学生在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借鉴。
综上可知,合作学习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是教师开展教学方式的有效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的是引导学生,督促学生,让学生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仅要注重信息技术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应该通过信息技术学习这个过程,去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拿出正确的合作态度和方式去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
参考文献
核心技术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合作学习 小组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合作学习,因其先进的理念、有效的形式、出色的效果而成为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学习形式。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建立长期合作小组。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授课环境等因素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研究设计,根据学期教学内容确定小组人数。其次,开展小组竞赛。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评优,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二、合作学习的优势
1、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将能够相互学习。处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学习者比处在单独学习的处境下能得到更多帮助。
2、让更多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将使他们的社会技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合作学习状态下的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环境,比个体的、相互竞争的环境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合作学习有助于发展学习者针对他人的正面情感,减少隔阂和孤独,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式学习,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小组或团队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要求每个学生会同其他小组成员的配合,既积极主动完成自己的任务,又善于融入小组的整体工作,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学校教育要注重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通过与他人交流思想,加强与他人的联系与合作,从而提高人际交往技能。
3、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多方面进行参与,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新知识新思想的构建者和创作者,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贡献者和分享者,能充分体验学习的愉悦。
4、有助于教师的提高
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甚至是学习者,在集思广益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迸发的独到见解,也有利于教师的提高。
5、有助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合作学习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能发挥它的促进作用,但在实施中还要关注一些问题。
1、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分组应合理,任务的设计和课堂的组织要科学。
在合作学习中,要加强任务的设计和课堂的组织,消除学生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2、在合作学习中,避免出现追求形式上的合作,而未达到实质上的真正协作。
真正的合作要让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包括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让不同思想的火花产生碰撞,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3、在合作学习中,掌握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时间的度。
合作学习是几个人为单位,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要相互进行讨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容易引起课堂的喧哗,因此在小组活动时老师要和学生约法三章,制定一些措施使课堂纪律在老师的控制之中。学生小组的相互交流讨论的时间要确保学生们是真正的有效的利用,这也要采取一些手段保证学生能高效率的利用好课堂宝贵的有限时间。
【参考文献】
[1]马兰;掌握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若干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2期
核心技术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整合作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数学教师必须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粉笔、黑板、笔和纸一样流畅、自然,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并且应不断的探究如何从学科角度来使用计算机技术帮助教学,提升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融合度。
一、对信息技术及整合的认识
对信息技术广义的理解是: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使用等功能的技术。而从教育的角度看,信息技术可看作是教育环境或教育手段的一部分,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教育、教学,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整合是指使若干相关部分或因素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程序化的过程。其结果使系统各要素实现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发挥最大效益。
二、如何让数学更贴近生活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怎样让数学更贴近生活?答案显而易见,学生更容易接受的知识应该来自于生活当中,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而洽洽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模拟和还原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信息技术和教学工作的整合,有利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手段。其核心就是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利用其多媒体功能得到诸如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素材用于微课或课件的制作,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充实教学容量,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而引入时代赋予的“信息技术”这泉活水,也将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教学内容也将呈现的更加丰富多彩和易于理解。
三、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形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随着现代辅助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灵活及多样化,数学实验的重要性及其表现形式也将体现得将更加具体和生动,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强大的多媒体技术获取大量的信息,从而进行更多的观察、探索和模拟,可以产生直觉,进而做出猜测,再通过检验假设,证明自己的猜想,这也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而传统的数学教学让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与之通过整合教学相比,传统教学也将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让学生抽象的思考和印证知识,为教学减负设下难点。比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制作了从长方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课件,通过演示,让学生感知了转化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兴趣浓,注意力集中,记忆更深刻,有利于“转化”这一数学思想的形成,有利于数学知识学习的“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目标达成。由此可见,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视觉化、形象化、多样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教学的减负提供了非常明显的支撑作用。
四、在强调教育技术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我们也知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虽然强大,但是如果没有教师出色的引领作用、讲解能力及丰富的知识积淀,将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这里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水平、数学知识、个人修养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中,教师对对工作的挚爱、对学生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是任何先进的工具都无法替代的,因此,信息技术虽然整合在教学当中是时代的选择,但决不是被计算机替代了教师,而仅仅是为教师增加了一个工具、改变了以往老旧的教学模式而已。
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之后,也并不是完全摒弃了传统教学,应该是与传统教学进行着完美的结合。比如教师慈祥的感观作用、教学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交流、师生之间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都是用软硬件设施设备无法取代和模拟的。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优越性与信息技术的优势性同时呈现出来,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后,教学课堂上将会有更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带来更加活跃的学习气氛,从而能更主动的引导学生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因此,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就可以逐步打破学生现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练”的惯性思维,让学生真正的活起来,做好课堂的小主人,实现让学生自己来驾驭课堂,教师仅为引领人的新思维教学模式,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核心技术的作用范文6
根据我国《中国制造2025》规划,我国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是创新,目标是到2025年中国力争进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随着日益增加的创新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科技和产业进步的过程中,仅仅依靠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自我创新变得越来越困难。高新技术企业为了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开始开展合作创新(Escribano et al.,2009),使合作创新不再是简单、孤立的过程,创新网络已经是企业创新的新趋势(钱锡红等,2010)。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之间的各种合作创新每年都在以不低于25%的速度增长,60%以上的日本企业对企业外部的创新资源高度依赖,50%以上的澳大利亚企业与外部的技术研发资源合作(闫莹,2010)。
在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创新的实践中,由于网络成员自身资源不同、文化各异,创新网络并不能保证成员企业必然获取、吸收到有用知识,更不能保证他们的合作创新必然成功。尤其是在不同类型的合作创新方式中,企业不知道该如何主动管理自身所处的创新网络关系资源,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创新成本,影响了合作创新方式及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二、 关系管理能力的概念和研究维度
1. 网络关系的形成。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交易成本、资源互补、知识利用等角度研究网络关系的形成。在国外,Dyer等(1998)研究提出,网络关系源于网络成员之间持续的交流、沟通与创造,它在资源要素市场无法买卖,能够为成员企业创造稳定的竞争优势。Acha等(2005)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具有系统性,集成和整合了创新网络中成员的相关技术创新的成果。Capaldo(2007)认为,企业具有网络位置和资源条件优势,充分整合与创新网络内其他成员的关系,把这些组织的创新成果进行吸收、汇聚,有利于培育和增强企业的创新成果。
很多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间积极与能够提供资源、生产、技术和营销等多方面支持的企业或其他组织建立创新网络中的合作创新关系(Narula & Hagedoorn,1999)。
在国内,许庆瑞(2007)提出,网络技术创新要求企业关注和重视创新网络成员的相互联结关系,特别是和关键核心组织的关系,并且突出企业和核心成员的互动关系。党兴华等(2011)提出,系统化的技术创新日益复杂,不同领域的不同组织互相交流、联系的依赖性越来越重要。企业为了合作组织技术创新项目,与创新网络成员之间共同合作,获得一些重要的技术、信息或资源,其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创新网络关系。潘松挺(2009)与谢洪明等(2012)通过研究提出,网络关系是企业内部组织和外部市场单位之间的一种混合交易方式,是创新网络内的企业、高校、科研结构、中介等不同组织之间技术交换、传递和资源互通的关系综合。在创新网络中的企业,利用网络搭建知识互补、专业分工的网络化合作创新关系,从而取得所需的资源要素、改善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地位。
网络关系是产业升级和企业成功创新的一个重要关键影响因素。网络成员企业信任、尊重和友谊关系的建立能够促进相互学习(Kale et al.,2000),促进缄默知识的转移(Collins & Hitt,2006),推进网络成员间频繁紧密的互动和学习,提升创新网络内成员之间的知识溢出和组织间的学习效应。网络关系还能够形成网络成员共同的行为规范,增强知识转移(Simonin,1999)和促进网络成员协作。
2. 关系管理能力概念研究。随着企业外部创新网络的日益发展,竞争程度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重视关系管理能力(Hansson,1987;Eliasson,1990;Hagedoorn etal.,2006;任胜钢,2010)。Hansson(1987)最早在理论研究中提出,企业对网络关系的管理技巧和成效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的企业管理稳健,有的企业管理简单。Ritter(2003)认为,关系管理能力是企业利用、控制、开发各种外部的网络成员的管理能力;该能力协调不同的网络成员,发挥信息、位置优势,使得企业避免进入冲突困境(Ritter,2000)。Lorenz等(1999)提出,关系管理能力重点基于成员组合、知识吸收和成员协调,促进企业和网络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Anand等(2000)提出,关系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了创新网络的建立、维护和发展,对各个组织和成员具有重要的联结作用。企业加强关系管理能力,通过交流、协调等,以达到成员合作、技术创新的目的。Lechner(2003)认为,关系管理能力是寻找、挑选合适的合作成员,并建立、维护、管理创新网络关系的能力。Hagedoorn等(2006)对关系管理能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提出关系管理能力主要是基于创新效率,有助于企业选择、配置合作伙伴成员。
在国内,徐金?l等(2001)认为关系管理能力就是管理企业内外部网络关系的能力。任胜钢(2010)认为,关系管理能力是对创新网络的建立、优化和协调。赵爽和肖洪钧(2010)认为,关系管理能力包含管理关系强度、关系质量和关系稳定性,投资、管理和利用创新网络内的每个成员伙伴。高良谋等(2010)认为,关系管理能力是在企业创新网络中,企业管理和其他合作伙伴成员因合作创新而产生的机会主义、沟通、协调等问题的能力。曾伏娥和严萍(2010)认为,关系管理能力就是企业通过与创新网络内的成员进行活动,获取外部资源并整合内部资源以提升竞争优势的能力。
四、 关系管理能力对合作创新方式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国内外学者重点从外部环境、组织结构、企业领导、发展战略、吸收能力和网络结构等方面入手,对探索式合作创新和利用式合作创新两类合作创新方式的前因变量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例如,李忆和司有和(2008)认为,有利于启发、执行创新的组织结构,对探索式合作创新和利用式合作创新起到正向促进作用。Jansen和Volberda(2005)从组织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角度探讨它们对探索式合作创新和利用式合作创新的影响。我国学者王耀德和李俊华(2012)强调,战略导向是推动企业实现探索式合作创新和利用式合作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Bosch和Volberda(2005)把吸收能力划分为现实和潜在吸收能力,对企业的吸收能力与探索式、利用式创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是本文在对已有的研究文?I和成果进行梳理时发现,在探索式合作创新和利用式合作创新两类合作创新方式的前因影响因素中,较少有关注关系管理能力这个变量。
五、 未来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