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范文1
关键词: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新《巴塞尔协议》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历史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发展和人们对金融风险认识不断加深的产物。最初,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风险管理,强调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这主要与当时商业银行业务以贷款等资产业务为主有关。20世纪6O年代以后,随着银行业的迅速发展和扩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管理,强调通过使用借入资金来增加资产规模和收益,既为银行扩大业务创造了条件,但也加大了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
20世纪7O年代末,国际市场利率剧烈波动,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或负债风险管理已不再适用,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突出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通过偿还期对称、经营目标互相替代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
8O年代之后,银行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有了新的提升,人们对风险的认识更加深入。特别是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存贷利差变窄、衍生金融工具被广泛使用,市场环境的这些变化都显现出原有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存在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表外风险管理理论、资产组合管理理论、金融工程学等一系列思想、技术逐渐应用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深化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涵。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正式出台并不断完善,标志着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统一,也意味着国际银行界相对完整的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新《巴塞尔协议》
8O年代至今的2O多年,是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模式和内容获得巨大发展的时期,回顾2O多年来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几乎都凝结在《巴塞尔资本协议》当中。因此,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来讲,《巴塞尔协议》的诞生和完善,是国际银行界风险管理革命性的成果。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诞生于1975年,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加强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委员会制定的《巴塞尔协议》,标志着国际银行业协调管理的正式开始。之后,《巴塞尔协议》经多次修改,并推出了多项文件和准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988年7月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报告》(简称《巴塞尔报告》),该报告对银行满足总资本和核心资本的要求做了规定,核心思想有两项:一是将银行的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类,二是根据资产类别、性质以及债务主体的不同,确定了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并确定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标准比率为8%。报告的产生标志着资产负债管理时代向风险管理时代的过渡。
此后,随着金融领域竞争的加剧,金融创新使银行业务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对于银行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亚洲金融危机、巴林银行倒闭等一系列银行危机都进一步使人们认识到,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因素交织作用而造成的。因此,巴塞尔委员会先后于1999年6月和2001年先后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新巴塞尔协议全面继承以1988年巴塞尔协议为代表的一系列监管原则,继续延续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着手从单一的资本充足约束,转向突出强调银行风险监管从最低资本金的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约束等三个方面的共同约束。新巴塞尔协议的基本原则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风险范畴进一步拓展。尽管信用风险仍然是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但新协议开始重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破坏力,并在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中,分母由原来单纯反映信用风险的加权资产加上了反映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内容。
第二,坚持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路,但风险衡量方式更为灵活。银行资本是银行抵御风险的基础,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提出了银行业最低资本金的要求,协议对银行资本的构成进行了界定,其基本精神要求银行管理者根据银行承受损失的能力确定资本构成,并依其承担风险的程度规定最低资本充足率。在新协议中,保留了对资本的定义以及相对风险加权资产资本充足率为8%的最低要求。与此同时,新协议放弃了1988年协议单一化的监管框架,银行和监管当局可以根据业务的复杂程度、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灵活选择使用,允许银行选择外部评级和内部评级,促使银行不断改进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
第三,强化信息披露和市场约束。在新资本协议中,委员会对银行的资本结构、风险状况、资本充足状况等关键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新框架充分肯定了市场具有迫使银行有效而合理分配资金和控制风险的作用。
新巴塞尔协议充分体现了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理念的发展方向,在巴塞尔资本协议规范下的银行竞争将是以风险识别、度量、评价、控制和风险文化为内容的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竞争。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
按照国际银行风险管理的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和要求,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展方向将体现为五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风险管理内容由信用风险向信用、市场、操作性风险转变。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复杂化,银行的风险南原来的信用风险为主发展到多种类型风险共同作用,从发现风险到形成损失的时间大大缩短。与此同时,国际银行业对各种类型风险的认识程度和管理能力也在逐渐提高,风险的管理由管理单一风险到管理多种风险、由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走向集中管理,体现了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未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不仅要对信用风险进行管理,而且应更加重视市场、操作性、法律等各类风险的管理;不仅强调对市场风险因素的控制,而且应更加重视对人为风险因素的控制;不仅将可能的资金损失视为风险,而且还将银行自身的声誉损失也视为风险。
转贴于
第二,风险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向直接、间接管理相结合转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还比较简单,一些银行风险管理还主要以直接管理为主,如审批授信项目、清收不良资产等。但从未来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看,要进一步发挥间接风险管理的作用,特别是针对一些时效要求短、批量化处理的银行业务,如资金业务、零售业务,要进行间接管理,运用模型用定量分析工具、进行国别风险、地区风险、行业风险、企业风险等分析,结合信贷审查等直接管理形式,有效控制业务风险。
第三,风险管理对象由单笔贷款向企业整体风险转变,由单一行业向资产组合管理转变。目前,随着经济活动的变化,企业经营特征、资本运作的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审核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为主要内容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防范风险的要求,子公司、关联公司、跨国公司等复杂的资本运营模式使风险的表现形式更为复杂和隐蔽,这就要求风险管理要由对单笔贷款的管理向对企业的整体风险转变,不仅要对财务情况进行审查。还要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股权结构、对外投资以及全部现金流。同时,要把风险管理的视角从一个企业扩大到整个行业、市场的变化,在微观分析的基础卜强调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最终过渡到资产组合的风险管理和资本制约下的组合模型的管理。
第四,风险管理重点由强调审贷分离向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转变。以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往往单纯强调“审贷分离”而忽视了商业银行内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但英国巴林银行、日本大和银行、法国兴业银行等一系列事件说明,目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已经不单单是授信审批的控制,而且更强调银行整介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从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应是风险管理战略、偏好、构架、过程和文化的统一,通过建立清晰的风险管理战略和偏好、完善的管理架构、全面的风险管理过程和良好的信贷文化,最终实现风险管理效率和价值的最大化。
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范文2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业务 客户细分 私人银行
7月8日,银监会对外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审慎和稳健是《通知》中使用的两个重要词语。《通知》从投资管理的原则、投资管理的方式和投资方向等三个层次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资管理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规范,旨在引导商业银行调整理财业务的定位,加大客户细分力度,在引导高端投资者审慎投资的同时,尤其要求银行对中低收入投资者进行更有效的保护。
《通知》第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在充分分析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基础上,确定理财资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合理进行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第四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坚持审慎、稳健的原则对理财资金进行投资管理,不得投资于可能造成本金重大损失的高风险金融产品,以及结构过于复杂的金融产品。第五条规定,商业银行应科学合理地进行客户分类,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提供与其相适应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应将理财客户划分为有投资经验客户和无投资经验客户,并在理财产品销售文件中标明所适合的客户类别;仅适合有投资经验客户的理财产品的起点金额不得低于1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不得向无投资经验客户销售。其中,《通知》的第十八、十九条更是明确指出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境内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理财资金参与新股申购,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份。但是,《通知》同时指出有相关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高资产净值客户,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私人银行服务满足其投资需求,不受本通知第十八条和第十九条限制。
从以上几条规定中不难看出,监管层非常重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通过种种方式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和资本市场彻底隔离,使得个人理财业务朝着稳健务实的方向发展,进一步规范目前市场上种类繁多,投资方向各异的银行理财产品。
民生银行在2007年10月推出一款境外理财产品,名为非凡理财"港基直通车"产品,于2007年10月30日起息,产品期限1年,该产品投资标的为霸菱香港中国(欧元)基金。但是仅仅四个月之后,这款境外理财产品就以亏损50%触发清盘终止。根据产品条款,当产品净值高于等于118%或者低于等于50%下限时,产品将会被清盘终止。该产品按照2007年10月31日起息日后第一个工作日确定的基金净值为984.38。而2008年3月18日净值为491.08,恰好亏损一半。因此,民生银行将按照触发终止日基金净值计算产品净值,将结算后的资金返还给投资者。
对于这样一个结果,银行方面解释是因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造成。2008年3月14日,华尔街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称公司的现金头寸”急剧恶化”,股价当日一度大幅下跌53%,全球股市应声大跌。4天之后,香港恒生指数高开低走,盘中一度下探至7个月以来的低点20572.92点。受此影响,霸菱香港中国(欧元)基金,这只曾经连续三年获得香港基金表现排名第一的基金,其净值盘中走到了491.08的历史低位。这一价位恰好使得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港基直通车"产品触碰到50%的亏损线,被迫清盘。但是,也有专家指出,尽管从法律上无法找到银行的责任,但民生银行作为代客理财的专家在投资能力上存在缺陷,国内机构在国际的投资经验不足,投资能力差别也很大。尽管系统性风险存在,但仓位和进入时机是在控制范围之内,两者控制好了,就会规避一定的风险。
其实,不仅仅是民生银行,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背景之下,国内QDII产品普遍出现亏损,据相关统计研究,基金系QDII产品平均亏30%左右,银行系产品中东亚某只QDII产品亏约60%,还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的QDII产品亏损约15%以上到40%多不等。投资有风险,这是每个投资者所应该明确的投资第一准则,但是银行理财产品亏损所引发的投资者和银行之间的矛盾却越发突出。
境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理财产品日益丰富,理财市场规模和理财客户基础快速增长。截至2009年5月末,各中外资商业银行存续的理财产品超过4100只,理财业务市场规模达到7000亿元人民币,理财客户达到230万人。2008年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大幅亏损,虽然亏损的理财产品金额只占总额的不到3%,但这部分占比很小的银行理财产品所引发的,关于银行与投资者之间的纠纷案例断续发生。近期,市场形势有所反弹,投资者的投资情绪进一步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银监会出台《通知》用意明确,着力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稳健经营,将银行理财产品和高风险的资本市场完全隔离,最大程度的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对于各大商业银行而言,银监会《通知》的出台无疑将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产生不小的冲击,理财产品一律不得涉及投资中国A股二级市场的股票和基金,严禁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未上市公司股权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份。。这项规定涉及到的产品还有商业银行的PE股权投资产品以及FOF基金优选产品,及部分可投资资本市场的资产管理类产品,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范围都大大减少,只能推出稳健型的理财产品,势必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经营和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今后将如何发展,个人理财业务需要怎么转变以适应监管尺度的变化,个人认为核心思想还是在于对于客户群体进行细分,对不同级别的客户推出相应的产品,同时,借助私人银行为载体,引导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向着高端层次发展。
首先,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着力发展稳健型“类储蓄”理财产品针对普通投资者。了解自己的客户是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首要条件,了解客户不仅仅局限于了解客户的身份地位,资产规模,更重要的是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对不同的客户推出不同的理财方式。在进行理财业务时,先要采取各种可行的方式了解目标客户的风险偏好,加大办理业务中的风险控制,做到“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客户”,从而避免销售人员极力向客户推销高收益、高风险的产品,同时为客户寻找到适合的产品。衡量客户风险的标准可能包括,原来购买理财产品的类别,是否购买过基金、股票、结构性的理财产品等等。只有储蓄的客户,可能会推荐国债、挂钩票据等低风险的产品。面对着普通投资者来说,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应该朝着稳健的方向发展,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实行的分业经营的模式,一直以来以稳健经营为宗旨,个人理财业务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审慎稳健上,专心做好票据信托类低风险,收益稳定的产品,发展特定的目标客户,在理财市场上抢占专门的份额。
其次,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应该通过客户的进一步细分,以创立私人银行为载体,将个人理财逐步引导至高端发展的平台上来。私人银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众多业务中最高端的理财服务,是为那些财富金字塔顶端的富豪们专门服务的,通常只有国际级银行集团或金融集团才能提供该服务。私人银行在欧美国家已经有百年历史。境外学者LynBicker于1996年把私人银行定义为:“私人银行是为拥有高额净财富的个人,提供财富管理、维护的服务,并提供投资服务与商品,以满足个人的需求”。通常意义上的银行机构的私人银行服务对象或贵宾理财,大多数是一些中产阶层以上的人,在瑞士银行、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客户至少要有100万美元银行可以接受的资产,才可以在私人银行部开户;美国最大的私人银行摩根大通,开户底限是500万美元。而摩根士丹利私人银行部,除了高达500万美元的最低开户限额之外,还要求其私人银行客户最低净资产达到2500万美元,同时必须拥有1000万美元流动资产。而一些第三方的私人银行对象多是属于社会上真正的超级富豪。”在国外,私人银行开户金额的底限通常是100万美元,通常每一笔交易的金额都以几十万美元为单位。
目前,各家中资商业银行都开始纷纷抢占私人银行这块全新的业务领域,激烈争夺优质的客户资源。各家中资私人银行针对私人银行客户需求推出专属理财产品明显增多,由此创造的银行业务利润来源也十分可观。高端领域不能不说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客户细分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客户推出不同的产品,以发展优质高端客户为个人理财的重要宗旨。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对于商业银行本身而言是新兴发展的业务领域,在银行稳健经营的要求之下,个人理财业务也应该遵循“审慎稳健”的发展思想,以客户细分为手段,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推出有针对性的个人理财产品,将个人理财业务引导到高端的渠道上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才能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窦鸿权:“银行公司治理分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年10月:112-177,159-160,294-295
[2]徐放鸣:“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思考”[J].金融研究,2006,10:62-63
[3]林 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J].福建金融,2005,9:13-15
[4]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范文3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目标定位;实践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面对国际金融环境所带来的不乐观因素
(一)外向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
1.汇率方面的挑战。众所周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存在着上升压力。这一压力的形成不仅受到我国长期净出口增速的影响,也受到国际经济政治大环境的作用。
2.贸易壁垒方面的挑战。贸易壁垒主要表现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其中又以绿色壁垒最为常见。不难理解,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逐步奉行着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有效规避WTO惩戒风险的驱动下,它们必然引入技术性壁垒。这一国际贸易壁垒的引入,直接加大了我国外向型中小企业的生产技术难度,并同时增大了生产成本。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1.放贷资金紧缩。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对于我生产制造行业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由于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趋势,或许在今后的金融风暴中对我国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2.放贷质量难以保证。为了响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各级政府着眼于招商引资一些绿色环保的现代项目。这样做符合国家发展的大趋势,同会给当地行政部门带来业绩需求。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当地的政府会对相关银行施加压力,影响了放贷的质量,对于银行放贷产生了很大的风险。
通过上面两点我们可知,中小型企业与商业银行密切相关,中小企业有个稳健的发展趋势,必然也将带动商业银行的发展。所以,两者只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共同建立一个和谐,诚实守信的循环关系,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二、不利条件下的企业融资风险形成的机制分析
1.生产结构升级。主要就是人们的消费结构的转变导致了生产结构的升级,中小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必然调整自身的生产结构,从而提升了在销售领域的的地位,进而进军国际市场。
2.低碳发展方向。中小企业的低碳发展方向,使其生存下来的必然趋势,只有符合发展的大趋势,开发新产品,不断提升自身地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会大大的降低企业融资的风险。
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目标定位
(一)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展开创新
商业银行的形式存在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本着为了对客户负责的态度,商业银行的一切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在银监会的监督下,进行各种商业活动。防止其做高风险投资,把客户的利益推到浪尖上。
(二)创新初衷应是提升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的目的就是盈利,只有不断的优化自身的服务质量,不断地增加新业务,在投资市场中稳步发展,才会占有一席之地。对于银行的服务高效率高素质,对其内部行为既要高度监管,又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四、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实践模式
(一)引入外部专家团队
对于商业银行由于种种原因吧,对于一些创新型企业进行信贷时,对于考察是一大难题,对于其领域不熟悉,缺少技术把关,对于许多商业活动不能正确的做出判断。因此,在商业银行可以构建由外部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一个专家外部考察小组。这样大大的降低了风险的发生,有助提升在金融界的地位。
(二)建立与政府的沟通机制
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趋势发展的态势,政府对于商业银行的投资方向还是有一些影响的作用。所以,和政府做好沟通很必要,可以大大的降低投资的风险。关于一些相应政策的贷款项目,与政府协调好关系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三)资产结构优化的放款倾向
对于银行内部的监管制度要严格,在放贷选择上要严把关,对于一些发展前景好,能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的,风险小,能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企业优先。通过优化放款机制,不断完善业务水平。此外,还要看当地的政府的扶持方向,最终确定放贷的决定。
(四)以项目为导向的团队工作模式
银行的性质决定了贷款的种类繁多,有些贷款项目比较复杂,为了加大监管的力度,必须进行系统的调查。最好组建组建一个内部导向团队。非别对借款人的个人信息进行核实,对于借款的的用途,产品的预期效果,等等多方面进行考察,提高自身的监管效率,同时也提升了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五)商业银行内部监管工作建立的发展方向
对于商业银行内部监管工作建立的发展方向,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1)效率提高方向,体现在有效缩减监管周期,从而提高放贷效率;(2)组织优化方向,通过组织架构的适应性调整,来为建立工作的开展建立职能部门间的配合机制;(3)内控强化方向,以内部控制为基础,建立全过程的监管途径。
总结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的经济在蓬勃的发展,企业的种类与数量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正是因为这样企业的扶持离不开商业银行的信贷,在当今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商业银行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政府应该鼓励商业银行的的发展,提供适当的便利。商业银行更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越来越专业化,投资理念明确,监管力度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应运而生,将来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半功劳来自于商业银行。我相信,商业银行在未来的贷款业务会越做越好,定位会更加的准确。我坚信商业银行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范文4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思考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发展和人们对金融风险认识不断加深的产物。最初,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这主要是与当时商业银行业务以资产业务,如贷款等为主有关。20世纪60年代以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管理方面,强调通过使用借入资金来保持或增加资产规模和收益,既为银行扩大业务创造了条件,但也加大了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市场利率剧烈波动,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或负债风险管理已不再适用,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突出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通过偿还期对称、经营目标互相替代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80年代之后,银行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有了新的提升,人们对风险的认识更加深入。特别是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存贷利差变窄、衍生金融工具被广泛使用,市场环境的这些变化都显现出原有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存在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表外风险管理理论、金融工程学等一系列思想、技术逐渐应用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一步扩大了商业银行业务的范围,在风险管理方法上更多地应用数学、信息学、工程学等方法,深化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科学的内涵。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正式出台并不断完善,标志着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统一,也意味着国际银行界相对完整的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
80年代至今的20多年,是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模式和内容获得巨大发展的时期,回顾20多年来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几乎都凝结在《巴塞尔资本协议》当中。因此,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来讲,《巴塞尔协议》的诞生和完善,是国际银行界风险管理革命性的成果。尤其是巴塞尔委员会先后于1999年6月和2001年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第一稿)和(第二稿)。新巴塞尔协议全面继承以1988年巴塞尔协议为代表的一系列监管原则,继续延续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着手从单一的资本充足约束,转向突出强调银行风险监管从最低资本金的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约束等三个方面的共同约束。
可以说,新巴塞尔协议充分体现了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理念的发展方向,如果说在巴塞尔资本协议诞生前的银行竞争还属于无序竞争的话,那么在巴塞尔资本协议规范下的银行竞争将是以风险识别、度量、评价、控制和风险文化为内容的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竞争。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和标准。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
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外部来看,银行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外部环境还不成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信用体系尚未健全是重要的原因。此外,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的作用还远远没能充分发挥,在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还很不规范和不完备,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还相对简单,市场对银行的外部约束作用还有待加强。
从银行内部来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观念、技术、方法等方面也与国外先进银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第一,在风险管理认识上存在差距。在国外银行,十分重视风险——收益匹配的原则,把控制风险和创造利润看做同等重要的事情。但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对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认识还有差距。第二,风险管理理念上的差距。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不到位,仍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对市场风险、操作性风险等重视不够。二是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差别化的理念,忽略了不同业务、不同风险、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不仅不能管理好业务风险,反而容易产生新的风险。第三,风险管理方法上的差距。与国外风险管理方法相比,风险管理量化分析手段欠缺,在风险识别、度量等方面还很不精确。第四,风险管理体系上的差距。体系的健全和独立是确保风险管理具有超前和客观的分析能力的关键。但在我国,一些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往往还不健全,风险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独立性原则体现不够。第五,信息技术上的差距。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改善风险管理方法最大的障碍是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大量业务信息缺失,无法准确掌握风险敞口,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的决策科学性。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任务及要求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可以分为两部分,从商业银行内部看,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和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最大限度的防范风险和确保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银行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从商业银行外部看,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加强商业银行监管,进行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为了实现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尽快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必须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要适应业务发展要求。商业银行是以盈利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的企业,业务发展是商业银行的根本任务,没有发展本身就是风险。不顾风险的发展和不顾发展的“零风险”都是不对的,风险管理并不是杜绝风险,而是在资本配比的范围内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合理匹配。
第二,要适应外部监管要求。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外部监管越来越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监管部门的监管作为三大支柱之一。外部监管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合规经营的外在力量,也是加强风险控制的内在需求。监管法规是金融竞争中的“游戏规则”,银行风险管理只有与外部监管相适应,才有机会在平等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第三,要适应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发展趋向的要求。随着国际银行业的不断变化,风险管理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仍将继续。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产生时间还很短,与国际先进银行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紧跟国际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时掌握银行风险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需要。
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按照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和要求,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展方向应努力做好五个方面的转变,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第一,风险管理内容由信用风险向信用、市场、操作性风险转变。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复杂化,银行的风险由原来的信用风险为主发展到多种类
型风险共同作用。与此同时,国际银行业对各种类型风险的认识程度和管理能力也在逐渐提高,风险的管理由管理单一风险到管理多种风险,体现了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不仅要对信用风险进行管理,而且应更加重视市场、操作性、法律等各类风险的管理。
第二,风险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向直接、间接管理相结合转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还比较简单,一些银行风险管理还主要以直接管理为主,如审批授信项目、清收不良资产等。但从未来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看,要进一步发挥间接风险管理的作用。
第三,风险管理对象由单笔贷款向企业整体风险转变,由单一行业向资产组合管理转变。目前,随着经济活动的变化,企业经营特征、资本运作的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审核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为主要内容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防范风险的要求,子公司、关联公司、跨国公司等复杂的资本运营模式使风险的表现形式更为复杂和隐蔽,这就要求风险管理要由对单笔贷款的管理向对企业的整体风险转变,不仅要对财务情况进行审查,还要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股权结构、对外投资以及全部现金流。同时,要把风险管理的视角从一个企业扩大到整个行业、市场的变化,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强调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最终过渡到资产组合的风险管理和资本制约下的组合模型的管理。
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范文5
摘 要: 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对民营银行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了民营银行未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以及中国经济转型下民营银行发展的顶层设计,认为中国现在正处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民营银行的发展正大步向前,这也是历史所趋。
关键词 :经济转型 民营银行 SWOT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却处于劣势地位。我国改革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仅仅依靠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不行,同时要更加注重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民营经济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更能调动民间的积极性,调动民间资本的潜力。民营银行作为特殊的民营企业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他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民间资本的流动,更能推动更多的民营企业的积极发展,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总的说来,民营银行的发展是体制转型的需要,是我国发展转型的必经之路。
民营银行的定义一直以来有产权结构论、资产结构论和治理结构论三种,本文关于民营银行的定义从产权和经营权出发,银监会批准的、产权和经营权均为民有民营的,即为本文对民营银行的定义。
一、民营银行SWOT分析
(一)竞争优势(Strength)
1.经营优势。目前银监会正式批准三家民营银行分别是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三家银行具有明确的地域性。作为具有多年经营经验的企业,作为当地的强大的民营经济主体,民营银行的发起人对金融需求大,同时对地方金融市场比较熟悉,了解程度深,立足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起步,保证了信息渠道的畅通和来源的可靠,为银行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决策基础,增强其风险防范能力,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管理优势。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就在于其了解市场动向,明白市场需求。它们拥有一大批创新人才,市场运行积累的经验作为其发展方向制定的依据,这个是国有商业银行所缺乏的。内部管理可以结合发起人自身经验情况,借鉴股份制商业银行现有的先进模式,利用互联网科技优势,创新管理方式。
3.成本优势。国有商业银行庞大的规模,导致其联行往来成本过高,日常运营开支大,信息传递慢,决策程序复杂;其次冗员问题一直以来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难题之一,大大增加了人力资源成本。相反,民营银行处于起步阶段,规模有限,在人力资源成本、机构管理成本、日常运营成本等方面都大大低于国有商业银行,成本优势明显。
4.效益优势。民营银行是特殊的民营企业,在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上要做到兼顾和统一。而其成立的基础就是服务于金融业的改革、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效益巨大;从企业层面上来说,只要是银行成立发展壮大一步步走下去,有了自身特色和客户资源,企业效益必将逐步扩大。
(二)竞争劣势(Weakness)
1.起步晚,发展慢。一方面,民营银行的发展是最近几年才提上议程的,在争论中成长起来的,尽管现在已有三家银行通过审批,但是具体成立营业的时间仍是未知数。另一方面,成立以后具体的运作方式管理方式均处于尝试探索阶段,没有系统的模式,这都导致民营银行未来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
2.规模小,产品少。民营银行由于其性质的特殊,起步晚,导致其规模小,网点分布少,地域性强,同时相当一段时间内难以涉足国外资本业务,局限于国内市场。这就使民营银行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局限性,再加上成立之初的银行,客户拥有量就不足,没有有丰富的产品线,缺乏竞争优势的品牌产品。
3.资本充足率低。民营银行的发起人是民营企业,企业有自己的业务需要处理,同样需要不断的投入资本创新产品以及内部管理,从这一方面来看,民营银行的成立资本金不会像股份制商业银行那么庞大。同时,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却不会改变追求利润的本质,这就要求民营银行必须业务量充足,一旦风险资产比重过高、资本金不足必将拉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在监管要求下生存难度较大。
(三)机会(Opportunity)
1.体制发展需要。金融体系一直被国有商业银行所把持的境况慢慢的不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民营经济的发展让民营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决定了民营企业有能力共同创立民营银行。民营银行的发展更是符合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目标,促进了金融改革,一定程度上及解决了社会上中小企业融资难、增加了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让金融行业逐步成为市场调节,让市场调节覆盖全社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发展前景广阔。“普惠制金融”、“金融民主化”等国人原本陌生的概念,近年来慢慢被大家熟知。而这背后,无论是货币基金、P2P网贷、众筹,还是第三方支付,在互联网金融的领域里,都呈现出民间资本流动的新态势。随着民间资本流动日益活跃,如何的运用民间资本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在于民营银行的发展。由此可见,民营银行的发展方式是灵活的,尤其是联合互联网金融吸纳民间资本这一新的发展方向。
3.受益面广。民营银行的发展是体制改革的产物,市场经济要求金融市场化,市场化是惠及大众的,不仅是是对民营企业来说利好,对民众也是利好,对国有商业银行更是挑战。民营企业增加的是融资的渠道,中小企业和民众有了更多的选择,国有商业银行势必将提高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对于整体经济的运行有着巨大的影响。
(四)威胁(Threat)
1.国有商业银行占主导地位。尽管民营银行的发展正大步向前,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国有商业银行无论是从管理运作还是资本运用各个方面都先于民营银行的发展,同时占据主导地位。相当一段时间内,这个主导地位难以改变,民营银行的发展依旧受制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举一动。
2.社会认可度有待提升。由于民众对民营银行的知识缺乏,风险规避意识强烈,民营银行的成立对大众来说还是陌生的,如果没有很好宣传普及,那么民众的行动必定是缓慢的,观望甚至是不为所动都将成为常态。
3.短期内的吸储难。一旦民众短期内难以接受民营银行,那么吸储就成了一大难题。由于货币当局规定利率上浮不得超过基准利率的10%,以高利息揽储不可能实现,那么如何解决短期内吸储难的问题将是民营银行的首要问题。
二、民营银行的发展方向研究
(一)基于民营银行SWOT分析的发展战略
1.WO战略
有所侧重,定位精准。民营银行不具有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及资源,这就要求他们有自己的特色。打破金融垄断、让竞争激活效率、支持农业及小微企业,更好地实现小微企业融资难和城乡居民相应的金融权利是民营银行以后的主要发展发展方向。
提高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银行经营的基础,只有逐步提高资本充足率才能拓宽业务范围。民营银行的发展必须加强授信管理,降低风险加权总资产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增强系统风险的逆周期抵御能力,确保高于监管要求。
提高服务质量。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定期开展业务人员培训,开展客户理财知识培训等,给予客户更多的关怀,提高银行亲和力,做客户满意的银行。
创新产品,拓宽产品线。民营银行要在三大基本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宽产品线,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尤其是在中间业务上做文章,开展个人理财服务等。
提高客户拥有量,提高客户忠诚度。自身实力吸引客户,让客户产生好感,提高客户依附性,让客户认同银行的服务理念。这要求民营银行为客户着想,维护客户利益,将企业形象树立在客户面前,提高市场占有率。
2.ST战略
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内部管理。任何企业的发展需要宣传,成立初期加大宣传力度,塑造良好形象。同时遵循“三性”原则,加强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内部管理效率。
降低成本。正如前文所提及,民营银行具有人力资源成本、机构管理成本、日常运营成本等的优势,所以日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成本控制,保持自身已有的优势,并在产品成本上形成规模效应。
拓宽客户类型。拓宽客户类型的基础是拓宽产品线,银行应该积极与中小企业合作,在提供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便利的同时,增加对公客户拥有量,同时能提高个人客户的拥有量,积极拓宽理财客户,担保客户等客户类型。
3.SO战略
吸引人才。民营银行的发展就要考虑到人才的吸纳。如今高校毕业生已达700万之多,金融作为热门专业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在国有商业银行前抢占先机才能更好地为创新产品所服务。
逐步壮大,发展县域金融。在处理好前期发展问题后,民营银行的发展可以学习研究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加强县域金融的发展与合作,提高农民的经济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发展。
抢占互联网金融地位。互联网金融的地位日益凸显,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无论哪个企业都要重视互联网的发展,银行业更是不容忽视。民营银行的发展需要成立相关部门,探寻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开发相关产品,做好互联网的维护工作,与传统业务共同发展。
4.WT战略
避免与国有商业银行正面竞争。积极开展与中小企业的业务往来,提供优于商业银行的服务。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除了使风险最小化外还应注重文化建设,制度建设,体系建设,形成自己的企业内部环境。
国家既然意识到金融改革的重要性,那么究其根本,最重要的是体制改革。我们知道,内生力量起决定作用。然而一直以来,我国改革都是依靠外生力量为主,内生力量明显不足,健全内生力量就必须完善体制本身,让外生力量成为辅的。对于金融体制的改革,如何促进体制的完善,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民营银行的发展,以下几点必须考虑。
1.国家要适度降低门槛。民营银行的进入银行业是重要的一步,要做到促进发展首先是要适度降低门槛。中国的股票市场发展至今,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转变就是我们所说的降低门槛中的“适度”。
2.树立金融的支柱地位。金融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命脉,一旦金融出现问题,波及的是整个国家的经济。金融行业的发展必须提升到战略高度占据支柱地位。
3.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市场体制的完善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市场氛围良好保证的是市场的良好的运行。政府要着力于建设完善的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加强监管,坚决打击违法乱纪的行为发生,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让行业内部形成风气,自觉的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范文6
(一)经济资本管理的作用
银行的经济资本是银行用来支持银行自身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资本,故经济资本又被称为风险资本,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损失、非预期损失以及操作损失的总和。在当今金融市场的高度发达和复杂的经济现实中,商业银行应采取经济资本管理,以适应国际监管的要求。商业银行注重经济资本管理,建立全新的管理观念,是促进银行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两者的关系,实现股东的利润最大化。经济资本管理的主要作用是使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是将银行的利润标准和风险标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将事后的被动适应风险调整为主动的选择风险。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中的经济增长值与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这两个指标对于银行的业务发展的利润和经营风险之间的平衡关系提出了量化的评价,促进商业银行的快速稳定发展。
(二)经济资本管理的意义
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中的经济增长值与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这两个指标将商业银行经济管理中的利润指标和风险指标统一起来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到了资本成本和风险因素对其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时,不能只考虑发展的利润和只规避经营风险。而是应该将这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考虑,设法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综合的决策。经济资本管理理念中消除了风险隐蔽性与滞后性的影响,体现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在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内在统一,因此,银行的股东和银行的管理者应认识到风险和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情况与业务特点,建立经济资本的管理模型,对不同的业务可能会导致的损失和风险进行准确的估计,计算出实际的收益。经济资本的管理能够有效的统一利润和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和业务发展,以及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资本管理的现状
自经济资本管理被有效的推进后,各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的约束逐渐加强,很多商业银行在建立资本约束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有效的进展,推进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与利润增长方式对于传统方法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以银行的经济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本管理体制。然而,虽然很多银行实施了经济资本管理方法,但对其的操作过程仍然存在着不足,如,资本的分配额度没有考虑到银行的分支机构的差别,经济资本的管理幅度没有包涵整个银行的全部风险,银行的利润和风险的管理衔接不好,经济资本管理的相关措施不足等。因此,商业银行在经济资本管理上仍需要在长时间的经济实践中逐渐改善和规范。
三、加强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措施
(一)改变管理理念
商业银行要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要转变银行的经营理念,改变原有的经营模式。因此,商业银行要提升管理理念,实现银行的质量及效益的统一发展,建立起以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为主的发展机制。在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平衡发展时,银行在一方面上要避免利润的片面最大化。应建立起使银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以资本约束的方式来控制业务发展中的风险。在另一方面上,商业银行应建立全面风险的管理体系,对银行的经营过程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
(二)建立内控体系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起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严格的控制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风险。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应包括有:以风险控制为目的的资产负债的管理制度,责任约束的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以及风险转化的保障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促使商业银行的各个业务部门能够有效的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防止银行的管理权力过于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