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电子商务平台 互联网金融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繁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网络时代日益来临。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极大程度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人们的金钱交易等方式也逐渐由传统的现金交易方式转变为电子交易,由此可见,互联网在当前信息化网络时代的现代化社会中日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社会领域的发展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促进了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各行业带来相应的挑战,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国家股份制的新产物也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本文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如何运用好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基础上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逐渐消失

城市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正逐渐消失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的表现之一。自从城市商业银行诞生以来,商业银行传统的优势便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分别为商业银行在国家相关政策的红利方面、商业银行的相应资金成本方面、商业银行的最低信用成本方面以及商业银行的作业成本方面,上述四个方面不仅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传统优势表现,同时也是城市商业银行在同行业中发展比较突出的方面。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时代日益到来,信息化网络时代中新的金融工具逐渐为各个主体的发展提供了比传统城市商业银行更为平等的竞争环境和竞争平台,致使以往城市商业银行中所独有的传统优势不再受人们的热捧,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平台则更受人们的欢迎,由此互联网基础上的城市商业银行所具有的传统的优势逐渐在竞争环境加剧的前提下消失。

(二)城市商业银行的地位逐渐下降

城市商业银行的地位正逐渐下降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的表现之二。在现代信息化网络时代中,由于互联网的崛起,城市商业银行虽然感受到重要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挑战,在当今互联网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较为堪忧,城市商业银行的地位逐渐下降。城市商业银行自诞生至今,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在世界经济发展范围内发挥着独有的作用,同时也是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和维护世界和谐稳定的重要方式,在世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就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城市商业银行的重要地位,互联网以其快速、方便等诸多优点逐渐降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体地位。就银行的本质而言,风险的主要根源在于互联网时代下,新金融势力依靠更为平等的竞争环境和平台的优势逐渐垄断了银行客户的诸多信息,银行对于客户信息获取的相应渠道经由互联网技术性阻断,从而无法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发展。

二、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空间

(一)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业务

在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城市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存,虽然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应用使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但是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也存在相应的发展空间,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利用互联网金融力,通过积极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使互联网环境成为保障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商业银行应该在互联网环境下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业务,就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总体的发展而言,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先天性的发展优势,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城市商业银行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业务是其能够在现代化社会中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保障,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对庞大的资金成本对其进行支持,同时银行在结算和信贷等方面的优势也相对明显,但城市商业银行在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业务过程中,也应主义银行在战略定位和竞争定位方面的创新。

(二)城市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

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另一发展空间体现在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发展空间的拓取,主要是在商业银行发展各种业务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科技的力量,与最新化的互联网金融力量进行有效互动,将彼此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的结构。通常情况下,金融机构所起到的金融沟通能力在在于资金流动性转换强以及信用风险管理。城市行业银行凭借其相对庞大的资金优势在资金流动性转换方面做得比较到位,而互联网新金融势力则以其信息方便快捷的优势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潜力,由此,城市商业银行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使二者通过优势互补实现良好的合作,从而不断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

三、城市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以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

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以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是城市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发展趋势。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中,城市商业银行应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的发展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是一把双刃剑,既具有一定的机遇,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因此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有效在城市商业发展中运用互联网金融,将能够有效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应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积极利用互联网金融力,将二者之间的优势有效进行互补,从而不断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有效发展。

(二)利用互联网金融推进线上评级风险控制制度

利用互联网金融推进线上评级风险控制制度是城市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信息化网络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银行中的风险控制机制也应随着网络信息逐渐转变,面对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信用主体身份认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应当利用互联网金融对相应信息进行及时的掌握、创新和变化,从而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中线上、线下的有效对接,促进城市商业银行逐渐朝着信息一体化和信息全网化的方向推进。同时尤其要注重互联网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对风险控制的模式思路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改变城市商业银行传统风险控制思想,有效发挥网络线上的作用,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线上评级风险的控制制度。

(三)通过互联网金融全面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

通过互联网金融全面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是城市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根本发展趋势。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发展空间仍是较大的,并且在新的形势下,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会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状态。随着现代城市商业银行逐渐实行三位一体的发展趋势,并且商业银行平台逐步向个性化需求方面发展,城市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对而更多的客户及其相关信息有了更多的了解,利用诸多信息,城市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地对更多客户和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从而有效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有效运用,能够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中一定程度的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

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互联网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业中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各行各业都应积极在互联网环境下寻求发展。本文主要对互联网基础上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概括,同时从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业务和城市银行应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对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空间进行探讨,并从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以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推进线上评级风险控制制度以及全面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对城市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毅,尹笑怡.互联网金融对三四线城市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机制分析――以湘潭为例[J].金融会计,2015,(01).

[2]胡妍蕊.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创新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视角[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03).

[3]陆岷峰,陆顺,汪祖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用户思维”战略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中的运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5,(02.

[4]喻石,罗宁欣.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网点转型探析――以长沙市商业银行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5,(04).

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竞争力 风险管理

一、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一)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形势

城市商业银行是在我国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起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部分的城市商业银行都由于经营不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甚至有的发生了支付危机,严重阻碍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削弱。那么如何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的繁荣呢?这一问题已成为当前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重大问题。要不断转变城市商业银行的观念,增强其经营意识,提高其盈利能力。观念是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是指导经营行为的动力,是决定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因此,城市商业银行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断转变经营观念。主要要转变下列观念:第一,要转变“银行以存款和贷款为主要业务”的观念,实现银行效益最大化。存款和贷款是银行经营的主要业务,但现代银行应转变经营观念,开发中间业务,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最大化。第二,城市商业银行要转变“各自为政”的观念,树立整体意识。许多城市银行的分支行仍各自为政,没有同意的经营理念,使得城市商业银行经营陷入困境,支行之间相互拆台的现象经常发生,造成城市商业银行财务支出大量浪费,使得银行的整体实力下降。

(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城商行充分发挥追赶优势,在银行业中的地位大大提升。截至2011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为9.98万亿元,同比增长27.1%,增速则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截至去年末,城商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已经达到9%;而在2003年末,城商行总资产不过1.46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仅为5.3%。

根据银监会最新统计,城市商业银行2010年资产增速接近40%,为银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到2010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存款达到了6.1万亿元,贷款规模达到了3.6万亿元,而中小企业贷款额仅为1.1万亿元,比上年年初增加了44%多。银监会人士表示,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扩张速度快,主要是因为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基数比较低,城市商业银行开设网店的规模收益较高,规模的扩张能大幅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

国务院发出关于成立城市商业银行的通知以来,建立在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的大批城市商业银行成立,并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为止,全国已成立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经营范围比较窄,主要以城市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为服务对象。城市商业银行在地方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行业的整顿重组、化解和防范风险、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城市商业银行大都不同程度的面临较多难题,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面临这财务支出困难、管理水平差、支付压力大等高风险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随时都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利益纠纷,中央政府过分强调地方GDP,而忽略了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其他问题。这促使地方政府过分谋求经济增长,而忽略了农民增收、就业问题、和谐发展等社会问题。中央政府和地方过分地使用“宏观调控”和“窗口指导”等手段影响银行发展,同时造成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不能给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开放的发展环境。

城市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基础比较薄弱

城市商业银行是从城市信用社改造来的,历史很短。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比较小,经营基础比较脆弱,再加上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不高,不良贷款占比较高。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成立初期,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许多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核实工作不严格、资产风险高、财务风险没有充分披露,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风险准备不足。另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一般归属于地方政府,经营活动受地方行政干预比较严重,造成经营活动没有自,资产质量不高,资产状况恶化,盈利水平较低。

(二)城市商业银行区域性、地方性特征明显

城市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是由个地方城市的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成,是在我国特殊历史条件形成的。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地域范围狭窄,一般限制在本市,经营的区域性较强。城市商业银行拓展业务的能力有限,很难把银行业务做大。受区域性与地方性限制的城市商业银行,经营动力有限,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三)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不完善

城市商业银行在建立初期,大都未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薄弱,高级管理层和公司业务人员离职率高,人才流动性太高,导致业务不稳定,经营没有可持续性。有的城市商业银行还存在违法、违规经营,导致银行的呆账、坏账严重,公司资产质量严重下降。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银行的发展。

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创新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的发展现状

(一)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拉动,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为迎接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中间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但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内,平均为7%~8%,比例最高的中国银行也只有17%。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低,产品雷同,造成盈利能力差,“没卖点”

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中,大多数停留于以银行支付中介为基础和以信用中介职能为基础的中间业务,这些传统结算业务、服务性的收付款业务品种收入约占中间业务收入的90%左右。比如中国建设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银行卡、结算类、类、外汇买卖及结售汇、咨询类和房改金融业务等,这6项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的86%。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业中间业务品种已达到260多种,但60%集中在代收代付、结售汇、结算等劳务型业务上,都是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银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利润率很低。相比之下,那些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却很少。

(三)我国商业银行缺乏较为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存在发展战略和规划不明确,缺乏全局性

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造成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经营原则、经营范围难以把握,完全由各行根据自己的理解实施,缺乏规范性和长期性,分业经营模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

(四)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注重科技投入,不短提高中间业务品种的科技含量,但是却相反专业人才,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五)我国商业银行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从业人员,并且错误理解“关系营销学“

二、我国商业银行营销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随着新的产品和服务的增多,营销已经成为只有战略者才能生存的阵地。西方商业银行已经能较为熟练的运用这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探索和尝试研究出的营销管理创新的成果,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根据西方的商业银行的营销手段及发展特点,配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来讨论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商业银行战略性营销管理过程模型及营销目标

首先进行营销策划,银行应该决定如何对实现营销计划的目标过程中的进展衡量以及谁对者这一衡量工作负责,换句话说,计划本身应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了目的”,无论是何种原因,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评估并且对营销组合进行调整或是微调都十分重要。

(二)进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

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银行已有的营业网点,在空间上,从城市包围农村,要按照先从外部技术等环境较好的大城市开始,再逐步向中、小城市,甚至农村推进。在时间上,先立足发展,如咨询、理财、基金托管等风险较低的中间业务;待人员素质提高,再发展风险较大、收益丰厚的业务品种,并逐步向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方面拓展。

(三)制定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战略战术

商业银行营销战略,是指商业银行将其所处环境中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与商业自身的资源和条件结合起来,以期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营销创新的发展趋势

(一)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

银行营销的服务渠道的发展走过了从单一、片面到整体、全局,再到多元、一体化发展的轨迹,而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金融业运营成本降低的要求,不受营业时间、营业地点的限制,能提供24小时银行服务的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日益受到客户青睐,传统的分支网点数量比重逐年下降。据统计,招商银行60%以上的业务已经实现了非柜台化操作,随着电子银行的发展,这一比例还将不断上升。

(二)从同质化服务向品牌化、个性化服务转变

当今世界经济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金融业竞争发展新趋势的金融品牌竞争,正越来越受到各家金融机构的重视,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竞争的着力点和核心所在。

(三)切实提高认识、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服务水平

正确认识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反过来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使两者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把握网络背景下中间业务新的发展变化趋势

银行业务的网络化促使银行的组织和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使银行中间业务由类传统业务向创新类业务的转变,商业银行在发展创新类中间业务时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银行或者暂时占用客户的委托资金,或者垫付一定的资金并承担相应的风险,或者银行为客户提供银行信用,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就不仅仅是劳务补偿,同时也包含着利息补偿、风险补偿或银行信用补偿。

(五)注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中间业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

各商业银行要重视中间业务人才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各种途径,采取理论培训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中间业务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养,尤其是要加强对从事中间业务开发等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逐步建立起一支具备复合性知识,具备多种适应工作能力,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孙连军.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辽宁经济,2007.3

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直销银行 存款理财化

一、引言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给金融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各种“宝”类产品占据了商业银行一定的业务市场份额。在2013年9月,继北京银行与ING集团合作开通了全国第一家直销银行后,直销银行在中国便快速发展,多家金融机构试水直销银行,使之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大格局下又一新兴事物。直销银行是个舶来品,对于其概念、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等在国内外都没有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直销银行就是无实体网点、不设柜台、不发放实体银行卡、目标客户精准、24h营业、通过电子设备和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办理业务互动的银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为我国直销银行的发展营造了一个有利的市场环境,促进直销银行将成本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本文就是探究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直销银行的发展对我国存款理财化的影响,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直销银行发展现状和存款理财化发展现状

直销银行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快速发展。随着2013年9月北京银行与ING Direct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开启了国内的直销银行业务后,直销银行的在中国的发展便势如破竹。

(一)我国直销银行发展的现状

截止到2015年4月,我国已经有23家直销银行成立,在这23家直销银行中有12家直销银行是依托于母银行的品牌优势开展的,取名为“XX银行直销银行”如“北京银行直销银行”,其余11家则使用了独立的名称如“小马Bank”。前者在前期推广中比较容易,但是缺点在于会让用户混淆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等;后者则推成出新,让客户眼前一亮。

目前上线的直销银行中包商银行、台州银行、南粤银行、宁波银行、浙商银行、浦发银行、兰州银行这7家直销银行目前只有PC客户端,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徽商银行、恒丰银行、长沙银行和工商银行6家银行则只推出了手机APP,剩下的10家采用了PC客户端和手机APP共同开发的。

(二)存款理财化的发展现状

最近几年,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对金融业的金融服务产品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商业银行开展的传统存贷款业务等表内业务已经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行业创新不断,为理财产品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和平台,促使理财产品成为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根据《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4)》的数据显示,在上一年度的银行业发展具有:资本市场低迷、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较差、银行业存款“活期化”趋势较上年同步放缓等特征。在上市银行中,2012年末大型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占比为51.48%,比2013年末上升了1.35个百分点。

三、直销银行发展对存款理财化的影响

作为储蓄大国的中国,受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和人们持币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居民的储蓄存款不断增长。2003年~2014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在平稳中增长;而储蓄增长率基本都保持在13%以上的稳定增长中。仅在08年股市动荡引起的资金回笼导致2009年经济增长率下降了0.3个百分点时,储蓄存款出现较大波动。在2011年之后经济增长率和储蓄存款增长率都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趋势。

直销银行在2013年开始在中国金融环境中试水的,发展时间短。本文便选取2010年至2014年的数据对我国储蓄存款变动趋势做分析。我国近五年的储蓄存款变动趋势趋于一致:2、6、9、12月都是增长的高峰期,1、4、7、10月都是呈现下降趋势,即其变动呈季度性变化,每个季度都有一个高峰期一个低峰期。同时,五年里我国活期储蓄存款每年的变动也是有规律的:每个季度都有高峰期和低峰期。其中3、6、9、12月是增长高峰期;4、7、10月是低峰期,甚至呈现负增长的趋势。而我国2010至2013年全年的定期储蓄存款变动情况,全年中定期存款的变动相比储蓄存款总额和活期存款总额的变动更趋于稳定。通过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到直销银行的发展对我国的存款理财化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

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我国居民进一步增强了投资理财意识。但是我国存在着实际利率出现负利率的现象,所以在存款利率上限没有放开的情况下,这一现象会削弱居民和企业手中的财富。而存款理财化的推进,又会促使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加快,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

而直销银行的发展对存款理财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销银行相对于传统的商业银行在网点进行业务办理的方式相比,服务渠道更广,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业务办理更加贴近客户的需求;利用高效有序的电子终端设备为顾客提供服务,可以增强客户体验,让客户24小时足不出户就能够办理金融业务;直销银行不发放实体银行卡,通过电子账户与多家银行合作,减免手续费,给客户更多优惠。

四、直销银行发展对策建议

通过对上文的分析,在现有发展模式和阶段的影响下,未来国内直销银行有如下几个发展方向。

(一)准确定位不同类型直销银行

对于区域性银行来说,直销银行可以帮助其突破跨区域经营政策的限制;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直销银行补充其网点;而国有商业银行更多将直销银行定位于非本行的客户,向非本行客户直销。

(二)注重独立品牌塑造

在独立品牌塑造的基础上其将提供更具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区别于传统银行和同类平台的业务。

(三)打造移动化综合服务平台

直销银行可以以移动端服务为主对用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简单清晰的界面。

参考文献

[1]ECBS.lectronic Banking,European Committee for Banking Standards[S],2001.

[2]韩刚.德国“直销银行”发展状况的分析及启示[J].新金融.2010(4):23-26.

[3]巴曙松,吉猛.从互联网金融模式看直销银行发展[J].中国外汇.2014(2).

[4]孟毅.关于直销银行建设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4(2):119-120.

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现状范文5

关键词:中间业务发展问题法律风险解决对策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简介

中间业务是相对于传统的银行业务来说,除了存款和贷款业务之外的都算是中间业务。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其发展现状

通过对中间业务种类的了解,来分析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其发展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些发达国家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平均每年以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对银行总收入的贡献度多在30%以上,不少超过了50%。而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收入一般在10%左右。

因此,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实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跨越式增长,已成为商业银行刻不容缓的大事。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是商业银行完善服务功能,拓展盈利渠道,降低经营风险,调整收益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三、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间业务经历了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管理模式,由认识不足到充分认识的发展历程,各家商业银行都把中间业务的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竞争的需要,中间业务发展正处于日益攀升和有待于规范和完善的境地:

(1)中间业务收费不能得到有效支持和理解;(2)中间业务规模小,在银行业务总量中的比重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3)传统的理财理念导致对中间业务认知度不够,造成市场需求不足;(4)中间业务的管理分散,缺乏总体的开发规划和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

而对于我国来说,限制商业中间业务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是法律上的风险,现给予具体阐述:

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面对目前金融市场发展中的巨变及结合国际银行同业的发展经验,尤其是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强有力的挑战,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成为国内银行业的共识。与中间业务蓬勃的发展势头不相适应,我国相关金融立法明显滞后。诸多领域的法律空白、分业经营法律体制、严格的金融监管法律体制以及过时的法律限制等严重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在我国现行法律环境下,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面临较多的法律风险,而商业银行内部亦缺乏有效的中间业务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近年来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实践表明,法律风险日益成为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瓶颈。

在产品创新方面,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需求与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的矛盾突出,导致其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商业银行利用现有的资源(如网络等),在不增加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是中间业务的重要特征。因而,创新是中间业务的必然要求。国内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服务与证券、保险市场的结合方面。

四、商业银行防范其对策建议

(一)在法律上遵守坚持谨慎性原则。

我国目前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监管,监管理念是"法律无明文许可即禁止",而不是"法律无明文禁止即许可"。同时,如上文所述,我国现行法律对银行开展中间业务还有较多限制和诸多空白。因此银行在中间业务工作尤其是中间业务创新工作中,在法律的临界地,要坚持谨慎性原则,不可片面强调规避法律而因此埋下风险隐患。

(二)建立中间业务法律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中间业务立法及其相关法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而言,也是如此,因此,惟有建立完善的中间业务法律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商业银行才可以能动地控制中间业务法律风险。

(三)认真防范中间业务创新中的法律风险。

目前我国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品种少、功能单一,加强中间业务创新十分紧迫。中间业务创新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客户,增强银行竞争力,增加银行获利能力。但中间业务创新常常面临法律上的滞后,创新后的业务操作中银行和客户的权利和义务法律常常没有明确规范,因此中间业务创新在法律上常常存在一定的风险。为防范中间业务创新中的法律风险,在新业务推出时要认真完善有关业务章程等合同性法律文件,通过上述合同性法律文件分散中间业务创新中的法律风险,尤其要重视中间业务创新中技术性指标要求与合同性法律文件的一致性,认真分析新业务的主要风险环节并及早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四)切实防范个性化、差异化服务中的法律风险。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普遍认识到了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纷纷开始重视中间业务,国内银行间中间业务竞争比以前明显加剧,而且以后将会更加激烈。中间业务竞争的激烈强烈呼唤中间业务的差异化,这些差异不仅要体现在其产品种类、产品定价、市场定位等方面,而且体现在其营销手段以及营销工具等方面。与此同时,不同中间业务的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亦不同,中间业务需求也不同,迫切需要银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五)加强中间业务收入管理,防范财务法律风险。

中间业务是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财,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它委托事项,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中间业务的上述特点决定了中间业务收入不易监控,而且由于中间业务的开展往往涉及多个部门,没有一个专门机构来进行统一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加之我国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中间业务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致使中间业务的开办过程透明度低,上级行更无法做出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可能出现部分基础网点中间业务收入游离于大账之外。

(六)通过银行业同业公会防范法律风险。

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加大了中间业务的法律风险。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中间业务立法存在较多空白,存在法律上的不确定性。为防范上述风险,银行可以积极通过银行业同业公会做出协定、自律公约等形式予以防范。例如针对目前随意减免中间业务收费问题,通过银行业同业公会根据国内经济金融特点,考虑中间业务的风险因素,参照国际惯例,在对市场、客户、风险、成本等因素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基本业务制定基本收费标准进行规范。

参考文献:

[1]邹玲.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中间业务;定价;创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脱媒趋势日益显现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银行资金成本逐步上升,利率管制对商业银行的利差保护逐步被打破,单纯依靠存贷利差获取收益的传统经营模式受到严重冲击。商业银行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开始向中间业务领域迈进,开展多元化经营,向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能否通过加快发展中间业务,进而加快转变以利差收入为主导的传统盈利模式,成功实现转型,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是生死攸关的战略选择。正视中间业务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研究已刻不容缓。

一、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在传统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只重视发展资产、负债业务,而忽视中间业务的发展,虽然开办了少数中间业务,但大部分是提供无偿服务。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各商业银行相继开办了一些中间业务,如银行卡、信用证、收付、承诺、承兑等业务。21世纪初以来,人民银行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使得存贷利差急剧缩小,商业银行经营成本快速上涨,银行的盈利空间变小,加上历史上形成的大量呆、坏账无法收回,造成银行难以医治的“内伤”。种种迹象表明,银行业微利时代已经到来,通过传统的存贷利差给银行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少,商业银行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空间。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存在如品种单一,滞后于需求;服务成本高,收益占比小;业务规模小,发展不平衡等发展上的不足。

(二)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之前,国外商业银行仅开办一些支付结算、、外汇买卖等服务类中间业务,各商业银行并没有对表外业务的发展加以战略考虑。80年代末,在金融外部环境趋向于放松管制、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银行业的竞争空前激烈。新世纪以来,在技术进步、金融创新和信息科技浪潮推动下,新的融资工具和业务方式层出不穷,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逐渐向表外业务方面拓展。银行利用其拥有的广泛的客户群体、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所掌握的社会经济信息、可调用的高级人力资源以及先进的网络技术等,发挥其强大的金融信息服务功能,大力开发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中间业务服务项目,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等业务。从目前来看,国外商业银行不仅服务类中间业务品种多、规模大,而且表外业务发展迅速,完全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量体裁衣”,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类型的表外业务。

(三)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比

从盈利结构和产品构成上来看,国内外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差异:

1.国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明显高于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国外先进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大多高于40%,有的甚至达到80%,截止2010年,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该比例也仅为20%,形成较大反差。

2.经营品种比国内银行业更多样化。与美国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同业经营的中间业务品种还不及美国现有业务品种的一半。

3.国外银行高附加值、风险型中间业务发展较好。由于经营环境的较大差异,美国等发达国家托管、保险产品和信用卡等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且明显高于国内商业银行。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分业经营体制制约发展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本质上是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优化和配置资源,涉及金融不同行业之间的协作与联系。我国目前金融业实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虽然对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国内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的负面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我国分业经营的限制使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基本框在传统存贷业务范围内,商业银行不能从事相当一部分资本市场上的中间业务,如股票承销、经纪与基金管理业务,难以开发高层次、综合化的业务,很难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分业经营保护着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影响了商业银行提供综合性、多功能、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从根本上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二)市场恶性竞争,产品服务收费无序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的总体水平较低,有些甚至不能覆盖成本,成本倒挂现象严重。制约中间业务收费的因素是银行间的恶性竞争,某些银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你高我低,你低我免”的策略,在中间业务项目争夺中开展不正当竞争,造成银行业的混乱,导致中间业务在恶劣的环境中挣扎生存。尽管人民银行已颁布实施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对中间业务的范围、准入制度、收费标准都作了严格的规定,但各商业银行为了追求利润,通过高成本提供中间业务以争夺客户资源,维持传统存贷业务经营的稳定。个别银行对工资、汇兑等不予收费,甚至出现为取得中间业务权而代客户支付费用的现象。

(三)缺乏合理的定价机制

国内商业银行在服务定价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定价机制不完善。银行间定价政策不统一,分支机构拥有较大的定价权,致使同一类服务在同一银行不同分支机构之间收费标准的差异;某些银行定价决策机制极不规范,银行内部多个部门同时拥有一定的定价决策权,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银行服务定价缺乏有力的信息系统支撑。第二,定价能力亟需提高。目前大多数银行都是采用市场跟进型定价,瞄准大银行,但是这些占据市场优势的大银行的服务定价也普遍缺乏科学的定价理念,定价方法较为粗糙:采取市场跟进定价法不能与国外业务价格水平接轨,采取成本加权定价法无法准确计算作业成本,采用客户导向定价法又不能有效地观察客户行为以及客户对价格的敏感性。

(四)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结构需要调整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功能单一,技术层次低,盈利能力弱,创新步伐跟不上客户(尤其是高端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部分业务无偿服务,大多中间业务仍是空白。国外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品种多达数十种,如证券投资、信托租赁、黄金买卖、对外开放贷款、保险、信息服务以及电子结算服务等,都是朝着多元化、多功能方向发展的,中间业务在其业务经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大型商业银行拥有“金融超市”的美誉。相比之下,我国的中间业务不仅品种少、层次低、手段单一,而且业务范围和发展空间限制多,报批手续繁琐。在“银证”、“银保”合作方面,开发创新的品种少,难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电子银行服务方面创新品种缺乏,银行的科技资源未充分挖掘使用,没有体现出商业银行科技资源的优势;高附加值、高收费的品种开发少,导致中间业务收入总量小、占比低、盈利差。商业银行在努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同时,一定要重视调整中间业务结构,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策略

鉴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处,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迅速找出相应策略,突破约束,使中间业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逐渐松动金融业的分业经营体制

从长期来看,全能银行是混业经营的最高层次。我国应未雨绸缪,把建立全能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终极目标,要有步骤、有层次、有选择地推进。首先,逐步向混业经营过渡。在坚持分业经营的前提下,适度地开展混业经营业务,同时由于我国还不具备实行混业经营的条件,为此不能走得过快过急,否则可能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混乱。其次,充分利用金融控股公司的资源整合优势。虽然我国还不具备全能银行存在的金融环境,但是金融控股公司已经显示巨大活力和影响力,如中信集团、平安集团、招商集团等。在过渡阶段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整合金融资源,实现规模经济,达到中间业务利益最大化是可行的。

(二)规范同业竞争

建立公平竞争环境,需要做到:1.规范对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在《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基础上,规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严控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改变各商业银行自成一体,费率千差万别的情况。2.制止不正当竞争。相关监管部门应引入反不正当竞争机制,加大管理力度,避免恶性无序竞争。3.建立中间业务服务收费观念。各商业银行自身要积极引导广大客户对合法收费的认识,通过积极宣传和营销,让顾客认同中间业务服务收费的目的,使顾客明白对中间业务收费的依据及其合理性。

(三)提高银行自身的综合定价能力

商业银行要采取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实行有偿服务,以中间业务作为银行新的盈利渠道。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管理应重视对中间业务的统计分析,积累经验教训,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历程,并综合考虑我国金融市场发育、竞争程度和客户认同度,合理引入数学模型,区分不同市场、不同产品,相机抉择,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当的定价策略。在对中间业务产品定价时,一定要树立效益第一的原则,使服务与价格相匹配。

(四)加大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力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藻生机的源泉。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制度创新。国家要尽可能实现从分业到混业的转变,这是依靠外部环境的制度创新;2.技术创新。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要发展,必须依托技术创新,要引入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和客户管理三个平台,以客户为中心,实行科学、有效、统一的管理;3.产品创新。商业银行要做到:积极发展各种结算、业务,开展有偿国家政策性银行业务,清理债权、债务业务,不断拓宽结算领域,大力发展国际结算,科学推出新的结算承兑工具;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稳妥地拓展网上银行、企业银行等新兴业务,还要开展专用卡、智能卡的研究开发,向更高层次迈进;集中人才、信息、技术、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融资策划、资产管理、工程预算等服务,同时开展一些带有潜在风险的具有信用性和融资性的中间业务及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如提供远期、期货、货币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业务。

四、结束语

在商业银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是商业银行共同的目标。中间业务作为无资本要求、盈利性强、成本较低的一种商业银行业务,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形势使然,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推进中间业务已毋庸置疑。开展中间业务,既可使商业银行摆脱传统存贷业务利差逐渐缩小的困境,又可壮大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以提高其信誉。更重要的是,中间业务风险相对较小、收益比较稳定,不至于使商业银行在面对金融危机时惊慌失措;但是,商业银行也要慎重发展风险较大的表外业务,尤其是衍生金融产品。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要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允许程度的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加大创新力度,不可一蹴而就,盲目只追求中间业务的“量”而忽视其“质”。

参考文献

[1]王兆星.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监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姚先霞.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J].华东经济管理,2005(10).

[3]黄军勇,陆秋娥.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思考[J].MARKET FORUM,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