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危机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危机的作用

经济危机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危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作用

在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下,不仅使美国遭到了创伤,还为全世界的经济带来了灾难。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还是没有阻止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目前已加入WTO,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重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警示作用,提高警惕,主义防范风险。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深入且全面的了解金融危机、创建应对多元化的国际金融形势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浅析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1.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过剩,将危机的基本现象和特征都显示了出来。这里的生产过程并不是绝对的生产过程,是相对性的生产过剩。马克思表示:总体来讲,其矛盾主要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具有绝对发展生产力的趋势,并不重视价值和其中的剩余价值,也不重视资本主义生产中的社会关系;另外,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保存现有资本价值,并且最大程度的是资本价值得到增值,它的性质就是将现有的资本价值最大限度的达到增值。这种资本主义私人占据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是产生危机最重要的原因,也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矛盾的原因。马克思的最终结论是:不能将资本主义生产当做绝对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是历史性的物质生产条件在某个时期中做出合适的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思想在不同的层次研究了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马克思表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是危机的表现,也就是社会性生产和私人生产占有的矛盾,这个矛盾会导致经济危机,在此基础上爆发金融危机。马克思表示,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是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制度中改善的,它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2.经济危机爆发的周期性

马克思在不少著作中都表示经济危机爆发具有周期性,在世界贸易初期,从1815年-1847年,每隔五年一个周期;从1847年-1867年,每隔十年一个周期。马克思还详细的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周期的阶段,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回涨。危机作为周期的重要阶段,不仅是一个周期的重点,也是一个周期的起点。

马克思还表示,经济周期的基础就是更新固定资产。所以,在整个社会中,危机很有可能成为下个周期的全新物质基础。这就表示,更新固定资产成为物质基础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市场经济萧条的时候,资本家就会进行全新的投资,将设备进行全面更新,以此促进经济的复苏,为经济回涨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因为技术更新迅速,所以就要缩短固定资产的更新时间,要不然就得不到社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所以,经济危机爆发的周期也具有有效的缩短趋势。

3.信用制度作用

信用制度不仅加深资本主义的矛盾,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噶站。经济危机就是在信用急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信用促进并且强化了危机的进程。信用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债务的延伸和发展,改变了商品的市场。马克思认为,虽然偶然的实物借贷比货币更早出现,但是它并不是产生信用的基础,货币支付矛盾的积累促进了信用的发展。货币危机只能连续的进行支付或抵制支付,才能够使其获得发展,如果这个机构被扰乱,那么货币就会从纯粹的计算货币变为坚硬货币。在此背景下,货币中支付作用中的矛盾就会爆发。

信用使社会生产过剩进程进一步的发展,也激发了资本主义的矛盾。信用自身是资本主义生产周期中阶段变更的前提,促进危机其不是真正的原因。马克思表示,信用制度能够使具有伸缩性的再生产进一步强化,在信用和竞争中,资本积累能够扩展资本量、增长生产能力和产品、积累劳动贫困者,加大社会收入差距等。信用是商业过度投机和生产过剩的支撑点,在膨胀中进一步放大了消费能力。当买卖出现问题,不能进行货币支付的时候,就会发生经济危机。扩展信用,使商品生产和流通创新了传统的流通手段,从而实现了进一步扩展的正效应,但是也产生了泡沫经济的负效应。信用中具有潜在性的经济危机发生性,这个就是信用生产过剩和商业投机过度的表现。马克思表示信用不是经济危机的产生原因,它促进了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爆发危机的步伐加快了。

二、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

1.改革经济体制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表示,生产和消费两者的矛盾是导致经济危机的前提。由于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和人民支付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社会生产角度分析,消费需求不是最终的需求,而是社会生产的起点。那么,如果没有需求,社会中就不会有生产,扩大需求能够有效降低经济危机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这次我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原因主要在于,我们并没有将金融体制交给市场,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关联性,中国亦是如此,所以就要改革和完善经济金融体制,能够有效避免金融体系起起落落的影响。

2.创新经济发展形势

目前,我国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在此基础上也进一步对社会各阶层进行了调整,需求不足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还要使用有效的措施,提高社会工作人群的收入,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相关利益的问题,比如住房、医疗、教育等等,将民生放在首要位置。只要将这些问题都解决,才能够改变消费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两者的矛盾,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够井然有序。

3.加强宏观调控

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将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创建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具备条件的市场机制具有有效的基础性作用,这点应该予以肯定。但是,市场机制也存在一系列的缺点,在西方经济学中,这种称为失效。不断积累这种失效,那么就会产生经济危机。

首先,降低政府干预机率,如果市场能够在此领域发挥自身的作用,那么政府就不要干预;另外,只要是市场不能作用或者失效的领域,政府就应该补位。在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政府要深入到达市场不能抵达的领域,进行合适的干预,降低宏观经济的冲击;最后,政府要全面分析国际经济市场的变化,提高改革经济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从而扩大国内需求途径和方式,提高人民的消费能力。

三、结束语

马克思有着众多的经济理论,其危机理论是最受争议和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马克思没有完整的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所以只能通过后人对其的著作进行分析、总结,以此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结论。不管怎样,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研究和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他具有时代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姚倩.经济危机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J].商,2013(13):160-160.

经济危机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会计工作;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地位;概述;作用

会计核算职能是依据国家制度,利用专业的会计知识,对经济活动进行汇总,能够为经济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依据。通过分析会计的涵义能够得知,会计不仅仅是一项经济计算,同时也是提供财务信息、经济管理信息的系统。

一、会计核算的概述

会计核算是在国家财经法律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一系列政策、制度、纪律等,对已经开展的经济活动使用经费展开计算。会计核算分为三个步骤:事前核算、事中核算、事后核算。在开展核算工作时,首先应该分析核算资料、确定资料的精准性。在核算过程中还应该监督经济活动的进展,最终对核算耗费、经济活动、计划等。在国民经济核算中融入会计工作,能够有效的处理国家经济、企业经济、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提到宏观经济和企业之间的经济水平。会计核算工作是从企业资金角度出发,通过债表、利益表等业务收入支表,对企业的生产经济展开核算,同国民经济的核算流量、价值量要求吻合。会计核算账户和国民经济账户的记账方式一致,其区别主要是会计核算属于宏观会计,国民经济核算属于社会会计。

二、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地位

国民经济的发展是计算、计量的推动,会计工作采用的是专业的方法,将各类物质的价值进行科学分类、汇总、核算价值成本。国民经济核算工作需要将发展总量、资源消耗量、资源利用率等经济指标计算出来,是会计工作人员辛勤劳动的成果。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工作也显得至关重要,经济管理人士也逐渐意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大部分企业只是将会计工作作为企业财务工作开展的辅助工具,部分财务人员甚至认为,会计工作就只是记下账务、核对员工的工资,没能将会计工作的作用发挥出来。少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甚至认为记错帐没多大影响,认为财务工作并没有人重视。随着国家出台《会计》政策,在国民经济中会计工作有着重要的地位,能够促使各界认识到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并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将会计工作的地位发挥出来。

三、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

会计核算工作同会计经济监督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监督和核算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严格来说,在实际的应用中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和核算工作开展的保障。核算和监督必须相辅相成,才能发挥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将经济活动及时、快速的反映出来,以此提升经济效益。若是没有完整的核算资料、就无法为监督工作提供依据。

(一)管理监督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的压力会导致会计工作人员无法按照正常流程开展会计工作,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层全力支持会计工作,在操作中确保将会计工作的作用发挥出来,实施对企业经济的监督管理。大部分的行政负责人并非经济管理专业出生,因此本身的会计知识、会计制度不够严谨,一些不符合财务工作范围内的业务也强加给会计工作人员,企业应该加强对在职员工的培训力度,不断完善职工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此确保会计工作的稳定开展。《会计法》的颁布预示着会计工作得到了落实,《会计法》为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但是针对会计工作的实际流程却没有规范。这就要求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明确会计监督职能不属于会计本身的延枝,是在没有任何监督条件下,赋予财务工作人员的使命。在此基础上,国家还应该出台一些规范财务会计流程的法规、确保财务会计在企业经济中发挥其该有的作用,进行确保国民企业经济核算工作的稳定开展。

(二)经济预测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管理也逐渐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因而影响着会计职能。会计工作不单单是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也逐渐朝着经济情况分析、经济预测、经济决策等方面发展。随着管理者对会计工作要求的不断增加,会计核算逐渐渗透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内。例如:会计工作事前核算指的是预测经济前景,并且参与经济决策,事中核算是在经济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将核算工作和监督工作相结合,实现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促使经济活动按照预期进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对会计工作的重视,企业的领导者除了要求管理层学习经济理论,还应该培训管理层的会计知识。标准的企业家应该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熟悉企业成本、经济利润等指标,掌握企业各个环节的工作。企业财务人员需要做好日常的财务工作,以此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数据,发挥出会计核算、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一冬.《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研究[D].广西大学,2015,12(05)100-103.

[2]陈德强.区域项目资产营运与财务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0,10(06):120-123.

[3]林泉.浅析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7(07):112-114.

经济危机的作用范文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现在的情况几乎是环境的恶化状况和GDP的发展成正比。为了全面的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从“十一五”开始,党和政府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各项工程的投资一直在增加,同时也兴起了多项新的环境工程。环境治理与保护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若想治理好环境,就需要对环境保护制定完善的标准并实施。《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体系》是关于环境的保护的技术规范,它的修订与完善,表明 了我国的环境工程从标准上得到了改善。《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体系》作为一项技术标准,为我国的环境的保护、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等奠定了基础。以环境保护上的新道路的实践探索为基础,本文主要论述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在我国的整体环境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以期可以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程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定位;作用

0 前言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重经济发展轻环境治理,尤其的是受到传统经验的影响,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资源被不断的浪费,环境被不断的破坏,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近期环境问题爆发的越来越频繁,尤其是近期连绵我国中东部十几个省份的雾霾天气的发生。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排放,我们需要制定一项环境工程技术标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我国为了保护环境、控制并防治污染而制定的技术规范,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目标的管理活动。随着我国全国范围内的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的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的数量也不断增多,环境工程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治理环境中,环境工程的设计、建设以及维护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越来越重要,因此,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完善、实施也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1 我国环境工程建设的现状

1.1 环境工程投资增加

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同时我国在环境污染上的治理投入也不断的增加。据有关报告的统计,我国在2008年的环境污染的治理的投资是4490亿元,占了整个国民GDP的1.49%,而之后的环境工程投资也逐年增加,平均年增长在23.2%。而新的环境工程“三同时”的投资则是更多,从2001年的336.4亿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2146亿元,8年间投资增长了将近6倍,由此可看出我国在环境保护上的投入之大,保守估计在“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上的投资将会达到3.1万亿元,其中,在环境工程上的投资也将会达到1万亿元。

1.2 先进的技术广泛应用

随着环境保护的投资的增加,环境工程项目也在不断的建设,环境工程的数量增加的越来越快。而随着环境工程项目的增加,很多相关的领域都已采用了成套的比较成熟和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这些成套的污染防治先进技术主要包括:石灰-石膏法、烟气循环流化床发、海水脱硫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等新技术;在钢铁和电力水泥等行业的除尘技术;在酿造、造纸等行业的污水处理技术等。

1.3 环境工程的管理技术相对落后

有了比较完善的环境工程和较为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要治理好环境还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工程上的管理。在我国增加对环境保护投入的同时也要确保这些环保投资的效率,这就要求要建立并且完善我国的环境工程的技术规范体系,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强环境工程项目上的标准化的建设并且提高陷阱的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率。就目前来说,在我国城市的环境设施的建设中,已基本制订了相关的环境工程技术规范,这些规范在环境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农业和生态环境等领域中,我们却缺少必要的环境工程技术上的标准。当下的很多环境工程的设计和建设都是施工单位参考着相关领域的先关的技术标准进行建设和施工的,这些不规范的设计和建设,使得我国很大一部分的环境工程都难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使得我国环境工程建设的投资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也使得环境工程没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2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

在2007年9月,环境保护部制定并了《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在规划中,环境保护部提出在“十一五”的末期要初步的建立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框架,该框架要和我国的环境管理的现有体系相适应,同时使得环境技术管理要成为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环境技术管理是我国为了保护环境、高效利用能源、控制污染排放、引导环境技术发展进行的管理活动和环境监督的总称。《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将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现分成了三个部分:环境技术指导文件,环境技术示范推广机制,环境技术评价机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主要作用有:指导环保产业发展、引导环境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及为环境标准提供技术支撑等。

2.1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我国的环境保护行政部门为了规范各种环境工程设计、施工、调试、验收以及运行和维护而制定的国家环境保护的标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一份规范性的标准化文件,它规范了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的设计、建设以及维护的全过程;它为企业的环境工程的设计、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运行和维护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环境工程技术规范通过对整个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技术规定以及对环境工程的建设提供技术上的指导。

2.2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具体内容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包括了通用技术规范、污染治理工艺规范和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等。通用技术规范是指各种环境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基本的技术规范。污染治理工艺规范是对于成熟的工艺技术的污染治理工程规定的技术规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指的是为了提高污染治理工程的运行和管理,并保证它的连续稳定等指标达到工程建设的标准,对污染治理工程的验收已经运行和管理而做的技术规定。

3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作用

3.1 提高减排效率,促进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

环境保护是最终的目标,而环境工程则是重要的手段,那么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则是一个基础。环境包谷工程的质量将影响到工程整体的运行以及最终的效果。环境工程技术规范通过对环境保护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再到验收,运行以及维护等整个过程提供技术上的支撑和管理方面的规范,从而规范环境工程的整体运行,使得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

3.2 促进技术发展,推广先进的治污技术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对治污空污的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管理实践结合而编制的规范性的技术指导文件,它的 编制将有助于促进相关治污技术的规范性和先进技术的推广。

3.3 为有关法规、标准、政策提供技术支撑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通过对现有的环境工程进行评估而完成的,从而其包含了诸多环境工程的优点、实践经验,是贴近实际的标准,可作为相关环保法规、行业政策等的重要的技术上的依据。

4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意义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我国为了规范环境工程而制定的,是我国新时期的环保建设总的规范性的文件。它要求技术上的先进性和规范性,它也提倡整体运行的标准化,有利于加快我国的环境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它可以促进公园污染物等环境工程的技术上的标准的制定以及完善并最终的规范化。另一方面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可针对工程技术中出现的问题作出规范的定位及指导,加快整体环境工程技术的规范体系的建立,从而提高环保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5 结语

环境保护工程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星到全国的建立经过了几十年的时间,而这些年的不统一发展使得各种环境工程技术不一致,管理不规范,因此即使国家一直在增加对环保的投入,而环境工程的建设与运行一直不尽如人意。在现代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环境工程占了很大的部分,承担了很重要的使命,因此环境工程的设计、建设以及运行维护都关系到我国环保目标的实现。近些年,我国加快了在环境保护领域的规范化的建立,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体系的建立就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迈步,利用工程技术规范体系我国可以加快环保事业的建设发展,提高新时代的环境工程技术的指导以及监督,从而最大效率的发挥环境工程的效益,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程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姚芝茂,姜宏.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作用与编制进展[J].中国环保产业,2011,(1):13-19.

经济危机的作用范文4

一、财务稳健是根本的应对之道

企业的危机?首先反映的是财务危机;财务危机的核心是资金运行的危机?资金一旦断了?企业就很难维持正常运转。在财务危机中?企业为了保证资金周转正常?大部分都要贱卖资产?以筹集现金。财务的职责是要做好核算工作,把握好有限资金的平衡和使用,确保财务稳健。发挥政策优势尽一切可能争取政策扶持以期度过难关。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现在的财务人员不单纯是对一般费用报销的审查,而应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从企业的经营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费用开支、收入实现,一直到财务成果的产生。并且在目前经济缩水的形势下,较低的利润率必须配套较高的运营效率。所以健全规章制度,是加强财务管理的依据,也是抵抗经济危机的保障。

第一,做到有章可循。

根据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并完善一系列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以提高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同时,严格按照岗位责任制,建立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为促进每一位财务人员的责任心,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也是做好财务基础工作的重要环节。

第二,严格按章办事。

在财务管理中有法不依、有规不循,是企业死亡和倒闭的根源。一系列的事实不断提醒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在依法理财、公正廉洁的前提下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违章必究,防止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增强其执行的刚性是十分必要的。

三、在企业内部开源节流?但不能节省创造收益的支出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的所有工作产生的都是成本?只有营销产生收益。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营销产生的收益?其他的成本越大?企业的利润就越低。因此?如果节支成为企业不得不采取的措施?那么在营销领域的节支必须慎之又慎。在应对经济危机的时候?一方面是缩减开支?但是更多的应该考虑怎样进一步拓展有利的销售市场。通过市场调研?对于企业有利的产品增加的营销费用要积极支持。

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

面对现在众多企业减员政策的出台,财务人员应在树立危机意识的同时,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够承担多项工作或职位。企业必须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拓宽财务人员的知识面。同时,提高管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只有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全面分析并正确处理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才能增强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提高管理效能。在日常工作中,还应鼓励财务人员进行思考和创新,实行竞争上岗、阶段绩效考核,为困难时期的企业留住高素质的人才。

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必会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大企业盈利。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不能被动地受制于外部大环境,更应主动出击。认真审视企业内部各种存在或潜在的财务管理危机,积极寻找对策,吸取先进的财务管理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营运经济效益,增强抵御“寒冬”的能力。

五、强调忧患意识,坚定信心和决心

强调忧患意识就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估计经济运行中已经显现以及潜在的问题、困难和风险。不能认为经济增速趋稳,就是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不能认为物价涨幅回落,保持物价稳定、抑制通货膨胀就可以高枕无忧;更不能认为一些关键领域的宏观调控和改革措施初见成效,就可以放松甚至放手。我们必须密切跟踪监测经济运行变化,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对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带来的新冲击,既做好应对短期突发影响的准备,也做好长期打算,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牢牢把握主动权。

经济危机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森林 林业 低碳经济

一、森林是最大的储碳库和吸碳器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所以,森林具有碳汇功能。森林以其巨大的生物量储存了大量的碳。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被公认为最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同时又是最经济的吸碳器。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森林的碳汇功能和其他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一样,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和气候安全一直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二、森林锐减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毁林和森林退化以及灾害导致森林遭受破坏后,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联合国《2000年全球生态展望》指出,全球森林已从人类文明初期的约76亿hm2减少到38亿hm2,减少了50%,难以支撑人类文明的大厦,对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严重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2000~2005年,全球年均毁林面积为730万hm2。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2004年,源自森林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4%,仅次于能源和工业部门,位列第三。而且,目前全球森林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围绕哥本哈根乃至今后的国际谈判,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倡导通过恢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以推动“减少毁林和退化林地造成的碳排放(REDD+)”等政策的制定,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

三、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如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等,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建设农田林网,起到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建设沿海防护林、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抗御海洋灾害,保护沿海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价值。而采用抗旱抗涝作物品种、加固海岸提防、减少森林火灾和病虫灾害、加快优良林木品种选育等,有助于提高森林本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森林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增强,反过来又会提高森林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四、木制林产品与林业生物质能源具有固碳减排作用

经济危机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森林 林业 低碳经济

一、森林是最大的储碳库和吸碳器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所以,森林具有碳汇功能。森林以其巨大的生物量储存了大量的碳。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被公认为最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同时又是最经济的吸碳器。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森林的碳汇功能和其他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一样,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和气候安全一直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二、森林锐减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毁林和森林退化以及灾害导致森林遭受破坏后,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联合国《2000年全球生态展望》指出,全球森林已从人类文明初期的约76亿hm2减少到38亿hm2,减少了50%,难以支撑人类文明的大厦,对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严重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2000~2005年,全球年均毁林面积为730万hm2。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2004年,源自森林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4%,仅次于能源和工业部门,位列第三。而且,目前全球森林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围绕哥本哈根乃至今后的国际谈判,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倡导通过恢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以推动“减少毁林和退化林地造成的碳排放(REDD+)”等政策的制定,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

三、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如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等,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建设农田林网,起到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建设沿海防护林、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抗御海洋灾害,保护沿海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价值。而采用抗旱抗涝作物品种、加固海岸提防、减少森林火灾和病虫灾害、加快优良林木品种选育等,有助于提高森林本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森林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增强,反过来又会提高森林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四、木制林产品与林业生物质能源具有固碳减排作用