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差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差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差距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差距范文1

【关键词】高中 数学 衔接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136-01

高中数学难学是广大学生的共识,有人曾说:初中升高中,数学要上“高台阶”。这表明,在很多人眼里,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初中数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不能一下子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有些基础不牢,意志也不坚定的学生,如果不能及时改变学习方法,高中数学将成为他们的拦路虎。那么教师应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工作呢?

一 仔细分析教材,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脱节”是形容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差距最为形象的词汇,很多知识在初中教材中已经删减,但在高中数学教材中还有体现。对于这些“脱节”的内容,教师应积极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与初中数学教材相比,具有以下几点不同:(1)直观变抽象;(2)单一到复杂;(3)浅显到深奥;(4)定量到定性。总的来说,初中教材中的内容浅显易懂,语法结构相对比高中教材简单,对数学基本知识的运用也多是四则运算,且公式的参量较少,学生在学习时只要把握“背公式、做习题”的原则就可以考出不错的成绩。但是,高中数学却没这么简单。高中数学教材内容上整体数量要比初中增加许多,注重知识之间的逻辑性,数学语言也变得很抽象。

二 找准知识衔接,梳理数学知识点

数学知识是紧密联系的,运用联系的观点学习数学,可以促使学生顺利接受新知识,还能认识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梳理数学知识,让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便于更好地掌握学习数学的要领。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找准知识的衔接点,从初中知识出发,提出新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推出新知识,让学生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如在教学函数的定义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初中教材对函数的定义,然后再利用高中映射的概念,给予函数新的解释,让学生能很轻松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三 做好教法衔接,循序渐进

初中数学内容较少,课堂知识容量也比较少,教师讲课的进度相对比较慢,有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讲解重点、难点,详细探究各类习题的解法,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巩固。而高中数学内容容量比较大,从数学概念到对公式的理解、灵活运用以及公式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都有较高层次的要求,须注重发散思维,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举一反三能力。针对这种现象,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做好教法的衔接工作,从学生实际学情出发,做到“低起点、小步子、慢节奏、重引导”,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初升高的不适时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高一刚开学时,可以特意留出几节课,帮助学生梳理初中的立方和公式、立方差公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反证法等知识,查漏补缺,在巩固学生旧知识的同时,理清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温故知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 加强学法指导,增强逻辑分析能力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差距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 初高中 衔接问题

高一新生普遍感到高中数学难学,初中数学的成绩都很高,但是到了高中以后不断下滑,很多的学生的面对困难不知所措,并开始对数学望而却步,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踏上这一个较高的新台阶使大部分学生能较快的进入高中数学学习的状态,在学生通过学案提前预习的基础上,发挥团队(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优势,通过问题交流、教师解疑等环节,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并理解重难点知识,最后通过检测讨论,当堂解决问题,并当堂完成作业的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课堂表现和团队的合作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如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应用能力等),并及时评价学生个人及团队的课堂表现。

一、影响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因素

教材方面: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相对具体,多为常量;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不仅注重计算,还注重理论分析,对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同时高中由于受高考的指挥,即使教材内容要求降低了,教师也不敢降低难度,从而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教学方面:初中数学教材课时安排内容少,习题内容较单一,教学进度一般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教师均用较多的时间反复练习,答疑;而高中课时紧,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习题类型多,且灵活。学生学习方面:初中学生习惯跟着老师转,多数是记忆与模仿,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缺乏归纳总结能力;而高中学习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钻研,探索规律,强调数学能力与数学思想的应用。因此高一的学生沿用初中的方法,也就不能很快的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二、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初中与高中内容上的断层

1.注意教材内容的不同,引导学生探索相关问题

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初中教材中和叙述方法也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也相对比较少。相对而言,高中数学虽然在课改后难度也有所降低,但总体上相对初中数学来说其中的有些概念就比较抽象,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应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生动自然,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因而增加了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些都是升入高中后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客观原因。

2.注意初中与高中教学方法的不同,注重学生的理解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并且同时,不可否认有些初中教师为了应付中考,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来提高成绩,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重局部,轻整体”、“重试卷(复习资料),轻书本”的不良倾向。初中新课标的实施的确大大缓解这种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影响和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的传统教学方式,但只要考试评价体制不作大的改变,对普通中学来说,这种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着的。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新课标下,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主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相对比较重视学生自己去学习。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

3.注意初中与高中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注意关心学生的发展

我国现行学制的高一学生一般是十五、六岁,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期向青春后期的过渡期,因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高一学生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同时思维形式上初中生比较侧重形象思维,而进入高中后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就相对比较高一点。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进而使学生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差距范文3

关键词:数学;衔接;内容;课时;基础;补充;复习;反馈

在推行新课程的今天,由于教材内容、教师观念、课时、学法等原因,造成初高中教学脱节是高中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也是个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数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如何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之能够敢于学习、乐于学习,以至敢于思考、乐于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摆在高一数学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教学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从教材、教法、过程、结果等方面谈一谈个人的体会,以期对教学有所帮助。

一、初高中数学的差异

1.教材内容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在结构上,初中数学采用连贯、整体、螺旋上升的结构;高中数学则采用模块的结构,将内容分为必修的五个基本模块和选修部分。在内容上,初中注重基础,讲求知识的广度;高中则注重推理、应用,讲求知识的深度。同时从内容的连贯性上看:高中把“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十字相乘法、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等”内容作了淡化处理,把它们放到了选修或者直接删去,但习题中却大量出现。所有的这些都说明初高中数学存在着显著的区别,从而使学生产生许多的不适应,直接影响了今后的学习。

2.教学课时

初中阶段我们用6个学期的时间学6本书,其中的内容多是重复、提升的形式出现;高中阶段我们用4个学期学8本(文科7本),其中的内容基本没有重复,难度更是初中无法比拟的。就拿高一来说吧:高一第一学期有两本书共72学时的教学内容,这些并不包括单元测试与讲解、复习等所用的时间。此外,高一学生一般报到较迟(9月4~5日左右),还有一周至十天的军训,再加上国庆节、元旦等正常假日。真正能用于上课的时间非常有限,也就不可能有什么补缺补差的时间,连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也感到十分困难。这就注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可能再照搬初中了。

3.教学方法

在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上,高初中数学的脱节并不仅仅在教材内容上,在思维方式上也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如果说初中数学是一个幼童的话,那么高中数学则是一个标准的成人,这是从思维能力上说的,二者根本就不在同一级别上,且从高中一开始就没有缓冲区的直接产生这样一个质的飞跃,这让绝大多学生难以接受,也让多数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套学习方法到高中很难奏效,大大地增加了他(她)们的困惑,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二、衔接措施

1.依据学生数学基础进行教学

这是一个动态的、贯穿始终的过程,因为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个体,不能用固定的眼光去看,否则就容易产生误解、不信任。首先我查询了入学成绩,了解一个大概的情况;然后我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消除试卷、临场发挥等方面的影响。我还根据学生上课的反应定期找学生谈话,从中了解学生的接受、消化情况,这样能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状态,不会出现被单纯考试分数所蒙蔽的现象。

2.注意相关内容的及时复习与补充

由于初高中数学在内容上的脱节,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的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及时复习与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顺利的度过难关。例如在高一数学《函数》一章中,对初中数学中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内容涉及的不少。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中,关于y值范围(函数值域)、单调性的讨论、最大(小)值的求法等,有的当时不作要求,有的要求不深,现在学生感到模糊,就应当及时作适当的复习。为此,可在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作适当的引申,可不作太高要求,能解决一些问题就可以了。可以跟学生明确指出,这些以后还要学的,不熟练不要紧。

3.及时比较和总结,注重学习中的信息反馈

与初中数学相比较,在解题方法上,高中数学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分情况讨论、数形结合、合情推理、逻辑推理等等数学思想和方法要求都比较高。对于一个高一学生来说,这些思想方法虽不陌生,但距离熟练应用还是很有差距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及时总结、比较现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与初中有何共同点,有何不同点。从而确定应当掌握哪些,注意哪些。经常性的分析与比较,学生就会不断调整方向,明确目标,逐渐形成一整套的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衔接的体会与反思

1.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改变

知道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过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什么没有学,学习要求如何等等。针对与高中相关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具体知识结构,高中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要了解每一名学生,关注其数学学习中的状态变化。从课堂教学,到课后练习、巩固,到单元测试等。注意个别学生的特殊变化,上升快的要及时鼓励,给予肯定;出现下降幅度大的,应及时谈话,帮助学生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要错失良机。这样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意学生所用的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更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接受能力,个人兴趣、爱好等。鉴于此,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导方法。这在课堂教学中不易做到,但可以利用课外辅导来处理,还要注意数学解题中通性通法的理解与掌握。一些常用方法如:归纳法、类比法、演绎法、算法或构造性方法、统计方法、迭代法、数学实验、数学模型法、猜想、直觉、灵感或顿悟等。“既是提出问题的方法,又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应注意培养。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差距范文4

一、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1、初高中教材内容和难度差异大。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大于初中数学,而且高中数学从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同时高考对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的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2、教师教法的改变

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也有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因为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初中教师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的推理上下功夫。由于高中课程紧,教师无法像初中教师那样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致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的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已的要求。这些都不满足高中阶段学习的要求。

二、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策略

1、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分析进行心里衔接。

首先,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注意力更加集中,自觉性更强,他们善于阅读分析,乐于自行钻研。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对所要讲授的内容提前在头脑中形成兴奋点,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听讲,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认识事物更加全面,他们善于分析思考,勇于质疑探索。因此,让学生完成值得深入思索的尝试问题,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增强学生思维的科学性。

再次,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独立意识更强。通过尝试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最后,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更加自尊自爱,对成功充满信心。根据这一特点,通过尝试问题的解决和目标形成问题的完成,使每个学生均获得成功的机会,体会到胜利的喜悦,以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欲望和信心。

2、从教师的教法和指导学生学法的培养进行有效的衔接

(1)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高中课堂容量大,知识点多,有时一节课便要学习几个定理、公式,几道例题,学生若不进行课前预习,便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解,也难保证听课的针对性。所以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听讲,可以有效提高听课效率,从而也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也较能适应强度较大的高中数学学习。

(2)引导学生学会听课。

学生在课堂上必须专心听讲,特别是教师对核心概念的讲解、典型例题的分析,同时要善于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出解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找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最后还应适当作些笔记或批注,以提高听课效率。

(3)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系统小结的习惯。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归纳总结,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强化对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记忆,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仅达到“学会”而且实现“会学”。

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差距范文5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策略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相当多的学生数学不及格,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本文就高中生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原因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新课改后初、高中数学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上的知识点衔接问题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此外,高中数学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大于初中数学。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压缩,而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加大,如不采取补救措施,学生成绩分化是不可避免的。这涉及初、高中知识能力的衔接问题。

以人教版为例,乘法公式只有平方差、完全平方,没有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只要求提公因式、公式法,但是十字相乘法只是一个综合探究内容。从而使教师在高中数学的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的教学中感到很吃力,而学生也会感到困难重重。在九年级的教学中,对一元一次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根与系数的关系不做要求,导致学生解方程能力不足,大大影响了学生在高中集合、函数、不等式、数列、圆锥曲线、三角函数等方面的学习。下面列出初、高中教材对比:

表1:与以前知识、高中教师原有认知相比认为存在但初中已删除需衔接的内容

而高一教材中的第一章是集合,这个是一个全新的、抽象的概念,并且它考查的内容可以包括我们所学的所有几何及代数的知识,而高一的教材中的函数(包括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是初中函数概念的引申,任意角的函数是初中解直角三角形的推广,幂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是初中幂运算、指数运算的推广,对教材本身存在着这种内在的联系,要求教师在奇偶学中重视启发学生回忆旧知识,以旧引新。

2.高中教师与初中教师教法不同

随着教材难度的提高,课程内容的增加,在教学方式上,也带来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与初中教师的不同。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学生更多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复现知识,对概念规律习惯于死记硬背。进入高中后,则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能够自学钻研,消化知识;要重视逻辑推理,要能进行纵横判断、推理、假设、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这对习惯于套公式的初中生而言,当然是不适应的。对比初、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初中教师可以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的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课程紧,教师如果像初中教师那样上课,就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致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

学生在初中的时候,教材比较简单,没有预习,没有思考,没有练习。上课的时候就是听课,习惯跟着老师转,课后作业模仿着例题也可以完成,考试的形式单一,对于知识点的变式比较少。因此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刻苦钻研、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然而高一新生完全沿用初中老套的学习方法,不善于抓住学习中自学、阅读、复习、小结、反思等必要环节,对高中学习内容缺乏必要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方法与策略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5)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

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

4.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1)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学困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2)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3)重视知识的反馈和落实。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矫正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

5.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向老师“刨根问底”,甚至提出“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见解,对于他们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小小的“闪光点”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总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大纲》、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也不是无章可循的。作为教师,要积极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要不断地探讨教学的规律,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懈地努力;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自身的业务能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自身的严谨作风感染学生,以自身的过硬的能力指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钟以俊.中外实用教学方法手册.广西教育出版社.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差距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化;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与其它的科目有所不同,数学更具严谨性和逻辑性,它是一门基础性非常强的学科。然而,随着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深化,很多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到非常吃力,甚至是力不从心。尽管他们投入很大精力、付出很多汗水,但是成绩却没有相应地提升,造成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逆反甚至放弃了数学的学习。因此,中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呈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初中教师只有认真、全面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遏制这种现象的恶化。

一、初中数学成绩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在整个中学阶段地位非常关键,它不仅影响到学生初中总成绩,也会影响到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情况。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具有更多的概念、定理,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制约着数学成绩的提高。初中数学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判断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中学生能否融会贯通,会影响到高中数学的学习。初中是一个过渡带,在知识点的设置上,体现了由易入难的过程,特别是在初二阶段,知识点设置地更加密集、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要求的标准更加高,学生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潜能,踏实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成绩,做到不偏不废,综合发展。

作为过渡带,初中数学的掌握水平会直接影响到高中数学的接受情况。很多高中的基本知识点都源于初中数学的相关内容,它起到了一个铺垫的作用。此外,作为一门主科,中学生的总体分数往往会在数学上拉开差距,很多学生数学偏科非常严重。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成绩的稳定和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1)学习习惯差

很多中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缺乏良好的自学能力,课堂上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不佳;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欠缺系统性和全面性;对数学的综合训练不够;数学竞争意识不高等,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2)数学基础不扎实

由于初中融入了更多的概念和定理,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掌握,对基本的定理和概念的理解存在模糊性,不懂得融会贯通。除此之外,对课本的预习和复习程度不够,导致知识衔接的缺失,对概念与概念之间不能建立良好的联系。

(3)思维方式欠缺

初二是中学生数学分化的重要阶段,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跟不上教材内容的要求,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形成技能,在连续的学习过程中出现薄弱环节,不能跟进全班学习的进度,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

(4)教学方法不当

随着教学阶段的推进,初中教师没能准确、全面、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中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手段,导致学生没能掌握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此外,部分中学数学教师对后进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加深了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

三、改变初中数学成绩分化现状的对策

(1)加强学生的课后辅导

造成中学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有很多种,然而,要想从源头解决这个问题,初中的数学教师应该展开及时、有效的课后辅导,避免两极分化的趋势。有针对性的课后辅导,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构建的创建、概念定理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拉近数学分化的距离。教师可以从这几点出发:深入观察和了解;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辅导;适当地给学生减压。

(2)制定分类教学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时,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身上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高低,制定相应的分类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制定分类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尤其要加强对那些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的耐心辅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更具有抽象性,需要更多的理性思维,而初中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其中的知识和规律,很容易挫败学生们学习兴趣。很多教育学家都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初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认识到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更多的正面的、积极的评价;灵活多变地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细节更加直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教学理念的转变,对学生投入更多的热情和鼓励,尤其是那些后进生,给他们足够的信心。初中教师对那些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细心的课后辅导,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初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以此同时,加强他们逻辑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正确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赵晓琳.展现真实思维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与反思中学会解题--初中数学解题教学初探[J].中学数学杂志.2011,(04)

[2]庞志伟.初中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与对策[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