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的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改革创新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改革创新的措施

改革创新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英语竞赛 团队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98-02

1.团队基本情况

文华学院英语竞赛指导团队是以优秀骨干教师为团队核心,一批年轻教师为后备力量,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团队,是一支治学严谨、忠于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具有创新、团结协作精神的优秀团队。本团队旨在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质,帮助学生在各种英语竞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本团队教师每年参与学院学生英语竞赛教学,指导工作,包括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等各种大型竞赛。

2.竞赛指导团队的特色

通过几年的建设,文华学院打造了一支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富有竞赛指导经验的指导团队。英语竞赛指导是面向全院的本专科生,将英语竞赛指导融入到平时的英语教学中,通过英语竞赛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通过平时的英语学习,让学生在英语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最后对入围决赛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指导老师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指导,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竞赛内容,掌握竞赛技巧,最终在决赛中取得骄人成绩。每个指导老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决赛的题型、范围、以及解题的方法技巧等,同时对本组指导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竞赛水平。英语竞赛指导除了后期的一对一辅导外,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点筛选。关于词汇和语法部分,由原先的重在讲解改变为重点检测,仅对重点的词汇和难点语法进行展开;关于课文部分,对原先被忽略的课文背景知识和课文结构,写作风格和技巧进行一定程度的介绍;对于复杂句子和段落进行较为详细的剖析;对于课后练习和写作等实践性比较强的部分,从原来的重在讲解改变为讲解与检测并重,并区分重点和难点,对于非重要部分进行裁减,以提高课堂效率。此环节需要做好与学生的充分沟通,转换其学习思维,加强其自主学习的观念,使理论课的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从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

3.竞赛指导团队的的创新性改革措施

竞赛指导团队将竞赛融入教学,设置专门的竞赛指导课,针对各种不同的竞赛进行专门的指导和训练并且成立由指导老师、参赛学生、陪练老师和同学组成的英语学科竞赛训练梯队,针对不同赛事,搜集材料、制定训练计划、进行思维拓展训练和赛事模拟训练。该团队通过教师推荐和竞赛选拔,建立外语人才库,根据学生在基础、兴趣、特长、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为不同的竞赛储备人才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竞赛指导团队鼓励多样化教学方法并用。在教学中,以注重强化英语语言知识的连贯性和应用性教学为前提,以情景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为手段,教学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教学模式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竞赛指导团队每年开设“大学英语语言与文化”系列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全面了解。在评价方面采用将平时作业、出勤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学生成绩评定机制,建立形成性评估机制。竞赛教学团队十分重视实践性教学,加强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包含网络辅导教学和各种英语比赛辅导两个部分。该团队认真编写大学英语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要求授课教师严格执行。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可供全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使用。团队积极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每周举办英语角,并安排老师负责,定期举行英语演讲比赛等跟英语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提高全院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更多的学生提高口语水平。此外,对不同的英语竞赛,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一对一指导或者分组指导。

4.结束语

建设英语竞赛指导团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英语教学与其他教学活动都是属于培养人才的过程,英语知识的传授和对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竞赛指导团队的的创新性改革措施需要不断的加强和完善,以便能通过竞赛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改革创新的措施范文2

关键词: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格局调整 国家政策调整 金融改革创新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出现多年未有的同步衰退。本文拟从国际金融格局调整和国家政策调整两个层面,分析新形势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的机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新形势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

(一)国际金融格局调整层面

从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法兰克福、东京、迪拜等国际金融中心的逐次崛起可以看到,国际金融格局调整常常产生新的国际金融中心。20世纪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使得华尔街迅速崛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70年代美元衰败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使得欧洲大陆国家的金融中心崛起,而20世纪80年代“亚洲四小龙”和日本等亚太国家经济兴起导致的国际金融格局变化,产生了东京、汉城等亚洲金融中心。同样,此次金融危机中世界金融格局虽不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世界金融格局会进行调整,国际金融市场调整、国际资金流向的调整、国际金融和实业资本转移、国际金融巨头区域战略布局调整、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国际金融人才的迁移等都将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带来新机遇。

1.国际资金流向调整带来的机遇。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金融市场进入调整期,撤离美国市场资金需要寻求新的安全投资地,可能出现资金转移流入中国情况。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月度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见图1),国际资本净流入在2007年11月达该年最高水平1354亿美元之后,开始下滑,到2008年3月因股市大跌降到最低点-520亿美元,出现净流出,其后缓慢回升,7月份又因股市波动净流出250亿美元,其后快速回升,到2008年10月国际资本净流入达到2863亿美元。这些数据反映了近两年国际资金受到美国金融市场波动影响总体表现外流迹象。

在美国金融市场进入调整时期,中国经济受到冲击小,相对安全,撤离美国市场资金可能流入中国,这对加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资金集聚提供了新的机会。但是,还应关注国际金融机构出于自救而撤离部分资金情况的发生。

国家外汇储备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国际资本流动在中国的总体态势。2008年中国国际资本流动以7月份美元开始升值为界,表现出“冷暖两重天”的态势。2008年上半年延续着2007年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趋势,下半年增长趋势明显放慢,甚至出现自2003年12月份以来首次的负增长,这种趋势正好与8月后美国国际资本快速回流相吻合,反映了国际金融机构出于自救而从中国撤离部分资金。

2.国际资本转移带来的机遇。由于国外经济陷入衰退,实业投资需求降低,迫使大量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需要找到新的资金出口。中国经济相对发展较快,可能成为产业和金融资本转移目的地,这为加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资本集聚提供了新的机会。2002年以来,全球资本流动一直保持增长态势,2008年全球资本流动规模达到16773亿美元,但是,全球经济面临重大下滑,国际资本流动将受到较大影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全球资本流动2009年总体规模将回落至14861亿。国际资本流动主要渠道是国际直接投资(包括创办新企业、直接收购、国外企业股票购买、利润再投资四种主要形式),国际证券投资(主要包括国际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和国际借贷。近年来,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跨境投资发展迅速,成为一种国际资本流动新渠道,其投资方式包括风险投资、私人股权投资和收购三种形式。然而,我国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国外资本进入方式和渠道受到限制,因此,为抓住机遇,可以考虑以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疏通国际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中国的渠道。

3.国际金融巨头区域战略布局调整带来的机遇。欧美经济的衰退迫使国际性金融机构加大其在亚太地区的业务投资,这就为上海国际金融机构进一步集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带来机遇。目前,国际金融巨头的收入来源基本已经全球化,收入来源区域分布相对平衡。在新的经济和国际市场形势下,国际金融巨头可能调整区域战略布局,将亚太地区作为新的业绩增长点,加大投资,提升在亚太地区机构的层次和能级,调整内部功能和职能部门区域布局,这将为加速高能级机构和功能性部门集聚浦东提供新的机会。

4.国际金融人才的迁移。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首先依赖的是具有全球视角的国际金融人才。美国金融人才市场在金融危机下产生巨大的人才溢出效应,这可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金融人才的集聚带来积极影响。

5.国际货币体系调整带来的机遇。国际货币体系调整中,人民币国际地位得到加强,国际化可能加快,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改革步伐加快,市场开放加速,离岸金融业务发展前景可待。这些将为上海作为外汇改革试点提供新的机会,也为提升上海国际化水平提供了机会。

(二)国家政策调整层面

金融危机以来,为保经济增长,国家密集出台新的经济政策,先后出台了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九条政策措施和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新经济政策的出台加大了金融支持力度,希望以金融发展和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国家政策调整为上海金融改革创新提供了更好的外部环境和相对宽松的创新环境。因此,上海应抓住国家政策面调整机遇,积极实施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1.货币政策的调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外部环境有利于金融发展和创新。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九条政策措施中第一条就提出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资金供给增加,债券市场和证券市场可能因资金供给增加,规模得到扩大,有利于上海金融发展。其次,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金融创新,资金成本过高可能会抑制金融创新积极性。

2.财政政策的调整。国家制定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国家投资项目兴建将推动融资需求扩张,推进融资模式和产品创新。首先,国家投资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资金来源将是多样化和多渠道的,这将有利于融资规模扩大和金融市场发展。其次,创新融资模式和产品也将得到利用。例如以涉农贷款、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贷款等为标的资产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试点。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推动上海债券、股票等各类金融市场发展,推进金融市场产品创新,为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3.外汇政策的调整。近期,面对出口快速下滑,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出口企业的外汇改革政策,同时也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境外机构和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在港人民币债券、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发展、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业务等业务试点开办,将提升上海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上海可争取作为试点,发挥先行先试优势。

4.金融改革创新的政策调整。在《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显透露出加快金融改革创新的信号。农产品期货、延迟纳税型养老保险、项目收益债券、并购贷款、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对基础设施和国有大型龙头企业股权投资等一系列金融改革创新措施将在2009年实行或试点,可见这次金融改革力度之大。国家金融改革步伐的提速和逐渐宽松的金融环境将为上海金融改革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为新的金融市场组织形式、新兴金融机构、创新型产品集聚上海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

加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抓住政策调整机遇且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

上海应借助国家金融改革创新提速和金融经济政策调整的有利时机,发挥浦东“先行先试”优势,实施地方政府参与推进型金融改革创新,加速上海金融改革创新。这里有四层含义:

一是金融改革创新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最重要的核心手段之一。虽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展是明显的,但还有不足。比如金融市场规模能级不够;金融国际化程度偏低;金融人才严重不足;金融创新相对抑制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金融改革创新。而在目前的国内外环境下,更需要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破除各种难题,开创新的局面。

二是充分抓住有利时机,利用国家经济政策相对宽松、金融审批管理相对宽松、试点工作积极推进的便利,加大上海金融改革和创新力度,实现转“危”为“机”。

三是利用地方政府在金融改革创新中的能动性,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效应,做金融改革创新的推手。在中国市场化经济改革进程中,地方政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在近几年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中,地方政府也起着推动作用。因此,在中国现阶段体制和制度下,地方政府的参与和推动是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动力。

四是以重点创新项目和金融改革措施落实为契机,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推进上海金融改革创新。根据国家金融改革方案和上海市政府安排,考虑抓好重点创新项目和改革措施落实,使金融改革创新得到稳步推进。例如区域OTC市场、金融租赁业务、全国性信托登记中心、REITs试点、外资PE法人化、政府融资模式创新、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期货保税交割试点、并购贷款试点、资产证券化等改革创新项目和措施。金融改革创新是长期的工作,但是金融改革创新项目和措施的成功实施有助于开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局面。

改革创新的措施范文3

【关键词】声乐教学;学前教育;改革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大众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教育能力,才能够具备一定的声乐素养,能够对幼儿实施相应的声乐教学引导。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应该加强对声乐教学的重视,借助声乐教学的合理改革创新对学生的声乐技能加以培养,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相应的保障。

一、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现状

受到学前教育人才需求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一般开设了声乐课程,但是在组织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却没有对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只是对学生实施普通的声乐教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无法掌握专业的声乐知识,学习效果相对较差。同时部分声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注意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单纯的对学生实施理论教学指导,不仅极大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造成学生的声乐技能难以得到良好的培养,在学生毕业后不能将声乐知识应用到学前教育教学中,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所以针对当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现状,十分有必要结合学前教育学生声乐技能培养需求对声乐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对学生实施更为科学的教育指导,切实培养学生的声乐教育技能,为毕业生顺利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提供相应的保障,也为我国学前教育阶段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

二、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新时期要想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效果,就应该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创新措施,为声乐教学活动的合理开展提供相应的指导,逐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说,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为学前教育声乐的改革创新提供相应的指导。

(一)更新教育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改革创新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创新离不开教学理念的更新,只有教师能够从市场人才需求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声乐教学规划,才能够保证声乐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相关声乐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调整教学目标,实现声乐教学与学前教育职业标准的对接

在探索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改革创新的科学性,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对学前教育的职业标准进行充分分析,然后将声乐教学活动与学前教育的职业标准进行有效对接,保证学前教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对学生的声乐技能和声乐教育技能加以培养,切实保证学生的声乐学习效果。保证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针对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目标,声乐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求自行编订《幼儿歌表演》教材,并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且针对声乐教学的具体要求,可以编写如《火车来了》趣味性小儿歌,切实增强教学针对性和系统性,为学生声乐素质的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声乐教学有效性

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一般采用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声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也相对较差,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声乐学习。所以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非专业性特征,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指导,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良好的培养,进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相关知识。如在讲解《小猫怎么叫》幼儿儿歌的编写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一方面为学生播放小猫叫的视频,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类似儿歌旋律的案例,然后组织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对儿歌的编写。这样借助情境教学法,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能够产生较为深刻的理解,儿歌编写可以顺利完成。并且借助合理编写儿歌,学生也能够产生对声乐知识的较强学习兴趣,在课后阶段自主探究幼儿声乐,提升学生的声乐综合能力,促使声乐教学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只有改革创新后的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活动才能够对学生的声乐技能加以培养,保证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合理应用声乐技能对学生实施相对科学的指导。所以新时期在探索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高度重视,为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

作者:陈萌璇 单位:梧州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魏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31-232.

改革创新的措施范文4

“中国模式”并没有完全定型

《经济》:近年来关于“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讨论受到了国外舆论界和学术界的格外关注,也成为海外研究中国的一个热点,您是如何看这一问题的?

俞可平:关于“中国模式”,我们可以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得到一些深刻的认识。概括地说,十七大报告最重要的精神是三个“一”: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体系,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可以称作“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战略策略。

“中国模式”也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国模式”与西方社会发展模式的区别也是极其明显的。在所有制方面:中国不实行全面私有化,而实行以公有经济为主导的混合所有制,公有经济仍然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且土地和森林、矿山等资源也不实行私有化。在资源配置上:虽然我们采用了市场经济,但政府调节和干预的程度比西方国家要强大得多。在政治上的区别就更明显:中国不搞多党制和议会政治,不搞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在意识形态上:中国仍然坚持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但已经允许不同思想流派的存在。这些都是与西方发展模式的基本区别。但这并不是说在社会发展战略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中国模式”的成功之处,恰恰就在于它是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充分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分的结果。

“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的价值,我想主要体现在它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促进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我认为,不能简单地把“中国道路”的价值,看作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国情太特殊了,建立在这种特殊国情基础上的“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恐怕是其他任何国家都不能简单地效仿的。

我还想特别说明一下:在我看来,“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并没有完全定型。虽然它的一些典型特征开始显现出来,但我们的现代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们对“中国模式”仍然处于探索之中,可能探索的路途还很长。以为“中国模式”已经是一条成熟的现代化道路,既可解决国内发展中的一切问题,又可供他国模仿,这不仅过于乐观,对我们解决目前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甚至是有害的。

“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需良性互动

《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政府管理体制方面做了大量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政府管理创新的“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是什么?

俞可平:经济的发展势必催生社会政治的变迁。在30多年持续的经济增长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地方和基层的改革创新遇到了新的严峻挑战,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开始出现了。例如,近年来,鼓励地方和基层改革创新的政策、制度和措施,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会的实际需求。一些实际效果很好,完全符合科学发展并且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地方改革创新举措,迟迟没有上升为国家制度,从而得不到及时的推广;一些很好的基层改革创新实践,因为得不到上级的支持而不能持续;一些已经在其他地方得到推广的改革创新措施,在另一些地方却受到抵制和排斥。甚至,一些已被实践证明的优秀基层改革创新举措,并没有得到上级部门的积极支持和肯定,一些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地方基层干部,也因为其改革创新的探索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凡此种种,都会严重挫伤地方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新精神,弱化地方的改革创新动力。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过去10年的申报量为例,地方政府近年来申报的创新项目不增反降。

改革创新,应是时代最强音。但比较“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和“美国政府创新奖”,我们发现,在创新项目的申报数量上,我们比不上美国。过去10年,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申请“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数量是年均146个,美国则是1500多个,中国还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

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社会多样性和地区差异性的大国,政治经济的科学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必须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相互关系。作为中央高度集权的国家,事关国计民生和民主法治的重大制度改革,事关社会政治经济的全局性制度改革,只能由中央决策层规划,由中央统一推动。没有中央的权威性支持,最出色的地方改革举措,也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功败垂成。因此,“顶层设计”在中国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但是,“顶层设计”离不开地方和基层的改革创新探索,中央的许多制度设计和改革举措往往是对地方改革经验的总结和提升。

高层和基层的良性互动、政治和经济的增量发展、改革和创新的重点突破,不仅是过去改革成功的重要经验,也仍然是目前改革必须遵循的策略。不支持和鼓励地方政府的改革创新,不营造一种激励创新和竞争的制度环境,不仅会挫伤和扼杀地方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阻碍地方的发展,还必然会影响国家的整个制度设计,增大改革和发展的代价,降低中央的权威,削弱全社会的活力。因此,在强调“顶层设计”的同时,必须大力拓展地方改革创新的空间,鼓励地方政府大胆推进改革创新的探索,允许地方在科学发展方面展开良性竞争,为地方的多样性发展创造合适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增强基层社会的活力。

社会创新发展趋势

《经济》:建设一个创新型的国家,不仅需要创新型的政府和创新型的企业,同样需要创新型的社会。请您分析一下我国社会创新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俞可平: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近年来我国社会创新的重要实践,借鉴发达国家社会创新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创新的七条发展趋势。

首先,社会创新将成为政府、企业和民间三方合作的重要平台。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党和政府在社会创新中将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中国的社会创新区别于西方社会创新的重要特征。党和政府应当为社会创新提供宏观的制度环境,企业组织则主要为社会创新提供物质条件,民间力量将是社会创新的主力。换言之,政府、企业、民间三方对于社会创新来说,缺一不可。只有三方的团结合作,社会创新才能生机勃勃。

其次,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将在社会创新中承担日益重要的责任。

第三,各种新兴的组织形式在社会创新中正在起着特殊的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形式的社会组织的作用正在下降,而新生的一些组织形式则在社会创新中作用日益突出,例如形形的网络团体、主题团体和临时团体。在我国,由于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传统组织形式的作用并没有下降,也处于上升时期,但新兴的组织形式的作用则已经开始在社会创新中变得更加突出。

第四,社会创新的领域将不断拓宽。随着公民社会的壮大以及政府将更多的社会事务交给社会组织办理,社会创新的领域将从传统的慈善救助、扶贫济困、社区自治等领域,扩展到生态、教育、就业、消费、养老、住房、卫生保健、疾病控制、能源节约、人口流动、动物保护、气候变迁、城市管理、交通疏导、体育竞赛、新闻传播等。

第五,社会创新的效益日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创新的效果而言,制度和人的因素无疑最为重要,但科学技术的作用显然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信息、通讯和网络技术,甚至像微博、脸谱、QQ等工具,也已经成为社会创新必须依赖的技术手段。

改革创新的措施范文5

关键词:创业导向;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教学改革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时期应该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政策,对我国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也开始关注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希望借助科学的培养,有效提高人才质量,为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受此影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也积极探索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真正面向市场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创新,希望能够切实保证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学生打造成为能够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电子商务人才。

一、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教学现状

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教学进行分析,虽然受到教育改革的影响,部分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调整和创新,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学实践活动存在缺陷。学校在开展电子商务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一般很少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系统的分析,导致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人才需求出现脱节问题,学生毕业后就业相对困难。同时,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僵化,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点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效果受到不良影响。此外,在教学实践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比例不合理的问题也限制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导致人才的全面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所培养的人才在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岗位的过程中不能完整的运行电子商务项目,导致企业对其认同感偏低,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其次,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考核方面存在问题,无法为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做出客观的判断。如考试内容过于关注理论知识、考试以结果性考查为主、考试内容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过程中所需内容脱节等,严重限制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教学的优化创新,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改革发展也产生极大的限制。所以新时期以创业为导向,十分有必要对电子商务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为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撑。

二、以创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考核方法改革

考核方法的制定和考核内容的调整能为教学改革作出正确的引领,因此在当前需要以创业为导向对电子商务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首要工作就是应该对电子商务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对电子商务改革提供相应的指导。1.鼓励学生参与电子商务创业,将学生的销售业绩作为考核标准。以就业为导向对电子商务教学考核进行创新,应该将鼓励大学生创业作为重要的目标,因此在调整考核方式的过程中,可以将创业大学生的销售业绩作为考核标准,提高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电商竞赛,取得竞赛积分和创业学分。学校可以将学生参与电子商务竞赛过程中取得的竞赛积分和创业学分同样作为教学考核的标准,让学生在参与电商竞赛的过程中激发自身创业意识,并通过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参与到创业实践中,在提高自身创业能力的基础上也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效。

三、以创业为导向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在明确电子商务考核改革创新思路后,应该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希望能够借助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1.借助项目驱动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探索电子商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企业中开展各项调研活动,明确电子商务课程岗位所需要面对的各项工作,了解所需要掌握的工作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参与电子商务相关项目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相应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只有这样,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才能够取得理想成绩,人才培养质量也会进一步提高。2.引企入校,全程融入教学活动。在教学改革探索中,引企入校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只有加强学校教育和企业的联系,才能够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切实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因此高职院校在探索电子商务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引企入校的重视,为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的优化提供良好的支持。2014年以来,本学院在对电子商务课程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就先后将全拼(上海)供应服务有限公司、金华市行乐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及杭州唯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引入到学校中,共同打造了网络经济创业园,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支撑。学院从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实战训练、优化指导以及为学生提供工作岗位等方面实施教学改革,极大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的就业率也进一步提升。3.积极创办教学型公司,全面开展电商实战化教学。以创业为导向对电子商务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必须加强对实战化教学的重视,只有保证实战化教学高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得到优化培养,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职业技术型人才,为电子商务行业的稳定发展贡献相应的力量。本学院2014年在对电子商务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实战化教学的重要性,进而以创业为导向,创办了一家教学型公司,即金华市双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在天猫、淘宝、京东等平台上开设店铺,并组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运营管理中,对学生实施实战化教学引导,让学生在参与公司管理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学习经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4.构建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结合对电子商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更新,高职院校要想取得理想的人才培养成绩,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还应该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的变化对教育评价时间体系进行改革创新,增强考核评价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创业能力等作出客观的判断,并借助反馈信息指导学生下一步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同时,加强对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视,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跟岗实习等实施相应的评价,切实增强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以期对学生做出合理化指导。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对电子商务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切实提高人才质量。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优化,并尝试重新界定考核方法,希望能够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作出正确的引领,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

作者:罗娅丽 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华国振.以创业为导向的高职《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方法总结——以义乌工商学院为例[J].电子世界,2012(14):133-134.

[2]张琴.创新创业导向的高职《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5):179-181.

[3]陈国钧,张琴.创新创业导向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考核的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5):271-272.

改革创新的措施范文6

关键词:新时期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学校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C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139-01

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随着长期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人民群众的婚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旧时期的人多就是力量转变为只求质量,不求数量,人类的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的发展,出生人口的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需求不断增长及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化改革,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创新改革的挑战。

一、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学校进行改革创新的意义

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实施及深化要求将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教育运行机制进行创新,调整及改变人口及计划生育工作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保障体系及工作机制等,为计划生育工作建立宣传教育新的运行机制,提高人口素质的培养,使得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传统的传播速度难以适应人民群众快节奏的生活,单向的宣传方式无法适应人民群众的接受习惯,这些问题进一步要求创新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教育方式,使得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能符合现阶段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现阶段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二、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学校中的改革创新措施

(一)设立明确的宣传目标

新时期的人口及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应从单一改变人类的生育行为转化为新的婚育观念、新的生育文明理念及新型的生育文化水平,不仅要依靠建设新型的婚育制度及宣传科学文明的婚育观念,还要求学校教师高质量的生活质量及水平;宣传工作应进行理论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科技文化建设、文化环境建设及法制建设等,进行法制建设主要是为了规范人类的行为及思维;文化环境建设主要是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气氛及社会环境;进行科技文化建设是为了提供有效的婚育知识及相关知识;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是采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进行理论建设是采用科学理论将人武装起来。

(二)丰富宣传工作的内容

新时期下的人口及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教育内容均具有较为明确的针对性,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容应根据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形式的发展及人类不同需求进行多元化的拓展及丰富,在丰富宣传工作的过程中应增强计划生育工作的服务意识,关注计划生育宣传内容的针对性,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质量,注意采用针对性的宣传方式进行工作,增计划生育工作的时效意识。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学校内的广大教职工对人口及计划生育工作形成一个新的认识。

(三)改变原有的宣传教育方式

新时期的宣传教育工作应采用互动式、引导式、诫喻式、参与式、说教式及注入式的方式,计划生育干部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时根据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进行大力宣传教育,采用诱导疏通方式进行交流咨询,采用典型示范引导方式进行对比,针对学校教师的主要特征及教师的需求进行宣传工作的安排。在进行宣传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注重考虑地域的差异及文化的差异,针对城乡差别进行宣传品的选择。在农村学校的宣传品应采用色彩较为浓郁的物体,针对城市的宣传片应采用小型的折叠图片及海报等,将“按照人类的需求提供服务,将详细情况了解清楚后进行选择,满足一切合理需求及没有需求绝不打扰”的宣传教育方式,为广大教师提供科学婚恋生育、选择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教育方式及合法权益的维护等服务。

(四)大力开展计划生育项目活动

为了推动宣传工作的开展,学校应继续组织及开展项目活动,针对在人口及计划生育宣传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及难点工作内容进行活动的宣传及组织,如在各学校内开展人口学校示范校、宣传品项目、宣传教育电教化项目等,大力推动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改革及创新。可以采用定期组织人口及计划生育工作相关座谈会及讲座的方式,针对学校教师开展关于生育等方面的宣传及知识的普及,让科学的生育观念深入人心。

三、结语

在新时期下人口及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过程中,应利用计划生育的舆论氛围,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及创新方式,树立正确及科学的改革创新目标,改变原有的计划生育宣传方式,丰富以往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内容,才能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提升至一个较高的水平,达到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及创建小康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文华.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