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热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经济热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经济热点

旅游经济热点范文1

关键词:学生;汉绣;旅游

湖北是全国的教育大省,高校及学生数量位居全国榜首。学生资源的作用不容忽视。学生旅游作为旅游业细分市场的一部分,特点是休假空余时间较多,活动力强,文化素质高,在旅游经济活动中处于活跃且具影响力的位置。汉绣是近年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点研究对象,汉绣自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特别是湖北地区文化学者和汉绣传承人及高校相关专业的专家们在政府部门的保护和支持下已取得相关的成果。由武汉市旅游发展投资集团主办的武汉第三届非遗艺术节暨长江流域非遗展于2014年6月19日在汉口江滩展出来自长江沿线10座城市的32个项目,汉绣排在第一位。武汉市市委宣传部曾发出文件要支持汉绣项目发展。在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民族学院、武汉纺织学院等高校已设立专门的汉绣研究中心。2013年12月下旬由武汉市旅游投资发展集团和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举办了汉绣设计大赛,其目的就在于更好的在旅游经济活动中实现汉绣的文化艺术性和商业推广的和谐发展。如何利用高校的学生资源在湖北城市旅游中更好的推广汉绣文化增进经济效益是本项目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图。

学生旅游作为旅游业细分市场的一部分,特点是休假空余时间较多,活动力强,文化素质高,在旅游经济活动中处于活跃且具影响力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开发大学生在旅游市场中本土文化的推广是具有很大可行性的。汉绣一直是刺绣工艺中的研究重点。汉绣的内容与形式在传统民俗艺术中独具魅力,也影响着刺绣作为艺术品和商品的文化价值及商业经济价值的推广作用。在文化艺术事业的传承中,大部分艺术类高校开设有图案及刺绣课系,专题性讲座,学习和研究刺绣的民间研究所和大量关于刺绣的文化书籍等等。汉绣是近年来的非遗热点研究对象,全国特别是湖北地区文化学者和汉绣传承人及高校相关专业的专家们在政府部门的保护和支持下已取得相关的成果。由武汉市旅游发展投资集团主办的武汉第三届非遗艺术节暨长江流域非遗展于2014年6月19日在汉口江滩展出来自长江沿线10座城市的32个项目,汉绣排在第一位。武汉市市委宣传部曾发出文件要支持汉绣项目发展。在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民族学院、武汉纺织学院等高校已设立专门的汉绣研究中心。2013年12月下旬由武汉市旅游投资发展集团和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举办了汉绣设计大赛,其目的就在于更好的在旅游经济活动中实现汉绣的文化艺术性和商业推广的和谐发展。学生资源与汉绣文化相结合到城市旅游经济活动中从而更好的推动旅游经济的增长同时推广汉绣文化的传播。通过对汉绣在旅游活动中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旅游活动中学生资源的优势特点,找出学生对于汉绣在旅游活动中的推广方式,进而刺激旅游消费,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经济促做坚实的基础并不局限于对汉绣本身的研究意义。

合理运用学生资源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传承和保护传统刺绣及汉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一直是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热点项目,作为全国最大旅游城市之一的湖北武汉可以将这一原生的传统文化遗产作为旅游经济活动中的一张名片,进而向全国乃至世界介绍和推广自己。例如,汉绣传承人任本荣本身也在做汉绣产品在商业经济中的推广。当然,本项目的研究最后实现的是汉绣元素在旅游经济活动中具体的推广范畴及方案从而使汉绣为城市旅游经济的增长和开拓贡献一份力量。

学生资源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的活跃度和导向能力统计是不容忽视的。虽然学生自身的消费能力较低,但参与旅游活动的频率高、数量大,同时学生对文化传播具有相应热情。因此,在对于本土汉绣文化在湖北旅游经济活动中的推广研究学生资源将是一个十分有力的因素。而汉绣是近年来的非遗热点研究对象,全国特别是湖北地区文化学者和汉绣传承人及高校相关专业的专家们在政府部门的保护和支持下已取得相关的成果。由武汉市旅游发展投资集团主办的武汉第三届非遗艺术节暨长江流域非遗展于2014年6月19日在汉口江滩展出来自长江沿线10座城市的32个项目,汉绣排在第一位。武汉市市委宣传部曾发出文件要支持汉绣项目发展。在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民族学院、武汉纺织学院等高校已设立专门的汉绣研究中心。汉绣自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第二届国际时装周暨首届服装博览会在武汉成功举办。汉绣作品与来自葡萄牙、英国、芬兰、瑞士等国知名设计师品牌作品进行相互交流学习。在武汉城市旅游经济活动中以汉绣元素为推广的消费品如服饰酒店用品,文化交通场所的各类指示性工具,旅游公益性的小艺术赠品等等都已经涉及到汉绣图案的运用和设计并还在发展和完善之中。在戏剧服饰和现今潮流时尚民俗服饰中仍有汉绣的踪影,许多传统的挂饰秀囊绣品等汉绣元素仍发散着魅力。

旅游经济热点范文2

关键词:民航业 旅游业 发展趋势

前言

民航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在2012年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中国民航局党组提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勾画了未来20年中国民航由世界民航大国向世界民航强国迈进的路线图。市场机遇、政策机遇都表明我们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民航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一、航空业的发展的契机十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随着区域经济竞争的加剧,各地更需谋划发展的“大手笔”。

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商务和度假旅客在交通方式上改变观念,选择飞机出行势必带动民航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航空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大客机、大型运输机和专用飞机的不断问世,人们对出行和货物运输越来越多地选择航空运输的方式。尤其是按照时空快捷和舒适的要求,航空成为人们的首选交通而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追捧。无论是长线还是短线的支线飞行,航空运输都独占鳌头,久盛不衰。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生命”成为航空业光荣的天然使命……

民航以其方便、快捷、舒适和时空跨度大等特点成为社会经济和旅游发展的助推器,无论是人流、物资流、资金流均可通过民航客机、货机和专用飞机等多机种进行24小时全天候的运输飞行,是人类目前普遍选用的最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工具。二、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是一种具有文化性质的经济产业,并有其综合性、社会性、服务性、开放性、涉外性、关联带动性,以及脆弱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它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旺盛,前景诱人。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旅游业先后迎来了2008年举办的奥运会、2009年建国60周年、2010年世博会和亚运会等盛世,以及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都为中国的旅游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人们从最初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为主,逐步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呈多样化、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商贸旅游、工业旅游和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旅游购物、休闲美食和商务洽谈比比皆是,形成购、娱、吃、玩一条龙。在20世纪90年代前的中国,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这一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对于农业旅游而言,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农业旅游内涵极为丰富,如山村水乡自然景观,田园生活景观,民风民俗景观如农家乐,以及乡村居民聚落景观和农业生产景观相融合,形成了旅游业一道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正因为如此,21世纪中国旅游将出现以下几个新趋势:1.世界遗产热。2.森林公园热。3.农业公园热。4.民俗乡情热。以上这些热点,使农业旅游达到了“观农园寻田园风光,乐民俗享乡村风情”的效果。三、民航业和旅游业的互动发展旅游产业属于民航关联产业,民航与旅游紧密合作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民航业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旅游对于民航增加客源又有着积极的拉动作用,许多热门航线都是旅游热点地区航线或由旅游包机执飞,民航以其方便、快捷、舒适和时空跨度大等特点成为旅游发展的助推器;我们可以说,民航与旅游就是一对孪生兄弟,相互之间是一种紧密合作、互利共赢的正相关关系。第一,民航业和旅游业的关系,得益于机场的具备全球易达性和人流集散中心等特征,互动发展极为密切。一般区域旅游产业主要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吸引游客,成为旅游目的地,服务对象多样性、产业结构较为松散;但是航空发达区域旅游产业主要集中在该产业价值链高端,市场细分明确,产品服务主要定位于为高端商务及旅游休闲旅客提供旅游服务,能够充当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和资源配置中心,位于整个旅游产业链最高端。第二,民航业和旅游业的关系,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现代国际民航网络的建立和城市间的快速通达性,催生了全球旅游热的兴起。一是国际旅游日趋旺盛。随着航线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完善,以各国主要城市为起点的世界航线网遍及五洲,现代旅游开始真正崛起。以飞机为代表的空中交通工具在安全性、飞行速度及舒适度等方面具有了很大的改进,旅游业冲破了地域和行政区划的限制,新、马、泰游成为热门航线,跨洲际的国际旅游日趋旺盛。由此,人类进入全球性大规模旅游时代。

二是特色旅游方兴未艾。在民航业的作用之下,旅游业更趋向于多元化发展,从而满足高端旅客的个性化需求。如国内的高端旅游者夏天到哈尔滨、长春、承德等北方大都市或旅游景点避暑和度假;冬天到海南岛避寒度假;有的进行跨洲际的避暑、避寒休闲度假。

同时,民航旅游业正在日益广泛地利用电子数字化技术手段,电子商务和现代化信息系统代表着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计算机、通信、互联网电子交易与传统旅游业务的进一步结合,对民航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民航旅游业的经营、服务、消费、管理和教育科研活动都直接受到信息新技术、网络经济的深刻影响。在我国加入WTO,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新经济初露端倪的历史时刻,实现民航旅游业务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综上所述,民航业和旅游业是两个密切相关的产业。航空业的发展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又促进航空旅行的人数、旅游机场、旅游航线的不断增加;航空企业与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网站等也有了更多的关联。民用航空的兴起,为旅游点之间的通达提供了便利,也创造出新的航空旅游产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市场开放、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的区域合作,已成为全球旅游界的共识。中国民航业和旅游业应该抓住这一黄金机遇,携手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实现飞跃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航强国和旅游强国。

参考文献:

刘鹏飞《航空业的发展影响着旅游业的繁荣》【J】2010-2-10

旅游经济热点范文3

炎炎夏日,酷暑难熬,各大中小学校早已放假。在众多的学生中,他们为了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纷纷去各地、各处游览观光,以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拓宽自己的眼界。因此,笔者来到省旅局,对我省假日旅游做了详细的调查:

去年以来,新的休假制度形成的春节、“十一”、“五一”三个假日旅游“黄金周”,极大地刺激了人民群众的旅游热情,国内旅游空前火爆,自去年国庆至今年春节、“五一”,接连出现了公众旅游消费热的几个。假日旅游有力推动了我省旅游业及铁道、交通、民航和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增加了财政收入,满足了公众的旅游需求,丰富了节假日生活,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繁荣地方经济,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受到全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关注。假日旅游带动假日经济大发展,其主要表现在:

(一)假日旅游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五一”期间全省共接待中外游客3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亿元人民币,日均近3亿元,比去年国庆增长12%。全省各地的热点旅游区再度火爆,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共接待海外游客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6亿;去年刚刚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市接待游客达到10.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000多万元,均创历史最高记录。“五一”期间,适逢**岛举办**文化旅游节,七天时间上岛人数达12万人次。**市有卖票的48个景点共接待26.8万人次,较去年比增200%,收入5350元人民币,比增215%。过去属温冷地区的**山接待3万多人次。由于假日旅游的迅速升温,旅行社生意红火,各地宾馆饭店频频告急。

(二)假日旅游带动民航交通业的发展。“五一”期间,**机场进出港114343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6%;飞行航班837次,其中增加航班142次。**机场起降航班达170架次。5月1日,进出**国际飞机乘飞机出游人数达4900人。从5月1日开始进出**的各趟旅游专列整天持续高峰,日均到发客流量达4万余人,超过春运,全省增开了30多对旅游专列。**、**、**始发的中短程旅游列车趟趟爆满,其中观光游客占80%以上。**至**的“**之列”专列在原有基础上又加挂四节车厢,仍超员30%。节假日期间,**火车站发送旅客7129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7.85%。公路客运也不逊色,如**特运总公司节日客运量达113065人次。据测算,交通费在旅游花费中所占比例最高可以达到70%以上,铁路、民航、公路以及水运已成为假日旅游最大的受益者。

(三)假日旅游带动零售业的发展。**、**等地大型商场销售平均增幅约42%以上,客流量比平日成倍增长,其中一半顾客是来**旅游的外地人。**年全国的社会零售总额比**年增长6%,但接节假日的销售却增长了70%。这就表明,假日旅游带动旅游消费已趋明朗化,消费者正在逐渐形成假日消费的习惯。因此,假日商场的火爆可以说是假日旅游推动零售业追上国际潮流的表现。

(四)假日旅游带动餐饮的发展。“五一”到我省旅游的人数320万人次。这么多认得吃喝必然给饮食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假如按40元/人天的标准计算,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数目。无论是“五一”、“十一”,还是元旦春节,许多城市、许多景点,出现人流如潮、、疯狂热卖的火爆场面,不少洒楼、餐馆、快餐店要排队预约。而且,游人在饮食过程中,还可领略全省各地的饮食文化。

(五)假日旅游带动休闲娱乐业的发展。假日旅游的启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镇居民的消费模式逐渐向休闲娱乐转变。休闲娱乐不仅让游客参与各种游乐设施和娱乐活动,体验其中的知识与乐趣,而且以休闲娱乐为载体,将休闲文化、体育运动等形式与游乐主题融为一体,使“娱”变得丰富多彩,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愿望。调查显示,节假日50%的人考虑外出旅游,在外出旅游的人群中,64.8%参与人休闲娱乐。为了适应这一新的需求,各地兴起了许多休闲娱乐行业,如茶馆、陶吧、酒吧、迪吧、氧吧、健身房、射击、水上运动、网球、高尔夫和跳舞机等,到了节日这些地方都是处处爆满。另外,假日旅游还带动金融业、网络电信业、农牧业和建筑制造业的发展。新晨

虽然假日旅游火爆,但是由于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性强,因此,假日旅游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通知放假时间太迟;

(2)受到旅游交通的制约;

(3)热点旅游区住宿床位供不应求;

旅游经济热点范文4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双休日的实行,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特别是近年出现的乡村旅游让许多人度过了轻松而有趣的周末。乡村旅游的出现为城里人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带动了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不过也出现了诸多不如人意的问题,如卫生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整体规划、产品形式单一雷同等。要想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就必须采取措施,解决乡村旅游出现的问题。如制定科学的高水平的区域发展旅游规划,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加强宣传等。

现代旅游最重要的特征是普及性和大众性。所谓的普及性和大众性,实际上就是最大程度按照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来开展旅游活动,旅游业也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尽可能多的人消费自己的产品,使企业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大众旅游兴起以来,经常性的休闲度假已渐渐取代一年一次或几年一次的观光型旅游而成为旅游的主要形式,西欧发达国家每人每年外出旅游3至4次,在英国已占到全国人口的55%,瑞典更高达75%,休闲度假已成为发达国家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虽然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大多数人的收入仍然十分低下,衣食之外稍有节余却不足以很风光地远行逍遥。而社会时尚的召唤、追求生活质量的意识,促使现今中国平民十分渴望休闲度假。但是,国内旅游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因盲目、浮躁和急功近利而忽视他们的需求。在我国,因为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旅游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依然很小,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大多数人来说,旅游还是奢侈品,只有少数市民节衣缩食一年或几年才能外出旅游一次。这种“打牙祭”式的消费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望和高涨的旅游需求。一些主要面对国内游客的旅游热点,因季节性强、旅游交通拥挤、旺季人满为患和价格上涨、质量不佳而使游客往而却步或扫兴而归。旅游热点的门中门、票套票和部分旅游业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也使某些旅游企业声名狼藉,为人诟病。一边是豪华宾馆的冷若闲置、国家财力的耗费,一边是广大工薪阶层因阮囊羞涩而无力消费、望洋兴叹;一边是旅游热点的季节性人口过密,一边是大众化旅游产品的缺少。高涨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产品不如人意之间的尖锐矛盾,使国内旅游市场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空白和广阔的真空地带。在普遍的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休闲度假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几个人自发去郊游,在农家短暂歇脚休息却产生了国内旅游业一个影响深远的新生事物——“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察、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一、乡村旅游的兴起无疑带动了农村旅游经济文化的发展。

1.吸纳农村多余劳动力,增加农村收入。乡村旅游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门路。广东河源市的苏家围景区,自2000年开展乡村旅游以来,当地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当年的1000多元上升到3000多元。乡村旅游,使祖祖辈辈靠老天吃饭的农民,也享受了经济社会的成果,走上了致富之路。

2.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风貌,同时传播了城市文明。农民群众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活方式。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主要要素,这使得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补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出现的诸多问题抑制了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1.各区域“各自为政”,难成规模效益。乡村旅游一般以户为单位,没有统一规划,盲目开发资源,不做切实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划,导致农村旅游业不能健康持续发展。

2.缺乏宣传,没有品牌效应。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市场促销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积极性。

3.乡村旅游开发资金严重不足。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强大的资本做后盾,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更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农村一直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其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由于乡政府不可能对其旅游发展做大规模投入,加之农民收入有限,因而资金短缺就成为制约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4.基础设施建设仍需不断加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乡村旅游点在交通、食宿、卫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5.乡村旅游总体水平不高,资源开发力度小、层次低,特色不够明显,内涵不够丰富,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名牌拳头产品。尤其是在乡村文化方面的发掘和运用不够。一些乡村旅游点在开发建设上存在追求城市化的趋向,削弱了原汁原味的农家本色。

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1.制定科学的高水平的区域发展旅游规划。资源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必须实施科学的规划。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大好形势下,乡村旅游必须适应形势,站在全局的高度,重新制定一个科学的、高层次的、高水平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突出重点,形成特色,这样才能保障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加强宣传,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积极向相关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想办法通过电视台、日报、周刊、广播电台、旅游网等媒体的报道(转载),把一块荒废的沙滩从零开始摇身一变成了可以让农民增加收入的“宝地”,逐步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到了“花最小的钱、做较大的宣传”。

3.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旅游开发资金,因此如何筹集资金发展农村旅游成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难题。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在融资方面要全方位突出,多渠道引资。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好时机,抓住政策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经济。二是利用各种优惠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各种投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和利用民间资本等多种形式的投资。

旅游经济热点范文5

在我国现阶段,虽然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大多数人的收入仍然十分低下,衣食之外稍有节余却不足以很风光地远行逍遥。而社会时尚的召唤、追求生活质量的意识,促使现今中国平民十分渴望休闲度假。但是,国内旅游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因盲目、浮躁和急功近利而忽视他们的需求。在我国,因为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旅游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依然很小,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大多数人来说,旅游还是奢侈品,只有少数市民节衣缩食一年或几年才能外出旅游一次。这种“打牙祭”式的消费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望和高涨的旅游需求。一些主要面对国内游客的旅游热点,因季节性强、旅游交通拥挤、旺季人满为患和价格上涨、质量不佳而使游客往而却步或扫兴而归。旅游热点的门中门、票套票和部分旅游业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也使某些旅游企业声名狼藉,为人诟病。一边是豪华宾馆的冷若闲置、国家财力的耗费,一边是广大工薪阶层因阮囊羞涩而无力消费、望洋兴叹;一边是旅游热点的季节性人口过密,一边是大众化旅游产品的缺少。高涨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产品不如人意之间的尖锐矛盾,使国内旅游市场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空白和广阔的真空地带。在普遍的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休闲度假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几个人自发去郊游,在农家短暂歇脚休息却产生了国内旅游业一个影响深远的新生事物——“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察、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一、乡村旅游的兴起无疑带动了农村旅游经济文化的发展。

1.吸纳农村多余劳动力,增加农村收入。乡村旅游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门路。广东河源市的苏家围景区,自2000年开展乡村旅游以来,当地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当年的1000多元上升到3000多元。乡村旅游,使祖祖辈辈靠老天吃饭的农民,也享受了经济社会的成果,走上了致富之路。

2.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风貌,同时传播了城市文明。农民群众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活方式。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主要要素,这使得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补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出现的诸多问题抑制了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1.各区域“各自为政”,难成规模效益。乡村旅游一般以户为单位,没有统一规划,盲目开发资源,不做切实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划,导致农村旅游业不能健康持续发展。

2.缺乏宣传,没有品牌效应。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市场促销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积极性。

3.乡村旅游开发资金严重不足。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强大的资本做后盾,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更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农村一直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其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由于乡政府不可能对其旅游发展做大规模投入,加之农民收入有限,因而资金短缺就成为制约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4.基础设施建设仍需不断加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乡村旅游点在交通、食宿、卫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5.乡村旅游总体水平不高,资源开发力度小、层次低,特色不够明显,内涵不够丰富,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名牌拳头产品。尤其是在乡村文化方面的发掘和运用不够。一些乡村旅游点在开发建设上存在追求城市化的趋向,削弱了原汁原味的农家本色。

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1.制定科学的高水平的区域发展旅游规划。资源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必须实施科学的规划。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大好形势下,乡村旅游必须适应形势,站在全局的高度,重新制定一个科学的、高层次的、高水平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突出重点,形成特色,这样才能保障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加强宣传,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积极向相关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想办法通过电视台、日报、周刊、广播电台、旅游网等媒体的报道(转载),把一块荒废的沙滩从零开始摇身一变成了可以让农民增加收入的“宝地”,逐步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到了“花最小的钱、做较大的宣传”。

3.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旅游开发资金,因此如何筹集资金发展农村旅游成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难题。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在融资方面要全方位突出,多渠道引资。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好时机,抓住政策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经济。二是利用各种优惠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各种投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和利用民间资本等多种形式的投资。

旅游经济热点范文6

关键词:温点旅游区;效应理论;商丘古城;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7-0073-02

一、概述

温点旅游区是相对于热点旅游区和冷点旅游区提出的一个概念。笔者通过对在我国现有旅游区进行考察、分析结合旅游区的相关理论,将旅游区分为热点旅游区、温点旅游区和冷点旅游区,它们大致成中间多,两端少的正态分布,温点旅游区居于中间位置,占大多数。

二、温点旅游区的界定

温点旅游区是相对于热点旅游区和冷点旅游区提出的,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来区分这三类旅游区,本文也不再对其标准做具体研究。参照何文俊《旅游温点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四川广元为例》一文关于旅游温点地区的定义,笔者将温点旅游区定义为:某一特定时期,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旅游资源优势不明显或优势没有明显地表露出来,市场认可度不强,旅游经济效益较低,旅游收入及游客接待量在该区域内处于中等或者偏下水平的旅游区。

在研究某个温点旅游区时,一般先将该旅游区所在的某特定区域作为研究范围,本文在对温点旅游区――商丘古城旅游区研究过程中,以河南省内其他旅游区为参照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三、效应理论

虽然温点旅游区在旅游区中占多数,但目前对其产生影响的效应理论研究还很有限,笔者通过归纳、总结并融合个人观点,将这些效应理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温点旅游区产生积极影响的理论;另一类是对温点旅游区产生消极影响的理论。

(一)消极效应理论

本文提到的消极效应理论是指那些对温点旅游区产生消极影响,对温点旅游区的发展起到负面作用的理论。主要包括旅游屏蔽效应理论、感知灰度区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等。

1.屏蔽效应理论。屏蔽效应理论是许春晓于2001年提出的,旅游地屏蔽现象是指某特定区域的旅游资源,因某些限制性因素的存在而开发利用价值大为逊色,甚至不能顺利开发的现象。

如图1所示,不知名旅游区B在被放大了的知名旅游区A的形象范围――C(虚线范围内)内,完全不能为游客所感知,处于感知的盲区,一种真空状态。由于A的形象被扩大化,受其扩大化的形象的影响,周边很多旅游区的形象如B因为被屏蔽,而很难被游客感知。

2.感知“灰度区”理论。李国平、叶文认为旅游感知“灰度区”是指在游客心目中,旅游形象不突出,呈现模糊或灰度状态,还不足以形成理想旅游目的地的地区。如河南商丘古城旅游区等地。与“灰度区”相对应的游客感知“光环区”是指在游客心目中,具有鲜明旅游形象的旅游目的地,如山水桂林、“天堂”苏杭、神奇九寨等。事实上,随着自身和环境要素的改变,“灰度区”和“光环区”也是动态变化的。目前,游客感知“光环区”张家界、云南丽江、河南焦作云台山等地正是昔日的感知“灰度区”。

3.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追求效用的最大化是有关消费者行为最基本的假定。笔者将消费者行为理论应用到温点旅游区,用以分析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研究发现旅游者前往温点旅游区旅游,通常使得他们在旅游途中所耗费的时间和费用成本较多,在旅游信息收集等方面存在一些不便,在游览过程中得到的心理和生理的收益较小。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可知:一个理性的旅游者在进行旅游行为决策时会选择最优的组合,以得到最大的旅游消费满足,因而通常会选择那些知名度相对较高、资源价值相对较大、开发条件相对较好、可进入性较强、满足程度较高的热点旅游区。这样,温点旅游区就成为旅游行为减值区,从而限制了温点旅游区的发展。

(二)积极效应理论

与消极效应理论相对应,本文提到的积极效应理论是指那些对温点旅游区产生积极影响,对温点旅游区的发展起到正面作用的理论。目前此方面研究不多,主要有核心―边缘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等。

1.核心―边缘理论。在旅游市场中,边缘地区与核心地区是相对而言的。杨i将边缘型旅游地定义为“由于地缘因素,地处某一强势旅游区域(圈层)的沿边地带,旅游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旅游交通结点集散力不强,从而导致具有一定资源禀赋的旅游地开发困难、旅游业发展处于劣势的温点地区。”旅游资源的核心地区是旅游的热点地区,它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或蕴涵着浓厚的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比较优势理论。笔者认为温点旅游区的比较优势主要是在与热点旅游区对比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温点旅游区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传统的热点旅游区旅游业开发较早,初期的旅游开发过分看重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牺牲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传统的热点旅游区不得不采取限人或分流的措施,这就意味着大量的游客将流入温点旅游区;其次,温点旅游区可以吸取开发较早的旅游区的先进规划、管理经验和教训,实现跳跃式发展;再次,部分热点旅游区开发较早又缺乏项目的更新,环境容量的超载,这些因素使得大批游客流向了温点旅游区。最后由于多数温点旅游区门票、住宿、服务等方面价格较低,这也对一部分游客构成了吸引力。

诸多因素表明,温点旅游区在发展其旅游业时存在很多比较优势,也恰恰是这些优势,为温点旅游区旅游业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四、温点旅游区理论对商丘古城旅游区的影响

(一)消极效应理论对商丘古城旅游区的影响

笔者在前文已经分析了几种影响温点旅游区的消极效应理论,下面用这几种理论对商丘古城旅游区进行简要分析:

商丘古城旅游区是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的4A级旅游区,该旅游区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品质较独特但优势不明显,历史底蕴深厚但知名度不高,民情风俗丰富多彩但市场认可度不强。因此从以上分析来看,目前商丘古城旅游区尚属于温点旅游区,处于“郑汴洛”旅游区和焦作云台山等热点旅游区的阴影之下,受到屏蔽效应的影响,形成感知的“灰度区”。

作为温点旅游区的商丘古城旅游区,处于“郑汴洛”旅游区形成的“光环区”内,一方面资源与“光环区”内很多旅游资源雷同,另一方面旅游形象定位还不够准确,“玄鸟与火”的旅游形象标识还不能在旅游者心目中形成亮点,造成了商丘古城旅游区旅游形象模糊,个性不鲜明的状态,处于游客形象感知的“灰度区”。因而,目前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商丘古城,其绝对价值没有发挥出来,其相对价值仅仅相当于省级或更低层次。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大多会在“光环区”内或在不同“光环区”之间进行比较,而不会把“灰度区”放在考虑范围之内,“灰度区”很多情况下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一个旅游目的地品牌。

由屏蔽效应理论可知,屏蔽效应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商丘古城旅游区目前处于郑汴洛一些旅游区的屏蔽之下,但这也绝不会是一种永久的现象。作为温点旅游区的商丘古城旅游区要摆脱其屏蔽效应,可以选择性地采取以下两种策略:(1)实施差异性形象定位战略。通过推出全新的个性化形象,对旅游区的形象实行差异化的形象设计和宣传,突出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可以力揽狂澜、出奇制胜,使被屏蔽的形象从阴影中走出来。(2)整体形象带动策略。目前“郑汴洛”的旅游业已形成良好的旅游形象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商丘古城旅游区可以借这股“西风”,通过开发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核心吸引力、将自身形象融入到“郑汴商洛”旅游形象一体化的大局中去,成为整体形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直接竞争转化为合作。

(二)积极效应理论对商丘古城旅游区的影响

下面用积极效应理论对商丘古城旅游区进行简单分析:

商丘古城旅游区具备边缘型旅游地的一些基本特性。商丘古城旅游区因其独特的区位因素,无论是旅游资源的分布、产品的推广,还是交通网络的构建、旅游形象的传播,都与核心区――郑汴洛一些旅游区之间存在着相对性、可比性和参照性。目前,“郑汴洛”等核心旅游区域的部分旅游区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环境容量有限、可进入性差等问题,使得核心旅游区的游客有向边缘性旅游地转移的趋势。如2003年前后,焦作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在黄金周期间曾经一度出现景区内交通阻塞,采取限制游客进入的情况。这也为后起之秀的边缘性旅游地商丘古城旅游区提供了发展机遇,一方面可以发挥“郑汴洛”延长线的边缘型旅游区优势,将“郑汴洛”的旅游区一部分游客吸引到自己的旅游区来;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郑汴洛旅游区东大门的边缘型区位要塞的作用,让商丘古城旅游区作为游客前来河南旅游的第一站。

商丘古城旅游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便利的旅游交通,低廉的旅游服务价格等方面的优势,也为其旅游业提供了良好发展条件。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目前商丘古城旅游区正处在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五、结语

温点旅游区在我国旅游区中占多数,可以说其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其理论的缺乏是不无关系的。本文对温点旅游区的理论仅做了简单的探讨,希望能够给一些温点旅游区尽一点微薄之力,也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学者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许春晓.旅游地屏蔽现象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