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教案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教案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教学反思范文1

教案与导学案有本质区别。教案是教学中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编写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的讲授方案。它着眼于教师讲什么、如何讲,侧重使学生“学会”。而导学案是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活动方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及学生直接参与、主动求知的活动案例,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侧重于学生“会学”。从二者的内容指向而言,二者有交叉又有很多的不同。

应该说,在转变传统教与学的陈旧低效方式、倡导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大背景下,导学案作为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更多的是理论层面)起到了沟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能力的作用,对理科教学起到了很多实际效果。但比较而言,导学案教学的泛化对语文学科而言,却是“鸡肋”。

我们看看如今语文导学案教学的一般程序。

导入新课:课前老师印发给学生本课的导学案,上课老师直接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一般2―3个(有时与后面的教学内容不对等)。

检查课前预习:一般是注音、词语理解等语基知识。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都是教师事先整理好,以静态识记性知识方式陈列。

文本学习:一般是给出教师对文本整合的3-5个思考问题,上课时以提问方式进行逐一解决。解决的方法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到文本中寻找相对区域并概括整合出答案。这一过程以问题的对应理解区域和文体答案的准确与否作为教学重点。

巩固练习:一般是一段几百字文字阅读附加几道阅读题。

作为一种语文导学案教学的范式,一节语文课如果按照上述学案来组织教学,我们可以明确看到的是:学生完成了学案,教师也就彻底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这就让我们有了困惑:这种机械单一的问答题式、阅读题式的导学案能够适应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吗?

实事求是地说,导学案教学让语文教学出现了方向性问题!

一、简单化教学,严重弱化了语文教师的教学力

语文教学,学生的发展依赖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系统而相倚的互动。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拥有着相当广泛的知识经验,并将相关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处于某种特定的课堂教学文化背景之中,学习知识,习得发展。而导学案教学,是否会让语文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这一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从而也使得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力和语文教学力逐渐下降?而且,这样的导学案教学,带来一个怪异现象:不是语文教师也一样可以教语文!

有一节公开课:《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师的导学案中设计了如下主体教学环节(设计四个问题进行文本学习):1.“获得教养”的目的是什么?2.阅读经典的意义是什么?3.阅读经典的方法是什么?4.阅读经典后效果如何?从教学过程看,四个问题逐一抛出,学生到文本中的对应段落逐一寻找问题答案,教学过程很顺利,教学完成很流畅。但略加思考,却不难发现一个大问题:文本解读仅限于表层文字的信息寻找和提取吗?这节语文课教学目标仅定位于段落内容的整合和概括吗?

对语文而言,文本学习是一种增量和扩量教学,而不是缩量和简单教学。从教师实施教学而言,这种导学案只能是一种粗疏和大概的教学内容,是一种《教参》内容的整合和提取,然后以问题进行呈现和教学。这种导学案教学满足于文本内容的概括与信息的提取,止步于问题答案的正确与否。长此以往,有多少语文老师还会去主动深入研究教材,深入备课?长此以往,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需要改革,教学形式需要创新,但如果都去热衷炫目的教学形式,追捧时尚的理念,效力于教学的异样形式而非实际内容,那么,语文课会上得越来越好看,但学生的收获却只能越来越少,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在日积月累中日渐削弱。

二、公式化教学,导致语文教师千人一面

有一节公开课:《想北平》。教师依据导学案组织如下教学:文章抒发了什么情感(思念北平)?写了北平的什么(动中有静,布置匀调,物产丰富,接近自然)?任意找出你喜欢的一处语句进行品味赏析。就此结束。不言而喻,这种不带任何感彩的简单教学,是一种低效教学,甚至是无效教学。

这种课较为多见。这种教学是一种典型的低位化教学:在没有读顺读懂读透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只是简单地预设几个问题作为主体教学内容,而且教学内容满足于文本表层简单化信息的梳理;教学组织只是用一种机械的问答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扁平化泛语文教学,因为教学内容呈平面排列,没有立体感,没有教学内容的逐层推进和深入。而设计的问题局限于文章表层内容的概括分析,没有思考的空间和探究的价值,没有语言的品味和赏析,没有感动和感悟。这种教学是一种简单化教学,是一种负能量教学。

语文教学专家曹勇军老师曾说过:语文是一门手艺,有一种辛劳寂寞中磨砺出来的灵巧和扎实。而这种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的导学案教学,总不免让人担心,语文这门精巧的手艺还能守得住吗?真正的手艺是拒绝机械复制的。但现实情况却是,这门手艺因导学案教学的大量推行已经被大批量模板式的工业生产方式替代。这种教学,使得语文与阅读、与语言赏析、与感动感悟渐行渐远!语文学科,本是教师和学生的故事,一如沂水春风,弟子各言其志,夫子喟然而叹。而导学案教学基本拒绝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传递和心理交流,说到底,这成了一种没有感情的教学,成了一种没有共鸣的教学,成了一种典型的机械化教学!

对语文而言,一千个语文教师,就应该有一千个“庖丁”。语文教学的成功来自教师自己的文本阅读和阅读发现。文本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通过解读文本而预设的教学内容。一位优秀教师能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使其教学更接近理想的课程追求。语文文本背后作者的人生的丰富经历、社会的独特认识、情感的个体体验、人生的深刻感悟都是千差万别的;语文课,教师应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和对文本的阅读感悟进行教学提炼,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输送给学生。文本的思想高度要求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也要达到高位化的认识要求。

教材解读不够,文本的阅读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导学案教学,因其千人一面,机械呆板且程式化,严重削弱了文本的阅读价值!

三、问题化教学,致使语言学习这一语文本务渐行渐远

导学案注重以问题的设计和预置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研习。不可否认,问题探讨是语文教学比较理想的策略之一。通过问题的解决可以深入研习文本,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要注意的是,问题探讨重在通过问题引领学生的阅读,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提出问题的根本目的在于引领学生的阅读活动,而不是寻找答案;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应是学习成长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的问题解决发挥“教学”作用。导学案教学抛弃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教学”。

语文学习是从语言开始的。语文教学中语言活动的基本形式有三种:一是在语言活动中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通过语言活动整体把握文本;二是借助文本,在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主要是品味语言;三是通过语言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主要是以写为主,也可以以说为主。而导学案教学一个很大的弊端是让学生和文本中的语言越来越远。因为语文的导学案教学,以预设的问题为教学内容,预设的问题多以内容概括和人文精神的认识为主,以师生问答为主要教学方式,以文本的内容概括提取为达成目标。这种教学,注重整体感知,不注重细节品析;注重宏观概括,不注重微观探究;注重语言表达的内容认知,不注重语言表达的形式体验;注重问题的结论,不注重结论探讨的过程。这种教学只能让学生在语言的内容指向上作思考,而不是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去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分析能力去揣摩体悟。这种教学也是一种泛语文教学!

而且,导学案中的预设问题很少有“真问题”,很难有“好问题”。导学案的问题设计要考虑文本学习的覆盖面,一般只能以概括和整合性问题为首选,这就很难对文本细部和具体语言现象进行设问和揣摩;考虑到导入和当堂训练,一节课只有不到30分钟文本学习时间,学生哪有时间走入文本?

不仅如此,问题化教学还导致了语文的习题化教学和考试化教学。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警惕语文教学的考试化倾向》,他认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教学的考试化模式。以现代文阅读考试题型应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许多问题,课堂就是这些问题的问与答。因教师设置的问题不会超越各种教辅、教参和网络教案,学生依据教辅基本回答无误。对此,黄厚江老师也曾经指出:如今的语文在被萎缩。很多语文课堂,很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很多学生的语文学习,只剩下一个目的――考试。教什么,学什么,都紧盯着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语文,本来应该是最有趣的学科,本来是有着丰富价值的学科,现在也只剩下考试。有人公然说:理科教学要习题化,语文教学要理科化。于是,语文教学也就成了做题目。于是,我们看到:语文教学的内涵,严重萎缩;语文教学的方式,严重变态。

语文教案教学反思范文2

1、认读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

2、能比较形近的声韵母,并抄写。

3、看图拼读音节,会把音节和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

4、认读巩固学过的字。

二、教学重难点

1、区分比较形近声韵母的音和形。

2、巩固学过的生字。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字母。

1、学生自由读字母,要读准每个字母的音。

2、同桌互读,如果读对了,奖他一颗五角星。

3、小组开"火车"比赛认读。

比一比哪组读得又准又快。

二、比较并抄写形近的声韵母。

1、集体认读,注意读准音。

2、四人小组,选择一组字母,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发现多。

(1)b___d

相同点:由半圆和竖组成,都占上格和中格。

不同点:前者右下半圆,先写竖,再写半圆。

后者左下半圆,先写半圆,再写竖。

儿歌巩固:右下半圆bbb,左下半圆ddd。

(2)f___t

相同点:横写在二线下方。

不同点:f,右弯竖。

t,竖右弯。

儿歌巩固:一根拐棍fff,一个伞把ttt。

(3)n___m

不同点:m比n多个左弯竖。

儿歌巩固: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

(4)u___ü

不同点:ü比u多两点。

儿歌巩固:u上两点ü。

3、游戏"变变变"。

老师说前半句,学生猜字母,猜对者学生击掌表扬。

4、对比书写,边抄边小声读字母。

第二课时

一、看看读读。

1、看看图,你知道图上都画了什么吗?

2、自由拼读音节。

3、指名读。

二、认认连连。

1、看看图上画了哪六种动物?你认识吗?

2、现在它们迷路了,想请同学们替它们找到回家的路,同学们能帮忙吗?

小动物的家上都有名字,只要你把动物和相应的音节连起来,它们就能到家了,

3、学生自由拼读音节,连线,教师巡视,找出一份全对的连线。

4、集体订正。

四、巩固生字。

1、小动物为了感谢咱们,送咱们一篮水果,只要你读出水果上的字,这又香又甜的果子就归你了。指名读。

语文教案教学反思范文3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师规范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同时熟悉教学业务,争创教学典范,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认真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按照中滩中心学校安排,学校决定于2013年3月28日下午进行教案、作业展评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教案、作业展评范围

教案:

1、教案内容

教案内容包括:课题、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程类型、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

2、教案保持完好整洁、无破损、缺页等,书写整齐、图表规范、板书设计科学合理。

3、教学环节齐全,能体现教学全过程,对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4、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透彻,语言准确,切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5、教案中既能体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能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6、能恰当合理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作业:

语、数、英作业本、配套练习的作业封面、学生书写、教师批改以及学生改错。

二、展评时间及地点

展评时间:3月28日下午

地 点:杨岘小学办公室

三、展评范围

教案:杨岘片全体教师教案,电子教案保存U盘上,携带备查。

作业:杨岘片全体学生语、数、英作业本、配套练习。

四、展评标准

教案:

1、教案格式规范,各教学环节齐全,书写工整、图表规范,板书设计合理;

2、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透彻,切合教材与学生实际。

3、教学过程详细,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方法适当,关注师生互动(有相关活动的安排和说明),注重能力培养;教案中既能体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能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

4、课堂容量合适,课堂例题、习题设计合理、典型、切合学生的实际;作业量适当。

5、教案备写有亮点和课后反思,能恰当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手段。

作业:

1、作业态度认真,低年级学生用铅笔书写,中、高年级学生用圆珠笔或钢笔。

2、书写工整、规范,封面干净整洁。

3、学生能及时改错,独立完成作业,不少做、漏做,不抄袭或依赖他人做作业,作业正确率高,错的有回批。

4、教师批改及时,没有拖拉。

5、作文评语有针对性,有激励性批语。

五、评选及奖励办法

1、全体教师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选出自己认为的优秀教案,语、数组各选二名,上报中心学校。

2、举办展览,对优秀教案进行展示。

3、各年级评选学生优秀作业每科三名上报中心学校。

4、班级举办展览,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

杨 岘 片

2013-3-26

具体安排:

1. 汪 蕾,漆世生负责语文教案检查。

2. 丁旭红,文永锋负责数学教案检查。

3. 牛广美,李志强负责英语教案检查。

4. **子奇,蒲智峰负责语文作业检查。

5. 李虎明,丁会民负责数学作业检查。

语文教案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看图学文;课文插图;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91-01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看图学文”,图文相映,内容生动,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深受小学生欢迎的好教材。它富有情趣,易教易学,有利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训练朗读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好“看图学文”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好途径。就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谈几点浅见。

一、借助插图,进行词句教学

借助插图进行字、词、句的教学,是“看图学文”的特点。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从指导看图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提问和提示,让学生口述全图大意,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如教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小山羊》一文时,请学生仔细看图。回答下面问题:①图上画了哪些动物?它们长得怎样?②小鸡在吃什么?③小鸡对小山羊说什么?小山羊怎么回答?让学生在这样的提问下,展开积极思维,寻找答案,明白图意,进而让学生口述全图大意,这样段落中的文字自然而然在学生脑子里形成。接着,再让学生朗读课文,一句一句地读,在句中理解词语,在段中理解句子。通过“请”字可以看出小鸡和小山羊很友好,“谢谢你”一词可以看出小山羊很有礼貌。然后让学生用这两个词各说一句话或几句话。这样学生既看懂了图意,理解了课文,又学会了字词,也发展了语言。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看图学文”是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如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秋天来了》,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哪些地方可看出秋天的季节?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认识到:天空是那么蓝,那么;一群大雁往南飞;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这一秋天景象。这些都是秋天的特点。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写好这些景色呢?请同学们分段朗读,逐句理解,弄清为什么树叶黄了会从树上落下来,显示了秋天的特点。天空的特点是那么,那么蓝,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这是大雁飞行时的样儿让学生知道秋天到了,所以情不自禁地说:“啊!”这里表示“知道了”,“看出来了”。除了这些以外,秋天还有哪些特点呢?通过想象,学生纷纷发言:燕子飞到南方过冬;稻子成熟了;开了;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用彩笔画出简笔画来。这样学生既看懂了图意,理解了课文,同时在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理解插图,渗透思想教育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思想交流工具和思维工具,在小学进行语言文字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甚为重要。

1、以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义务教育新教材插图新颖,符合儿童年龄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对儿童有吸引力。根据这一特点,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得到思想教育。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秋天到了》一文时,让学生了解图意后可提问“秋天到了,大地有什么变化?”“天空又有什么变化?”“这样的景色美不美?”让学生讨论,使学生知道一年四季,不但春天很美,而且秋天也不逊色。从而激发小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2、抓住重点句启发思考,教育学生做事不能纯模仿。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小猫种鱼》是讲小猫看到农民把玉米、花生的种子播到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的玉米、花生,它也把小鱼种到田里,想到了秋天,也能收到很多小鱼的故事。教学时要紧扣重点句子设问,让学生思考,理解句子的含义。如教到最后一自然段时,可提问:①小猫看到农民把玉米和花生播到田里,它也把小鱼种到田里,说明了什么?(小猫有向别人学习的思想)②它的想法能实现吗?(不能)③为什么不能实现?(玉米和花生跟鱼的生长条件不同,玉米和花生是植物,在泥土里生长;鱼是动物,在水里才能养活)从而让学生明白:向别人学习时要动脑筋,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做法。

3.扣紧重点词语,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人讲文明礼貌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促进人们的互相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语文教学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应选好“训练”与“教育”的结合点,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课文中有些词语蕴含着很多的教育意义,讲读时,既要引导学生掌握本义,要重视理解这些词在表达思想方面的作用。如《小山羊》一文中做“请”“谢谢”这两个词,是极为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貌用语。

总之,要充分利用“看图说文”的教材特点,对儿童进行两个素质的培养,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精品论文doc[OL].互联网-其它论文-道客巴巴.

2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课件《月球之谜》[OL].互联网-豆丁网.

3《燕子》说课稿 PDF[OL].互联网-技术总结-道客巴巴.

4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OL].互联网-百度文库.

5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山羊》[OL].互联网-[斐斐课件园].

6教学反思[OL].互联网-百度文库.

语文教案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延展性阅读荆轲刺秦大义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7-0006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将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依然不容乐观。高中生的课业负担重,语文课外阅读时间少,是一时间难以改变的客观现实。而阅读功效无法短时突显,则是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的主观因素。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开展更多有效的课外阅读,是一线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思考的问题。

二、语文延展性阅读模式的探究

一般的课外阅读自由度很大,目的性也不明确,学生在课业紧时间少的情况下往往就自动减少甚至放弃课外阅读。语文延展性阅读模式的探究,是想以课内学习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课外阅读的补充深化课堂内容的理解。“延展”一词,就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的意思。

三、一次语文延展性阅读模式的实践步骤

1.在课堂学习中产生问题,激发学生课外延展性阅读的兴趣。

2.围绕课堂产生的问题定出延展性阅读的主题,教师介绍相关的阅读书目,给予足够的阅读时间(以半月或一个月为宜)。

3.明确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的具体要求。

4.学生完成阅读,形成文字并上交,教师评阅,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分组制作PPT在班上交流展示。

5.班级阅读大使将展示的阅读成果收集保存到班级阅读成长档案,每个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收获填写进阅读情况反馈表。

四、高中语文延展性阅读模式的具体实践过程(以《荆轲刺秦王》的延展性阅读为例)

1.问题的提出

在《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中,我向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荆轲刺秦,使之成为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但在后世,有人盛赞他为侠义英雄,有人嘲骂他为愚勇之士。在你心目中,荆轲应为何种人物?”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认为荆轲是侠义之士的学生,提出荆轲刺秦王是报燕主、报知己、报国仇、抗暴秦、为苍生,他的精神核心是“义”;而认为荆轲是愚勇之士的学生,则从秦王的角度,肯定他收拾混乱结束分裂统一天下之功,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更大的“义”。讨论到这里,我发现学生对“义”的内涵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大义”与“小义”之辨还说不清所以然,就因势利导,指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一种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义者,包括道义、正义、理义、公义等道德原则。“义”乃一切道德之根基。而对“义”的理解角度不同,持定的立场也会不同,立身处世的行为表现更会迥然相异。

2.确定主题,布置延展性阅读任务

为了更好地理解荆轲刺秦王的意义和影响,由此引申到深入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的内涵,我布置了课外延展性阅读任务,主题为“我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推荐了相关书目《孟子》《荀子》《史记》《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水浒传》《名家解读〈水浒传〉》等,要求学生在一个月之内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准许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阅收集资料,最后写成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

3.及时评阅,分组交流展示

一个月之后,学生上交读后感,我及时进行了评阅,并将其中的优秀习作按角度分类,角度同类的学生同组,制作PPT,在阅读课上展示本组的阅读成果。以下是展示的部分内容:

(1)《我看荆轲之“义”》(16班陈至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荆轲刺秦也有盲目愚蠢之处。从东周平王迁都,诸侯争霸,到秦灭赵,华夏大地上的战火已经燃烧了五百多年。然而商鞅变法成功,秦国日渐强大,中华大一统已成不可逆转之势。虽然秦军残暴,统一的过程充满血腥,荆轲刺秦也是想救民于水火之中,但从长远来看,从历史的发展潮流来看,荆轲刺秦只是治标不治本。即使刺秦真的成功,华夏大地则会真的分裂,随着历史的发展,必定会有另一个秦国出现。只有中华大地真正统一,顺应历史潮流,天下苍生才能真正过上幸福的日子。从这个角度看,荆轲刺秦阻碍了历史的良性发展,是盲目而愚蠢的。

(2)《我看关羽之“义”》(16班杨晨宇):“义”有很多种,但简而言之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小义”,一类是“大义”。两者之间并无明确界限。个人恩怨在国家面前便成了“小义”,国破之仇在天下苍生面前也成了“小义”。想那关云长被人赞为“义绝”,在我看来,他却是把“小义”凌驾于“大义”之上。华容道时,为报曹操之恩,关羽不顾自身性命放走了曹操,倘若当时他杀了曹操,天下是否能少几年动乱,多几年和平?而对比张艺谋电影《英雄》中的那个刺客,在最后放弃了刺秦王,为天下“大义”而放弃了国恨。这,才是真义!虽然我们不能对诸如关羽等人苛责,毕竟每个人对义的理解都不同,但能把“大义”置于“小义”“小我”之上的人,无疑有着更崇高的品质,更广阔的胸怀!

(3)《我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17班梁今浒):“义”从字面上理解,即正当合宜的举动、公正合理的事物,具体来说,知恩图报、为民除害、扶贫济困等都属于“义”。它将“正当”“正义”的道德要求和实际行动结合在一起,将道德准则提取到现实中来。正直的人以“义”作为他们的处世之道,高尚的人不惜牺牲生命来践行“义”进而追求道德。“义”既是对道德的奉行,也是对道德的捍卫,正是它维持了传统道德秩序。

《我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16班黄加红):我认为,“义”是生活中、社会上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如果说社会中的人是一粒粒的沙子,“义”是作为黏合剂的水泥,没有“义”,这盘沙子就永远不会团结在一起。“义”亦是人们做人处世必须始终高举的一面大旗,即使逆风行走,亦须保持正义前行。在古人的心目中,具备仁义的人是高尚的人。“义”是一位君子绝对不能违背的常理,哪怕是面临取生还是取义这一艰难的抉择,仁人志士们也会选择坚守“大义”,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生命还不是最重要的,还有“义”这样的最高准则在。与其苟且地活,不如为“义”而轰轰烈烈地死!

4.收集整理阅读情况

最后由班级阅读大使将小组的展示成果收存到班级阅读成长档案,每个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收获填写进阅读情况反馈表。

五、总结

这次延展性阅读活动,是由课内学习产生的问题来指引课外阅读的方向。出于答疑解惑的需要,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而在阅读中寻求答案的过程,又反过来促进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是问题引领式的延展性阅读的好处之一。另外,由课内向课外延展阅读,便于教师发挥更确切的引领作用,阅读的主题更集中了,探寻的问题也是学生所共同关注的,那么在读后交流分享的环节,阅读成果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分享领受,有利于刺激学生产生持续主动的课外阅读的热情,这其中所产生的正面效能,就不可估量了。

【专家点评――李薇】文言文阅读在考试中的赋分比较高,相对应的,失分也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1.文字距离今天较久远,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学习兴趣不高。如果没有高考的指挥棒,估计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文言文。2. 学生缺乏必要的文言文学习策略,他们很难找到科学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和应试方法,要么学习方法不正确,要么学习效率比较低下,要么迁移能力差,能听懂课,但做不好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3.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还比较落后。不少教师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单一,传统的“串讲式”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很难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又直接弱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4.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比较功利,都想用最少的投入和付出,获得最好的成绩,显然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