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范文1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现代文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占据了大量篇幅,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文由于创作年代比较近,文章的语言文字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容易,但是,若想要让学生透过文字更好地领会到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则需要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与启发。因此,教师要通过高效的现代文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与感受文本。

一、强化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在现阶段的各省中考语文试题中,现代文阅读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要想在整体成绩上取得理想的分数,现代文阅读分数至关重要。此外,加强现代文阅读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提高阅读技巧,在考试中游刃有余,而且通过阅读现代文扩大知识面,在写作等方面也有所提高。总之,强化现代文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有利于语文成绩的提高。

2.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加强现代文阅读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且对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很大作用。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技巧更快地理解课外现代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感悟与思考获取更多的养分与精髓。现代文是与当代社会相通的,一些社会知识与道理都可以在现代文中学到,这对于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学校里的初中生来说,是很好地了解社会知识的一个途径。这对于学生将来的生活与学习等方面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提高初中语文现代文教学质量的体会

1.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增强实效。现代文教学应该教学目标明确,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上重点不是怎么提问题,关键是确定明确实在,简明扼要,易于把握和实现的教学目标,不要太笼统虚化,更不要过于复杂。这样就会很容易确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教学。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确定,不可以主观臆断,使得目标难以实现,学生更会轻重不分。教学时要能够依据课文的具体要求把握重点教学内容,把非语文、泛语文的内容,甚至不是重点要讲述的语文内容踢出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拖泥带水,从而变得重点突出,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规划与设计,是教师劳动性的创作。教学方案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有基本的写作格式要求,要求涵盖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目的等,但允许教师在教学中有创造性地发挥。教案设计的原则性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并据此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二是要设计好与教学重点相关的提问,提前准备好教学导语,小结要简短准确。总之,既要提前设计好“教”,更要准备好“学”。实际教学中,提倡形式多样的教案书写形式,鼓励教师充分施展个性,任何时候都不存在适用所有教师和所有学科的固定模式。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以选择列提纲、制框图、画表格和备注等形式,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方便实用的方式。

3.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然是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自然就离不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能够理解现代文的含义,但不能有效地表达出来,那么是无效的。初中语文现代文的阅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中所表达的内容,但是如果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那么即使他们能准确地理解文字的含义,最终只能落下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局面。另外,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学习优秀作品中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感受与表达能力。所以,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初中语文现代文教学。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通过互助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对学生来说,团队学习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为学生可以及时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借助其他同学的知识能力帮助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除此之外,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能够主动参与现代文阅读学习。在团队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我,这种学习模式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完成现代文阅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研究讨论,促使他们迅速得出正确的答案。相较于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这种团队学习的模式可以让课堂教学效率变得更高,让教师可以迅速取得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成功。

5.不断鼓励学生丰富阅读量,拓宽阅读范围。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文章的阅读,就过于片面,这样就很难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对事物认知就会少。学生的阅读量往往和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相关联的,只有不断扩充学生的阅读量,才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开阔知识视野。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阅读,对一些有意义性的文章应当极力推荐,或者展开相应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积累重要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阅读内容难度层次要符合初中生的理解范围,有适当的挑战性,那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语文的语感就会越来越好。

6.增强文化意识,深化思想认识。初中语文不仅承担着汉语教学的任务,对中国文化教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中国文化精神,构建文化观,培养学生的思想深度。在现代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体会到文章蕴含的文化意义,必然就会使思想意识有所强化。对于现代文阅读,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思维,更需要有很高的知识素质。所以,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根据教材内容,将文章中的文化意识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素质。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范文2

经过整理问卷及收集教师感言,发现学生主要观点为:1.学了也不考(应试论)。2.读不懂,太难学(难学论)。3.阅读课堂枯燥无趣,没有意思(无趣论)。4.要获得知识不一定要阅读,网络视频样样教(无用论)。教师的主要观点为:学生厌学,启而不发,激而不活;教师课堂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考试处处丢分。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课堂实践分析,得出如下影响因素及低效原因:

一、影响阅读教学有效的重要因素

(一)从课堂环境角度说,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

知识环境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要素。知识氛围浓厚的课堂,能唤起学生欢乐情感,有利于学生吸纳文本知识,积累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反之,阅读课堂则走向低效。

师生互动的环境也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心理学认为:师生情感相融的程度越高,师生互动氛围越浓厚,共鸣度越高,阅读教学的效果越好。反之,教师疲惫不堪,学生一无所获,最终是“贫血”教学。

(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

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与学生共同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

教学手段是否多样化,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也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多种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热情,促进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影响自己驾驭课堂能力的直接因素。

(三)从学生角度来说,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

学生阅读观念的偏差及思想上的重视程度。

学生原有阅读基础及课外阅读量的多少。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原因

1.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有如下原因:

(1)没有潜心钻研文本,没有精心设计作业。很多教师没有认真阅读文本,只是参照别人的教案,认知仅局限于教案表层的内容。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是很随意甚至是空白。问卷调查反馈,乡镇中学仅有14.5%的教师表示经常设计作业。这也是众多语文教师教学效率低下的症结所在。

(2)没能真正地理解语文课堂中的“对话”。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引领学生并且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敲打,来丰富体验、积淀语感、培养能力。课堂上,由于对“对话”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甚至偏颇,以致教学中出现了脱离文本、架空分析、注重发表和说话,忽视倾听和交流、无视学生观点中的“不合理”因素等现象,教师成了一个旁观者,谈不上“平等中的首席”,引领的作用无从发挥。

(3)课堂知识信息容量仍然过小,且知识浮于表面,有机交叉和相互渗透不够,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较差,教师讲的多是课文情节平面推移的信息。课堂教学速度不理想,效率不高,节奏缓慢。效率低,快速浏览快速阅读等环节还没有真正得到实施和具体的操作。

2.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有如下原因:

(1)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作业。调查显示:79%的学生课前从来不预习;69%的学生不喜欢作业。;71%的学生甚至因为懒做而认为作业量很大。课上无目的听课,本来课前自己能处理的问题,还需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一节课下来一无所获,唯有疲劳怠倦。

(2)学生精力不集中,没有真正合作探究。问卷显示:87%的学生能经常参与课堂合作,但其中72%的学生遇到的学习困惑还是由老师来解答。58%的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才会参与讨论。显然,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通过合作去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疑难。据课堂观察,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很多问题学生都没来得及深思熟虑就匆忙展开讨论,合作交流时往往流于形式,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做小动作,胡思乱想,有的做其他学科作业或看课外书籍,从而导致课堂合作低效。

(3)学生思维滞后,对教师的提问不主动思考。有的学生课堂上不善于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课上不屑于回答老师的提问。长期依赖老师、参考书的解答。缺乏独立思考、钻研文本的能力,求知欲望不强烈。

三、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构想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范文3

关键词:兴趣 媒体渠道 课内外资源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加强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课内阅读更重要。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同学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阅读条件和课外阅读习惯,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初中生要加强课外阅读量。而要完成这样一项任务,光靠指令性地去完成是很难实现的。只有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其阅读兴趣,才能化被动的任务性阅读为学生自主的阅读行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浅谈几点看法:

一、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收到实效的。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可以设立“图书角”,教师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通过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在这么多的课外活动形式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讲故事”莫属了。因此,我们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阅读课外书的兴趣;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这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表彰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要进行若干次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我在班里还开展了“登书山”和“评选读书状元”活动。书山一周一上,即阅读量大,又复述得好,就可以把名字贴到“书山”上,成为登山英雄。“读书状元”一月一评,依据是家长写的学生平时在家读书情况,评上后发红星奖励,为了当上读书状元,学生更爱读书了。当上读书状元后的学生,为了保持这一光荣称号,他们更加不懈地读书。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可评为班里的“阅读小明星”,把该生照片贴在学习园地上,并写上她最喜欢的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教师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兴趣高涨,会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此外,教师要从我做起,课余时间也要阅读,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交流互动时,老师所释放出的知识能量,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飘香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同时别忘了给孩子们介绍一些省时高效的读书方法,如向学生介绍精读法、略读法……

三、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

在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这个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 课堂上要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 以及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板书提纲。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民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呢?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范文4

关键词:整合文本;拓展课堂;课外阅读;教学评价

语文是什么?一是“语言说”,认为“语文就是语言”;一是“言语说”,认为语文即言语。抛开对语文认识的分歧,对中学教师而言,用优质策略给学生最好的教学是最引人关注的。因此,从教师角度出发,如何多方式,多特色的开发出各种语文教学策略,构建优质课堂是语文教学者的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整合文本,提供高品质教学依据

文本是话语的载体,而教学工作离不开话语。广义的文本包括教材、教案和课堂话语等,狭义的文本则主要指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文字材料,也包括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大纲、教材等文本是教师的最重要教学依据,是整个教学体系的线路图。

1.理清文本来路,高瞻远瞩

清晰了整个文本的来路,教师从更高的位置来纵观教学,制定教学规划,指导学生学习就驾轻就熟了。

2.通熟知识结构,提高驾驭能力

“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有了归纳知识结构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科学诱导学生的能力。

3.开发特色文本,因材施教

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是语文能力的代表体现,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因为语文的教学资源范围非常广博。教师要有整合开发自身特色文本的能力和意识,比如校本课程的设置。校本课程是现今基础教育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更能发挥个性优势,促进老师因材施教。

二、以实践为主线拓展语文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被约束在教室,被禁锢在字、词、句的练习和背诵,这有悖于语言能力的学习规律。新课程中,把语文教学目标定位为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操控能力、交际能力,所以,实践就成了今后语文课的突破方向。

1.开展语文活动课,潜移默化提高素养

关于活动课,包括教师在内的很多人对此都存在误解,认为活动课只是一种形式,只能浪费时间,不会有实际效果。但事实上,语文活动课的素材很多,能为教师施展教学能力和潜在基本素养提供一个良好的舞台。语文活动课的设计非常重要,这关系到课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2.参与社会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语文能力

课堂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集中点,语文学习应该具有很大的延展性,而参与社会活动就是实现这种延展性最好的一种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性活动越来越多,但对初中生来讲,阅历和时间都存在制约,但参与社会活动却是大势所趋。中学生既可以参加文学比赛,演讲比赛,笔友会,业余剧团等社会活动,也可以通过网络参与一些文学交流、语文学习的方法讨论。另外就是学校之间的交流,在有些地区正在实施教师的“空间交换”和学生的“流动课堂”,以学习交流为目标,让教师进入其他学生群体,也可以让学生进入对方的课堂。当然,这只能算一种活动,而不能作为正常的课堂内容。总之,走出教室,进入社会,感受更宽泛、真实的语文气氛,有利无弊。

3.科学指导课外阅读,丰满语文内涵

阅读是提高语言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也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主要过程。完成学生的阅读指导,除了通过课堂、教材外,还需注重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有时甚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该对其足够重视。

三、转变评价方式,提高对学生指导的针对性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评估和验证,这仅仅是其功能的一部分,它更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能有效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则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转变传统的以考试为绝对主体的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1.定性、定量评价向人性化评价转变

传统的评价,更注重定性和定量,用对错和数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偏激的,也引来了学生的不适,很多学生惧怕考试,抵制与教师交流就是这个原因。其实评价就是帮助学生总结过去的学习,是一种互动过程,而不是监督行为。以谈话、辅导、学生互评等形式让评价更加人文化是可取的,比如对作文的评价,完全可以采取学生互评,与个别学生探讨等形式进行。

2.随机评价更具高效性

在语文课堂中,气氛应该是比较轻松的,所以,可以抓住很多即时性机会对学生整体和个别学生进行评价。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节时,可以让不同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课本剧表演,结束时,教师就可以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这时候点评的技巧就能体现教师即时评价的水平,也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并取得最佳效果。

3.差异化评价提高针对性

过去的评价往往一刀切,缺乏针对性,很多学生丧失了有效评价机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性格差异进行差异化评价非常科学。比如对性格开朗的学生,教师可以用更加开放的方法,不但能达到对这个学生的评价,也能感染学生整体,但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就要慢慢引导,个别交流。这样的评价很显然提高了针对性,照顾了全面,让学习协调开展。

教学策略是多方面的,也是没有探索止境的。只要教师善于总结、勤于思考,语文学科能为整个现代教学提供很广阔的策略施展空间和素材,让课堂优化,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徐林祥.语文教学通讯[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3C).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主体地位学习兴趣高效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老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讲所代替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

首先,更新理念,关注学生需求。

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比如我班的学生李小力,语文基础差,我经常发现他的优点,尊重他,表扬他,结果他第一个交家庭作业,课上经常举手发言,对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经常看课外书籍,中考语文考了118分,有效教学在他身上得到体现。

其次,夯实基知,遵循语文教学规律。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字词句的积累,这是学生理解说话写作的基石。针对那些放不开手脚,腼腆害羞,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加强诵读,特别是现代文的诵读,优美的语段的背诵,古诗文的背诵等;加强造句练习;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特别是课前5分钟演讲,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实施了有效教学。学生敢说了,逐渐会说了,也提高了作文能力。

再次,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二有惰性,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我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所以多次参加新课程培训,更新观念。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外对教材的理解挖掘深度,拓宽广度,我知道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为了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别人的长处,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从而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而这一切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最后,实施有效教学,形成自我教学风格。

在课堂上,我一改变教学模式,而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新颖的比喻,与众不同的教法,经常设置一些“小演讲”、“辩论会”、“课本剧”、“朗诵比赛”等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竞赛”、“我说名著”、“读书汇报会”,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锻炼学生的能力,有效提高语文成绩。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基于此,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着重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并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让会说者更会说,并以说带动其他;让会写的越写越好,并促进其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谐发展。我在语文教学中又有“三个注意”:

一、课堂上应多倾听学生、多关注学生

以前我们教师备课,可以比较详细地规划好多少时间先介绍什么,然后再讲解什么,接下来如何如何练习,最后再总结,等等。现在我们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课前就很难预测学生某个环节到底花多少时间合适,因而教案只能是一个大致的估计,在语文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解读。特别在阅读教学中就不应该过分强调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与教师的完全吻合,对于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新奇独到的见解,教师要善于发现、肯定和引导,否则,会在有意无意之间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要注意导语的设计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和兴趣是积极追求知识的一个前提,是学习的先导。凡是学生感到新奇或有兴趣就会引起注意,学习就会有成效。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设计一个好的导入环节,设计一个好的开场白,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学生引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之中。教师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三、要注意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范文6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材;教学主体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对学生的教育理念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新课标的提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也在不停地进行着,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时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如下的一些探索。

1 创新教学观念

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不断革新,向前发展,以适应新一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新课标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个性需求。很多教师可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或教学设计,在一个班级里效果很好,在另一个班级里效果就有可能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日里多注意吸收一些教学理念,多阅读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并且对其不断的进行分析,总结以便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为更高层次的教育输送各有所长的基础人才。

以往大多数教师在上语文课时,先看教参找资料,选一些别人优秀的教案、教法,直接运用,有时教学效果不好还责备学生素质差。殊不知在这一过程中这些教师已经充当了别人的“傀儡”。把自己的学生按照别人的学生个性进行培养。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只有接受教师的知识,没有自己思考,对问题没有自己的分析并作出判断。不会质疑别人的结论。这是以前中外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一个人才成长关键性的基础。一个学生缺乏质疑精神,没有创造性的思考,我想作为一名教师不能说没有责任。作为一名教师从小的方面说掌握着学生的成长前途。从大的方面来说掌握着国脚科学向前发展的动力,也就是这个国家未来的命脉。作为中学教师首先要从我做起,树立质疑精神,不能盲目选择教参及别人的教学方法,一定要亲力亲为从各方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以选用适合他们成长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有独立思考精神和见解的优秀中学生。教参或其他人的教学资料只能作为参考,当然这个参考也是必须的,但在具体的教学中真正怎样教还要考教师去想,去思考,去研究,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实现个人的发展。

2 灵活处理教材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在研究教材时要确立课堂中课程的开发意识,把备课看成是课堂的一个起点,用心扑捉学生反馈出来的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建构的生动情境和鲜活的课程资源以此来调整教学行为,从而使课程由教师执行走向师生互动。教师不能把教材看成是一堆没有生命的文字。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强调教师是课程,教师是教材,强调教师依照自己对专业的理解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其实早在 时期教育教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能作为授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得靠教师的善于应用。”

教师要想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首先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懂得灵活处理教材的方法,精心设计教案。这样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的教育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是最宝贵的第一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教师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样教师才能创造性的使用好教材。

在备课时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做到胸有全册,想着整体讲局部。一册书是由几个单元组成的,一个单元是由几节课组成的,他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每一节课中把握重点及这节课在单元中的位置。要保证册书中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串联起来,变成学生的知识体系,是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整体意识学习才会有效率。

新课标的教材尽管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但还是统编教材,对不同的学生都是统一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学生性格、爱好等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课时要把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作为一个例子,而不是作为一个知识点。教师重点教给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方法,是学生们能以课文为载体,向外延伸,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为学生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教师除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删减外,还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补,为学生的思维扩散提供一个空间。

3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将得到更好地发挥。记得曾经听过一堂初中语文教学获奖的录像,据说该课程是因让学生通过讨论进行自主学习而得奖。但是看完后觉得教师实际上规定了学生讨论的每个细节,很少有学生进行独立有效的思考时间,很难说是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课。这只能说明现在的教师开始重视依靠学生自己学习为主的课堂,这应说是一个好的现象。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是要通过自己的内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

在初中语文课上教师应给学生们一定的时间,让其利用这个时间,或个人或小组进行自己真正的自己思考学习,让他们自己疏通文字,整理字词,针对课文确立学习目标,并根据目标质疑,相互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讨论。只有在学生们的观点明显错误或偏离时教师才可加以点拨、指正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们的内在潜能才可以发挥出来,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上教书不仅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对象,而更应该看成是教育的资源,不是一般性的资源是重中之重的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既有的经验、智慧、知识、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来提高课堂效率。学生是学习的动力资源。我们都知道学生天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来推动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依靠全体学生同教师一起来认识新事物,学习的能量比教师一个人讲解不知扩大了多少倍。学生作为教育的资源具有生生不息,越用越多越用越丰富的特点,比如一个学生的观点告知另一学生后自己还是知道的,不象物质资源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了。我们现在的教学中只是认识了学生资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应深入认识开发这一资源使我们的教学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多彩。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种,从教育部门的政策法规到教师的个人素质,学习的环境等,这其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途径。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这就应该全面依靠学生自身的成长来实现我们的教学。这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病从本质上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 桑哲.解决文本解读问题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J].现代语文,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